1、- 1 -“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的研究”结题报告(课题组负责人:许娟)一、课题名称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的研究一、课题的提出(一) 、课题提出的背景。目前,在世界上发达国家正在积极探讨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美国,在国情咨文中明确提出:“在 2002 年前,所有小学、中学、图书馆、学院和大学全部接入全国的学习网” 。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以及网上学习等等,都已经在国外大部分中、小学中开展起来了。而在国内,目前此项研究主要集中在一些高校,如北师大的基于校园网的辅助教学系统的研究。在中小学,对相关理论和模式的研究还比较少,虽有一些尝试性的思路和研究,但还未形成一整套可利用的
2、方案和模式。 (二)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价值。1、研究目的:1结合新课改的理念,继承中国传统教育的优势,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提高师生应用信息技术学习的能力,为未来的人生发展提供帮助; 2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3教师在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和其他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探索信息技术的运用,把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作为学生认知的工具,通过设计运用教育信息化改革各学科的教学过程; 4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合作精神,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2、研究意义:理论意义:(1)、探索网络环境下农村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结构、教学方法、学习方式的
3、优化,提高课堂有效学习策略。 - 2 -(2) 、构建网络环境下优质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形式。 (3) 、建立网络环境下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新课程课堂教学优化体系” 。 实践意义:(1) 、组织、实施网络环境下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有利于新课程改革在农村中学的顺利实施。有效学习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有效学习所说的“有效” ,是指通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和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和发展是课堂教学有没有效益的首要指标。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与有效学习有先天的联系。本实验研究能较好地推进学校课程改革的步伐,同时切实解决课程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华
4、而不实”问题。(2) 、组织、实施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有效策略的实践研究,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不断生成、发展、提升的过程,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3) 、组织、实施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有效策略的实践研究,帮助教师更新教育理念,并通过教学实践的总结反思和自我调适,优化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能力,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培养一批观念新、业务素质高、实验操作能力强的教学骨干教师。(4) 、有利于学校改变教学管理制度。通过探索教学结构、教学方法、学习方式的优化,提高课堂有效学习的策略,建立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
5、“新课程课堂教学优化体系” 。3、研究价值:理论价值:(1) 、丰富学科课程改革理论。从目标上来说,课改的真正落脚点是学生的发展而不是媒体的包装报道,与高效教学的追求是完全一致的;从过程上来看,新一轮的课改把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作为衡量其成败与否的关键指标,而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也是语文高效教学策略最核心的关注。本课题的研究将有助于充实新课改理论。(2) 、在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探究学科高效教学,把“教学”放到从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引发到效果的真正落实这一个过程中作整体上的管理,优化其过程结构,而不仅是某一教学环节上的探究,这将有助于确立教师的学科教学管理思想与高效教学观,提升其素质
6、化教学理念。实践价值:在创建信息化校园的的情况下,指导教师利用已有的教学资源投入,得到最大的教学产出,其实践价值就在于:- 3 -(1) 、提高学科教学质量高效教学从本质上来说是优质教学的追求。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师的天职。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社会、家长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强烈,提高教学质量也是“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核心体现。而高效教学所追求的就是教学效益与效率一方面要有优质的结果,另一方面要有优质的过程,进行高效教学研究,坚决反对那种把“提高教学质量”与“加班加点”之间建立“暂时性神经联系”的思维方式,提高教学质量是高效教学的本质追求。(2) 、有效地改变当前学科
7、教学的低效状态,把学生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还学生以“血色”与活力教学从有效性纬度上有四种形态:有效教学(高效教学是有效教学的一种高级状态)低效教学无效教学负效教学。低效、无效乃至负效教学的大量存在严重地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用于学习(特别是重复作业、机械训练等)的时间之长、负担之重、效益之低下, “日光”加“灯光”的教学,已经成为学生身心发展的严重障碍,陶行知先生曾经抨击过的那种“把血色赶跑了” 、“甚至有些是把生命赶掉了”的那种“杀人的”的教学,今天涛声依旧!反对低效(无效、负效) 、探索高效教学已经达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本课题的研究就是为了改变当前的低效状态。(3) 、帮助教师
8、提高自身业务素质一是独立钻研教材、处理教材的能力得到提高;二是课堂教学水平得以提升;三是辅导点拨及时精当,做到要言不烦;四是对整个学科教学过程的管理科学规范,能够优化教学系统的结构。把教师从繁重的低效或无效劳动中解放出来,提升教学生活的质量,促使教师走上一条教学自由之路。(4) 、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 课堂教学在为学生今天的学习或成长服务的同时,还要为明天的可持续发展奠基。该课题的研究努力追求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引下,为学生的发展而教学,从传统的教学媒介(主要是教科书)转向多维的立体,将课堂教学的中心转移到人的身上来,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
9、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让学生具备一定的自我学习能力和很好的信息能力,努力使理念变为现实,为学生的健康发展建构通道。(三) 、课题提出的依据1、课题的理论依据。首先,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活动不是单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 4 -协作、讨论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教师要采用新型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提供的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方式为构建创新教学模式创造良好的环境。其次,认识论理论:教学
10、过程中,学生的发展遵循从实践理论实践、从抽象到具体的认知规律。最后,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2、课题的实践依据课题指导小组即本课题的负责人许娟的主要任务是对课题的研究经费、为研究教师提供学习培训的机会,对研究过程进行指导;课题领导小组除了督促检查研究进展情况外,还要对教师在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情况。考察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教学是否有效,总结出一般性的、较为普遍性的
11、策略等。为了使课题研究扎实有序地进行,在课题实验的全过程中,要建立健全以下制度: (1)专题调研制度 课题组成员定期进行专题调研(原则上每学期一次) ,通过听汇报、听课、参与活动、现状调查、座谈讨论、查阅资料等形式检查、指导课题研究的实施情况,并以此作为过程性评估的依据。(2)协作交流制度。在课题实施的过程中,要大力倡导协作的风气,做到信息共享、资源共享,形成科研合力,达到共同研究、共同探索、共同提高、共同发展的目的。(3)条件保障制度。首先,是组织领导的保障。课题实验要由校领导挂帅,并成立相应的课题组,课题实验工作要纳入学校的管理之中,尤其是教学管理和名师工程的管理,把课题实验工作作为科研兴
12、校的主要载体。其次,是研究队伍的保障。要精心挑选课题组成员,选择那些观念新、功底厚、热爱教育事业、有科学态度、奉献精神和较强的科研能力的教师为课题组成员,努力探索“研训一体化”的队伍培养模式。教师是教育思想的传播者和实践者,是教育改革的主力军,我们教师队伍的素质决定着信息技术教育实验的广度和深度。因此,我们要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着力培训教师队伍,通过课题研究的实践来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的素养。再次,是后勤服务的保障。我们需要后勤服务提供的保障是:场地教室、硬件设施、软件平台、- 5 -信息资源以及对队伍研训、资料积累、整理数据、研发课件、成果奖励等经费,为营造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校园文化提供各项物资
13、条件。(4)评比表彰制度。要对课题实验的理论分析、数据整理、实验案例、论文总结和物化成果进行阶段性和终结性的评价,并对实验成果突出者予以表彰。拟设课题实验论文奖、课题实验贡献奖、课题软件制作奖、课题资源开发奖、优秀实验课例、课题实验组织奖等。三、课题的界定和理论假设: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是关于信息的产生、发送、传输、接收、变换、识别、,控制等应用技术的总称,是在信息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指导下扩展人类信息处理功能的技术,是当代世界范围内新的技术革命的核心.它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多种传播媒介于一体,多方位,多角度,多途径地向学生传递信息,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生动活泼,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人际交
14、谈的信息环境。 有效教学:有效教学的“有效” ,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种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教学是否有效的唯一指标。教学是否有效,并不是看教师有没有完成教学内容或教得精彩不精彩,而是看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有效教学的“教学” ,是指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和策略。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引发学生的学习意向、兴趣。教师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教学在学生“想学” “愿学” 、“乐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 二是明确教学目标。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什么”和“学到什么程度” 。 三是采用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
15、的教学方式。教学话语要简洁明了,能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听全面;教学手段要先进适合,能让学生易理解、易接受、易记忆;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适合不同学生发展需要,让学生学得深、学得透、学得快。 实际上,有效教学是一种现代化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强调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关注教学的有效性,注重教与学的统一,提倡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四、课题研究目标和原则:(一)研究目标- 6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全体课题组成员对“在信息技术背景下,开展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的探索有进一步深入的理解,并积极开展研究,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使学校整体教学现状和精神面貌发生深刻的变化,具体目标为:1
16、、全面提高全体课题组成员的教学理念,提高全体课题组成员在信息技术背景下,开展有效教学的能力,使全体课题组成员的教育理念,教学行为发生本质的改变。2、全面提高全体课题组成员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积极推动教学改革;提高全体课题组成员积极利用信息技术获取信息的能力、与他人分享成果的能力,和积极使用信息技术解决教学中困惑的能力。3、提高全体课题组成员在信息技术背景下,在组织课堂教学实践中,确立正确的学生观,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置疑性、发展性和创造性原则。使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行为、学习方式、学习能力有实质性的变化,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接受,实现从对问题的单向认知到对问题的多向思维的转变,并能尝试通过
17、合作学习,从“学生“角色向“社会人“角色的衔接与过渡。(二)研究原则1、全面性原则。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的研究时,既要研究教师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在课堂上教学,更要全面、高效完成课堂教学的各项任务,达到借助网络手段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2、主体性原则。教师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主体,以有利于学生发展为前提来制定教学计划,设计教学方案,选择教学策略、方法,组织教学过程。课堂教学中要帮助、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培养动手实践能力,重视创新精神,这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在教学中要体现教学的全面性、科学性和实践性。3、 发展性原则。教师的课堂教
18、学应关注学生的发展,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使学生的知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积累与发展。4、 “渗透性”原则。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关注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形成,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有机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文以载道,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与文化素养。 5、 最优化原则。最优化原则是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全面考虑教学规律、现代教学形式和方法的情况下,在全面考虑教学系统的特征及其内外部条件的基础上,组织对教学过程的控制,以保证过- 7 -程(在最优化的范围内)发挥最有效的作用。教学过程最优化也可以理解为教师有目的选择组织教学过程的最佳方案,这一方
19、案能保证在规定时间内,使教学和教育任务完成并达到在可能范围内的最佳效果。五、研究内容: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的重点是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有效教学,如何有效利用信息技术这个环境?应该包括有效利用设备、资源进行课前准备和实施教学的全过程;并利用信息技术环境与校内外以及国内外专家同行朋友探讨教学过程中困惑,分享教学研究成果,以期达到共同提高教学效益的目的。本课题研究的内容为(一)全面提高全体课题组成员的教学理念,提高全体课题组成员在信息技术背景下,开展有效教学的能力,使全体课题组成员的教育理念,使全体课题组成员的教学行为发生本质的改变。(二)全面提高全体课题组成员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
20、积极推动教学改革;提高全体课题组成员积极利用信息技术获取信息的能力、与他人分享成果的能力,和积极使用信息技术解决教学中困惑的能力。(三)利用现代教育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方法研究。提高全体课题组成员在信息技术背景下的组织课堂教学实践中,确立正确的学生观,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置疑性、发展性和创造性原则。使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行为、学习方式、学习能力有实质性的变化,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接受,实现从对问题的单向认知到对问题的多向思维的转变,并能尝试通过合作学习,从“学生“角色向“社会人“角色的衔接与过渡。课堂教学体现“以人为本“增强师生亲和力的策略研究。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学习,合作学习的
21、教学方法的策略研究。(四)在信息技术背景下,学科教育渗透德育目标及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研究(五)在信息技术背景下,分层次作业与测验及其评价的策略研究(六)其他研究:如在信息技术背景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学科整合与知识综合应用能力的方法研究等。六、研究对象:根据本课题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我们确定研究对象为扬州市江都区第一中学初中、高中学生。- 8 -七、研究方法:根据研究目的和内容,在研究的初期主要采取观察法、调查法、行动研究法、文献法和个案研究法等;中后期主要采取总结法。具体研究方法如下:1、文献研究法: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有效的教学环境,应该在教学论思想指导下,对学科教学特征、探究学习所
22、需的情境与过程进行理论与文献的分析。2、案例研究法:通过对教学中信息技术创设有效教学环境的课堂个案进行整理和分析,由现象得出结论,为教学研究提供参照。3、调查研究法:对当前我校数学教学的现状进行研究。调查教师的心理状 况、现有思想和学生个性,发现问题,确定操作变量;调查、总结、推广教师在有效性教学方面创造的成功的新经验、新方法;调查有效性教学实施后的学生个体状况,为个性化教育提供实例依据,并反馈、调整有效性教学的实际操作。4、经验总结法:完善方法论及策略的研究。力求用最新教育理论,解决有效性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边实践、边总结,边研究、边反思,及时反馈、修订行动方案,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
23、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方法。5、个案研究法:通过对一些成功教学课例的研究,吸收新课程有效性教学设计的成功经验,总结有效性教学设计及教学实施的规律。八、实施过程 第一阶段:研究准备阶段 2011 年 5 月2011 年 12 月 (1)进行课题选题和可行性论证 (2)制定课题的管理制度 (3)确定子课题和参研人员 (4)申请课题经费 (5)组织网络技术应用和教育理论培训 第二阶段:研究准备实施阶段 2012 年 1 月2012 年 5 月 (1) 、请专家指导,进一步论证课题方案。(2) 、对校教学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重点研究教学效率。- 9 -(3) 、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学科管理的相关理论,掌握一定
24、的管理方法。(4) 、对本课题作初步的文献研究。第三阶段:全面实施阶段 2012 年 6 月2014 年 12 月(1) 、采用访谈、观察等方法,了解教师的教学理念,分析教师的教学行为与教学效率、教学质量的关系。(2) 、从管理的角度确立教学三阶段(准备、施教、巩固与评价)的地位,研究其有效(高效)性所要达到的度。(3) 、从实践层面上进行各学科管理研究,把各阶段的教学行为放到系统中全盘统一管理。重点采用行动研究法,边实践边总结改进。(4) 、将教学准备行为分解为教师教的准备行为和学生学的准备行为,研究其高效性策略。(5) 、研究总结高效课堂的管理,从教学策略的角度指导教师反思并调整自己的课堂
25、管理思想与教学艺术。(6) 、研究课堂教学的后续行为,包括学生的作业练习、教师的辅导补救、学习效果的诊断评价等,应该达到一个怎样的度才是高效的。(7) 、在研究的过程中,不断地对课题组成员进行理论、研究实践的培训,及时调整研究的方法和进度。(8) 、收集研究成果,定期以书面形式进行阶段小结。第四阶段:总结阶段 2015 年 1 月2015 年 9 月 (1)、汇总子课题研究成果 (2) 、学校总课题结题申报、完成成果鉴定九、研究结果 我校经过四年多的实践与研究,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目的,由原来的“为信息技术而运用”转向“为优化教学方法而运用” ,使教师由原来的“为创新教学方法而创新
26、”转向“为提高教学效率而创新教学方法”并初步取得成效。(一)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创新了教学方法,优化了课堂教学过程,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丰富教学内容、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10 -1信息技术环境下使知识形象化。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其在音、视、声、色、彩等各个方面的优势,动态地显示出知识的演变过程,这样创新出的教学方法让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2信息技术环境下使难点简单化。通过直观演示,将问题中学生难以理解的文字表述转化为图形、影片,变静为动,变无声为有声,使教学难点由复杂变为简单,便于学生的学习。3信息技术
27、环境下使教学进程个性化:信息技术运用于课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使课堂教学“个性化” ,这种辅助教学形式大面积提高了教学质量。4信息技术环境下使教学过程探索化:建构主义理论和知识本身都要求教学要创设一种教学情境来帮助学生学习。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知识的探索情境,使他们身临其境,通过观察演示、动手操作的过程,进行思考和探索活动,掌握知识。(二)转变了学生的学习行为。信息技术环境的运用,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并且在学习任务的驱动下,初步感受到了信息技术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学到了解决问题的一些方式方法,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品质。
28、与此同时,拓宽学生获取信息途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三)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创新精神。在开展课题研究之初,我们就认识到,实现了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有效教学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有两个,一是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创新问题,二是切实提高师生掌握运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教育技术的能力。在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我们课题组借助网络、图书广泛查阅资料,了解国内外信息化教育的最新动态,尤其是关注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应用的发展进程;学校还组织课题组成员参加培训,学习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通过研究促进了师生教育学习观念的更新。使“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程理念深入人心,加快了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根本转变的实现。广
29、大教师通过实验、反思、再实验,使课堂教学生动有活力。(四)积累了利用信息技术环境教学的资料。在课题的研究中,探索了“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有效教学方法” ,较好地处理了教学新旧方法的转变,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各要素间的关系,做到了创新更要有效。为信息技术环境在小学各学科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有益的尝试,积累了信息技术环境下创新教学方法课程的成功案例和课件。先后听评研究课节,撰写教学案例篇,制作课件件,在区上上示范课节。- 11 -十、研究结果的分析与思考1、结果分析我校按照课题计划与研究目标,通过实验法、教研促进法、案例分析法并结合具体课例分别对传统课程教学与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的优势与不足进行了深入系统的
30、研究分析归纳总结,得出了如下结果:一是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集文字、图案、音乐于一体,通过创设情境,设疑探究,学生主动学习能力能够得到较好的锻炼与培养。教学内容得到丰富和发展。二是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习资源是数字化的信息,它包括了文本、网络视频,网络教学课件、学习工具软件等多种形式,这一点是有限空间、有限时间的其它传统课程教学方式所无法比拟的。三是多媒体和网络技术能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能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多种感官综合刺激,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发现、主动探索,还有利于发展联想思维和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四是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能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31、能够得到更多的关注与激发。但通过研究表明,运用信息技术教学要注意展示的是教学的重点、难点内容,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味地追求使用计算机,过度使用视频图像,或频繁地使用媒体,学生只对生动的信息技术感兴趣,认真思考问题的不多,都会成为教学的干扰。教师应具有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和课堂应变能力,引导学生共同探讨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的学习有目的、有成效地进行。反之,学生学习的自由度过大,就容易偏离教学目标的要求。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的自控能力不强,认真进行学习内容的学生有限,课堂监控有一定的难度。通过研究认为,传统课程教学的优点在某种程度上恰恰是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的不足,而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
32、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弥补传统课程教学中存在的缺陷。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与传统课程教学优势互补既不同于纯粹的传统课程教学,也不同于纯粹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其实质是一种在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与传统课程教学整合对接的教学。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与传统课程教学的优势互补,其本质与内涵就是把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情感激励工具和丰富的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全面地应用到各学科教学过程中,并结合、借鉴传统课程教学的优势和经验,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相互渗透,相互补充,- 12 -相互融合,形成协调一致的有机统一体,从而产生“聚焦效应” ,发挥最大的
33、整体效益。2、我们的思考虽然我们在开展该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点成效,但反思我们的研究过程,也还存在许多思考:1网络资源的开发与管理任务繁重,科研人员还需加强学习。2此课题不论在理论层面还是在实践层面都有一定的要求,因此在对相关教育教学理论的领悟与运用上,在对课题研究实践的理性归纳和提升上存在着困难,需要专家的引领与指导,需要同行的交流与探讨。3参加课题研究的教师都是教育教学一线骨干人员,承担着繁重的教育教学任务,同时在新课改形势下师生的教学负担较大,课题研究的教师却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研究的顺利进行。4不同学科资源的选取与整合、不同课型的优势
34、互补模式研究等还需要我们做大量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执笔人:许娟 姚剑2015 年 11 月- 13 -附录一: 课题研 究 组成员组 长: 许娟副组长: 姚剑成 员: 刘志敏 樊玲 周静 孙爱红 姚美娟 王虹 温勇 李荣 祝 萍附录二:课题研究成果附录1、 【研究成果集】:结题报告许娟 姚剑课题研究阶段性评估报告 1姚 剑课题研究阶段性评估报告 2许娟区一中十二五课题中期报告姚 剑子课题结题报告集子课题组成员2、 【论文】1、浅谈信息技术环境下课堂的有效教学 姚 剑2、青少年如何养成良好的网络道德观许 娟3、小议高三艺术生英语教学的几点体会孙爱红4、浅谈如何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提高英语写作水平周
35、 静5、高中语文教改现状之反思祝 萍6、浅谈中学英语听力方法的培养姚媚娟 7、浅谈高考素描教学方法李 荣8、浅析水粉画观察方法李 荣9、素描头像的观察方法李 荣10、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数学有效教学 温 勇11、高中英语听力教学之浅见 樊 玲12、高中英语报刊阅读教学的探索 樊 玲13、利用课本训练学生写作能力 樊 玲14、浅议在新课程基本理念指导下的地理教学 刘志敏15、浅议新课改下地理教师的目标化教学 刘志敏16、浅谈高三英语高效复习周 静- 14 -3、【教学设计集 】1、一节高三英语语法复习课的教学设计樊玲2、Unit 4 The first underground in the world 蒋晓剑3、原始人的创造马莉4、表格信息加工姚剑5、表格数据加工的多元性姚剑6、Population mobility in the USA孙爱红7、My university life孙爱红8、Excel 专题复习教案 许娟9、字处理软件许娟10、Teaching plan周静11、Task 周静12、弹力 龚卿13、牛顿第二定律 龚卿14、心灵的慰藉 李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