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7 年辽宁省辽阳市中考真题语文一、积累运用(满分 30 分)1.选出下列词语中划线字音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 分)A.延长(yn) 胸脯(p) 创伤(chung) 惟妙惟肖(xio)B.膝盖(x) 克扣(k) 湖泊(p) 格物致知(zh)C.瞭望(lio) 松弛(ch) 号召(zho) 红装素裹(zhung)D.诀别(ju) 嫉妒(j) 乘凉(chng) 一泄千里(xi)解析:这是对字音字形识记的考查。答案:B2.选出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2 分)A.尝试不仅需要我们有锲而不舍的精神,还要有变通的能力。B.我们都受挫折后,怨天尤人是徒劳的,认真总结教训,才是上策
2、。C.人们希望走进校园去健身,但学校体育场馆的开放不是一蹴而就的。D.不法分子无视消费者的利益之交,谋取暴利。作为他们的不二法门。解析:这是对成语运用的考查。答案:D3.选出下列病句修改有误的一项是() (2 分)A.中考和高考都提出了对字迹工整、书写清楚的试卷酌情加分。修改:在句末加上“的要求” 。B.习近平主席主持并出席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相关活动。修改:删去“相关活动” 。C.只有真正做到尊师敬教,就能赋予教师荣誉感和自豪感。修改:把“就”改为“才” 。D.学校抓不抓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是关系到国家建设事业后继有人的大事。修改:在“后继有人”前加“是否” 。解析:这是对病句修改和
3、辨析能力的考查。答案:B4.选出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 (2 分)A.左传旧传为战国时期左丘明所作,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B.表,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如出师表 。C.白居易,唐代诗人,字乐天,晚号自号香山居士。 钱塘湖春行是他的作品。D.山坡羊潼关怀古作者是张养浩,元代散曲作家。山坡羊,曲牌名。解析:这是对文学常识识记的考查。答案:A5.选出下列对陶渊明的饮酒 (其五) ,欣赏有误的一项是() (2 分)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写出了诗人没有隐居在深山,而
4、是身居闹市,却不受世俗烦扰。B.“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方法, “心远”一词,回答了“无车马喧”的原因,反映了诗人超凡脱俗、毫无名利之念的精神世界。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妙手偶得之笔,可谓浑然天成,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化境。D.“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写出了诗人面对良辰美景迷惘的情形,也表达出诗人因辞官归隐后淡泊的忧伤。解析:这是对诗歌鉴赏的考查。答案:D6.选出下列关于课外名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 分)A.西游记中的故事深受人们喜爱,其中大闹天宫、大闹五庄观、大闹五台山等故事曲折有趣,引人入胜。B.骆驼祥子讲述了祥子力图通过个人奋斗,摆脱悲惨贫困的生活,经历波
5、折,最终沦落到末路的故事。无情的批判了这个社会它不让好人有出路。C.童年中的“好事情”是阿廖沙遇到的第一个优秀人物,他平等地对待阿廖沙给阿廖沙,给了阿廖沙智力上的启蒙。D.鲁滨孙漂流记中鲁滨孙靠机智和勇敢帮助船长平定叛乱,夺回商船,将最坏的几个水手留在岛上,坐船回到了英国,结束了他 28 年的荒岛生活。解析:这是对名著了解能力的考查。答案:A7.2017 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支月英老师,十九岁时,不顾家人反对,远离家乡,只身来到海拔近千米且道路不通的泥洋小学,成了一名山村女教师。36 年来,他坚持守在偏远的山村讲台,从“支姐姐”到“支妈妈”教育了大山深处的两代人。同学们了解支老师的感人事迹
6、后,纷纷在朋友圈中发消息表达敬意,请你也把自己的感言发到朋友圈。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方法。50 字左右。 (4 分)_解析:紧扣主题,表达敬意(赞美) ,运用修辞手法,语言通顺、得体、字数符合要求。答案:示例:您是冬日里的暖阳,温暖了山里孩子寂寞的心灵;您是黑夜里的烛光,照亮了山里孩子前行的道路。你是我梦想的方向。8.古诗文默写(14 分)(1)无可奈何花落去,_。 (晏殊浣溪沙 )(2)学而时习之,_。 (论语 )(3)蒹葭苍苍,_。 (诗经蒹葭 )(4)策之不以其道,_。 (韩愈马说 )(5)与君离别意,_。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6)无丝竹之乱耳,_。 (刘禹锡陋室铭 )(7)_,长烟
7、落日孤城闭。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8)_,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赤壁 )(9)_,赢得生前身后名。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10)_,亲射虎,看孙郎。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11) 行路难中是人用形象化的语言,写出了世途的艰难,寓含无限悲慨的诗句是_,_。(12)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由咏雪过渡到送别,为饯别场面酝酿气氛的诗句是_,_。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读懂题干要求,然后根据题干中的关键点及平时积累进行解答。注意字形,不要出现错别字,写后要检查。答案:(1)似曾相识燕归来(2)不亦说乎(3)白露为霜(4)食之不能尽其材(5)
8、同是宦游人(6)无案牍之劳形(7)千里嶂(8)东风不与周郎便(9)了却君王天下事(10)为报倾城随太守(11)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12)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二、阅读(满分 60 分)(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各题(10 分)【甲】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乙】山故有亭 ,世传以为叔子 之所游止也。故其屡废而复兴者,由后世慕其名而思其人者多也。熙宁元年 ,余友人史君中煇以光禄卿 来守襄阳。明
9、年,因亭之旧,广而新之,既周以回廊之壮,又大其后轩,使与亭相称。君知名当世,所至有声 ,襄人安其政而乐从其游也。因以君之官,名其后轩为光禄堂;又欲纪其事于石,以与叔子、元凯之名并传于久远。君皆不能止也,乃来以记属于予。【注释】亭:这里指岘山亭。叔子:羊祜,字叔子,西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熙宁元年:公元 1068 年。熙宁,宋神宗年号。光禄卿:主管光禄寺的官员。声:指好的声誉。9.选出下列各句子中划线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 分)A.山故有亭 公问其故B.太守谓谁 此之谓失其本心C.名 之者谁 名其后轩为荣光禄堂D.广而新之 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解析:这是对一词多义的考查。答
10、案:C10.将选文中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4 分)(1)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2)君皆不能止也,乃来以记属于予。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翻译要要做到三点,原意不能改变,关键字词要译准确,句子要通顺。答案:(1)树林茂密隐蔽,上下一片叫声,是游人走后鸟儿在欢唱。(2) (这种行为)史君(或史中煇)都无法制止,于是他嘱托我来记述(这件事) 。1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乙】文第二段内容。 (2 分)解析:文章分析概括。答案:太守史中煇重新修建岘山亭及写这篇文章的缘由。12.【甲】 【乙】两文中的“乐”分别表达了怎样思想感
11、情?(2 分)解析:这是对字词品味能力的考查。答案:【甲】文表达出太守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乙】文表达出百姓爱戴太守,愿意与他同游的思想感情。(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各题。 (20 分)只要有爱,就是无价刚道北京,天空中飘着小雪,一阵风刮来,让人感到丝丝凉意。北京的朋友知道我喜欢吃火锅,特地带我去一家城西的老店,红灯笼,黄木板,每一桌上都有一口热腾腾的铜锅,锅子的烟囱高耸,烟囱的盖子大开,烧滚的锅子热气滚滚,弥漫在整个屋子。朋友点了一个大号的酸菜白肉锅,加了几盘羊肉,一些牛肉卷饼,然后把菜单推到我的面前,叫我点一些菜。我点了几个菜,特别点了爆炒黄鳝和韭黄炒鳝。跑堂的过来,看了菜单,好意地探询
12、:“先生,您点了两道鳝鱼呢!”“对了,我喜欢吃鳝鱼!”北京厨子炒的鳝鱼果然美味,香、脆、鲜美,骨头也剔得干净,没有一点渣子。“老师怎么爱吃鳝鱼的呢?”北京的朋友问。我沉思了一下,就在水汽淋漓的火锅店里,简单地说起一段往事。小时候,我家门前的“亭仔脚” (就是屋檐下)摆了一个鳝鱼摊子,专卖炒鳝鱼和鳝鱼面。摊子黄昏才开张,正是我放学返家的时间,远远地就会看到爆炒鳝鱼的大烟,嗅觉似乎与视觉同时抵达,我凑到摊子前面,盯着油汪汪、黄灿灿的炒鳝鱼,使劲儿地吸了几口诱人的香气,咽下口水,然后我便低着头,绕过巷子,回到家里。为什么要低着头呢?因为炒鳝鱼的价钱很贵,我们根本吃不起。不要说炒鳝鱼,连鳝鱼面也吃不起
13、,我们家兄弟姊妹就有十八个,一人吃一碗面,恐怕是一星期的饭钱了。我们从来不要求妈妈买来吃,妈妈非常了解我们的心理,于是她经常向卖鳝鱼的人央求,拜托他们杀了鳝鱼剩下的骨头一定要留给我们,妈妈深信鳝鱼的骨头充满钙质,还有各种维生素,对我们这些正在成长的孩子大有帮助。每天晚上,妈妈总会从鳝鱼摊提回一大袋的骨头,洗也不洗地丢到大锅熬煮。为什么洗也不洗?因为,妈妈说鳝鱼骨头上还带着鲜血,那是最为滋补的,洗净多么可惜!熬过两三个小时,鳝鱼骨头几乎在锅中化去,汤水成咖啡色,水面上浮着油花,这时,妈妈会撒一把葱花,关火。鳝骨汤熬好时,夜已经深了。妈妈把我们叫到灶间,一人一碗汤,再配上她在另一家面包店要来的面包
14、皮,在锅里炙热了,变成香味扑鼻的饼干。我们细细地咀嚼面包皮,配着清甜香浓的鱼骨汤,深深感觉到生活的幸福。虽然吃不起鳝鱼与面包,但是鳝鱼与面包是有钱就吃得到的,鳝鱼骨和面包皮却是只有深爱我们的妈妈才做得出来。只要卖鳝鱼的来摆摊,我们一定会喝鳝鱼骨汤,奇特的是,我从来没有喝腻过,而且一直觉得这是人间至极的美味。妈妈担心我们会吃腻,有时会在汤里下点竹笋,或下点蛋花;有时会用豆腐红烧,或与萝卜同卤虽然用的都是普通的食材,却充满了美味的魔术。最神奇的,算是炸鳝鱼骨了。鳝鱼骨本来是歪曲扭动的,下了油锅时突然被拉直了,一条一条就像薯条一样,起锅时撒一些胡椒、盐,香、酥、脆,真是美味极了。我吃了好几年的鳝鱼骨
15、头,一直到我去外地念书,偶尔回到乡下,喝到妈妈亲手熬的汤,总是觉得美味如昔,心中更是充满了感动,妈妈把深情与爱熬入了那平凡的汤中,使我们身强体健,在普遍营养不良的乡下孩子中,我们总是气色红润,精神饱满。“也许是小时候吃不到鳝鱼,长大之后只要到馆子吃饭,看到有卖鳝鱼,总会点两道来吃,一边吃就会一边怀念起那一段艰苦的岁月。 ”我对北京的朋友说。大家听得入神,纷纷夹起鳝鱼,细细咀嚼。当然,有故事加味,鳝鱼也变得别有滋味了。吃完火锅,我漫步在北京街头,此时雪花漫天飞舞,我回想着妈妈熬制的鳝鱼骨汤的味道,感到我们的生命正是那些看似微贱的东西,累积出一些无价的意义,使我们感到丰盈。谁能告诉我鳝鱼骨头一斤多
16、少钱?面包皮一袋多少钱?市场里捡来的青菜一斤多少钱?只要有爱,就是无价的。13.请概括选文第段的内容。 (3 分)解析:这是对文章内容归纳和概括能力的考查。答案:在小时候的艰苦岁月里,母亲要鳝鱼骨为我们熬汤改善生活,使我们身强体健(气色红润,精神饱满) 。14.选文第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3 分)解析:这是对描写方法及其作用的考查。答案: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被炒鳝鱼的美味所诱惑,却因为其价钱贵吃不起而无奈的心理。15.请品析选文第段中划线词语“魔术”一词的妙处。 (4 分)解析: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答案:魔术原意是指一种神奇、变幻莫测的杂技艺术,在文中
17、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母亲费尽心思、变换花样为我们熬制鳝鱼骨汤的手艺高,让“我”感受到在艰苦生活中能吃到如此美味的惊喜,体现了母亲对我们的爱。16.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写出两点即可) (4 分)解析:结合选文具体内容,写出母亲的形象特点。答案:示例:(1)从艰苦的日子里,母亲要来鳝鱼骨熬汤,给孩子们改善生活,增加营养,可以看出母亲对孩子的爱。(2)从母亲要面包皮、鳝鱼骨、熬鱼汤、炸鱼骨等,可以看出母亲勤劳、聪明、能干。(3)从母亲把艰苦的生活过得有滋有味,让孩子们感到幸福,可以看出母亲乐观、热爱生活。17.选出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 (3 分)A.选文用服务员和朋友
18、对我点两道鳝鱼菜的疑问,突出了我对鳝鱼菜情有独钟,同时引出下文“我”的回忆。B.选文第段的叙述中科院感受到朋友们听完“我”的回忆都陷入了沉思,心情沉重。C.选文第段中“雪花漫天飞舞”烘托出“我”回味母爱倍感温暖的心情。D.选文第段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强调了食材的便宜,突出了母爱的无价。解析:这是对内容理解的考查。答案:B18.选文给我们很多启示,请试着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写出来。 (3 分)解析: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答案:示例:热爱生活,乐观面对生活;要有一颗感恩的心,体会父母的关爱;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三)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各题。 (15 分)极光形成之谜1950 年的一个夜
19、晚,北极夜空上方出现淡红和淡绿色的光弧,时而像在空中舞动的彩带,时而像在空中燃烧的火焰,时而像选在天边的巨伞它轻盈的飘荡,不断变化着自己的形状,持续了几个小时。她多彩多姿,一会儿红,一会儿蓝,一会儿绿,一会儿紫,变幻莫测。这就是美丽的极光。极光是太阳风将带电粒子吹到地球两极上空,被地磁俘获产生的一种特殊光学现象。极光在很多地方出现过,但“极光之源”到底在哪里呢?极光是如何形成的呢?极光现象为什么多出现在南北两极呢?科学家研究认为,太阳活动是极光之源。极光出现的频率与太阳活动有很大关系,极光就像太阳发出的电。太阳是一颗恒星,不断放出光和热。其表面和内部进行各种化学元素的核反应,产生出强大的、内含
20、大量带电粒子的带电微粒物流。这些带电微粒射向空间,和地球外 801200 千米高空中的稀薄气体的分子碰撞时,由于速度快而产生发光现象。太阳活动是周期性的,其周期大约 11 年。在太阳活动的高潮期,太阳黑子出现的最多,有人发现当一个“大黑子”经过太阳中心的子午线 2040 小时候,地球上一定会出现极光。那为什么极光现象多出现在南北两极呢?原来,地球本身是个近似以南北两极为地磁两极的大磁石。太阳送来的粒子流接近地球时,以螺旋形的运动方式飞向两个磁极。事实上,磁极不能完全控制所有的带电粒子流,在太阳喷发的带电粒子流非常强烈的年份,也能在两极地区以外的一些地方观察到极光。因为空气成分非常混杂,不同气体
21、成分如氧、氮、氦、氖等在带电微粒流作用下,会发出不同的光,所以极光看上去多彩绚丽。有人从地球磁层的角度考虑,认为地球磁层包裹着地球,就像地球的“保护网” ,使之避免遭受到太阳风辐射粒子的侵袭。但在南北极的上空,这张“网”并不结实,有较大的“间隙” ,通过“间隙” ,部分太阳风便会侵入地球磁层。由于南北极上空有“间隙” ,因此极光现象多发生在两极地区的上空。但是,上述观点虽较好的解释了极地地区的极光现象,却无法解释近地面附近出现的极光现象。一些人认为这些极光是由于地面附近的静电放电所产生的。据史料记载,离地面 1.23.0 米都出现过极光。有时人们在出现近地极光的地方,还能闻道臭氧的味道。因为许
22、多极光现象与彗星明亮的尾巴有相似之处,所以有人把极光现象与彗星联系起来,这对认识极光有一定好处的。尽管极光之谜还没有完全揭开,但人类对它已经有了较科学的认识,也许很快科学家们就能告诉我们极光真正的奥秘。19.选文第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 分)解析: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答案:描写了地球北极神奇而绚丽的极光现象,引出说明对象“极光” ,语言生活,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20.选文第段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 分)解析:这是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考查。答案:下定义,科学准确严密地揭示了极光的本质特征。21.请具体分析选文第段顺序不能调换的原因。 (3 分)解析:这是对文段内容理解的考查。
23、答案:第段写太阳活动是极光之源及极光形成的原因,第段写极光多出现在南北两极的原因;第段的内容分别与第段内容一一照应,结构严谨,所以不能调换。22.选文第段的划线词语“据史料记载”是如何体现说明文语言特点的。 (3 分)解析:这是对说明文语言特点的考查。答案:“据史料记载”表明下文的内容有科学依据,起到限制的作用,说明离地面 1.2-3.0 米出现过极光的现象是有科学依据的,不是主观臆造的, “据史料记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特点。23.选出下列有内容与选文不符的一项() (3 分)A.极光看上去绚丽多彩,是因为空气中含有氧、氮、氦、氖等不同气体成分在带电粒子流作用下,发出了不同的光。B
24、.极光现象多出现在南北两极,但在太阳喷发的带电粒子流非常强烈的年份,两极地区以外的一些地方也能观察到极光。C.太阳活动是周期性的,其周期为 11 年。在太阳活动的高潮期,太阳黑子出现得最多。D.极光形成之谜至今还没有完全揭开,启示我们科学探索之路是永无止境的。解析:这是对内容理解和概括的考查。答案:C(四)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各题。 (15 分)练就古诗文的“童子功”看中国诗词大会,很多人有这样的感受:自己脑子里残存的诗词记忆好像一下子被激活了。当电视屏幕上那些零零散散的字句呈现出来的时候,或许你已记不清诗的作者是谁,也说不出上下句还有些什么内容,但那些我们小时候背诵过的诗词,似乎自然而然地就浮
25、现于脑海。可见,小时候熟记的古诗文,长大后也很难忘记,即使长时间不用,但只要一提起,与之相关的记忆便会不由自主地流露出来。这种扎根在脑海深处的诗词印象,这是浸透在血液之中的古文积淀,这就是“童子功”的厉害之处。因此,我们要从小诵读古诗文,让中华传统文化内化于心。古人云, “ , ”。想要练就古诗文的“童子功” ,必须要多读多记,才会烂熟于心、出口成章。若是腹内草莽,必然不可能口吐莲花。诗词大会舞台上,选手们精彩的表现背后,又何尝不是他们从小的阅读背诵和长年的储存积累!当然,多读多记不等于死记硬背,理解体会至关重要。在当前古诗文教育中,有些家长只看重孩子背诵的数量和准确度,有些老师“考什么就教什
26、么” ,这样的填鸭式灌输不仅把传统文化弄得意境全无,也让学生们在实际运用中“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比如,我们说杜甫的诗歌风格是“沉郁顿挫” 。许多孩子只记住了这四个字,但究竟什么叫沉郁顿挫、怎么沉郁顿挫的、为什么沉郁顿挫却一概不知,更不用说再进一步去了解杜甫这个人和他背后的时代。某地考试时,出题人出了一首诗:“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明明是赏心乐事,但学生总认为杜甫就应该是沉郁顿挫的,所以强行歪解,硬要把诗意往愁闷失意上引。如此古诗文教育显然与文化传承的精神是背道而驰的。古诗文的底子要从小打下,更要常读常新。古人云,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它的
27、意义也正在于此。就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句来说,小时候我们按照表面意思理解,或许只能明白这是苏轼借月亮表达对弟弟的思念之情。但若干年后,当我们一个人身居异乡,又恰逢中秋之夜,当我们抬头仰望圆月,心中再次涌现出这句诗时,自然别有一番滋味,对词的意境和感情的理解也更深了一层。所以,从小打下深厚的古诗文功底会终身受益。当我们从小诵读古诗文、练就“童子功”时,不妨想想我们究竟是为了什么?是为了显摆炫耀、获得关注,为了提高成绩、寻求加分,还是为了让我们获得审美的体验,为了让传统文化得以血脉相传?恐怕后者才是我们期待的答案。就个人而言,读古诗文能让我们成长在一个美的环境中,用古雅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
28、感;就民族而言,读古诗文能让我们接续古人的思绪,继承先人的智慧,让古今文化互联互通,从而建立起作为一个中国人的文化认同和自信。中华上下五千年,诗词歌赋浩如烟海,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让我们在诗书雅乐的环境中成长,练就一身古诗文的“童子功” ,在我们心中刻下传统文化的基因,如此,中华文化才有十足的底气,才能生生不息。24.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 分)解析:议论文中,论点是作者发表的主要观点。论点通常在标题或文首或文尾的位置,联系全文找到作者概括性(提领或总结)的表达主要观点的“议论句” ,即是论点,或者根据作者的分析所说的道理来概括其观点。答案:我们要从小诵读古诗文,让中华传统文化内化于心。25
29、.在下列选项中选出最恰当的论据填在选文第段空格上。 () (3 分)A.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B.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C.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D.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解析:这是对句子衔接的考查。答案:D26.选文第段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作用是什么?(3 分)解析:分析常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答案:举例论证,列举了由于学生不理解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在考试中对他的诗句进行了歪解的事例,具体有历地论证了“多读多记不等于死记硬背,理解体会至关重要”的观点,进而证明了中心论点,有说服力。27.请简要分析选文第段的论证思路。 (4 分)解析: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30、答案:首先提出了“古诗文的底子要从小打下,更要常读常新”的观点,然后引用古语作道理论据,再用小时候我们对诗句的粗浅理解和若干年后的深刻理解的事例作事实论据,来证明这一观点,最后得出“从小打下深厚的古诗文功底会终身受益”的结论。28.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所炼就的古诗文“童子功”对你的影响。 (3 分)解析: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答案:示例:从小打下的古诗文功底,提高了我写作水平,如:我在作文中引用古诗文,语言简洁又有文采,作文多次在校园周报上发表。三、写作(满分 50 分)29.请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其一,按要求作文。题目:(一)那有温度的目光(二)_别样美要求:(1)如选择题目(二) ,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2)立意自定,文体不限,不少于 600 字(如果写诗歌,不少于 20 行) 。(3)字迹工整,书写清楚,卷面整洁(达到此要求,评分时可奖励 2 分)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解析:这是对命题作文的考查。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