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0 年 3 月 9 日 第 一 周 星期一 第 1、2 节一、课题 第一章 礼仪概述 学时 2 二、目的要求 了解和掌握礼仪的起源与发展;东西、方礼仪的差异;礼的相关概念和礼仪的功能。 三、重点难点 难点:礼仪发展到各个阶段时的特征。礼的相关概念之间关系。 重点:礼仪的起源与发展;礼仪的概念和功能 四、教具与挂图 无 五、课堂类型与方法 新授课 讲授法 六、复习提问( )分钟 七、布置作业(题目及来源) 八、参考书 教材 编写日期 月 日 任课教师 审批意见 审批人签名 年 月 日九、新课内容(附后)礼仪概述一、中国礼仪的起源与发展中华民族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文化教育传统源远流长。礼
2、仪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础,也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是礼仪又历经那几个时期呢?笼统得来说,礼仪的发展史可以分为:礼仪的起萌时期、礼仪的革创时期、礼仪的形成时期、礼仪的发展和变革时期、礼仪的强化时期、礼仪的衰落时期、现代礼仪时期和当代礼仪时期等 8 个时期。礼仪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低级到高级,从零散到完整的渐进过程。 一、 礼仪的起萌时期(公元前 5 万年公元前 1 万年) 礼仪起源于原始社会中、晚期(约旧石器时期) ,至今大约有一百多万年的历史,此时出现了早期礼仪的萌芽。例如,生活在距今约 1.8 万年前的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就懂得这样去打扮自己。他们把兽骨、贝壳、野花戴在头上或者挂
3、在脖子上,去装饰或炫耀自己。而他们去世的族人身旁撒放赤铁矿粉,举行原始宗教仪式,这是迄今为止在中国发现的最早的葬仪。 二、礼仪的革创时期(公元前 1 万年公元前 22 世纪) 公元前 1 万年左右,人类进入新石器时期,不仅能制作精细的磨光石器,并且诞生了农业和畜牧业。在此后的数千年的岁月里,原始礼仪渐具雏形。例如在仰韶文化时期的遗址及有关资料表明,当时人们已经注意尊卑有序、男女有别。而长辈坐上席,晚辈坐下席;男子坐左边,女子坐右边等礼仪日趋明确。 三、礼仪的形成时期(公元前 21 世纪公元前 771 年) 约公元前 21 世纪至公元前 771 年,原始人开始进入新石器时代,精致打磨的石器(后来
4、又发现了金属)取代了旧石器时代的笨重的石器和木棍,使农业、畜牧业、手工业生产跃上一个新台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产力的提高使劳动者拥有了更多的剩余消费品,进而产生了剥削,最终不可避免地诞生了阶级,人类开始向奴隶制社会挺进。到了夏代(公元前 21 世纪到公元前 15 世纪) ,开始从中国原始社会末期向早期奴隶社会过渡。在此期间,尊神活动升温。 在原始社会,由于缺乏科学知识,人们不理解一些自然现象。他们猜想,照耀大地的太阳是神,风有风神,河有河神因此,他们敬畏“天神” ,祭祀“天神” 。从某种意义上说,早期礼仪包含原始社会人类生活的若干准则,又是原始社会宗教信仰的产物。礼的繁体字“礼” ,左边代
5、表神,右边是向神进贡的祭物。因此,汉代学者许慎说:“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 ”以殷墟为中心展开活动的殷人,在公元前 14 世纪至前 11 世纪活跃在华夏大地。他们建造了中国第一个古都地处现河南安阳的殷都,而他们在婚礼习俗上的建树,被其尊神、信鬼的狂热所掩盖。 推翻殷王朝并取而代之的周朝,对礼仪建树颇多。特别是周武王的兄弟、辅佐周成王的周公,对周代礼制的确立起了重要作用。他制作礼乐,将人们的行为举止、心理情操等统统纳入一个尊卑有序的模式之中。全面介绍周朝制度的周礼 ,是中国流传至今的第一部礼仪专著。 周礼 (又名周官 ) ,本为一官职表,后经整理,成为讲述周朝典章制度的书。 周礼原有 6 篇
6、,详介六类官名及其职权,现存 5 篇,第六篇用考工记弥补。六官分别称为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其中,天官主管宫事、财货等;地官主管教育、市政等;春官主管五礼、乐舞等;夏官主管军旅、边防等;秋官主管刑法、外交等;冬官主管土木建筑等。 春官主管的五礼即吉礼、凶礼、宾礼、军礼、嘉礼,是周朝礼仪制度的重要方面。吉礼,指祭祀的典礼;凶礼,主要指丧葬礼仪;宾礼,指诸侯对天子的朝觐及诸侯之间的会盟等礼节;军礼,主要包括阅兵、出师等仪式;嘉礼,包括冠礼、婚礼、乡饮酒礼等。由此可见,许多基本礼仪在商末周初已基本形成。此外,成书于商周之际的易经和在周代大体定型的诗经 ,也有一些涉及礼仪的内容。 在西周
7、,青铜礼器是个人身份的表征。礼器的多寡代表身份地位高低,形制的大小显示权力等级。当时,贵族佩带成组饰玉为风气。而相见礼和婚礼(包括纳采、问名、纳吉、纳徽、请期、亲迎等“六礼” )成为定式,流行民间。此外,尊老爱幼等礼仪,也已明显确立。 四、礼仪的发展、变革时期(公元前 770 年公前 221 年,东周时期) 西周末期,王室衰微,诸侯纷起争霸。公元前 770 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承继西周的东周王朝已无力全面恪守传统礼制,出现了所谓“礼崩乐坏”的局面。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的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时期。在此期间,相继涌现出孔子、孟子、荀子等思想巨人,发展和革新了礼仪理论。 孔子(公元前
8、551公元前 479 年)是中国古代大思想家、大教育家,他首开私人讲学之风,打破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他删诗 、 书 ,定礼 、 乐 ,赞周易 ,修春秋 ,为历史文化的整理和保存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编订的仪礼 ,详细记录了战国以前贵族生活的各种礼节仪式。 仪礼与前述周礼和孔门后学编的礼记 ,合称“三礼” ,是中国古代最早、最重要的礼仪著作 孔子认为, “不学礼,无以立” 。 (论语季氏篇 )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雍也 )他要求人们用道德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要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颜渊 )他倡导的“仁者爱人” ,强调人与人之间要有
9、同情心,要互相关心,彼此尊重。总之,孔子较系统地阐述了礼及礼仪的本质与功能,把礼仪理论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孟子(约公元前 372公元前 289 年)是战国时期儒家主要代表人物。在政治思想上,孟子把孔子的“仁学”思想加以发展,提出了“王道” 、 “仁政”的学说和民贵君轻说,主张“以德服人”在道德修养方面,他主张”舍生而取义“。 (孟子告子上 ) ,讲究“修身”和培养“浩然之气”等。 荀子(约公元前 298公元前 238 年)是战国末期的大思想家。他主张“隆礼” 、 “重法” ,提倡礼法并重。他说:“礼者,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者也。 ”(荀子富国 )荀子指出:“礼之于正国家也,如权
10、衡之于轻重也,如绳墨之于曲直也。故人无礼不生,事无礼不成,国家无礼不宁。 ”(荀子大略 )荀子还提出,不仅要有礼治,还要有法治。只有尊崇礼,法制完备,国家才能安宁。荀子重视客观环境对人性的影响,倡导学而至善。 五、礼仪的强化时期(公元前 221 年公元 1796 年) 公元前 221 年,秦王嬴政最终吞并六国,统一中国,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始皇在全国推行“书同文” 、 “车同轨” 、 “行同伦” 。秦朝制定的集权制度,成为后来延续两千余年的封建体制的基础。 西汉初期,叔孙通协助汉高帝刘邦制定了朝礼之仪,突出发展了礼的仪式和礼节。而西汉思想家董仲舒(公元前 179公元前
11、104 年) ,把封建专制制度的理论系统化,提出“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的“天人感应”之说。 (汉书董仲舒传 )他把儒家礼仪具体概况为“三纲五常” 。 “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汉武帝刘彻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使儒家礼教成为定制。 汉代时,孔门后学编撰的礼记问世。 礼记共计 49 篇,包罗宏富。其中,有讲述古代风俗的曲礼 (第 1 篇) ;有谈论古代饮食居住进化概况的礼运 (第 9 篇) ;有记录家庭礼仪的内则 (第 12 篇) ;有记载服饰制度的玉澡 (第 13 篇) ;有论述师生关系的学记 (第 18 篇) ;还
12、有教导人们道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学 (第42 篇)等。总之, 礼记堪称集上古礼仪之大成,上承奴隶社会、下启封建社会的礼仪汇集,是封建时代礼仪的主要源泉。 盛唐时期, 礼记由“记”上升为“经” ,成为“礼经”三书之一(另外两本为周礼和仪礼 ) 。 (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 ) 宋代时,出现了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兼容道学、佛学思想的理学,程颐兄弟和朱熹为其主要代表。二程认为, “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的间。 ”(二程遗书卷五) “礼即是理也。 ”(二程遗书卷二十五)朱熹进一步指出, “仁莫大于父子,义莫大于君臣,是谓三纲之要,五常之本。人伦天理之至,无所
13、逃于天地间。 ”(朱子文集未垂拱奏礼二 )朱熹的论述使二程“天理”说更加严密、精致。 家庭礼仪研究硕果累累,是宋代礼仪发展的另一个特点。在大量家庭礼仪著作中,以撰资治通鉴而名垂青史的北宋史学家司马光(公元 10191086 年)的涑水家仪和以四书集注名扬天下的南宋理学家朱熹(公元 11301200 年)的朱子家礼最著名。明代时,交友之礼更加完善,而忠、孝、节、义等礼仪日趋繁多。六、 礼仪的衰落时期(公元 17961911 年) 满族入关后,逐渐接受了汉族的礼制,并且使其复杂化,导致一些礼仪显得虚浮、烦琐。例如清代的品官相见礼,当品级低者向品级高者行拜礼时,动辄一跪三叩,重则三跪九叩。清代后期,
14、清王朝政权腐败,民不聊生。古代礼仪盛极而衰。而伴随着西学东渐,一些西方礼仪传入中国,北洋新军时期的陆军便采用西方军队的举手礼等,以代替不合时宜的打千礼等。 七、 现代礼仪时期(公元 19111949 年,民国时期) 1911 年末,清王朝土崩瓦解,当时远在美国的孙中山先生(公元 18661925 年)火速赶回祖国,于 1912 年 1 月 1 日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先生和战友们破旧立新,用民权代替君权,用自由、平等取代宗法等级制;普及教育,废除祭孔读经;改易陋俗,剪辫子、禁缠足等,从而正式拉开现代礼仪的帷幕。(中山装)民国期间,由西方传入中国的握手礼开始流行于上层社会,后逐渐普
15、及民间。 本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苏区、解放区,重视文化教育事业及移风易俗,进而谱写了现代礼仪的新篇章。 八、当代礼仪时期(1949 年至今) 1949 年 10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中国的礼仪建设从此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新中国成立以来,礼仪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 礼仪革新阶段(19491966 年) 1949 年至 1966 年,是中国当代礼仪发展史上的革新阶段。此间,摒弃了昔日束缚人们的“神权天命” 、 “愚忠愚孝”以及严重束缚妇女的“三从四德”等封建礼教,确立了同志式的合作互助关系和男女平等的新型社会关系,而尊老爱幼、讲究信义、以诚待人、先人后
16、己、礼尚往来等中国传统礼仪中的精华,则得到继承和发扬。 (2) 礼仪退化阶段(19661976) 1966 年至 1976 年,中国进行了“文化大革命” 。 江青等人批孔、批“克己复礼 “,是出于批 “周公“的罪恶目的,完全没有学术依据可言。十年动乱使国家遭受了难以弥补的严重损失,也给礼仪带来一场“浩劫” 。许多优良的传统礼仪,被当作“封资修”货色扫进垃圾堆。礼仪受到摧残,社会风气逆转。 (3)礼仪复兴阶段(1977 年至今) 1978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祖国大地,中国的礼仪建设进入新的全面复兴时期。从推行文明礼貌用语到积极树立行业新风, 从开展“18 岁成人仪式教
17、育活动”到制定市民文明公约,各行各业的礼仪规范纷纷出台,岗位培训、礼仪教育日趋红火,讲文明、重礼貌蔚然成风。 公共关系报 、 现代交际等一批涉及礼仪的报刊应运而出, 中国应用礼仪大全 、 称谓大辞典 、 外国习俗与礼仪等介绍、研究礼仪的图书、辞典、教材不断问世。广阔的华夏大地上再度兴起礼仪文化热,具有优良文化传统的中华民族又掀起了精神文明建设的新高潮。 中国礼仪的起源与发展就大致分这 8 个阶段,每历经一个阶段无不包含着曲折和艰辛!希望全民团结起再接再厉来维护我中华的礼仪文化,使我们这个礼仪大国的名号流传千古。二、东、西方礼仪的差异(一)对待血缘亲情的态度差异东方人重视家族和血缘,西方人相对较
18、淡,独立意识强,将责任和义务分得很清。(二)表达形式的差异东方人谦虚、含蓄,西方人直率、坦诚。(三)礼品馈赠的差异东方人注重礼尚往来,礼数繁多,西方人不轻易送礼,方式较简单。重视包装。(四)对待老人的态度差异东方人尊老、敬老,处处让老;西方仍不服老。(五)时间观念的差异西方人守时,时间观念强;东方人相对较淡抹。特别是中国人。(六)对待隐私权的态度差异西方人保护个人隐私的观念强,东方人更善于过渡关心别人。礼的概念与内涵一、礼、礼貌、礼节、礼仪1、礼:是人际间乃至国际交往中,相互表示尊重、亲善和友好的行为。2、礼貌:是人们在交往过程中相互表示敬意和友好的行为准则和精神风貌,是一个人在待人接物时的外
19、在表现。它体现了时代的风尚和道德水准。3、礼节: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在交际场合中,相互表示问候、致意、祝愿、慰问以及给与必要的协助与照料的惯用形式。4、礼仪是人们在各种社会的具体交往中,为了相互尊重,在仪表、仪态、仪式、言谈举止等方面约定成俗的、共同认可的规范和程序。二、礼、礼貌、礼节、礼仪之间的关系礼是一种社会道德规范,是人们社会交往中行为规范。礼、礼貌、礼节、礼仪都属于礼的范畴,礼貌是表示尊重的言行规范,礼节是表示尊重的惯用形式和具体要求,礼仪是由一系列具体表示礼貌的礼节所构成的完整过程。三者虽然名称不同,当时都是人们在相互交往中表示尊敬、友好的行为,其本质都是尊敬人和关心人。三者
20、相辅相成,密不可分。有礼貌之心而不懂礼节,容易失礼;知道礼节而流于形式,充其量是客套。三、礼仪的功能(一)教育功能你已通过评价、劝阻、示范等教育形式纠正人们的不良行为习惯,指导人们按礼仪规范的要求去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生活。(二)沟通功能在人际交往中,交换双方只有按照礼仪的要求,才能更有效地向交往对象表达自己的尊敬、敬佩、善意和友好,人际交往才可以顺利进行和延续。(三)协调功能礼仪的原则和规范,约束着人们动机,指导着人们立身处世的行为方法。(四)塑造功能礼仪在行为美学方面指导着人们不断的充实和完善自我,并通过直观的形式体现出来,被交往对象所接受,给交往对象留下良好的印象。(五)维护功能由于礼
21、仪能使人们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行为,和他人友好的相处,能促进人们之间和谐关系的形成。家庭的安宁、邻里之间的和睦、同事之间信任,都依赖于人们共同遵守礼仪规范。三、商务礼仪的概念商务礼仪是指在人们商务交往中适用的礼仪规范,是在商务交往中,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示尊重对方的过程和手段。礼出于俗,俗化为礼。商务礼仪的操作性,就是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在商务交往中做到“约束自己,尊重他人”才能使人们更轻松愉快地交往。 “为他人着想”不仅是商务交往、也是人与人之间正常交往的基本原则。所以说学习并正确的运用商务礼仪既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又是人际交往中适用的一种艺术,一种交际方式或交
22、际方法,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习惯做法。四、商务礼仪的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各种商务活动日趋繁多,礼仪也在其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1规范行为。礼仪最基本的功能就是规范各种行为。在商务交往中,人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合作,如果不遵循一定的规范,双方就缺乏协作的基础。在众多的商务规范中,礼仪规范可以使人明白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有利于确定自我形象,尊重他人,赢得友谊。2传递信息。礼仪是一种信息,通过这种信息可以表达出尊敬、友善、真诚等感情,使别人感到温暖。在商务活动中,恰当的礼仪可以获得对方的好感、信任,进而有助于事业的发展。3增进感情
23、。在商务活动中,随着交往的深入,双方可能都会产生一定的情绪体验。它表现为两种情感状态:一是感情共鸣,另一种是情感排斥。礼仪容易使双方互相吸引,增进感情,导致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反之如果不讲礼仪,粗俗不堪,那么就容易产生感情排斥,造成人际关系紧张,给对方造成不好的印象。4树立形象。一个人讲究礼仪,就会在众人面前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一个组织的成员讲究礼仪,就会为自己的组织树立良好的形象,赢得公众的赞省。现代市场竞争除了产品竞争外,更体现在形象竞争。一个具有良好信誉和形象的公司或企业,就容易获得社会各方的信任和支持,就可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所以,商务人员时刻注重礼仪,既是个人和组织良
24、好素质的体现,也是树立和巩固良好形象的需要。商务礼仪是在商务活动中体现相互尊重的行为准则。商务礼仪的核心是一种行为的准则,用来约束我们日常商务活动的方方面面。商务礼仪的核心作用是为了体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这样我们学习商务礼仪就显得更为重要。我们可以用一种简单的方式来概括商务礼仪,它是商务活动中对人的仪容仪表和言谈举止的普遍要求。. 五、商务礼仪的基本原则1、尊敬”原则有人曾把礼仪的基本原则概括为“充分地考虑别人的兴趣和感情”。尊重是礼仪的情感基础。在我们的社会中,人与人是平等的,尊重长辈,关心客户,这不但不是自我卑下的行为。反而是一种至高无上的礼仪,说明一个人具有良好的个人素质。“礼”的良
25、性循环就是借助这样的机制而得以声声不息。当然,礼待他人也是一种自重,不应以伪善取悦于人,更不可以富贵骄人。尊敬人还要做到入乡随俗,尊重他人的喜好与禁忌。总之,对人尊敬和友善,这是处理人际关系的一项重要原则。2.“真诚”原则商务人员的礼仪主要是为了树立良好的个人和组织形象,因此礼仪对于商务活动的目的来说,不仅仅在于其形式和手段上的意义。同时商务活动并非是短期行为,而是越来越注重其长远效益,只是恪守真诚原则,着眼于未来,通过长期潜移默化的影响,才能获得最终的利益。也就是说,商务人员要爱惜其形象与声誉,应不仅仅追求礼仪外在形式的完美,更应将其视为情感的真诚流露与表现。3.“谦和”原则“谦”就是谦虚,
26、“和”就是和善、随和。谦和即是一种美德,更是社交成功的重要条件。只有举止、言谈、态度都是谦恭有礼时,才能从别人那里得到教诲。谦和,再社交场上即表现为平易近人,热情大方,善于与人 ,乐于听取他人的意见,显示出虚怀若谷的胸襟,因而对周围的人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有着较强的调整人际关系的能力。4.“宽容”原则宽即宽待,容即相容。宽容就是心胸坦荡、豁达大度,能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谅解他人的过失,不计较个人得失,有很强的容纳意识和自控能力。中国传统文化历来重视并提倡宽容的道德原则,并把宽以待人视为一种为人处世的基本美德。从事商务活动,也要求宽以待人。在人际纷争问题上保持豁达大度的品格和态度。在商务活动中,
27、处于各自的立场和利益,难免出现冲突和误解。遵循宽容原则,凡是想开一点,眼光看远一点,善解人意、体谅别人,才能正确对待和处理好各种关系与纷争。争取到更长远的利益。5.“适度”原则人际交往中要注意各种不同情况下的社交距离,也就是要善于把握住沟通是的情感尺度。在人际交往中,沟通和理解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条件,但如果不善于把握沟通是的感情尺度,即人际交往缺乏适度的距离,结果会适得其反。在一般的交往中,既要彬彬有礼,又不能低三下四;既要热情大方,有不能轻浮阿谀。所谓适度,就是要注意感情适度,谈吐适度、举止适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赢得对方的尊重。达到沟通的目的。总之。掌握并遵行礼仪原则,做待人诚恳,彬彬
28、有礼之人,在人际交往和商务活动中,就会受到别人的尊敬。2010 年 月 日 第 一 周 星期一 第 1、2 节一、课题 商务人员仪表礼仪 学时 4 二、目的要求 能根据工作的性质,正确的修饰自己的仪容、仪态; 能根据工作的性质,正确的修饰自己的仪容、仪态。 三、重点难点 正确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化妆色彩及色彩的搭配;正确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色彩及色彩的搭配 四、教具与挂图 无 五、课堂类型与方法 新授课 讲授法 六、复习提问( )分钟 七、布置作业(题目及来源) 八、参考书 教材 编写日期 月 日 任课教师 审批意见 审批人签名 年 月 日九、新课内容(附后)个人形象礼仪第一节 仪容仪容:是指一个人的
29、容貌,它包括发式、面容、脸色等状态。它反映了一个人的精神面貌、朝气与活力,是传达给接触对象感官的最直接、最生动的第一信息。一.修饰:面部、头发、肢体1、眼部:清洁 eg.含情脉脉的浪漫时刻,男生深情款款地来句:我在你的眼里看到了眼镜的佩戴、清洁方法,以及太阳镜的注意场合口部:刷牙,剃须(留胡子也要经过修剪)有重要应酬前(date、应聘 ect.)忌口会产生异味的食物 eg.烟酒葱蒜韭菜臭豆腐霉豆腐鼻部:清洁,回避旁人纸巾处理鼻毛修剪,注意不要让它们摇曳,很。 。 。的。专门的化妆剪修剪,避人进行耳朵:清洁 耳毛同上2、头发:清洁 一周洗两到三次至少发型修剪随意,但要适合自己,适合场合 eg.面
30、试、谈判 盘起,束起,正式、职业帽子 冬天夏天保暖遮阳、但要注意和着装搭配,到室内脱下3、肢体:保持干净 洗手 女生指甲要修剪,美甲 ok腋毛修剪 礼貌问题 不要有碍观瞻脚部清洁 男生喜欢穿运动,注意穿透气性好的棉袜,不要成为液体蚊香注意:不要穿家居拖鞋出门 正式场合男生不可穿短裤 飞毛腿 女生要除毛不可露脚趾头第二节 化妆1、什么是化妆?化妆就是使用化妆品进行自我修饰。2、化妆品的分类第一类,美容的。唇彩呀,指甲油啊,胭脂啊,睫毛膏啊,诸如此类。第二是什么,美发的,说实话我们男人女人他都要洗头发、剪头发,理头发、梳头发、烫头发、染头发、做头发。所以这个美发其实也是化妆,你不可能一辈子不剪一次
31、头发,除非你天生没有。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我们男人女人他都在化妆。第三也是男女都有的,那就是什么护肤品的使用,护肤。现代生活大家护肤品的东西多了,各种各样的脂、粉、油、水、蜜、乳、膏。养颜的、祛斑的、除皱的、防晒的、SOD ,都有。最后一种,除味的,把你身上的怪味给去掉的,比如香水,香粉,爽口液,止汗露诸如此类,把你身上的怪味给去掉。换而言之,这四种美容品,美发品,养颜品、护肤品、去味品,你用了一种,你就是化妆了,所以这个意义上,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是化妆了。3、化妆的基本礼仪第一点,化妆要提倡自然。因为我们不是去上电视做节目,不是去舞台表演的话,没有必要搞舞台妆。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化妆的基本
32、要求是自然。我们在工作场合对职业女性是有化妆要求,特别是酒店、商场、餐馆这样一些部门,基本上要求是八个字,化妆上岗、淡妆上岗。化淡妆,淡妆的要求是什么?化妆之后自然而然没有痕迹,让别人觉得你天生如此的美丽,那才是水准。这是第一个点。第二个点,化妆要协调。这个协调实际上是有三个协调,第一个协调你用的化妆品最好可能的情况下,你成系列。比如,我们有些同志做不到,像她用的那个香水,老公从香港买来的,合成香型,洗发液,单位发的,茉莉香型,洗面奶,超市买的,檀香型,漱口水,在街上认领的,不知道香型,四种东西用到一块儿?什么香型?菜园子香型。它串味了,其实你的化妆品要是一个系列的话,它的芬芳的香味是一个味道
33、的,它就不至于串。第二,化装的各个部位要协调。比如,用甲彩颜色可能的情况下,最好跟唇彩是一个颜色。如果我脚指甲上也涂指甲油了,那我再跟脚指甲上也是一个颜色,它比较协调。再者还有一个协调,你要跟你的服饰去协调。比如,内衣外面罩一个套装或者套裙的上衣,或者穿漂亮的真丝的亚麻的衬衫,她如果围围巾,或者内衣外穿的话,她内衣的颜色,围巾的颜色最好跟唇彩一个颜色它是比较好看的,自然过渡。你去看一个女同志,工作妆、职业妆,她会不会化妆,你看她唇彩的颜色就可以看出来。比如我这是个粉色的衬衫、粉色的围巾,唇彩也是粉色的,她就非常协调。唇彩是个粉的,你嘴巴是个蓝的,反差太大了,它过渡不好看,不协调。化妆的第二个规
34、则,协调,和谐就是美。第三点原则叫避人。什么意思?化妆也好,收拾自己也好,不要当众表演。化妆是一种个人隐私行为,你在别人面前表演有引人注目之嫌,我们有个别同志不太注意,上班、开会,没事了,等公共汽车就拿出小镜子收拾自己。这个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其实她是不太注重礼仪的,一个聪明的女同志不要说不在大庭广众之前去化妆,在男朋友、或者在老公面前化妆也大可不必。距离产生美感,你在那家伙面前旁无遮拦地去收拾自己,你被他发现你漂亮起来的秘密,你的美会打折的,他心里会说,原来如此,影响你革命形象,所以聪明女人不在别人面前换衣服,穿袜子,该见外还要见外,距离产生美感。4化妆的原则修整自然。旅游工作者尤其应以
35、自然、淡雅为宜。化妆得法。整体协调。在化妆时,应努力使整个妆面协调,并且应与全身的装扮协调,与所处的场合协调,与当时的身份协调,以体现出自己慧眼独具、品位不俗。注重礼节。女士在出席正式场合前化妆是对他人的尊重。5化妆的基本程序清洁面部。用温水及洗面奶彻底洗去脸上的油脂、汗水、灰尘等污秽,以使妆面光艳美丽。护肤。将收缩水或爽肤水适量倒入掌心,然后轻拍在前额、面颊、鼻梁、下巴等处,然后根据肤质抹上护肤 (液)霜或美容隔离(液)霜。基础底色。选择适合自己皮肤的粉底,不要使用太白的底色,否则会让人感到失真。定妆。为了柔和妆色和固定底色,要用粉饼或散粉定妆,粉的颗粒越细越自然。修眉。脸盘宽大者,眉毛不宜
36、修得过长过直,相反,应描得适度弯一些、柔和一些。五官纤细者,就不宜将眉修饰得太浓密。描眉时,应将眉笔削成扁平状,沿眉毛的生长方向一根根地描画,这样描出的眉毛有真实感,而不要又浓又粗地画成一片。画眼线。沿睫毛根部贴近睫毛,由外眼角向内眼角方向画出眼线,上眼线应比下眼线重些,上眼线从外眼角向内眼角描十分之七长,下眼线描十分之三长。涂眼影。眼影的颜色要适合自己的肤色和服装的颜色。抹睫毛膏。先用睫毛夹使睫毛卷曲,然后用睫毛刷把睫毛膏均匀地涂抹在睫毛上,但不宜抹得过厚,否则会让睫毛粘住,给人以造作之感。腮红。用胭脂扫将胭脂涂扫在面颊的相应部位。涂口红。涂口红可加深嘴的轮廓,让脸部更加生动,富有魅力。涂口
37、红时先用唇线笔画出理想的唇型,然后填入唇膏。第三节 仪表礼仪一、着装服饰,狭义的概念是指衣服上的装饰,广义地说,指衣服及其装饰。而其装饰又包括与衣服分开的装饰用品,如领带、胸针、眼镜和手表之类的饰物。一、服装的质地 优良质地的服装大都具有穿着舒适、挺括、高贵、大方等特点。二、服装的款式(一)常见服装的款式1、职业装2、休闲装3、运动装4、礼服(二)款式的选择TPO、( 时间、地点、场合)身份 、身体特征。三、服装的色彩1、色彩的特征色彩的冷暖。 每种色彩都有区别于其他色彩的独特的感觉色味,通常把这种具有红、橙、黄、绿、青、蓝、紫等色味的色彩现象,叫做色相。色彩因色相不同,可产生温暖或寒冷的感觉
38、:使人有温暖、热烈、兴奋之感的色彩,叫暖色,如红色、黄色;使人有寒冷、抑制、平静之感的色彩,则叫冷色,如蓝色、黑色。色彩的轻重。色彩的明亮程度,被称为明度。不同明度的色彩往往给人以轻重不同的感觉。明亮的颜色感觉轻,使人有上升感。灰暗的颜色感觉重,使人有下垂感。色彩的软硬。色彩显现出来的鲜艳程度,叫做纯度。色彩的软硬与其明度和纯度有密切的关系。色彩明度和纯度越高,就越鲜艳纯粹,并给人以柔软、润滑的感觉,如浅黄、浅绿等。色彩明度和纯度越低,就越为深暗,并给人以坚硬、朴实的感觉。色彩的缩扩。色彩的波长不同,给人收缩或扩张的感觉就不同。一般来讲,冷色、深色属收缩色,暖色、浅色则为扩张色。2、色彩的搭配
39、 同色搭配法即配色尽量采用同一色系之中各种明度不同的色彩,按照深浅层次的不同进行搭配,以造成和谐统一的效果。相似色搭配法色彩学上把色环上九十度以内的邻近色称为相似色。如绿与蓝、红与橙黄等等。对比色搭配法即在配色时运用性质相反的色彩进行组合的方法,它可以使着装在色彩上反差强烈,产生明快、生动的效果,从而突出个性。如红与绿、黄与蓝、白与黑等都是最常见的对比色,如果将它们的颜色按 1:1 进行组合,会有强烈、醒目的色彩效果。无色系搭配法黑、白、灰和其他任何色彩搭配。无色系和有色系搭配法黑、白、灰之间的搭配。3、男士西服的着装规范整体效果。首先一定要合身,另外西装要熨烫平整、干净挺括。整体色彩控制在三
40、种颜色以内,同时注意在正式场合,鞋、包、腰带应为同一颜色,并以黑色为佳。衣袖和裤脚。在穿西装前要拆除衣袖上的商标,以免被他人取笑。西装的袖口和裤脚不应卷挽,以免有动粗之嫌和给人以粗俗之感。衬衫。穿着西装时,衬衫的搭配也很有学问,衬衣颜色的深浅,应与西装颜色成对比,不宜选择同类色,否则搭配分不出衬衣与西装的层次感。正装的衬衫必须为纯色,以浅色为主,白色最常用。衬衫最讲究的是领口,领型多为方领,领头要硬挺、清洁。衬衫衣领要高出西装衣领,衬衫衣袖要长于西装袖口一厘米左右,以显示层次。不论在何种场合,衬衫的下摆务必塞进裤内,袖扣必须扣上。内衣应单薄,以保持西装的线条美。如遇天冷时,可在衬衫外面再套一件
41、西装背心或鸡心领羊毛衫,但不能显臃肿之态。衬衫要保持整洁无皱褶,尤其是衣领和袖口。领带。领带是西装的灵魂,凡正式的场合,穿西装不系领带会显得苍白无力。领带有普通结(小结)、温莎结(大结)和小温莎结(中结)三种不同的系法。领带结的大小随衬衣领的宽窄而变,衬衣领角越大,领带结越大;衬衣领角越尖,领带结越小。领带的宽度随西装领的宽度而变,西装领越宽,领带越宽。领带的长度以到皮带扣处为佳,切忌垂到裤腰以下。领带的颜色应与衬衣和西装搭配协调,一般应选择衬衣和西装的中间过渡色。图案以单色无图案的领带为主,有时也可选择条纹、圆点、细格等规则形状为主的图案。领带夹一般在第四、五粒扣之间。如衬衫外面穿背心或羊毛
42、衫,则须将领带置于背心或羊毛衫内。非正式场合可以不打领带,但应把衬衫领扣解开,以示休闲洒脱。纽扣。西装有单排扣和双排扣之分,穿单排三粒扣西服,一般扣中间一粒或上两粒;单排两粒扣,只扣第一粒,或全部不扣。若在正式场合,则要求把第一颗扣扣上,在坐下时方可解开。如系双排扣西装,应将扣一一扣上。西裤。西裤作为西装整体的一个主要部分,应与上装相协调。西裤长度以触到脚背为宜。西裤穿着时,裤扣要扣好,拉链要拉到位。口袋。无论是两件套或三件套西服,其上衣和西裤口袋应少装或不装东西。钱包、打火机等用品可装在西装左、右内侧衣袋里,以保持西服的美观。 鞋袜。按照西装的着装要求,穿西装应配黑色系带皮鞋,并保持鞋面清洁
43、锃亮。旅游鞋或长筒鞋等不宜在正式场合穿用。与皮鞋配套的袜子应为深色的纯棉、线、丝或羊毛制品,忌穿白色袜子。而且袜筒要足够高,弹力要好,以免坐下后,漏出一截腿,极为不雅。4、女士套裙着装规范规范:大小长短、色彩、面料、搭配、鞋、袜、包、内衣禁忌:忌透、忌露、忌短、忌破、忌花、忌艳(三色原则) 、忌紧、忌皱、忌赃第四节 饰品佩戴规范饰物佩戴和饰物使用需要注意的礼仪。大体上我们要讲以下四个点。第一个点,最重要的一个点,以少为佳。你在工作中也好,你下了班在生活中也好,身上使用的饰物越少越好,就首饰而论,女同志戒指啊,项链啊,耳环啊,胸针之类,就首饰而论,一般来讲,女同志一般场合身上的饰物三种之内是最好
44、的。每一种不多于两件是最正规的。你像耳环你可以戴一对,手镯你也可以戴一对,但是每种最多戴两件。全身上下不多于三种,你多于三种有弄巧成拙之感。当然我们说实话有人可以例外,新娘就可以例外,因为新娘一辈子只有一次,她可以狂整。我们有同志一般情况下没有那种事,你把你打扮得太多就麻烦了,你能够设想一个女同志,戴四个戒指,戴三副手链,再戴两个镯子,要是跟谁打招呼,手镯、手链乱晃跟呼啦圈似的?那不可能的。佩戴首饰第一个规则,最重要的规则以少为佳。第二个规则,你要注意同质同色。什么意思?色彩和款式要协调。我说比如我现在要戴一个白金的胸针,我穿旗袍裙参加酒会,黑色旗袍,戴个白金的胸针,这很醒目的,我要戴一个白金
45、的胸针,我的戒指或者项链首选白金。我要戴眼镜,银色金属边的眼镜跟我这个胸针配起来就更好看了。质地、色彩要相同。它协调的。第三,符合习俗。入国而问境,入乡而随俗,举个例子,在国内你无所谓,你要到欧美国家去,特别信天主教的国家去,注意,十字架的挂件别常戴。你要懂基督教天主教你会知道,那十字架那是不吉利标志。那上面钉死过基督耶稣的,你戴那个玩意有点不伦不类。你再比如举个例子,戒指一般戴在左手上,还有特殊含义。“亲热解毒” 。不戴右手,因为右手干活,容易碰撞、丢失、磨损,左手一般不干活,它戒指戴左手。但好像很多人不是很了解这个,有回有个外国朋友对一女孩产生好奇了,他和我说你看她手上,表示什么啊?我一看
46、,那家伙戴四个戒指,你看,什么含义都有,想找对象了,已经找到了,事情已经办了,又想单干了,全方位发展。人家还在纠根问底,这到底么含义?那要跟咱自己人说,这个是招贼,没文化,人家外国人在那儿,咱家丑不可外扬,我跟他踢皮球,我说这个在我们大陆还是有含义的,这个一般表示这个,富有,编半天,终于编出来了。那家伙还真信,掏出本来一边记一边说,怪不得,见过好几个这种富有的人。这其实不是富有,这是没文化,说实话。所以佩戴首饰刚才讲的三个规则,以少为佳,同质同色,符合习俗。第四个规则,就是要注意搭配。要和你的服装和谐,要和你的其他的首饰和谐。比如你戴一个高档的钻戒,如果你这是真材实料一个高档钻戒,配时装最好了
47、。那至少它会相得益彰,你穿一牛仔裤、你穿一乞丐装,你戴一钻戒,我们怀疑那是玻璃渣子。再说个不好听的话,你戴一高档钻戒,上了万的,怎么也得坐轿车、坐出租车吧。你骑一自行车,戴一钻戒,我们心里想,是真货吗?很简单的道理。当然还有一个问题,它其实还有跟其他服饰搭配的问题,比如我再跟在场的同志和电视机前的同志出个小问题,如果你戴薄纱手套,穿无袖旗袍裙,戴薄纱手套,高袖,如果你戴戒指,戒指戴在手套里面还是外面?如果你穿超短裙,你穿连裤袜,戴脚链,脚链戴在袜子里面还是外面?2010 年 月 日 第 一 周 星期一 第 1、2 节一、课题 服饰礼仪 学时 2 二、目的要求 能根据工作的性质,正确的修饰自己的仪容、仪态;能正确的选择服装;能按规范正确地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