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试题.doc

上传人:dzzj200808 文档编号:2969754 上传时间:2018-10-01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7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试题(1888 年单行本序言、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反杜林论)1888 年单行本序言(填空题)一、填空题.1.马克思的(世界观)在德国和欧 洲境界以外,在(文明世界)的一切语言 中都找到了代表。2.我们越来越觉得我们和(黑格尔)哲学的关系 ,即我们怎样从这一哲学出发并且怎样同它脱离,作为一个简要而系统的(说明)是很必要的 了。3.我认为我们还欠着一笔(信誉债),就是要完全 承认,在我们那个狂风暴雨时期,(费尔巴哈)给我们的影 响比黑格尔以后任何其它哲学家都大。4.但是,这些笔记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 的(第一个文件)是非常宝贵 的。1888 年单行本序言(名词解释)二、名

2、词解释1.辩证法希腊文词源是谈话、论战的技艺的意思。在欧洲哲学史上,辩证法这一术语曾在不同意义上被使用过。古希腊辩证法的最初含义是论辩的方法,苏格拉底把辩证法看作对意见的争论而发现真理的艺术。中世纪经院哲学运用的辩证法往往被人们看作是烦琐论证、荒唐提问和诡辩的代名词。黑格尔对辩证法作了两种规定:一是指概念思维的矛盾进展,一是指揭露对象本质自身的矛盾。黑格尔关于辩证法是普遍联系和发展思想、观念是在对立面的争论中获取自身规定的思想,已成为辩证法的通常涵义。今天人们认为辩证法是同现象学方法、分析哲学方法并列的三大哲学研究方法之一。2.市民社会马克思主义以前资产阶级思想家用来表示财产关系为核心的社会关

3、系的用语。一般指资本主义社会,有时指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关系。资产阶级思想家常用这个名称来表示社会生活中的财产关系和经济关系,并把它用来表示国家的政治法律关系和“政治社会”这个名称相对应,但他们并不了解市民社会对生产方式发展的依赖关系,而是用人的本性、政治和道德等原因来说明它的形成。黑格尔认为市民社会是现代世界中形成的是伦理精神发展的一个阶段。马克思指出在过去一切历史阶段上受生产力制约的,同时也制约生产力的高级形式就是市民社会。3.哲学基本问题恩格斯在费尔巴哈论一书提出的命题,他认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有两个方面的涵义:第一个方面的涵义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何者为第一性的问

4、题,对它的不同回答可以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第二方面的涵义是我们的思维对世界的关系怎样,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这个世界,对它的不同回答可以划分为可知论与不可知论。4.二元论认为物质和精神是世界的两种相互独立、性质不同的本原的哲学学说,近代法国哲学家笛卡尔是典型的二元论者。他认为存在着两种实体,即具有广延的物质实体和具有思维属性的精神实体,二者互不依赖各自独立。二元论表面上超越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二者之上,但实质上仍然倾向于用精神作为人类知识的终极基础。5.形而上学通常有两种含义:第一种是指以存在为研究对象的哲学,它力图为人类知识提供具有终极价值的逻辑基础或本原。第二种指与辩证法相对的

5、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观察事物的思维方式。马克思哲学主要在第二种含义上使用形而上学这一概念。6.不可知论一种怀疑并否定人的认识能力,认为人不能认识客观世界或不能彻底地认识客观世界的认识论理论。不可知论的共同特点是断言人的认识能力不能超出感觉经验或现象的范围,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其规律。不可知论的代表是休谟和康德。他们批判了哲学上的独断论,强调了主体的能动性、自主性,对推进认识论摆脱机械论的限制起过积极作用。但他们把感觉看作是意识同外部世界隔绝起来的屏障,在人的认识同外部世界的本质之间人为地划了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7.青年黑格尔派青年黑格尔派以施特劳斯,鲍威尔等人为代表,费尔巴哈也属于这一派,

6、青年黑格尔派不太重视黑格尔哲学体系,否定“绝对精神”而提倡人的自我意识,反对封建制度,要求个性解放。青年黑格尔派比较重视黑格尔的辩证法,并力图得出无神论的观点,宗教上批判上帝创世说,政治上反对封建等级制度和封建专制政体,主张政教分离。8.绝对精神黑格尔哲学的用语,其整个哲学就是绝对精神的发展过程。认为绝对精神是客观独立存在的某种宇宙精神。作为世界的普遍精神,只能以概念的形式对人表现出来。人们普遍认为,黑格尔的绝对精神是先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永恒存在着的宇宙万物的本原和核心,也是一种活生生的能动的力量。精神的辩证运动就是概念的内在发展,绝对精神自我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逻辑阶段、自我阶段和精神阶段。

7、绝对精神自我发展也就是它的自我认识的过程。也有的哲学文献认为,绝对精神就是指的人类精神。9.历史唯心主义也称为“唯心主义历史观”或“唯心史观”,把社会现象及其发展归结为精神因素的历史观。历史唯心主义有主观历史唯心主义和客观历史唯心主义两种形态。他们都主张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否定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动因,把社会历史归结为意识史,无视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动,认为只有少数杰出人物才是历史的主宰,崇拜偶然性,否认历史发展本身所具有的客观规律。10.思辨哲学一般特指黑格尔哲学。它从概念出发通过纯粹逻辑推演,构造了一个概念辩证发展的逻辑体系。试图以此为重新解释世界的存在提供一种新的解释模式。它强调理性批判

8、的、辩证的特征,强调获取必然性的知识或真理性认识的重要性。它力图扬弃主客观的对立,达到具体的多样性的统一或对立面的统一。但这个哲学具有神秘主义的外貌,常常为了逻辑论证的需要不顾或者歪曲事实。它提供的富有成果的形而上学体系演变为独断论的顶峰,受到后世哲学的批评。1888 年单行本序言 (简答题)三、简答题1.在 1888年单行本序言中恩格斯分析他写费尔哈论的原因是什么?第一、历史的原因。即为了实现他和马克思多年前的共同愿望,清算自己以前的哲学信仰,全面系统地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黑格尔、费尔巴哈哲学的关系。第二、现实的原因。是为了适应当时的革命斗争的需要,用科学的世界观武装工人

9、阶级,指导工人阶级抵制古典哲学复活的反动趋势。第三、直接原因。是为了满足新时代编辑部的要求,评述施达克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一书,对费尔巴哈做出正确的评介。2.如何理解恩格斯的这个判断,提纲是“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首先,马克思确定了新哲学的理论基石。马克思批评了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实践观念上的局限性;对实践观念做了新的解释,把实践确定为新哲学的理论基石,从而为克服旧哲学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其次,第一次勾画了唯物史观的基本框架。马克思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如实践是实现人与环境统一的基础、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意识对社会实践的依赖等。最后,阐明了新哲学同旧哲学的

10、本质区别。这主要是阶级基础不同,对实践的态度不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填空题)一、填空题1.费尔巴哈想要研究跟思想客体确实不同的(感性客体),但是他没有 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客观的活动)。2.人的思维是否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3.费尔巴哈不满意抽象的思维而诉诸感性的直观,但是他把感性不是看作(实践的)、(人类感性的)。4.费尔巴哈撇开(历史的进程)孤立地观察 宗教感情,他不懂得宗教感情本身是(社会)的产物。5.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于人的 本质,但是,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6.旧唯物主义的立

11、脚点是(市民社会);新唯物主义 的立脚点则是(人类社会)或社会化了的人类。7.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 (改造)世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名词解释)二、名词解释1.旧唯物主义旧唯物主义是指马克思以前的近代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人本的唯物主义。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市民社会,它所代表的是“市民”即资产阶级的利益。2.新唯物主义新唯物主义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认为,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社会化了的人类,它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重在改变世界,使现存世界革命化。3.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马克思在提纲中提出的一个命题,是对社会生活的本质特点和基本内容的理论概括。首先,

12、它揭示了社会的基础和起源在于劳动。其次,它揭示了社会生活的实际内容:生产、科学、阶级等实践。再次,揭示社会规律的客观性。最后,它揭示了理论认识的根源在于实践,服务于实践。4.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 总和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阐述。马克思从现实的实践着的人出发去看待人的本质,认为任何人都生活于一定的社会之中,考察人的本质离不开对社会关系的考察。只有从社会关系的总和去研究人,才能揭示出人的真正本质。5.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恩格斯对马克思提纲评价。在提纲中提出了科学的实践观,第一次以实践为中心来批判唯心主义以及一切旧唯物主义,把实践概念引入认识论,引入历史观,强调革命实践改造世界的作用,从而同一切旧哲

13、学划清了界限,确立了马克思哲学的基本原则。6.环境决定论18 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和 19 世纪空想社会主义以及费尔巴哈等人的观点。他们认为决定民族精神面貌的是环境。这里的环境主要指社会的政治、法律、教育等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而其中又以法律和教育为主要因素,它们决定社会的精神面貌。 7.宗教上的自我异化是指一切宗教都把整个世界分成两个部分:一是人们生活于其中的人间世俗世界;另一是神灵居住的彼岸世界,并且认为彼岸世界或神的世界创造、支配现实的人间世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简答题)三、简答题1.费尔巴哈既然把人看作感性对象,为什么又把理论的活动看作是真正的人的活动?费尔巴哈一方面把人看作是感性对象,

14、认为人的生理、心理方面代表人的本性。另一方面,他又受当时人们对唯物主义哲学误解的影响,把人的感性活动说成是为利已主义所玷污的一种犹太人经商谋利的活动。他不了解实践作为改造世界的活动的革命意义,因而他在承认人是感性存在物的同时,又将理论活动看作是真正的人的活动。2.旧唯物主义者“人是环境的产物”的观点为什么会陷入循环论的误区?旧唯物主义者所讲的环境是指自然环境,以及国家、法律、文化、政治制度和教育制度等上层建筑,而不是指社会的经济关系和阶级关系,以及人的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他们一方面认为环境影响人的精神面貌,另一方面又认为政治、法律、教育是决定性的因素,从而导致把历史看成是少数天才人物创造的英雄

15、史观。可见,没有把实践作为环境的基本要素,是其陷入循环论证的根本原因。3.费尔巴哈关于人的本质的错误观点体现在哪里?主要表现在:他认为人的本质就是维持人的肉体生存的自然条件。他把人的两性关系也看成是人的本质。他还认为理性,是人区别与其它事物的东西,也是感性的人存在的标志。可以看出,他没有意识到人的实践、社会关系对理解人的本性的决定性意义。4.马克思是如何批判费尔巴哈关于人的本质的观点马克思在揭示费尔巴哈关于人的本性的基本观点的基础上指出,费尔巴哈关于人的本质的种种说法是片面的。费尔巴哈强调人的生物学和生理学的一面,片面强调感性直观对理解人的意义。他不了解实践活动的意义,费尔巴哈理解的人的本质只

16、能是人的自然属性,他所讲的人也只能是抽象的人,自然的人。5.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同于旧哲学的两个显著特点是什么?马克思认为,主要有两点不同:首先是阶级基础不同。以费尔巴哈为代表的旧唯物主义是市民社会的世界观。新哲学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其次是对哲学的历史使命的理解不同。一切旧哲学家,只是以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不关注实际地改变世界。以实践为基础的新哲学不仅要求正确的解释世界,而且要求运用科学的理论去改变世界,实践性是新哲学的本质特征。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论述题)四、论述题1.马克思是如何分析人和环境的关系及其当代意义?马克思指出,人和环境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环境是人赖以生存的客观条件,是前

17、一代人留给下一代的既定的物质的东西,它作为一种物质的力量制约着人的活动;另一方面,人又不能满足于既定的环境,它通过实践活动不断地改变环境,同时不断改变着自己,改变着自己的体力、智力以及活动的方式。人的实践活动状况决定着环境改变的状况,而环境改变的状况又体现着人的实践活动的状况。人与环境是哲学研究的一个永恒话题。人与环境的张力直接关系到环境和人的生存、发展。传统哲学以纯客观向度(即自然为中心),或以纯主观向度(即人类为中心)考察这个关系,被历史证明是人类自己给自己开的玩笑。纯自然向度的考察最终导致人给自己创造了一个超自然、超人的神灵;纯主观向度的考察又导致主体的过度膨胀,结果人被人自己创造的技术

18、化世界所淹没,造成人的自我丢失。马克思关于人和环境关系的理论是我们意识到,只有采取主客体相统一向度的方式来处理人和环境(自然和社会)的关系,才可能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当代社会的生态学、生态社会主义理论在人与环境关系讨论提出的新观点给我们以新的启发。2.如何理解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人为了自己的生存而必然从事物质资料的实践活动,从而形成一定的社会关系。现实的人都必然生活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对人来说,自然属性是从属于社会属性的,现实的人的本质不是自然属性,而是社会属性。社会关系是以生产方式为基础而形成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各种关系。在阶

19、级社会里表现为阶级关系。人是各种现实关系的主体和承担者,正是这些社会关系的总和规定着人的本质。社会关系是历史地发展着的。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结成的社会关系的总和是不同的。因此现实的人的本质并不是某种抽象的和一成不变的东西,而是历史的、具体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的。3.如何理解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活动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条件,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内容。因此,社会生活是人的实践活动的产物和表现方式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最基本的活动。生产实践活动本身是社会性的、有目的的活动,这就相应地产生了处理各种社会关系的实践活动。在阶级社会里就是阶级斗争的实践活动,以及科学实验的实践活动等各种实践形式,

20、所有这些实践活动构成了人们社会生活的基本内容,表现为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可以归结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两个基本方面。物质生活从根本上讲就是物质资料生产的实践活动。生产实践活动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政治实践和科学实验都是围绕着生产实践而进行的,其本身具有客观的物质性活动的特征。精神生活不管它表现得多么复杂和抽象,但它总是社会物质生活的不同反映,是实践活动的产物。反杜林论(填空题)1.反杜林论写于(1876 )年,发表于(1878)年。2.(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的发现,使社会主义 由空想变为科学。3.空想社会主义和启蒙学者一样,他们并不是解放(某一个阶级),而是解放

21、(全人类)4.杜林认为世界统一于(存在),这种观点犯 了(折中主义)错误。5.一切以往的道德归根到底都是由当时社会(经济状况)的产物,所以在阶级 社会中道德始终是(阶级)的道德。6.一切人或至少是一个国家的一切公民,或一个社会的一切成员,都应当有平等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7.但是(文化)上的每一个 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8.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归根到底总是从他们阶级地位所依据的实际关系中从他们进行(生产)和(交换)的经济关系 中,吸取自己的道德观念9.恩格斯说现代唯物主义都是本质上(辩证)的,而且不再需 要任何凌驾于其它之上的(哲学)。10.空想社会主义者认为社会主义是(绝对真

22、理)、理性和(正义)的表现,只需要把它 发现出来,它就能用自己的力量征服世界。11.在物质和运动关系上,杜林把运动归结为(机械力)这样一种所 谓的运动基本形式,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12.无产阶级的平等要求的实际内容都是(形而上学)的要求,而资产阶级 的平等要求则是(阶级特权)。13.人对一切问题的判断愈是(自由),这个判断的 内容所具有的(必然性)就愈大,而犹豫不决是以无知为基础的。14.马克思可以说是从德国唯心主义哲学中拯救了(自然辩证法)并且把它转 变为(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 史观的唯一的人。15.辩证法不过是关于(自然思维),人类社会和 (普遍规律)的运动和发 展的科学。16.(摩擦

23、生火)第一次使人 支配了一种自然力,从而最终把人同(动物)分开17.(自由)是在于根据 对自然界的必然性的认识来支配我们自己和外部自然界,因此它必然是(历史发展)的产物。18.在原则和外部世界的关系的问题上,杜林的观点是(原则在先),这种哲学观 点是一条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哲学路线 。19.杜林的哲学材料在整理上分为三个部分,这就是一般的(世界模式)论,关于自然原 则的学说,以及最后关于(人的学说)。20.在以往的全部哲学中仍旧独立存在的,就只有关于(思维)及其规律的 学说形式逻辑和(辩证法)。21.形而上学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他们的说法是:(是就是)、(不是就是不 是)除此之外全是鬼话

24、。22.(科学)社会主义理 论的思想来源于(空想)社会主义学 说。是就是23.恩格斯指出:运动本身就是(矛盾)即(存在和非存 在)的矛盾。24.人类来源于动物界这一事实已经决定了人永远不能完全摆脱(兽性),所以问题永 远只能在于摆脱得(多些或少些),在于兽性或 人性的程度上的差异。25.每一种事物都有它的特性的(否定的方式),经过这样的 (否定方式),它同时就获 得(发展),每一种观念 和概念也是如此。26.在辩证法中,(否定 )不是简单地 说不,或宣布某一事物(不存在),或用任何一 种方法把它消灭。27.辩证法所说的扬弃,就是说,既被(克服)又被(保存)。28.恩格斯认为生命首先正是在于:生

25、物在每一瞬间是它(自身)同时又是(别的东西)。29.恩格斯指出不仅(道德)上的不平等 ,而且(精神)的不平等也 足够排除杜林的两个意志的“完全平等”。30.基督教只承认一切人的一种平等,即(原罪的平等)这同它曾经 作为以奴隶和被压迫者的(宗教)的性质是完 全适应的。反杜林论(名词解释)详细内容:二、名词解释 1.世界统一于存在这是杜林的一个折衷命题,杜林承认世界统一的,但认为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存在。他把世界统一性的前提同世界统一性自身混为一谈了。诚然,世界必然先存在然后才能是统一的,但存在或不存在只能说明世界的有或无,它同揭示世界的本质和基础的统一性问题不是一回事2.先验唯心主义一种把认识看

26、作是先于物质,先于实践经验而产生的认识论理论。先验唯心主义是与唯物主义反映论根本对立的认识论,颠倒了客观世界和人的认识关系,否认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3.对立统一规律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基本规律,亦称矛盾规律,它认为自然、社会和思维领域中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内在的矛盾性,是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事物的矛盾双方又统一又斗争,推动事物的运动和发展。4.思维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恩格斯在批判杜林的永恒真理是使用的术语,用来说明人的思维能力是有限和无限、相对和绝对的统一。思维的至上性是人的认识能力的无限性和绝对性,思维的非至上性是指人的认识能力的有限性和相对性5.形而上学思维方式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分析了与

27、辩证法思维方式相对立的思维方式,它是形而上学的世界观在思维领域中的运用和体现。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基本特征是无视事物的具体的联系,否认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不懂得全面地看问题,否认真正的发展会导致质变,否认对象和现象的内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6.否定之否定体现事物自身辩证法发展的一个特定阶段的哲学概念。事物的发展是通过辩证的否定实现的,但是事物的辩证否定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事物自己发展自己、自己完善自己的有规律的过程。具体地说,这一过程就是三个“环节或阶段两次否定”有节奏的运动。在事物自我发展由肯定到否定,由否定到第二次否定,即否定之否定的全过程中,否定之否定阶段是整个过程的核心7.扬弃揭示新

28、旧事物之间的本质关系,同时其有否定与肯定双重意义的哲学概念。黑格尔明确地把扬弃一词作为同时具有否定与肯定双重意义的概念加以使用。恩格斯对扬弃进行唯物主义的阐述,认为“扬弃”就是既克服又被保存。克服是新事物否定旧事物,是旧质到新质的飞跃。新旧事物之间的这种既克服又保留的关系。哲学上就称为扬弃。8.平等公理它是杜林提出的一个观念。他主张两个人是组成社会最简单要素,是社会的最基本的组成单位和细胞。于是,他说“两个人的意志,就其本身而言,是彼此完全平等的,而且一方不能一开始向另一方提出任何肯定的要求”。在他看来,这是道德的基本公理,运用这个公理就可以说明一切道德关系和法律关系、衡量一切社会现象等等。9

29、.空想社会主义以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为代表提出的社会主义思想。他们在资本主义制度刚确立时就抨击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全部基础、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政治和上层建筑。他们力图论证和发现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大胆地预测了未来的社会,并且各自拟订了社会改革方案,对未来社会提出很多设想,也提出了一些积极主张。但由于他们不了解无产阶级,不知道变革社会的主要力量是无产阶级,因而陷入乌托邦。他们的思想成为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之一10.德国古典哲学18 世纪下半叶到 19世纪上半叶德国哲学思想、理论的统称。德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哲学准备。其特点是:以哲学上的辩证发展思想为社会变革作理论上的准备。每一位哲学家

30、都建构了一个体系完整、内容丰富、思辨性强的哲学理论体系。其产生有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德国 19 世纪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哲学的发展,自然科学的整体研究的思维方式,给认识带进了辩证法,德国启蒙思想家提出的许多反封建主义和蒙昧主义的思想也有助于德国古典哲学的发展。德国古典哲学分为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从康德、费希特、谢林到黑格尔的哲学发展形成德国古典唯心主义的过程。费尔巴哈的人本学唯物主义形成了德国古典唯物主义的理论。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要理论来源之一。11.本体论哲学用语,指哲学中关于存在研究的理论。广义上是指一切实在的最终本性,这种本性需要通过思辨分析而得到,因而研究一切实在最终本性即为

31、本体论。从狭义说,则在广义的本体论中关于宇宙的起源与结构的研究和宇宙本性的研究,前者为宇宙论,后者为本体论,这是从本体论和宇宙论关系上讲的。12.唯理论西方哲学史上一种认识理论或学说,与经验论相对立。认为运用抽象推理就可以达到事物及其结构或宇宙的真理。这种真理知识是天赋的知识,理性是知识主要来源,真理不需要经验的证实,而是由具有逻辑确定性的标准来检验,只有从理性引申出来的必然的自明的真理才能被运用于任何事物得到恰当的解释。13.平等人们在社会中处于同等的地位,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享有同等的权利。平等作为一种观念即平等观,是历史的产物,在不同时代具有不同的历史和阶级的内容。近代资产阶级的平等

32、观是反对封建专制和等级特权斗争的产物。恩格斯指出“无产阶级平等要求的实际内容都是消灭阶级的要求”。反杜林论(简答题)三、简答题 1.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是如何评介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是人类认识的起点(指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是人类思维的可贵探索,它促进了人类对宇宙世界的探索,从而促进了人类认识的发展。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形成,是同生产和自然科学的发展状况相联系的,具有历史必然性。近代自然科学的分门别类的研究方法、追求科学事实的真理性、精确性、自明性,促进了人类理性思维的发展,促进了人类对外部世界的探索。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以机械、直观为特点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终被辩证法所超越。2.恩

33、格斯写作反杜林论的历史背景和直接原因是什么?恩格斯写作反杜林论有深刻的历史背景。主要是为了反对当时德国党内两种错误的观点:一是杜林派有意的歪曲马克思思想,导致工人运动思想混乱,有分裂的危险;二是一些老爱森纳赫派的领导人,把恩格斯对杜林的批判看成是纯粹性的争论,看不到这场争论对维护党的团结,推动工人运动前进的重要性。具体原因是:第一、为了维护党在马克思主义基础上的团结和统一,第二、为了教育和挽救那些蒙蔽的同志,第三、为了揭露党内杜林派的宗派活动,第四、为了建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3.恩格斯是怎样阐述自由与必然的关系?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识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

34、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这就是:第一、承认和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获得自由的前提。第二、自由是客观必然性的认识为基础。第三、自由就在于根据自然界的必然性的认识来支配我自己和外部自然界。自由是历史发展的产物。4.杜林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有哪些错误观点?杜林认为世界统一于存在,这是一个折衷主义的命题。恩格斯认为这个命题有以下错误:第一、“包罗万象的存在是唯一的”这是同义反复;第二、用思维的本质理解为综合是形而上学片面性的观点;第三、用思维的统一性证明存在的统一性是唯心主义的观点,第四、杜林关于世界统一性的观点是黑格尔关于思维现存在的同一性观点的翻版;第五、杜林对世界统一性的论证无法驳倒宗教唯心

35、主义。5.辩证否定观与形而上学否定观的区别是什么?形而上学的否定观把肯定和否定绝对地对立起来,认为肯定的东西就是肯定,否定的就是否定;辩证的否定包含着肯定因素的否定,是肯定中的否定。形而上学的否定观把否定看作是外力强加于事物的东西,辩证的否定观认为否定是事物本身固有的内部矛盾引起的自我否定。形而上学否定观否认否定形式的多样性,认为否定就在于简单的抛弃,辩证的否定观则认为否定形式是多种多样的。6.恩格斯是怎样阐述认识的至上性与非至上性的辩证关系的?在人类社会世世代代地无限延续的过程中,作为人的思维是至上的、无限的,而且在实践活动中,一代比一代深化,这样就能对无限发展的客观世界作出正确的认识、拥有

36、无条件真理性的人的思维,是通过一个个具体的人或者一代一代的人来实现的,而每一代人,以及构成一代人的许多的个人的认识,总是有限的,绝不可能具有无条件的真理,他所获得的认识只能是有条件的和相对的真理人的思维是至上的,又是非至上的,是至上和非至上的辩证统一的,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又是有限的,是无限和有限的辩证统一。7.恩格斯在批判杜林时是如何阐述物质统一性原理?世界的真正统一性是在于它的物质性。第一、人类主观精神之外的世界是统一的物质世界,无论天上还是地下、宏观还是微观到处都是物质的世界,第二、人类的主观精神和外部世界也是统一的,统一于外部世界,这种外部世界相对于人类精神而言就是物质世界。世界的统一

37、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这是需要自然科学和哲学的长期发展来证明。自然科学的发展证明了人类精神只不过是高度复杂的严密的物质体系人脑的产物和属性。哲学的长期发展证明人类意识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映象。8.如何理解无产阶级平等要求的实际内容都是消灭阶级的要求?从无产阶级平等要求的发展过程来看,平等要求在无产阶级看来有双重含义:其一是自发地反对一切阶级不平等现象,是无产阶级革命本能的简单表现,特别是在无产阶级斗争的初期,例如在农民战争中,情况就是这样。其二、自觉地反对资本主义社会里的不平等现象,利用平等的口号,加进无产阶级消灭阶级的内容,发动无产阶级起来反对资产阶级,这是无产阶级日益走向成熟和自觉的表现。9.

38、怎样理解恩格斯关于“运动就是矛盾”的科学论断它表明了矛盾是事物运动变化的源泉和动力,矛盾客观地存在于事物过程本身中,是一切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源泉,运动是事物自己的运动,事物的运动都是由其内部所包含的矛盾引起的,矛盾是事物运动发展的根本原因。说明了矛盾是运动的实在内容,运动是通过矛盾表现出来的,运动就是矛盾不断产生和不断解决的过程。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并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10.杜林的道德观的错误是什么?杜林的道德观是超越于历史发展阶段的永恒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观念。错误在于:一、从道德的基本概念来看,其内容是变化和发展的,善恶观念是道德中十分重要的概念,对于这个概念不同的民族、

39、不同的时代都有不同的理解,因而不存在超越历史、超越时代的善、恶观念。第二、从道德的类型来看,道德的种类也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如在资本主义社会时期就存在着三种道德,即封建主义道德、资产阶级道德和无产阶级道德。第三、杜林的道德观是超阶级的,但在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道德原则和道德标准,这是由人们的经济关系和阶级地位决定的。11.杜林的平等观和建立平等观的方法是什么?它为什么错误的?杜林的平等观是“平等的公理”观,即“两个人的意志就其本身而言,是彼此完全平等的,而且一方不能一开始向另一方提出任何肯定的要求”杜林建立平等观的方法是先验论的方法,即不是从客观现实平等出发,而是从概念出发,不是从客观事物本身去构

40、成认识,而是从概念推论出认识错误在于:一、两个人的意志完全平等这不仅不是公约,而且是过度夸张,第二、杜林用两个人去解决社会问题,是从 18 世纪资产阶级思想家那里抄袭来的,第三、杜林的根本错误在于抽象地谈论人和谈论平等。12.根据恩格斯的概括,简述哲学思维方法发展过程。第一阶段是古代朴素的辩证思维。古代哲学思维的特点是追求统一性的基础,即世界的本原,万事万物背后的始基。古希腊哲学家进行了可贵的探索,把世界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如水、火等。虽然具有朴素性、猜测性,但这是人类理性思维的开端,而追求世界统一性的哲学精神影响了西方几千年。第二阶段,是 1718 世纪的思维方式即恩格斯所说的

41、形而上学的思维阶段,这是人类认识过程中的一大进步。由于当时的自然科学还处于搜集材料阶段,而当时的最发达的科学是机械力学,造成了当时思维方式的特点: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不彻底性,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待世界的万事万物,否认事物发展是由本身的内容矛盾造成的。第三阶段,即马克思创立的科学的思维方式唯物主义辩证法。而这种思维方式是采取了全面、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来看世界,同时认为事物发展的动力不是由外界的力量引起的,而是回到事物自身事物的内部矛盾引起的。13.恩格斯是如何论述人类认识过程的有限与无限的辩证关系?恩格斯认为,人的认识是无限和有限的矛盾统一的;认识过程的无限和有限的矛盾是推动人类认识发展的

42、主要杠杆;认识过程中的无限和有限的矛盾只能在人类的无限的前进发展中,在实践中不断得到解决。14.恩格斯阐述唯物史观的内容有哪些?恩格斯指出,除原始社会以外,以往的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一定时代的经济关系是产生社会阶级和阶级斗争的根源;每一时代的社会经济结构形成现实基础,每一个历史时期的由法的设施和政治设施以及宗教的哲学的和其它的观念形成的上层建筑归根到底都应由这个基础来说明。总之不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而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15.恩格斯是如何分析三大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陷入空想的原因?恩格斯指出:三大空想思想家和启蒙学者一样,并不是解放某一个阶级,而是想解放全人类,即用抽象的人性论

43、为武器认识社会,找不到变革现实社会的阶级力量。三大空想思想家把理性推崇为社会发展的动力和建立理想社会的基础,把未来的社会主义社会看作是绝对真理、理性和永恒正义的体现,这是不科学的属于乌托邦。三大空想思想家把历史看成是天才人物的历史。反杜林论(论述题) 四、论述题1.试述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恩格斯指出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可以从两种意义上来理解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人类主观精神之外的世界是统一的物质世界,无论天上和地下、宏观和微观,到处都是物质的世界,宗教所宣扬的天国、上帝和神灵世界以及客观世界所说的理念世界是不存在的,这批判了宗教神秘主义人类的主观精神和外部世界也是

44、统一的,统一于外部世界,这种外部世界相对于人类精神而言就是物质世界。人类精神是物质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属性,它依赖于物质。人类精神反映物质世界,它根源于物质,这和唯心主义、庸俗唯物主义划清了界限。实践意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我党制定路线的理论基础,既然世界统一性物质,所以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然从实际出发,从目前的国情和世界全球化的实践情况出发,一切从实践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制定适应 21 世纪发展的经济和政治政策,同时由于具体的物质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多种多样的,这也就要求坚持原则的统一性和方法的灵活性和多样性。2.恩格斯在批判杜林平等观时是怎样论述平等问题的,恩格

45、斯的论述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何重要意义?恩格斯在分析平等问题时主要谈了两点:论述平等观念的历史发展。第一、在原始社会里,建立在原始社会的经济基础的上的平等观念,即认为一切人,作为人来说,都有平等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第二、建立在奴隶封建经济基础之上的早期基督教和封建社会的平等观念,即特权阶级的平等,第三、在封建社会内部,随着资本手工业的发展,产生了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平等观念,但这种平等观念却采取了普遍人权的形式论述了无产阶级的平等观。第一、无产阶级平等观的产生和发展。无产阶级平等观是和资产阶级平等观相伴而生的。资产阶级的平等观要求消灭的是封建等级特权,而无产阶级的平等观则是消灭阶级本身。

46、无产阶级平等观也是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第二、无产阶级平等要求的实际内容是消灭阶级,从实质上讲,无产阶级平等要求都是从根本上消灭阶级。恩格斯的分析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第一、体现在国与国之间,也就是中国一贯倡导的和平五项共处原则是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准则。在国际关系中,每一个主权国家都是世界大家庭中的平等一员,特别是在目前的全球化浪潮中,更应尊重各国的主权、制度、文化和习惯。不但要建立平等的国际政治秩序,更要建立平等的经济、文化新秩序。从而使每一个后发国家都有平等的权利参与到全球化、平等地利用全球的共享资源来发展本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第二、体现在国内建设上。权利和义务是辩证统

47、一的,不能只讲平等的义务,而不讲平等的权利;不仅要体现在平等的形式,更要体现在平等的内容;不仅要体现在平等的结果,更要体现在平等的机会;不仅要生产的平等,更要利益的平等,要让每一个中国人都享有平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权利。3.辩证否定观和形而上学否定观的根本区别是什么?划清两者的界限对我国现代化建设中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有何指导意义?辩证否定观和形而上学否定观的区别有:第一、形而上学的否定观把否定看作是外力强加于事物的东西,辩证否定观认为否定是事物本身固有的内部矛盾引起的自我否定。第二、形而上学否定观把肯定和否定绝对地对立起来,认为肯定就是肯定,否定就是否定,辩证否定观是包含肯定因素的否

48、定,是肯定中的否定,肯定中包含否定,否定中又包含肯定。第三、形而上学否定观否定形式的多样性,辩证的否定观认为否定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辩证的否定观为我们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提供了方法论的意义,即“扬弃”肯定积极的,去掉消极的。具体说来:第一、在对待传统文化上反对两种错误观点:文化虚无主义和文化复古主义。应采取批判继承、古今中用。第二、在对待西方文化上也反对两种错误的观点:完全西化的自由主义和关门自守的保守主义,应采取洋为中用,吸收有利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有利成果,平等交流、对话。4.试述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论述,并说明这些论述在当前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的现实意义。恩格斯是在批判杜林的道

49、德观的基础上阐明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首先,批判永恒的道德观,论述道德的历史性,杜林把道德看成是超历史的,认为存在着超越于历史发展阶段的永恒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观念。对此恩格斯指出任何道德都是历史发展的产物,随着历史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永恒的道德是不存在的,这可以从两方面来讲。第一、从道德的基本概念来看,其内容是变化发展的,善恶观念是道德中十分重要的概念,对于不同民族、不同的时代都有不同的理解,不存在超历史的善恶观念。第二、从道德的类型来看,道德的种类也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其次,批判杜林的超阶级的道德论,论述道德产生的经济根源和阶级实质。在阶级社会里,道德具有强烈的阶级性,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道德原则和道德标准,这是人们的经济和阶级地位所决定的。对于当前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意义,必然考虑以下因素:道德的内容,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用什么准则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因道德具有历史性,所以我们决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一些不适应历史潮流的道德内容来对全体人进行道德教育。结合全球化和中国建设的实际情况,尽然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正确的权力观、利益观、人际观、亲情观等。道德的服务对象,毫无疑问,道德应服务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于改革开放、服务于和谐社会的建设。为经济建设、政治改革、为人民的小康生活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专业基础教材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