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题教案.doc

上传人:tangtianxu1 文档编号:2966585 上传时间:2018-10-0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题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题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题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题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题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初中语文阅读理解题教案肇庆学院文学院 汉语国际教育班 林绿妆1、请问同学们在平常做阅读理解题时有没有觉得很费力,看完全篇阅读后完全不理解文章作者的观点,然后答题的时候完全没有思路呢?别急,我来给同学们讲一下阅读理解题的总体答题思路:只要阅读时头脑里有这四个意识,并且掌握了答题技巧,就可以轻松获得阅读理解题的高分了。1 文体意识:根据文章的不同体裁去答题,一般的阅读题型有以下六种: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散文,小说,新闻报告等。2 语境意识: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对话和联系文章的中心进行答题,比如一般议论文的论点在句首,抓住论点就能清晰知道文章的观点和主题。3 文本意识:坚持答案从原文段落找的原则,

2、一切答题最终都要回归到文章中作者的思路和考查方向,不能脱离文本。4 题目意识:注意答在问中,从问题中找到答题要点和要求,注意按分值答题,一般一个六分的问题可以分成三个答题点。21、接下来讲的是各题型的答题技巧和模板:记叙文(散文,小说)阅读常考题型和答题技巧:考点一: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事件常考题型有:“阅读全文,概括文章写了关于谁的几件事|一件事”或者“简要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答题技巧:文段中事例的概括: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通过六要素理解记叙文。1 必须包括两个要素: 人物+事情,“谁做了什么事情”或“谁怎么样”;如: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

3、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 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讽刺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抒发了作者的的感情。2 其他要素如:时间+地点+环境也应包括在内,如:“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事情+有了什么样的结果”考点二:品味题目常考题型: 为什么以此为题目?谈谈你对题目的理解。试分析题目的作用。给文章换个题目。答题技巧:文章的标题是“文眼”,统帅全文。它的作3用主要有概括主要故事情节,文章的线索,揭示文章的中心,点明写作对象等作用。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1)先看题目本义:词语含义和概括内容(点明主要内容如主要事件人物等)(2)再思考深层含义:从内容、中心、线索、设置悬念、修辞

4、(生动形象说明了,点明了)、不同含义(题目不同含义: 拟题巧妙,一语双关,本指实指,突出主题,耐人寻味。)等六个方面体会。 比如:中心(主旨),揭示了点明了与中心的关系。人物:与人物关系(表现人物性格;表明作者情感) 结构:线索,设置悬念 表现手法:象征等考点三,文章的中心思想。常考题型:阅读全文,简要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以及作者的表达情感。答题技巧:如何找中心句呢?一般在开篇,或结尾,一般是议论性总结性的句子。 1)从题目去找。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往往有的题目就是中心句。 2)从总起句去找。文章开头的总起句,一般都揭示了全文内容,所以就是中心句。 43)从结尾上去找。有些文章的结尾,往往总结全文

5、,点明中心。 4)从反复句上去找。有的文章为了突出某种意思,并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往往反复出现同一个句子,它就是中心句。 5)从议论句上去找。文中议论处往往透露出文章的中心,因此,议论句中的关键句就是中心句。 6)从哲理性句上去找。有的句子很有哲理性,这个句子就是中心句。 7)从含义深长的句子上去找。有的句子中意义含而不露,蕴藏着深长的意义,这个句子就是中心句。 8)从过渡句上去找。有的文章往往用过渡句来点明中心句。考点四,考查语言特色和句子的作用常考题型: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思想内容和结构) 请结合语境具体分析这个句子。答题技巧:使用的方法内容效果(或作用):这个句子运用了,生

6、动形象地写出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给读者。(1)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思想内容方面),抓住关键词、修辞方法、描写方法等分析它的特点及含义,联系上下文再解释。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5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如何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联系上下文、主题、作者意图,蕴涵有什么道理、思想、感情等)肯定/褒扬了/赞美了/歌颂了或批判了/讽刺了/否定了/反驳了,或者给了我们的印象、启示、道理等。 (2)答题模式(主要从结构上答的): 1. 文首: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总领全文;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辅垫;引起下文;点题。 2. 文中:承上启下(过渡

7、);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推动情节发展。 3. 文末:点明中心;升华中心;总结全文;升华感情;深化中心;深化主题;照应开头,结构严谨;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 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 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深入浅出、富有感染力、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注:必须结合具体语句分析。考点五,考查写作手法及作用常考题型:这个 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起到了什么样6的表达作用。答题技巧:作者运用了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使文章给读者。比如

8、:(1) 拟人手法 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突出事物的特点的效果。 (2) 比喻手法 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 夸张手法 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 象征手法 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引申事理,含蓄形象鲜明,使抽象事物具体化,激发联想,感染力强 (5) 对比手法 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使形象鲜明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突出作者对这一事物或者道理的某种感情。运用对比,或使对立事物的矛盾鲜

9、明突出,揭示本质,给人深刻启示。或使对比事物的两个方面互相映衬,7相得益彰,给人深刻印象,使形象更鲜明,特点更显著,道理更深刻,矛盾更尖锐。和衬托相比,对比没有主次。 (6) 衬托(侧面烘托)手法 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7) 讽刺手法 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8) 欲扬先抑 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有先抑后扬或先扬后抑,其作用可使文章曲折有波澜,突出喜欢、赞美或批评、讽刺的感情。 (9) 前后照

10、应(首尾呼应) 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10)渲染:为行文设置铺垫,营造氛围。 (11)类比:以浅寓深,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12)以小见大:通俗易懂,易于引起读者兴趣。 (13)反语(反讽):有两种作用:表示人与人之间的亲昵感情和揭露批判。辛辣讽刺,幽默有趣,使文章富有战斗性。遇到其他手法请及时补允。 (14)设置悬念能引起读者注意,引出文章的说明内容等。8(15)引用的手法。如名句、箴言之类的 (16)先声夺人,用一系列的排比句,气势强烈(17)采用题记,显得隽永深刻,有文采。 (18)开头用景物描写,渲染气氛和定基调。 考点六, 考查人称的作用 常考题型:使用这种人称写的好处是什么?或:为什么要改变人称? 答题模式: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 第二人称:便于感情交流,进行抒情,还能起拟人化的作用; 第三人称: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考点七,考查文章的写作特色常考题型:请结合全文,分析该文章的写作特色以及作者的写作意图。答题技巧:从以下五个角度解析。 选材:材料典型、真实、详略得当,表现、突出了中心。结构布局:布局合理、巧妙、结构严谨。 语言:朴实或生动形象准确;或豪放或婉约;或清新或凝重;或直白或含蓄或流畅。9立意: 思想深刻、新颖,以小见大、富有哲理等。 表现技巧:一是修辞手法, 二是表达方式 ,三是表现手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专业基础教材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