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1马克思主义哲学单项选择1.doc

上传人:dreamzhangning 文档编号:2966454 上传时间:2018-10-01 格式:DOC 页数:69 大小:6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马克思主义哲学单项选择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2011马克思主义哲学单项选择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2011马克思主义哲学单项选择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2011马克思主义哲学单项选择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2011马克思主义哲学单项选择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0马克思主义哲学单项选择1、 “防微杜渐”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对立统一规律的原理B.质量互变规律的原理C.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原理D.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的原理2、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的关系是()A.根本和条件的关系 B.主要和次要的关系C.本原和派生的关系D.绝对和相对的关系3、相对静止是()。A.不做任何运动的事物B.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C.绝对不变的事物D.绝对运动的状态4、爆发式飞跃是()。A.解决矛盾的一种对抗的质变形式B.解决矛盾的非对抗性的质变形式C.新旧要素的逐渐积累D.质变与量变的相互转化5、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 A.事物双方之间的相互斗争B.事物双方之间的

2、相互转化C.矛盾双方互相调和的结果D.矛盾双方同一性和斗争性共同起作用的结果6、唯物辩证法认为,哲学的范畴() 。A.内容和形式都是客观的B.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C.内容和形式都是主观的D.内容是主观的,形式是客观的7、量变的复杂性是指()。A.量变的程度发展不同B.量变形式的多样性和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部分质变C质变中有量的扩张D量变有在度的范围内的变化和突破度的范围的变化8、辩证的否定是()。A.事物的自我否定B.绝对的否定C.外力强加给事物的否定D.对事物主观的任意的否定9、依据唯物辩证法关于内因外因相互关系原理制定的方针政策是()。A.既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又坚持改革B.既坚持物质文明

3、,又坚持精神文明C.既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又坚持对外开放D.既抓经济建设,又抓阶级斗争10、一个学校教学质量的高低是由教师的水平、学校的设施、学生的主观努力以及社会影响等方面造成的,从因果关系来看,这是()。A.异因同果B.同因异果C.多因一果D.一因多果11、系统的最本质特性是()。A.结构的有序性B.相对稳定性C.内部结构趋向优化D.整体性12、认识的起点是()A.社会存在B.客观世界C.感觉D.表象13、矛盾的斗争性是一个广泛的哲学范畴,它的含义是()。A.对立面双方相互依存的性质B.对立面双方相互贯通的性质C.对立面双方相互转化的性质D.对立面双方相互离异、相互排斥的性质14、认识

4、的客体是()。A.人的实践和认识的对象B.人的主观自由创造物C.整个客观物质世界D.现代科学知识尚未达到的领域15、坚持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辩证统一的观点是()。A.真理问题上的唯物论B.真理问题上的一元论C.真理问题上的辩证法D.真理问题上的二元论16、局部性部分质变是由于()。A.事物内部各部分发展的不平衡性B.事物矛盾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的不平衡性C.事物不同发展阶段间的不平衡性D.事物本质属性与非本质属性间的不平衡性17、实践之所以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 。A.实践的历史性和不确定性决定的B.实践的有条件性和相对性决定的C.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D.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决定的

5、18、假象是指()。A.正面地直接地表现本质的现象B.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的现象C.不存在于客观事物之中的现象D.和本质没有同一性的现象19、客观真理是()。A.所有的唯物主义都承认B.所有的唯心主义都承认C.只有旧唯物主义承认D.只有辩证唯物主义承认20、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根本分歧和斗争的焦点在于()。A.是否用整体性观点看问题B.是否承认事物的变化不仅有量变而且有质变C.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D.是否承认事物在运动21、质与属性的区别在于()。A.质是客观的,属性是主观的B.质是永恒不变的,属性是不断变化的C.质是内在的,属性是外在的D.质是绝对的,属性是相对的22

6、、现实性是指() 。A.包含内在根据的、合乎必然性的存在B.对客观事物和现象的确认C.具体事物和现象的存在D.现实可能性与抽象可能性的总和23、运动与静止的关系是()。A.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B.唯物与唯心的关系C.绝对与相对的关系 D.可知与不可知的关系24、事物的质变是指() 。A.事物在数量上的增减B.事物在场所方面的变更C.事物处于相对静止状态D.事物性质的变化25、坚持真理的客观性,就是()。A.在真理观上坚持了唯心主义B.在真理观上坚持了唯物主义C.在真理观上坚持了辩证法D.在真理观上坚持了形而上学26、在认识论上,“跟着感觉”走是() 。A.唯物主义思想的表现B.机械唯物论的观点C

7、.不可知论思想的表现D.否认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27、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A.正确反映B.歪曲反映C.颠倒反映D.否定反映28、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在于()A.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B.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C.感性认识是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是间接经验D.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29、系统论出现的意义在于它() 。A.高于唯物辩证法B.抛弃了唯物辩证法C.代替了唯物辩证法D.丰富了唯物辩证法30、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这是()。A.辩证法B.相对主义诡辩论C.形而上学D.主观唯心主义31、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志在

8、于()。A.出现时间的先后B.是否受到大多数人的拥护C.形式上是否新奇D.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32、强调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这是()。A.认识论上的辩证法B.认识论上的唯理论C.认识论上的唯物论D.认识论尘的经验论33、在认识过程中更为重要意义的飞跃是指()。A.从外在形象到内在本质的飞跃B.从个性认识到共性认识的飞跃C.从肯定阶段到否定阶段的飞跃D.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34、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是()。A.两种完全不同的真理B.同一个真理的两种不同属性C.两种完全相同的真理D.两者有着固定不变的界限35、我们把包含在现实事物之中的、预示着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潜在的尚未实现的东西

9、,称之为() 。A.偶然性B.必然性C.现实性D.可能性36、事物的联系和运动的关系是()。A.先有联系、后有运动B.先有运动、后有联系C.运动构成联系D.联系构成运动37、唯物主义认识论都坚持()。A.唯理论B.经验论C.先验论D.反映论38、矛盾斗争的无条件性是指() 。A.不需要任何条件B.能脱离同一性而进行斗争C.不被任何条件所限制D.能打破特定条件的限制39、实践之所以是驳斥不可知论的最有力的论据,是因为()A.实践本身是社会物质活动B.坚持实践的观点就是坚持唯物论C.实践的成功证明我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正确的D.世界上不存在永远不能认识的事物40、 “割下来的手就不再是人手”这句话体现了()。A.形而上学片面的、孤立的观点B.辩证法普遍联系的观点C.唯心主义的观点D.诡辩论的观点41、真理的发展是一个()。A.真理和谬误相调和的过程B.真理和谬误相补充的过程C.客观真理与主观真理相互转化的过程D.相对真理逐渐向绝对真理转化的过程42、认识的最终目的是()。A.发现真理B.认识世界C.改造世界D.创立新理论43、在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并对事物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是()。A.普遍矛盾B.内部矛盾C.主要矛盾D.次要矛盾44、事物发展的周期性体现了()。A.事物发展的直线性与曲折性的统一B.事物发展是一个不断地回到出发点的运动C.事物发展的周而复始的循环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专业基础教材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