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HRB400 高强度钢筋的研制开发摘 要:研究和分析柳钢开发试制 HRB400 高强度钢筋的技术要求、微合金化+ 控轧控冷工艺,以及试制结果。关键词: HRB400 高强度钢筋;微合金化;控轧控冷;开发 1 前 言随着国内建筑行业的发展,高层、大跨度建筑物不断增多,为确保建筑的安全,在结构设计中对带肋钢筋强度和韧性的要求不断提高。HRB400 高强度钢筋作为 HRB335 钢筋的升级换代产品, 目前正处于国家大力推广应用阶段,市场对其需求量将会越来越大。为适应市场对钢筋强度级别要求的变化,提高经济效益,优化产品结构,柳钢棒线厂决定在高速线材生产线开发 HRB400 高强度钢筋,经过系
2、列试制获得成功,产品化学成分、力学性能均达到标准要求。2 HRB400 高强度钢筋技术要求HRB400 高强度钢筋要求具有高强度、高韧性及高焊接性能。因此,结合棒线厂的设备情况,根据相关技术资料及用户的使用要求,设计内控成分,在 GB1499.2-2007 标准基础上加入微合金强化元素 V,进行固溶强化、沉淀强化、和细化晶粒,并结合控扎控冷工艺提高力学性能,保证钢筋的塑性和可焊接性能。2.1 化学成分为保证钢筋强度和塑性的最佳匹配,主要控制 C、Mn 的含量在中上限;同时,考虑采用加入少量 V 提高产品综合性能;Si、Mn 含量及匹配关系对产品性能也至关重要,为使钢能在较高的回火温度下不降低强
3、度,改善钢筋的延时断裂现象,设计 Si 的含量偏高;由于 P、S 对组织和性能为害较大,按优质钢的要求,P、S 含量设计为小于 0.035%。综合以上各方面因素,化学成分控制范围见表 1。表 1 HRB400 高强度钢筋化学成分 %C Si Mn P S Al、Nb、V 和其它元素或CeqGB1499.2-2007 0.25 0.80 1.60 0 .045 0 .045 Ceq0.54柳 钢 内控标准 0.200.25 0.400.70 1.301.60 0.035 0 .035 V0.025,Ceq0.542.2 力学性能考虑到高强度钢筋存在时效问题,轧制后放置一段时间,强度会稍微有所下降
4、,塑性稍微上升,因此在力学性能内控标准上,提高强度指标,预留强度余量,具体力学性能见表 2。表 2 HRB400 高强度钢筋力学性能下 屈 服 强 度 ReL/Nmm-2 抗 拉 强 度Rm/Nmm-2断后伸长率 A/%GB1499.2-2007 400 540 16柳 钢 内 控 要 求 415 570 162.3 金相组织HRB400 高强度钢筋实质为低碳钢和亚共析钢,要求具有高强韧性及焊接性能良好,金相组织:- 2 -铁素体+细小珠光体 +少量贝氏体组织。3 试制方案3.1 工艺流程方坯连铸(加 V)方坯加热高速线材轧制控轧控冷斯太尔摩冷却 集卷P&F 空冷检验打包入库。3.2 V 微合
5、金化工艺目前微合金化工艺得到迅猛的发展,它对提高低碳钢强度效果显著,在开发高强度钢筋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1 根据 V、Ti、Nb 的强化机理,与 Ti 和 Nb 相比,V 的主要优点在于:在较低的加热温度下,V(N)的溶解度大比 Ti、Nb 大,其碳化物可以完全溶解到奥氏体中,因此 V 的利用率高,对沉淀强化贡献大,为 Ti 和 Nb 所不及。因此,在对比分析 V、Nb、Ti 主要特点后,结合棒线厂实际情况和 V 在合金钢中的强化机理,决定选择 V 作为微合金强化元素。3.3 控轧控冷工艺设计3.3.1 加热制度为保证 V 元素充分、均匀熔于钢坯,达到沉淀强化和析出强化作用,要求加热温度为
6、1 1001 180,均热段温度为 1 0401 150,钢坯加热时间75min,保证开轧温度为 1 0201 080,钢坯沿长度方向温度均匀,温差不得大于 30。3.3.2 控轧控冷制度3.3.2.1 控冷设备:高速线材控冷工艺实际主要是利用精轧前水冷+精轧后水冷+斯太尔摩风冷的控制手段进行控冷。柳钢高速线材生产线在精轧前有 2 个水箱(原来只有 1 个,由于冷却能力不足,后另增加 1 个水箱,提高进精轧冷却能力) ,精轧后 4 个水箱,风冷线长度 91m,分入口段、冷却段、出口段,11 台变频风机,风机功率:154 000mm3/h。 精轧前水冷目的是控制终轧温度从而控制晶粒度;精轧后水冷
7、目的使轧件轧后快速冷却,有效抑制晶粒长大,减少氧化铁皮的产生,最主要目的是为相变冷却(风冷)做准备。因此,风冷前的控冷关键是进精轧温度、吐丝温度。斯太尔摩风冷主要是通过控制冷却速度,完成相变组织的转变,得到所需金相组织。3.3.2.2 控冷工艺设计的基本思路是细晶强化:通过晶粒细化,相变强化,析出强化相结合的方法来达到提高强韧化的目的 2 。晶粒细化(包括变形细化和相变细化)是唯一能够同时提高强度和韧性的方法。3.3.2.3 控冷关键温度参数设计:开轧温度:采取低温轧制细化晶粒,开轧温度 9801 030,通过在奥氏体在结晶区反复轧制使奥氏体晶粒不断破碎和再结晶,从而细化奥氏体晶粒。进精轧温度
8、:HRB400 属于亚共析钢,为得到细小珠光体+铁素体组织,终轧温度要略高于 AR3相变点,终轧温度在 980左右。同时为使加入的 V 元素达到沉淀强化和析出强化作用,也要求终轧温度1 000。因此为更好的充分细化奥氏体晶粒和控制终轧温度,为更好的细化晶粒,进精轧温度控制在 830 880(在精轧机最大负荷范围内) ,同时投入精轧机架水冷(水冷导卫冷却)和加大辊环冷却水压力,目的在于降低在精轧中轧制时产生的温升,促使晶粒细化。吐丝温度:轧制时,特别是小规格容易出现吐丝吐断和水箱堆钢故障,规格越小,越敏感,工艺难以顺行,所以采取大幅度降速或减少精轧后水箱压力和流量方法,但造成整体产量低下,穿-
9、3 -水吐丝温度控制困难,因此结合实际设备条件,确保工艺顺行,精轧后水箱采取轻穿水,目的减少氧化铁皮,吐丝温度1 000。由于钢是低温轧制,奥氏体原始晶粒已比较细小,吐丝温度的提高对晶粒粗化程度影响很小。斯太尔摩风冷设计: HRB400 属于低合金钢,淬透性较高,坯料中加入 V 微合金元素使“C”曲线往右下方偏移,根据资料3 , “C”曲线位置与冷却速度有很大关系,冷却速度越低,则“C”曲线向右下移动距离越小,所以通过细化奥氏体晶粒和选择合理的冷却速度,避开马氏体和贝氏体转变区,获得大量的细小珠光体+铁素体+少量贝氏体理想组织。4 试制情况与结果分析4.1 试制过程首先进行了 6mm 模拟试轧
10、和样品试制,初步掌握了 HRB400 高强度钢筋的化学成分、轧制工艺、产品的力学性能和金相组织,并根据试验结果制定了相应的内控化学成分范围,优化工艺参数。之后,进行小批量试制,发给用户试用,收集质量信息,进行用户走访,采取相应的质量改进措施,2009 年后开始批量试制。2009 年共生产 HRB400 高强度钢筋 4.8 万余吨,规格为6mm、8mm、10 mm 和 12mm,市场对产品质量反映良好。4.1.1 2009 年试制的 612mmHRB400 高强度钢筋化学成分、力学性能统计分析结果见表 3、表4。表 3 试制的 612mmHRB400 高强度钢筋化学成分 %C Si Mn P S
11、 V实际范围 0.200.23 0.490.60 1.321.45 0.0230.030 0.0190.030 0.0320.048平均值 0.21 0.52 1.39 0.027 0.025 0.038表 4 试制的 612mmHRB400 高强度钢筋力学性能下 屈 服 强 度 ReL/Nmm-2 抗 拉 强 度 Rm/Nmm-2 断后伸长率 A/%国 标 要 求 400 540 16实际范围 405480 585720 26.131.1平均值 430 630 28.84.1.2 HRB400 高强度钢筋金相检验结果见图 1、图 2。- 4 -图 1 晶粒度 11.5 级 (200 倍焦)
12、图 2 组织 珠光体+铁素体+贝氏体(200 倍焦)4.1.3 612mm 试制 HRB400 高强度钢筋的经济指标见表 5。表 5 试制 HRB400 高强度钢筋的经济指标产品规格 产量/t 合格率/% 成材率/%6mm 2 073.57 99.9 97.178mm 20 595.49 99.8 98.2210mm 18 279.61 99.82 98.2712mm 7 503.16 99.81 98.41合计 48 451.83 99.83 98.024.2 试制结果分析4.2.1 化学成分控制均在要求范围内,C、Si、Mn 成分均值控制在中上限,P 含量均值控制在0.027%,S 含量均
13、值控制在0.025%,均达到内控目标的要求。4.2.2 产品的力学性能符合国标要求,个别批号屈服强度偏低,复样后合格。抗拉性能和断后伸长率率均值分别为 630MPa 和 28.8% ,具有足够的富余量,力学性能指标达到预期目标。但波动范围较大,屈服强度不明显,抗拉强度偏高,对产品性能的稳定性造成影响。4.2.3 从金相组织上看晶粒度、组织结构均满足协议要求,部分试样肋部和表面出现回火马氏体和贝氏体,芯部为珠光体+铁素体。4.2.4 根据用户反馈情况,产品性能全部标准的要求。5 结 语5.1 根据试制结果,柳钢采用微合金化+控轧控冷工艺进行试轧 HRB400 高强度钢筋已基本取得成功,各项技术指
14、标均能达到控制要求,已具备批量生产的能力。5.2 坯料中各元素化学成分控制较好,达到内控标准要求。5.3 采用的加 V 微合金化和控制冷却工艺,晶粒细化明显,基本在 11.5 级以上,获得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5.4 产品力学性能波动较大,控制水平还不是很理想,因此减少力学性能波动,提高性能稳定性将是今后质量改进的重点。6 下一步改进措施:6.1 根据性能结果,调整成分,适当降 Mn,增 C,同时减少 V 合金含量,既保证力学性能,右降低生产成本。6.2 加热时,严格控制加热温度和钢坯加热时间,保证 V 元素充分熔解。6.3 严格控制进精轧温度和终轧温度,保证加入的 V 元素达到沉淀强化和析出强化作用。6.4 优化控冷工艺参数,收窄温度波动范围,提高钢坯加热均匀性和通条冷却效果的均匀性。- 5 -参考文献宋维锡. 金属学.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79 王占学. 控制轧制与控制冷却.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88刘永铨. 钢的热处理.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7 作者:樊 强,大学学历,高级工程师,现任棒线厂生产技术科副科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