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doc

上传人:春华秋实 文档编号:2963683 上传时间:2018-09-30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2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页眉.页脚马克思马克思生平 马克思生于德国普鲁士邦莱茵省(现属于联邦州莱茵兰-普法尔茨)特里尔城一个律师家庭,犹太人,日耳曼民族。 1830年10月,马克思进入特里尔中学。中学毕业后,进入波恩大学,18岁后转学到柏林大学学习法律,但他大部份的学习焦点却摆在哲学上。 取得博士学位后,担任莱茵报主编“林木盗窃问题” 德国西部有大片的森林和草地、一些贵族地主把这大片的森林和草地都霸占了,不许居民们靠近一步。不少居民想到山林中去拾些柴草,却被认为是“盗窃”。审议结果是:居民们的行为确为盗窃! 他在莱茵报上写了一系列文章发表自己的看法,文中严厉抨击了普鲁士政府的做法,立场坚定地站在民众一边,维护了农民

2、的利益。 因坚持正义立场,失业,后认识恩格斯,结下深厚友谊渊博学识和丰厚著作 马克思积累了非常渊博的知识,他的知识领域包括哲学、经济学、法学、宗教学、逻辑学、美学、政治学、文学,甚至还触及数学、自然科学等。他能阅读欧洲许多国家的文字,能用德、法、英三种文字写作。 马克思著作之丰,充分表现了他的勤奋精神和渊博学识。他同恩格斯合著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一版共50卷,中文第二版60多卷(约在2020年前后出齐),而该全集国际版约160多卷。 勤奋使马克思获取渊博的知识,而渊博的知识又是马克思治学的基础。 马克思的影响 社会主义国家:精神领袖、革命导师 西方: 1、1999年,英国剑桥大学文理学院教

3、授们发起,评选“千年第一思想家”,结果马克思位居第一,爱因斯坦却位居第二。 2、1999年9月,英国广播公司(BBC),评选“千年第一思想家”,在全球互联网上公开征询投票一个月。汇集全球投票的结果,马克思位居第一,爱因斯坦第二。 3、2005年7月,英国广播公司以古今最伟大的哲学家为题,调查了3万名听众,结果是马克思得票率第一、休谟第二(马克思以27.93%的得票率荣登榜首,第二位的苏格兰哲学家休谟得票率为12.6%)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思考 一、写作背景 马克思17岁中学毕业时候的论文 二、内容导读 1、人的自由理性反思:当下大学生最缺乏什么? 2、职业选择的条件第一、青年自身条件 第二、社

4、会关系(客观条件) 3、如何选择职业? 第一、个人因素马斯洛需求层次图第二、社会因素三、经典背诵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谋福利而劳动的职业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马斯洛个人需求层次图当前大学生就业分析: 几个数据:1、家庭:父母观念和期待压力 2、学校:专业设置和培养模式.页眉.页脚 3、国家:政策引导和支持 4、社会:氛围问题 5、同龄群体:? 文章对当今大学生择业的启示?第三讲:唯物史观的形成上: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唯物史观何以创立? 1、深厚的社会根源和阶级基础 19世纪中叶,西欧主要国家进入资本主义高度发达阶段。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2、理论前提法国唯物主义者提出“

5、人是环境的产物”; 空想社会主义的社会理想:圣西门看到所有制的社会本质性,初步认识到财产关系是国家的基础 黑格尔:辩证法思想 马克思个人思想轨迹:博士论文认为“自我意识”是世界发展进程中的决定力量,随着精神的变革,现实必然会变革; 莱茵报主编对贫困农民状况的调查,看出社会关系的作用;深入研究当时存在的各种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二、唯物史观形成的标志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德意志意识形态介绍两个人物:黑格尔、费尔巴哈 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大逻辑、小逻辑、法哲学原理等,曾出任柏林大学校长 影响波及:马克思、恩格斯、费尔巴哈、列宁、鲍威尔、海德格尔、哈贝马斯等 黑格尔左派,有时也被称为“青年黑格尔派”,

6、他们继承黑格尔学说中的革命成分,在宗教方面主张无神论,在政治领域主张自由民主,其中包括费尔巴哈和年轻时代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830年代和1840年代,这些年轻的黑格尔信徒经常在柏林希贝尔酒吧聚会、争论,这里的氛围造就了对以后150年有很大影响的思想家们,形成了无神论、人文主义、共产主义、无政府主义、和利己主义的基本观念。费尔巴哈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全书包括两卷,第 1 卷的主要内容是阐述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批判费尔巴哈、鲍威尔和施蒂纳的哲学观点。第 1 章 费尔巴哈 ,详尽地阐述了唯物史观,是全书最重要的部分。这一章的写作从1845 年9月一直持续到1846年下半年,最后仍未完成。 第

7、2卷的主要内容是对各种“ 真正的社会主义”哲学观点的批判。这卷的第 2、3章的手稿已遗失。这部著作在他们生前未能出版,1932年第一次在苏联用德文全文发表。 一、背景 1、费尔巴哈其人及其思想 德国旧唯物主义哲学家,他批判了康德的不可知论和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恢复了唯物主义的权威; 他认为人是认识的主体,主体和客体通过感觉直接联系达到统一,自然是可以被认识的,主张直观的反映论。 在批判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时,抛弃了黑格尔的辩证法 。他的人本学对人的理解是抽象的自然人。 他试图建立一种无神的宗教来宣扬超阶级的爱。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地吸取了费尔巴哈哲学的“基本内核”,建立了科学的、革命的辩证唯物主义,因

8、此费尔巴哈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来源之一 。 2、提纲写作背景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纲领性文件之一,标志着马克思的哲学的基本思想的形成。马克思早年曾经深受黑格尔哲学的影响,后来又在费尔巴哈的影响下转向唯物主义,但又对费尔巴哈的人本学唯物主义无视社会实践,抽象谈论人的本质和“爱”的说教等不满。该文是为了深入批判费尔巴哈哲.页眉.页脚学并与其划清界限而写的提纲。 提纲写于1845年春,马克思生前未发表过。最早发表于1888年,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的序言中称这个文件为“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并作为该书的附录首次发表。它被恩格斯称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

9、一个文件”,“历史唯物主义的起源”。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一起被公认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唯物史观创立的基本标志。 二、提纲解读段落大意1、费尔巴哈不懂实践 2、思维的真理性只能用实践证明 3、 人与环境的关系(英雄史观) 4、宗教的问题在于实践 5、费尔巴哈停留在直观的唯物主义 6、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7、再次强调人的社会性 8、社会的问题只能在实践中解决 9、直观唯物主义只能是对单个人的直观 10、以往的市民社会的观点是片面的 11、改变才是解释的目的黑格尔的“绝对精神” 黑格尔心中有一个“世界之神”,它创造了这世界上一切东西。物质的、精神的东西都从它那里产生,最后又都返回到它

10、那里去。但是黑格尔所说的这个“世界之神”,并不是像基督教中的上帝那样的存在物。他把“神”理解为一种“精神”。 自然、人类社会和人的精神现象都是它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表现形式。因此,事物的更替、发展、永恒的生命过程,就是绝对精神本身。黑格尔哲学的任务和目的,就是要展示通过自然、社会和思维体现出来的绝对精神,揭示它的发展过程及其规律性,实际上是在探讨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在唯心主义基础上揭示二者的辩证同一。 三、经典背诵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

11、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课后作业:1、如何理解马克思关于“实践”观点? 2、如何理解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是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恩格斯主要内容 一、马克思逝世 二、马克思发现了唯物史观 三、马克思发现了剩余价值学说 四、马克思在其他领域成就及对自然科学的看法 五、高度评价马克思伟大的革命生涯 要求:全文背诵.页眉.页脚致约布洛赫恩格斯写作背景 约布洛赫:柏林大学学生 求教问题: 1、血缘家庭绝迹之后,在希腊人那里兄弟姐妹之间的婚姻为什么并没有成为非法的? 2、根据唯物史观,经济关系是历史发展的唯一决定因素呢,还是只在一定程度上是其他所有关系的坚实基础,而其他关系本身也还是能发

12、生作用的? 内容导读 1、经济因素是唯一决定因素吗? 阐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 2、如何理解“我们自己创造着我们的历史,但是却是在十分确定的前提和条件下创造的” 阐明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和个人意志自由之间的关系 3、恩格斯教育德国青年如何对待原著和原理的问题 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 马克思哲学的系统阐述 一、创作背景 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L.费尔巴哈和青年黑格尔派,系统阐发唯物史观的著作。马克思主义哲学成熟的重要标志。 全名为德意志意识形态对费尔巴哈、B.鲍威尔和M.施蒂纳所代表的现代德国哲学以及各式各样先知所代表的德国社会主义的批判。 当时德国 意识形态(思辨哲学及世界观): 1、真正的

13、社会主义: 代表人物:莫泽斯赫斯、卡尔格律恩 把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哲学同空想社会主义结合,一种小资产阶级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反对通过阶级斗争和革命实现无产阶级解放,宣扬阶级调和和改良主义,对共产主义进行歪曲和攻击。否定无产阶级历史作用,认为知识分子是社会的领导力量 2、无政府主义 代表人物:施蒂纳 鼓吹极端的个人主义和唯我论,认为“自我意识”是惟一力量和判定一切现象的标准。反对一切国家,主张无政府主义,为资本主义辩护,反对无产阶级革命,反对共产主义 3、青年黑格尔派其他成员对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抨击 二、关于神圣家族 马克思和恩格斯第一次合写的批判青年黑格尔派主观唯心主义和论述历史唯物主义的著作。

14、全称是神圣家庭,或对批判的批判所做的批判。驳布鲁诺鲍威尔及其伙伴。 写于1844年911月间,1845年2 月在法兰克福出版单行本,中译文收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卷。 三、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回顾 1、人类社会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页眉.页脚 3、阶级、国家、革命 4、社会意识 5、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6、社会进步和人的解放 四个部分 一、论述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对唯心史观,特别是青年黑格尔派的唯心史观进行深刻批判。 青年黑格尔派:把意识、思想同客观物质世界、同社会政治经济割裂开,认为人类的主要任务是摆脱某种思想的统治,而不是消灭过时的反动的社会制度。

15、1、对青年黑格尔派和费尔巴哈的唯心史观的批判。 2、阐述了唯物史观的前提,论述了物质资料的生产在社会生活中的决定作用。 3、分析了分工和所有制形式的关系。(17-19) 4、论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20-21)二、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些基本概念,以及由唯物史观所得出的结论,进一步批判了青年黑格尔派的唯心史观。 1、马恩在批判青年黑格尔派关于人的解放的错误观点时指出:“只有在现实的世界中并使用现实的手段才能实现真正的解放” 2、马恩对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直观性和不彻底性进行了批判。费尔巴哈在历史观上陷入唯心主义,除了阶级局限性外,从认识论看,他坚持消极直观反映论的必然结果。(24)

16、 3、马恩考察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四个因素。第一、历史活动是生产物质生活本身;第二个因素是为满足新需要的再生产;第三个因素是人口的生产,即繁殖;第四个因素是社会关系的生产。(25-26) 4、马恩分析了社会分工及其后果:私有制、国家的产生以及社会活动的异化。(26-29) 5、马恩论证了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共产主义的物质前提,提出了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必然性。(30-33)共产主义在全世界范围实现 6、马恩从唯物史观得出四条结论。(33)(无产阶级革命发生) 7、马恩阐述了唯物史观的实质(33-34) 8、针对一般唯心史观,特别是对青年黑格尔派和费尔巴哈的唯心史观进行批判。(34-38) 三、阐述统治

17、阶级和占统治地位的思想的关系。他们指出: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个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是统治阶级利益的反映。(38-40)还分析了黑格尔关于精神统治世界的思想是怎样形成的。(40-41) 四、马恩考察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阐明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分析了社会意识形态对社会结构的依赖关系。 1、马恩考察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之相联系的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42-50) 行会工场手工业商业大工业(无产阶级) 2、马恩论证了生产力和交往形式(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是社会变革的基础,他们指出:“一切历史冲突都根源于生产力和交往形式之间的矛盾”,阐明了生

18、产力和交往形式(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50-57) 3、分析了暴力(征服)在历史中的作用。(57-58) 4、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指出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5、阐明了市民社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原理。 6、阐明了资产阶级国家和法同所有制的关系,揭露了资产阶级国家和法的本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马克思写作背景 1、政治经济学批判、资本论等著作,是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发展规律和运行机制.页眉.页脚的深刻分析,揭示资本主义社会急剧变化的根源以及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 2、探索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动规律是马克思毕生的事业(1)马克思大学专业是法律,后学历史和哲学。担

19、任莱茵报编辑时,因“林木盗窃”案和库塞尔河流域酿造葡萄酒的农民因贫困破产的经济问题,对经济学发生兴趣,认识到从经济学分析问题的重要性。 (2)18431857,15年,为资本论创作做准备 18431845,研读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李斯特等人著作,还阅读恩格斯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写下7本读书笔记笔记巴黎笔记 18451848,在布鲁塞尔,大量阅读,诸多笔记布鲁塞尔笔记; 18491853,英国,大不列颠图书馆,24本笔记伦敦笔记; 还细致地研究了大量的反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统计资料,考察资本主义的发展状况; 18571863,对前15年研究进行总结,写下一系列经济学手稿,在经济学领域发生一场

20、科学革命。统称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阐明了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以及政治经济学理论的体系结构,从劳动价值论、货币理论、剩余价值论等方面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动规律。导言是该手稿的组成部分之一,其它还有巴师夏和凯里、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手稿)。 手稿完成后,马克思打算分册出版政治经济学批判,“六册计划”在导言“五篇结构计划”124基础上制定 写作过程中,发现新问题,重新改写,到1863年7月,实际写成一部包括23个笔记本的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在手稿的写作过程中,决定以资本论为标题出版政治经济学著作,把“政治经济学批判”作为资本论的副标题;资本论分三篇

21、,即“资本的生产过程”、“资本的流通过程”、“资本和利润”。 1863、81865年底,资本论写作开始,提出四卷结构计划,即第一卷资本的生产过程;第二卷资本的流通过程;第三卷总过程的各种形式,第四卷理论史。 1867年9月14日,资本论第一卷出版,马克思呕心沥血的光辉著作。 马克思对待科学的态度:不断根据新情况,研究新问题,不断修正;所引用数据和资料经得起任何人推敲。 18651880年,马克思写了关于资本论第2卷的8个手稿,1883年去世,遗留资本论2、3卷手稿 恩格斯整理资本论:11年9个月,整理出版2、3卷,计划编辑第4卷 考茨基受恩格斯托付完成资本论第4卷的出版工作,1905年1910

22、年出版剩余价值理论史 3、相关理论回顾 劳动价值理论:并非马克思首创 古典经济学家:开拓者,发现“劳动决定商品价值” (1)商品具有二因素,即价值和使用价值。 (2)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即具体劳动(使用价值)和抽象劳动(创造价值)。 (3)商品价值量由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4)价值规律: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遵守等量社会必要劳动相交换的原则。价格随供求关系变化而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而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剩余价值理论:劳动力成为商品是剩余价值生产的前提;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就是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

23、一 ;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生产剩余价值;剩余价值体 现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 ;可变资本是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主要内容 一、对政治经济研究对象的探讨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是人类各种社会生产关系,阐明的是人类各个社会支配物质资料生产和交换以及与之相.页眉.页脚适应的产品分配和消费的规律。 见政治经济学目录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发展和研究对象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科学的理论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不断发展的理论 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方法 第二章 商品与货

24、币一、商品与商品经济二、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三、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与价值四、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五、商品的价值量六、货币的起源和发展七、货币的职能八、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九、价值规律的作用及实现形式 第三章 剩余价值的生产、分配与资本积累一、资本的总公式(一般公式) 二、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三、剩余价值的产生四、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五、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形式及数量变动规律六、利润和平均利润七、商业资本与商业利润八、借贷资本与银行利润九、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与地租十、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十一、资本积累和资本的有机构成十二、相对人口过剩第四章 资本的循环

25、与周转和社会资本再生产 一、资本的循环二、资本的周转三、社会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 四、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第五章 垄断资本主义 一、私人垄断资本主义 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三、国家垄断阶段的资本主义经济运行 四、垄断资本主义经济的国际扩张 第六章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一、社会主义公有制与按劳分配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中的所有制结构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第七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 三、社会主义市场体系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调控体系 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保障体系 .页眉.页脚第八章 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

26、济关系 一、经济全球化的客观必然性 二、经济全球化与资本主义国际经济关系三、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生产、消费、分配、交换(流通) 1、对社会生产关系的内在结构,即社会 生产关系运动中生产和分配、交换、消费之间的辩证关系进行深入分析。 马克思分析部分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错误观点 (1 )把这些范畴并列起来,使社会经济运动过程变为一个无序列的非历史过程;(2 )把这些范畴割裂开,使社会经济运动过程成为各个环节互不相干的孤立过程。 马克思认为: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物质生产是“一定社会性质的生产”,不同社会形态的生产有某些“共同标志”、“共同规定”,即都表现为劳动者通过有目的的活动,改变自然界的物质形式,以

27、适合人们某种需要的过程,即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但在任何条件下,生产又都是社会的生产,人们只有结成一定的经济关系,才能同自然界进行斗争。(107-108) 部分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把生产描述成与历史无关的永恒自然规律之内的事情,是为了把资产阶级关系当做颠扑不破的自然规律,论证资本主义的永续存在性。 2、生产和分配、交换、消费之间存在的辩证关系 生产是社会经济运行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 “一定的生产决定一定的消费、分配、交换和这些不同因素相互间的一定关系”(1)生产和消费: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 A二者的同一性113 a:直接的同一性:生产是消费;消费是生产 b:每一方表现为对方的手段;以对

28、方为中介 c:生产不仅直接是消费,消费不仅直接是生产;生产不仅是消费的手段,消费也不仅是生产的目的。 B:生产是起点,起支配作用,消费本身是生产活动的一个内在要素。(2)生产和分配: 作为生产前提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分配决定生产,关于这种决定生产的分配究竟何生产是什么关系,这是生产内部的问题。(生产有前提和条件,这些前提和条件构成生产的要素) 在产品分配上,生产决定分配;在分配方式上,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决定了他们在分配中所处的地位,他们参与生产的方式也决定了他们参与分配的方式。 产品分配对生产的反作用表现在促进或延缓生产的发展。 生产和交换 生产决定交换的性质,生产发展的程度决定交换发展的

29、程度。交换对生产具有反作用。 因此,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这四个环节“构成一个总体的各个环节,一个统一体内部的差别” 117118总结段落 二、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方法 1、唯物辩证法:根本方法,强调的是从客观的社会经济现象和社会经济过程出发,研究一种关系所包含的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即矛盾的方面。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精髓: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即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质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 在唯物辩证法指导下探索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运动规律,可以看出,

30、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同样是辨证的过程,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肯定理解中包含对其的否定理解。 2、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 运用经济范畴、概念建立理论体系的方法 3、研究方法和叙述方法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页眉.页脚 一、介绍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进行研究的顺序:资本、土地所有制、雇佣劳动;国家、对外贸易、世界市场(127) 二、介绍研究政治经济学的意图以及思想轨迹 三、概括自己总的哲学世界观历史唯物主义128129 四、和写作相关的而一些研究工作资本论第一卷(节选)1867年第一版序言 研究从商品开始,因为商品是经济的细胞形式。 本书研究目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最终目的是揭示

31、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 一个国家应该而且可以向其他国家学习 走你的路,让人们去说罢!1872年第二版跋 对德国部分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批判 对批判者的回应 关于黑格尔辩证法的评价147148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一、产生背景 1、19世纪70年代工人运动的需要 2、在反杜林论的基础上改写成 反杜林论:恩格斯著作,系统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及其内在联系,是一部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 关于杜林 出生于德国一个大官僚家庭。他是柏林大学讲师,小资产阶级思想家。早在1867年,马克思的资本论第一卷出版后,他就写文章“批判”资本论。可是,在1875年前后,

32、他却摇身一变,宣布他改信社会主义,并以社会主义“改革家”自居,扬言要在科学中实行一次全面的“改革”。他著书立说,发表了一系列著作,以假乱真,毒害群众,疯狂地反对马克思主义。 二、文章主旨 阐述社会主义怎样从空想变成科学的 三、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对空想社会主义的认识 1、资产阶级国家的建立过程(234-235) 2、各种社会主义思想何以产生? 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后的状况(236-237) 3、各种空想社会主义思潮(1)托马斯闵采尔 德意志平民宗教改革家,农民战争领袖。 认为圣灵的根本就是理性,反对将信仰和理性对立,反对路德的因信称义,否认圣经是唯一无误的启示;并认为启示就是人的理性觉醒,就是内心之

33、光,通过这种活的启示,人人都能进入天国;并且,天国不仅属于来世。因此他不接受圣经的教导,不接受正统基督教的信仰,是异教徒,是撒旦的工具。撒旦在他心中工作,激发他仇恨他人,激发他用暴力将他仇恨的人杀死。 (2)英国大革命时期的平等派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激进民主派。代表小资产阶级利益。成员有中小店主、手艺匠、帮工、学徒以及公簿持有农等。领袖为J.李尔本。 平等派主张:未来的国家应该是共和国;废除王权和上议院;由人民选举产生的下议院享有最高权力;扩.页眉.页脚大选举权;消灭专卖权和垄断,实行自由贸易;减轻赋税,取消什一税、消费税和关税;将被圈占的土地归还农民等。 (3)巴贝夫: 法国大革命时期的革

34、命家,空想共产主义者。 鼓动人民起来消灭私有制,建立“普遍幸福的”、“人人平等的”社会;并设想建立以农业为中心的、具有平均主义和禁欲主义特点的“共产主义公社”。他的共产主义体系虽然“相当粗糙和肤浅”,但马克思却称许他为第一个“真正能动的共产主义政党”的奠基人。他的主要著作有永久地籍。 巴贝夫政治思想最有特色、最有影响的是他的革命和过渡阶段思想。他认为,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不过是一场“富人的革命”,在此之后,必须进行一场深刻的“人民的革命”。这是历史的必然,而财产关系的变革是不可避免的。他号召劳动群众为“真正平等”而展开斗争。他进一步指出这个革命不是简单的内阁更替、官员更换,而是要建立新的革命政权,

35、即人民当家做主的“平等共和国”,并实现社会一切方面的绝对平等。为实现这一目的,必须在革命后的一段时间内采取一系列的过渡措施。 巴贝夫的革命和过渡时期思想为社会主义思想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他的思想对以后的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都有重大的影响和意义。但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巴贝夫所设想的未来理想社会有很深的小农经济色彩,他的共产主义的“国民公社”不过是消费的共产主义,具有平均主义的色彩 (4)18世纪直接共产主义理论 摩莱里 :十八世纪法国杰出的思想家。 他主张人们应当共同劳动,共同使用土地资源,共同享受劳动产品,自然界正是“通过人们感觉和需要的共同性,使他们了解自己地位和权利的平等,了解共同

36、劳动的必要性。 马布利 :是18世纪杰出的空想社会主义者,是18实际法国著名的政治家、理论家和历史学家,是同孟德斯鸠和卢梭一样享有声名的学者。政治法律方面的主要著作有论法制或法律的原则、论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论波兰的政治和法律、英国政府和法律概观等著作,这是空想社会主义者第一次用法典的形式表达他们的政治主张。 主要思想:私有制成为人类一切不幸的根源。人人一律平等,没有贫富,人人都是兄弟,普遍认为劳动是光荣的事业,承认任何东西不得据为己有为根本法律。需求越小,幸福越多。(5)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家(238-241) 圣西门、傅立叶、欧文 4、恩格斯对空想社会主义正确的看法(238)评论 第二部分: 黑

37、格尔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是社会主义的理论来源 一、形而上学思维方式(245) 二、关于辩证法(245-247) 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248) 四、社会主义形成(249)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的发现 中西方都有辩证法传统 西方思想源头: 赫拉克利特“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 赫拉克利特创立了一种变的哲学。他的哲学充满了辩证法思想,对后来辩证法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 中国老子的辩证法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曲则全,枉则直”,“物壮则老” 第三部分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论证社会主义的形成 一、“唯物史观”和“

38、剩余价值学说”支撑着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性(250) 二、社会主义的产生本质上是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冲突引起的(251) 三、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分析(251254) 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和资本主义占有之间的矛盾。表现: 1、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页眉.页脚 2、 个别工厂中生产的组织性和整个社会中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对立。 3、矛盾导致了周期性的经济危机 4、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 恩格斯认为垄断是资本主义的最后形式(258) 四、无产阶级革命 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无法适应高度发达的生产力,生产力客观上要求社会占有,无产阶级革命的策略(259):首先取得国家政权,把生产资料变成国家

39、财产。 之后国家会消亡、阶级会消亡 社会主义何以实现的问题?(260)重点 是历史必然,但是必须条件具备 五、恩格斯对前文的小结(262) 背诵:250“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经济中去寻找” 最后一段:科学社会主义的任务共产党宣言Manifesto of the Communist Party 一、写作背景 1、19世纪30、40年代资本主义发展情况 2、无产阶级作为独立力量登上政治舞台 3、无产阶级工人组织运动情况 4、宣言前期准备情况 共产主义信条草案 共产主义原理 二、宣言性质 1、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 唯物史观贯穿始终 第一、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 第二、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40、的矛盾运动 第三、关于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 第四、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2、政治纲领全面阐述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第一、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论证实现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第二、揭示无产阶级伟大历史使命、论证阶级斗争、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重要作用第三、揭示共产党的性质和特点第四、深刻批判各种社会主义流派,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真正地树立起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旗帜 三、宣言内容 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 资产者和无产者 叙述了中世纪以来阶级社会的历史 1、一切社会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2、资产阶级的革命性与反动性(7677) 3、无产阶级经历的不同阶段 单个人某个工厂的工人某个部门、地方某国世界

41、;.页眉.页脚 单个工人同单个资本家的斗争演变成两个阶级的斗争成立反对者同盟建立经常性的团体; 4、无产阶级的革命性(82) 第二部分 无产者和共产党人 描述了共产党在无产阶级中的地位,反驳了资产阶级对共产主义的批判,接着叙述了共产主义革命的特点、无产阶级取得胜利要采取的措施以及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性质 1、共产党以及共产党人(84) 2、辩解(8488) 3、无产阶级取得胜利的措施(89)参考再版序言 4、共产主义社会的性质(90) 第三部分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文献 广泛地批判了其他几种类型的社会主义 保守、资产阶级的、空想的 一、反动的社会主义 1、封建的社会主义 法国和英国贵族为代表的9

42、1 僧侣为代表的91、92 2、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 小资产阶级位于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中间,西斯蒙第为代表。目的(92页下) 3、德国的或“真正的”社会主义 德国的哲学家、半哲学家和美文学家,把法国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文献他那个哲学结合起来,忽视了社会存在,代表德国小市民阶级(93、94) 二、保守的或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 经济学家、博爱主义者、人道主义者、劳动阶级状况改善派、慈善事业组织者、动物保护协会会员、戒酒协会发起人等(95) 三、批判的空想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圣西门、傅里叶、欧文等 (96) 看到阶级对立,但是看不到无产阶级的历史主动性,看不到政治运动(97) 圣西门:主张应由科学家

43、代替牧师的社会地位。圣西门拥护法国大革命,主动放弃伯爵爵位。为研究和宣传社会主义学说,倾注了毕生精力。理想制度“实业制度”,空想成分 傅立叶:主张以他设计的“和谐制度”来代替资本主义制度。他理想的“和谐社会”,是由一个个有组织的合作社组成,它的名称叫“法朗吉”。”“法朗吉”通常由大约一千六百人组成。在“法朗吉”内,人人劳动,男女平等,免费教育,工农结合,没有城乡差别、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他还为“法朗吉”绘制了一套建筑蓝图。建筑物叫“法伦斯泰尔”,中心区是食堂、商场、俱乐部、图书馆等。建筑中心的一侧是工厂区,另一侧是生活住宅区。“法朗吉”是招股建设的。收入按劳动、资本和才能分配。傅立叶幻想

44、通过这种社会组织形式和分配方案来调和资本与劳动的矛盾,从而达到人人幸福的社会和谐。 欧文:他尖锐地批判资本主义的制度,指出劳动人民的贫困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必然产物,他幻想建立完美的社会主义制度,但反对通过暴力对社会关系进行社会主义的改造。他同情工人阶级的处境,但不了解这个阶级的伟大历史作用,反对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尽管如此,欧文的思想在许多方面都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第四部分 共产党人对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 简单叙述了共产党对其他独立党派采取的策略,结尾呼吁无产者团结起来。 革命运动、所有制问题、争取其他民主政党的团结和协调(统一战线) 最后一段背诵。.页眉.页脚哥达纲领批判写作背景 一、写作目的

45、 直接针对德国社会民主工党的哥达纲领而写。 二、关于哥达纲领 1、德国工人两派组织在1875年5月在哥达举行党的统一代表大会,李仆克内西为大会起草的纲领 2、德国工人组织:全德工人联合会(拉萨尔创立)和爱森纳赫派(左翼,受马恩影响,领导人是李仆克内西和倍倍儿)。 3、哥达纲领充满拉萨尔主义论调 4、关于拉萨尔:拉萨尔:幼年被称为神童,哲学博士,深受黑格尔哲学影响,学生时期受到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以及空想社会主义的影响,参加过1848年欧洲革命,著作甚多。成为全德工人联合会第一任主席,1864年为红颜决斗而亡。其拉萨尔主义对德国工人运动影响深远,对现代欧洲国家的民主社会主义也有影响。 拉萨尔与马克思

46、的关系:曾是很好的朋友,给马克思经济资助以及帮助出版政治经济学批判,曾自称是马克思的学生。后因为经济纠纷和思想相左分道扬镳。 5、关于机会主义指工人运动或无产阶级政党内部出现的违背马克思主义根本原则的思潮、路线。 右倾机会主义:过高地估计敌人力量,过低估计人民群众的革命力量,看不到革命形势的有利因素,散布悲观情绪,不敢斗争甚至主张搞阶级合作;或者害怕革命形势,屈从反动势力,压制群众斗争,放弃原则,甚至出卖革命,投降敌人。 左倾机会主义:急于求成,夸大革命主观力量,轻视敌人力量和客观困难,在革命和建设中采取盲动的冒险的行动;或者在革命组织内部混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采取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政策。

47、 拉萨尔的机会主义理论:废除“铁的工资规律”、通过“国家帮助建立合作社”、“争取普选权”等建立社会主义 6、关于“铁的工资规律” 拉萨尔认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工资总额是不变的,工资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工人数量的多少,因此,工资问题的核心是人口问题。马克思批判其与马尔萨斯的人口论是一脉相承的胡言。 相关资料:马尔萨斯的人口论 马尔萨斯人口论是马尔萨斯于年所创立的关于人口增加与食物增加速度相对比的一种人口理论,其主要论点和结论为:认为生活资料按算术级数增加,而人口是按几何级数增长的,因此生活资料的增加赶不上人口的增长是自然的、永恒的规律,只有通过饥饿、繁重的劳动、限制结婚以及战争等手段来消灭社会

48、“下层” ,才能削弱这个规律的作用。把资本主义制度所造成的一切问题和灾难归结为人口过剩的结果。 原著解读一、“劳动是一切财富和一切文化的源泉,而因为有益的劳动只有在社会中和通过社会才是可能的,所以劳动所得应当不折不扣和按照平等的权力属于社会一切成员。” 马克思批判: 1、劳动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自然界也是使用价值的源泉。这种提法混淆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阶级性,哪个阶级占有了生产资料不劳动,哪个阶级没有生产资料而只有劳动力。 2、何为有益的劳动? 马克思对其进行修改170页 二、“劳动的解放要求把劳动资料提高为社会的公共财产,要求集体调节总劳动并公平分配劳动所得” “劳动所得”概念模糊(171) “何为公平分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