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0KM/h 接触网施工工艺要求5.1 基础、锚板及埋入杆5.1.1 基础适用范围腕臂柱:一般采用传统带横卧板的整体直埋式基础;新建双绕地段采用混凝土灌注的整体直埋式基础,并设有横卧板;个别地质条件差、基坑深挖困难时采用浅埋式杯形基础。软横跨支柱:钢柱采用现浇混凝土基础,混凝土支柱采用带横卧板的整体直埋式基础。硬横跨支柱:环形等径混凝土支柱或钢管柱采用现浇杯形基础;格构式钢柱采用现浇混凝土基础。拉线基础:接触悬挂及中心锚结下锚均采用钢筋混凝土柱式基础,附加悬挂下锚采用传统的锚板式基础。5.1.2 杯型基础测量硬横跨杯型基础中线定位应采用经纬仪测量,硬横跨杯型基础顶面高度和杯底深度应采用水准仪
2、测量。基础侧面限界应采用丁字尺测量,其他长度尺寸可用钢卷尺测量。测量精度以毫米计。5.1.3 杯型基础的基坑开挖基坑开挖时,严格控制坑型尺寸,尽量减少对原路基结构的影响;同时与设备管理单位共同确认地下埋设物,严禁损伤破坏。基坑开挖产生的弃土不得污染道床和环境。基坑位置与既有水沟发生冲突时,应按设计要求先改移水沟再施工,挖出的弃土严禁堵塞水沟。5.1.4 杯型基础浇制基础内模形状应符合设计要求。内模底盘、定位杆、基坑三者的中心线应在同一铅垂线上。钢筋网必须保证设计规定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内模放置前,其外表面宜涂抹脱模剂。基础浇制完成后,杯口直径应符合设计规定,施工偏差为+50/0mm。杯深应符合
3、设计规定,施工偏差为+300/0mm 。但根据地形要求,基础露出地面的高度尽量保持一致。区间、旅客站台范围外基础面高出地面为 100400mm。旅客站台范围内、货物站台基础面高出站台面为 100mm,施工偏差为20mm。但根据地形要求,基础露出地面的高度尽量保持一致。5.1.5 钢柱硬横跨基础质量检验同一组硬横跨两个基础的螺栓中心连线应垂直下行正线。每个基础地脚螺栓组相对该组硬横跨两个基础的螺栓中心连线的整体扭转不超过0.25?。硬横跨基础地脚螺栓外露长度 140mm,误差20mm。相邻螺栓间距的误差不超过2mm。基础浇注时,要不断检查、校正螺栓位置,以保证螺栓预埋误差在允许范围内。5.1.6
4、 拉线基础质量检验拉线基础测量宜采用经纬仪进行,经纬仪的置镜点应为锚支转换点的正下方投影点。拉线基础钢筋骨架的加工高度,应考虑基础所在位置如边坡等无效高度。拉线基础高出地面为 100mm,施工偏差为20mm;其中心线应与锚支延长线重合,施工偏差为50 mm,且保证在轨平面处拉线基础、拉线与线路中心的距离不小于 3.1 米,困难地带满足设计要求。下锚锚杆相对支柱的朝向应符合设计规定,锚杆顶面露出模板的高度不应大于 160mm。拉线基础的混凝土保护层不小于 75mm。拉线基础的下锚锚杆距锚柱的距离应符合设计要求。5.1.7 软横跨基础质量检验基础面横线路方向的坡度,在基础浇制时宜采用无垫片施工工艺
5、。同组软横跨基础中心连线应与下行正线中心线垂直,偏差小于 2?。基础外形尺寸、地脚螺栓外露长度、间距允许偏差符合下表规定:基础外形尺寸、地脚螺栓外露长度、间距允许偏差5.1.8 基础质量检验在同等条件养护下,基础的混凝土试块的抗压极限强度不得小于设计值。基础应表面平整、棱角分明,不应有蜂窝,麻面、粘皮、裂纹等现象。5.1.9 锚板埋设锚板埋深应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100/0。锚板距锚柱中心的距离应符合设计要求,施工允许偏差为200 mm。锚板垂直与拉线,拉线棒与地面夹角宜为 45?,特殊困难地段不得大于 55?,但锚板埋设深度应按设计要求相应加深。拉线棒应设在锚支的延长线上,在任何情况下严
6、禁侵入基本建筑限界,当地形受限时,按设计要求施工。5.1.10 桥钢柱埋入杆质量检验桥钢柱埋入杆及预埋螺栓顺线路方向中心线应与线路中心线平行,垂直线路方向中心线应与线路中心垂直;两个方向的施工偏差均不得大于 2?桥钢柱埋入杆及预埋螺栓应符合下列规定:各螺栓间距施工偏差为2mm;螺栓外露长度施工偏差为+10/0mm;螺栓埋深施工偏差+20/0mm ;桥钢柱预埋螺栓与线路中心线的距离应满足设计要求,施工偏差为+100/0mm。桥螺栓预埋前,应采用一级热镀锌防腐,其螺纹部分应涂抹黄油后进行包扎保护。桥钢柱埋入杆灌注应牢固可靠,砂浆强度符合设计要求,在同等条件养护下,混凝土试块的抗压极限强度不得小于设
7、计值。砂浆表面平整,无脱落现象。5.2 支柱5.2.1 支柱选用腕臂柱:一般采用横腹杆式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支柱,支柱高度一般为地面以上 9.2 米高,合架供电线的支柱一般为地面以上 12 米高。软横跨支柱:一般采用 13m 或 15m 高热浸镀锌钢柱,但容量许可时优先采用 12m 高横腹杆式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支柱。硬横跨支柱:跨度在 25m 及以下者一般采用 400 环形等径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支柱(开封、商丘两站采用钢管柱) ,跨度 25m 以上者一般采用格构式钢柱。桥钢柱:一般采用直腿或斜腿热浸镀锌钢柱。5.2.2 横腹杆式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支柱质量检验混凝土支柱的外观质量应符合铁路电力牵引供电施工
8、规范 (TB10208-98)第 5.5.1 条的规定。横卧板、底板的型号、数量、安装位置符合设计要求。钢筋混凝土支柱侧面限界符合设计要求,施工偏差为+80/0mm。钢筋混凝土支柱埋深符合设计要求,施工偏差为50mm。钢筋混凝土支柱的轴线应垂直与线路中心,允许偏差不大于 2?,支柱承载后的倾斜符合下表要求:钢筋混凝土支柱倾斜允许偏差支柱回填、培土、加固、砌石符合设计要求,横卧板与支柱密贴, 型螺栓连接紧固。5.2.3 钢柱质量检验钢柱角钢无弯曲、扭转现象,主角钢弯曲度不得大于 1/750。焊接无裂纹。镀锌钢柱锌层均匀,无脱落、锈蚀现象,锌层厚度及角钢尺寸符合设计要求。钢柱侧面限界符合设计要求,
9、承载后应直立或向受力反侧略有倾斜,施工允许偏差符合下表要求:钢柱倾斜允许偏差钢柱基础帽的各部尺寸符合设计要求,偏差不大于10mm。基础帽混凝土试块的抗压极限强度不得小于设计值。5.2.4 钢筋混凝土等径支柱质量检验钢筋混凝土等径支柱的安装和整正宜同时进行。支柱安装时,杯型基础的混凝土强度应达到 70%以上(一般养护 710 天后) 。支柱安装前应先清除杯口内杂物,杯底应垫入 50mm 厚的 C20 细石混凝土。杯型基础内支柱整正时,应中心直立,宜采用经纬仪测量,施工偏差为 00.1%。支柱的侧面限界应符合设计要求,施工偏差为+80/0mm。支柱施工完成后,应由建设单位及时组织有关单位共同确认设
10、计轨面的位置,并在支柱上标注轨面标准线,作为上部测量、施工的标准线。5.3 硬横梁5.3.1 硬横梁结构时速 200km/h 区段,车站正线一般采用带吊柱(吊柱本体采用双槽钢焊接)的门型硬横梁结构,股道数较多的大站纯站线侧采用带上下部定位索的门型硬横梁结构。硬横梁一般采用格构式横梁(开封、商丘两站采用三角形钢管梁) 。时速 160km/h 及以下区段,车站一般采用软横跨结构(马砦车站除外) 。门型硬横梁结构安装示意图如下:带吊柱的门型硬横梁结构带定位索的门型硬横梁结构5.3.2 硬横梁支柱及横梁质量检验硬横梁支柱顺、横线路方向均应直立,两支柱中心连线与下行线路中心线垂直,施工偏差不超过0.25
11、?。硬横梁的安装高度以正线最高轨平面为准,允许偏差为+50/0mm。硬横梁与支柱、硬横梁各梁端结合紧密,连接牢固可靠,螺栓紧固力矩应符合设计要求。横梁呈水平状态,梁的挠度符合设计要求。硬横梁结构及防腐符合设计要求。横梁安装后,支柱上部外露 200600mm。5.4 拉线拉线角钢安装水平,与支柱密贴,连接螺栓:垂直线路方向穿向的:螺栓由田野侧穿向线路侧。顺线路方向穿向的:按上、下行方向穿向应一致,顺列车前进方向穿入。回头绑扎牢固,拉线受力均匀。拉线回头绑扎用 1.6 软态不锈钢丝。拉线回头、绑扎长度和 UT 螺栓外露符合符合下表要求:拉线允许偏差5.5 支持结构安装5.5.1 腕臂及定位装置采用
12、绝缘旋转平腕臂结构,平腕臂与斜腕臂之间设腕臂支撑,正定位设定位管支撑,反定位设斜吊线,承力索安装在承力索支撑线夹内,定位器采用带限位的矩形铝合金定位器,反定位时定位器设防风拉线。时速 200km/h 区段腕臂及腕臂上的连接与固定零部件均采用铝合金材质,各种紧固件均采用不锈钢材质。正定位及反定位安装示意图如下:正定位安装示意图 反定位安装示意图5.5.2 支持结构的器材质量、绝缘子质量应符合铁路电力牵引供电施工规范 (TB10208-98)第 5.7.1、5.7.5 的规定。5.5.3 支柱装配测量与计算支柱斜率宜采用经纬仪测量,精确到毫米。腕臂底座的安装高度宜采用钢卷尺测量,施工偏差不得大于1
13、0 mm,用于支柱装配计算的数据应精确到毫米。支柱装配计算,应采用支柱装配、软横跨、吊弦预配计算软件计算,计算中腕臂预留的抬头量应保证支柱装配受力后的状态符合设计要求。5.5.4 支柱腕臂预配支柱装配的预配过程应在预配车间的专用预配平台上进行。预配完成,应进行复测,并进行标识。支柱装配预配的各项长度尺寸误差不得大于 2mm。各组支柱装配在预配和安装中螺栓穿向应一致,预配中所有螺栓应采用力矩扳手紧固,用于配合紧固的扳手应为梅花扳手,严禁使用活口扳手。5.5.5 支柱腕臂安装腕臂安装时,应按照腕臂位置安装曲线图进行。支柱腕臂底座与支柱密贴,底座槽钢(或角钢)呈水平,腕臂与底座的连接螺栓穿向按上、下
14、行方向穿向应一致,顺列车前进方向穿入。平腕臂安装时,应保证平腕臂不出现低头,且平腕臂端部的长度余量宜为 250400mm 。中间柱平腕臂受力后,应呈水平状态,施工偏差为+30/0mm。定位器在定位管上的调节余量宜不小于 100mm,定位管的状态应符合设计要求,采用坡度尺测量,施工偏差为2%,反定位管端部的外露长度宜为 200400mm ,除关节、道岔处外,定位管一般水平安装。定位管支撑与定位管之间的夹角一般为 600,困难时允许 450700。腕臂支撑与平腕臂连接一端应尽量靠近平腕臂根部,与斜腕臂连接一端应尽量靠近定位环处。支柱装配安装完成后,管帽应佩戴齐全。5.5.6 软横跨安装软横跨固定角
15、钢安装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施工偏差为20 mm。横向承力索至上部固定绳最短吊弦处距离为 400600mm,软横跨受力后,定位索应水平,允许有轻微负驰度。软横跨的直吊弦与接触线在同一垂面内,调整螺栓螺丝外露长度为 20mm 至螺纹全长的1/2。软横跨固定索受力均匀。双横承力索的软横跨,两根承力索应平行,受力均匀,V 型联板无偏斜。站台上方的绝缘子裙边与站台边缘齐,施工偏差为100mm。杵头杆螺栓外露 2080mm。5.6 附加导线安装附加线肩架与支柱密贴,螺栓紧固,方向一致。肩架呈水平状态,施工允许偏差为+50/0mm。附加导线架设时,应根据架设时的环境温度和所在锚段的当量跨距,查阅“附加导线安
16、装数据”,按给定的张力或弛度进行施工,严禁凭经验施工。附加导线在绝缘子上固定正确,牢固。附加导线对地及相互间距离符合设计要求。附加导线驰度符合设计要求,其允许偏差为-2.5%5%。附加导线架设过程中,严禁线索拖地磨损。5.7 张力架线5.7.1 补偿装置张力补偿装置采用铝合金滑轮组形式,补偿绳采用不锈钢丝绳,坠砣限制导管直插于埋入地中的预制混凝土固定座内。正线悬挂为 1:3+1:3 滑轮组,站线悬挂为 1:3+1:2 滑轮组。正线及站线补偿下锚安装示意图如下:正线补偿下锚安装示意图 站线补偿下锚安装示意图5.7.2 接触悬挂下锚安装坠砣限制导管插入导管固定座内时,应铅垂于地面,且应保证补偿绳与
17、坠砣限制导管中心线相平行。补偿下锚的每一个坠砣,须将其实际重量用油漆标注在坠砣的侧面。每串坠砣的重量(包括坠砣杆、坠砣抱箍及连接补偿绳的楔形线夹重量)误差为1.0%。补偿下锚时,接触线下锚用双环杆应安装于承锚角钢(或钢锚角钢及线锚角钢)的线路外侧的夹环内,以保证接触线下锚用双环杆与承力索下锚补偿绳之间的间隙50mm。若下锚支柱需安装接地连线,接地连线在通过承锚(或线锚)角钢时应煨成弓形,以避免与承锚(或线锚)角钢以及螺栓相碰触。5.7.3 承力索与接触线架设为了避免接触线施工过程中出现波浪弯,影响弓网受流质量,架设接触线时宜采用恒张力架线车放线。放线车的走行速度一般为 5km/h 左右(宜匀速
18、) ,放线张力宜为500800kg。承力索一般与接触线同时架设,以充分利用天窗,放线张力宜为 300500kg。承力索及接触线的规格、型号、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承力索、接触线应由生产厂家依据设计要求进行定盘、定长供应,线盘质量符合张力放线要求。正线承力索、接触线不允许有接头。承力索、接触线架设用滑轮或 S 钩滑轮应带有防护措施,避免线索磨损,架设接触线应在每个跨距内均匀悬挂 45 组 S 钩滑轮。张力架线时,正线接触线应位于侧线接触线的下方。曲线区段转换柱处的支柱装配应采取临时加固措施。正线接触悬挂工作支改变方向时,与原方向的夹角不大于 6,困难情况不大于 8,站线不大于 12。架线后,严禁作
19、业人员踩踏接触线或使接触线受外界集中负荷。5.8 接触悬挂安装与调整5.8.1 中心锚结区间正线采用两跨式防断中心锚结,车站硬横梁吊柱上及软横跨上正线和站线均采用防窜中心锚结。防断中心锚结示意图防串不防断中心锚结示意图接触线中心锚结辅助绳的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施工偏差不得超过20mm。5.8.2 整体吊弦安装吊弦采用截面积为 10mm2 带心形环的铜合金整体式吊弦。采用腕臂悬挂的中间跨工作支接触悬挂(包括关节转换跨工作支、正线中心锚结跨)均采用整体吊弦,软横跨上接触悬挂(包括软横跨与腕臂间接触悬挂) 、关节转换跨抬高支、非工作支、分段绝缘器安装跨、站线中心锚结跨、线岔两端均采用可调式整体吊弦。
20、可调与不可调整体吊弦示意图如下:不可调整体吊弦示意图 可调整体吊弦示意图承力索的高度及横向偏移宜采用激光测量仪测量,精确到毫米。采用悬吊滑轮定位的承力索的高度、横向偏移的测量应在定位装置安装到位后进行。整体吊弦的长度计算应采用专用计算软件计算。整体吊弦的下料、测量、制作宜工厂化,采用整体吊弦制作专用平台,压接应采用恒压力控制的接触网液压压力机。整体吊弦的吊弦线夹螺栓穿向一致,由田野侧穿向线路侧。定位线夹螺栓穿向符合设计要求。整体吊弦的安装位置测量应从悬挂点向跨中进行,偏差应积累在跨中,最大偏差不得超过50mm;吊弦应竖直安装,顺线路方向允许偏斜不得超过 20mm。吊弦顺线路方向的安装位置误差:
21、100mm5.8.3 接触线调整拉出值应符合设计规定,施工偏差为30mm。限位定位器的坡度、限位间隙应符合设计要求。直链型悬挂,在悬挂点处承力索与接触线应在同一铅垂面上,施工偏差为30 mm。接触线在悬挂点距设计轨面的高度为 6450mm,且区间、站场应保持一致,施工偏差为30mm,相邻悬挂点间的相对误差为 30mm。但接触线的高度发生变化时,其坡度不得大于 2,坡度变化率不大于 1。结构高度误差:50mm(关节、道岔、跨线建筑物等除外) 。悬挂点两边的第一根吊弦处接触线的高度应等高,相对该定位点的接触线高度允许偏差为10mm;相邻吊弦点接触线高度差:10mm(不含预留弛度引起的高度差) 。采
22、用全补偿简单链型悬挂的正线接触线预留弛度为跨距值的 0.5。接触线中心锚结线夹处接触线的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施工偏差为+5/0mm,线夹端正牢固,螺栓紧固力矩符合设计要求。5.9 电连接电连接应现场测量、计算、室内预制,用作业车或车梯安装。电连接安装位置符合设计要求,并预留因温度变化而产生的位移长度。在任何情况下,均应满足带电距离要求。电连接线与线夹接触良好,并涂电力复合脂,电连接线夹牢固端正,螺栓紧固力矩符合设计要求。所有与承力索、接触线直接接触的线夹表面应涂抹电力脂。螺栓的紧固力矩符合设计要求。5.10 交叉线岔的安装及调整5.10.1 交叉线岔调整前应进行下列检查:道岔定位柱、道岔定位柱
23、、道岔转换柱顺线路方向的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道岔开口侧前方的接触悬挂已调整到位;支柱的侧面限界应满足定位装置的安装要求;两组腕臂的相对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腕臂顺线路方向的偏移误差不超过20mm;位于上方支腕臂与下方支承力索应有不小于 50 mm 间隙。5.10.2 道岔定位柱、道岔定位柱、道岔转换柱处拉出值的布置应符合设计要求,施工偏差为20mm ,在线间距 4001050mm 范围内,两支接触线位于受点弓中心的同一侧。5.10.3 在正线接触线距侧线线路中心或侧线接触线距正线线路中心间在 600 mm1050 mm的区域内不应安装线夹。5.10.4 线岔处接触悬挂的调整宜采用铁线临时吊弦,从
24、道岔的开口向岔尖侧进行,道岔转换处侧线支接触线的抬升量、抬升范围、吊弦状态应符合设计要求。5.10.5 两组交叉吊弦应安装在两线间距 550600mm 处,在两线间距 350975mm 的区域两支接触线高度相等,施工偏差为 5mm。5.10.6 线岔调整完成后,应用模拟受电弓或检测车进行检查。检查项目为:受电弓从线间距大于 1050mm 区域通过时,另一支悬挂接触线应位于受电弓包络线轨迹之外;在线间距 4001050mm 范围内,两支接触线位于受电弓在中心的同侧;受电弓从线岔的两个方向通过侧线时,转换平稳,无刮弓、钻弓、脱弓和硬点等现象。5.11 绝缘锚段关节及自动过分相装置5.11.1 绝缘
25、锚段关节锚段关节一般采用四跨形式。对于绝缘锚段关节,为了改善定位器的工况,无论直线或者曲线,通过合理设置转换柱处两支接触线的拉出值,使中心柱两定位器不受力,两支定位器位于受电弓中心线的两侧,且拉出值大小基本相等(约为 250mm) 。绝缘锚段关节中心柱安装示意图5.11.2 绝缘锚段关节调整前应复核下列项目:复核各悬挂点的承力索高度及水平位置符合设计要求。复核腕臂顺线路方向的偏移量符合铁路电力牵引供电施工规范 (TB10208-98)第 5.9.4的规定。5.11.3 电分相接触网电分相采用七跨式双绝缘锚段关节形式,电分相无电区的长度为 5070m,中性段的长度为 250270m。无电区或中性
26、段(视动车组受电弓配置方案而定)前后一定距离设地感器(磁铁) 。当动车组接近地感器时,列控车载设备将接收到地感器发送的位置信息,然后将该信息传送给动车组分、合闸控制装置(或动车组车载计算机系统) ,并由该装置(或动车组车载计算机系统)实时控制车上主断路器的分闸和合闸,保证动车组安全通过接触网电分相。列车前进方向的接触网与中性段之间设有常开电动隔离开关,当列车误停在中性段时,可闭合该开关,使中性段带电,让列车驶出中性段。接触网电分相示意图先安装绝缘锚段关节的工作支部分的整体吊弦,后进行非工作支部分的调整。非工作支部分调整时,在悬挂的两边采用临时铁线悬吊,再将定位装置调整到位。拉出值施工偏差为20
27、mm。中性段锚段的绝缘子串安装应从硬锚端向补偿端进行。绝缘锚段关节电分段绝缘子串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施工偏差为50mm,承力索、接触线两绝缘子串中心应对齐,施工偏差为30mm。以工作支接触线为基准,采用临时铁线吊弦进行非工作支调整,构成绝缘锚段关节的两支接触悬吊呈直链型,带电部分的空气绝缘间隙应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为+50/0mm。分相绝缘锚段中性区的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施工偏差为+500/0mm。按设计图要求,测定地面电磁铁的位置,需调整时,一般向远离中心区方向移动。地面电磁铁中心线距邻轨中心的距离应符合设计要求,施工偏差为10mm。电磁铁顶面距邻轨轨面的距离应符合设计要求,施工偏差为
28、5mm,但其顶面不应高于邻轨轨顶。5.12 设备安装5.12.1 隔离开关安装隔离开关安装位置、型号及各部尺寸绝缘性能符合设计文件要求,操作机构传动操作轻便灵活,机构的分、合闸指示与开关的实际分合位置一致。开关引线应连接正确牢固,在任何情况下均应满足带电距离要求,并预留因温度变化而产生的位移长度。接地安装及接地电阻符合设计要求。隔离开关托架呈水平状态,瓷柱垂直。操作机构安装位置便于操作,符合设计要求,施工允许偏差为 100mm,传动杆垂直与操作机构轴线一致,连接牢固,导电部分触头表面平整清洁,并涂有中性凡士林油。设备接线端子连接接触面应涂电力复合脂。隔离开关触头接触紧密,用 0.0510mm
29、塞尺检查,对于线接触应塞不进去;对于面接触处宽度为 50mm 及以下者,塞入深度应不大于 4mm,对于面接触处宽度为 60mm 及以下者,塞入深度应不大于 6mm。合闸后触头相对位置、备用行程、分闸状态时触头间净距或拉开角度,应符合产品技术规定。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规定:隔离开关、负荷开关允许偏差5.12.1 分段绝缘器安装分段绝缘器安装位置、连接螺栓的紧固力矩符合设计要求,与受电弓接触部分与轨面连线平行。分段绝缘器处接触线的高度符合设计要求,平均温度时承力索的绝缘子应在绝缘器件的正上方。5.13 接地系统5.13.1 悬挂回流线的支柱混凝土支柱:采用单绝缘方式,腕臂底座等通过接地跳线连至不绝缘
30、回流线,以实现接触网的工作接地。钢柱:一般采用双重绝缘方式,双重绝缘元件通过接地跳线连至绝缘回流线,以实现接触网的工作接地;站场钢柱应设置架空地线或单独设接地极实现安全接地,架空地线终端下锚处设接地极接地,当架空地线长度超过 1000m 时,应每隔 500m 左右设一处接地极,接地体的接地电阻 R10?。5.13.2 未悬挂回流线的支柱成排支柱:接触网采用单绝缘方式,通过设置架空地线实现工作接地及安全接地,且架空地线终端下锚处设接地极接地,当架空地线长度超过 1000m 时,应按每 500m 左右接地一次的原则接地,接地体的接地电阻 R10?。零散支柱:单独设接地极实现工作接地和安全接地,接地
31、体的接地电阻 R30?。5.13.3 装有设备的支柱单独设接地极实现安全接地,接地体的接地电阻 R10?。5.13.4 地线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支柱地线平直,外形美观,无明显弯曲,防锈漆无脱落和漏涂现象。地线埋入地下部分的深度符合设计要求。在设计要求设接地极地方,均应按设计要求设接地极。接地极的电阻不得大于下表规定:接地极的接地电阻各种接地极应符合设计要求,接地棒应离开地下电缆,避雷器的接地极距低压电缆不应小于 3m,在地形受限时,应加绝缘保护,但最小距离不应小于 1m,接地引线与通信电缆无法避免交叉时,交叉垂直距离不得小于 0.5m,交叉角度为 90?。接地及埋入地下深度不应小于 0.6m,
32、连接处应除锈,涂电力复合脂,连接牢固可靠。接地极需镀锌防腐。5.14 标志牌5.14.1 支柱号码各类支柱号码牌材质、尺寸符合设计要求。支柱号码一律采用白底、黑字仿宋体、阿拉伯字码印制,同时安装于支柱两侧。按线路公里标的方向分区间和站场分别编号,车站两端锚段关节处支柱应编入车站,复线区段下行侧支柱编为单数,上行侧编为双数,若号码位数达不到该区间或站场最大数字时,以“0”补充前面空位。回流线、牵引线、供电线、货线、专用线等支柱均应在号码前加上“回”、 “牵”、 “供”、 “货”、“专”等字样。支柱号码底漆均匀,字迹醒目,字码排列整齐,字型端正美观、便于了望。5.14.2 轨面高度限制红线混凝土支
33、柱为白底、黑框、红色仿宋字,白底尺寸高 250mm,宽与支柱相同,黑框为 250 mm250mm,红线位于黑框中间,宽 10 mm,长 200 mm,红线上方书写侧面限界,红线下方书写导高,如有超高,直接书写在侧面限界上方,数字前均不带字母。字体高 35 mm,宽 20 mm。钢柱红线位置原则上东西线路位于西侧主角钢,南北线路位于北侧主角钢,主角钢应自基础帽向上刷 2 米的白底,书写参数,钢柱的数字前应带字母 Cx=(侧面限界) 、H=(导高) 、h=(超高) 。如有特殊情况,可变更至另一主角钢。站台、基础等处应将红线标画于站台侧面或基础上,如站台或基础标画数字确有困难,红线保留原位,参数上提
34、 1000 mm。5.14.3 限界门标志牌限界门标志牌尺寸符合设计要求。标志牌双面白色,中部书写“限”“ 制”“超”“ 高”等字样,应面向公路,以公路中心为基准向两侧均匀布置。各类标志牌制作符合设计要求,标牌端正美观,字迹清楚,无掉漆现象。5.14.4 其它标志牌各类标志牌材质符合设计要求。“高压危险”标志牌安装在电气设备及行人较多的线路支柱上及安全档板或细孔网栅处,混凝土支柱在垂直线路方向上安装,钢柱悬挂在横线路方向的支柱两侧,牌下沿距轨面 2.5米。“安全作业区、 “断” 、 “合”、 “禁止双弓 ”、 “T 断”、 “T 禁止双弓 ”、 “接触网终点”预告标,设备位置符合设计要求,埋设牢固可靠,在任何情况下,便于瞭望,并不得侵入基本建筑线界。锚段标志:在每个锚柱上,均应标明该锚段的相应参数。内容包括:锚段编号、锚段长度。混凝土支柱参数书写在支柱内侧距轨面 1.5 米处,写在 200mm200mm 的白底黑边方框内,用红笔书写;钢柱写在主角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