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下面的汉代画像石拓片和民间剪纸作品,形象地反映了中国古代 ( )A.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 B.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C.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D.乡村生活的祥和富足25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以博取爱妃一笑,最终导致亡国,这已成为千古笑谈。当时诸侯之所以上当 ,主要与西周哪一制度有关A.内服制度 B.外服制度 C.宗法制 D.分封制26孔子说:“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西塞罗说:“如果人们之间的协调性能得到维护,那么人类便可以像神一样的生活。 ”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古代东西方思想家的共同追求。古代罗马构建和谐社会主要是通过()A树立皇帝权威 B宣扬人文主义思想C制定完善法律 D传播基督教的教义27.下
2、列报刊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舆论阵地的是A B C D28下图是我国某地城乡居民年人均收入表,图中的城乡差距最小年的出现是因为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建立B实行从沿海到内地的开放格局的确立C农村改革已全面展开,城市改革刚刚起步D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29、下图反映了 20 世纪 5 070 年代我国的基本经济特征是 ( )山西布票 全国通用粮票A.新民主主义经济 B.国家资本主义 C.计划经济体制 D.市场经济体制30APEC 工商领导人峰会组委会主席曾表示:“APEC 的 21 个成员占了全球贸易的54%,还包括美国、日本和中国这三个全世界最大经济体。APEC 可以发出一致和统
3、一的声音来推动 WTO 的谈判。 ”这可以说明AAPEC 和 WTO 相互依存,相互促进BAPEC 经济一体化必将实现政治一体化C区域经济集团化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DAPEC 是当今世界合作化程度最高的区域经济联盟31、有人认为 ,如同牛顿发现了自然界的“三大定律”一样,西方先哲们也在人类社会同样发现了“三大定律:第一,人是社会的中心;第二,个人利益是治理社会的基础,建立了承认和尊重个人利益的哲学观念;第三,任何政府唯一的宗旨就是保护人民创造财富和享受幸福的自由。其中,第二大定律是指( )A人文主义思想 B启蒙思想C自由主义思想 D马克思主义思想 32 20 世纪 90 年代,有人在评论国际局势
4、时说:“当今世界,巨人林立,日本是独脚的巨人,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美国是萎缩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 ”如果说这一评论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概括性,那么该评论说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特点是 ( )A当今世界是美、日、欧、俄、中共同主导的多极世界B众多“巨人”的出现,标志着世界多极化格局的最终形成C两极格局结束后,经济区域集团化开始呈现多极化发展趋势D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正在发展,且将会经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33、儒学曾提出过“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运用这种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取得成功的范例有A日内瓦会议圆满成
5、功 B美苏争霸局面出现C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D协约国集团的成立34孙中 山 先 生 说 : “惟 民 生 主 义 之 意 义 为 何 ? 吾 人 所 主 张 者 , 并 非 如 反 动 派 所 言 , 将产 业 重 新 分 配 之 荒 谬 绝 伦 , 但 欲 行 一 方 策 , 使 物 产 之 供 给 , 得 按 公 理 而 互 蒙 利 益 耳 。 此即 余 所 主 张 之 民 生 主 义 的 定 义 。 ”由 此 , 我 们 可 认 为 孙 中 山 先 生 的 民 生 主 义 是A管制经济资源以达成真平等 B致力劳资和谐以求社会安全C产业和平收归国有以厚民生 D合理分配生产所得以求公平35紫
6、禁城坐落在北京城南北中轴线上。其中太和殿是中轴线上最高大的建筑,皇帝即位、婚礼、生日、命将出征、接受文武百官朝贺等重大活动都在此举行。这样的建筑理念体现的实质问题是( )A天人合一 B建筑功能齐全 C皇权至上 D国家大一统40 (25 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 ”“明君制民之产(保证农民拥有一定的耕地) ,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 孟子 材料二 19 世纪中叶英国社会状况(部分)一览表 成 员
7、 占全国人 口 占国民 收 入 年 代 穷 人 数 目 年 代 工人工 资下降 工业、金融资产阶级等 2% 36.5% 1855 年 85(万) 1857 年 1520% 1856 年 87(万) 普 通 群 众 80%上 40% 1863 年 109(万) 18661867 年 1020% 1866 年 130(万) 材料三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社会领域进行了多方面调整。如英国1909 年颁布的一项法案授权成立工资管理处,负责确定在“流汗行业”工人的最低工资;另一项法案授权成立一个行业管理局,为失业者提供就业信息;1911 年提出国家保险法案,对失去健康和生病者提供
8、了保险。法国 1892 年的法律为所有工人确定了最大限度的工作时间 10 小时;1893 年的法律为工人繁荣安全和健康作了充分的规定,同时还保障工人及其家属的免费医疗。德国也先后颁布了“疾病保险法”、 “意外工伤保险法案 ”、 “老年及残疾保险法”,保障工人的权益。 吴于廑主编世界史近代史 材料四 似乎欧美各国应该家给人足,乐享幸福然而试看各国的现象富者极少,贫者极多所以倡民生主义,就是因贫富不均闻得有人说,民生主义是夺富人之田为己有;这是他未知其中道理,随口说去,不必管他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法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 材料五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9、的重要保险。社会和谐是我们党不懈奋斗的目标。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决议 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指出孟子提出了怎样的为政思想和具体的为政措施?(6 分) (2)根据材料三,概括说明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社会领域内所采取的措施。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措施对各国社会发展产生的有利影响。(7 分) (3)结合材料二、四,回答孙中山提出民生主义的原因。孙中山最信的“定地价法”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如何评价这一定地价之法?(8 分)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当前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可借鉴哪些有益的经验。 (4 分)4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0、:(12 分)材料:黑格尔(17701831,德国近代哲学家)认为,中国为旧落后的化身,认为中国已经丧失了民族发展的动力,中国实际上没有历史,只有王朝的循环发展。福兰阁(18631946,德国汉学家)认为,中华民族绝不是一直停滞的民族,中国文化也不是非常陈旧的,而是继续发展,问题是我们要发现它,并且证明它。 福兰阁把中国文化圈比喻成宇宙中的巨大星团,它对于渺小的地球上的观测者来说,好像一直是静止不动的,但在实际上,它是一直不停地运动着。评材料中关于中国发展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某一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45 【历史上重大的改革回眸】阅读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 (共 15
11、 分) 材料一:梭伦颁布的第一条法令就是“解负令”。根据这个法令,平民所欠的各种债务一律废除;禁止在放债时以债户的人身作抵押,废除债务奴隶制;由国家赎回因负债而被卖到外邦为奴的人。 普鲁塔克希腊罗马名人传 材料二: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曾说过:“我不愿农民过得优厚,但我要防止俄国暴动。我认为,我们把农民同土地割裂会点燃俄国。假使要我签字连同土地一起解放农奴,我宁肯把手指砍掉。 ” 苏联史 材料三:大凡国家之强弱,系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在于是否勉励人民之工业。所以,归根结底是依靠政府官吏的诱导奖励之力。 大久保利通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梭伦和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分
12、别要解决什么社会矛盾?(4 分) (2)归纳材料三的主要观点。这一观点在日本明治维新中是如何体现的?(4 分) (3)概述三次改革的作用(4 分) ,并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3 分) 46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5 分) 材料一 孙文在海外倡革命十数年,所怀抱的宗旨,不外发财与利己主义。彼对于党员毫无信义,别人替彼牺牲性命,彼则攒资财,只要中国内地起一回乱事,必给他作一回锅,那不是土匪作乱,良民抗粮呢?彼亦借口革命,向华侨敛钱募饷,敲进来的金钱,尽入私产。即如此次武汉起事孙文早不来晚不来,单等南京大同确定,他才来到上海。一则借此机会,在海外向华侨多多敛钱;二则恐怕大局不稳,白来送死。 ”
13、 君主立宪与民主共和的利害 , 大公报1912 年 1 月 27 日报道。 材料二:孙中山先后致函时任外交总长的唐绍仪和参众两院议员,请求民国政府偿还“中华革命军借款”“总计二百七十万元”,其中“募借华侨款一百七十万元, ”“日本商人债一百万元。”写道:“民国大定,乃于九月中使人请于政府,以为是之出资者皆为共和也,共和既复而不之恤,是则在国家为寡恩,在国民为负义,故请求政府代为偿还,非徒以保个人之信用也 1916 年孙中山致唐绍仪请代呈政府发还中华革命军借款函 材料三: “余尽瘁国事,不治家产。其所遗之书籍、衣物、住宅等,一切均付吾妻宋庆龄,以为纪念。余之儿女,已长成,能自立、望各自爱,以继余
14、志。此嘱!” 1925 年孙中山家事遗书 材料四:最后十三年北来(民国十三年即 1924 年) ,其过津时,民众欢迎之如何热烈,津人当能记忆之。及病逝北京,移灵协和医院,与出殡碧云寺,及中央公园追悼会,全城数十万,殆全体参加,其空前盛大,尤不待论。因念中山先生一生,为平民的,为大众的,而惟其爱民众、信民众也,故逝世之后,民众哀而慕之,十四年在北京送殡之数十万人,皆自动参加,非受人招致者也。先生生前,且不警戒,不防卫,而亦无往而不安全。今当遗体奉安,又何事戒备。北平之送灵,沿路之通过,南京之奉安,何不彻底为民众公开,许人人自由参加,而乃加以谨严之限制乎。吾人所谓感觉遗憾者,此也。中山先生之受民众
15、感念,为其有爱民众信民众之真精神,凡称中山之徒,宜无时不体会此真精神,勿形式化、偶像化,甚至富贵化,不然,崇之似愈尊,诬之实愈甚,生者无所谓,死者之不安甚矣。 送灵后之感想 , 大公报1929 年 5 月 27 日报道。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为什么借款?(4 分) (2)概括材料一和材料四对孙中山的评价, 大公报前后的评价可以看出当时一般中国人对孙中山先生的认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 分) (3)通过材料二、三,概括孙中山先生具有怎样的金钱观?(4 分) (4)对于材料四中“中山先生之受民众感念,为其有爱民众信民众之真精神,凡称中山之徒,宜无时不体会此真精神,勿形式
16、化、偶像化,甚至富贵化, ”,结合我们纪念伟人应采取的真正态度加以评价(3 分) 历史答案2435 BDCCC CCBDC BC40 (1)思想:保护人民利益或以民为本;施行仁政。措施:省刑罚(减轻对农民的压迫);薄税敛(减轻农民负担) ;制民之产(保证农民拥有一定的耕地) ;勿夺农时(保证农民劳动时间) 。 (6 分) (2 )措施:通过立法手段保障工人权益(如颁布一系列法案) ;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如颁布保险法):改善工人生产生活条件(如确立最低工资) 。影响: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有利于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发展;良好的政治环境,加之工人经济待遇的改善,又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7
17、 分) (3 )原因:看到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贫富不均的现象。含义:核定全国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涨价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评价:“平均地权” 是资本主义的土地纲领,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资产阶级的利益与要求;它是一个改良主义的措施,一定程度上承认了封建地主对土地的权益,是一个不彻底的土地纲领。 (8 分) (4 )经验:坚持以民为本、保护农民利益;注意社会公平,缩小贫富差距,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除注意人与人和谐外,还要注意人与自然的谐发展。 (4 分) 41.略45 (1)梭伦改革要解决贵族和平民的矛盾;亚历山大二世要解决贵族地主和农奴的矛盾(4 分)。(2)观点:政府应当鼓励工
18、业发展。措施:政府鼓励工商,嘉奖贸易;引进欧美科技等措施。 (4 分)(3)作用:梭伦改革为雅民主政治奠定基础;明治维新和亚历山大二世改革使日俄两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4 分) 。认识:改革有利于推动社会进步;或:改革具有多样性、复杂性(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3 分) 。46 ( 1)孙中山发动二次革命和护国运动讨伐袁世凯的军费。 (4 分) (2 )材料一:孙中山假借革命进行敛财,贪生怕死之辈。材料四;孙中山是为民、爱民、信民的真革命家,中华民国的国父。 (2 分)反映了民众由不理解孙中山革命,到理解孙中山由衷的敬佩和爱戴的过程。 (2 分) (3 )孙中山先生借钱革命,不置产业,不留钱财给家人后代。 (4 分) (4 )我们纪念孙中山先生,就是要学习中山先生爱民信民的精神,真正为人民办实事,切勿扰民。材料作者所表达观点确实有道理。 (3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