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武汉市简介和各区域概况.已完成.doc

上传人:tangtianxu1 文档编号:2939890 上传时间:2018-09-30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412.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武汉市简介和各区域概况.已完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武汉市简介和各区域概况.已完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武汉市简介和各区域概况.已完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武汉市简介和各区域概况.已完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武汉市简介和各区域概况.已完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武汉市简介和各区域概况1、武汉市简介1、 风土人情文化底蕴武汉,湖北省省会,简称“汉”,别称“江城”, 位于江汉平原东部,坐落在长江和汉水的交汇处,二水将武汉一分为三,市区由汉口、汉阳、武昌三镇组成,俗称“武汉三镇”,明末清初,三镇已成为居民填溢,货物山积,商贾云集的都市,与朱仙、景德、佛山并称“天下四大名镇”,成为“楚中第一繁盛处”。现在三镇各有特色,武昌是以文化科教为主,汉口以商业为主、汉阳则是政府重点的开发区。武汉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夏季炎热,七八月气温可达 40 度以上,是我国的四大火炉之一,也是我国东南多雨到西北少雨的过渡带,具有伏旱和梅雨的特点。市内河流、湖泊众多

2、,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发达,素有“江城”和“九省通衢”之称。武汉有着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给这座美丽的城市留下了丰富的人文和自然景观。诸如闻名遐尔的黄鹤楼、晴川阁、古琴台、岳飞亭、盘龙城、放鹰台、钟子期墓、祢衡墓、楚王墓群等构成了武汉人文旅游的风景线,而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中山舰修复教育中心又是著名的红色教育基地。1986 年,武汉被国家列为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值得一提是建国后建设的“武汉长江大桥”,不但是长江上的交通枢纽,也是游客们青睐之地,桥分为两层,上通汽车,下走火车,并且在两边的桥头堡中有大型雕塑,站在大桥之上,可尽览长江之水滚滚而来、轮船往来穿梭的景象

3、,同时也可体验到“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老革命家的英雄胆识,武汉市内公园密布,市郊又有多处公园和风景区,有木兰山、石门、道观河、白云洞、九真山、嵩阳山、龙泉山等。最为著名的当属东湖风景区,是国家重点名胜风景区,其湖面面积是杭州西湖的六倍,湖面烟波浩淼,天水一际,湖岸蜿蜒曲折,有“九十九湾” 之称,现已形成了听涛、磨山、落雁、白马、珞洪、吹笛六大景区。武汉城区周围有大小湖泊 100 多个,且沿长江两岸对称分布,水域面积占到全市国土面积的四分之一,居全国大城市之首。著名的湖泊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东湖和墨水湖、莲花湖、月湖等。2、地域交通武汉历来被称为“九省通衢”之地,是中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交通

4、枢纽它距离北京,上海,广州,成都,西安等中国大城市都在 1000 公里 左右,是中国经济地理的“心脏”,具有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维系四方的作用。京广、京九、汉丹、沪汉蓉、京港 5 条铁路干线,京广铁路与长江在武汉交汇,京九铁路也在武汉与京广铁路相联结,形成沟通华北、西南、中南、华东地区的铁路网络。京珠、沪蓉高速公路在武汉交汇,沿长江的高速铁路即将建成,武汉至广州的高速铁路客运专线也正在施工中,4 小时可抵达广州,以及京珠、泸蓉等 6 条国道在此交汇,武汉正在成为全国四大铁路运输枢纽之一。水运已形成“干支一体,通江达海”的客货运网络,武汉港是我国长江流域重要的枢纽港和对外开放港口。巨大的区位交通

5、优势推动了武汉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以建设国家级物流枢纽城市为目标,合理规划布局以现代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为节点的现代物流体系,武汉作为联结国内外两个市场和促进中国东、中、西部互动的桥梁纽带功能逐步显现,高速公路、高速铁路与长江水运“柔性联运“的出现,将使武汉作为中国内陆市场枢纽的战略地位更加突出。如果以武汉为圆心,以 1000 公里半径画圆,北京、上海、成都、广州等大城市都在其中,武汉因此被誉为进入中国内陆市场的金钥匙。华中地区最大的航空港武汉天河机场,是华中地区唯一可办理落地签证的出入境口岸,为全国四大枢纽机场,武汉拥有赴香港、澳门、日本、韩国、泰国、法国的直航航班,武汉口岸拥有落

6、地签证权。3、经济产值 2013 年,武汉 GDP 超过 9000 亿元,以 9051.27 亿元“收官”,在全国 15 个副省级城市中再次稳居第四位。武汉市 15 日公布 2014 年国民经济“成绩单”,该市迈入中国城市“万亿 GDP 俱乐部”,地区生产总值居华中首位,15 个副省级城市中位列第三。当天武汉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据初步核算,2014 年武汉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达 10069.48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 9.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3 个百分点,提前一年完成“十二五”规划提出的突破万亿元目标。从这份“成绩单”来看,2014 年武汉国民经济继续平稳较快增长,产业结构转型带来积

7、极影响。其中,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增加值达 4933.76 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 49%。其次,随着该市“工业倍增”计划的持续发力,第二产业增加值达 4785.66 亿元,其中,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烟草、能源环保五大行业产值均超过千亿元。2014 年,武汉汽车年产量达到 112.47 万辆,成为中国第 8 个汽车产量超百万辆的城市。 根据目前已经公布的数据,2014 年,中国城市中,GDP 过万亿的分别是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天津、重庆、苏州、武汉、成都。武汉以12.88 亿元优势超过成都,位列中国大陆第八位。居民收入方面,2014 年武汉市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

8、收入达 33270 元,比上年增长 9.9%,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6160元,增长 12.3%,均高于当地经济增速。工业武汉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拥有钢铁、汽车、光电子、化工、冶金、纺织、造船、制造、医药等完整的工业体系。2012 年,武汉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9018.88 亿元,增长15.3%。其中,轻工业总产值 1967.92 亿元,增长 24.2%;重工业总产值 7050.96 亿元,增长 13.0%。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1893 家。产值过 100 亿元的企业 12 家,过 10 亿元的企业 95 家。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全年 11 大工业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 8769.3

9、8 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 97.2%。其中 5 个行业产值超千亿元,分别是汽车及零部件产值 1669.76亿元,能源及环保产值 1238.39 亿元,装备制造产值 1228.53 亿元,电子信息产值1158.02 亿元,食品烟草产值 1050.08 亿元。两大开发区工业总产值 3691.80 亿元,增长24.2%。其中,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 1668.90 亿元,增长 28.2%;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2022.90 亿元,增长 21.1%。零售业2012 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3432.43 亿元,比上年增长 16.0%。其中限额以上企业零售额 2252.27 亿元,增长 19.0%。按行

10、业分,批发零售业零售额 3095.22 亿元,增长 16.2%;住宿餐饮业零售额 337.21 亿元,增长 14.3%。按用途分,吃的商品零售额1018.14 亿元,增长 13.3%;穿的商品零售额 397.56 亿元,增长 21.3%;用的商品零售额2016.73 亿元,增长 16.4%。武汉共有武商集团、中商集团、中百集团(前三者成立武商联)、汉商集团四家纯商业上市公司,1992 年上市的武商集团是全国最早上市的商业企业。2012 年,中百集团、武商集团、中商集团分别位列中国零售企业第 18、20 和 47 位。中百仓储、武商量贩、中商平价、中百便民超市 4 家连锁超市跻身中国快速消费品连

11、锁 50 强,同济堂药房、马应龙大药房 2 家药店入围中国药店销售 30 强。武汉有达标百货店 11 家,金鼎百货 6 家,仅次于广州,居全国第二。武汉广场曾创造了全国零售单体经济效益“十连冠”的中国零售业记录,至今也仍是中西部第一百货。武汉也是国际独立零售商联盟(IGA)中国区总部。跨国投资武汉是中国首批沿江对外开放城市之一,是外商投资中西部的首选城市,在武汉所有外商投资中,港资比重最大。武汉是法国在华投资额最高的城市,占法国在华全部投资的三分之一。截至 2012 年底,境外世界 500 强已有 98 家在汉投资,居中国中部至西部地区首位。其中,比利时安海斯-布希英博(Anheuser-Bu

12、schInBev)、德国拜尔斯道夫(BeiersdorfAG)两家世界 500 强企业的中国区总部设在武汉,美国威瑞森电信(Verizon Communications)、德国博世(Bosch)将中国区总部落户武汉。金融业武汉是同时具备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产品三要素的城市。汉口银行、武汉农村商业银行、湖北银行、合众人寿、长江财险、长江证券、天风证券、交银国际信托等 13 家金融机构总部设在武汉。金融机构在汉签约入驻的后台服务中心达 31 家,位列全国第一。有包括东亚银行、法国兴业银行、日本瑞穗实业银行、汇丰银行、渣打银行、三菱东京日联银行、韩国企业银行、苏格兰皇家银行等 8 家外资银行在内

13、的银行业金融机构 31 家,证券、期货业单位 102 家,保险公司 54 家。武汉还是中国人民银行在中部地区唯一的跨省级分行 武汉分行所在地(辖鄂湘赣三省),银行密度居全国第五。2011 年末,有上市公司 57 家,总数居全国第 7,武汉还是除上交所和深交所之外唯一合法的场外交易市场 “新三板”的全国首个扩容试点城市。4、教育资源武汉是中国高等教育资源最集中的五大城市之一,科教综合实力居全国大城市第三位。2012 年末全市拥有幼儿园 888 所,在园幼儿 20.34 万人。小学 598 所,在校学生 41.28 万人。普通中学 374 所,在校学生 32.99 万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129

14、所,在校学生 13.23万人。普通高校 79 所,在校研究生 10.61 万人。全市学前三年教育入学率 82.93%,6-11岁人口入学率 100%,12-14 岁人口入学率 99.96%,6-14 岁盲聋哑弱智人口入学率99.89%,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 99.15%,高中阶段毛入学率 92.77%武汉拥有高等院校 80 多所,在中国仅次于北京;大学生数量愈 100 万人,居全球城市第一,拥有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多所全国重点大学,以及湖北大学、湖北经济学院、武汉纺织大学、武汉工程大学、等多所省部级重点大学,每年毕业大学生 30 余万人。5、行政

15、区划武汉市有 17 个辖区,其中硚口区、江汉区、江岸区、汉阳区、武昌区、青山区、洪山区 7 个为中心城区,东西湖区、新洲区 、江夏区、蔡甸区、汉南区、黄陂区、东湖新技术开发区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武汉化学工业区 10 个为新城区,其中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为两个国家级重点经济技术开发区。截止 2003 年底各区共下辖 108 个街道办事处,21 个镇,15 个乡,群众组织 3140 个,其中社区居民委员会 1107 个,村民委员会 2033 个。2、武汉主要行政区域概述1、硚口区硚口区(北纬 3033“、东经 11419”)位于武汉市汉口西部,东接长江,与江

16、汉区毗邻;南滨汉江,与汉阳区隔水相望;西抵舵落口、额头湾,北至 张公堤与东西湖区接壤。硚口区总面积为 41.92 平方公里,常住人口 82.5 万,区内 6 座桥梁横跨汉江,分别连通京广铁路、武汉内环线和中环线,辖区内 5 条主干道和 武汉轨道交通 1 号线贯通全区。硚口区紧邻汉口火车站,离武汉天河国际机场只有二十多公里的路程,区内 107 国道连通京港澳高速公路、沪蓉高速公路,交通极为便利。2013 年,前三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完成 370.95 亿元,同比增长 8.9%,绝对额达到合格值进度,全年完成 483 亿元,增幅 9%-10%;1-10 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上报 233.14 亿元,

17、同比增长 28.8%,全年完成挑战值 280.97 亿元,增幅 24%;第三产业投资上报 86 亿元,完成全年挑战值;前三季度,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 3.6%,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3.9%。第一产业19841987 年,全区重点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推行经营承包和租赁承包,发展横向经济联合,调整产业结构与产品结构,建立城乡经济一体化格局。长丰乡划入区境后,在巩固与完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基础上,社会总产值年均增长 28%,农民收入由 558元增加到 2 230 元,截止 2013 年全区耕地面积 236 公顷,农业人口 9 199 人,之后硚口区再次调整产业结构,缩小农业所占比例,大力发展第二三产

18、业。第二产业2013 年融资 72 亿元、筹集房源 8000 套实施拆迁征收,汉西建材片等 13 个项目拆迁加快,江家墩片等 12 个项目拆迁完毕,完成旧城及市政工程拆迁 95 万平方米。2013 年新增和改建绿地 130 万平方米,建成绿道 11.5 公里。张公堤城市森林公园改建绿地 16.2 公顷、新增绿地 75.2 公顷。张毕湖公园、竹叶海湿地公园启动建设,汉口春天公园建成开放。汉江公园一期 33 万平方米全面建成,二期清退企业 35 家、腾退滩地 21万平方米。推行环境执法绩效评估,引导社会投入环保资金 4100 万元。改造和拆除燃煤锅炉 151 台套,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下降 8%。推

19、行绿色建筑标准,争取节能技改奖励资金613 万元,两型创建等工作稳步推进。2013 年完成城建投资 30 亿元,区级配套投入首度突破 3 亿元。京汉大道武胜路立交桥建成通车,长丰大道高架桥启动建设,长江大道交付施工断面,江汉六桥拆迁接近尾声,轨道 3、6、7 号线征收稳步实施。重点加快宜家销品茂、园博园、保障房配套道路建设,南泥湾大道东段、古田四路延长线即将通车,丰华路、建荣路、丰美路北段等道路基本建成,江发路主体完工,解放大道江发路立交等工程抓紧实施。改造背街小巷 3.1 万平方米、排水管网 9 公里,完成 20 个社区绿化提档升级。新建公厕 7 座、改造公厕 63 座,旱厕、沟槽式公厕全面

20、淘汰。新增人防工程面积 5.1 万平方米。第三产业2013 年开展“百名干部进百企”活动,评选首届百强企业,支持区企业联合会组建房地产、金融、电商分会,促进政企、银企、企企对接,投资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建成市区统一网络审批平台,政务服务不断改进。安排专项资金 1.15 亿元助推企业发展,为企业提供担保 1650 万元,发放小额担保贷款 4990 万元,争取扶持资金 3644 万元。组建区财源办,加强税源建设、改善征管服务,企业落户实现“一窗办结”。新增高新技术企业 6 家、孵化器面积 3.6 万平方米。4 家企业完成改制,3 家企业推进股权分置改革,高曼重工在“新三板”顺利挂牌。企业实力稳步增强

21、,10 家企业跻身全市百强、10 家企业税收过亿元,分别较上年增加 1 家。2、江汉区 江汉区位于武汉市汉口地区中部,是武汉市 7 个中心城区之一。区境南临长江、汉江交汇处,分别与武昌区、汉阳区隔江相望;北抵张公堤,与东西湖区接壤;东、西两面各与江岸区、硚口区相邻。地理位置为北纬 30343039,东经 1141311418。东西最大横距 6.99 公里,南北最大纵距 8.66 公里;总面积为 33.43 平方公里。在平面直角坐标上,境域南部狭长而北部宽阔,形如向西北方斜立的火炬。江汉区的民族类别构成绝大部分为汉族。1953 年第一次人口普查,全区有回、满、蒙古、壮、苗、朝鲜、白族 7 个少数

22、民族共 722 人,占全区人口总数的 0.52%。2000 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区境少数民族增至 32 个共 3795 人,占全区户籍人口总数的 0.88%。其中,以回族人口最多(2000 人),占全区少数民族人口总数的 52.7%;人口在 50 人以上的其他少数民族依次为:土家族(482 人)、蒙古族(414 人)、满族(234 人)、壮族(229 人)、苗族(92 人)、朝鲜族(81 人)、维吾尔族(50 人);50 人以下的少数民族有侗、瑶、白、纳西族等 24 个。从族源上看,境内少数民族大都是从少数民族地区或祖国其他地方迁徙而来。迁徙抵境时间,以回族、蒙古族、满族较早,始于明清,多因征战

23、、出仕、经商等而来汉,尔后定居繁衍。其他少数民族多系新中国成立后,通过来汉经商、谋职、读书、婚嫁、工作分配以及部队复员转业等途径相继流入。境内少数民族在分布上呈现大分散、小集中特点。除回族相对集中,主要聚居于民权、民族两个街道辖区(即广益桥清真寺周边一带)外,其他少数民族则与汉族混居杂处,散布于全区各个街道辖区。2012 年经济发展质量进一步提升。完成地区生产总值 667 亿元,同比增长 12.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246 亿元,同比增长 27.2%;全口径财政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分别达到125.49 亿元和 44.63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18%和 19%,税收占比达到 98%,实现稳中有

24、进;服务业增加值 594 亿元,同比增长 13%;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 600 亿元以上,同比增长 13%以上;招商引资完成 101 亿元,同比增长 52.7%。第一产业2012 年,全市实际完成园林绿化投资 35.55 亿元,建设绿地面积 750 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地率达 32.93%,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 38.19%,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 9.92 平方米,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 2.01%、1.60%和 3.44%。第二产业2010 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分别达到 48.5 亿元和 13.1 亿元,分别比 2005年绝对值高出 16.24 亿元和 3.9 亿元,比 2005 年增长 38.

25、4%和 28.6%。工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呈多元化发展趋势。全区规模工业已经形成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化、生物医药、纺织服装及包装印刷等产业快速发展格局。工业企业品牌意识增强,产品市场竞争能力提高。在精品名牌战略推动下,工业各行业一批龙头企业正从区域优势品牌向全国知名品牌演变。信息化建设快速推进。江汉经济开发区园区内有信息通讯类企业 80 余家,占园区企业总数 24%,全口径税收贡献率占园区税收总额 49%。同时,政务信息化建设水平全面提升。2005 年2010 年,建成江汉区政务网络平台,全区财政支付系统、网格化系统、协同办公系统、通知管理系统、绩效管理系统、工会系统、档案管理系统、计生系统、综

26、合信息采集系统在政务专网开通运行。“TD 无线江汉”开始实施,逐步建成面向政府工作人员的“无线政务”系统、面向特殊行业的“无线监管”系统、面向广大市民的“无线生活”系统。“江汉区城市网格化管理与服务系统”多次获省、市科技进步奖励。年内完成市政府“小进规”(小型企业到规模以上企业)和“工业增加值”两项指标,69 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业增加值增幅达到 11.2%,江汉区被市政府评为“经济运行先进单位”。第三产业依托王家墩商务区建设,探索建立票据结算中心。鼓励辖区金融机构加快走出去步伐,积极推进金融产品创新,大力建设金融要素市场,扩大信贷规模,努力打造武汉金融前台服务中心。“十二五”期间,金融业增加

27、值年均增长 20%,到 2015 年达到 160 亿元。建设武汉航运中心等大型物流企业总部,“十二五”期间,现代物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 15%,到 2015 年达到 70 亿元。抓住武汉“三网融合”试点机遇,推进数字江汉建设,引进高端知名信息服务企业,发展移动电子商务、新媒体等新兴增值服务。引进国际知名、国内一流中介服务企业,引导进驻品牌楼宇,形成集聚辐射效应。“十二五”期间,信息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 15%,到 2015 年达到 60 亿元。依靠现有并积极引进大型商业集团,壮大中山大道、解放大道、唐家墩三大商圈规模,提升经营档次,巩固全市商业中心地位。依托知名商业连锁机构,完善商业网点布局。挖

28、掘传统商业文化底蕴,振兴一批老字号,建设特色商业街区。加快专业市场改造升级步伐,搬迁一批不适合中心城区发展的商品交易市场。“十二五”期间,现代商贸业增加值年均增长 16%,到 2015 年达到 300 亿元3、江岸区江岸区是中国湖北省武汉市所辖的一个市辖区。位于长江西北岸,武汉三镇中汉口的东部,东北邻黄陂区,西南与江汉区接壤,东南濒长江与武昌区和洪山区隔江相望,北接东西湖区。全区土地面积 64.24 平方公里,其中农村面积 33.54 平方公里。总人口 72.3 万人(2000 年);下辖 16 个街道和 1 个乡。158 个社区居委会和 28 个村委会。武汉市人民政府机关、市人大、市政协机关

29、等均设在区内;是武汉市的政治、经济、文化、金融和信息中心 2010 年,全区完成生产总值 418 亿元,同比增长 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220.84亿元,同比增长 2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321.2 亿元,同比增长 16%。全口径财政收入59.57 亿元,同比增长 15%,出口创汇 20300 万美元,同比增长 12%,实际利用外资 11700万美元,同比增长 15.8%,城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1040 元,同比增长 12.2%。农业农业生产稳定。后湖乡、谌家矶街全年蔬菜产量 50248 吨,增长 10.4%。畜牧、水产品也有所增长。全年牲猪出栏 50787 头,增长 1.3%;

30、家禽出笼 325420 只,增长 5.8%;牛奶产量 2557 吨,增长 10.1%;禽蛋产量 183 吨,增长 4.6%;水产品产量 8441 吨,增长3.4%。工业截止 2010 年,全区工业企业近 900 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 91 家;全区完成工业增加值 67.54 亿元,年均增长 2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 52.19 亿元,是 2005年的 3.32 倍。全区完成工业投资 9.24 亿元,年均增长 14.4%,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14%;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 16.15%。 截止 2010 年,机电制造、生物医药、节能环保和都市时尚四个行业,工业总产值

31、占全区工业总产值比重为 35.68%,其中,机电制造占 14.05%,生物医药占 6.06%,节能环保占 1.06%,都市时尚占 14.51%。服务业十一五以来,全区服务业快速增长,保持了年均 25%以上的速度,其增加值由 2005 年的 103 亿元发展到 2010 年的 312.6 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区 GDP 的比重达到 74.8%,形成了以服务业为主导的三次产业结构。2010 年,江岸区服务业对 GDP 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1.6%,产业拉动率 11.9%。服务业已经成为江岸区经济结构中的主要支撑力量,财政收入的主要税源,吸纳就业的主要载体,江岸区已经进入服务经济主导的加速成长阶段。

32、十一五期间,全区现代服务业增速加快,2010 年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区服务业增加值的 50%以上,呈现由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逐步优化的发展格局。金融业、房地产业、信息服务、专业服务等产业经营规模分别达到 57.7、67.5、16.56 和 11.5 亿元。通过大力发展特色路街经济、楼宇经济、园区经济,形成了金融、商贸商务、文化创意、专业服务等一批特色行业,江岸区的现代服务业优势逐步确立。“十一五”末期,在全区 223 亿元投资额中,服务业投资达到 208 亿元,占 93%以上。在全区策划入库的 143 项重大项目中,服务业重点建设项目达到 68 项,占 47.6%。武汉天地、联想融科城、汉口

33、东部购物公园、竹叶山商贸城、时代广场、民生银行大厦、浙商大厦等一批现代服务业项目相继实施和对外营运,极大地增强了江岸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后劲。4、汉阳区汉阳区地处武汉市西南部, 与汉口、武昌隔江鼎立构成武汉三镇。独居一镇的汉阳区,东濒长江,北依汉水,是京广铁路大动脉与长江黄金水道十字交汇的中心,历来有“九省通衢”之称。全区辖 11 个行政街道,总面积 108 平方公里。汉阳以都市工业、房地产业、文化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四大产业为发展重点。全区经济保持增长态势。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 695.4849 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 10.2%。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 523.3845 亿元,

34、增长 9.7%;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 172.1004 亿元,增长11.9%。全年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结构比重为 75.25:24.75,与上年相比,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比上年提高 1.31 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比上年下降 1.26 个百分点。2013 年实现公共财政总收入 82.54 亿元,比上年增长 16.9%。实现地方公共财政收入33.01 亿元,比上年增长 25.7%。在地方公共财政收入中,税收收入完成 27.26 亿元,增长26.2%,非税收入完成 5.75 亿元,增长 23.5%。在公共财政总收入中,全年实现税收收入76.25 亿元,增长 16.5%。从产业看;其中,第二产

35、业实现税收 27.71 亿元,增长 28.1%;第三产业实现税收 46.72 亿元,增长 8.6%。2013 年地方财政支出 43.53 亿元,比上年增长103.1%。其中,用于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 4.56 亿元,比上年增长 94.1%;教育支出 4.98亿元,下降 15.9%;医疗卫生支出 1.77 亿元,增长 24.8%;住房保障支出 3.08 亿元,增长202.8%;一般公共服务支出 6.39 亿元,增长 73.6%;城乡社会事务支出 8.23 亿元,增长252.4%。 工业和建筑业2013 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含武烟及东本二厂)767.54 亿元,与上年相比增长20.6%,实现工

36、业增加值(含武烟及东本二厂)503.39 亿元,与上年相比增长 16.1%,工业增加值占全区 GDP 比重达 72.4%,对 GDP 贡献率为 61.3%,2013 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 279.80亿元,与上年相比增长 20.0%;实现建筑业增加值 50.0 亿元,与上年相比增长 8.7%;实现利润总额 10.08 亿元,与上年相比增长 28.9%。固定投资2013 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401.09 亿元,与上年相比增长 25.5%。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 130.70 亿元,增长 7.8%。按产业分,二产业完成 68.43 亿元,与上年相比增长 20.7%,其中,工业投资完成 58.6

37、7 亿元,增长 21.4%,三产业完成投资 332.66 亿元,与上年相比增长 26.6%。房地产业2013 年房地产投资完成 265.89 亿元,与上年相比增长 40.7%。其中,商品房新开工面积 316.84 万平方米,同比增长 16.3%;房屋竣工面积 24.84 万平方米,同比下降 38.0%。招商引资2013 年完成外贸出口创汇 11882 万美元,与上年相比增长 13.0%。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全年择优引进亿元以上项目 38 个,其中,30 亿元以上项目 7 个。全年实现招商引资总额达到 171.50 亿元,与上年相比增长 55.9%;实际利用外资完成 29900 万美元,与上年相比

38、增长 15.9%。5、武昌区武昌区地处武汉市城区东南部,与汉口、汉阳区隔江相望,北至余家头罗家港与青山区毗邻;东、南与洪山区洪山街道、青菱乡交错接壤,西临长江。武昌始建于 1800 年前的战国时期,现为湖北省委、湖北省政府所在地,是湖北省的政治、文化、信息中心,200多家外地驻汉机构和众多金融机构、商贸企业、大公司总部汇集在此,形成武汉市的江南核心区。武昌区 2012 年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 640 亿元,增长 12.6%;其中,服务业完成增加值 537 亿元,增长 13%,占 GDP 的 84%。全口径财政收入突破百亿,达到 110.6 亿元,增长20%;区级财政收入规模连续第 8 年居武汉

39、市中心城区首位,达到 47.2 亿元,增长 2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436 亿元,增长 19%,规模继续居武汉市中心城区首位。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468.6 亿元,增长 13.5%,规模居武汉市中心城区第 2 位。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2.7 万元,增长 14%,超过 GDP 增幅6 。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436 亿元,增长 19%,规模居武汉市中心城区首位。武昌先后荣获中国科技进步先进区、中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区、中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中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先进地区、中国文化产业工作先进集体、中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中国社区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中国残疾人工作先进单位、湖

40、北省文明城区、湖北省依法行政示范区等称号5 。工业早在“一五”和“二五”计划时期,国家在武昌进行了大规模的工业建设,美国、日本、韩国、香港等地及境内的一批上市企业也来武昌发展通讯、软件、环保等高科技产业,美国 PDC 公司也正着手在武昌投资大型“城市娱乐中心”项目,武昌正逐渐成为外商投资兴业的热土。内外资的进入,带来了崭新的商业业态,推动了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提高了城市的外向度,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新世纪,武昌着眼发展,放眼全球,正着手规划建设 2 平方公里以上的 500 强公司总部区,引进国内外金融、保险、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双语学校、医院及知名企业集团总部入驻,努力建设国际化

41、、市场化的新武昌。第三产业2010 年银行、保险、 证券等金融业加快发展,武昌区金融机构(网点)总数达到 1297 家。 “武昌中部设计之都”品牌效应逐步放大,2010 年设计产业完成 产值 117 亿元,年均增长 23.9%。 产业园区建设力度加大,建成科技、 文化创意园区 8 个, 集聚企业 216 家。 商贸旅游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游客人数和旅游收入持续增加,新增五星级酒店 2 家,2010 年社会 2 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 353 亿元,年均增长 14.8%。企业改制取得较大 进展,完成 36 家区属困难企业改制工作,妥善安置企业职工 5800 余 名;投入 1 亿多元资金,解决了 9

42、000 多名区属困难企业职工的养老、 医疗等社会保障问题。规划实施武昌古城、公司总部区、滨江商务区三大 功能区建设,累计投资达到 300 亿元以上。武昌古城内实施了蛇山南 坡拆建还绿工程和昙华林历史街区、都府堤红色景区、户部巷风情街 区、解放路、粮道街等环境综合整治,启动了辛亥革命博物馆、首义 地下空间、楚望台遗址公园等建设,改扩建了首义广场。公司总部区 新建成和开工建设商务楼宇 56 栋、260 余万平方米,规划面积 1.7 平方公里的东湖生态文化旅游区拆迁基本完成,楚河、汉街及沙湖大道全面开工建设。6、青山区青山区是湖北省武汉市的一个城区。青山区地理位置为北纬 3037,东经 11426。

43、境域地处长江中游南岸。东与洪山区接壤,西南与武昌区毗邻,南倚东湖风景区,西北濒万里长江,与天兴洲隔江相望。青山区常住人口 48.5375 万,户籍人口 452870,下辖 10 个街道办事处和钢都花园管理委员会。境内驻有武汉科技大学青山校区、武汉钢铁集团公司、中国第一冶金建设公司、武汉石油化工厂、中冶集团武汉钢铁设计研究总院等 10多个大型企业和科研机构,是“一五”计划时期国家投资建设的新型工业基地,素有“十里钢城”之美誉。2009 年,境域总面积 80.47 平方公里。青山区是华中地区工业重镇,“国家环保产业基地核心区”,武汉钢铁(集团)公司、中国第一冶金建设公司、中国石化集团武汉石油化工厂

44、、中冶集团武汉钢铁设计研究总院、中钢集团武汉安全环保研究院、中国华电集团青山热电厂、中国长江航运集团青山船厂等一批国家大型企事业单位雄踞青山,形成了冶金、化工、环保、电力、机械、船舶、建筑、建材八大支柱产业。全地区税收过亿元、过千万元的企业分别达 7 家和 16 家。2001 年至 2005 年期间,以钢铁、石化和环保产业为特色的现代制造业快速发展,国家环保产业基地核心区和经济开发区建设初见成效,商贸、房地产等服务业稳步发展。累计实现区级生产总值 405 亿元,年均增长 13.7%;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37 亿元,年均增长 10%;实现全口径财政收入 85.61 亿元,年均增长 21.5

45、%,总量列全市第一;实现地方财政收入 17.09 亿元,年均增长 20.5%;实现工业增加值 672 亿元,年均增长 15.45%;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360 亿元,年均增长 9.3%。2005 年青山区全地区实现税费收入 97 亿元,列全市各区之首。全区人均可支配收入达 11050 元。2012 年,武汉市青山区 GDP 为 605.44 亿元,人均 GDP120749.90 元。第二产业2006 年,青山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3 户)完成工业总产值 724 亿元,同比增长3.7%;全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 210 亿元,同比增长 3.1%;区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0

46、户)完成工业总产值 92.89 亿元,同比增长 28.95%;区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 27.06%亿元,同比增长 28.63%。青山工业增加值增长率在全市 15 个工业目标考核单位中,排名第六位,在 7 个中心城区中排名第一位。第三产业2006 年青山区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58.42 亿元,同比增长 15.18%。不断加强市场改造和监管,深入开展商业企业内部改革,进行农贸市场改超市与卖场整修。全年有 3 个生鲜市场进行了改造,即二十三街市场投资 80 万元、工人村七街市场投资 36 万元、厂前市场投资 400 万元先后进行改造。中百集团青山商场 2006 年投资 600 万元对

47、整个商场进行了全面整修,引进部分名牌产品上柜,从而吸引了大量顾客,有效地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7、洪山区 洪山区位于长江之畔,东湖之滨,是武汉市的七个中心城区之一(武汉的七个中心城区是:江岸、江汉、硚口、汉阳、武昌、青山、洪山)。自西向东呈半圆形,东抵鄂州市,南与江夏区接壤,西与武昌、青山两区相邻,北与黄陂区、新洲区隔江相望,是武汉的东大门。地理位置东经 114”7114”38,北纬 30“2830”42。全区版图面积570 平方公里,户籍人口 82.6 万,常住人口超过 100 万,辖 8 个街道、2 个镇、4 个乡。是武汉市以城带郊的中心城区。2013 年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实现 635 亿元,

48、按同口径计算增长 12%,其中,服务业增加值实现 468 亿元,增长 13%,占 GDP 的比重为 73.7%,比 2012 年提高 0.4 个百分点;全口径财政收入 92.1 亿元,增长 15%,区级地方财政收入 36.7 亿元,增长 13%。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495 亿元,增长 26%;实际到位区外资金 124.2 亿元,增长 75%;实际利用外资 1.47 亿美元,增长 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 16%。全区公共财政用于民生领域支出达到 21.8 亿元,增长 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844 元,增长 12%。第一产业农业结构调整不断深化。规模基地建设、农产品深加工有

49、了新拓展;培育壮大了“洪山菜薹”等特色农副产品品牌;建成一批适应现代都市生活需要的观光休闲景点,城郊型农业种养殖功能逐步向都市生态旅游型功能转变,农业综合效能明显提高。第二产业深入实施“工业倍增计划”,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 49 亿元,增长 19%。其中,光电子信息、机械制造、医药制品等重点行业增幅均超过 10%。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 17 家,新增孵化器 2 个、孵化面积 5.1 万平方米,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 83 亿元,增长 22%。洪山被国家工信部授予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软件和信息服务),连续第七次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称号。第三产业洪山区积极促进创意事业发展。以中国地质大学为中心,已建成鲁磨路地质大学珠宝一条街;拟以黄家湖大学城为中心,建成大学生创业一条街。以武汉大学“珞珈创意园”、“武汉创意产业中心”为重点,北起珞狮北路,南至珞狮南路,长 3 公里的创意大道正在加快建设,将聚集华中地区最大的出版产业以及表演、设计、软件多媒体设计等创意类型企业,是全省创意企业和人才最为密集的区域。现代服务业健康发展。完善以现代商贸、金融、楼宇经济等为主的项目布局,推动商圈建设。群光二期、三期项目顺利推进,总投资 60 亿元的中建三局雄楚城市综合体开工建设,中铁科工科技大厦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专业基础教材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