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拉丁美洲音乐.doc

上传人:tangtianxu1 文档编号:2930825 上传时间:2018-09-3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3.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拉丁美洲音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拉丁美洲音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拉丁美洲音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拉丁美洲音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拉丁美洲音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什么是拉丁美洲音乐拉丁美洲是美国以南所有美洲地区的通称。16 世纪初先后沦为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殖民地时期各国分别归属在各大总督区内;19 世纪初,又相继获得独立。所以它们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都有许多共同因素及内在联系。它们的民间音乐表现出不少近似的风格和特色;专业音乐所经历的发展道路也大致相同。民间音乐 先殖民地时期 16 世纪以前,拉丁美洲大陆繁衍生息着为数众多的印第安部族。他们在殖民者到来之前,已经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并形成了 3 个较大的文化中心:玛雅文化( 今危地马拉、墨西哥尤卡坦半岛一带),阿兹台克文化 (今墨西哥中部地区 )以及印加文化(今秘鲁、玻利维亚、厄瓜多尔一带)。这些

2、文化发达、人口集中的印第安部族的音乐艺术已发展到了相当水平。不同类别的乐曲及歌舞反映了他们的宗教信仰、生产劳动、战斗以及民俗节日等生活内容。乐器主要有体鸣、气鸣、膜鸣 3 大类,制作乐器的材料多样,工艺精巧,造型独特,用途广泛。许多乐器之间共同音的出现说明印第安人已有相对稳定的音高感觉。在长期的音乐实践中,印第安人已经从高低不同的乐音中选择并使用了其中特别具有协和关系并能产生调性功能的某些音来构成三声、四声、五声、及至七声音阶,以此作为其音乐的基础。殖民地时期(16 18 世纪 ) 殖民者的长期统治和大批欧洲移民的到来,使欧洲文化渗入到各个领域。加之黑人奴隶所带来的非洲文化,使拉丁美洲的音乐形

3、成为一种明显的混合体。其中,印第安人的音乐因素主要体现在五声音阶及许多传统乐器和歌舞音乐体裁的沿用上;欧洲民间音乐的因素体现在七声音阶和欧洲大小调调式、和声及方整性歌曲结构等方面;非洲黑人音乐因素体现在交错叠置和多变的节奏方面。由于各种因素的多寡,不同的地区又形成了各自的音乐风格:加勒比海地区受西非黑人音乐特征影响的非洲、印第安人的混合音乐。墨西哥主要受西班牙影响的印第安、欧洲的混合音乐。中美洲印第安、欧洲、非洲黑人混合性质的音乐。安第斯山区:秘鲁、玻利维亚、厄瓜多尔、智利北部以及阿根廷西北部地区流传至今的印加音乐(秘鲁沿海则为印第安、欧洲、非洲黑人混合音乐)。智利 印第安、欧洲混合音乐。 委

4、内瑞拉、哥伦比亚印第安、欧洲、非洲黑人混合的音乐。阿根廷、乌拉圭、巴拉圭主要受欧洲音乐影响而形成的克里奥约(土生白人) 音乐。巴西主要受非洲南部班图系黑人和葡萄牙音乐影响而形成的混合音乐。当前各国民族民间音乐的主要流行情况。一是许多国家努力发掘、继承印第安人的传统音乐;二是歌舞音乐是拉丁美洲民族、民间音乐的灵魂。各国有代表性的歌舞曲广为流传。如古巴的“伦巴” 、 “坦松”;墨西哥的“哈拉贝”,智利的“ 库埃卡”, 委内瑞拉的“霍罗伯”,哥伦比亚的“班布戈”, 秘鲁的“瓦依诺” 、 “马里涅拉”以及阿根廷的“ 加托”、 “探戈”,巴西的“桑巴” 等丰富多样的歌舞音乐。专业音乐 16 世纪以后,欧

5、洲传教士传入宗教音乐。以教堂为中心的音乐活动盛行。传教士教授小提琴、长笛等欧洲乐器的演奏和制作。专业音乐发展速度较缓慢。19 世纪初,各国相继独立后,许多欧洲音乐家迁居此地或来访演出,并进行多种音乐活动。意大利歌剧首先传入拉丁美洲,并在各国盛行。随之, 欧洲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作曲家的作品开始流行,各种类型的音乐会也纷纷兴起。这个世纪中各国已出现为数不少的本国音乐家,有的还是印第安人和黑人血统,他们大多是自学成才的。其作曲技法和音乐美学观点倾向于欧洲浪漫主义乐派,作品也带有模仿欧洲的性质,但已注意到从本国民族、民间音乐取材。民族主义运动开始萌发;音乐教育事业也逐渐得到重视。20 世纪初各国的民族

6、乐派相继形成,并出现了许多国内外有影响的民族作曲家。如古巴的 A.罗尔丹,墨西哥的 M.庞塞、C.查韦斯,智利的 P.H.阿连德,秘鲁的 D.A.罗夫莱斯(18711942),委内瑞拉的V.E.索霍(1887 1958),哥伦比亚的 G.乌里韦 奥尔古因,阿根廷的 A.威廉斯,乌拉圭的 E.法维尼, 巴西的 H.维拉-洛博斯等人。他们虽然受浪漫主义和印象派的影响较深,但都努力发掘,继承印第安传统音乐及各国民间音乐的丰富遗产,并运用于创作实践,作品富有民族特色。他们的音乐创作和教学等活动对本国音乐家的成长和音乐事业的繁荣影响很大。4050 年代后十二音音乐以及序列音乐、偶然音乐、电子音乐等现代派

7、音乐开始流行。在音乐学和民族音乐学研究方面,墨西哥、智利、阿根廷、巴西、委内瑞拉等国都做出了较大成绩。如 C.维加(阿根廷,18981966) 、I.阿雷特斯(阿根廷 委内瑞拉)等人。拉丁美洲音乐文化区概况拉丁美洲是指从美国与墨西哥交界的格兰德河到大陆最南端的合恩角之间的广大地域。由于拉丁美洲这一地区在历史、语言、文化方面长期受到属于拉丁语系的西班牙、葡萄牙和法国的影响,所以人们习惯于把它称为拉丁美洲。拉丁美洲的文化是多种文化融合基础上形成的多元混合型文化。因此,具有广阔多姿、丰富多彩的特点。拉丁美洲各国的传统音乐体裁、乐器及其代表性作品(1)阿根廷: 阿根廷音乐中,最著名的是首都布宜诺斯艾利

8、斯的探戈舞。也有用吉他伴奏的歌唱形式。所谓演奏探戈舞曲等音乐的中南美乐队,是由小提琴、手风琴(是探戈舞曲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按钮式手风琴)、钢琴、低音提琴等组成的典型性乐队。古典名曲有拉昆帕尔西塔 、 尔卢却库罗等。乐器方面,除吉他以外,还有小提琴、手风琴、大鼓,以及安第斯地区的乐器克那(竖笛) 、卡哈(扁鼓)等。(2)智利:智利音乐的代表性体裁形式是舞曲萨马奎卡和抒情性民歌通纳达。 智利境内的南部和北部由于气候风土的不同,所以,产生了许多不同种类的节奏和旋律。在北部,令人想起秘鲁和玻利维亚的风格,并且还遗存着散发印加帝国芳香的音乐。南部,则保留着阿劳坎印第安人的富有特色的音乐;其音阶并非只是五声

9、性,而是包含着一些比半音还小的音程划分;乐器中,簧笛称为特鲁特鲁卡,长达 2 米 ,只能发出一种略带凄凉色彩的长音;此外还有皮富尔卡笛、双体乐锯、摇响器瓦达、号角咕尔咕尔、竖笛平古尔威、扁鼓库尔特伦等。(3)波利维亚: 玻利维亚的音乐保存着浓厚的印第安因素。通常使用的乐器克那(小竖笛) 、桑波尼亚(安第斯样式的排箫,称为西克斯、安塔拉等) 、汀雅(与阿根廷的卡哈同类的扁鼓)等,都是在西班牙人占领这里之前就已经有的乐器。民歌、舞曲的形式甚为丰富,代表性舞蹈歌胡艾诺( huaino )。此外,智利的萨马奎卡(简称智利奎卡、智利舞 )、秘鲁的亚拉维也在玻利维亚得以流行。另外,具有音色 魅力的小型吉他

10、恰兰戈的发源地也是在玻利维亚。(4)秘鲁: 目前在秘鲁的音乐体裁形式有三种类型:以舞曲乌艾诺和乌艾拉斯、抒情民歌亚拉维和姆利萨等为代表的印第安音乐;以大众歌曲为代表的印欧混血种音乐;在包括利马等城市低洼地区在内的海岸地区一带,居住在这个国家的黑人也举行民歌演唱会。其中以第类为主。 秘鲁的乐队,以克那笛、桑波尼亚排箫、恰兰戈吉他、吉他、阿尔帕竖琴为主要乐器,根据地区、场合的不同,加进小提琴、萨克斯管等,来演奏印第安或印欧混血种音乐。(5)巴西: 桑巴、波萨 诺瓦、乔罗等被认为是最具巴西特点的音乐形式。此外,还有巴西民歌莫丁尼亚。其特点是情绪感伤,曲调抒情,具咏叹调性质,多用小调式,旋律饰以大量的

11、装饰音和倚音。(6)哥伦比亚: 在哥伦比亚的各种音乐形式中,最具代表性的民歌、舞曲班布科舞和帕西略,都是属于印欧混血种支系的。此外,产生于东北部地区的歌唱和手风琴音乐巴捷纳特也甚受哥伦比亚民众的喜爱。 在伴奏乐器方面,一般说来,印欧混血种支系的音乐,多用吉他、蒂普尔伴奏;黑白混血种支系的音乐,经常以几件打击乐器伴奏。(7)委内瑞拉:委内瑞拉的音乐舞蹈,具有和哥伦比亚相似的状况,其构成包括印第安、黑人和西班牙的三种因素。最地道的当地民歌例子是平原托诺调,有时也称作托那调,是一种舞蹈歌曲。此外,在印欧混血种支系的民歌、舞曲中,还有帕萨黑、哥尔佩、梅连克、巴尔斯(华尔兹) 等;在黑白混血种支系中,还

12、有弗利亚等多种形式。(8)巴拿马等中美洲各国:巴拿马最具典型意义的舞蹈形式是梅霍拉纳、坦波里托。哥斯达黎加的音乐属于西班牙风格。主要音乐形式有:卡莱赫拉(街头小唱 )、爱国歌曲、帕西略舞、丹萨舞等。主要乐器有:吉他、手风琴、曼陀林、马林巴等。尼加拉瓜的民间音乐是中美洲印第安人的玛雅支系和基切支系音乐遗产的一部分。当地印第安人用的管乐器有:称作齐里米亚的原始单簧管、叫做苏尔的五孔六孔笛;弦乐器有:基洪戈(独弦琴) 、胡科(牛吼器);打击乐器有各种大小和形状的鼓等。 萨尔瓦多流行着与其他中美洲国家相同的音乐、舞蹈,如:丹萨、帕西略、马恰等。萨尔瓦多印第安人所用的乐器也为其他中美洲国家所共有,如:顿

13、鼓、竖笛、卡兰巴等。 危地马拉素有“马林巴之国” 的称号。(9)墨西哥:在古代墨西哥人之中,音乐是通过旋律、节奏和音色来表现的。现代墨西哥的舞蹈与歌曲已接受了西班牙的深刻影响,许多体裁形式染上了热带的风格色彩。科立多是由西班牙浪漫曲发展而来,成为一种叙事歌曲,题材广泛,大凡历史、时事,甚至街谈巷议均可入歌。墨西哥的典型乐队是由小提琴、竖琴、大小吉他等乐器组成的,称为马里亚齐。(10)古巴:古巴是拉丁节奏的宝库,诸如伦巴、曼博、波莱罗、查查查、康嘎、瓜拉查等等,都是在这里产生的。还有哈巴涅拉( habanera )、坦桑( danzon )、崧( son )、瓜希拉( guajira )等。(1

14、1)海地:海地的音乐中,鼓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海地的歌曲、舞蹈,往往都在不同程度上与伏都教的宗教仪式和社会礼仪相关。另一方面,海地也流传着世俗性的民歌、劳动歌、舞蹈。(12)多米尼加:多米尼加最著名的歌舞就是梅伦格舞。此外,还有西瓦奥蓬托、克里奥尔船歌、波莱罗、马古瓦纳托那达等。(13)加勒比海诸岛:当今,牙买加被认为是“英语加勒比海风格音乐”列克埃的故乡,特立尼达(多巴哥)是加勒比索的发源地,由格列奥尔福连地歌唱的比金则产生于马提尼克岛。 称为希巴罗的这个岛上的农民和渔民们,除了培育普列纳、塞伊斯、阿基纳尔特、具有强烈黑人风格的邦巴之外,还在波多黎各的丰富多彩的音乐舞蹈中加进了独特的趣味。此

15、外,这个岛上居民常用的弦乐器库阿特罗,和委内瑞拉的同名乐器在形状、弦数(有五组复弦) 方面都不相同。拉丁美洲民间传统舞蹈的类型和特征探戈是一种在阿根廷广为流行的客厅舞。特点为 2/4 拍子的哈巴涅拉的摇曳节奏,通常由两个段落构成,第一段为小调式,第二段为大调式。其来源是 19 世纪由古巴带到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古典舞曲哈巴涅拉舞。原本是由港湾劳动者等下层社会的人们所培育起来的舞蹈, 20 世纪初逐渐往音乐方面发展,添加了精练、优雅的风味,曾经被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所有阶层的市民认为是“代表自己的气质和心情的音乐” 。 作为“狂欢节音乐”而闻名于世的桑巴,是以黑人所具有的美洲节奏感觉作为基础,大量地溶进

16、了欧洲人的旋律和多声音乐乔罗的影响而产生的舞蹈音乐形式。其特征是 2/4 拍子,音符短促的滚动节奏。在其发展过程中,根据地域的不同,在巴西有两种显然不同的桑巴,即:农村的桑巴和城市的桑巴。农村桑巴比城市桑巴切分性强,城市桑巴节奏变化较少,通常遵循偶数音快速连续的格式。并且桑巴同探戈、伦巴和狐步舞自由结合而产生了许多杂交形式,如:桑巴巴图卡达、桑巴歌等。桑巴巴图卡达是兼有桑巴特征和巴图卡达的爆发性节奏的一种巴西舞蹈。桑巴歌是桑巴式的歌曲,旋律用延长的音符,衬以节奏急疾的伴奏。但不论什么形式的桑巴,都具有如下三大特点: 2 拍子、大调式、短促的滚动性节奏。拉丁美洲传统音乐的特征:(1)拉丁美洲音乐

17、中的印第安因素。(2)拉丁美洲音乐中的欧洲(伊比利亚 )因素。(3) 拉丁美洲音乐中的非洲黑人因素。拉丁美洲音乐作品赏析1、舞曲西波涅西波涅是古巴著名作曲家厄内斯托.莱库奥纳(EElecipma 18961963)的一首传世佳作,莱库奥纳 11 岁开始作曲,16 岁便在一所音乐学校任教。1913 年于国立音乐学院毕业后,赴美国、西班牙、法国举行钢琴独奏会。他虽写过交响曲等作品,但使他出名的却是他的流行音乐作品,其中西波涅是最受欢迎的一首,像多明戈这样的著名歌唱家,也把它列为了自己的演出曲目。 西波涅以古巴的“波莱罗” 舞曲体裁写成,波莱罗(BOLERO ,西)原为西班牙舞曲,单三拍子,约出现于

18、 1780 年。19 世纪初传入古巴后,与古巴的桑调相结合,变为二拍子舞曲,且有强烈的切分节奏。波莱罗通常为小调,曲调富于抒情性,洋溢着欢乐的情绪。西波涅的含义是指古巴的一支印第安土著民族,在西班牙殖民统治期间,这支民族遭到了大规模的残杀。歌曲通过对一位西波涅姑娘的赞美,寄托了对这一民族的思念。歌曲采用了印第安情歌的曲式,从小调开始,转入同名大调后又返回小调。旋律抒情优美、跌宕起伏、热情奔放、明亮欢快。这首动人的歌曲,还被改编成各种器乐曲,成为拉美音乐中风靡世界、脍炙人口的名曲。2、探戈舞曲贝萨米.穆乔 探戈舞曲(TARGO) 是西班牙文的音译,20 世纪起源于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郊区,后迅

19、速传入欧美舞厅。音乐速度稍快,多切分音,近于“哈巴涅拉”。约于 1929 年引入音乐创作,如斯特拉文斯基的歌剧士兵的故事中的探戈。 贝萨米.穆乔是“请多吻我 ”的意思,音乐体现了典型的拉丁乐曲奔放热情的风格,是墨西哥女作曲家、钢琴演奏家维纳斯凯兹(C.Velazguez)1941 年的作品。曼陀凡尼乐队将此曲改编为探戈舞曲后,该曲应用更加广泛,也更富有拉丁激情。3、歌曲巴比伦河巴比伦河是一首牙买加民歌,牙买加是位于拉丁美洲加勒比海西北部的一个岛国,1962 年获得独立之前是西班牙和英国的殖民地,200 多万人口中黑人占多数。在当年,殖民者大批贩运非洲黑人,牙买加一度成为世界性奴隶市场。 巴比伦

20、河这首歌就是黑奴们被贩卖到异乡他地之后,思念故乡、向往自由的歌唱。 巴比伦河速度中庸,具有浓烈的牙买加风格。歌词大意是:坐在巴比伦河畔,怀念故乡,常常深沉地歌唱,伴着眼泪和悲伤。故乡被白人侵略者践踏,我们被迫远走他方。如今怎样来唱那神圣的歌,在这异土他邦?用心中赤诚的烈火,用对故乡的无限思恋之情,向你献上神圣的歌巴比伦河。多彩的拉丁美洲音乐拉丁美洲指的是美国以南直到南美洲最南端的广大地区。面积相当于两个欧洲,包括墨西哥,中美洲,加勒比,南美洲四个部分,古代印第安人曾在这里创造了灿烂辉煌的玛雅、阿兹台克、印加三大文化。音乐在当时也得到了较高的发展。玛雅人的器乐与歌唱、舞蹈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他们用

21、敲击乐器较多,如用半个葫芦制成放在水盆中敲击的水鼓和用坚硬的长豆荚相互敲击的乐器,还有能吹出鸟鸣声的管乐器等。阿兹台克人则经常使用木鼓、竹笛、海螺和葫芦制成的摇铃。在印加人的音乐中,以排箫和竖笛著称,据说当时曾有多达百人的竖笛乐队为舞蹈伴奏。在印加贵族子弟的教育中,音乐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无半音的五声音阶是印第安人普遍采用的音阶。经过 300 多年的殖民统治后,拉丁美洲的音乐文化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于大量欧洲(尤其是地处伊比利亚半岛的西班牙、葡萄牙)的音乐文化传播到了整个拉丁美洲。同时,来自非洲的黑人奴隶也带来了非洲的音乐艺术。长时期种族间的混血,也形成了各种新的混合民族。拉丁美洲的文化正是欧洲

22、文化、印第安文化和非洲文化经过长期的碰撞、冲突、渗透、吸收后融合而成的一种统一而又多元的文化。它源于这三种文化而又不同于原有的文化,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世界上。从宏观的角度看,拉丁美洲音乐也是欧洲音乐、印第安音乐、非洲音乐的混合体。但由于混合的类型、层次、成份、程度各不相同,就形成了十分丰富、多种多样的音乐风格。如今,拉丁美洲音乐正以其色彩的丰富。节奏的独特,旋律的美妙,和声的浓郁,吸引着广大的音乐爱好者。它那无比的热情,充沛的活力,神奇的风貌,使世人为之瞩目。正如拉丁美洲伟大的革命家古巴诗人何塞马蒂所说的:“这是一片用音乐和大自然秀丽景色装点的和谐和富有艺术的国土”。拉丁美洲的音乐文化大致可分

23、为三种类型:即印第安人音乐;以黑人音乐为中心的非洲- 美洲音乐;以土生白人、混血人音乐为代表的拉美民间乐。印第安人音乐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处于孤立偏僻地区印第安人的音乐,如亚马逊热带丛林区的印第安人。由于处于较原始的状态,其音乐比较简单;又如厄瓜多尔希法罗人的音乐只采用了三个音。巴西卡马尤拉人的音乐也比较简单,但却拥有世界上最长的管乐器-由两根植物茎( 一长 1.6 米、一长 2.2米)捆绑在一起的乐器,他们的音乐与舞蹈是紧密相连的,而且往往是在各种仪式、庆典上才表演。这些,对于研究音乐的起源和发展是很有用的。另一类是发展得细叩挠诎踩说囊衾郑 缑芈场 恰蚬隙喽 裙 陌驳谒垢咴 衾郑 怯哟 骋

24、衾值募坛泻头埂 K 茄葑嗟呐朋铩 岩衾趾苡刑氐悖 诒硐指咴 诎踩说姆缜榉矫媸 殖錾 W 系奶 羯袼谈瑁 怯羰闱榈难抢 楦瑁 犊旎钇玫耐咭屡滴枨 际撬 堑拇丛臁 C 烂疃 说拿窦浠慌 咭舫 话驳谒垢咴 鞘澜缑窦湟衾种械墓灞 S庸哦伎馑箍票怀莆 懊乐蘅脊胖 纭保 磕? 月 24 日是著名的太阳祭节日,在隆重的庆典上可以见到传统的印地安人音乐歌舞表演。玻利维亚高原的普诺也被誉为“美洲大陆民间歌舞之乡“。黑人音乐亦称美洲-非洲音乐。这种音乐主要分布于加勒比海和巴西以及秘鲁、哥伦比亚、委内瑞拉的沿海地区。苏里南的原始森林中,逃亡的黑人奴隶和加勒比海的海地保存了较纯的非洲音乐。在巴西的巴伊亚地区和古巴、特

25、立尼达多巴哥等国的黑人音乐,则受葡萄牙、西班牙文化的影响较多。美洲-非洲音乐的特点是节奏在音乐中起主导作用,切分很强烈,常采用多线条节奏,呼应式的歌曲,乐段结构不方整,使用欧洲乐器多,且偏爱敲击乐器。加勒比海流行的钢鼓乐就是黑人的创造。这是一种用汽油桶制作的旋律性敲击乐器。这种来自汽油桶的美妙音乐震惊了世界。巴西的桑巴、伦都和古巴的伦巴,加勒比海的卡立普索、曼波、恰恰恰以及秘鲁的马里涅拉、冬德达等舞曲,都是较典型的美洲-非洲音乐歌舞体裁。拉美民间音乐指的是:主要受到欧洲音乐强烈影响的土生白人、印欧混血人的音乐。这类音乐直接来源于伊比利亚半岛,但在几百年的漫长岁月中己适应了拉丁美洲的风土人情,产

26、生了变异。它基本保留欧洲音乐体系的基础(包括调式、和声、节拍、乐段结构等 ),但它那热情洋溢的风格,激荡人心的气氛,已根本不同于伊比利亚半岛的民族音乐了。这种音乐的特点是带有淡淡的怀乡、忧愁的色彩,重唱形式多,唱法放松,音色柔和抒情,采用 3/4 及 6/8 节拍多,乐段结构较方整,采用吉他很多。来自西班牙的竖琴在拉美也流行很广,但乐器音色变得嘹亮明快、“竖琴之国“ 巴拉圭还发展了用竖琴伴奏的独唱、重唱等形式。具有小吉他形状和曼陀林音域的恰朗戈(五弦琴) 、蒂波里(三弦琴)、瓜德罗(四弦琴) 等弹拔乐器都是欧洲音乐文化与印第安音乐文化巧妙结合的硕果,现已成为拉美音乐中不可缺少的乐器。在墨西哥还

27、发展了一种溶吉他、小号、小提琴、低音吉他为一体的马里阿奇乐队音乐,特色鲜明,很受欢迎。墨西哥的松,智利的库艾卡,阿根廷的探戈,秘鲁的秘鲁园舞曲等都是典型的拉美民间音乐歌舞体裁。拉丁美洲音乐发展史1960 年在南美的智利和阿根廷出现了“新歌”运动,它的产生,是与拉丁美洲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一系列政变、屠杀等重大政治事件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智利是新歌运动的圣地,这一音乐革命的名字就来源于 1969 年的“第一届智利新歌音乐节”。新歌(Nueva Cancin, New Song)介乎民间音乐和流行音乐之间,是一种政治性很强的音乐,在各个国家有各自的表现形式,或更倾向于民谣、或更倾向于流行。它

28、既包括爱情歌曲,也有重要事件的记录,甚至可以是一种武器。新歌兴起于社会中下层,而它其最热情的支持者是大、中学生。在 60 年代,拉美学生天天听到的都是欧美流行音乐,而新歌运动的目的就是重新发掘和推广传统艺术形式、鼓励在民族的根源中寻找创作灵感。在这场音乐运动的背后,实际上是近半个世纪以来拉丁美洲民族主义文化思潮的强大推动。从事新歌运动的音乐家并不属於一个政党,他们在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各个国家里工作,改善拉丁美洲大部分人民艰难、困苦的生活状况,反对社会中的不公正现象并渴望使大陆上的每一个人都能享受美好的生活的愿望,把他们联系在了一起。新歌,是拉美当代史的一部分。新歌运动,对阿根廷传统民谣有着深远

29、影响,它带来的不仅是观念上的更新,还有内容的变革。运动使得民谣题材从普通的田园风情变成了植根于阿根廷社会现实和人们生活现状的凄美诗歌,歌词变得更加优雅纯净,曲调节奏也在传统的风格上进行了革新,令远离山区、不熟悉土著文化的城市人也喜闻乐见。这主要归功于布宜诺斯艾利斯的一些诗人也参与到了这场音乐革新中,他们和作曲家以及歌手合作,创作出许多流传至今的名曲。阿根廷新歌运动崛起的标志是梅塞德斯索萨(Mercedes Sosa)1965 年的一鸣惊人。索萨被誉为“拉丁美洲之声”,是阿根廷音乐史上最重要的歌手之一(后面还会单独发一个 Mercedes Sosa 的音乐下载介绍贴。)。1962 年的新闻记者圈

30、 杂志上,报道了著名歌手墨洒达斯索萨(Mercedes Sosa)和阿尔曼多德哈多 哥麦兹(Armando Tejado Gomez)参加“新音乐会”演出的消息。在这个音乐会上,阿根廷本地的歌曲体裁如恰加雷拉(Chacarera)、尚巴(Zamba) 、和恰马梅(Chamame)重新恢复了生气,索萨美妙动人的歌声和她精心选择的曲目使音乐会十分成功,她也成为了享有国际声誉的歌唱家。除了梅塞德斯索萨之外,阿塔华尔帕尤潘基(Atahualpa Yupanqui)也是阿根廷新歌运动的中流砥柱,堪称“ 阿根廷的民谣新歌之父”。他深刻地理解拉美民间文化的精髓,又用简洁明快的演奏技巧,将欧洲吉他和印第安人的

31、外表沉郁却又饱含激情的演唱风格完美地结合起来,开创了拉美民谣全新的编曲和演绎方式。Yupanqui 生活于 20 世纪初阿根廷的北部,早年时就开始文学创作和演唱民谣歌曲,并做了许多田野采集的工作,他不仅是位歌者,是作家,是吉他手,是作曲家,也是一位抗争者,50 年代他还曾到过欧洲演出,并与许多知名音乐家合作,让我惊讶的是他还与法国香颂歌后 Edith Pilaf 合作过。除此之外,阿根廷新歌运动的重要成员还有查理加西亚(Charlie Garcia)、菲托派斯(Fito Paez)、莱昂希耶科(Leon Gieco)、维克多 埃雷迪亚(Victor Heredia)等等。但阿根廷的新歌运动并不

32、像拉丁美洲其他国家普及。拉丁美洲新歌运动前后共持续了 30 年,它对整个拉丁美洲的政治和历史进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今天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新歌内涵的不断拓展复杂,这个曾被界定为“抗议歌曲” 、 “危险歌曲” 或者“斗争歌曲” 的新歌头上的这几顶大帽子已经被渐渐抛却了。无论如何,民间音乐形式加社会题材内容乃是新歌最重要的特征。在拉丁美洲,新歌仍是一种富有生命力、不断自我革命中的音乐形式,它把整整一片大陆用音乐的形式团结在一起。尽管当年它最大的敌人独裁军政府已经倒台,但新歌的时代远未结束。浅谈拉丁美洲音乐所谓的拉丁音乐(Latin music)指的是从美国与墨西哥交界的格兰德河到最南端的合恩角之间的拉

33、丁美洲地区的流行音乐。拉丁美洲是一个多民族的组合,因此拉丁音乐是以多种音乐的融合而形成的一种多元化的混合型音乐。无论是欧洲的白人音乐、非洲的黑人音乐还是美洲的印第安音乐,甚至是东方的亚洲音乐,都对拉丁音乐作出过不同的贡献。它们经过长期的沉淀,在以欧洲文化为主体的基础上,同时又大量的吸取了印第安文化和非洲黑人文化的各种因素,逐渐形成了一种多姿多彩的、充满活力的、充满动感的拉丁文化。那么,在拉丁美洲的众多国家中,以巴西和古巴为首的拉丁音乐,更是走在世界流行音乐的前列。拉丁音乐的来源及发展印第安文化印第安人是美洲大陆的主人,他们的民族传统文化是现代拉丁音乐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印第安人的音乐文化,根

34、据地域状况的不同,难以一概而论,但是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点:首先,它与生活密切相关,与宗教、劳动、舞蹈相结合。所以,他们所拥有的旋律单纯而富有独特的表情。这种特点尤其在当地的一些民歌中表现出来,没有半音的五声音阶形成独特的风格和趣味。另外在印第安人的传统音乐中,没有欧洲意义上的和声。再次,乐器方面,没有弦乐器是印第安人乐器的一大特点。虽然当今的印第安人音乐中经常采用吉他、小提琴、竖琴等弦乐器,但是这些都是后来由欧洲人带来的。欧洲(伊比利亚)文化欧洲伊比利亚半岛的西班牙、葡萄牙音乐,一方面具有和西欧音乐相通的一般共性,另一方面,受遗留下来的各民族音乐的影响而独具特色。无论是音阶、旋律或者是节奏、和

35、声、演唱和发声,在多方面都表现出欧洲其他地区所没有的因素。特别是它的节奏,有很多三拍子的音乐,但又不像圆舞曲那样单调,而是更加细腻,更具动感。另外,像 3/4 拍和 6/8 拍交替,这样复杂而富有生气的节奏也是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所喜欢的,这样的伊比利亚节奏在拉丁美洲被原本不动地流传下来,进而和印第安节奏,特别是和非洲的黑人节奏相结合,产生出更加丰富而微妙的节奏感觉。乐器方面,以被称为“西班牙国民乐器“的吉他为代表,在拉丁美洲的所有国家受到欢迎。演唱方面,因为歌词是西班牙语或者葡萄牙语,所以能够感觉到和英文歌曲的明显不同。非洲黑人文化拉丁美洲,在 16 世纪初到 19 世纪后半叶的奴隶制度中,吸

36、收了大量的非洲黑人及其音乐。由非洲黑人带来的传统音乐文化,和在美国的布鲁斯、灵歌、爵士乐、索尔音乐中看到的那样,在拉丁音乐中也表现出了强烈的主体性。在非洲黑人的音乐中,有和宗教相结合的,也有单纯、世俗的一面。无论哪一方面,其旋律、节奏、唱法都表现出显著的特色。旋律方面,旋律走向以自然的滑音、装饰音而独具特色,音阶更是丰富多采(由于演唱时滑音的运用使音符出现很多的变化 )。音色方面,黑人具有十分独特的音质,他们所表达的情感往往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唱法方面,独唱、合唱、齐唱通常是互相交替,以一呼一应的对答形式为特征。非洲黑人音乐的最大特色是他们与生俱来的良好而丰富的节奏感。他们使用各种打击乐器,产

37、生出复杂而丰富的节奏、节拍。这些非洲支系的美洲黑人音乐节奏,大致上是以二拍子为基础,但又不像进行曲那样的纯、刻板。通常是以两种、三种,甚至还有三种以上的节奏型同时重叠进行的混合节奏,不断地加入切分,产生出充满活力的律动感。综上所述,拉丁音乐主要是由以上三种文化结合而成。这三种文化的结合,如果从旋律、节奏方面来看:在旋律上,印第安人提供基本的五声音阶模式,欧洲音乐的影响表现在扩展音阶、增加和弦上,黑人则增加了更多的变化和修饰;在节拍和节奏上,印第安人坚持短句长休止,用单调的击鼓声作伴奏,欧洲人的节奏主要是西班牙的典型的 3/4 拍与 6/8 拍的双重节拍,非洲黑人的影响主要是在几乎不变的 2/4

38、 拍内加入切分音。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拉丁音乐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纯粹的印第安曲调,五声音阶;印第安音乐的“混合化“,产生出类似欧洲大小调的印欧混血品种;“混合再混合“ ,就是用非洲黑人的装饰音和变化装饰音使其进一步发展;“三次混合“,就是在以上的基础上融进了现代化的乐器和制作,使其更加国际化。1979 年,格莱美颁奖晚会上出现了最佳拉丁唱片奖,后又分设各种拉丁音乐奖。从此,拉丁音乐开始遍布全球,使其真正的走向国际舞台。拉丁节奏从拉丁音乐的来源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到,拉丁音乐是一种以节奏为中心的流行音乐。它的节奏所具有的不仅仅是简单的强弱规律,而是作为一种音乐的灵魂使其上升到主导地位。因此

39、,在了解拉丁音乐的过程中,首先需要了解的就是它的节奏。下面着重介绍几种具有代表性的拉丁节奏及风格。桑巴(Samba)桑巴源于巴西,它是以黑人所具有的美洲节奏为基础,大量地溶进欧洲旋律而产生的舞蹈音乐形式。其特征是 2/4 拍,音符短促地滚动节奏。传统桑巴可分为农村桑巴和城市桑巴两种。农村桑巴比城市桑巴切分性强,城市桑巴节奏变化较少,但快捷、灵巧。现代欧美所流行的桑巴,于 1920 年左右形成于巴西的里约热内卢。伦巴(Rumba;Ruhmba)伦巴,起源于非洲,19 世纪初出现于古巴,于 20 世纪初发展并流行起来。30 年代初,伦巴传入美国及欧洲各国,同时融入爵士乐成分,使其风靡一时,伦巴的基

40、本节奏型为: ,传入欧美后出现了 0 0 0 的变体,并采用沙球、响棒、康加鼓等拉美打击乐器加强节奏。传统伦巴速度中庸,每分钟约 40 至 50 拍,通常为 4/4 拍,后来也出现快速的 2/4 拍的伦巴。曼波(Mambo)曼波,由伦巴与爵士乐中的摇摆乐相结合而成。形成于 1940 年左右,并在 40 至 50 年代风靡世界。演奏曼波音乐的乐队一般规模较大。乐队中有铜管、萨克斯管、钢琴、贝司等摇滚乐队中的常用乐器,也加入沙球、响棒、康加鼓等拉美打击乐器。音乐的构成常以固定低音及和弦序列为基础。萨尔萨(Salsa)萨尔萨,一种结合了古巴黑人音乐、美国爵士乐以及南美民间音乐的舞曲音乐。40 年代起

41、源于美国,经过 50 至 60 年代的演变和发展,于 70 年代中期形成流行高峰。萨尔萨的节奏乐器仍以拉美打击乐器为主,如沙球、响棒、康加鼓、邦戈鼓等。基本节奏型与曼波、恰恰相似,但萨尔萨中的一种两小节节奏型却独具特色:4/4 拍, | 0 0 0 |。传统的萨尔萨音乐,经常由一个不断反复的固定动机构成的曼波段落而组成。恰恰 (Cha Cha)继伦巴、曼波等拉丁舞曲之后,恰恰于 50 年代中后期在欧美各国风靡一时。恰恰,源自古巴的民间音乐恰朗加斯(Charangas) 。其基本节奏型是 |, 演奏时用沙球、响棒等拉美打击乐器来加强最后的三个重音。探戈(Tango)探戈,起源于古巴的哈巴涅拉(H

42、abanera) 舞,作为阿根廷音乐的代表广为流传。其特点为 2/4 拍的摇曳节奏,通常由两个段落构成,第一段为小调式,第二段为大调式。探戈也有用吉他伴奏的歌唱形式。一般探戈的演奏乐队由小提琴、手风琴、钢琴、低音提琴等乐器组成,而按钮式手风琴是探戈乐队中不可缺少的一种乐器。它的基本节奏型是: | / |。以上介绍的六种风格,加上在爵士乐中介绍过的波萨诺瓦,作为拉丁音乐的代表,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一股拉丁狂潮,但是除了这七种大众性的类别之外,还有以下几种风格也都是极具个性的拉丁音乐,如波莱罗(Bolero)、瓜拉喳(Guaracha)、哈巴涅拉、崧(Son)、瓜希拉(Guajira) 、坦桑(Da

43、nzon) 等。这几种风格都来自于古巴,再加上前面的曼波、伦巴,因此古巴具有“拉丁节奏的宝库“ 之称。拉丁美洲音乐特点在广阔的拉丁美洲,风土、人种极其多样,因此,在音乐方面也表现出各种各样不同的样式。如前所述,在人种方面,除了原住民之外,从地球上各个地方迁移过来的人种都在这里互相混杂,所以可以说,多元混合型文化是这一地区文化的最大特色。在这些混合因素中,最重要的有三:原住民印第安人的音乐文化;曾经征服和统治中、南美洲,以伊比利亚半岛人为主体的欧洲人的音乐文化;很早开始就作为欧洲人的农奴而被送到新大陆的非洲黑人的音乐文化。一、 拉丁美洲音乐中的印第安因素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 1492 年以前,印

44、第安人是美洲的原住民,因此,其音乐文化成为当时美洲音乐文化的主流。1492 年以后,教会音乐由耶稣会教士传给美洲土著居民,殖民当局镇压土著音乐,当地的节奏、旋律与欧洲的节奏、旋律逐渐混合而成新的、有特色的拉丁美洲音乐形式。因此,至今,仍可在拉丁美洲的音乐中寻探出许多印第安因素。印第安人的音乐文化,根据部落状况的不同,难以一概而论,但是大致可作如下归纳:首先,印第安人的音乐很多是和生活密切相关,与宗教、劳动、舞蹈相结合的,所以,一般说来,他们所拥有的旋律单纯而带有独特的表情。这种特点尤其在安第斯地带以民歌为基础的南美民间音乐(采用印第安的乐器和吉他来演奏) 名曲神鹰飞翔中表现出来,没有半音的五声

45、音阶,以 do、 re 、mi 、sol 、la 的五音构成的旋律,形成独特的风格、趣味。其次,印第安人的音乐节奏比较单纯。但是根据记载,在西班牙人征服墨西哥以前,在墨西哥,为了适应宗教性的舞蹈,已经具有了非常复杂的、由打击乐器敲打的节奏。另外,在印第安人的传统音乐中,没有欧洲意义上的和声。再次,乐器方面,没有弦乐器是印第安人乐器的一大特色。虽然在当今的印第安人音乐中经常采用吉他、小提琴、竖琴等弦乐器,但是这些都是 16 世纪以来由欧洲人带来的,或者是接受欧洲的影响而在新大陆制造出来的。印第安人的传统乐器是笛、奥卡里(埙) 等管乐器,或者是鼓、摇响器等打击乐器。管乐器中,最流行的是竖笛,用竹、

46、芦或粘土焙制,还有排箫、鼻笛等。印第安排箫,在秘鲁叫安塔拉箫,在哥伦比亚叫卡帕多箫,在厄瓜多尔叫龙达多箫,在玻利维亚叫西克斯箫。有人将各种排箫统称为桑波尼亚(zampona)。印第安人的打击乐器尤其丰富多彩。常用烧空的树干制鼓,如墨西哥的特波纳斯特尔、巴西的特罗卡诺;果壳可用作刮响器,也可用作空心摇荡器。摇荡器的统称是马拉卡斯。此外还有“地鼓” 、丛林鼓等。印第安人通常赋予他们的笛和鼓以人性,有的属阴,有的属阳。例如,马拉卡斯是阴,吉伊洛是阳。巴拿马的古那印第安人有两种托洛笛,其中只有一孔是阳笛,四孔是阴笛。在中、南美洲被欧洲人征服后的头几个世纪里,教会把印第安人的鼓和笛视作异教的设备而禁止使

47、用,但是无效。土著音乐依然保存了下来,最后成为社会生活的一部分,甚至进入教堂。在中、南美洲城乡举行的节日或街头庆典中,基督教和原始宗教奇异古怪地结合在一起,欧洲音乐和印第安土著音乐两种成分并存。但是更多的情况下,是印欧混合而形成一种新的形式、体裁和风格特点。二、 拉丁美洲音乐中的欧洲(伊比利亚) 因素欧洲伊比利亚半岛的西班牙、葡萄牙音乐文化,一方面具有和西欧音乐文化相通的一般性共同基础,另一方面,在这个半岛上,自古以来就遗留下一部分重复积演的东方各民族音乐文化的影响,而独具特色。无论是音阶、旋法,或者是节奏、和声、歌唱发声法,在多方面都表现出欧洲其他地区所没有的因素。特别是它的节奏,和舞蹈流行

48、地区的基础相结合,而呈现出独特的发展趋向。其中,很多是 3 拍子的音乐,但不像圆舞曲那样单纯的刻意于每一拍上,而把每一拍分割成细小的音符,创造出独特的律动感。如“波莱罗”舞曲型的节奏等。另外,像让 3/4 拍子和 6/8 拍子在每隔一小节交替那样的复杂而有生气的节奏,也是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所喜欢的。这样的伊比利亚的节奏感觉在拉丁美洲原原本本地流传下来,进而和印第安节奏,特别是和非洲黑人的节奏相连结在一起,产生出更加丰富多彩而且微妙的节奏感觉。不仅在节奏方面,而且它如旋律、和声方面,伊比利亚音乐都给予拉丁美洲整个地区以基本性的影响。乐器方面,以被称为“西班牙国民乐器”的吉他为代表的乐器,在拉丁美

49、洲所有国家受到欢迎。并且运用几种不同的吉他。古巴的特雷斯(Tres,是“三”的意思),是只有三根弦的吉他;夸特罗(Cuatro,是“四”的意思 ),是四弦吉他;蒂普乐(Tiple 的词意是“高音”),音区很高,没有低音弦;恰兰戈,是指一种简单的家庭自制吉他;比奥劳,是巴西的狂欢欢节吉他。当地音乐的和声风格往往受吉他定弦的影响,甚至有人说,他所使用的是在吉他上能够找到的和弦。此外,竖琴、小提琴、长笛、竖笛、小号、手风琴、鼓类乐器等,丛西班牙或者欧洲传来,如今在拉丁美洲各国都成了不可欠缺的乐器。这些欧洲乐器在拉丁美洲经常按照当地居民的需求而进行改造。例如:在安第斯地区的小型吉他恰兰科,是用小动物犰狳类的硬甲壳作为共鸣体的,在欧洲人眼里看来,这就诞生了一种新的珍稀乐器。拉丁美洲的歌唱,因为歌词是西班牙语或者葡萄牙语,所以能够感受到和英语歌唱的不同风格。在民歌或大众性歌曲中,经常感受到情绪的丰富、凝练。然而,对涉及拉丁美洲全体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专业基础教材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