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颈动脉超声与临床,一、临床意义,文献检索,1.高血压患者:颈动脉IMT增厚,斑块发生率明显升高,在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糖尿病及脑动脉硬化患者中其斑块发生率更高。通过对颈动脉IMT的监测,将对高血压病的防治有重要的意义。,文献检索,2.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及冠心病危险因素之间关系密切: 心绞痛组和心肌梗死组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和斑块数均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与IMT及颈动脉硬化斑块积分呈正关,测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总积分对冠心病的预防具有临床意义。颈动脉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可作为预测冠心病心脏事件的独立危险因子。,文献检索,3.颈动脉粥样斑块与脑梗塞的关系,颈动脉斑块的严重程
2、度与脑梗死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颈动脉IMT和斑块增厚,血流速度减慢是脑梗塞危险因素的超声标识;发现颈动脉粥样斑块好发于分叉处,在各型斑块中软斑和溃疡混合斑斑是脑梗塞的主要栓子来源之一,软斑、内膜粗糙或溃疡是引致梗死的主要原因。颈动脉超声检查不仅对已发生脑梗塞的患者提供各项重要价值的指标,而且可检出无症状期的动脉粥样硬化,使临床早期采取有效治疗。,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 是脑卒中的独立预测指标,ARIC研究结果显示:与平均IMT0.6mm的患者相比, 平均IMT1mm的患者脑卒中相对危险性显著增加,Chambless,Carotid wall thickness is predictive
3、 of incident Clinical stroke: the Atherosclerosis Risk in Communication (ARIC) Study, A J Epidem 2000;151(5):478-87,10,相对危险性,相对危险性,10,1,1,IMT,IMT,女性,男性,ARIC(社区动脉粥样硬化危险)研究随访了年龄45-64岁的7865名女性和6,349名男性,观察B超测定,文献检索,老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老年痴呆程度呈显著正相关,而颈动脉超声又是目前最简便、易于重复的无创性检测方法。凡是血脂高、有动脉硬化证据及老年痴呆临床表现的老年人,都应该进行颈动脉超
4、声检查。 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高。,文献检索,无创伤性的超声检查不仅能够进行对颈动脉内中膜以及整个血管壁结构的准确评估,而且可以对颈动脉进行血流动力学检测。RI、PI增高是老年高血压病动脉硬化的可靠指标, 早期检测和发现高血压病引起的动脉粥样硬化损害有助于预防并发症和指导治疗,100,95,90,85,80,75,70,0,1,2,3,4,5,6,7,年,OLeary et al. N Engl J Med. 1999;340:14-22.,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与心血管危险,不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 与累计未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关系(n=4476),累 计 未 发 生
5、 事 件 的 比 例 (),文献检索,综上所述::颈动脉超声检测可作为观察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一个窗口,为早期无创性发现和筛选心脑血管疾病高危患者提供依据。,二、颈动脉超声检查,(一)解剖,主动脉弓无名动脉 左颈总动脉 左锁骨下动脉右锁骨下动脉 右颈总动脉 左颈外动脉 左颈内动脉左椎动脉右颈外动脉 右颈内动脉右椎动脉 基底动脉,(二)仪器,5-7MHZ高分辨率线阵探头 灰阶二维图象 脉冲多谱勒 彩色多谱勒,(三)检查方法,1.颈动脉2.椎动脉,1.颈动脉检查方法,受试者体位,仰卧位 双肩垫枕,头后仰 头部偏向检查的对侧,充分暴露检查侧颈部,操作步骤,.二维实时显像:从锁骨上窝水平胸锁乳突肌处
6、探测颈总动脉的起始段,探头延血管走行方向,向上扫查,经甲状软骨上缘管径稍膨大,接着出现颈动脉分叉为颈外动脉和颈内动脉。尽可能探测到颈部最高位置。然后将探头转动900,作横切面显示。,二维图象基础上采用彩色多谱勒显像,在二维图象和彩色多谱勒显像下,进行脉冲多谱勒检查:取样容积置于管腔中心,声束与血流方向的夹角600。,2.椎动脉检查方法,受试者体位,仰卧位 双肩垫枕,头后仰 头部偏向检查的对侧,充分暴露检查侧颈部,操作步骤,二维实时显像:从锁骨上窝水平胸锁乳突肌处探测到颈总动脉后,探头向外侧逐渐倾斜,显示颈椎横突强回声,然后在横突间探见节段性管状回声,自下向上C6C2。,二维图象基础上采用彩色多
7、谱勒显像,在二维图象和彩色多谱勒显像下,进行脉冲多谱勒检查:取样容积置于管腔中心,声束与血流方向的夹角600。,(四)检测指标 二维超声 彩色多普勒 脉冲多普勒,颈动脉检测指标,1。二维超声:血管内径,血管内膜、管壁、管腔内异常回声,二维超声,血管内膜、管壁、管腔内异常回声,IMT intima-media thickness定义:指动脉腔-内膜界面与中层-外膜界面之间的距离。 超声测定的是内膜与中层的总厚度。,后壁IMT是界面反射出第一条白线前缘与第二条白线前缘之间的距离。 前壁IMT是界面反射出第一条白线后缘与第二条白线后缘之间的距离。,IMT,部位:颈总动脉:距颈动脉分叉2cm前、后壁颈
8、动脉分叉处前、后壁颈内动脉:距颈动脉分叉2cm前、后壁测定长度:1cm,IMT,颈总动脉IMT平均最大值:左右颈总动脉4个部位的IMT最大值平均 CBMmax:颈总动脉和分叉处8个部位平均最大值 Mmax:颈总动脉、分叉处、颈内动脉12个部位的平均最大值 Tmax:颈总动脉、分叉处、颈内动脉12个部位中的最大值 测量误差:本身误差,超声波图象,血管位置深而弯曲,测量技术等。 正常值:1mm。,血管内膜、管壁、管腔内异常回声,斑块形成,正常动脉壁,内皮细胞,收缩型血管平滑肌细胞,动脉粥样硬化,脂质,脂质聚积在内膜间隙与内皮细胞功能异常有关,动脉粥样硬化,活化的内皮细胞 表达粘附分子 吸引炎症细胞
9、, 主要为单核细胞,动脉粥样硬化,单核细胞移入内膜,成为巨噬细胞摄取脂质形成泡沫细胞。,不稳定斑块,不稳定斑块,稳定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膜平滑肌细胞 (修复型),正常血管的结构,粥样斑块,动脉粥样硬化,超声表现特点,1。内膜面粗糙,局限性增厚或回声增强,IMT增厚。,超声表现特点,2。 “低回声”软斑块:由大的低回声暗区(代表脂核)伴薄薄的高反射亮区(代表纤维帽)组成。回声低于血管内膜,形态不规则。,超声表现特点,3。“高回声”硬斑块:由反射性等于或大于外膜组织的亮区伴/不伴声影组成。,超声表现特点,4。复合性斑块:斑块内出血呈不规则低回声区,溃疡形成火山口似的壁龛影,血栓形成(管腔内充满实
10、质性团块样回声)。, 斑块体积指数(PVI)预测斑块的稳定性PVI=(S1-S2)L/2S1:包括斑块在内的整个血管横断面积S2:实际通过血流的管腔的横断面积L:纵切面显示斑块的最大长度斑块计分:所有斑块厚度的总和,狭窄程度测量:NASCET法:1-A/B 100%狭窄管腔内径(A)狭窄远端正常管腔内径(B)ECST法:1-A/N 100%N:狭窄处水平正常内径面积狭窄百分比:(A-a)/A100% A 正常管腔面积,a 狭窄部位剩余管腔面积内径狭窄百分比:(D-d)/D100% D 正常管腔直径,a 狭窄部位剩余管腔直径,2。彩色多谱勒特点,颈动脉检测指标,颈动脉检测指标,3。脉冲多谱勒曲线形态,Vmax,Vmin,TAV,RI,颈动脉检测指标,二维超声,血管内径,IMT,斑块形成,内膜面粗糙,软斑块,硬斑块,复合性斑块,彩色多谱勒,脉冲多谱勒,曲线形态,Vmax,Vmin,TAV,RI,椎动脉,1。血管内径 2。血流方向 3。脉冲多谱勒曲线形态,Vmax,Vmin,TAV,病例一 女性,51岁 突发左眼失明 脑血栓形成,病例二 女性,70岁 多次脑梗塞,病例三 女性,69岁 糖尿病 脑梗塞,病例四,男性,80岁 高血压 脑梗塞,病例五 女性,68岁 冠心病,病例六 女性,39岁 颈部肿块,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