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以儒家思想为主流的中国传统思想演变和发展的历程.doc

上传人:tangtianxu2 文档编号:2907963 上传时间:2018-09-2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儒家思想为主流的中国传统思想演变和发展的历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以儒家思想为主流的中国传统思想演变和发展的历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以儒家思想为主流的中国传统思想演变和发展的历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以儒家思想为主流的中国传统思想演变和发展的历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以儒家思想为主流的中国传统思想演变和发展的历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以儒家思想为主流的中国传统思想演变和发展的历程一、基础知识整合(一)儒家思想形成先秦春秋: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儒家学派。他提出以“仁”为核心的学说,主张以仁爱之心处理人际关系。在政治上把“德” “礼”作为首要的统治手段,要求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反对苛政和刑杀;主张“克己复礼” ,维护周礼是孔子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孔子晚年整理和编订的诗经 尚书 礼 易 春秋是中国封建社会儒学的“五经” 。战国: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学说的代表。他站在新兴地主阶级立场出发,但也强调小农阶级利益。主张实行“仁政” ,提出“民贵君轻” 、 “政在得民”的思想,同时又宣扬“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这种温和的政治主张,

2、不能适应当时结束割据、实现统一的需要。荀子在政治思想上主张“礼法并施”的观点,自然观方面提出“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观点,是当时生产力进步的反映,具有唯物主义思想。特点: 此时期儒家思想较为具体,带有浓厚的理想化色彩;没有严密的理论基础,大多是关于思想修养方面的道德规范和政治理想的治国原则;孟子的“仁政” 、 “民贵君轻”使儒家思想开始与政治相结合,但因脱离现实政治而遭新兴地主阶级冷遇。(二)儒学惨遭摧残秦朝秦朝虽已一统天下,但当时私学兴盛,百家争鸣,许多儒生、游士评议国政,造谣惑众,极不利于当时的国家一统、中央集权,秦始皇为了压制原来战国分裂割据时遗留的政治势力和思想影响,采纳

3、丞相李斯的建议,实行野蛮的“焚书坑儒”政策,焚烧百家书籍,坑杀儒学之士,进一步确立法家学说的官学地位,实现学术思想的统一,以巩固秦政权。特点:因为儒学不能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服务,统治者用政治权力强制干预和控制思想,儒学遭受毁灭性摧残。2(三)儒学独尊地位汉代西汉:董仲舒成功地改造儒学,以儒学为基础,广采诸子百家之长,建立起新儒学,倡导“天人感应” 、 “君权神授” ,宣扬“大一统” 、 “三纲五常” 。这时的儒家思想“内法外儒” ,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汉武帝欣然接受董仲舒建议,实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兴太学等政策,禁止其他各家思想传播,使儒家思想逐渐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

4、想。特点: 以儒学为基础,儒家、法家、道家思想相互结合,互相渗透。儒家思想宗教化、经学化、政治制度化。(四)儒学新的发展宋明理学 两宋:宋代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是宋代新儒学的正统。南宋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他完善和发展了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学体系,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认为人欲是一切罪恶的根源,因此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实质上是为封建等级制度辩护。明朝:王阳明反对朱熹把心与理视为两种事物的观点,创立与朱熹相对立的主观唯心主义理论心学,主张“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外无善” ,通过“内心自省” 、 “以致良知” 。说明理学由客观唯心向主观唯心演变,也

5、说明它已经走向极端。特点:宋明理学开创了儒学的新时代,是儒学第二期发展的象征。它使儒家思想理论化和哲学化,使儒学服务统治的政治作用和修养身心层面的社会功能走向一致化,但理学的发展也使儒学日益走向极端。(五)儒学发展变异明清 明清之际,随着封建朝代的激烈更替,随着商品经济、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随着时代的变迁,一批新思想家崛起,他们既继承了宋明理学的许多思想观念,又对其中不少陈腐之处不满,力求有所更新。在这方面,明代后期的李贽,明末清初的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都做了大量工作,使得儒学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从而又一次发展了儒学,对晚清民主思想的兴起有一定的影响。“异端”思想家李

6、贽: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 ,反对以孔孟学说为权威和教条,提倡个性的自由发展,批判理学的“天理”学说。3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政治上:提倡“趋时更新” ,反对君主专制独裁,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 “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 ,提倡“法治” ,反对“人治” ;经济上:反对“重农抑商” ,提出“农工商皆本” ;思想上:批判继承宋明理学,否定理学的形而上学观点,提倡“经世致用”的务实学风和行为。特点:明清儒学们既继承了宋明理学的许多思想观念,又对其中不少陈腐之处不满,力求有所更新。使得儒学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进,从而又一次发展了儒学。 (六)儒学遭受打击:鸦片战争至辛亥革命鸦片

7、战争后,随着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前赴后继地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在思想领域就是把儒家学说作为革命的主要对象。天平天国虽然在开始时把西方宗教平等思想和儒家“大同”思想结合起来,作为反清斗争的思想武器,但太平天国政权建立后却把儒学经典贬斥为“妖” ,扫荡封建传统文化,否定原有的封建道德秩序。辛亥革命后,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的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政府规定学校不读四书五经,教科书必须符合共和民国宗旨。(七)儒学重新泛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北洋军阀出于复辟封建帝制的政治目的,废除资产阶级在文化教育方面的一些改革,利用当时中国封建思想意识的浓厚残余,在社会上掀起反动的尊孔

8、复古逆流,孔子成为封建思想的代表和专制统治的护身符。(八)儒学统治地位动摇新文化运动前期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激进民主主义者为了反对封建军阀的统治,以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为武器,提出在中国实现“德先生” “赛先生” 、 “打倒孔家店” 等口号,把斗争矛头指向孔教,对封建正统思想的儒家传统道德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新文化运动后期,一批先进知识分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开始用新的思想武器反对封建主义,为五四运动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作了思想准备。特点:前期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中的继续,是中国近代史上资产阶级文化反封建文化的一次重要思想解放运动,它动摇了儒家思想

9、的4统治地位,但是前期运动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片面倾向。(九)儒学统治地位彻底动摇:新中国成立至文革时期新中国成立后,马克思主义无可挑战地成为占据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长期和马克思主义意见不一的儒学继续逐渐遭遇厄运,受到更为猛烈、更有组织的批判。 “文革”时期,更是开展“批林批孔” 、 “批周公”运动等闹剧,对儒学文化进行全民规模的、彻底性地破坏,也最终将反传统文化的运动推向了历史的顶点,儒学思想在我国影响进一步减弱。 (十)儒学焕发新春文革结束至今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在思想文化领域推行“思想解放”运动,儒家学说也得到了实事求是的评价。

10、当前国家新一代领导人号召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使儒学能真正做到“古为今用” ,在吸其精华,弃其糟粕的前提下焕发出新的光辉,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二、知识综合拓展(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基本内容:在社会上,一批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社会力量被称为“诸子百家” ,主要包括老庄与道家、孔孟与儒家、墨翟与墨家、韩非子与法家等各派主要思想及其特点。道家思想:春秋晚期,老子创立道家学派。主张“无为而治” ,反对严刑峻法。庄子发展老子的唯心哲学,认为世界就是“我”的主观产物;鄙视富贵利禄,痛恨不公平社会现象。墨家思想:战国时期,一方面由于封建制的确立,社会生产力的进步,

11、小生产者的队伍壮大;另一方面,战争频繁,生灵涂炭,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小生产者的利益受到损害。墨子代表平民的利益,主张“兼爱” 、 “非攻” , “尚贤” ,创立墨家学派。墨子这种思想符合人民的利益,是进步的;“兼爱” 、 “尚贤”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法家思想:战国时期,封建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国家统一的趋势不断加强,适应这种客观形势的需要,韩非子提出了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国家,主张实行“法治” , “法不阿贵” 。法家思想对地主阶级的改革起了指导作用,有5利于打击奴隶主贵族特权,这种理论被秦王赢政所运用,成为他灭六国,建立专制体制的理论依据。秦统一以后的许多措施就是法家思想的

12、运用。出现原因: 第一,在经济上,井田制崩溃。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使井田制走向瓦解;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第二,在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代,各种力量在争衡、较量。对社会变革的现实发表不同的看法,提出改革时弊的各种方案,就必然会出现观点各异的现象;加上新的统治阶级还未有绝对的权威,人们的思想也就不受任何条框的束缚和制约,尽可以畅所欲言。 第三,在阶级关系上, “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各诸侯国都想富国强兵,兼并他国,取代周天子的地位,因而特别地礼贤下士;“士”们也希望实现用自己的思想主张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愿望。 第四,在思想文

13、化上,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 。私学的兴起,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文士,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历史意义: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互相批驳又彼此融合,终于初步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其中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 2000 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百家争鸣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了当时学术文化的繁荣,并对日后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百家争鸣”各派学说,为不同阶级、阶层服务,有的成为诸侯国

14、改革变法、立国发展的理论基石,它是春秋战国时期改革变法的前奏。(二) 、中外历史上对儒家思想的不同态度、秦朝“焚书坑儒” ,汉武帝独尊儒术,儒学正式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明末清初思想家对封建君主专制进行激烈批判,对近代史民主思想兴起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洪秀全把西方宗教平等思想和儒家“大同”思想结合起来,作为反清斗争的思想武器,但太平天国后来严厉打击封建儒学。4、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儒家传统道德相结合,为维新变法奠6定了理论基础,同时还假托孔子招牌提出变法主张。5、新文化运动极力批判儒家传统道德,全盘否定儒家思想。6、 “文革”时期,更是展“批林批孔” 、 “批周公”等运动,

15、为政治需要全面、彻底地摧残儒学文化。7、改革开开放后,坚持 “古为今用”方针,对儒学能进行扬弃。8、新加坡在独立后的国家建设中,重视发挥儒家思想的积极作用,对国家的经济腾飞产生非常良好的效果。(三) 、正确认识历史上的“以德治民”和今天的“以德治国”的异同点今天的“以德治国”是对历史上的“以德治民”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两者都具有民本思想,实施时都可以缓和矛盾,维护社会的稳定。但是两者又有本质上的不同:1、所处历史发展阶段不同:前者是在封建社会、甚至在近代社会仍有很大影响;后者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2、基本内容不同:儒家的“德治”是以三纲五常为核心,封建地主阶级的道德为基本内容,形成上尊下

16、卑的封建等级制度。今天的“德治”是以社会主义道德和共产主义道德为基本内容。3、代表阶级利益、根本目的不同:前者代表地主阶级利益,为维护封建统治阶级服务,后者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为维护社会主义稳定和发展服务的。4、儒家的“德治”随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人治,而今天的“德治”是在肯定“法治”重要意义的基础上,把“德治”和“法治”有机结合起来。三、考点基本认识:(一) 、中国古代思想往往与政治经济的辨证关系。思想与时代发展紧密相联,是一定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综合反映,反过来又影响政治、经济的发展。如古代封建社会自然经济长期占统治地位,这就决定

17、了政治上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而政治上的专制集权又要求思想上的高度集中和统一,这实质就是大一统思想,秦始皇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独尊儒术都是政治一统在思想文化上的反映。而反过来,董仲舒新儒学统治地位的确立对于西汉社7会稳定、政治集权、经济发展也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二) 、对古代中国统治思想确立及发展的认识:任何统治阶级为维护统治,都会根据政治、经济形势、确立相应统治思想,作为施政的指导,并以此规范人们和社会的行为。儒家、法家和道家站在不同的立场为封建统治者设计了各具特色的治国思想。儒家提倡德政、礼治和人治,强调道德感化;法家提倡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提倡“一断于法” ,强调法治和暴力统治;道家提倡顺乎自然

18、, “无为而治” 。三者具有很大互补性,分别适用不同的情况。秦朝以法家思想为治国方针,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和统一,实行严刑峻法,强化阶级压迫和政治统治。西汉初期以道家“无为”思想为统治思想,实行休养生息,轻徭薄赋;到了汉武帝以后,中国历代统治者基本上选择的治国模式是外儒内法且济之以道,即以儒家伦理道德为中心,以法家严刑峻法为辅助,以道家权术政治为手段的统治模式,影响深远。如唐朝时,轻徭薄赋,缓和矛盾;中央集权,实行法治;选贤任能,以德治国;开明政策,民族友好;兼容并蓄,对外开放。(三) 、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取得主导地位的原因:纵观两千多年来儒学之所以独领风骚,一方面是因为其思想内核,即哲学

19、上宣扬天命的天人观念;伦理上以“仁”为核心的“三纲五常” ,宣传忠孝,严格等级次序;政治上主张“大一统” ,维护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这些都是一切剥削阶级取得统治地位后共同需要的思想武器,在根本上都是适应了封建专制统治需要的。另二方面,是因为儒家的人世说,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能够随时代需要的变化而不断的改变面目。特别是汉代的儒学,吸收了道家和法家的思想,并与阴阳五行说相结合。另外,儒家为了丰富自己的哲学,在批评佛、道两教的同时,也充分吸取它们当中对自己有用的思想资料,以充实和发展自己的哲学体系。宋明理学既是“三教合流”的产物,同时它又保持自身的根本特质和立场。(四) 、我们对继承中国古代文化遗产

20、的态度:采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反对对传统文化的绝对肯定和否定的态度。儒家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具有优秀丰富的内涵,今天我们应该古为今用,宏扬其优秀部分,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服务。儒学的现代价值:81、儒家的大一统意识,对维护社会的安定统一和祖国统一大业有极大的现实指导意义;2、以人为本、民为贵思想对于协调人与人之间关系,维护和谐的社会有重要作用;3、民本思想对于今天“三农”问题的解决有一定的参考价值;4、道德规范意识是现代社会公德意识培养、历史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培养的一个重要渠道;5、和谐意识对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谋求社会的共同发展,保护生态环境都不无裨益。四、为什么儒家思想能经历两千多年而不衰落?1、儒家自身因素:不断适应政治和社会的变化。2、政治因素:君主专制统治者的推崇;独尊儒术的结果。3、教育因素:由上而下的各级学校都以儒家经典为教科书,儒家人才不断涌现,学术得以不断传承。4、经济因素: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王朝社会与同样强调稳定的儒家思想相互配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专业基础教材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