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PLM十年回顾与展望.doc

上传人:tangtianxu1 文档编号:2902208 上传时间:2018-09-29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705.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PLM十年回顾与展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PLM十年回顾与展望.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PLM十年回顾与展望.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PLM十年回顾与展望.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PLM十年回顾与展望.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从 PDM到 PLM 十年回顾与展望发表时间:2009-11-23 e-works汪伟 来源:e-works关键字:PDM PDM历史回顾 PDM发展 CAPP CAPP发展 (一)国外篇编者按:在从 PDM到 PLM十年回顾与展望 CAD 篇中,e-works 回顾了 CAD的发展历史。之所以先回顾 CAD的发展历史,是因为 PDM的发展与 CAD的发展息息相关。正是 CAD的大量应用,使企业认识到了与产品数据管理的重要性,才使得 PDM技术得以应用发展。下面,e-works 将带您回顾产品数据管理(PDM)的发展历史。1 第一个十年:CAD 的文档管理模块上世纪 70年代,CAD 尤其是三

2、维 CAD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到了 80年代,包括洛克希德马丁、GE、波音在内的大型企业都广泛应用了 CAD系统。这些企业生产的产品大多非常复杂,技术研发人员分布在全球各地,如何管理数量庞大的产品数据特别是 CAD数据,成为这些企业必须面对的一个严峻挑战。由此,各个大企业支持的 CAD/CAM厂商开始通过在自己的 CAD系统中增加文件管理模块来解决这个问题。例如 I-DEAS Data management模块 和 CATIA中的collaborative product development模块一直保留到现在。还有一些厂商在自己的 CAD上开发了一些小插件,来满足企业产品数据管理的需求,比如

3、 PTC的 PRO/INTERLINK。严格来说,这个时代还没有产品数据管理的概念,各个厂商在各自的 CAD上开发的数据管理模块,只是为了解决集中存储和快速查询的问题只能管理单一的 CAD数据,既无法实现开发流程的管理更无法实现与外部系统的数据交流。但是这个功能,一定程度的缓解了这些大型企业对产品数据管理的强烈需求。2 第二个十年:PDM 高速发展2.1 90年代上半叶:百花齐放上世纪 80、90 年代,各个 PLM厂商主要为几个大型的企业提供服务。随着企业信息化理念及技术的进步,CAD 的数据管理功能已经无法满足企业的需要。PLM 供应商们开始着手开发独立与 CAD之外的,具有品数据的管理能

4、力、对产品结构与配置的管理、对电子数据的发布和更改的控制以及基于成组技术的零件分类管理与查询等功能的 PDM系统。在这个期间,具有现代意义的 PDM系统已经形成,比较典型的有 IBM的ProductManager,HP 的 WorkManager,UGS(现 SIEMENS PLM Software)的IMAN,SDRC 的 Metaphase,CV 的 Optegra、Workgroup 以及 Technology的 CMS、EDAS的 Matra Datavision 、Baan 的 iBaan PDM、think3 的 thinkteam等。在 90年代上半叶,很多软件公司都看到了 PD

5、M行业的发展潜力,各种类型的 PDM公司如雨后春笋般的成立起来,并与一些老牌的 CAD供应商争夺市场份额。与UGS、SDRC 关注传统的汽车、航空等这些传统制造业不同,这些公司往往只开发销售某个特定行业的 PDM产品。这里面比较典型的是 MatrixOne和 Agile。这两个软件是专门为电子制造业设计供应链标准模式的 PLM(生命周期管理软件)厂商。在很短的时间内,MatrixOne 和Agile就拥有了飞利浦、西门子、ABB 这样重量级的客户。还有一些中小的 PDM产品也在飞速发展,比如 Smarteam。1995 年,以色列成立了一家名为 SmartSolutions公司,开发出一种针对

6、快速成长型的离散制造企业的 PDM产品Smarteam。由于当时大多数 PDM产品主要是针对大型企业,部署周期一般需要23年,因此宣称能够在 6个月内部署实施完成的 Smarteam一经推出就广受欢迎。也就是从这个时候起,PDM 开始分为两大流派:以 UGS和 SDRC、CV 为首的,与自己的 CAD紧密集成的 PDM产品和以 IBM、HP、MatrixOne、Aglie、Smarteam 为代表的独立开发的 PDM产品。PDM 需要不需要与 CAD尤其是三维 CAD紧密集成的争论,一直持续到今天。不过,也就是在 1990年,CAD 领域的巨头Autodesk 做出来一个战略性的决策:成立多媒

7、体部,推出了第一个动画工作3D Studio Max 软件。从此,Autodesk 这个 CAD领域的巨头,开始走上另外一条截然不同的发展之路。2006 年,Autodesk 收购了 Alias和它的 Maya,以年收入 15.232亿美元位列全球软件公司 500强第 39位。而此时,它最大的竞争对手,是处于第 33位的 Adobe。这个阶段的 PDM可谓是百花齐放,百舸争流。2.2 90年代中叶:SDRC 和 Metaphase的辉煌如果非要给这些 PDM供应商排一个座次,SDRC 和它的 Metaphase应该上世纪 90年代 PDM产业中当之无愧的王者。而将 SDRC和它的 Metaph

8、ase推向这个宝座的,是美国福特汽车公司。1993年,福特汽车公司制定了面向 21世纪的“福特 2000年”长远发展规划,决定彻底改造自己的计算机应用状况。福特的目标是:一个新车型的开发周期从目前的36个月缩短到 18个月乃至 12个月;新车开发的后期设计修改减少 50%;原型车制造和测试成本减少 50%;投资收益提高 30%。福特希望用一个产品数据管理系统(PDM)把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工程分析(CAE)、计算机辅助制造(CAM)集成起来,融汇到一个遍布全球的公用数据系统之中,即 C3P(CAD/CAM/CAE/PDM)。这是 C3P概念在整个业界第一次正式提出。而福特提出这

9、个概念的起因,也与目前中国众多的制造业所面临的问题如出一辙:福特自己拥有一个管理系统PDGS,同时福特还应用了 UG、I-DEAS、Pro/e、CATIA 在内的众多 CAD软件,福特下决心以 C3P为标准,在全球 CAD行业中选出一个适合自己的、高度集成的核心式主流软件系统,实现一致性的设计/分析/制造数据表达。以福特当年的财力,完全有能力自己开发一个系统,但是福特很清醒:我们是造汽车的,不是做软件的。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之下,福特开始大规模的进行选型。福特的这种清醒一直延续至今,它使得福特成为金融危机之下,美国三大汽车生产厂商仅存的硕果。福特选型的消息传出,世界几大 PDM厂商蠢蠢欲动,其中付

10、出最大的是 PTC,它为了争取到福特的合同兼并了三家主要的汽车工业造型软件(Alias-Wavefront、CDRS、ICEM-Surf)之一的 CDRS;同时为了增强 CAE方面的功能,又购买了RASNA公司,将它的分析软件集成到 Pro/E当中。但是 SDRC凭借 I-DEAS和 Metaphase优异的产品性能和先进的产品构架,获得了福特的垂青,成为福特的战略合作伙伴。这里需要说明的是,SDRC 在 PTC提出了参数化建模思想之后,又提出了变量化技术,变量化技术既保持了参数化技术的原有的优点,同时又克服了它的许多不利之处。I-DEAS 成为众多 CAD供应商中,第一个全部重写了 CAD的

11、厂商(重新开发一套 CAD系统需要数亿美元的资金投入,1999 年,达索重写了 CATIA成为第二个重写 CAD的厂商)。从此开始,SDRC 和 Metaphase开始称霸全球汽车制造业,从 1995年福特第一个应用 Metaphase开始到 1997年短短 2年多时间,包括日产、雷诺、奔驰、马自达、丰田、本田、克莱斯勒、现代、塔塔、米其林、固特异在内的众多汽车主机厂和零配件厂商开始实施应用 Metaphase。图 1. Metaphase在马自达的应用但是不幸的是,虽然 Metaphase的连战连捷,SDRC 却陷入了财务丑闻。1997 年,SDRC因虚报了 1992年至 1994年的营业收

12、入及利润,刻意抬高股价,数名高管被美国证监会罚款,同时公司还向受影响的股东支付了 3750万美元的赔偿。这一财务丑闻并未影响客户购买实施 Metaphase的热情,到 1999年,PDM 并发用户超过 1000个节点的企业,91%都选择了 Metaphase。图 2. Metaphase一度占据 91%的高端市场在 SDRC被 EDS收购并与 UGS重组之后,Metaphase 改名为 Teamcenter Enterprise,成为 UGS(现 SIEMENS PLM Software)PLM 整体解决方案 Teamcenter系列中的一员。而 Teamcenter的主要竞争对手PTC 的

13、Windchill事实上也Metaphase有一定的关系Windchill 最初的设计者 James Heppelmann曾经是Metaphase的首席技术官。跟其先进的思想和优秀的产品架构一直延续至今。2.3 90年代下半叶:收购风起云涌随着 CAD的逐渐普及,PDM 的市场也迅速发展,根据 CIMdata的统计,1995 年全球 PDM软件与服务市场规模已经达到 6.84亿美元,1996 年更是高达 8.50亿美元。现在活跃在市场上的较为知名的 PDM产品和供应商,大多都成立于上世纪 90年代。仅美国本土,保守估计就有上十家厂商在开发面对不同行业,不同客户需要的 PDM系统。这里面既有 I

14、BM、HP 这样,以硬件作为主打产品的 IT厂商,又有 Baan、Infor 这样以ERP为主打产品的 IT厂商,还有类似 Agile Software、 Windchill Technology(该公司于 1998年被 PTC收购,PTC 以此为基础,发展出 CPC PLM解决方案)这样的针对特定行业进行开发的 IT厂商。纷乱无序的竞争,导致客户面对 PDM这一新生概念时,茫然无措。1997 年 2月,由 OMG组织牵头,IBM、SDRC、PTC 等厂商参与制订的 PDMEnabler标准草案发布,被认为是 PDM行业走向繁荣的标志,而 1997年也被认为是 PDM正式诞生之年,也同时意味着

15、,PDM 行业新一轮洗牌在即。事实上,欧美的资本市场非常成熟。三五个人,开发出一个比较有特色的产品获取一定的市场,就很容易被大公司看重并卖一个好价钱。美国 IT业的“车库文化”(苹果、微软等很多知名 IT公司,最初都是从自家的车库开始起步)就是基于这样的资本土壤发展起来的。前面提到的 Metaphase其实也是 SDRC收购而来。最初的 Metaphase Technology公司成立于 1992年,后被 SDRC收入帐下,成为 SDRC的一个部门,凭借 SDRC雄厚的财力和超强的技术能力,Metaphase 才一步步迈向巅峰。在上世纪 90年代风起云涌的收购浪潮中,UGS(现 SIEMENS

16、)的发展过程可谓是一个典型代表。1969年,一家名为 United Computing 公司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托兰斯市成立。这家公司的发展一直不声不响,一直到 1973年 United Computing 公司从一家叫 MGS 的公司那里购买了 ADAM(Automated Drafting and Machining)方面的软件代码,开始研发软件产品 UNI-GRAPHICS,并在 1975年时正式命名为 Unigraphics(简称 UG)。事实上,UGS 这家公司的名字,也是由此而来。1976年 United Computing 公司被美国麦道飞机公司(McDonnell Douglas

17、 Co.)收购,成为其一个下属的一个团队 Unigraphics Group。在得到了麦道的鼎力支持后,Unigraphics Group的发展跃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1987年,通用将 UG作为其 C4(CAD/CAM/CAE/CIM)项目的战略性核心系统,进一步推动了 UG 的发展。到了 1991年,麦道旗下的 Unigraphics Group已经发展成为了通用的核心战略合作伙伴。此时,通用提出收购 Unigraphics Group,而此时的麦道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也愿意卖掉这个非核心业务。因此在这一年,Unigraphics Group 被并入通用旗下的EDS(创建于 1962年,198

18、41996 年属于 GM,2008 年 5月被 HP 收购)。被称为EDS UG。到了 1998年,EDS UG 并购 Intergraph 公司的机械软件部,成立 Unigraphics Solutions Inc 这个 EDS 的子公司,UGS 这个公司名第一次出现。而 Intergraph 公司的机械软件部最广为人知的产品,就是 SolidEdge。这里需要插一段关于 Intergraph的介绍,这也是一家 CAD领域声名显赫的公司。在那个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尚未分开的年代,它曾经是 IBM的强大对手,是最早设计研发计算机绘图软件的五大厂商之一。在 80年代后期,Intergraph 公司将

19、主要精力放在图形显示芯片和工作站上,但是并未获得市场成功。2000 年,Intergraph 将芯片生产线卖给了 3DLabs,工作站生产线出售给 SGI,就此宣布倒闭。2001年 9月,EDS 公司有意收购 SDRC 公司。但是受限于美国反托拉斯法案的限制,EDS 只能先放弃一部分 UGS公司的股权,使其获得独立法人资格。收购 SDRC完毕后,再用现金回购 UGS 公司股权,将 SDRC 与 UGS 组成 Unigraphics PLM Solutions 事业部。UGS 暂时从历史上消失了,而 SDRC则永远消失了。时间一晃到了 2003年 3月,Unigraphics PLM Solut

20、ions 事业部被 3家公司以现金支付方式从 EDS 公司收购,成为独立的 UGS 公司。4年后的 2007年 1月 25日,西门子将以 3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 UGS 公司,4 月 27日,欧盟委员宣布批准西门子对 UGS 公司的收购计划,从而完成了针对该交易的标准反托拉斯审查。5 月 11日,西门子完成对 UGS 公司的收购,UGS 公司从此将更名为“UGS PLM 软件公司”(UGS PLM Software),并作为西门子自动化与驱动集团(Siemens A&D)的一个全球分支机构展开运作。UGS(现 SIEMENS PLM Software)的发展历史,可以看成是 PLM厂商从 60年

21、代到如今并购与被并购的活化石。图 3. SIEMENS PLM Software的发展史通过并购,SIEMENS PLM Software 获得了 Metaphase这样世界顶级的 PDM系统,结合自己的 IMAN一起构成了 Teamcenter PLM解决方案,一举获得了 PDM领域领导厂商的地位。图 4. Teamcenter的产品路标作为三维 CAD参数化革命的发起者和领导者,PTC 也很看好 PDM这块市场。1997年,他们首先通过收购他们的“母亲”CV,获得了 Optegra,并对其进行开发改进,使其可以与 Pro/E进行很好的集成。1998 年,他们又收购了当时名不见经传的Wind

22、chill Technology。图 5. Optegra是造船行业 PLM的王者谈到 Windchill Technology,就不得不提到一个影响 PDM领域发展的人物:James Heppelmann。1992 年,他协助创立了 Metaphase Technology随后伴随 Metaphase Technology进入 SDRC,成为 Metaphase的首席技术官。1996 年,他离开 SDRC创办了Windchill Technology公司。1998 年,在 PTC收购了 Computervision及 Windchill的经营权后,任 PTC软件产品部首席技术官兼执行副总裁。

23、如今 Metaphase逐渐演变成了 Teamcenter,称为世界上装机量最大的 PLM软件;而 Windchill则成为 PTC一年销售 4.5亿美金的金矿。James Heppelmann 可被称为是这两大产品之父。图 6. James Heppelmann是现代 PLM的奠基者在收购了 Windchill Technology之后,PTC 又收购了一些小型的 PDM公司,并将这些公司的产品优势逐渐整合到 Windchill解决方案中。图 7. PTC发展路线图美国这边风起云涌,大西洋对面的达索也没闲着。作为 IBM一手扶持起来的 PLM厂商,达索系统又一次和 IBM站在一起。1998

24、年 2月达索独资在美国成立 ENOVIA公司,并以 IBM的 ProductManager为基础,双方合作从事第一二代产品数据管理系统 PDMII的开发和经营。不过达索和 IBM非常聪明,他们并没有参与到 PDM的“血战”当中,他们将他们开发出来的产品称之为为 VPM(Virtual Product Management,虚拟产品管理)。图 8. 达索在 IBM的 PM上发展起来的的 VPM1999年 4月,在 IBM的建议下收购 SmartSolutions的 SmarTeam业务。至此,达索拥有了面向集团型用户的 PDM产品 VPM和面向快速成长型企业的 Smarteam。图 9. 达索的

25、发展路线图在这个阶段 Agile Software和 Matrixone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1993年,Matrix 公司成立并推出了 Matrix1.0,1997 年,公司更名为Matrixone。1998 年,Matrixone 出售了自己的 CAD业务,开始专攻 PDM领域,并在1999年开拓了日本和意大利的海外市场。Agile Software 则比 Matrixone晚两年成立,但是与 Matrixone一样,专攻设计供应链标准模式的 PLM(生命周期管理软件)。由于找到了一个独特的领域并提供独特的解决方案,这两家公司在 90年代后半叶成长迅速。通过这一轮的整合发展,一些比较小的 P

26、DM供应商或被兼并或退出市场,现在活跃在 PLM领域的几大巨头,在 90年代下半叶各自完成了在 PDM领域的布局,开始走向腾飞之路。3 第三个十年:从 PDM到 PLM3.1 第一个 5年:新概念的提出和统一PLM领域概念的发展演变,正应了三国演义的开篇词: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1997年,第一个 PDM行业标准颁布之后,各大厂商纷纷通过收购各自完成在 PDM领域的布局,推出适应不同行业需求的 PDM产品,在这种情况下,PDM 这个标准和概念已经无法准确的描述 PDM软件产品的功能和应用范围,因此各个厂商开始推出能够描述自己产品功能和应用范围的新概念。1999年,世纪之交,注定是一个承

27、前启后的重要年代。如今 PLM领域许多重要的概念,都是在这一年被提出。作为 PDM领域的领导厂商,SDRC 在 1999年提出了 PKM概念。所谓 PKM就是产品知识管理(PKM - Product Knowledge Management)。PKM 强调在 PDM系统中对产品生命周期内所管理的产品信息有意识地进行分析、优化和组织,使之能够在新的产品开发过程中得到重复利用,进而上升为企业的产品知识,形成企业的智力资产。PKM 的核心是“把信息变成知识,用知识指导创新”。同样是 1999年,Aberdeen 提出了 CPC概念。CPC 即协同产品商务(Collaborative Product

28、Commerce)。CPC 所倡导的是一种依托因特网技术的新型的软件与服务,它把产品设计、工程、制造、原料采购、销售、营销、现场服务以及客户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全球知识网。CPC 支持 B2C和 B2B运作,能让离散型制造商大大改善他们的核心过程,让其的产品迅速占领市场。CPC 概念得到了 PTC的认同,并将其作为其产品的核心概念进行推广。在这一年,PLM 领域另外一家著名的研究机构 CIMdata提出了 cPDM概念。cPDM 是协同产品定义管理(collaborative Product Definition management)的简称,它所倡导的是一个提供了产品数据管理、协同、可视

29、化、协同产品商务、企业应用软件集成、零部件供应商管理等一整套结合了最佳实施过程与相关技术的整合方案。与 CPC类似,cPDM 让企业在与时俱进的电子商务环境中,更有效地进行产品创新,尽快把有利可图的产品推向市场。这一概念得到了当时的 UGS认同,被其作为产品和核心概念推广。出了这些概念以外,还有一些厂商提出了其他的概念,包括:产品信息管理(PIM- Product Information Management)、总数据管理(TDM- Total Data Management)、技术数据管理(TDM- Technical Data Management)、技术信息管理(TIM- Technic

30、al Information Management)、工程数据管理(EDM- Engineering Data Management)、企业数据管理(EDM- Enterprise Data Management)等。各个厂商都试图领导 21世纪的发展趋势,PLM 领域再一次陷入纷争。还是在 1999年,美国著名的咨询公司 AMR research的 PLM研究主任 Michael Burkett认为:“许多公司重视新产品的即时上市,而没有认识到规划、供应链准备和制造的重要意义,没能在这方面为新产品的批量生产提供支持。”因此,他创造了PLM(Product lifecycle manageme

31、nt )这个专业名词。图 10. PLM是众多概念的集大成者PLM的概念实际上是前文所述所有概念的集大成者。根据 AMR research 的定义:“PLM是一种技术辅助策略,它把跨越业务流程和不同用户群体的那些单点应用集成起来。与 ERP不同,PLM 将不会成为与某一软件厂商紧密集成的系统。PLM 不会废止已有系统,它将使用流程建模工具、可视化工具或其他协作技术,通过一定的语义来整合已有的系统。PLM 的内容大致分为四个应用部分:其一,PDM(产品数据管理),起着中心数据仓库的作用,保存产品定义的所有信息;其二, CPD(协同产品设计),让工程师和设计者使用 CAD/CAM/CAE软件以及所

32、有与这些系统配合使用的补充性软件,以协同的方式一起研发产品;其三,PPM(产品组合管理),它是一套工具集,为管理产品组合提供决策支持;其四,CNM(客户需求管理),是一种获取销售数据和市场反馈意见,并且把它们集成到产品设计和研发过程中的软件。”PLM的概念的诞生可谓生逢其时。2000 年,网络泡沫破裂,基于电子商务热潮提出的 CPC概念和 cPDM概念的可行性让消费者产生强烈质疑。同时 PLM概念没有党同伐异,是所有概念的集大成者,因此一经提出,就获得一些专业分析机构和软件厂商的认可,这里面就包括达索和 UGS。2001年,SDRC 被 EDS收购,PKM 概念也随即被束之高阁;PTC 在坚持

33、了几年的 CPC概念之后,也终于抵抗不住舆论压力,2004 年转而投向 PLM的怀抱。PLM概念也包容了 ERP的部分内容,这也引起了 ERP厂商的兴趣。2000 年,Infor开始推出自己的 PLM产品,而伴随着 90年代末的电子商务热潮,SAP 也推出了其基于互联网应用的 MySAP.com套件,其中就包含 PLM模块。3.2 第二个 5年:市场分化和再度洗牌PLM这杆大旗下,将所有提供产品数据管理解决方案的厂商一网打尽的同时,同质化竞争开始逐渐升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只有强者才能生存,于是,新的一轮洗牌开始了。2005年 8月,PTC 以 1.9亿美元收购了“动态企业发行”软件供应商A

34、rbortext。Arbortext 让 PTC的 PLM系统拥有了强大的文档处理能力,从而使得一些非 PLM领域传统关注的行业也可以应用 PTC的 PLM解决方案。2006年 3月,达索以 4.08亿美元的价格收购 MatrixOne,并很快将 MatrixOne融入到其 ENOVIA解决方案当中。2007年 1月,SIEMENS 斥资 35亿美元收购了 UGS,UGS 公司的经营活动将归属西门子自动化和驱动集团(A&D),并改名为 SIEMENS PLM Software。2007年 5月,Oracle 宣布以 4.95亿美收购 Agile Software,不过 Oracle并没有整合产

35、品线的打算,Agile 目前还是以 Oracle的子公司的身份独立运营。至此,PLM 领域的最新格局基本确定。在完成了收购和重组之后,各个 PLM厂商也开始梳理各自的产品线,形成各自的PLM解决方案。图 11. 达索的 EVOVIA解决方案 图 12. SIEMENS PLM Software的 Teamcenter解决方案图 13. PTC一直倡导的 PDS解决方案图 14. Oracle的 Agile解决方案图 15. SAP的 SAP PLM解决方案4 PLM未来发展趋势4.1 PLM未来发展趋势一:向纵深挺进通过 PLM的概念我们不难发现,PLM 概念与 PDM相比,在两个方向进行了扩

36、展。首先是软件系统,PLM 除了传统的 3C(CAD/CAE/CAM)以外,还涵盖了ERP、CRM(客户关系管理)、SCM(供应链管理)等软件系统,以产品数据为核心链条,将这些系统有效链接在一起。其次是应用范围,PLM 摆脱了 PDM主要是由技术研发部门应用的束缚,将应用范围向前扩展到需求管理、向后延伸到大修维护。图 16. PLM是 PDM的延伸和拓展2005年,当时还叫 UGS的 SIEMENS就开始于 Synapsis展开合作,将 Synapsis环境材料集合和报告系统 EMARS融入到 Teamcenter当中。虽然 EMARS重点是在产品设计阶段的环保合规性管理,但是 EMARS本身

37、具备一定的废弃回收拆卸报告功能。2007年 10月,SIEMENS PLM Software 发布了基于 SOA架构的 Teamcenter 2007,这个版本的 Teamcenter,是 Teamcenter enterprise和 Teamcenter engineering走向融合统一的标志,同时,在这个版本中,我们看到了 CNM(客户需求管理)模块的身影。2008年 4月,SIEMENS PLM Software 又发布了 Teamcenter MRO(产品大修维护)解决方案,应用范围扩展到了产品大修维护。通过这几年的发展,Teamcenter 的应用向前拓展到了客户需求管理,向后延伸

38、到了产品大修维护和废弃回收拆卸管理,通过与其他的管理系统紧密集成,Teamcenter具备了一个现代 PLM系统的雏形。PTC也不甘示弱,2008 年 12月,PTC 干脆将 Synapsis收入囊中,并马上推出了融合了 EMARS的 Windchill 9.1。2009年 7月,PTC 又推出了 Windchill RequirementsLink模块,使得 Windchill也具备了获取和管理客户需求的能力。基于 PLM的概念定义,我们发现,目前活跃在市场上的源自于 CAD厂商的 PLM系统实际上并不完全符合 PLM的概念所定义的所有业务范围,但是已经具备了一个雏形和平台,假以时日,这些

39、PLM软件一定会在企业中绽放耀眼的光芒。相比较之下,作为 SAP Business Suite解决方案中的一部分,SAP PLM 出了具备一定的产品数据管理功能之外,还可以与 SAP Business Suite中的其他系统进行无缝集成。这样一来,SAP PLM 就具备了从从最初的产品构想,到整个生产制造过程,直至产品服务全过程的管理能力。因此,CIMdata 曾经评估认为,SAP PLM 从功能角度出发,是最符合 PLM这一概念定义的软件产品。不过 SAP PLM也有不足。作为 ERP厂商开发的 PLM系统,SAP PLM 非常关注设计BOM和制造 BOM的管理和转换,因此事实上 SAP P

40、LM的主要功能模块主要还是为生产制造服务,其核心还是 ERP。而 PLM则完全是从产品的角度去串联企业的业务,其核心是C4P(CAD/CAE/CAPP/PDM)。4.2 PLM未来发展趋势二:向社区发展“不是我不明白,而是世界变化太快”,这边厢 PLM还在发展,那边达索就提出了 PLM2.0的概念。PLM2.0的目的是将 PLM的应用延伸到消费者、合作伙伴和供应商,希望将企业与消费者、合作伙伴和供应商在产品全生命周期过程中融入进来,进行互动,使得 PLM系统能够完整地反映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数据和产生过程,使产品能够更好地反映客户的需求,更好地赢得市场,且能够更加符合环保和绿色制造的要求。PLM2

41、.0 提供的逼真体验让客户介入产品开发过程中,无论是设计工程师还是客户都可以创建产品 IP。试想一下,一款手机,还没生产出来,你就可以通过互联网看到它的虚拟样机,并进行体验,你甚至可以跟远在千里之外的设计人员进行在线互动,提出你的修改意见,这将是一件多么奇妙的事情。图 17. 达索提出了 PLM2.0概念事实上,PLM2.0 可以看做是 Web2.0的一种延伸应用。与 Web2.0一样,PLM2.0 强调在线体验和互动。虽然 PLM2.0作为一个全新的概念为世人所瞩目,但是事实上将社区的体验和互动性引入到 PLM当中却并非达索独创。在 2005年,当时的 UGS就将社区的概念引入到 Teamc

42、enter 当中,其主要的途径是提供一个 Community Collaboration(社区协同)模块通过与微软的 SharePoint集成来实现在线的发布产品的三维模型、社区互动等功能。2009年 7月,PTC 发布了它的 Windchill ProductPoint。这是一个跟 PTC旗下的Pro/E、MCAD 紧密集成的协同工具,无独有偶,Windchill ProductPoint 也是通过与SharePoint集成来实现社区的功能。图 18. PTC的 Windchill ProductPoint也是一种社区互动“世界是平的”,PLM 走进社区,会让 PLM的用户更为接近客户,也会

43、让客户更为贴近制造企业。4.3 PLM未来发展趋势三:向广域扩张PLM只能用在离散制造业么?如果现在还有人提出这个问题,我只能说:对不起,你 Out了。2006年,PTC 推出了面向服装、鞋类行业的 PLM产品:FlexPLM。FlexPLM 是一种直观的、可拓展、可配置、基于 web的解决方案。它可以帮助服装、鞋类企业进行颜色、季节样式、产品系列规划、材料及供应商等方面的管理。图 19. PTC的 FlexPLM是服装制鞋行业 PLM的佼佼者SIEMENS PLMSoftware的 Teamcenter和达索的 Martix One也有类似的解决方案。如果你觉得利用 PLM管理服装、鞋类行业

44、还不算什么特别新奇的话,那么当你看到 Agile的生物医药行业的解决方案,一定会让你大吃一惊。是的,您没有听错,世界著名的制药企业德国拜耳就正在使用 Agile的这套解决方案。图 20. Oracle的 Agile生物医药行行业解决方案起源于离散制造业的 PLM系统,管理起软件代码来,总是显得捉襟见肘,不要紧,SIEMENS PLM Software想到了好办法,那就是跟 IBM的 Rational集成。图 21. Teamcenter具备一定的程序代码管理能力5 后记: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提到对 PLM领域的回顾和分析,就不得不提到 Gartner和它的 Magic Quadran

45、t(魔力象限)。Gartner 每年都在关键领域对主要厂商进行定位,采用的方式是“魔力象限图”。魔力象限的四个象限依次分别为领导者(Leaders)、挑战者(Challenger)、有远见者(Visionaries)和特定领域者(Niche Players)。在 PLM领域,魔力象限已经成为广泛任何核引用的行业分析工具。我们通过分析近十年的魔力象限图就可以看到这十年 PLM领域的风云变换。图 22. 近 10年的 Gartner PLM Magic Quadrant通过对比这从 1999年到 2008年的四个不同阶段的魔力象限图,我们不难发现:SDRC和它的 Metaphase在上世纪 90年

46、代末曾经是 PLM行业唯一的领导者,而那个时代,曾经有几十家 PDM供应商从事相关的开发和服务;如今的三大 PLM厂商:达索、SIEMENS PLM Software 和 PTC通过收购,在很短的时间里取得了领导者地位且一直保持至今;以 SAP、BAAN 为代表的 ERP厂商,一直在向传统的 PLM厂商发起强有力的挑战;Autodesk一直是这个领域最有力的挑战者之一。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经过两轮的洗牌,目前世界 PLM领域的大体格局已经基本确定,但是 PLM还是一个正在发展的概念,社会在进步,用户的需求也会随着市场需求的变换而变化,如果下一个十年,我们再调出魔力象限,或许又是另外

47、一番景象。(二)国内 PDM篇国内 PDM厂商及其产品的发展与国外 PDM厂商及其产品的路线发展过程有着很大的不同。经过近 20年的发展,国内的 PLM厂商及其产品也日渐成熟并获得了相当大一部分市场份额。本文回顾了国内 PDM厂商的发展历程。编者按:国内 PDM厂商及其产品的发展与国外 PDM厂商及其产品的路线发展过程有着很大的不同。经过近 20年的发展,国内的 PLM厂商及其产品也日渐成熟并获得了相当大一部分市场份额。下面,e-works 将继续带您走入从 PDM到 PLM十年回顾与展望系列活动,回顾国内 PDM厂商的发展历程。1 起步:高校是主力军提到国内 PDM/PLM厂商的发展,就不得

48、不提到一个耳熟能详的计划863 计划。863计划全名为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因由于计划的提出与邓小平同志的批示都是在 1986年 3月进行的,因此此计划被称为“863 计划”。在此后的半年时间里,中共中央、国务院组织 200多位专家,研究部署高技术发展的战略,经过三轮极为严格的科学和技术论证后,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纲要。根据这份纲要的精神,200 多为专家集体讨论,选择了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和新材料 7个高技术领域作为我国高技术研究发展的重点(1996 年增加了海洋技术领域)。在第五项自动化技术领域,确定了两个主题

49、,其中之一就是我们前几年常说的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主题。1991年,第七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863 计划也开始落地,7 大领域 17大主题(1996 年后变为 8大领域 20大主题)开始接受全社会企事业单位、高校以及研究机构的申报。当时计算机技术对于国内大多数企业来说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别说应用,很多企业连见都没有见过。相比之下,各高校及研究所由于进行计算机技术及其相关应用起步较早,积累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因此在 CIMS领域,进行项目申报并获得 863计划资金支持的,几乎都是高校的课题组。在 CIMS领域众多的子类别里,有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就是 CAD的应用和推广。这时候,另外一位国家领导人为 CAD的应用和推广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他就是时任国务委员兼国家科委主任兼党组书记的宋健。图 1. 对我国 CAD技术的推广应用起到巨大作用的宋健同志1991年,宋健同志率先喊出了“甩掉绘图板 ”(后简称甩图板工程)的口号。863/CIMS专题中的 CAD应用工程专题就来源于他的呼吁。在当时的条件背景下,国外的二维 CAD已经应用十余年,三维 CAD也如火如荼的在企业深入应用,而产品数据管理的需求和概念,在美国还仅仅是个雏形。因此宋健同志的呼吁和 863专项资金的支持,无疑极大的推动了我国制造企业和 PLM产业追赶世界的步伐。与国外 PLM企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专业基础教材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