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中国历史朝代公元对照表及各朝代皇帝.doc

上传人:tangtianxu1 文档编号:2900693 上传时间:2018-09-2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历史朝代公元对照表及各朝代皇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国历史朝代公元对照表及各朝代皇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国历史朝代公元对照表及各朝代皇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国历史朝代公元对照表及各朝代皇帝.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国历史朝代公元对照表及各朝代皇帝.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国历史朝代公元对照表及各朝代皇帝朝代 起讫 都城 今地 皇 帝黄帝轩辕氏 前 2697前 2599 下注 下注 下注少昊金天氏 前 2598前 2515 下注 下注 下注颛顼高阳氏 前 2514前 2437 下注 下注 下注帝喾高辛氏 前 2436前 2367 下注 下注 下注帝挚高辛氏 前 2366前 2358 下注 下注 下注唐尧 前 2357前 2258 下注 下注 下注虞舜 前 2257前 2208 下注 下注 下注朝代 起讫 都城 今地 皇 帝安邑 山西夏县夏约前 22 世纪末约前 16 世纪初 阳翟 河南禹县禹=启=太康=仲康=相=少康=杼=槐=芒=泄=不降=扃=廑=孔甲=皋=发

2、=桀朝代 起讫 都城 今地 皇 帝亳 河南商丘商约前 16 世纪约前 11 世纪 殷 河南安阳汤=外丙=仲壬=太甲=沃丁=太庚=小甲=雍已=太戊=仲丁=外壬=河亶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阳甲=盘庚=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廪辛=康丁=武乙=太丁=帝乙=纣朝代 起讫 都城 今地 皇 帝西周 约前 11 世纪-前771 镐京 陕西西安武王(姬发)=成王(姬诵)=康王(姬钊)=昭王(姬瑕)=穆王(姬满)=共王(姬翳扈)=懿王(姬鞯)=孝王(姬辟方)=夷王(姬燮)=厉王(姬胡)=共和=宣王(姬静)=幽王(姬宫星)东周 前 770-前 256 洛邑 河南洛阳平王(姬宜臼)=桓王(姬林)=

3、庄王(姬佗)=禧王(姬胡齐)=惠王(姬阆)=襄王(姬郑)=顷王(姬壬臣)=匡王(姬班)=定王(姬瑜)=简王(姬夷)=灵王(姬泄心)=景王(姬贵)=悼王(姬猛)=敬王(姬丐)=元王(姬仁)=贞定王(姬介)=哀王(姬去疾)=思王(姬叔)=考王(姬嵬)=威烈王(姬午)=安王(姬骄)=烈王(姬喜)=显王(姬扁)=慎靓王(姬定)=赧王(姬延)春秋时代 前 770-前 476 下注 下注 下注周战国时代 前 475-前 221 下注 下注 下注朝代 起讫 都城 今地 皇 帝秦 前 221前 206 咸阳 陕西咸阳周赧王=昭襄王(嬴则,又名稷)=孝文王(嬴柱)=庄襄王(嬴子楚)=始皇帝(嬴政)=二世皇帝(嬴

4、胡亥)朝代 起讫 都城 今地 皇 帝西汉 前 206公元 25 长安 陕西西安 高帝(刘邦) 惠帝(刘盈) 高后(吕雉) 文帝(刘恒)后元 景帝(刘启)中元、后元 武帝(刘彻)建元、元光、元朔、元狩、元鼎、元封、太初、天汉、太始、征和、后元 昭帝(刘弗陵)始元、元凤、元平 宣帝(刘询)本始、地节、元康、神爵、五凤、甘露、黄龙 元帝(刘示)初元、永光、建昭、竟宁 成帝(刘骜)建始、河平、阳朔、鸿嘉、永始、元延、绥和 哀帝(刘欣)建平、元寿 平帝(刘侃)元始 孺子婴(王莽摄政)居摄、初始 新王莽始建国、天凤、地皇 更始帝(刘玄)更始汉东汉 25220 洛阳 河南洛阳 光武帝(刘秀)建武、建武中元

5、明帝(刘庄)永平 章帝(刘怛)建初、元和、章和 和帝(刘肇)永元、元兴 殇帝(刘隆)延平 安帝(刘祜)永初、元初、永宁、建光、延光 顺帝(刘保)永建、阳嘉、永和、汉安、建康 冲帝(刘炳)永嘉 质帝(刘缵)本初 桓帝(刘志)建和、和平、元嘉、永兴、永寿、延熹、永康 灵帝(刘宏)建宁、熹平、光和、中平 献帝(刘协)初平、兴平、建安、延康朝代 起讫 都城 今地 皇 帝魏 220-265 洛阳 河南洛阳 文帝(曹丕)黄初 明帝(曹壑)太和、青龙、景初 齐王(曹芳)正始、嘉平 高贵乡公(曹髦)正元、甘露 勃帝曹奂(陈留王)景元、咸熙蜀 221-263 成都 四川成都 昭烈帝(刘备)章武 后主(刘禅)建兴

6、、延熙、景耀、炎兴三国吴 222-280 建业 江苏南京 大帝(孙权)黄武、黄龙、嘉禾、赤乌、太元、神凤 会稽王(孙亮)建兴、五凤、太平 景帝(孙休)永安 乌程侯(孙皓)元兴、甘露、宝鼎、建衡、凤凰、天册、天玺、天纪朝代 起讫 都城 今地 皇 帝西晋 265-317 洛阳 河南洛阳 武帝(司马炎)泰始、咸宁、太康、太熙 惠帝(司马衷)永熙、永平、元康、永康、永宁、太安、永安、建武、永安、永兴、光熙 怀帝(司马炽)永嘉 愍帝(司马邺)建兴朝代 起讫 都城 今地 皇 帝东晋 317-420 建康 江苏南京 元帝(司马睿)建武、大兴、永昌 明帝(司马绍)永昌、太宁 成帝(司马衍)太宁、咸和、咸康 康

7、帝(司马岳)建元 穆帝(司马聃)永和、升平 哀帝(司马丕)隆和、兴宁 海西公(司马奕)太和 简文帝(司马昱)咸安 孝武帝(司马曜)宁康、太元 安帝(司马德宗)隆安、元兴、义熙 恭帝(司马德文)元熙东晋十六国十六国 304-439 下注 下注 下注朝代 起讫 都城 今地 皇 帝宋 420-479 建康 江苏南京 武帝(刘裕)永初 少帝(刘义符)景平 文帝(刘义隆)元嘉 孝武帝(刘骏)孝建、大明 前废帝(刘子业)永光、景和 明帝(刘彧)泰始、泰豫 后废帝刘昱(苍梧王)元徽 顺帝(刘淮)升明齐 479-502 建康 江苏南京 高帝(萧道成)建元 武帝(萧赜)永明 郁林王(萧昭业)隆昌 海陵王(萧昭文

8、)延兴 明帝(萧鸾)建武、永泰 东昏侯(萧宝卷)永元 和帝(萧宝融)中兴梁 502-557 建康 江苏南京 武帝(萧衍)天监、普通、大通、中大通、大同、中大同、太清 简文帝(萧纲)大宝 元帝(萧绎)承圣 敬帝(萧方智)绍泰、太平南朝陈 557-589 建康 江苏南京 武帝(陈霸先)永定 文帝(陈倩)天嘉、天康 废帝陈伯宗(临海王)光大 宣帝(陈顼)太建 后主(陈叔宝)至德、祯明朝代 起讫 都城 今地 皇 帝平城 山西大同北魏 386-534洛阳 河南洛阳 道武帝(拓跋圭)登国、皇始、天兴、天赐 明元帝(拓跋嗣)永兴、神瑞、泰常 太武帝(拓跋焘)始光、神珈、延和、太延、太平真君、正平 南安王(拓

9、跋余)永(承)平 文成帝(拓跋睿)兴安、兴光、太安、和平 献文帝(拓跋弘)天安、皇兴 孝文帝(元宏)延兴、承明、太和 宣武帝(元恪)景明、正始、永平、延昌 孝明帝(元诩)熙平、神龟、正光、孝昌、武泰 孝庄帝(元子攸)建义、永安 长广王(元晔)建明 节闵帝(元恭)普泰 安定王(元朗)中兴 孝武帝(元攸)太昌、永兴、永熙东魏 534-550 邺 河北临漳 孝静帝(元善见)天平、元象、兴和、武定北齐 550-577 邺 河北临漳 文宣帝(高洋)天保 废帝(高殷)乾明 孝昭帝(高演)皇建 武成帝(高湛)太宁、河清 后主(高纬)天统、武平、隆化 幼主(高恒)承光西魏 535-557 长安 陕西西安 文帝

10、(元宝炬)大统 废帝(元钦) 恭帝(元廓)北朝北周 557-581 长安 陕西西安 孝闵帝(宇文觉) 明帝(宇文毓)武成 武帝(宇文邕)保定、建德、宣政 宣帝(宇文赟)大成 静帝(宇文阐)大象、大定朝代 起讫 都城 今地 皇 帝隋 581-618 大兴 陕西西安 文帝(杨坚)开皇、仁寿 炀帝(杨广)大业 恭帝(杨侑)义宁朝代 起讫 都城 今地 皇 帝唐 618-907 长安 陕西西安 高祖(李渊)武德 太宗(李世民)贞观 高宗(李治)永徽、显庆、龙朔、麟德、乾封、总章、咸亨、上元、仪凤、调露、永隆、开耀、永淳、弘道 中宗(李显,又名哲)嗣圣 睿宗(李旦)文明 武后(武曌)光宅、垂拱、永昌、载初

11、 武后称帝,改国号为周天授、如意、长寿、延载、证圣、天册万岁、万岁登封、万岁通天、神功、圣历、久视、大足、长安 中宗(李显,又名哲),复唐国号神龙、景龙 睿宗(李旦)景云、太极、延和 玄宗(李隆基)先天、开元、天宝 肃宗(李亨)至德、乾元、上元 代宗(李豫)宝应、广德、永泰、大历 德宗(李适)建中、兴元、贞元 顺宗(李诵)永贞 宪宗(李纯)元和 穆宗(李恒)长庆 敬宗(李湛)宝历 文宗(李昂)宝历、大(太)和、开成 武宗(李炎)会昌 宣宗(李忱)大中 懿宗(李崔)大中、咸通 僖宗(李儇)咸通、乾符、广明、中和、光启、文德 昭宗(李晔)龙纪、大顺、景福、乾宁、光化、天复、天佑 哀帝(李柷)天佑朝

12、代 起讫 都城 今地 皇 帝后梁 907-923 汴 河南开封 太祖(朱晃,又名温、全忠)开平、乾化 末帝(朱真)乾化、贞明、龙德后唐 923-936 洛阳 河南洛阳 庄宗(李存勖)同光 明宗(李亶)天成、长兴 闵帝(李从厚)应顺 末帝(李从珂)清泰后晋 936-946 汴 河南开封 高祖(石敬瑭)天福 出帝(石重贵)天福、开运后汉 947-950 汴 河南开封 高祖(刘皓,本名知远)天福、乾佑 隐帝(刘承佑)乾佑后周 951-960 汴 河南开封 太祖(郭威)广顺、显德 世宗(柴荣)显德 恭帝(柴宗训)显德五代十国十国 902-979 下注 下注 下注朝代 起讫 都城 今地 皇 帝北宋 96

13、0-1127 开封 河南开封 太祖(赵匡胤)建隆、乾德、开宝 太宗(赵炅,本名匡义,又名光义)太平兴国、雍熙、端拱、淳化、至道 真宗(赵恒)咸平、景德、大中祥符、天禧、乾兴 仁宗(赵祯)天圣、明道、景佑、宝元、康定、庆历、皇佑、至和、嘉佑 英宗(赵曙)治平 神宗(赵顼)熙宁、元丰 哲宗(赵煦)元佑、绍圣、元符 徽宗(赵佶)建中靖国、崇宁、大观、政和、重和、宣和 钦宗(赵桓)靖康宋南宋 1127-1279 临安 浙江临安 高宗(赵构)建炎、绍兴 孝宗(赵慎)隆兴、乾道、淳熙 光宗(赵敦)绍熙 宁宗(赵扩)庆元、嘉泰、开禧、嘉定 理宗(赵昀)宝庆、绍定、端平、嘉熙、淳佑、宝佑、开庆、景定 度宗(赵

14、祺)咸淳 恭宗(赵显)德佑 端宗(赵是)景炎 帝丙(赵丙)祥兴朝代 起讫 都城 今地 皇 帝辽 907-1125 皇都(上京) 辽宁巴林右旗 辽建国于 907 年,国号契丹,916 年始建年号,938 年(一说 947 年)改国号为辽,983 年复称契丹,1066 年仍称辽。 太祖(耶律阿保机)神册、天赞、天显 太宗(耶律德光)天显、会同、大同 世宗(耶律阮)天禄 穆宗(耶律璟)应历 景宗(耶律贤)保宁、乾亨 圣宗(耶律隆绪)乾亨、统和、开泰、太平 兴宗(耶律宗真)景福、重熙 道宗(耶律洪基)清宁、咸雍、大(太)康、大安、寿昌(隆) 天祚帝(耶律延禧)乾统、天庆、保大朝代 起讫 都城 今地 皇

15、 帝西夏 1038-1227 兴庆府 宁夏银川 太祖(完颜文,本名阿骨打)收国、天辅 太宗(完颜晟)天会 熙宗(完颜亶)天会、天眷、皇统 海陵王(完颜亮)天德、贞元、正隆 世宗(完颜雍)大定 章宗(完颜璟)明昌、承安、泰和 卫绍王(完颜永济)大安、崇庆、至宁 宣宗(完颜珣)贞佑、兴定、元光 哀宗(完颜守绪)正大、开兴、天兴朝代 起讫 都城 今地 皇 帝会宁 阿城(黑龙江)中都 北京金1115-1234开封 河南开封 太祖(完颜文,本名阿骨打)收国、天辅 太宗(完颜晟)天会 熙宗(完颜亶)天会、天眷、皇统 海陵王(完颜亮)天德、贞元、正隆 世宗(完颜雍)大定 章宗(完颜璟)明昌、承安、泰和 卫绍

16、王(完颜永济)大安、崇庆、至宁 宣宗(完颜珣)贞佑、兴定、元光 哀宗(完颜守绪)正大、开兴、天兴朝代 起讫 都城 今地 皇 帝元 1206-1368 大都 北京蒙古孛儿只斤铁木真于 1206 年建国。1271 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1279 年灭南宋。 太祖(孛儿只斤铁木真)成吉思汗 拖雷(监国) 太宗(孛儿只斤窝阔台) 乃马真后(称制) 定宗(孛儿只斤贵由) 海迷失后(称制) 宪宗(孛儿只斤蒙哥) 世祖(孛儿只斤忽必烈)中统、至元 成宗(孛儿只斤铁穆耳)元贞、大德 武宗(孛儿只斤海山)至大 仁宗(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皇庆、延佑 英宗(孛儿只斤硕德八剌)至治 泰定帝(孛儿只斤也孙铁木儿)泰定

17、、致和 天顺帝(孛儿只斤阿速吉八)天顺 文宗(孛儿只斤图帖睦尔)天历 明宗(孛儿只斤和世剌)至顺 宁宗(孛儿只斤懿璘质班)至顺 顺帝(孛儿只斤妥欢帖睦尔)至顺、元统、至元、至正朝代 起讫 都城 今地 皇 帝明 1368-1644 北京 北京 太祖(朱元璋)洪武 惠帝(朱允文)建文 成祖(朱棣)永乐 仁宗(朱高炽)洪熙 宣宗(朱瞻基)宣德 英宗(朱祁镇)正统 代宗(朱祁钰)景帝景泰 英宗(朱祁镇)天顺 宪宗(朱见深)成化 孝宗(朱佑樘)弘治 武宗(朱厚照)正德 世宗(朱厚璁)嘉靖 穆宗(朱载后)隆庆 神宗(朱翊钧)万历 光宗(朱常洛)泰昌 熹宗(朱由校)天启 思宗(朱由检)崇祯朝代 起讫 都城

18、今地 皇 帝清 1616-1911 北京 北京清建国于 1616 年,初称后金,1636 年始改国号为清,1644 年入关。 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天命 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天聪、崇德 世祖(爱新觉罗福临)顺治 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康熙 世宗(爱新觉罗胤祯)雍正 高宗(爱新觉罗弘历)乾隆 仁宗(爱新觉罗顒琰)嘉庆 宣宗(爱新觉罗旻宁)道光 文宗(爱新觉罗奕詝)咸丰 穆宗(爱新觉罗载淳)同治 德宗(爱新觉罗载湉)光绪 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宣统朝代 起讫 都城 今地 皇 帝中华民国 1912-1949 南京 江苏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 年 10 月 1 日成立,首都北京。附注:1、商朝

19、在约公元前 14 世纪盘庚迁都于殷,此后商也成为殷。2、从西周前 771 开始公元前 841 年(西周共和元年)为中国历史确切纪年的开始。3、春秋时代简称春秋,前 770 年-前 476 年(另一说,前 770 年-前 403 年),属于东周的一个时期,春秋时代周王的势力减弱,诸侯群雄纷争,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一说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春秋时期之后是战国时期。4、战国时代主要有秦、魏、韩、赵、楚、燕、齐等国。5、西汉时期包括王莽建立的“新”王朝(公元 8 年23 年)。王莽时期,爆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建立了农民政权。公元

20、 23 年,新王莽政权灭亡。公元 25 年,东汉王朝建立。6、十六国这时期,在我国北方,先后存在过一些封建政权,其中有:汉(前赵)、成(成汉)、前凉、后赵(魏)、前燕、前秦、后燕、后秦、西秦、后凉、南凉、北凉、南燕、西凉、北燕、夏等国,历史上叫做“十六国”。7、十国这时期,除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外,还先后存在过一些封建政权,其中有:吴、前蜀、吴越、楚、闽、南汉、荆南(南平)、后蜀、南唐、北汉等国,历史上叫做“十国”朝代之历史评价中国最强大的朝代唐朝中国最腐朽的朝代明朝中国政治最清明的朝代清朝(相对而言)中国人性最自由的朝代唐朝、西汉中国疆土最广袤的朝代元朝中国科技最鼎盛的朝代清朝、西汉中国文化最繁荣的朝代东周列国(春秋战国时代)、唐朝、宋朝、清朝中国最具改革思想的朝代宋朝中国最因循守旧的朝代明朝中国出好皇帝最多的朝代清朝中国政治最黑暗的朝代明朝中国最崇尚武力的朝代春秋战国时代、元朝中国忠臣最多的朝代宋朝中国酷刑最猖獗的朝代商朝中国少数民族最和睦的朝代清朝中国最大气磅礴的朝代春秋战国时代、三国时代中国最动荡的朝代东周列国;三国时代;魏晋南北朝;五代十国;宋、辽、西夏、蒙古、金争霸时代中国文化最束缚的时代秦朝、清朝对中国 5000 年统一稳定贡献最大的朝代秦朝、西汉、隋朝、元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专业基础教材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