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虞美人/蝶恋花/雨霖铃/声声慢,哲思短章不入圈套许力袁枚在子不语里说,杭州北关城外的一处房产,原来是经常闹鬼,没人敢买。有个姓蔡的书生发现这是个拣漏儿的机会,鬼有何惧?房价低却是实实在在的便宜,于是不顾家人反对就买了下来。他自己住了进去,晚上果然有一女鬼蹁跹而至。女鬼不丑,但看上去极幽怨。女鬼进门从脖子上拽下一根红绳,甩上房梁挽个套就做上吊状,偷眼一看,小蔡同学无动于衷,就又拽下一根绳又在梁上结了个套,盛情地邀请蔡同学和她“在地愿,为连理枝”。书生走上前去,伸出了一只脚。鬼说:不是脚,伸头,错了。蔡书生陡然严厉地说:是你错了,才有今日落难!我可不想像你这样。女鬼一听,突然醒悟,拜谢而去。,人生
2、烦恼的圈套是人自己结的,由根根无益的执着心、分别心和无尽的欲望编织而成。人却在该解的时候结,在该伸脚的时候伸了头,在自制的桎梏里万劫不复。境由心造,一粒灰尘本可以轻轻地吹去,任由它落在心头就会成为巨石。人生的目标可以坚定不移,但一定要柔软地对待自己。想开了,那红绳只需一抖就会成为一个快乐的蝴蝶结跟着你飞。,修身名句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李煜相见欢赏读:园林的花已经辞谢了春天,它那红艳艳的花朵都一个一个地飘落,实在太匆忙了。原因在于早上的寒雨晚上的风,摧残生物的威力实在太厉害了。这首词恐为李煜入宋后的作品。这两句看似写景,但用“太匆匆”这样含情的辞语,惋惜好景不长,乃抒情
3、而不是体物。融景入情,景为情使,感叹南唐小朝廷如春天林花之谢那样,匆匆忙忙结束了它的命运,这位风流倜傥的李后主遽然终结了自己的帝王生涯,为之十分感伤。,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赏读:这两句工巧而浑成、流利而含蓄。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时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虽然惋惜流连也无济于事,所以说“无可奈何”,然而在这暮春天气中,所感受到的并不只是无可奈何的凋衰消逝,而是还有令人欣慰的重现,那翩翩归来的燕子不就像是去年曾在此处安巢的旧时相识吗?花落、燕归虽也是眼前景,但一经与“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相联系,它们的内涵便变得非常广泛,带有美好事物的象征意味。在惋惜与欣慰的交
4、织中,蕴含着某种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在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只不过这种重现毕竟不等于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动地重现。它只是“似曾相识”罢了。,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赏读:因思愁而消魂,因消魂而人瘦。帘外,冷风残菊;帘内,佳人憔悴。诗人在两者之间着一“比”字,不仅使情景交织在一起,还突出了词眼“瘦”字。瘦,既是人物形体特征的描绘,又是内心世界的透视,这样,一个身体清瘦、满面愁容的女诗人的形象就活脱脱地浮现了出来。,知识卡片 1作家作品 李煜(937978),字重光,世称李后主。他精于书画,谙于音律,工于诗
5、文,词尤为五代之冠。其词善用比喻,情景交融,语言清朗而富有韵律,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开拓了词的领域,对词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代表作有虞美人浪淘沙等,后人将他与其父李璟的作品合辑为南唐二主词。,晏殊(9911055),字同叔,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北宋词人。七岁能文,十四岁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宋仁宗时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等名臣皆出其门下。卒谥元献。他一生富贵优游,所作多吟成于舞榭歌台、花前月下,而理致深蕴,音律谐适,词语雅丽,风格深婉含蓄,为当时词坛耆宿。有珠玉词传世,北宋令词之专精者,首推晏殊。,柳永(?约1053),初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他一
6、生仕途坎坷,到晚年才中进士。柳永是宋朝第一位专业词人,在词史上有重要地位。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在艺术上他擅长白描手法,铺叙刻画,情景交融,以俚语入词,质朴自然,极富音乐性。柳词在当时就广为流传,“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柳词继承和发展了唐代民间慢词,奠定了宋代慢词的基础,被公认为北宋“婉约派”的词宗。著有乐章集,收词近二百首,其中著名的有雨霖铃望海潮等。,李清照(1084约1151),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早期生活优裕,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靖康之难后,经历了离乱,丈夫病逝,本人流落异地,颠沛流离于江浙皖赣一带,无依无靠,
7、在孤寂凄苦中度过了晚年。李清照多才多艺,能诗词,善书画,而以词的成就最高。其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独辟蹊径,语言清丽,在艺术上独有成就,被称为“易安体”。她是宋代婉约派代表词人之一,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女词人。著有漱玉词。,2写作背景(1)虞美人的作者李煜是位亡国之君。宋太祖开宝八年(975),金陵城失陷,南唐后主李煜肉袒出降,被封为“违命侯”。从此,幽居在汴京的一座深院小楼,过着日夕以泪洗面的凄凉日子。春花秋月使他触景伤情,回想昔日南唐的宫廷生活,愁苦万分。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李煜写下了这首词,命乐伎在他的生
8、日七月七日之夕演奏。词中流露了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据说这是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原因之一,那么,它等于是李煜的绝命词了。,(2)蝶恋花。宋初百余年间,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生息,出现了一个暂时的承平盛世。晏殊早年显达,诗酒成为他生活的中心。晏殊的词作善于造语,像“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种苦心刻画而又不显斧凿痕迹的丽句,在他的词中多见。他在写景方面具有特色的作品比较多,影响较大。相传,昔年陈州有一女妖,自称为孔大娘,每至昏夜入于鼓腔内与人言,她尤其知道未来的事情。晏殊在陈州时,刚刚写好一首小词,还没有修改出来,而孔大娘却已能歌咏了。此事类似神话,但足以说明晏殊诗词艺术的魅力。,(3)
9、雨霖铃一词是词人柳永中年漫游江南从汴京南下时与一位恋人的惜别之作。他在唐五代小令的基础上,创制了大量的慢词,使宋词开始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首词的词牌名雨霖铃,是取唐时旧曲翻制的。据记载,安史之乱时,唐玄宗避乱蜀中,于栈道雨中闻铃音,勾起悼念杨贵妃之思,“采其声为雨霖铃曲,以寄恨焉”。也写作雨淋铃。柳永充分利用这一词牌声情哀怨、篇幅较长的特点,可谓尽情尽致地写出了委婉凄恻的离情。,(4)声声慢李清照写这首词时,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后南渡;志趣相投的丈夫病逝;南渡避难的过程中,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丢失殆尽。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作者写下了声声慢
10、这首词,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词风深沉凝重、哀婉凄苦,一改前期词作的开朗明快。其词成为婉约派的代表作。,3文体常识关于词的常识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它始于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因为句子长短不一,故名“长短句”;又因和乐歌唱,又叫“曲子词”,还有“诗余”等别称。词牌,是词的格式的名称。词牌原是曲谱的名称,乐曲失传后就成了词的格式的标志。不同的词牌规定了不同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词牌与词的内容无必然联系,有的在词牌下面有标题,表明作品的主题。,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明代徐师曾文章辨体序说)。词大多分段,一段就是一
11、个乐段,叫“片”或“阕”,分两片的最为常见,本课的四首词都分两片。词的篇幅比较短小,有人按字数将词分成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种,认为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见清代毛先舒填词名解),词的流派豪放派和婉约派是宋代词坛上的两大流派。正式高举“豪放”旗帜的是苏轼,其答陈季常书云:又惠新词,句句警拔,诗人之雄,非小词也。但豪放太过,恐造物者不容人如此快活。豪放派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词中充满豪情壮志,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代表作家以苏轼、辛弃疾为主,代表作品为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婉约”一词,最早见于先秦古籍国语吴语中的“故婉约其辞”,按
12、诸训诂,“婉”、“约”两字都有“美”、“曲”之意。婉约派作品语言清丽、含蓄,词内容中抒写的感情宛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深沉幽怨,刻画精细,题材较狭窄,往往多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也间有写山水,融情于景的。婉约派的代表词人有柳永、秦观、李清照等人。代表作品有柳永的雨霖铃和姜夔的扬州慢。,豪放与婉约之区别在神不在貌。初学诗词者往往见诗词中有“万里、大江、沧海”等字眼便归入豪放,见“湘帘、罗带、销魂”则以为婉约。实际究其所以,一切诗词因何而作?面对无情现实之无可奈何。豪放之内蕴在于直面现实之勇气,以力相搏。纵不能胜,亦可“且自开怀”。婉约则多具逆来顺受之修为,并有将痛苦艺术化之倾向,更兼感情深挚
13、,执着到底。因此,豪放婉约不在于文学形式,而在于诗词家之人生态度。,4审美视窗 绝代词人,薄命君王李煜李煜,一走走了千余年,将四十余年来家国梦写入诗歌,将自己交给历史。李煜,一走走了千余年,将满腔遗恨交给长江,将三千里地山河常装心间。,从“红锦地衣”的南唐后主,到“故国不堪回首”的宋室囚徒,词人李煜呵,谁能体味你天上地下的身世沦落?谁能明了你内心“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的巨大沉痛?世人说,亡国的代价铸就了你可追唐诗的非凡成就,你认可么?你愿意后人称呼你“南唐李后主”还是“词人李煜”?可惜你不能回答,也许你不屑回答。或许你在乎的,只是无法与自己的家国再进行交谈,不管是用脚步还是视线。一江春
14、水向东流。,江河卷走了一切,却卷不走你的离愁别恨。匆匆的流水,因你的惨痛变故和心事婉约而多情地歌唱着,歌唱着你的屈辱、黯然以及落寞。千年李煜,是因为那些平民化的质朴的诗歌。人们记住的是一位词人,而不是一位帝王!,答案(1)时刻/地方,处所(2)两个“去”重复,表示行程遥远/离开,离去(3)到结束的时候/整,全/竟然,居然(4)知道/通“智”,智慧/通“智”,明智(5)想要/将要,快要/欲望(6)孤独/老而无子的人/难道,答案(1)名词作状语在帐内(2)名词用作动词设帐(3)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凋零(4)动词的为动用法为忧伤(5)形容词用作动词凄切地鸣叫,5文言句式(1)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译
15、文:_(2)多情自古伤离别。 ()译文:_答案(1)宾语前置句不忍回望那(依旧)被明月照耀的故国山河。(2)状语后置句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无不为离别而感伤。,结构图示,主旨归纳虞美人这首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传说宋太宗正是听到这首词才将他毒死的。可以说这首词是他的绝命词。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千古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形象地将人生的愁苦写到极致,千百年来广为流传。整首词抒写了作者怀念故国之情、哀叹亡国之痛的情怀,充溢着往事之哀、亡国之痛、物是人非的感慨。,蝶恋花此为晏殊写闺思的
16、名篇。词之上片运用移情于景的手法,选取眼前的景物,注入主人公的感情,点出离恨;下片承离恨而来,通过高楼独望把主人公望眼欲穿的神态生动地表现出来。全词深婉中见含蓄,广远中有蕴涵。蝶恋花借闺中人的主观感受和内心世界的活动,深婉而含蓄地表现了词人临秋怀人的那种执著而真挚的感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此词“昨夜西风”三句和欧阳修、辛弃疾的词句一起比作治学的三种境界,足见本词之负盛名。,雨霖铃雨霖铃词围绕“伤离别”而构思,作者当时在仕途上失意,不得已离京远行,这种抑郁的心情和失去爱情慰藉的痛苦交织在一起,便谱成了这首词的主旋律。词作的主要内容是以冷落凄凉的秋景作为衬托来表达和情人难以割舍的离情。写离情别绪
17、,真正达到了情景交融,虚实相济。在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中,演绎了一曲凄婉缠绵的离别之歌,“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声声慢声声慢一词通过描写秋天景色的生活感受,典型地概括了作者南渡后飘零的生活、凄凉的处境和充满着哀愁的内心世界,抒发了作者饱经国破家亡夫逝的离乱、忧患的哀愁。,重点突破 李煜的虞美人用了哪些事物作比喻和象征?试分析它们对表达主题的作用。提示词一开篇,便一无所傍地劈空一句:“春花秋月何时了?”春花秋月,象征良辰美景,赏心悦目。人生以春秋纪年,就含有这是美好季节的意义。再加上春而有花,秋而有月,景物的美好更使人觉得生活有意义。“何时了”,实是无时可了。本来平常的春花秋月,经词人一点,
18、便透露出宇宙间美好事物的无穷无尽,具有永恒的意义,由自然现象得出深刻的哲理,为下句“往事知多少”的社会现实张本,使往昔多少事已成虚幻这一无常现象与上句的永恒哲理构成鲜明对比,对表达主题有重要作用。,“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他遥想故国的“雕阑玉砌”应当还在,然而物是人非,“朱颜”已改,因而和“春花秋月何时了”一样,引起无限感慨。如此遥相对应,深化了主题,增强了艺术感染力。上片前两句以自然景物发兴,下片两句以宫廷建筑设想,以永恒和无常对比,曲折有致地表现了主题。“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则是以形象的比喻和夸张,将一腔愁绪比作长江之水,深入浅出,令人叹服,对升华思念故国的满腔愁
19、恨的主题,起了重要作用。,前人往往视明月为聊寄相思情怀的多情之物,为什么蝶恋花中却怪“明月不谙离别苦”?提示开篇“槛菊愁烟兰泣露”,这一亦真亦幻、幽极凄绝的特写镜头,正是主人公悲凉孤独心态的写照,而燕之“双飞”更衬出人之“孤独”。不难想像,当作者目送穿帘追逐的双燕相随而去之际,怀着怎样一种孤独的怅惘!而此时明月高悬,月已圆而人未圆,使得作者对那月光羡极生妒而略有微词。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与这里的“明月不谙离别苦”都发掘了明月丰富而复杂的内蕴,有异曲同工之妙。,“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历来为人们所称颂,请分析这句话好在哪里。提示古人抒写离别之情
20、往往要写杨柳,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诗经采薇);古人又有折柳送行的习俗,因为“柳”与“留”谐音,折柳赠人是希望人留下来。由此可见,“杨柳岸”不是一般的写景文字。离别的人一看杨柳,就会想起赠柳惜别的依依不舍的场面,心中不免会涌起一缕缕离愁。“杨柳岸”明写眼前景,暗写别时情,含蓄而有余味。清秋的晓风是凉的,词人正是通过凉风写出别后心境的凄凉,月挂树梢本是一种自然景色,着一“残”字,就透露出凄清冷落之感,写风之凉、月之残,都是为了倾诉出离情别绪。,总之,词人把杨柳、晓风、残月三个最能触动离愁的意象组合成一幅画面,并把它置入特定的时刻“酒醒”之后,暗含旨趣,画面生动,诱发想像,引起共鸣,因此成为千
21、古名句。,怎样理解李清照在声声慢中表达的哀愁?提示作者在词中所表现的沉痛并不是个人的无病呻吟。在南宋朝廷卖国集团屈辱求全,把祖国大好河山拱手让敌的时代里,词人的那种由个人生活遭遇所引起的沉痛,也就是一个具有爱国心的人应有的蕴涵国家兴衰的沉痛。因而这一种沉痛不仅仅是个人的。它代表着不少特别是那一时代任人摆布的妇女的苦难遭遇。任何时代,个人的遭遇与痛苦都是紧紧地和社会现实连在一起的。以此而论,这首词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较深的思想性。,1文本审美虞美人(1)跌宕起伏的手法一开头就问:“春花秋月何时了?”写的是眼前景物,因其至今未了,故有此问。这是实写。接着是自叹:“往事知多少。”表明词人已沉入对往事
22、的回忆之中,这是虚写,含有韶光易逝的感慨。忽然又转到眼前的景物上来“小楼昨夜又东风”,于是登楼远望,然而“故国不堪回首”,词人又沉入对往事的回忆中了。他很想知道明月下的故国现在是个什么样子,,由此自然过渡到下片。一开始又是虚写:“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这是作者想象中的“故国”图景,他把“雕阑玉砌”和“朱颜”对照着写,颇有故国凄凉、物是人非之感。最后把这一切都集中到一个“愁”字上来,这样的愁情是何等真实而深沉啊!,(2)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愁”是一种抽象的感情,如何才能用文字表达得具体形象呢?作者用起伏跌宕的笔法把这一感情表达得让人似乎能身临其境,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23、,要表达物是人非之愁,作者用了一个“又东风”和“不堪回首月明中”就完成了。再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用江水比喻愁多,用东逝之水比喻愁源源不断,一个抽象的概念至此变得非常具体。,蝶恋花(1)烘托与反衬作者善于将主观感情融于景物描写之中,用了烘托与反衬的手法写女主人公内心的悲苦。菊愁、兰泣、幕寒、燕飞、树凋、西风、路远、山长、水阔,这一切景物都充满了凄楚、冷漠、荒凉的气氛,从而很好地表达了离愁别恨的主题。前者如“槛菊愁烟兰泣露”,是以悲景写愁,与词中人物同病相怜。后者如“燕子双飞”、明月穿户,都以乐景写悲,以双燕、月光无情反衬女子有情。,(2)借景抒情例如“槛菊愁烟兰泣露”一句,
24、兰和菊本来就含有某种象征色彩(象征品格幽娴高洁),这里用“愁烟”、“泣露”将它们人格化,将主观感情移于客观景物,透露出女主人公的哀愁。“愁”、“泣”二字在借外物抒写心情、渲染气氛上可谓匠心独运。,雨霖铃(1)融情入景“寒蝉凄切”应作一句读,因为写的是送别的大环境,不仅点染了送别的气氛,也暗示了送别的地点。宋代都门外的汴河两岸植柳,“高柳乱蝉嘶”,所以这句正是写柳上蝉鸣,而柳又有“拂水飘绵送行色”的作用,自然会触动离情。这实际上已经点明了主旨,下面接着说“对长亭晚”,意思就更确定了。因为“长亭”在唐宋时期已经被当做离别地点的通称,词人此刻到了长亭,正值“骤雨初歇”,眼前的景物变得更加清晰,他听着
25、凄切的蝉声,看到河两岸的柳树和河边的小舟,离情自然更浓。这正是融情入景的写法。,(2)虚实相济词的上片除“念去去”二句,写的是眼前的实景实事实情,已经淋漓尽致地写出了词人和他心爱的人不忍分别却又不得不别的心情,连“良辰好景”也不能为他排遣痛苦。读完下片再回过头来看上片,便会懂得“都门帐饮无绪”、“无语凝噎”这些话的内涵了原来词人和他心爱的人之间的感情竟如此深厚,难舍难分啊!,声声慢(1)运用铺叙手法营造气氛,烘托人物心情这首词,巧妙地运用了铺叙手法,选取了一连串具有典型意义的景物,如飒飒的秋风,南飞的征雁,憔悴的黄花及飘零的梧桐叶,沥沥的细雨。运用这些意象的目的,是极力渲染了一个“愁”字;而急
26、风欺人,淡酒无用,雁行思情,黄花比伊,所见所感都使大家对词人所处境遇产生同情,这就是铺叙的妙处。,(2)语言通俗,贴切自然在声声慢中,作者多次运用口语,如“窗儿”、“怎生”、“点点滴滴”、“这次第”,语言通俗,贴切自然,绝无矫情造作之感。特别是“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二十多个字里,舌音、齿音交相重叠,是有意以这种声调来表达她心中的忧郁和怅惘。这些句子读起来明白如话,听起来也有明显的音乐美,充分体现出词这种配乐文学的特色。因为词原本是唱的,要使人容易听懂,所以要既通俗又生动。,2写作迁移【角度】 “词别是一家”这一专题中,突出了四个在词界以至文化界彪炳千秋的伟
27、大词人。词以人传,人以词闻。你对李煜、晏殊、柳永、李清照这四个词人了解多少?能不能选取其中你所熟悉的,写一篇短文表现他们的才华或精神?【示例】凡艺术成就都是阴差阳错,各种条件交汇而成一个特殊气候,一粒艺术的种子就在这种气候下自然地生根发芽了。柳永不是想当名作家而到市井中去的,他是怀着极不情愿的心情从考场落第后走向瓦肆勾栏,他跳进了一个消费的陷阱,却成了一个创造的巨人。,一个人很难选择环境,却可以利用环境,大约每个人都有他基本的条件,也有基本的才学,他能不能成才成事原来全在他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怎么处理。就像黄山上的迎客松,立于悬崖绝壁,沐着霜风雪雨,就渐渐干挺如铁,叶茂如云,游人见了都要敬之仰之了
28、。但是如果当初这一粒籽有灵,让它自选生命的落脚地,它肯定选择山下风和日丽的平原,只是一阵无奈的山风将它带到这里,或者飞鸟将它衔到这里,托于高山之上,寄于绝壁之缝。它哭天天不应,喊地地不灵,一阵悲泣(也许还有如柳永那样的牢骚)之后也就把那岩石拍遍,痛下决心,既活就要活出个样子。它拼命地吸天地之精华,探出枝叶追日,伸着根须找水,与风斗与雪斗,终于成就了自己。,柳永是经历了宋真宗、仁宗两朝四次大考才中了进士的,这四次共取士916人,其中绝大多数人都顺顺利利地当了官,有的或许还很显赫,但他们早已被历史忘得干干净净,但柳永至今还享此殊荣。,往来人,只轮双桨,尽是利名客别岸扁舟三两只。葭苇萧萧风淅淅。沙汀
29、宿雁破烟飞,溪桥残月和霜白。渐渐分曙色。路遥山远多行役。往来人,只轮双桨,尽是利名客。一望乡关烟水隔。转觉归心生羽翼。愁云恨雨两牵萦,新春残腊相催逼。岁华都瞬息。浪萍风梗诚何益。归去来,玉楼深处,有个人相忆。(宋)柳永归朝欢,【漫漫古典情】,【美词妙析】此词以白描和铺叙的手法,情景相生地抒写作者冬日早行而怀念故乡的思绪和浪迹江湖的苦闷情怀。作者工致地以白描手法描绘旅途景色,创造一个特定的抒情环境。前四句以密集的意象,表现江乡冬日晨景,所写的景物都是主体真切地感受到的。“别岸”是稍远的江岸,“萧萧”为芦苇之声,“淅淅”乃风的声响。远处江岸停着三两只小船,风吹芦苇发出细细的声音,如画般地写出了江乡
30、的荒寒景象。江岸、葭苇、沙汀、宿雁,这些景物极为协调,互相补,衬,组成江南水乡的画面。“溪桥”与“别岸”相对,旅人在江村陆路行走,远望江岸,走过溪桥。“残月”表示旅人很早即已上路,与“明月如霜”之以月色比霜之白者不同,“月和霜白”是月白霜亦白。残月与晨霜并见,点出时节约是初冬下旬,与上文风苇、宿雁同为应时之景。三、四两句十分工稳,确切地把握住了寒冬早行的景物特点。“渐渐分曙色”为写景之总括,暗示拂晓前后的时间推移和旅人已经过一段行程。这样作一勾勒,将时间关系交代清楚,使词意发展脉络贯串。“路遥山远多行役”为转笔,由写景转写旅人。由于曙色已分,东方发白,道路上人们渐渐多起来了。“只轮”“双桨”,
31、借指车船。水陆往来尽是“利名客”,他们追名逐利,匆匆赶路。柳永失意江湖,正同这群赶路的人一道披星戴月而行。,下片“一望乡关烟水隔”,承上片的写景转入主观抒情,写主人公因厌倦羁旅行役而思故乡。“一望”实即想望,故乡关河相隔遥远,烟水迷茫,根本无法望见;既无法望见而又不能回去,受到思乡愁绪的煎熬,反转产生一种急迫的渴望心理,恨不能插上羽翼立刻飞回故乡。对于这种迫切念头的产生,词人作了层层铺叙,细致地揭示了内心的活动。“愁云恨雨两牵萦”喻儿女离情,像丝缕一样牵萦两地;“新春残腊相催逼”是说明时序代谢,日月相催,新春甫过,残腊又至,客旅日久,于岁月飞逝自易惊心,有年光逼人之感。“岁华都瞬息。浪萍风梗诚
32、何,益。”“岁华”句申上“新春”句意,流光转瞬,与天涯浪迹联系起来,更增深沉的感慨。“萍”和“梗”是飘泊不定的典型意象,以喻羁旅生活象浮萍和断梗一样随风水飘荡无定。柳永深感这种毫无结果的漫游确是徒劳无益,从现实艰难的境况来看还不如回乡。于是逼出最后三句:“归去来,玉楼深处,有个人相忆。”这是思乡的主要原因,补足了“愁云恨雨”之意。家乡的“玉楼深处,有个人相忆”,自然是设想妻子多年在家苦苦相忆了。柳永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人:他在离家后事实上再也没有回到故乡,但思乡之情却往往异常强烈。,乱世美神李清照湫沄这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奇女子?为何有那么多的愁愁愁?为何有那么多的情情情?为何又有那么多的泪泪泪?我常
33、常揣想,旧时的女子一定个个都是纤纤瘦瘦,气质优雅,清秀动人。你看,她们头上挽着发髻,淡妆素雅,柳眉细腰,脚踏罗裙,纤纤作细步。这不就是一幅美丽动人的画面么?静静的夜里,坐在灯下遐思着,恍惚中已穿越时空。我分明看到了这样一个距我遥远又宛若在眼前的纤纤女子徐徐走来。,她,就是才华出众的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她出身名门,饱览经书,爱好文学。如果说“文如其人”的话,那么,她应该有一个悠闲浪漫的少女时代和情意绵绵的少妇时光。她的闺思之作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浪漫而又惬意!“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伤情而又善感!还有她的点绛唇、怨王孙等等抒写了她闺中的惜春情怀及美好的自然景色。
34、,十八岁的她,嫁给了太学生赵明诚。她们是文学知己,可谓情投意合,婚姻幸福美满。在爱情的滋润下,她写下了一篇又一篇动人的相思怨别篇章。比如一剪梅中那句“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其离别相思之情倾诉于笔端,让读者怦然心动。醉花阴中那句“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更是情深意挚。如果这也是一种愁绪,那么此时的愁是一种甜蜜的相思之愁。可叹的是后来靖康乱发,赵明诚急病而亡。从此,她坠入了苦海,开始了她下半生深深的愁。,第二次婚姻的打击,乃至锒铛入狱;国难当头,她孤身流离;还有晚年的寂寞与无助。所有这一切,使得她的词风格大变。极度凄凉悲伤的处境,她又怎
35、能不感慨?“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唉!一声叹息!一直记得最早读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首诗借古讽今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读起来有一种气吞山河的豪气。当时年纪还小,不太知晓作者的详细背景。后来不禁惊叹,原来出自一弱女子笔下。,晚年的李清照,经过几年的呕心沥血,终于将赵明诚研究金石的遗稿金石录整理完毕。也完成了他们夫妻俩一生的共同心愿。她一生无儿无女,孤灯为伴。家愁,国愁,情愁事事愁。在此同时也吟出了她的晚年之名作声声慢,堪称千古绝唱。我们不妨再来品读一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36、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而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全词切实真挚,痴情感人。写尽了动乱年代她孤苦伶仃的愁怀。首句的十四字叠词,简直就是一字一泪的堆积。其相思之愁,家国之思,年华之逝以及暮年孤寂之心情更是在全词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一代佳人李清照早已作古,而她的才情流芳百世。她一生坎坷悲苦,乱世中留下了壮丽的情、愁、泪的华章。她至情至性的词带给我们美的感受。她的柔美、豪情、愁怀交织在一起,让人肝肠寸断。她真乃乱世中的美神,不愧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首屈一指的女作家。喜欢李清照,喜欢李清照的词。在这样的夜里,读着她,读着她的词。读着她细腻的心思,读着她的婉约,读着她的豪情,心中久久不能平静,单击此处进入 活页规范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