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马原课后题答案第一章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 答:物质概念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 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 识之外,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马克思主 义的物质观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 论意义:(1( 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 义一元 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2( 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 论。(3( 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4( 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 奠定了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现代意义。 坚 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和唯物主义 一元论,同唯心主
2、 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 论;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 统一、唯物主 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 义奠定了理论基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我们通过实践改造客观物质世界,就要充分认识是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人的实践活 动 依赖于客观物质世界,而客 观世界的 规律性更制约着人的实践活动。就要在马克思主义物质观指导下,正确 认识和利用客观实际 的发展规律,一切从 实际出发,更好地认识和改造客观物质世界,以取得社会主义实践和各项事业的胜利。2.霍金提出“人工智能威胁论”谈谈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条件下,如何认识物 质和意
3、识的关系?物质决定意识,人工智能的成功,是因为我们对认识的正确应用,从实践到认识,我们得到许多理论与客观规律,再从认识到实践,我们应用规律创造出人工智能,实践又 证明人工智能的优越,证明认识的正确。那 物质决定意识就肯定是正确的,不然没有我 们先前的实践,就不可能有正确的认识,也就不可能有人工智能的产生,也就是再次实践的证明认识的正确。有人认为人工智能随着人类的发展会不断发展,将来甚至超 过 我们人类自己。我 认为这种可能性也是存在的,但人类现在的水平远超过人工智能,将来人工智能发展得非常高的水平了,那也是人 类推动的,那 时说明我们人类自己的水平来就更高了,才能创造高水平的人工智能。当然我们
4、在发展他的同 时也会认识到人工智能 发展的不利方面,他 对我们人类 的威胁。我们当然会采取保护人类自己,制约人工智能对我们的威胁的手段。3.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说明把马克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 相结合的重要性。答:(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 辩证关系是:1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2 是互相区别的,共性只是包含了个 别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的东西,而没有包括个别事物的全部内容和特点。一般比个别更普遍、更深刻,个别比一般更丰富、更具体。3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
5、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建 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在中国这样 一个人口众多、 经济 文化落后的大国建设社会主义,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一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开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道路。我国的社会主 义建设,要以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为指导,坚持社会主 义道路和方向;同 时又要从我国特殊的国情出发,去探索有自己特色的建设和发展道路社会主义是普遍性、共性,中国特色是特殊性、个性,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把个性与共性有机地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4.依据思维方法与思维能力的关系,谈谈如何培养和提高思维能力。 答:找不到 我死了第二章1. 结
6、合毛泽东的实践论,谈谈如何理解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答: 实践论就是毛泽东借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观点揭露党内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的主观主义错误而写的。以实践观点为基 础,以 认识和实践的 辩证统一为中心,论述了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人的认识能力和作为认识结果的知识,都只能来源于实践.实践是人的才能和知识的唯一源泉.(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具体表现在:1 社会实践不断提出新的需要、新的研究 课题,推动认识的发展。2 社会实践为认识不断提供新的经验和新的观察、研究的物质手段。3 社会实践推动人的思维能力的发展。(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人们从实践中
7、获得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否与客观世界相符合、相一致,是否正确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必须通过实践的检验,才能得到证明.(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人们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此外在别的目的.人们通过实践,达到对客观世界的正确认识,然后用这种认识指导人们去实践,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以满足人的需要.总之,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动力、 标准和最终目的,这些都是实践对认识决定作用的体现.正是由于这种决定作用,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认识一点都不能脱离实践2.为什么说真理是客观的、 绝对的又是相 对的?把握这一观点对于我们坚持和 发展马克思主义有什么重要意义?(1(马克思主义是真理,它也是 绝对
8、性和相 对性的统一。它反映了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具有 绝对性。但它需要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具有相 对性。因为马克思主义真理具有绝对性,所以我们必须坚持并以它作为我们的指导思想;因为它具有相对性,所以我 们又必须在实践中丰富它、发展它。既坚持又发展,才是对 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 (2(马克思主义真理的生命力在于理论创新。实践始终在向前发展,理 论必须随着实践的不断前进而发展,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3(强调马克思主义的品质是与时俱进,要科学地反映人类在实践领域和认识领域所取得的最新成果,及 时回答和解决时代提出的重大问题,从中得出 结论,提出新 观 点。历史进程证明
9、,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 义哲学的内在要求。(4)马克思主义是在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产生并接受实践的检验,又指导无产阶级 革命实践的普遍真理。 马克思主义是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是客 观真理,因此,必 须坚持,任何 时候都不能违背。要反对否定马可思主义的错误倾向。这种观点怀疑和否定马可思的基本原理的正确性,因此,也就是怀疑和否定其真理的客观性和绝对性。3.有人说价值没有对错之分, 请结合真理与价 值的辩证关系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 认识,并思考 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意义?真理和价值是人类活动的两个基本原则,二者既区别又统一。(一)真理和价值的区别:(1)真理原 则体现 客体尺度的要求,要求人们在认识真理
10、时不能考虑人的主体需要和利益,而价 值原则体现主体尺度的要求,要求人们的思想和行动要保证主体需要和利益的满足。(2)真理原 则主要表明人的活 动中的客观制约性,而价 值原则主要表明人的活动中的目的性。(3)真理原 则 是社会活 动中的统一性原则,价 值原则是社会活动中的多样化原则。(4)真理是一元的,服从于世界的物 质统一性,价值是多元的,不同主体有不同需要、有不同的价 值要求和价值选择。(二)真理和价值的统一性:(1)追求价 值 以追求真理 为基础。只有正确认识和把握客观真理,使自己的思想和行 为符合客观规律性,人类才能有效地影响和改造对象世界,实现预 期的实践目标或价 值追求。(2)追求真
11、理以追求价值为目标。 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追求真理是 为了追求价 值。从接近真理是为了创造和实现价值来说, 对价值的追求不但主 导和规范着对真理的追求,而且是包括科学认识活动在内的全部人 类生命活动的终极目的之所在。(3)真理和价值的联系和 统一并不是理论抽象意义上的,而是在 现实的社会实践中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三)真理与价值既对立又统一,二者矛盾的不断出 现解决,不断地促 进实践的 发展和人类的进步。 第三章1.为什么说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答: 生产方式是人类借以向自然界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方式,它包括生 产力和生 产关系两个方面,是特定社会生 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
12、“ 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 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第一,物质资料的生 产方式既是人类和人 类社会产生和存在的基础。 第二,生产方式是社会其他一切社会关系和社会活动的基础。 第三,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 质和社会制度的更替。首先,生 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 质,有什么 样的生产方式,就会有什么样性质的社会制度。 这是因为生产方式 实际上是社会的经济基础,社会的政治上层建筑、思想上层建筑归根到底是由这个基础决定的,而且要由 这个基础得到说明。其次,生 产方式的变化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生产方式的变化是由生产力发展引起的,当一种生产方式被另一种生产方式所代替,就意味着旧的社会
13、制度被新的社会制度所代替。2.运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原理分析深化改革的客观依据和重要意义。答:()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这一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推动的结果。其中,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在生 产力中,人是最活跃的因素。人不仅可以通过自己的实践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改进劳动资料,改造自然界,使之适合自己的需要。而且,人还 可以通过一系列历史活动,改革上 层建筑中不适合 经济基础、生产关系中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方面,推动生 产力和经济社会的全面 发展。( 2)社会是由人组成的,社会发展又是一个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一的过程。社会历史就是在许多单个意志的相互冲突中
14、产生出来的。每一个人 积极的或消极的 历史活动都会成为历史事件具体内涵的组成部分,成为整个人类 意志中的合力因素和影响 历史前进的力量。( 3)任何推动人类 社会发展进程的重大历史事件或成就,离不开人民群众。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代表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趋势或方向。一切重大的历史事件,都是人 们的意志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合力 ”作用的结果。它与社会基本矛盾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理论并行不悖,两者之间并没有矛盾。3、结合我国科学技术 的重大成就,如高 铁 、飞机、天宫等,谈对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认识。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标志,推 动 社会发展。科技革命是推 动经济和社会 发展的
15、强大杠杆,推动了由工业经济形态向信息社会或知识经济形态的过渡。造成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思维方式的深刻变化和社会进步。此外,科学技术能够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造福人类,科学技 术的作用即受到一定客 观条件的影响,也受到主观条件如人类的观念和认识水平影响。正确认识和运用科学技术,首要的就是有合理的社会制度保障科学技术的正确运用,始终坚持使科学技术为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服务,让科技为人类造福4、结合人民群众是历 史创造者的原理, 谈对坚 持以人品为中心重要性的认识(1)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物 质财富、精神 财富的创造者和社会 变革的决定力量,是历史的创造者。按照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
16、众路线,必 须相信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虚心向群众学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2)当前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 难点 问题有儿女读书问题、住房 问 题、就医问题、低保问题,物价 问题、贫富不均问题、腐 败问题等。(3)在实践中,我党制定了一系列路 线、方 针、政策,免除农业税,减免农村中小学学杂费,推广农村公 费医疗, 稳定高校学杂费,加大大学 生助学金覆盖面和 额度,稳定销房价格,建立安居房,建立和扩 大城乡低保户范围并提高其标准,提高务工工资标准,保证农民 工工 资发放;平抑物价,解决民生问题,加大惩治腐败力度等,都是党的群众观点 与群众路线的生动体现。(4)作为大学生,必 须树
17、立群众观点,自觉地依靠群众,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虚心向人民群众学 习,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确立以人为 本、全心全意 为人民服 务的宗旨。5、习近平说 我们既要 绿水青山结合自然地理 环境在社会生存和发展中的作用,谈应怎样认识和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答:(1)科学技术作为先进生产力的标志,对于推动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现代科学技 术对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但科学技 术的社会作用具有二重性,它既能通 过 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以造福于人类,也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消极后果。其中不良影响之一就是在 发展现 代工业的过程中, 违反自
18、然规律,破坏生态环境,造成环境污染,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不同程度的 伤害。我们应用科学的自然观和发展观指导人们,树立全球观念、与自然和 谐相处的观 念和危机意识,克服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的狭隘视野和急功近利的行为,正确 对待自然和社会的关系,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合理控制各种生产活动与消费活动,直至变革不适合自然与社会和谐发展的社会形式。第四章1.为什么说资本来到世间,从 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资本主义的发展史,就是 资本剥削劳动、掠夺弱国的历史。在自由竞争时代,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开辟殖民地, 贩卖奴隶鸦片,进行资本积累和 扩张。 发展到垄断阶 段后,统一的世界市场和世界资本主义经
19、济体系逐步形成,为瓜分世界引发了两次世界大战 z。二战后,由于社会主义的胜利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西方列强被迫放弃旧的殖民主 义政策,巧妙地剥削和掠 夺发展中国家的资源和财富。在当今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西方 发达国家通 过它们控制的国际经济、金融等 组织 ,推行经济全球化战略,继续主导国际经济秩序,保持和发展它 们全球优势地位,攫取着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好处。我们今天看到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繁荣稳定,是依靠不平等、不合理的国际分工和交换体系,依靠发展中国家提供的广大市场、廉价资源和廉价劳动力,通过向发展中国家转嫁经济社会危机和难题、 转移高耗能高污染产业 等方式实现的。 资本主义没有也不可能 给
20、世界带来普遍繁荣和共同富裕。2.如何理解商品二因素的矛盾来自劳动二重性的矛盾,归根结底来源于私人劳动 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或两种属性。在私有制条件下,商品所包含使用价 值和价值的矛盾是由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所决定的。以私有制 为基础的商品经济是以生 产资料的私有制和社会分工为存在条件的。在私有制条件下,商品生产者都是独立的生产 者,因此,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私人性质 ,是私人 劳动 ; 由于社会分工,商品生 产者之间又互相联系、依存,各个商品生产者都要为满足他人和社会的需要而进行生产。因此,他们的劳动又都是社会劳动的组成部分。这样,生产商品的
21、劳动 具有社会的性质,是社会劳动。对此马克思指出,当 劳动产品转化为商品后,生产者的私人劳动真正取得了二重的社会性 质。生产者的私人劳动必须作为一定的有用劳动来满足社会需要,从而 证明它 们是总劳动的一部分 ; 另一方面,只有在每一种特殊的有用的私人劳动可以同任何另一种有用的私人劳动相交换从而相等时,生产者的私人劳动才能满足生产者本人的需要。完全不同的劳动所以能够相等,只是因为它们的实际差别已被抽去,它 们已被化成它 们作为人类劳动力的耗费、作 为 抽象的人类劳动所具有的共同性质。”私有制条件下,商品生产者私人 劳动所具有的这二重性 质,表 现为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私人 劳动和社会劳动的二重性。
22、生产商品的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是统一的也是对立的。其矛盾性表现在:作为私人劳动,一切生 产活动都属于生产 者个人的私事;作为社会劳动,他的 产品必须能够满足一定的社会需要,他的私人 劳动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而商品生 产者的 劳动直接表现出来的是它的私人性,不是它的社会性,私人 劳动能否为社会所承认,他自己并不能决定,于是就形成了私人劳动 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这一矛盾的解决,只有通过商品的交换才能实现。在私有制条件下的商品生产,是在 竞争和生 产的无政府状况下盲目进行的,从而使商品的供求脱节。同时,由于分工的进一步发展,私人劳动与社会 劳动的矛盾也会日益加 剧。私人 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以私有制
23、 为基础的简单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正是这一矛盾,决定着 简单商品生产的本 质及其发展过程、 结果,决定着商品内部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生产 者的命运。 这一矛盾 还包含着资本主义矛盾的胚芽。随着简单商品经济发展到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这一矛盾也进一步发展为生产的社会性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并成为资本主 义一切矛盾的根源。3.如何理解“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资本是自行增殖的价值,是能 够带来剩余价 值的价值。在 现实生活中,资本总是表现为一定的物,但这些物本身并不是资本,只有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下,被用来从事以获得剩余价值为目的的生产活动,它才成为资本。
24、所以马克思强调指出,资本的本质不是物,而是在物的外壳掩盖下的一种社会生产关系,即 资本主义剥削关系。4.运用历史的和现实的事实说明, 经济 危机是资本主义矛盾的集中体现。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产物经济危机,又称“ 经济恐慌”。马克思指出: “一切真正的危机的最根本的原因,总不外乎群众的贫困和他们的有限的消费, 资本主义生产却不顾这种情况而力图发 展生产力” 。经济危机造成社会生产力的巨大破坏,表明资本主义 生产关系同社会化的生 产力之间存在着对抗性的矛盾。5.我们对待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应该运用怎样的方法去认识它们?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第一,资本主
25、义 意识形态是在资本主 义国家中占统治地位的、反映了作 为统 治阶级的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的各种思想理论和观念的总和。第二,资产阶级 意识形态作为资本主 义社会的观念上层建筑,是 对资本主义 社会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的反映,也是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建立的直接理论依据。本 质上是 资产阶级的阶级意识的集中体现。第三,当今西方一些学者借全球化之机宣扬“ 意识形态终结论”、“ 后意识形态时 代”等论调,是没有根据的,是违背客观历史事实的。我们要积极参与国 际合作,广泛吸收资本主义国家科学文化优秀成果的同 时,坚决抵制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侵蚀,捍卫马克思主义的思想阵地。对于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应该坚持辩证批判的态
26、度和方法,由于人民群众的 长期斗争以及 资产阶级在长期的政治统治中积累了不少经验,可借鉴 其政治制度中符合政治和社会管理的 规律内容。但是,由于资 本主义的政治制度本质上是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的,我们应进行分析、批判,深刻 认识其作 为资历产阶级政治统治工具的阶级本 质。 对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我 们应该坚持批判借 鉴、洋 为中用的原则,剔除其思想糟粕,吸收反映 现代社会生活普遍规律和广大劳动人民的权利要求方面的思想精华。第五章 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1.垄断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说垄断并没有消除竞争?从本质上说,是资 本主义生产力发展的 结果,一方面,随着科学发展技术进步,高效率的设备涌现出来,
27、为大生产提出了可能,同时也要求企业规 模较大。另一方面,自由 竞争使得企业合并增多,使得 资本越来越多的集中于有限的几个企 业。所以说,当生产跟资本集中发展到一定时侯, 垄断就自然而然 产生了。垄断不能消除竞争的原因:1 任何垄断企业都是局部范围内的或者说某一行业的垄断很难垄断世界范围内生产销售;2 技术革命使得一个垄断企业难于在长时间内保持垄断的地位。2.为什么说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体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部分变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政权和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有别于私人垄断资本,资产阶级国家通过其直接掌握的国有垄断资本和国家经济机构,参与私人垄断资本的活动,调节社会
28、的再生产过程,履行国家组织经济的职能.所以,国家垄断资本的产生是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自身范围内的部分质变,是一种新的垄断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国家垄断资本的产生,标志着资本主义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新发展,它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的作用是双重的:一方面,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还会有新的发展.另一方面,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没有根本改变垄断资本主义的性质.3.如何认识和把握经济全球化及其影响?所谓经济全球化是指在生产不断发展、科技加速进步、社会分工和国 际分工不断深化、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
29、,世界各国经济活动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一体化过程。经济全球化是一场由发达国家主导的,以跨国公司为主要动力的全球产业结 构大调整。 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为贸易自由化、金融自由化和生产一体化。 经济全球化的本 质是资本的不断增殖推动资本主义生 产方式向全球进行新的、急 剧的扩张,使全球范围内的生产力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扩展到全球范围,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这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的新现象,是 资本国际化进程的新的高 级阶段。【影响】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过程,它在产生积极效应的同时,也会产生消极的后果.主要表现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扩大;在经济增长中忽视社会
30、进步,环境恶化与经济全球化有可能同时发生;各国特别是相对落后国家原有的观念和文化都面临着全球化的冲击,国家内部和国际社会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治理危机;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变成一种全球行为,它既为一国经济竞争力的提高提供了条件,同时也存在着对别国存在依赖的的危险.经济全球所带来的消极后果,会制约甚至破坏全球生产力的发展,对全球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4.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有哪些表现?如何认识其变化的原因和影响。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第一、生 产资料所有制的 变化;第二、 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 变化;第三、社会阶级、阶层结构的变化; 第四、经济调节机制和 经济危机形态的变
31、化;第五、政治制度的变化。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 1、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是资本主义变化的根本推 动力量;2、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力和利益斗争的作用,是推动资本主义变化的重要力量;3、社会主义制度初步显示的优越性, 对资本主义产 生了一定影响;4、主 张改良主义的政党 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也对资本主义的变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代 资本主义发生的变 化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 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基本框架内的变化,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 质发生了变化;把资本主义的部分变化夸大为资本主义的质的根本变化的认识是片面的,也
32、是不科学的;完全否定当代 资本主义新变化的意义,否 认当代资本主义已经在许多方面不同于传统的资本主义的观点也是不可取的。5.如何看待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及其为社会主义所替代的历史必然性?答:与封建社会相比,资本主义制度空前地提高了社会生 产力, 显示了巨大的历史 进步性:资本主义将科学技术转变为强大的生产力;资本追求剩余价值的内在动力和竞争的外在压力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作为上层建筑在战胜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小生产的生产方式,保护、促 进和完善资本主义生 产方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从而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促进 了社会进步。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 资本主义生产
33、 方式与社会化生产的矛盾突出,决定了它必将被更高级的社会形态所代替。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所取代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尖锐化,为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着三个方面的客观条件:提供着最重要的物质准备即生产走向最全面的社会化;提供着社会化管理机构的准备即垄断组织和国家垄断;提供着资本变为社会财产的过渡点即股份公司和垄断资本。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却是一个曲折、复杂的历史过程。因为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复杂性和曲折性决定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长期性;资本主义制度自我调节的能力尚未穷尽,当代资本主义暂时不会退出历史的舞台;庞大的世界体系决定了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是一个逐步
34、的、复杂的过程;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完善需要一个历史的过程。最 终, 资本主义 向社会主义过渡是当代资本主义的历史走向,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第六章 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1.如何认识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的发展历程?学习把握世界社会主义 500 年发展的历史脉络。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的发展, 经历 了六个时间段: 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阶段,包括 16 世纪 和 17 世纪的空想社会主 义, 18 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 和 19 世纪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三个发展时期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时期 列宁领导十月革命胜利并实践社会主义的发展时期 苏联模式逐步形成的发展时期 新中国成
35、立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和实践的发展时期 我们党作出进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发展时期。在六个时间段的发展中,社会主 义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从初步探索到不断深化的几次 历史性变革,推进世界社会主 义发展逐步深入。2.如何正确认识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马克思、恩格斯在创 立科学社会主义的过 程中,系统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 则.认清与把握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首先要注意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则以及科学社会主 义基本原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这是理解和把握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前提和依据.人类社会由
36、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进化和发展是一个客观的历史过程,其目标是人的解放.这一进化与发展必须经过工人阶级自觉的、长期的斗争才能 实现,无产阶级要推动人类社会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的进化和发展,其自身必 须要有成熟政党的正确领导,必须掌握国家政 权,这些都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3.请结合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谈谈为 什么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 义,而不是其他主 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 义理论逻辑 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时 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是一百多年来科学社会主 义 理论与实践
37、发展的结晶,是当代中国的科学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当代中国的科学社会主义,关键在于它的“ 中国特色”。我们党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坚决反对和抵制偏离社会主义方向的错误思潮;又吸取不顾历史条件生搬硬套本本的历史教训,破除对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教条式理解,而真正将其与当代中国的具体实际结 合起来,从而形成了 鲜明的“中国特色”。我 们进行的改革开放,借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有益的东西等等,都是 围绕在社会主义条件下 发展社会生产力这一根本任务的。而发展社会生产力,正是科学社会主义要义。因此,这种“中国特色”既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坚持,又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丰富和 发展。4.请谈谈中国特
38、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对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贡献 开辟了经济欠发达国家摆脱贫困的新模式: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为世界各国特别是欠发达国家现代化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模式。中国现代化的成功理论和实践, 对那些与中国国情 类似的国家和地区进行现代化建 设,提供了启示与借 鉴。使他们看到,发展中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确 实可以加快科技和生 产力的发展,可以加快增 强综 合国力,可以加快改善人民生活,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有力地推动了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历史进程: 中国人民一向爱好和平。争取和平,维护和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外交理论和我国外交工作的立足点,也是我国对外政策的主要目标。中国不称霸,要以平等态度对
39、待别国,同样尊重别国的平等地位。这些重要观点及其实践,无疑对促进世界的和平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产生了积极影响:改革开放以来,在建 设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伟大实践中,正是由于我 们在实践中牢牢把握住“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 义的基本原 则,又根据我国 实际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这一关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成就斐然。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中国共产党在 80 多年革命、建设、改革的奋斗历程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第七章 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1、谈谈在未来理想社会的 认识上, 马克思主 义经典作家与空想社会主义者有何本 质区别?在对未来社会理想的
40、认识上, 马克思主义经 典作家与空想社会主义之间存在着本 质的区别: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把未来社会理想建立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之上空想社会主义者则将其建立在唯心史观之上。恩格斯曾经指出,空想社会主 义者和十八世 纪的启蒙学者一样,他 们把对未来社会的构想建立于所 谓“永恒真理”、 “永恒正义”的理性原 则之上。而马克思主义经 典作家则在分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基础 上,把对未来社会的理想牢牢地构筑于唯物史观的基地之上。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把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看成一个历史的必然过程,这一过程是由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决定的,它反映了社会发展的一般 规律。空想社会主义者把未来理想社会看成是某些天才人物
41、的创造发明,纯粹是一种偶然的 现象。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未来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建设是由未来的社会 实践决定的,我 们只能对未来的社会作大致的构想,而且构想要不断接受实践的 检验。空想社会主义者从主观愿望出发,为未来理想社会制定了一个极其 细致详尽的蓝图 。2、既然共产主义理想的 实现是历史的必然,为什么又要人们去努力追求?既然共 产主义的最终实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为什么又说“共产主义渺茫”论是错误的?请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观点予以正确解答。(一)共 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问题 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问题,是 马 克思恩格斯共产主义思想中一个首要的基本 问题。 马克思恩格斯对这个问题的论证
42、,主要是从历史考察、现实 分析和价值判断等三个方面展开的。 从历史考察来看,共 产主义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人类社会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共产主义作为一个更高级的社会形态,它的 产生,是社会基本矛盾运 动所决定的。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必然要引起生产关系的变化;生产关系的变化,必然要 导致整个社会的 变革。人 类社会各个形态的依次交替,都体现了这样的规律。除此之外,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前一个社会形态发展,也都为后一个社会形态的产生奠定着基 础,创造着条件。由此可以看到封建社会的发展,为资本主 义的产生, 创造了条件, 资本主义的发展也为共产主义的产生创造了新的条件。资本主义是
43、共产主义的母体,它创造的发 达的社会生产力,孕育出的新社会因素,形成的世界性普遍交往, 带来的思想观念的解放,使共产主义的产生有了必要的经济文化基础。 从现实分析来说,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的必然走向。资本主义生产与以往一切生产活动相比,有一个显著不同的特点,这就是生 产的社会化。 马 克思恩格斯看到,生产的社会化已经使生产资料成为劳动者共同使用的生产资料,生产过程开始实行 统一的组织和管理,产品面向社会的需要。但生产资料以及劳动成果却依然掌控在私人手里,这就造成了资本对劳动的剥削, 产生阶级对立。而国家又站在经济生活之外,不干预经济活动,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也导致了经济危机的频繁发生
44、。因此,用共产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实现生产管理的社会化, 实现 生产资料和产品的社会占有,就成为生产社会化的内在要求。在资本主义发展过 程中,生 产力的发展也迫使资本主义生 产关系作出适当的调整与改变,资本通过股份制的方式由个人手里也逐步开始向集体、向社会、向国家转移,以适应生产社会化的要求。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这种转移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资本主义的性质,但却印证着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 为转移的必然趋势。 从价值判断上来说,共 产主义的实现 ,是人 类社会不断进步的内在要求。消灭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实现社会的公正平等、民主自由,文明和谐,促 进入的全面发展,这是人类社会始终不渝的普遍
45、追求。共产主义主张消灭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消除阶级对立和社会贫富分化,使每一个人的尊 严都能得到维护,使每一个人的权利都能得到保障,使每一个人的发展都能充分实现,正是人 类社会发展和进步要求的体 现。 试图用规律的必然性否定人在社会发展中的能动作用,否定人们可以按照客 观规律去改变世界,是真正的 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相 对立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 ,共产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我们可以发现和掌握规律,并按照客观规律进 行实践活动。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人并不是被动的受制于规律,而是一个能动的过程。 综上所述:一方面,共 产主义理想 虽然远大,但是并不神秘。它是在对人类 社会发
46、展规律认识的基础上设立的发展目标,是以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及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发展为依据的。其一、共产主义理想是能够实现的社会理想;其二、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是历史规律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人类历史上,对美好生活和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源 远流长。但历史证明,以往的任何 阶级都不可能实现 消灭剥削和压迫的社会理想。随着人 类历 史进入资本主义社会,随着无产阶级的发展壮大和走上历史舞台,人 类追求和实现 美好理想社会的使命历史地落在了无 产阶级的身上。其一、实现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最终目标;其二实现共产主义是全人类解放的根本体现。(二)共产主义的实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共产主义的实现是一个漫长
47、的过程, 这是因 为: 共产主义最高理想,只有在共产主 义社会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 实现。共 产主义社会将是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只有在共 产主义社会充分 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人类社会发展的实践表明,要 实现这些目标 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任务, 这就决定了 实现共产主义必然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我们不可能 为共产主义的实现制定一个固定的 时间表,也不可能 为它的 发展设计一个固定的模式。 共产主义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首先,从社会发展规律看,任何新旧社会制度的更替,都要经历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其 间必然要经过
48、激烈的复辟和反复辟的反复斗争。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用了上千年的 时间,经历了无数次的反复和斗争。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 义也非一帆风顺,从 1640 年英国资产阶级 革命算起,英国资产阶级和封建王朝进行了长达 130 多年复辟与反复辟的斗争;1789 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也经过三次封建王朝复辟,用了 86 年,资产阶级政权才稳定了局面。从典型的资本主 义国家英国出现,到 1871 年德国 资产阶级革命,前后经过 220 多年的较量,在世界范围内资 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 才成为定局。即使 这样,至今某些国家仍然存在着封建制度。一种剥削制度代替另一种剥削制度尚且需要经历如此漫长的历史过程,新生的共
49、产主义要同已高度 发展和成熟的资本主义进行较量与斗争,取得彻底胜利,并最 终消灭剥削制度,实现共产主义,就必然更加复杂和艰巨,必然要经受多方面的挑战和严峻考验,这是不言而喻的。其次,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规律看,生产关系的变革依赖于社会生 产力的发展,生 产力是决定性的因素。现在,世界范围内的资本主义生产仍然有 进一步发展的余地,在一定的时期内还可能有较快的发展速度,这就意味着资本主义的灭亡不会迅速到来。共产主义制度首先是在 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建立起来的。加强经济建设,大力发展生产力,创造丰富的物质财富, 实现国家的繁荣富 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就需要用很 长一段 时间。只有创造了比资本主义更发达的社会生产力,才能真正体 现共产主义制度的 优越性。再次,从新生事物成长的规律看,曲折和反复总是不可避免的。凡新生事物,都不可能一产生就十全十美,只有在发展中才能逐步自我完善。这就需要不断地探索和试验。在这一过程中,有成功,也不可避免地会有挫折与失败,从而出现曲折和反复。共产主义事业同一切新生事物的成长一样,也是螺旋型上升、波浪式前进的。共 产主义在发展过程中出 现曲折和反复是难以避免的。这就决定了共产主义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必然要经历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既然如此,作为共产主义高级阶段的共产主义,其 实现就必然是一个更加漫 长的历史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