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作者:刘寿堂 转贴自:红石翠竹新浪博客 点击数:426 文章录入:阳光六小刘寿堂 教学目标:让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学会通过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的描写体会伟大的父爱,初识通过一件感人的事情来表达感情的写法。 教学重点:品读父亲为心中的承诺而冲破重重阻碍、历尽千辛万苦从废墟中救出儿子及其同伴的过程。抓住父亲对儿子的承诺这句话,让学生身临其境、设身处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体会“父与子”的了不起。初识写人物和事件的方法。教学难点:父亲“为什么”能坚持不懈地在废墟里挖寻自己的儿子?儿子的了不起又体现在哪里?课文如何通过人物语言与外貌动作及心理的描写来体现父与子的了
2、不起。教法:分角色朗读、情景引导学法:自主提出问题、自主尝试朗读一、看图激发情感,朗读引出主题。看洛杉矶大地震图片及配音,你会用课文中的哪些词语来描述刚才的场景?“废墟、瓦砾、漆黑”读词语。面对如此灾难,可是有一对父子却创造了生命的奇迹,课文中有一句话来评价他们父子俩,你们找到了吗?谁来读一读?能用一个词概括吗?“了不起“,再读一读,读出了不起。师:板书了不起。二、分角色读对话,直掏课文心脏。师:为什么说这对父子是了不起的呢?同学们,虽然我们才学习了一节课,但老师相信你们能身临其境地去感受这次大地震中那些让人无法忘怀的场景,在每一次灾难面前,总会有懦弱的人,更会有坚强的人,总会有逃避的人,更会
3、有勇敢的人,总会有放弃的人,更会有信守诺言的人,我们马上就来分角色朗读课文,你们有信心去读好吗?读完之后,你们对于“父子”的了不起一定会有一个大概的认识。好,请听老师的分工:路过的人、消防队长、警察、父亲、阿曼达,旁白由老师来读。三、自由朗读课文,自主提出问题。师:同学们,学贵有疑,刚才我们分角色朗读,大家对这次大地震中各种各样的人物有了一次认识,但一定还不够深入,现在老师要求你们再次自由地读课文,读的时候要把目光的焦点集中到刚才出现的人物“路过的人、消防队长、警察、父亲、阿曼达”这些人物中去,了解他们的一言一行,你扮演记者,对他们中的任何一人提出你想问的问题。生、汇报提问。师:归纳学生的提问
4、。为什么其他的人要离开,为什么消防队长、警察要劝他离开,为什么他要坚持下来、挖了38个小时,期间你在想什么?四、师生合作品读,放大焦点感悟。(一)别人的“三劝”和父亲的“三问”1、师:真好,同学们从这么多地方,从字里行间读出了父亲的了不起。咱们就一个一个地来交流。先来看看刚才这位同学说的,有很多人劝说父亲,可他就是不离开,也就是课文中的这部分内容(出示课文片段) 。请同学们深情地凝望着这段文字:师:路过的人怎么劝?生:(读)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说:“太晚了,没有希望了。 ”师:消防队长怎么劝?生:(读)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发生大爆炸,请你离开。师:警察怎么劝?生:(读)你很难过,我能理解,可
5、这样做,对你自己、对他人都有危险,马上回家吧。2、师:面对他们的劝阻,父亲的回应是这样的三句话。 (课件出示)请同学们再读读这三句话,你有什么发现?生:我发现父亲的三句话都是差不多的意思。师:而且最后两句话还 生:一模一样。师:同学们的眼睛真厉害,父亲的回答就是简单而且有点重复的三句问话。可是,父亲说这三句话时的心情是一样的吗?你自己读一读,体会体会再说。生:第一次他说“谁愿意帮助我?”有点恳求的心情。师:从第一句话里,你读出了恳求。哪个描写神态的词?“直直” 。生:第二句是:“你是不是来帮助我?”我感觉这句话里有急切的感觉。师:你是怎么体会的?生:我是从他问消防队长的话中体会出再晚一点,儿子
6、可能就有生命危险。师:还有谁给他补充补充。生:他很想救出他的儿子,心情非常急切、乞求。师:你们知道消防队员在大地震之后是负责什么工作的吗?生:是负责救援工作的。师:所以,见到消防队长 生:他见到消防队长,以为是来帮助他救儿子的。师:他以为儿子有希望了,所以,像刚才那位同学说的那样,他的心情是非常的 生:急切。师:还有谁愿意说?生:还有就是警察的话:“你很难过,我能理解,可这样做,对你自己、对他人都有危险,马上回家吧。 ”可父亲的回答是:“你是不是来帮助我?”父亲的回答呀,有一点生气、哀求。师:有点生气?快给我们说说。生:父亲听到警察的话,肯定这样想:“我的儿子还在废墟里,你却让我回家?”“你不
7、是来帮我救儿子的吗?”3、师:父亲有点儿想不通,为什么警察和消防队长都不帮我救儿子。老师能理解,同学们能理解吗?这是一场什么样的地震?生:突如其来,伤害巨大的地震。师:所以那些人都劝父亲离开。这些人劝阻咱们都能理解,父亲的坚持你能理解吗?生:能。师:谁来说说?生:父亲的坚持表现了他对自己儿子的爱。4、师:同学们,从父亲这三句简简单单的问话中,我们读出了他的恳求,他的急切,他的崩溃,就让我们把体会送进这段话,咱们一块儿来读一读。老师和大家合作,就请你们读父亲的三句问话。师:(引读)当有些人走上前来劝说父亲,父亲是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恳求地问 生:(读)谁愿意帮助我?师:(引读)当消防队长出
8、现在父亲面前,父亲觉得自己的儿子有获救的希望了,于是他急切地问 生:(读)你是不是来帮助我?师:(引读)警察走上前来,要父亲马上回家。这个一心要救儿子的父亲简直要崩溃了,于是他问道 生:(读)你是不是来帮助我?5、师:我想问问阿曼达的父亲,人们这样劝阻,震情这样厉害,你为什么不离开?生:因为每个父亲都爱自己的儿子,自己的儿子被压在废墟下面,很可能会有生命危险,每个父亲都会这样做。师:你也不会离开?生:不会。6、师:(走到另一生旁边问)你为什么不离开?生:因为每个父亲都爱自己的儿子,而且我还曾经答应过儿子,说不管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他在一起。师:那其实是父亲对儿子的一句 生:承诺。7、师:原来是这
9、样。我想问这位父亲(师又问另一学生) ,你为什么不对大家说清楚呢?生:因为我怕他们不理解我救儿子的急切的心情。8、师:大家的心都是相通的,他们能理解。你为什么不去跟大家说清楚?生:儿子还埋在废墟下,假如我去跟他们说清楚,就会耽误几分钟,儿子就会有生命危险。师:因为我没有时间,我要争取分分秒秒的时间去 生:救儿子。9、师:让我们再来读一读父亲的这三句话。当有人劝他时,他是恳求地问 生:谁愿意帮助我?师:消防队长劝他时,他急切地问 生:你是不是来帮助我?师:警察来劝他时,他是崩溃地问 生:你是不是来帮助我?10、师:就是透过父亲这三句简单重复的问话,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这是一位 生:了不起的父亲。
10、(二) 、体会父爱伟大,学习写作方法。1、刚才同学们交流时还谈到第12自然段里,父亲挖了很长时间,也让他读到了父亲的了不起。那我们就按照他说的,一起来读一读这一句。 (课件出示句子)请全班男同学来读读这句。男生读: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师:你读懂了什么?生:因为这句话最能体现父亲了不起,父亲完全是用手来挖的,而且这“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 ,让人感到他挖的时间很长,很漫长。师:你读懂了这个“挖”字,请你读。生读句子。师:还有谁对“挖”字特别有感受?生:父亲当时没有任何工具,而且当时也没有任何人来帮助他,这段描写,一是写出时间很漫长,二是
11、写出父亲的辛苦劳累和坚持不懈。师:体会很深刻,请你读。生读句子。2、师:刘老师有一个问题想请教大家。在父亲挖掘儿子的时候,可能会有哪些动作?生:他可能会掏,会搬。生:他可能还会挖,会刨。生:我认为他可能还会扔。3、师:可是,这么多动作,作者只写了一个“挖”字,你能读懂作者的心吗?为什么就只写一个“挖”字?生:这个“挖”字更能体现出父亲的辛苦劳累。师:一个“挖”字坚持了36个小时,你看出了他的劳累。生:透过“挖”字,我还看出了父亲是多么真心地想救出他自己的孩子。生:透过这个“挖”字,我看到这位父亲是用双手来挖的,两个白天,一个晚上,他一直在挖,他一边挖一边想,儿子不会有事,他永远跟儿子在一起。师
12、:透过“挖”字,你看到了父亲的形象,也体会到了他的内心。是啊,一个“挖”字,包含了如此丰富的内容,一个“挖”字,让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了父亲的劳累和坚持。这就是作者的匠心,这也就是文字的魅力。让我们定格这个“挖”字,读好这个“挖”字。师:他挖了 生: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4、师:作者这样罗列时间的进程,他为什么不直接写出挖了36小时呢?生:这样写,更能体现他挖了很久。师:体现出时间的漫长。生:这样写更能表现父亲的坚持。生:通过这样写,我们可以看出父亲的决心。5、师:带着各自的体会,自由练读,你会怎样读这时间的进程?一生读句子,很急促。师:你为什么读得这么急促?
13、生:我要读出父亲心里的焦急。另一生读句子,语速缓慢。师:你为什么读得这么缓慢低沉?)生:因为时间过得那样漫长,父亲那样劳累。师:都读出了各自不同的理解,了不起。还有谁来?一生读句子,由慢到快,声调逐渐升高。师:为什么这样读?生:这样才能读出我对父亲的崇敬。师:是啊,那是怎样的36个小时呀?生:是地震中的36个小时。师:也许会发生 生:大爆炸。师:也许会发生 生:塌方、余震。师:可是这位父亲依然坚持挖了 生:36小时。师:让我们读一读他艰难挖掘的时间的进程,他依然坚持挖了 生: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师:时间就这样在推移,艰难的挖掘还在继续,父亲还是一无所获,也许他
14、曾经挖出了其他遇难者的尸体,可是这位父亲依然坚持挖了 生: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6、师:我来问问,是什么支撑着这位父亲这苦苦挖掘?生:是信念。生:是父亲对儿子的承诺。生:是父亲救出儿子的决心生:是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师:而这一切的一切,让我们不得不再一次感叹,这是一位 生:了不起的父亲。7、师:36小时过后,我们看到的是这样一位父亲。女同学,读。 (出示课文片断)全体女生读: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师:就让我们记住这位历尽艰辛,疲惫不堪,伤痕累累的父亲的形象。男同学,读。全体男生读上面的语段。师:就让这位了不起的父亲的形象永远定格在
15、我们心中。全班,读。全班学生齐读。师:课文是怎样描写出这位了不起的父亲的?生:时间描写,语言描写,还有外貌描写和动作描写。 (师板书:时间、语言、动作、外貌)(三) 、聚焦儿子了不起,透视课文文眼。1、师:的确,一位了不起的父亲的形象已经定格在我们心中,可是,阿曼达同样是了不起的,因为他才几岁?生:7岁,一个刚刚读小学的阿曼达,他的了不起体现在哪里?请大家四人小组合作阿曼达的两段对话。再交流汇报。 (课件出示:我告诉;不!爸爸。先让两段对话)生1“让”字让出了阿曼达的勇敢。生2:让出了先人后己的高尚品德,了不起。师:爱的最高境界是懂得爱别人。生3:让出了生命。师:把生存的优先权让给了别人。阿曼
16、达简单的一“让” ,在我眼中也是一种壮举。生4:让出了他对父亲的信任。师: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师:儿子对父亲的长期信任已经成为支撑他面对灾难、坚持活下去的坚定信念。这一“让” ,让的真不简单!来,让我们一起读读这段对话,把这对父子创造奇迹的那一幕完整地展现给大家。2、是啊,父亲和儿子都在以生命的真诚一直坚守着这句承诺。师:当他看到教学楼变成废墟,悲痛欲绝时,支撑他的就是这句话 (课件出示)生: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师:当人们都来阻挡他,让他放弃时,回响在他耳边的依然是这句话 生: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师:当他孤军奋战,伤痕累累,就要倒下时,一直坚持挖了38个小时,给
17、他力量的还是这句话 生: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师:当阿曼达在废墟底下安慰同学们时,给他信心的依然是父亲说的那句话 生: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师:当安全的出口开辟出来之后,阿曼达坚定地让同学们先现出去的时候,给他爱心的还是父亲说的话 生: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五、接续课文情感,练笔望远迁移1、师:此情此景,让我想起5.12汶川大地震后始终萦绕在我脑海中的一个形象、一个动作、一段言语。请同学们来看。(课件音乐起,陆续出现汶川地震的一幅幅图片)师:男儿有泪不轻弹,此刻,这个痛失女儿的男人用孤独无助的泪水告诉我们,什么是一个父亲心中最深的伤痛;又是父亲
18、,他背着从废墟中挖出的儿子的尸体,艰难地行进在山路上,原因只有一个,要带儿子回家;这个婴儿的妈妈,用血肉之躯顶住坍塌的天花板,护佑这个小生命甜甜的梦,却只是在临终前留下这样的一则手机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2、天下的父母千千万万,爱子之情却一样深。就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课文中父亲和儿子的心,请想一想,父子俩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之后的心情、想法或互相说的话会是什么呢?请你将泪水凝聚在笔端,写在书页的空白处。 (出示课件:要求和课文中的图片)学生在音乐让世界充满爱中写话。师:让我们来听一听已经写完了的同学的话。请你动情地读给大家听。师:爸爸永远爱你!谢谢同学们深情的话语。你们的话,让我想起这样一首诗:总有一个人将我们支撑,总有一种爱把我们环绕,这个人就是 生:父亲。师:这种爱就是坚守承诺,坚持挖掘的,如山的 生:父爱。3、课后请大家读一读朱自清的背影 拐弯处的回头 ,也请大家浏览刘老师的博客,这是刘老师写的我的父亲对我的爱,看完之后,你们也要写一写自己的父亲对你的爱,写在大作文本上,因为父亲的爱是一种大爱。下课! 板书:17、地震中的父与子了不起父亲 儿子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