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贫血三项临床意义及结果判读一、叶酸检测及临床意义叶酸是由喋呤啶、对氨基苯甲酸和谷氨酸等组成的化合物,是一种水溶性 B 族维生素。叶酸对人体的重要营养作用早在 1948 年即已得到证实,人类(或其他动物)如缺乏叶酸可引起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以及白细胞减少症,还会导致身体无力、易怒、没胃口以及精神病症状。此外,研究还发现,叶酸对孕妇尤其重要。如在怀孕头 3 个月内缺乏叶酸,可导致胎儿神经管发育缺陷,从而增加裂脑儿,无脑儿的发生率。其次,孕妇经常补充叶酸,可防止新生儿体重过轻、早产以及婴儿腭裂(兔唇)等先天性畸形。叶酸缺乏时,脱氧胸苷酸,嘌呤核苷酸的形式及氨基酸的互变受阻,细胞内 DNA 合成减少,细胞
2、的分裂成熟发生障碍,引起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维生素 B12 和叶酸缺乏的临床表现基本相似,都可引起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以及消化道症状如食欲减退、腹胀、腹泻及舌炎等,以舌炎最为突出,舌质红、舌乳头萎缩、表面光滑,俗称“牛肉舌” ,伴疼痛。维生素 B12 缺乏时常伴神经系统表现,如乏力、手足麻木、感觉障碍、行走困难等周围神经炎、亚急性或慢性脊髓后侧索联合变性表现,后者多见于恶性贫血,小儿和老年患者常出现精神症状,如无欲、嗜睡或精神错乱。 叶酸缺乏可引起情感改变,补充叶酸即可消失。孕妇缺乏叶酸,可使先兆子痫、胎盘剥离的发生率增高,患有巨幼红细胞贫血的孕妇易出现胎儿宫内发育迟缓、早产及
3、新生儿低出生体重。怀孕早期缺乏叶酸,还易引起胎儿神经管畸形(如脊柱裂、无脑畸形等) 。叶酸缺乏可引起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从而增加心血管病的危险性。小肠疾病能干扰食物叶酸的吸收和经肝肠循环的再循环过程,故叶酸缺乏是小肠疾病常见的一种并发症。诊断:根据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即可确诊。实验室检查:1、血清叶酸含量反映近期膳食叶酸摄入情况。小于 6.59ng/L 为缺乏。2、红细胞叶酸含量反映体内叶酸储存情况。小于 318ng/L 为缺乏。其他辅助检查:1、组氨酸负荷试验在口服组氨酸负荷剂量 8h 或 24h 后,尿中亚胺甲基谷氨酸排出量增加,但此指标特异性差,应用不普遍。2、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测定当受
4、试者维生素 B6 和 B12 营养适宜而叶酸缺乏时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增高。二、维生素 B12 检测及临床意义维生素 B12 又叫钴胺素,自然界中的维生素 B12 都是微生物合成的,高等动植物不能制造维生素 B12。维生素 B12 是需要一种肠道分泌物(内源因子)帮助才能被吸收的惟一的一种维生素。有的人由于肠胃异常,缺乏这种内源因子,即使膳食中来源充足也会患恶性贫血。植物性食物中基本上没有维生素 B12。它在肠道内停留时间长,大约需要三小时(大多数水溶性维生素只需要几秒钟)才能被吸收。维生素 B12 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参与制造骨髓红细胞,防止恶性贫血,防止大脑神经受到破坏维生素 B12 是 B 族维
5、生素中迄今为止发现最晚的一种。维生素 B12 是一种含有 3 价钴的多环系化合物,4 个还原的吡咯环连在一起变成为 1 个咕啉大环(与卟啉相似) ,是维生素 B12 分子的核心。所以含这种环的化合物都被成为类咕啉。维生素 B12 为浅红色的针状结晶,易溶于水和乙醇,在 pH 值 4.55.0 弱酸条件下最稳定,强酸(pH2)或碱性溶液中分解,遇热可有一定程度破坏,但短时间的高温消毒损失小,遇强光或此外线易被破坏。普通烹调过程损失量约 30%。其生理作用为:1、促进红细胞的发育和成熟,使机体造血机能处于正常状态,预防恶性贫血;维护神经系统健康 2、以辅酶的形式存在,可以增加叶酸的利用率,促进碳水
6、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 3、具有活化氨基酸的作用和促进核酸的生物合成,可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它对婴幼儿的生长发育有重要作用。 4、代谢脂肪酸,使脂肪、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被身体适当运用; .5、消除烦躁不安,集中注意力,增强记忆及平衡感; 6、是神经系统功能健全不可缺少的维生素,参与神经组织中一种脂蛋白的形成:一、是提高叶酸利用率,与叶酸一起合成甲硫氨酸(由高半胱氨酸合成)和胆碱,产生嘌呤和嘧啶的过程中合成氰钴胺申基先驱物质如甲基钴胺和辅酶 B12,参与许多重要化合物的甲基化过程。维生素 B12 缺乏时,从甲基四氢叶酸上转移甲基基团的活动减少,使叶酸变成不能利用的形式,导致叶酸缺乏症。 二、
7、是维护神经髓鞘的代谢与功能。缺乏维生素 B12 时,可引起神经障碍、脊髓变性,并可引起严重的精神症状。维生素 B12 缺乏可导致周围神经炎。小孩缺乏维生素 B12 的早期表现是情绪异常、表情呆滞、反应迟钝,最后导致贫血。 三、是促进红细胞的发育和成熟。将甲基丙二酰辅酶 A 转化成琥珀酰辅酶 A,参与三羧酸循环,其中琥珀酰辅酶 A 与血红素的合成有关。 四、是维生素 B12 还参与脱氧核酸( DNA)的合成,脂肪、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质的代谢,增加核酸与蛋白质的合成。维生素 B12 缺乏导致恶性贫血1、恶性贫血(红血球不足) 2、月经不顺 3、眼睛及皮肤发黄,皮肤出现局部(很小)红肿(不疼不痒)并伴
8、随蜕皮; 4、恶心,食欲不振,体重减轻 5、唇、舌及牙龈发白,牙龈出血 6、头痛,记忆力减退,痴呆 7、可能引起人的精神忧郁, 8、引起有核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恶性贫血) 9、脊髓变性,神经和周围神经退化 10、舌、口腔、消化道的粘膜发炎。 11、小孩缺乏维生素 B12 的早期表现为精神情绪异常、表情呆滞、少哭少闹、反应迟钝、爱睡觉等症状,最后会引起贫血。 副作用:有些病人对该药品有过敏反应,甚至过敏性休克,使用时应注意。 营养水平鉴定鉴定方法有:血清维生素 B12 的测定是最直接的鉴定方法。血清维生素 B12 的浓度低于 180pg/ml,即可诊断为维生素 B12 缺乏(正常值为 180914
9、pg/ml) 。 尿中甲基丙二酸的测定是间接的方法,维生素 B12 缺乏时,由于特殊的代谢障碍,尿中甲基丙二酸的排出量增多,但是叶酸缺乏时并不增加,故可用来区分维生素 B12 缺乏和叶酸缺乏。维生素 B12 吸收试验。以放射性钴为标记的维生素 B12 2.0g 给受试者口服,同时肌肉注射维生素 B12 1000g,然后测定 48 小时内尿中钴的放射性。维生素 B12 吸收正常者,48 小时能排出口服放射性钴的 540%;维生素 B12 吸收有缺陷者(如恶性贫血、胃切除后、热带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时)则只有 5%以下。 治疗性试验,是临床工作中最早采用、最简单方便的一种诊断手段,在不具备开展上述
10、各种检查的条件时,可采用此法。用维生素 B12 治疗后网组织红细胞上升,同时,骨髓中巨幼红细胞转变成正常形态的红系细胞,即可判断为维生素 B12 缺乏。 主要食物来源1、动物肝脏、肾脏、牛肉、猪肉、鸡肉、鱼类、蛤类、蛋、牛奶、乳酪、乳制品、腐乳 2、维生素 B 12 不易被胃吸收,大部分是经由小肠吸收,故长效型锭剂效果较好 3、若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舌头发炎、失去味觉等症状,便是缺乏维生素 B 12 的警讯 4、严重缺乏维生素 B 12 时,医师多会以注射方式补充 5、老年人对维生素 B 12 的吸收较困难,可至医院通过注射方式补充 三、铁蛋白检测及临床意义动植物体内广泛存在的一类贮存铁的
11、蛋白。在哺乳类动物的肝和脾中含量最多。其外径约 1214nm,空囊腔径长约 6nm,外壳(即脱铁铁蛋白) 由 24 个亚基组成,每个亚基约含 163 个氨基酸残基,每个分子最多可结合 4500 个铁原子。分子量约为 450kd。结合铁的铁蛋白是“溶”于水的,血浆铁蛋白的浓度与体内贮存的铁成正比。铁蛋白为机体内一种贮存铁的可溶组织蛋白,正常人血清中含有少量铁蛋白,但不同的检测法有不同的正常值,一般正常均值男性约 23.9336.2ng/mL,女性约 11.0306.8ng/mL,血清铁水平在妊娠期及急性贫血时降低,急慢性肝脏损害和肝癌时升高,国内报道肝癌患者阳性率高达 90%。近年来发现肝癌还含
12、有一种酸性的异铁蛋白,称为癌胚异铁蛋白,可能有助于早期诊断。肝癌患者治疗有效者血清铁蛋白下降,而恶化和再发者升高,持续增高则预后不良,故血清铁蛋白测定可作为疗效监测手段之一,特别是对 AFP 阴性的患者尤有意义。 血清铁蛋白升高原因血清铁蛋白升高原因是铁蛋白的来源增加或存在清除障碍。如患肝癌、肺癌、胰癌、白血病等时,癌细胞合成的铁蛋白增加,使血清铁蛋白升高。患肝病时肝细胞受损功能下降,使血清铁蛋白升高。 肝癌患者有铁蛋白增高的原因可能是: 肝癌细胞能合成和分泌铁蛋白或异铁蛋白。 肝癌组织对铁蛋白的摄取及清除受到影响。 肝细胞损害坏死,贮存在肝细胞胞浆中的铁蛋白溢入血中。血清铁蛋白虽非特异性,但除肝癌、胰腺癌中度升高外,其它消化道肿瘤如食管癌、胃癌、直结肠癌均不升高。 铁蛋白偏高的症状铁蛋白偏高的症状有以下几点: 1、由于肝癌是肝脏细胞癌变,所以会出现肝区隐痛或间歇性的钝痛或胀痛,上腹胀痛等。 2、初期的肝癌症状隐匿极深,往往只是出现食欲不振,上腹闷胀和乏力,B 超检查会出现轻度肝肿大。 3、四肢乏力,消瘦,全身衰弱易疲劳等症状,中晚期往往通常是卧床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