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字的具象与抽象源起,导致东西方思维巨大差异演讲人|王东岳(哲学家,独立学者, 物演通论作者)听我的课,重点不在于知识,更不在于实用,我希望大家听思想,因为思想是人类文明得以推进的底层源代码,是每一个人行为最基础的指南。今天上午的演讲主题是东西方文化溯源。南非澳洲文明为何到 18 世纪还未发生?人种差异很小,东西方文明为何差异如此之大?生存结构是缔造文化的最重要原因讲东西方文化溯源,我们从人类迁徙路线追溯上古人类文明起源。由于气候和生存环境等因素,现代智人在九万年至十万年前从东非开始向北迁徙,人类文明发生的梯次和现代智人迁徙定居的时间密切相关。公元前 6 万年左右,人类迁徙到北非尼罗河流域,奠
2、定了古埃及文明。公元前 5 万年,到达中东地区缔造了古巴比伦文明。公元前 4 万年,越过高加索山脉进入欧洲。公元前 3.5 万-4 万年 ,进入中国。公元前 4 万年,进入新几内亚和澳洲,比到东亚还早。这里有一个问题,上古先民九万年前开始迁徙,最早应该到达南非,其次四万年前就到达澳洲和新几内亚,和到达欧洲的时间相等。可是这两片地区文明直到十八世纪都没有发生,为什么?因为在 1.5 万年前人类文明旺盛发展期,撒哈拉大沙漠形成,使得中部和南部非洲跟欧亚文明主大陆隔绝。由于 1.2 万年前第四季冰期结束,海平面上升,这使得澳洲和新几内亚跟欧洲主大陆隔绝。可见除了文明发生的梯次和迁徙定居时间相关以外,
3、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因素跟欧亚主大陆的交流条件。那么,历史上那么多的文明形态差异巨大,比如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决定性的影响因素是什么?有人说是生物学的人种差异。但是人类作为亚种发生分歧只有 4 万年的时间,因为迁徙到欧洲和东亚的人,只在四万年前才发生人种学上的分歧,形成尼格罗人种、高加索人种和蒙古利亚人种。而生物学界早就明白任何一个物种,如果他要发生生理形状和智力状态上的任何重大差别,他至少需要基因突变,基因累上百万年乃至数百万年才能够实现。所以人种学不足以解释人类文明发生分化的原因。但是,为什么在人种没有太大影响的情况下,东西方文明有如此强烈的差别呢?因为文明从来不是人类智慧主动的设计,而是受自
4、然物候条件逼迫下的自然的选择,人类文明是自然的延展。原因先从人类和所有动物的体细胞营养供给谈起。灵长类动物出现大脑皮层并且大脑皮层丰厚化以后,只能由葡萄糖作为能量,就只能寻找碳水化合物这一中能量作为维系生存的先决条件。这必然缔造农业文明。同样的,人类培养动物也绝不是人类智慧的主动设计,而是人类在狩猎的过程中发现动物有“印随现象” 、可以驯化。由此逐渐产生了畜牧业。各地不同的人类随着不断迁徙,逐渐把农业和畜牧业成果互相传播,这个过程也是自然的选择,环境是缔造文化最重要的原因。从东西方文明形成的具体生存结构来看:西方文明为何崇尚冒险、自由、平等、契约?地中海是夹在欧亚非大陆中间的一个巨大的内湖,风
5、平浪静,五六千年以前古人刻一叶扁舟就可以横渡,使得南欧、北非、近东交流变得非常便利。北欧受墨西哥湾暖流影响在当时生长茂密的乔木,不适农耕。因此,很晚才进入文明时代。而南欧的希腊地形多山石、土壤贫瘠。自然条件逼迫他们必须把商品做的十分精巧,才能换回北非或者两河地区的粮食,这就培育了文化的创新精神。同时,经商是充满冒险的活动,跋山涉水几百乃至上千公里,越过一个个氏族部落,这样的历程又培育了冒险精神和自由精神。另外,由于商业活动是个等价交换的过程,双方在人格上必须平等贸易才可以展开。由此,又缔造了文化中的平等精神和契约精神。因此,在自然条件和人口暴涨的压力下,古希腊早在三千年前就进入半农业、半工商业
6、文明。并且,由此奠定了进入完全工商业文明的基础。中华文明为何崇尚集体主义?于此相对,中华文明所处的东亚,地理是一个全封闭地貌,北方是西伯利亚高寒冻土,西面是帕米尔高原,西南是青藏高原,南方为云贵高原和横断山脉,都是无法翻越的大山脉。剩下的东方面对着浩瀚的太平洋,只有中原地区可以耕种。并且,受到“信风” 的裹挟,亿万年来形成的厚达几千米的黄土高原土质细腻,黄河多次泛滥形成大面积的冲击平原,加上中国处于温带,雨量充沛。因此,中原地区,刀耕火种,极易垦殖,构成了世界三大原始农业发祥地之一。农业生产必然造成人口密度极高,耕地有限。人民只好在每一亩土地上精耕细作方得温饱,不敢有丝毫懈怠,生存结构趋向集体
7、化,个性不能过分伸张。因此,造成中国文化自古讲集体主义和国家主义,不讲个人权力,不讲自由。看来,生存结构是缔造文化的最重要原因。象形文字背后是东方抽象思维拼音文字背后是西方抽象思维具象思维发展艺术,逻辑思维诞生科学诞生东西方文明从起点上看来差别极小,一个是纯粹的农业文明,一个是半农业半工商业文明。可是就像两支箭,在它们射出的起点上虽然夹角很小,可是等到飞向远方两者的距离就会变得极大。两种文明的生存结构一旦形成,文明内在的规定性就会逼迫着它朝一个既定方向运行。所谓“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这就是今天东西方文明看起来截然不同而且兼容性极差的真正原因。文化是人类面对不同生存环境、生存结构产生的谋生行为
8、过程和体系。作为东方文明与文化代表的中国文字,继承了甲骨文的具象基因,文字结构缔造了中国的具象思维。而西方文明与文化发源地环地中海区域,因为要面对北非、西亚、南欧三地的经商往来,逐渐抛弃了各自原有的的象形文字符号,产生统一的拼音标识。也就强迫要用一种逻辑结构为每一个拼音标识寻找被公认的概念。这也就缔造了西方文明的纯逻辑思维体系。具象思维更适合艺术的发展,而逻辑思维却是科学诞生的。中国的象形文字带来的具象思维:中国的象形文字是一开始就是半抽象的,比如说在中国甲骨文中要画一只羊,他并不把整个羊画出来,他只把雄羊的羊角画出来,他要画牛只把公牛的牛角画出来,这个字就是牛,发音模仿牛叫的声音。象形文字以
9、形表意,“步” 这个字在甲骨文中不断的出现,他画的是什么呢?古人不穿鞋袜,赤脚踩在土壤上留下的脚印的半抽象图,拉出去的这一撇代表大拇指头。我们下面讲一下原始字意怎样发生。我先画一只“羊”,下面画一个就是“美”字,为什么呢?这个字的意思是男人雄壮像公羊叫做美。为什么美字在古代是形容男人的?所有动物都是雄性美,熊鸡、孔雀、狮子,因为雌性社会地位太优越,她用不着美。动物只在一种情况下发生内斗,那就是发情期争夺雌性生殖资源。原始社会群婚制,女性是稀缺资源,所以男性需要美。今天女性把自己打扮的花枝招展勾引男人,标志着女性社会地位大大沦落了。所有的文字都是生活场景中的一幅画,它都保持了原始先民的自然观和世
10、界观。我们讲象形文字的造字方式是为了讲思维方式。这种象形文字使我们的思维具象化。西方拼音文字带来的抽象思维:而西方的典型思维是抽象化。这就必须提到拼音文字,拼音文字为什么会发生呢?因为交流过度。环地中海地区大家经商不断来往,你到了某地听不懂他们说话,也看不懂他们象形符号,怎么办,你只能把他们说话发音拿音标注下来,把原有使用象形文字符号扔掉。拼音文字一旦发生,它的符号、概念丢失了,如果连概念都找不见,必须借助命题,再加上命题的复杂化构成命题的结构化,一个复杂的抽象逻辑体系由此建立。因此一旦使用拼音文字,使用这种文字的人他就必须在说每一句话,都得在逻辑结构上想,否则他连相互表意都不可能。由此缔造了
11、西方分分秒秒训练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我们知道西方到了公元后 150 年出了一个著名的学者叫托勒密,建立了地心说,中国古代张衡也建立了地心说,叫浑天说,他做了一个浑天仪。大家注意中国古代用这些字符居然完整的建立我们的宇宙观,而且这些宇宙观都是感官上建立的,而不是在逻辑上推倒的,因为象形文字就是在感官上获得的形态,不进行抽象推理,而进行感官类比获得思维结论。大家看古诗天净秋秋思 ,古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完全是一个字一幅画的连环画排列。王维写,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种具象思维创造着艺术。今天大多数人把科学技术混为一谈,在远古根本不是一回事,什么叫技术,实践经验在前,事后找一个理论贯通起来叫
12、技术。什么是科学,恰恰相反,逻辑模型在前,事后才建一个实验室,用实践经验来检验。在真正的西方哲学里,你永远见不到实践出真知这句话,因为真正的西方之所谓的知识,全都跟实践无关,都是纯逻辑的推演。比如说你今天说的原子分子细胞 DNA,请问哪一个是你能看见。我再举一个例子,托勒密当年的地心说,居然用数学来表述整个天体运动模型,一个完整的逻辑模型,缜密而具有延展性,他有两重含义,第一个是缜密,逻辑模型由于过度缜密,而越复杂的结构越容易破坏,于是后人发现逻辑模型上破绽,就可以推翻他,其实没有任何证据。科学是逻辑模型在先,事后才找证据。跟托勒密完全同时代,汉代的张衡做了一个什么样的地心说模型呢?浑天仪,一
13、个实物模型。所以中国文化都是具象思维文化,产生技术和艺术,西方文化产生抽象思维序列,它的文化构型叫哲学和科学。文化具有遮蔽效应,需要交流对撞因为任何文化不能突破自身你想学习,必须听到不同的声音什么叫遮蔽效应,我们大多数人会形成一个很错误的观念,认为文化天然具有拓展性。错,文化首先具有遮蔽效应,只有在交流和对撞的过程中才会产生拓展效应。为什么?因为任何一个全然不同的文化,它在内在结构上都是自恰的,自身是不能突破自身的。人类信神信了上万年,从来没有想过神学解释世界不对的,直接近代科学出现,但是现在西方 80%人信神,信科学不超过 20%。中国人把科学理解成什么呢?客观规律、相对真理完全错了。由于科
14、学是西方传来的舶来品,由于要理解科学的前提条件是理解纯逻辑游戏的哲学,这导致中国人对科学毫无所知,以至于我们很荒诞地把哲学视为客观规律,要知道哲学科。这个东西历来是主观规律,而且是越错越快的主观规律,才叫科学。什么意思呢?要知道给科学找个定义,即使在西方都是很困难的事情,波普尔说,什么叫科学,证伪主义,凡是能够证明是错了的学问,才叫科学。大家看科学史,托勒密的地心说,哥白尼的日心说,今天看来都是错的。牛顿学说缔造了整个工业时代,可是牛顿学说才出现 200 年,爱因斯坦相对论一出现,牛顿学说立即崩溃。我在讲什么呢?科学总是错的,而且越错越快,以至于爱因斯坦不得不宣布说他的学说只是一个短命的过渡,
15、我们会看到所谓科学史就是科学结论不断出错。我在讲什么,遮蔽效应,由于我们对科学根本不能理解,因此我们被全面遮蔽。什么叫有效学习,你必须听到不同的声音才叫有效学习。因为任何学说都不是真理,任何学问都是一个内在自恰的系统,他自己无法突破自己,而人类的任何知识都和真理无缘。你听我的课,跟你在其他地方听的都不同,我讲的都是无用之学。你在其他地方听的都是进步、创新的东西,而我告诉你人类的文明进步是一个灾难,而且灾难越来越严重。我不想颠覆大家的思路,我只想拓宽大家的思境,通过我的课了解人类的思想史,了解人类思想得以发生的步骤,机制,建立自己的思想体系,即使你做的事情跟我的观点相反,你也至少有了思想的利器。
16、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何以成为三大盛世之道孔子的思想和老子的学说就其根本精神和文化品格而言有着极大的分别,孔子的学说极端的积极,而老子极端的消极。最能代表孔子文化品格的是论语中的“知其不可而为之”。因此中国后代文人用入世形容孔子,就是积极参与社会的意思。老子相反,最能代表老子文化品格的是道德经反复出现的六个字“无为而无不为”,意思是我什么都不做却把什么都做成了。可以看到老子文化品格极端消极,消极到一无所为的程度,后世总结为出世,就是出离人世的意思。史记记载孔子 34 岁这一年到东周首都洛邑拜老子问礼、问道。从老子和孔子的对话中,可以看出老子对孔子全都是批评的态度。而孔子对老子的评价却非常高,史记说
17、:“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这就是著名的“犹龙之说” ,也就是孔子讲我今天见到老子,才知道龙是什么样子了!“弱者道之用”“顺天道而行就叫德”最伟大的思想家都倾向于反动老子的道德经分上下篇,上篇叫道篇(也叫道卷),下篇叫德篇(也叫德卷)。所谓道卷讲的是宇宙观和世界观,所谓德卷讲的是社会观和人生观。中国传统文化先秦诸子百家,全都关心的是人伦社会问题,这跟古希腊同时代的哲学家形成强烈反差。这是因为中国是纯粹的农业文明。农业文明一旦发生,人口暴涨,资源却被限定在
18、不可再生的土地范围内,这导致人际关系资源关系格外紧张,因此所有学者思想者全都把自己的精力放在人伦社会问题上。而古希腊是一个半农业、半工商业文明,资源来源比较丰富,空间感很大,因此人际关系也相对简单。古希腊的人是在一个相对宽松的人际关系里考问题,由此形成了东西方思维对象的差别。在中国思想史上我们从来见不到讨论宇宙观的学者,只有一人例外,那就是老子。老子认为要讨论人世问题,必须首先追究派生天地和人类的道是如何演运的,只有弄清楚了才知道人道的操作规则。老子当年讲天之道时,找不见一个象形符号,于是借用“道”这个字。根据金文,道这个字表示,走在康庄大道上,远远就要能看见对面来人的脸。道德经第一句话,叫“
19、道可道,非常道”。道可道,非常道,道是可以表达,但要用非常语言才可以表述。接下来“名可名,非常名” ,名是指可以命名的部分,名这个部分可以为之命名,但要用非常语言才能命名。接着又讲,“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是指那个黑暗而又黑暗的地方才是天地万物派生的众妙之门口。老子谈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实际上已经暗含世界是一个演化的世界,这在当时是非常了不起的思境。老子接着讲“上善若水” ,就是最佳的状态是像水一样。水之道与天之道的运行方式最接近,水的状态恰恰是不竞争。在道篇,老子最重要的指向是批评人类文明社会在违背天道而运行,这是道篇的中心含义。道德经第四十章是中心章节,核心为“反者道之
20、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其中最重要的是第二句话“弱者道之用” 。大多数人解释为以柔克刚,但实际上这句话更有深意。老子有过一个猜想,他认为生命是从极端坚强的物质中发展而来的,只是无法证明。老子应该能够发现最柔弱的人类却表达了最强势的行为能力。这一点被老子解释为弱者道之用,就是世界的演化是向弱化演化的,这种弱化演化的通道叫弱者道之用。老子道篇用“柔弱” 这一点睛之笔来做总结,所以道卷的核心思想表达为柔弱。德篇讨论的是社会观和人生观,是相对于天之道而讲的人之道。德是什么?在带有岔路的大道上,眼睛直盯着前方,一心一意往前走叫德。换句话说,顺天道而行就叫德。老子讲的德是物德观念,就是
21、万物都有德,万物尊道而贵德,老子的弦外之音是唯独人没有德。什么是有德的状态呢?老子用了句话“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即按照万物自然而然演化方式,不敢有任何多余动作叫德,即还是顺道而行为之德。老子接着说“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这句话的意思是,人类把天道丢失了,才不得不讲德、讲仁、讲义,最终这些都丢光了,才不得不用暴力的方式、以礼的方式管控人类。老子接着又说“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所谓上德就是万物都有的德,下德就是人类德;上德不德,就是万物都有的德是看不出来,但实际有的;下德不失德,就是表面不失德,实际上没有德。老子在道卷里面批评人类违背天道,在德卷批评人类是最没有德的一
22、种存在。老子接着又说,“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塞其兑就是把五官塞起来,闭其门指把精神世界关闭掉,挫其锐指把文明人所具有的宏大志向全部磨掉。只有做到前三者才能化解文明世界的纠纷。下面是让文明人降格到和自然之光线、自然之尘埃没有了区别,此为和光同尘。只有做到这个境界,把文明要素全部消除掉,你才能够进入暗里有德和天道扣合的状态,这叫玄同。老子认为,文明人类一旦调动了自己的智力,就违背了天道,失去了物德。德篇中最重要两个字就是“无为”。老子反对一切文明化的作为,即一切动物般的作为都是老子赞赏的。由此可见,老子思想极为反动。老子在道德经倒数第二章表达了其最高社会理想
23、。他讲“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人口平均只有 80 人左右为小国寡民。比如古人造一辆牛车就可以拉动几十个小伙子扛不动的数吨重的东西,叫什伯之器。就是要把文明化器具抛弃不用。他又说“使民重死而不远徙”,即古人因为怕死,绝对不到远处谋生。又说“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即虽然有盾牌铠甲和兵器,但都没有地方用。“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就是使文明倒退到结绳而用的时代。“至治之极。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所谓甘其食就是吃着生肉都觉得很高兴,美其服就是围一条兽皮裙子就很美,嘴里面喊着粗矿的号子就觉得很欢乐。老子最后做了一个总结,“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24、。是指各氏族之间毗邻而居,但是大家从来不互相侵犯。他认为人类最美好的社会就是倒退到动物般的血缘氏族社会中去,这才是人类的福音,这就是老子的最高社会理想。老子说“我有三宝,持而保之”(我有三样宝贝,我永远放在手里从来不放松):“一曰慈”,指一个人看着另一个人活得很好很正常,可你仍然觉得他活的不够好叫慈;“二曰俭”,俭是指吃饱穿暖之外一点都不要才叫俭。所有动物都是吃饱穿暖多了一点也不要,只有人类雄心万丈,没完没了的要。有了慈和俭这样美好的状态,能够保持的前提是人类不能向文明社会挺进,因此老子提出“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回退到 2600 年前,当年的文明仅有河南那一小片,周边都是原始氏族社会,老子眼
25、睁睁的看见文明社会一片纷乱,战争不断,血腥冲天。因此,老子直观看到文明是一场灾难。老子的社会观极端反动,还因为他反文明、反文化。但他绝对不反人类,因为老子认为文明是人类的不幸,他恰恰是想保护人类。老子在书中表达了反文明的观念,他讲“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虚其心指抛弃心里所有的文明知识和观念,实其腹指填饱肚子,弱其志指弱化人类进步的志向,强其骨指让筋骨变得强健。头脑简单是老子最赞赏的状态。老子的反动处处表达,为何他仍然是最伟大的思想家?但凡人类最伟大的思想家,都倾向于反动,不管西方东方。这些思想家表达的反动理念里一定包含着某种不为常人所理解的深刻,例如孔子、柏拉图和卢梭
26、。越高级物种存在度越低存在度越低物种的能力越强人类面临文化再造在万物演化过程中,会看到一些奇怪的现象:就是越高级、越进化的物质(或物种)存在度反而越低;越原始越低级的物种,存在度反而越高。存在度高的物质是指其质量大、存在时效长、存在状态稳定。恒星是原子核存态,行星是分子存态,结果最早出现的恒星反而比先进的分子存态质量大得多,而且稳定时效更长。生物阶段的这一现象更明确。生命物质仅仅薄薄覆盖在地球表层,质量连地球的亿万分之一都不到,在整个太阳系中质量占比更是微乎其微。此外,越原始的物种存在度越强。比如 38 亿年最原始的单细胞,迄今仍是地球上生命力最强、质量分布最大的物种。考察 137 亿前宇宙轮
27、廓,我们会发现越进步越高级的物质存在形态,其衰灭反而越快,死灭程度越高,存在状态越发不利。我们还发现,存在度越低的高级物质存在形态(或物种),它的属性和能力反而越强;存在度越高的原始物质存在形态(或物种),它的属性和能力反而越小。可见能力增强是一个负面指标,能力越强,意味着离灭亡越近,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递弱代偿”原理。这让我们第一次可以理解,为什么人类文明程度越高,人类反而越来越陷入重大的危机和灾难。先看环境污染,我们现在已经把地球上最丰富的三大物质空气、淡水、土壤全部污染。再看生态破坏,现在地球上每小时三到六个物种灭绝,每年三到六万个物种灭绝,这个灭绝速度是正常事物交替灭绝上千上万倍。人类
28、今天面临全面生死存亡的危机,人类的每一个进步都把我们推向深渊的边缘。我们人类文明历来如此进行:我们先放出一个小魔头,如果控制不住,我们就再释放一个大魔头来控制,我们由此把自己引向末途。无论东方和西方,所有人都认为越进步就越是人类的福音,没有任何人意识到,我们的宇宙观正在把我们引向巨大的危机之中。中国文化由于在中世纪严重阻碍向工商业文明的挺进,于是衰弱了。今天的西方文明正在把人类带向巨大灾难,这标志着西方文明很快就会衰弱。我们人类面临下一期文明的再造,这个再造必须建立在全新的思想再造、宇宙观再造、世界观再造之上。而中国传统文化的保守论和西方文化的精密逻辑论,将有可能结合缔造全新的下一期人类文化和
29、人类文明。找见则人类有生路,找不见则人类面临危局。这就是老子学说在人类社会学和人类学命运上的重大话题。创新首先是风险中国文化的高明之处在于低明老子的反动观为我们装了一双后视眼老子不主张进步,这对于我们企业家意味着什么呢?请记住越原始、越低级的东西越稳定,越高级、越进步的东西越动荡。我认为,传统产业、低端产业是一块稳定的磐石,在高新产业里,则要如履薄冰,因为是站在最薄弱的体系之上。我们再看老子反对创新,我在这里声明我不反对创新,老子认为我们有退路,我们今天知道不但没有退路,这个世界还是加速度单向演进的,因此必须创新。要转一个方式才能理解老子为何反对创新。创新首先是风险,其次才代表前途。前行是必须
30、的,创新也是必须的,但是它的最基本含义不是代表未来,而是代表风险。如果对这一点有所体会,才有可能使自己站在不败的根基上。人类可用的东西包括观念和思想,其下面一定要有一个不能用的东西做基础,积极是一个能用的东西,消极表面上看是不能用的,可是消极是积极的地基。历史上仅有过三大盛世(西汉初年、大唐盛世、康乾盛世),全是用老子无为而治的消极国策建立的。中国传统文化有一个巨大优势,就是它在东亚地貌封闭情况下完好保留人类文明最原始底层思想。而这些是西方在经历了神学时代、哲学时代、科学时代后早已丢失了。中国文化的高明之处不在于它高明,而在于它低明,在于它对最落后、最原始层面的精雕细琢,因此它价值无量。老子的
31、反动观相当于给我们所有人的后脑勺装了一双后视眼。我们人类只有前向 180度视野,后向 180 度在生理学上叫后视盲区。由于人类丢失了后向 180 度视野,也就丢失了后向观察问题的全思境,这导致人类思维极端狭隘化。伟大的思想家统统倾向于反动,他们就是给人类恢复 360 度的视野。各位企业家,如果你们已经有所成就,你们最重要行为策略是守成。一旦知识进入全知遮蔽,人类文明停顿我们今天讲课的主要内容,不是把西方哲学全面推开,是希望大家听完,对西方哲学基本思路有清晰的了解哲学介乎神学与科学之间哲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哲学仅指古希腊纯逻辑思维体系哲学的英文叫 philosophy,源自古希腊文 “爱”ph
32、ileo 和“智慧”sophia。直译就是“爱智慧”,可以看出哲学讨论的都是些纯理性问题。哲学家罗素在西方哲学史中给“哲学”做过一个定义:“哲学乃是某种介乎于神学与科学之间的东西一切确切的知识都属于科学,一切涉及超乎确切知识之外的教条都属于神学,但是介乎于神学与科学之间还有一片受到双方攻击的无人之域,这片无人之域就是哲学。”哲学有“广义”和“ 狭义”之分,“狭义哲学”仅指发生在古希腊的纯逻辑游戏而形成的一脉特殊的思维体系和思想体系,也是我们要探讨的。知识观念、本质真存、精密逻辑古希腊哲学思想精神的三大前提为了讨论古希腊哲学,我们首先看一下古希腊的地理状态希腊本土地貌多山石,无数岛屿分割,构成希
33、腊独特的地理地貌,构成完整的交通,便利的交通通道,建立了最原始,最早期偏于成熟的半农业,半工商业文明。这使得古希腊从来没有形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统合中央集权国家体制,而是由无数各城邦文明构成古希腊文明的整体,以千姿百态的方式全面展开,思想活跃。古希腊哲学最终集粹在爱琴海周边得以发生。古希腊哲学的思想精神有三个前提:第一,叫知识观念。赫拉利的人类简史说:人类文明得以缔造的整个通道,不是因为我们有知识,而是因为我们无知。古代中国文化的基础知识观念是什么呢?我什么都知道,没有疑问。中国两千多年科举考试全部重复孔子,大家认为孔子把世界上所有的学问穷尽了。为什么欧洲曾经进入一千多年黑暗的中世纪,是因为在基
34、督教在中世纪时期,人们认为圣经一本书已经把世界所有的知识包揽。可是古希腊思想的第一特点叫无知,所有的知识都是不确定的,有待探讨。苏格拉底的名言是,我知道我一无所知。这种认为我们处在无知状态的探索精神,叫知识观念,也就是我们对知识持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观念,一种是全知道,所有已知都给了定性结论,另外一种是全不知道,对所有已知保持迟疑。第二是本质真存。中国人天然全都是唯物主义者,他一定认为他所看到的东西就是真实的东西。这种状态就把你封闭在世界最表浅的外面。古希腊有一脉思想认为,凡看见的东西都是假的,必须找见现象后面的本质。这种寻求感性后面的普遍信息,古希腊人把它叫真存。比如泰勒斯说水为万物之源,是因为
35、他不承认他所看见的世界,是世界的本真,他认为这个后面还有一个东西,缔造和支配着这个流变的世界。到了后期埃利亚学派,巴门尼德提出了两点重要观点,他说我们的知识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叫真理,一类叫意见,绝大多数人所说的知识,其实只是意见而根本不是真理。真理部分在意见后面,叫存在。这个存在绝对不是唯物主义所说的眼睛可以看到的物质。这个思路一直往下延展到近代缔造科学,牛顿说力是什么,F=MA,跟我们感觉到的力没有任何关系。第三,叫精密逻辑。先秦诸子百家,所有人讨论问题极其粗略,微言大义。古希腊人讨论问题,在精密逻辑上运行。泰勒斯曾经对几何学的最基本问题建立过一些基础性的探讨,比如他说直径是圆的等分,等腰三
36、角形两角相等。这种思维方式叫精密逻辑,今天最典型的体现就是数学。中国的祖冲之曾经把圆周率算到比西方小数点十几位以后,比西方人早数百年,可是祖冲之研究圆周率,只为实用,也就是说他从来没有发展成为一个完整的数论逻辑体系。文明完全是虚构故事上的建构,这就是假设任何证明都是逻辑证明一旦知识进入全知遮蔽,人类文明停顿西方从古希腊发育的这一脉思路,除了知识观念,本质真存,精密逻辑,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逻辑运行方式叫假设与证明。这个世界既然给我们的信息全是假象,那么世界的本真是什么呢?我们必须假设。假设完了以后再去给他证明,这就是古希腊哲学提供的最重要的思想通道。人类为什么普行世界?因为会假设我再度提到人类简史
37、作者赫拉利,他说人类现代智人是所有直立人中间一组,为什么普行于世界,是因为他们会虚构故事。比如有一种猿类叫青猴,他也有语言和认知,会发出事实确认的。可是人类这种猴子,多了一个奇怪的虚构故事的能力。人类的文明全部在虚构的故事框架之上,比如文字是人类的虚构,而文字却是人类文明的全部文化载体。人类的经济生活在价值体系上建立,货币。可见文明是什么,文明完全是虚构故事上的建构,这种有虚构能力的思维方式叫假设,没有假设能力文明无从谈起。因此西方文明,西方古希腊哲学,他的运作思想方式从哲学到今天科学时代,我们简称为假设证明体系。什么是证明?任何证明都是逻辑证明什么叫证明。一个假设出来,必须去求证他,这个证明
38、体系是一个精密逻辑展开的过程。中国文化叫微言大义,我直接宣布真理。而西方认为这种东西无效,你得求证。西方用这样纵深的方式调动自己的智慧,在这样一个精密而纵深的通道上不断的锤炼,由此导出哲学科学文化体系,这就是古希腊哲学给西方哲学科学文化,乃至世界今天的主流文化铺垫的全部基础的纲要。亚里士多德提出,世界是四大动因构成的,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目的因,形式决定质料。什么意思呢?古希腊哲学在探问世界终极原因时:一派以泰勒斯为代表的,认为世界的本真,你得找见他的组成成分,就是质料。泰勒斯认为宇宙质料是水,他的弟子认为是无定性的,他的徒孙认为是气,到赫拉克利特认为是火,还有到后面认为土水火气,然后再到
39、后认为是原子,原子论由此诞生。这一脉叫质料论。另一路,以毕达哥拉斯为先祖,认为世界的本真是形式,比如说数论,比如说勾股定理,这是一个逻辑形式。对世界的所有的认识,都是经过我们逻辑整理过的东西。然后到柏拉图理念论,他就认为世界是一个理念形式,这个形式构建了,至少构建了我们所说的世界。再下来就是欧几里得的几何学形论,他说世界只不过是三角形巨型圆形,这些东西精密逻辑演算东西的本体。最后就是亚里士多德的逻辑,人类第一门逻辑学由此发生。请注意我讲这一脉思路是给大家在讲,如果你想调动自己生成的思想能力,你只能运行在这个思路上。古希腊哲学虽然显得十分粗浅,比如说世界的本源,我们今天谁会认为它是水呢,可他启动
40、的这个思路,带出来的假设和证明体系缔造了整个哲学体系。如果你不能从这个起点,对哲学科学思脉的延展过程及其基础发声,要理解西方哲学从何谈起。作为中国最早自然哲学追问,易经为何沦为算卦?中国最早的自然哲学追问易经。可是为什么易经不出西方哲学的这一脉思路,因为它缺乏了三大要素。第一,知识观念,他认为用八卦就排出了宇宙的大观。第二,没有本质真存的追问,认为山水日月就已经是世界的本真。第三,没有精密逻辑,完全是具象符号。同样有自然哲学追问,却导出完全不同的文化内涵和文化结果,他居然最终流落为算卦。它立即投入应用,把握未来,无所不知,他彻底封闭了探讨未来无知的思想路径。所以同样是自然追问,却是全然不同的结
41、果。下面我提一个人物,弗兰西斯培根,他写了新工具,与亚里士多德的工具论相对立。亚里士多德在工具论里面建立了逻辑学,在中世纪被基督教神学使用,转化变成全知道,于是黑暗的一千年沉落。培根提出在这些知识体系里面得不到新知,再次开启无知的大门。亚里士多德虽然是古希腊哲学集大成者,可是亚里士多德有两项失误,他第一丢失了精密逻辑。第二,把古希腊哲学分科,物理学、伦理学、政治学、生物学,以至于他的知识无所不包。由于中世纪基督教思想的封闭,亚里士多德的普泛讨论反而造成了某种全知遮蔽。我在讲什么呢?一旦知识进入全知遮蔽,人类文明停顿。第二,任何证明都是逻辑证明,只有逻辑证明才是有效证明。哲学科学思维三种状态:寻
42、找决定事物性质的“第一因”用思考拷问思想科学前瞻我们可以把西方哲学科学思维总结为三种状态,第一叫追究终极,第二叫逻辑反思,第三叫科学前瞻。我们讨论所有问题都是多因素分析,感冒并不完全是感冒病毒,因为一场流感病毒过来有人得有人不得,有人轻有人重,显然病毒不是唯一原因。气温、穿着、疲劳程度、免疫力等等,所有这些都影响着你是否得感冒以及轻重。哲学是要把多因素考量再向前追问,追问到极致上的那个点,找到决定事物性质的“第一因”(唯一因)。神学时代世界的“唯一因” 就是神,神造了整个世界。哲学跟神学很相像,也是试图把多因素合并为一个“唯一因”。大“科学家”牛顿的著作叫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但是他自己却不认为
43、是在做科学,而是在追问上帝究竟是怎样缔造了这个世界的原因的哲学问题。牛顿理论讲万物的运动是不需要力的,是直线匀速惯性运动,而改变力的方向或者让物体静止才需要力。这是不是跟我们想当然的理解刚好相反吗?牛顿就是据此继续追问着万物的这个惯性运动最初是谁推了那一把呢?他百思不得其解。最终,牛顿把它归结给了上帝,这个“第一把”就是“ 第一因 ”。哲学的第二个特征就是逻辑反思。注意,是“反思”不是“反省”的意思。反思是一个哲学用词,翻译过来就是“用思想思想思想”,或者说就是用“思想反过来拷问思想”。那么,为什么要“反思” 呢?这是因为人类的感知和精神是有着“规定性”的,它会让我们对世界的认知产生某种扭曲。
44、我们人类是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这五条通道感知外部的世界,这就决定了我们对“ 客观世界” 的认知是不可避免的“ 主观”的。具体点说,比如视觉,我们人类把光感觉为明亮,可人类的视觉只能感受 400 毫微米以上,700 毫微米以下的可见光部分。400 毫微米以下的紫外线或 700 毫微米以上的红外线人眼看不见的。对于光这种能量(光量子)人类感知为“明亮”其实就是一种错觉。设想一下,如果人类眼睛是一个光谱议,能看到全部的光谱,这个世界还有颜色吗?这就是视觉的规定性,它把外部进来光量子扭曲成明亮,把波长扭曲成颜色了。因此,人类的感知系统不是为“求真”设定的,而是为“ 求存 ”设定的。感知频
45、段越低、越窄,越节省我们的生物能量,最有效的维护了我们的生存。我们的感知和精神有着这样的内在规定。因此,世界都是不真实的。哲学的第三个特征就是科学前瞻。科学就是哲学思绪的继续和延展,人类探索世界的过程留下的还不能回答的问题就是哲学问题,需要用哲学思考和逻辑推论,并导出逻辑极点。等到这个问题可以精确的回答,比如,用数学证明或做实验证实。这个问题就从哲学问题回归为科学问题。像当初毕达哥拉斯的数学(数论)和欧几里德的几何学(形论),最初只是为了探讨世界的“本体”而建立的哲学工具,并不是开始就是作为一门学科存在的;达尔文的进化论产生前,人们认为世界上亿万种生物的不同一定是上帝造物的时候就设定好的,直到
46、达尔文建立了逻辑模型,认为世界是由一种类最简单的生物,通过几十亿年演化而来分化成了上亿万种生物。今天得以确证他说的是对的,这就是哲学是科学前瞻的意思。人类思维在先天的逻辑格律中运行纯逻辑、归纳法、演绎法我在科学上建立哲学整理,但仍不是真理人类的思维本身是在一个先天的逻辑格律中运行的,而这个格式跟世界本来的那个运行规律是什么关系,或许我们永远也不知道。人类思维运行格律分为三种:纯逻辑、归纳法、演绎法。什么是纯逻辑呢?比如什么是“一” ,我们只能找见一头牛、一只羊,抽象的“一”你永远找不见。用抽象出来的数字建立逻辑系统,并在系统内推演,建立结构,借此解释世界,叫纯逻辑思维。纯逻辑思维有一个严重的问
47、题,就是如何知道纯逻辑演动跟世界相合,如何知道世界是按照逻辑演动的?说不太清楚,所以,用纯逻辑既不能证明,也不能证伪。第二个是归纳法。它通过许多个别的例子归纳出它们所共有的特性,从而得到一个一般性的结论。比如,说亚洲有天鹅是白色的,非洲的天鹅也是白色的,欧洲的天鹅还是白色的,于是用做出结论“ 凡天鹅皆为白色”。但是归纳要素永远是有限要素,因此归纳法有个严重问题或缺陷就是(归纳法)他只能证伪不能证明。比如,偶然一次到澳大利亚发现有黑天鹅,于是原来建立的知识系统瞬间崩溃。演绎法是以归纳法得出的结论为前提,从普遍性结论推演出个别性结论的方法,(演绎法)它只能证明不能证伪。“演绎法”推理的形式为三段式
48、: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比如把“凡天鹅皆为白色”设为大前提,“澳洲有天鹅” 设为小前提。就可以得到“ 澳洲天鹅一定是白色的 ”的这个结论。但是,我们马上发现逻辑上虽然证明正确,实际上却错了,证明无效。因为从归纳法得出的“凡天鹅皆为白色” 这个前提就错了。这说明人类的逻辑天然是有缺陷的,就像哥德尔说的:“任何一个体系,凡是自洽的,必然是不完全的。”我尽管做了一个庞大复杂的递弱代偿的新世界观念,但是我一再声明这不是真理,为什么?因为它的根据是二十世纪自然科学的总和,但是凡是科学的东西都是错的。我在科学素材上建立的哲学整理,虽然它的哲学论证是自洽的,可科学本身全是错的,我的东西怎么可能会是真理呢?实
49、践绝不能检验真理古希腊或西方狭义哲学与东方思维方式存在根本差别。以易经为例,第一,易经虽是自然哲学追问,但它用非常具像的符号组成对宇宙的图景,在知识观念上没有留出无知的通道,这违背了西方哲学最基本的原则。第二,易经没有对本质真伪深度追问。第三,易经只用极其具像符号来图解世界,而没有在纯逻辑、尤其是精密逻辑系统上展开和证明自己。因此易经虽然也是自然哲学追问,根本形不成科学和哲学思路。中国的思维方式中,没有假设和证明系统。一个东西不用证明,就被视为大家一致遵守的真理。这种用极少的语言、直接颁布真理的方式,在希腊那一脉是不成立的。相对于西方的科学前瞻,中国文化后来完全进入“社稷关怀”(后称为“人文关怀”),把对自然哲学的关注全部丢失。东方思维运作知识的方式也完全相反。古希腊主张凡是能够应用的学问都是已经被解决并交付给匠人的学问,凡是真正的学术都是跟实用没有任何关系的、纯理智的追究;而中国文化自古讲学艺自用,知行合一。中国文化绝对不会导出科学,是因为它根本没有狭义哲学的基本思想基础,也就绝然没有这个思想通道。唯物反映论是最原始感觉辩证法是最原始的思维方式“唯心论”是“唯物论”的高级阶段人类确立的最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