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设计方案课题名称 再别康桥姓名 孟维娟 工作单位 河北无极中学北校区年级学科 高一语文 教材版本 人民教育出版社一、教学内容分析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实验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二课选编再别康桥,本单元主要学习中国新诗和外国诗歌。再别康桥是徐志摩写给母校剑桥大学的一曲恋歌,表达了作者在即将离别母校时的殷殷的挚爱和深深的依恋之情。教学中可通过简介徐志摩以及他在康桥的生活,交待再别康桥的创作背景及创作意图;再通过朗读,感受诗歌的“音乐美”,分析结构,感受诗歌的“建筑美”,细细品味,感受诗歌的“绘画美”。此外,再别康桥表达离别情感的方式比较独特,可通过与其他著名的离别诗的比较,感悟再别康桥
2、独特韵味。二、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把握诗歌的意象,品味诗歌的意境 ,把握作者情感。 2,感知再别康桥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3, 掌握新诗的鉴赏方法 教学重点:诗人独具特色的意象选择; 再别康桥的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教学难点 把握诗歌的意象,品味诗歌的意境,把握作者的情感 教学方法:诵读法 提问法 讨论法 点拨法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对徐志摩有一定的了解,但是这种了解大多是宽泛的,甚至有些是从影视作品中得到的,因此,学生在接触再别康桥的时候,极容易简单地理解其中的离别情感,而无法揣摩到徐志摩在与康桥离别时的复杂情怀。学生的兴趣点可能会放在首尾两节,放在徐志摩的情感世界上,教学中应好好把
3、握学生的兴趣点,并由此切入,引导学生更加全面而深刻地解读作品。诗歌的语言是含蓄的,所传达的情感也常常是含蓄的,学生很难充分理解诗歌语言的内涵,再加上对作者的了解不够深入,从而产生阅读障碍。这首诗歌的学习难度并不大,学生会很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做一些更加深入的挖掘,体味出诗歌更为丰富的韵味。学生刚升入高中,对诗歌鉴赏的理解可能还停留在初中的水平层面,应适当地引导他们从多角度去理解诗歌,多元化去鉴赏诗歌。四、教学过程一、导语:在中国诗坛上,有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悄悄地来,又悄悄地去。不曾带走人间一片云彩,却把另一片“云彩”留给了我们,他就是唯美而浪漫的徐志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英国的剑桥大学
4、,去感受徐志摩的康桥情结。 二、志摩其人及写作背景。徐志摩简介 徐志摩(18971931)笔名云中鹤,浙江海宁人。中学与郁达夫同班。1916 年考入北京大学,毕业后先后到美国、英国留学。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现代诗人、散文家。1921 年开始创作新诗, 著有诗集志摩的 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 。新月社主要成员之一。作品影响深远,被人们誉为“一手奠定中国诗坛的人”。 1931 年 11 月 19 日,由南京乘飞机到北平,因遇雾在济南附近触山,机坠身亡 写作背景 康桥,即英国剑桥大学所在地,1920-1922 年,诗人曾游学于此,在康桥度过了他人生中最幸福的一段时光。他有时在葱绿的草坪上,
5、看书或看云,有时在碧波荡漾的康河里划船。有时在星光下听水声,康桥多姿多彩的自然风光开启了他诗人的性灵;康桥浓郁的文化熏陶,使他走上了浪漫主义诗人的写作道路;在康桥,他一见倾心地爱上了活泼美丽的中国少女林徽音,这一段没有结局的恋情让他刻骨铭心。为此,1922 年回国前他作了长诗康桥再会吧,1926 年写了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1928 年,故地重游,思绪万千,在归国的海轮上,创作了再别康桥这首传世之作。 三、播放黄磊朗读的再别康桥,老师指导朗读。注意诗歌的节奏及饱含的深情。 四、整体鉴赏再别康桥。(一)、从诗歌的意象入手赏析诗歌。 1、作者再来康桥,再别康桥,来去都有什么特点?? 轻轻地、悄悄地?
6、 2、为什 么要这样? 对它爱得情深意挚,深情款款,如“慈母之于睡儿,缓抱软吻”(再会吧,康桥!),深怕惊醒了它。? 第一节诗连用三个“轻轻地”,要用轻柔舒缓的语调读,仿佛诗人缓慢而轻柔的步履。 3、明明是“再别康桥”为何说成“作别西天的云彩”,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借代,指康桥美好的一切。 小结:诗人连用了三个“轻轻的”,写只身悄悄来到和离开康桥时的情景,给全诗定下了抒情基调。既有难舍难离的真情,又有淡淡的无奈与感伤。 带感情齐读本节 (第二小节) 4、常言“花红柳绿”,在作者笔下,河畔的柳树为何是“金”色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作者为什么选择“柳”这个意向? 因为绿柳在夕阳照射下,
7、它镀上了一层妩媚的金色。把柳树比做新娘,用暗喻把柳树比做新娘。形象逼真的写出了柳条随风摇摆,秀美婀娜的美好姿态,又传达出诗人的无限欢喜和眷恋之情及浓烈的温柔之爱。 常见的解释是,“柳”谐“留”音,赠柳表示留念,一为不忍分别,二为永不忘怀。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昔我往矣 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 雨雪霏霏”(诗经采薇)小结:“艳影”在诗人“心头”“荡漾”,物我合一,情景交融。谁舍得离开美丽的新娘呢? 可见康桥在徐志摩心中的地位。 第二节“新娘”“河畔的金柳”,此时幻化为美艳的新娘。这些词,要读出惊艳的喜悦,声音要响要亮。“荡漾”一词,要
8、读出水面荡起层层涟漪的“荡”感,要读出心泉摇曳的多姿,声音要低柔悠长,满含深情。 带感情齐读本节 (第三节) 6、“软 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 拟人,绿油油的水草在水波中招摇,惬意平静。并有向诗人打招呼之意。 表达了油油青草的多情可爱和诗人对康河的永久恋情。 第三节“油油的”一词,要读出滑滑的、润润的感觉,要读出“青荇”这种水草的特质。“招摇”一词,声音可以张扬一些,读出自在无束的感觉。? 7、你认为诗中哪一句最能表达诗人对康桥感情的是什么?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在康桥的柔波里,我甘做一条水草!?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不仅物我合一,而且表达了诗人对康河的永
9、久恋情,愿意永远流在康河,生于斯,长于斯,相生相伴永不分离的感情。 带感情齐读本节 (第四节) 8、诗文中 还用暗喻的是哪一句?清泉一般是碧绿的,作者为何将它比做“天上的彩虹”? 那柳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康河里不仅有清水、青荇,还有岸边的绿树红花和在洗涤的腮红颈白的少女。 美好的梦容易破碎,而彩虹虽然美丽,却也容易消逝。所以说是彩虹似的梦。康桥的生活、学习是徐志摩心底的一个梦,对康桥的眷恋就是对梦的眷恋。这样美丽的梦当然要呵护,要静静地呵护,这样的梦当然不愿醒,这样的康桥当然不愿离开。 小结:诗人融情入景,将留恋全都融入康桥的风光中。 第四节“天
10、上虹”这个词,要读出“虹”的绚烂明丽,声音要亮要美。“揉碎”一词,要读出破碎的感觉,声音要低要柔,情绪黯然。“沉淀”一词,要读出沉淀感来,声音低沉。“梦”一词,要读出梦幻色彩,声音要有飘忽迷离感。? 带感情齐读本节 (第五节) 9、诗人重回康桥,他观金柳,赏青荇清泉,还做了什么?此时情绪是兴奋欢快还是失意低落?何以见得? 撑一支长篙,在星辉斑斓时,泛舟夜游,放声高歌。 兴奋欢快。 诗人似乎已经忘了他即将要离开,撑着长篙去寻找那彩虹似的梦。到晚上归来时,水波与星光交相辉映,诗人情不自禁的想要放歌,快乐的情绪达到顶点。 第五节“漫溯”,声音要悠长深远,读出追寻的色彩,读出对“青草更青处”的向往。“
11、星辉”,声音要满含欣喜,读出星光粲然的感觉。“放歌”,声音要高亢喜悦,此时此刻,诗人的情感已达到高潮? 带感情齐读本节 (第六节) 10、 怎么 理解 “悄悄是别离的笙萧”一句? “笙 萧 ”是中 国传统的用以抒发感情的乐器之一,此时他生怕打扰惊醒了他心爱的康桥,只能悄悄欣赏,默默作别。 小结:乐极生悲,诗人由幻想回到现实。想到今晚就要和康桥离别,不禁别情缕缕,离愁重重,情绪顿时低落下来。于是不能“放歌“,只能“悄悄”吹起离别的伤感的笙萧,在沉默中体味别离的惆怅。连夏虫好像也体会到了离别之情,也为他保持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往日欢愉的康桥也无语了,一切都为诗人的离去归于寂然,将诗人的离愁
12、推到了极点。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无言胜过千万语呀!? 第六节“但”字后,要稍作停顿,因为诗人并没有放歌,并且也不能放歌。这个“但”字,要读出顿挫感,要读出深沉凝重的色彩。“悄悄”一词,要轻轻地读,此时,诗人的情感回到“别离”的情境,有一种淡淡的忧伤。“别离”一词,要读出感伤的色彩,声音低沉舒缓,满含哀愁。“沉默”一词,回环往复,声音尽量拉长,读出叹息,读出沉重。 带感情齐读本节 (第七节) 11、中国一般人,喜 欢某地,爱刻上“XXX ,到此一游。 ”或摘一把花,采几束草带回去留做纪念。可是诗人爱康桥,却“不带走一片云彩”,表现了什么?? 表露诗人不愿掠动心爱的康桥一片温柔情意,不忍心让康桥与
13、我一同伤感。表明了诗人对康桥爱得深爱得真爱得纯爱得善。? 小结:与开头呼应。云彩本是不能带走的,诗人却用夸张的手法强调说“不带走一片云彩”,加上两个“悄悄”表露诗人不愿掠动心爱的康桥一片温柔情意,不忍心让康桥与我一同伤感。这一节不是对第一节的简单重复,而是更加深情,更加眷恋。 第七节“悄悄地”一词,连用三次,要用轻柔舒缓的语调读,要用声音把诗歌推向那种默无声息的高潮。 带感情齐读本节 (二),回顾全诗,再次感受作者的情感(三),从诗歌的三美入手赏析诗歌。再别康桥具有三美:绘画美,音乐美, 建筑美 五.小结及作业布置 本课我们通过抓意象、无感情、品三美的方法来赏析现代诗歌,并分析诗歌的表达感情和
14、写作风格,同学们要学会这种鉴赏新诗的方法。 作业设计 背诵课文。五、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呈现问题自修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破疑 讨论 展讲培养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与展讲能力播放音乐配乐朗诵培养朗读能力呈现等值训练思考,形成答案培养知识的运用与迁移能力。六、教学评价设计.学习目标完成情况自我评价单 学习目标 对应分值 得分情况 总分 能够说出文中的意象 1 能够通过意象品味意境 3 能够概要作者的情感变化,感受作者复杂的心绪。 3 能够通过学习徐志摩的诗歌感悟新诗“三美” 3 七、教学板书再别康桥 徐志摩现实(1)云彩离愁金柳幻想(2-5)水草恋恋不舍清潭星辉现实(6-7)由幻想到现实离情呼应开头八、教学反思语文的诵读非常重要,一定让学生们也认识到这点。虽然在课堂上有时会浪费时间,但只要合理安排好,是值得浪费的!诗歌的美,不是老师讲解后学生就能体会到的,朗诵,体会,再朗诵。我们的语文不是哑巴语文,其实在现在的教育中不仅英语存在这个问题,语文同样存在这个问题。只有老师重视朗诵,学生才会重视。优美诗歌的感染力要通过诵读才能发散出来,我很注重朗诵,我也会让我的学生体会到朗诵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