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孔雀东南飞,学习目标 1.了解“乐府”及“乐府诗”。 2.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偏义副词,古今义词和“相”等词在不同语境的用法。 3、学习本诗的铺陈、比、兴手法。4.把握诗歌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5.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理解刘兰芝和焦仲卿爱情悲剧的根源与意义,进一步认识封建家长制度和封建礼教对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摧残。,第一课时,教学重点:梳理第一部分内容,初步理解人物形象。教学难点:明确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预习检测,1、孔雀东南飞是保存下来的我国古代最早的 也是 的一首 诗 ,是古代 代表作之一,它选自南朝陈代徐陵编的 ,原题为 。2、“乐府”,本是汉武帝刘彻时设立的一个掌管 。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
2、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后世把它所搜集整理的诗歌,称为“ ”。其中属于汉代的就叫“ ”。 3、孔雀东南飞与北朝的 并称“ ”。 也把孔雀东南飞和 、 并称“乐府三绝”。,最长,叙事,乐府民歌,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音乐的机构,乐府诗”,或简称“乐府,汉乐府,木兰辞,乐府双璧,木兰辞,秦妇吟,乐府诗的发展,汉代:都入乐,每个篇名都有传统的内容。魏晋以后:不入乐,内容也突破了原来的传统,或依旧曲填 新词,或用古题咏时事。唐代:文人冲破古题古调,另立新题,抒写新事,形成“新 题乐府”。如杜甫的“三吏”(石壕吏、潼关吏、 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中唐
3、:白居易等“新乐府运动”元代:把词等能入乐的都叫乐府。,艺术特色:1、叙事性强,出现了第三者叙述的故事,出现了有性格的人物和比较完整的情节。2、能调动各种艺术手法来写人物。如个性化的对话、人物行动和细节的描写。3、形式多样(多五言、杂言)4、诗风:以现实主义为主兼有浪漫主义色彩。,地位:1、与诗经楚辞鼎足而立2、承前启后,课中学习,同学们朗读“小序”,说说“小序”告诉了我们什么内容?“小序”讲的内容起到什么作用?其中的哪两个字起到集中体现故事冲突的作用?,(1)交待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及成诗的经过。(2)起到概括故事的作用,也奠定了故事的感情基调。(3)“遣”、“逼”。全诗围绕这两个字来展
4、开情节。,第一部分(16)段,赏析:兰芝对仲卿的诉述,一开始就提出了问题,展开了矛盾。兰芝和仲卿爱情深厚,本应白头偕老,但婆婆不容,一定逼他们离异。,当国者相见及时相遣归所谓金相玉质儿已薄禄相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愿为小相焉不敢复相士无物以相之,补注:相字的用法,xing副交互;互相xing副偏指动作的一方xing名质地,实质xing名外貌,相貌xing名古代辅佐帝王的大臣。xing名赞礼者,主持礼节仪式的人xing动察看;仔细看xing动辅佐,扶助,第一部分分为几个层次,概况每个层次的内容,一、开头(比兴)(1)二、兰芝自述(2)三、求情遭拒(3-6),诗歌开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起什么作用?,这是民歌习用的比兴手法。它为全诗制造一种徘徊顾恋的情调, 奠定全诗了凄恻缠绵、哀婉伤感的感情基调。又有提摄全篇、引出下文的作用。 汉乐府常用飞禽来比喻夫妻分别。,第一部分中显示了哪些矛盾冲突?,婆媳矛盾(主要矛盾)母子矛盾夫妻矛盾,合作探究,第一部分中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性格特征?,兰芝为何不等对方开口便自请谴归?,一是兰芝不堪凌辱,二是她明白焦母的意图,深知谴归之事已无可挽回。三是以自遣来维护做人的尊严。,作业,完成导学案的第一课时的课后巩固部分预习第二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