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一章三角形的初步认识单元测试卷及答案.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2857705 上传时间:2018-09-2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17.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三角形的初步认识单元测试卷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第一章三角形的初步认识单元测试卷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一章三角形的初步认识单元测试卷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一章三角形的初步认识单元测试卷及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一章三角形的初步认识单元测试卷及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BCA DE第 9 题第一章 三角形的初步认识能力提升测试卷一、选择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温馨提示:每小题四个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把正确的答案选出来!1.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 2cm 和 9cm,第三边的长是一个奇数,则第三边长为( )A、5cm B、7cm C、9cm D、11cm2.如图,点 P 是BAC 的平分线 AD 上一点,PEAC 于点 E已知 PE=3,则点 P 到 AB 的距离是( )A3 B4 C5 D63.对于三角形的内角,下列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A.至少有两个锐角 B.最多有一个直角C.必有一个角大于 600 D.至少有一个角不

2、小于 6004.下列四组中一定是全等三角形的是( );A两条边对应相等的两个锐角三角形 B面积相等的两个钝角三角形C斜边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 D周长相等的两个等边三角形5. 如图,在 ABC中,BC 边上的垂直平分线交 AC 于点 D, 已知 AB=3,AC=7,BC=8,则 ABD的周长为( )A.10 B.11 C.15 D.126、一个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分别为 55和 65,这个三角形的外角不可能是( )A、115 B、120 C、125 D、1307、如图,在锐角ABC 中,CD、BE 分别是 AB、AC 边上 的高,且 CD、BE 相交于一点 P,若A=50,则BPC=( )A、150

3、 B、130 C、120 D、1008、用 12 根火柴棒(等长)拼成一个三角形,火柴棒不允许剩 余、重叠和折断,则能摆出不同的三角形的个数是( )A、1 B、2 C、3 D、49.如图,在ABC 中,D、E 分别是 AC、BC 边上的点,若ADBEDBEDC,则C 的度数为( )A、15 B、20 C、25 D、3010在ABC 中, A=2 B=4 C,则ABC 为( )A.锐角三角形 B.钝角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D.都有可能AB CDEP第 7 题2AB CDNM二、填空题(共 6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24 分)温馨提示:填空题必须是将最简洁最正确的答案填在空格处!11在ABC

4、 中,有两条边长分别是 2 cm ,5 cm,则第三边的范围是_若三边中有两边相等,则ABC 的周长为 cm12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是 3、 x、 9,则化简 = ;13x13如图,在 ABC 中,AD 是 BC 边上的中线,已知 AB=7 cm ,AC=5cm,则ABD 和 ACD 的周长差为 cm14、设ABC 的三边为 a、b、c,化简 _|b|cba| 15、已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 3cm 和 7cm,第三边长是偶数,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_cm;16、如图,把矩形 ABCD 沿 AM 折叠,使 D 点落在 BC 上的 N 点处,如果 AD= cm,35DM=5cm,DAM=30,则

5、 AN=_cm,NM=_cm,BNA=_度;三、解答题(共 8 题,共 66 分)温馨提示:解答题必须将解答过程清楚地表述出来!17(本题 8 分) 如图, ABC 中, B C,D,E,F 分别在 AB,BC,AC 上,且 ,CEBD;求证: BDEFE证明: DEC B BDE( ) DEC DEF FEC 又 DEF B(已知) ,_(等式性质) 在EBD 与FCE 中,_(已证) ,_(已知) ,BC(已知) , EBDFCE ( ) ED EF ( )AB CD第 13 题ADE CBF3FOEDCBA18、 (本题 8 分) 如图,在ABC 中,AE 是 BC 边上的高,AD 是角

6、平分线, B=42, C=68 (1)求 DAE 的度数;(2)若 B= , C= ,用含 的代数式表示)(, DAE19、 (本题 8 分)如图,点 E、A 、B、F 在同一条直线上,AD 与 BC 交于点 O,已知CAE=DBF,AC=BD.说出CAD=DBC 的理由。20、 (本题 8 分)已知,如图,点 B、F、C 、E 在同一直线上,AC、DF 相交于点 G,ABBE,垂足为 B,DEBE,垂足为 E,且 ABDE,BFCE 。试说明:(1)ABCDEF ;(2)ACB DFE AB CD E421、 (本题 8 分)如图,在 ABC中,C=90,BE 平分ABC,AF 平分外角BA

7、D,BE 与 FA交与点 E。求E 的度数。21 世纪教育网网22、(本题 8 分)如图ABC 中,ACB=90,AC=BC,AE 是 BC 边上的中线,过 C作 CFAE,垂足为 F,过 B 作 BDBC 交 CF 的延长线于 D. 求证:AE=CD; 若 AC=12 cm,求 BD 的长 . 23 (本题 8 分)如图,点 E 在ABC 外部,点 D 在 BC 边上,DE 交 AC 于点 F,若1=2=3,AC=AE 。试说明: ABCADE 的理由。 21 世纪教育网5AB C EA1A224、 (本题 10 分)如图,C 在直线 BE 上,ABC 与ACE 的角平分线交于点 A1,(1

8、)若A=60,求A 1 的度数;(2)若A=m,求A 1 的度数;(3)在(2)的条件下,若再作A 1BE、A 1CE 的平分线,交于点 A2;再作A 2BE、A 2CE 的平分线,交于点 A3;依次类推,则 A 2,A 3,A n 分别为多少度?67参考答案一、选择题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C A C D A D B C D B二、填空题11.范围为: 周长为 12 12. 8 13. 2 14. a+b+c73x15. 16 或 18 16. 5 60三、解答题17.证明: DEC B BDE(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两个不相邻的内角和) DEC DEF FEC 又

9、 DEF B(已知) ,_BDE_FEC_(等式性质) 在EBD 与FCE 中,BDE_FEC(已证) ,_BD_CE_(已知) ,BC(已知) , EBDFCE ( ASA ) ED EF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18(本题 8 分) 如图,在ABC 中,AE 是 BC 边上的高,AD 是角平分线, B=42, C=68 (1)求 DAE 的度数;(2)若 B= , C= ,用含 的代数)(,式表示 DAE解:(1) B=42, C=68BAC=70 0,AD 是角平分线,BAD=CAD= AEBC,AEC= ,EAC=035902DAE= 012(2)DAE=0.5( 21)90()80

10、 ADE CBFAB CD E8FOEDCBA19、 (本题 8 分)如图,点 E、A 、B、F 在同一条直线上,AD 与 BC 交于点 O,已知CAE=DBF,AC=BD.说出CAD=DBC 的理由解: DCDC,(等角的补角相等)在ABC 和BDA 中C=D (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在ACO 和BDO 中CAD= DBC(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20 (垂直定义)09,)1( DEFABCEDBA解 FCEF,中和在 ABCDEF(SAS)(2)ABCDEF(已证)ACBDFE(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CAB=DBA(已证)AC=DB(已知)AB=AB(公共边)C=D (已证)AC=BD(已知

11、)COA=DOB(对顶角相等)AB=DE(已知)BC=EF(已证)ABC=DEF(已证)9FABDAFBE2,.21分 别 是 角 平 分 线和解 .,的 外 角是 ABEC,290290FABEF,又 0045,221 世纪教育网网22、(本题 8 分)如图ABC 中,ACB=90,AC=BC,AE 是 BC 边上的中线,过 C作 CFAE,垂足为 F,过 B 作 BDBC 交 CF 的延长线于 D. 求证:AE=CD; 若 AC=12 cm,求 BD 的长 . 22解:(1) 09,CDAC0,9BBAE0,ED在DBC 和ECA 中DBCECB(AAS)AE=CD(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12、(2)AE 是 BC 边上的中线,AC=BC=12,EC=6,DBCECB(已证)DB=EC=6(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已证)ACDBC=ECA(已证)BC=AC(已知)1023 (本题 8 分)如图,点 E 在ABC 外部,点 D 在 BC 边上,DE 交 AC 于点 F,若1=2=3,AC=AE 。试说明: ABCADE 的理由。21 世纪教育网ABC,21解 )(对 顶 角 相 等DFE在ABC 和ADE 中CABCADE(ASA )24(本题 10 分)如图,C 在直线 BE 上,ABC 与ACE 的角平分线交于点 A1,(1)若A=60,求A 1 的度数;(2)若A=m,求A 1 的度数;(3)在(2)的条件下,若再作A 1BE、A - 1CE 的平分线,交于点 A2;再作A 2BE、 A2CE 的平分 线,交于点 A3;依次类推,则 A 2,A 3,A n 分别为多少度? mA AAABCEBCE BCEn21)3( , .30,60,21,2 ,2,1 ,)( 11 111 又平 分平 分解AB C EA1A2C=E(已证)BAC=DAE(已证)AC=AE(已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职业教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