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美德在我心中德育校本课程纲要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工程。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是德育工作的有效载体,是提高学生道德水平、实现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途径。搞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应努力更新观念, 积极创新内容、形式和手段,充分发挥各种校园活动的作用。在道德体验活动中,一方面应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让他们在亲身体验中获得感悟,在感悟中不断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提升自我;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适当的引导,把多元的教育意图巧妙地融入其中。一、课程目标 1、注重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在活动中“形成” 德育。为学生提供可以发展自我、表达自我的舞台;2、落实各项常规教育,在自我管理中提高学生的能力。丰富少先
2、队活动,引导学生在体验中感悟、习得。3、在课堂中引入活动课程意识与思想,力求突出教学空间的开放性,同时实施弹性课程制和选用丰富的校本课程,为孩子们的自主学习与发展创造条件;4、成立各种活动小组,为学生搭建展现他们风采的舞台以及开展多种形式的体验教育,促进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和高尚人格的发展。5、 加强育人队 伍建设,促进德育工作科学有效地开展。优1化组织管理,进一步凸显校园特色。6、挖掘在教育教学中蕴藏着的德育资源“宝藏” ,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教育网络,形成德育工作“新的生长点” 。二、课程的主要内容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1)从
3、增强爱国情感做起,弘扬和培养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2)从确立远大志向做起,树立和培养正确的理想和信念。 (3)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促进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小学生要养成良好的文明、勤学、卫生、守纪、锻炼、创新意识等习惯,以“ 爱心” 为核心,以小 见大,从爱父母、爱同学、爱老师开始,胸怀祖国,逐步提升为爱人民、爱祖国。使学校、家庭、社会明确,实施素质教育,就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使学校、家庭、社区都树立“育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 “
4、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的思想。三、课程实施网络1、家校联系网络。如学校家长管理委员会、家长学校、家长开放日、家校互访、家校联系卡包括电话、网络联系等。2、学校内部网络。学校完善德育的三条主线。即以“校长室2教导处教研组学科教师”为 主体的课堂渠道主线,把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活动之中;以“校长 室大队部班主任”为主体的常 规教育主 线;以“ 大队部 中队小队”为主体的学生自我教育主线,发挥学生主体的自觉能动性。四、本学期具体德育课程安排总体思路:分段构建,根据学生不同年级、不同年龄和不同的身心发展特征,确立年级段德育目标。各周德育主题:1-5 周:爱,在我们心中闪光德育内容:爱心 孝敬 友爱6-10 周:德,促我们共同成长德育内容:礼貌 善良 感恩11-15 周:行,携手有力量德育内容:慷慨 团结16-19 周:品,希望在前方德育内容:勇气 耐心五、课程评价1、学生自评、互评。以学校红领巾监督岗检查为主,结合口头回答、书面答卷、调查等其他形式来落实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对学生进行评价。2、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星级班级体评比。有具体可操作的评3比量化标准,具体由德育处和大队部负责。3、活动成果汇报。以各项活动为载体,重视活动过程的实施,以活动成果来展示。4、家校联系,家校互访,以家长开放日,家长学校,教师家访,家校活动等形式来评价学生在家的品行。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