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会计学原理word版本.doc

上传人:tangtianxu1 文档编号:2844577 上传时间:2018-09-28 格式:DOC 页数:250 大小:1.5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会计学原理word版本.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0页
会计学原理word版本.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0页
会计学原理word版本.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0页
会计学原理word版本.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0页
会计学原理word版本.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会计学原理学习课件刘承基 编译浙江大学会计系2008 年 1 月编译说明为了配合远程学院快乐学习的要求,根据美国留学生潘序伦(1893-1985)之1937 年基本西方会计学 、娄尔行(1915.7-2000.5)之 1993 年主编的基础会计上海财经大学优秀教材及 2007 年我国新会计准则改编,特别将学习课件的文字稿印成学习用书,作为会计学原理的教材使用,内容包括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本章要点、主要名词、本章习题、参考答案、参考资料等部分。它是学习和考试的基本依据。目 录第一章 绪论第二章 账户与复式记账第三章 会计循环第四章 账簿的发展第五章 会计凭证第六章 实地盘存与永续盘存第

2、七章 对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第八章 费用的归集和营业收入的确认第九章 权责发生制和账项调整第十章 成本结转和利润确定第十一章所有者权益第十二章工作底稿和会计报表第十三章账务处理程序第十四章会计工作组织附录一: 复习提纲附录二: 模拟试题第一章 绪论教学目的 了解和认识会计学。教学要求 了解会计学的发展历史,会计的含义,内容,职能,分支。本章为全书的重点章。第一节 会计的产生与发展史会计是在人类生产实践和经济管理的过程中产生并发展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在人类历史发展的初期阶段,人们通过生产活动,很早就认识到,在进行生产的同时,有必要把生产活动过程记录下来,并计算生产活动的数量方面的

3、信息。人们的生存,离不开各种各样的物质产品。生产的过程,同时也是消费的过程。制造产品需要投入一定量的劳动,需要消耗一定量的物资。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必然要关心劳动的成果,关心要用多少劳动时间,要消耗哪些种类的物资,以及每种物资消耗的多少。通过对比生产过程的投入与产出,就可以确定有无经济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高低。惟有在生产的所得抵偿了耗费,生产才得以在扩大了的规模上重复进行。而再生产的规模的扩大,是社会发展的关键。所以,登记生产账目,把生产过程的数量方面做成记录,是十分必要的。由此可知,会计是伴随着人类的生产实践和经济管理的客观需求而产生的,原来从属于生产职能,就是在生产活动之外,附带抽出一部分时间把

4、生产的成果和耗费以及它们发生的日期等等做成记录。随着生产的发展,它逐渐从生产职能中分离出来,才成为独立的、特殊的、由专门人员从事的职能。根据马克思的研究,会计最初是作为生产职能的附带部分,后来随着生产的发展,产品出现了剩余,会计从生产职能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种独立的职能。一、我国会计发展史会计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原始社会公社制,人们用“刻记记数” 、 “结绳记事”等方法,记录渔猎数量,这可以称之为最原始的会计活动。到了奴隶社会,随着国家的产生,官厅会计就产生了。据有关史籍记载,我国古代王朝,都委任专职官员,管理会计工作,为保护王朝财产,计算财政收支服务。商代是我国官厅会计的创始时期。西周(公元前

5、1100前 770 年)会计有了发展,开始出现“会计”的命名,出现了较为严格的会计机构。西周设置了专门负责会计工作的“司会”官职,它与专门负责王朝财物保管的“小宰”官职,是有明确分工的。会计部门内部,设置“司书” 、 “职内” 、 “职岁” 、 “职币”四种官职,分别职掌财务与出纳。根据西周官厅会计核算具体情况的考证,我国会计初始的基本含义是:“零星计算为计,综合计算为会” 。按照逻辑,会计应称之为“计会” 。在周礼一书中,曾多处提到会计。西周王朝建立了专管钱粮赋税的官员,建立了“以参互考日成,以月要考月成,以岁会考岁成”的“日成” 、 “月要” 、 “岁会”等报告文书,初步具有旬报、月报、年

6、报等会计报告雏形。对账簿的设置,从单一的流水账发展成“草流” (底账) 、 “细流”和“总账”三账,一直使用到明清时期。西周王朝的会计系统十分完善,它与现代的会计报告系统非常相似,以至于 2000 多年没有多大的变化。到了宋代,人们把财政收支分为:元管、新收、已支、现在四个部分,来计算财产的增减变化情况。这一方法,到了元代传入民间。明初把它概括为“四柱式一词。所谓四柱,指旧管(即上文元管 )、新收、开除(即上文已支)、实在( 即上文现在),相当于现在会计术语的期初结存、本期收入、本期支出和期末结存,通过“旧管+新收-开除=实在”的平衡公式进行结账,具体地算清并交待了经管财物的责任。明末清初,我

7、国的商业和手工业趋向繁荣。适应这一环境,出现了以四柱为基础的“龙门账” ,用以计算盈亏。它把全部账目划分为“进”( 各项收入) 、 “缴”(各项支出),“存”( 各项资产)、 “该”( 资本及各项负债) 四大类,运用“进 - 缴 = 存 - 该”的平衡公式,计算盈亏,分别编制“进缴表”和“存该表” 。在两表上计算得出的盈亏数应当相等,称为“合龙门” ,以此勾稽全部账目的正误。清代,商品货币经济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关系逐渐萌芽,又产生了“天地合账” 。在这种方法下,一切会计事项,无论是现金出纳、商品购销、内外往来等等,都要在账簿上记录两笔,既登记来账,又登记去账,以反映同一账项的来龙去脉。账

8、簿采用垂直书写,直行又分上下两格,上格记收,称为天,下格记付,称为地,上下两格所记数额必须相等,即所谓天地合。四柱清册(即按四柱法提所做出的报表) 、龙门账和天地合账显示了我国历史上各个时期传统中式簿记的特色。中华民国时期(1912-1949) ,我国会计实际上是中西式并存。中华人民共和国时代(1949-)即建国后,国家在财政部设置了主管全国会计事务的机构,称为会计制度司。会计制度司基于有计划地进行大规模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需要,先后制订出多种统一会计制度,强化了对会计工作的组织和指导。1985 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我国会计工作从此进入法治阶段。为了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19

9、92 年财政部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 ,从 1993 年 7 月 1 日起施行。这是引导我国会计工作与国际流行的会计实务接轨的一项重大措施,也是我国会计理论与实践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自 2007 年 1 月 1日起,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体系正式实施。二、国外会计发展史会计在外国,历史也很长久了。早在规模小的原始印度公社时期,已经出现一个记账员,负责登记农业账目,登记和记录与此有关的一切事项。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期,由于商品经济不发达,当时的会计主要是政府部门用来记录、计算和考核钱物出纳等财政收支。从 13 世纪到 16 世纪,地中海沿岸某些城市的商业和手工业兴旺发达,经济繁荣,从而产生

10、了科学的复式记账法。1494 年意大利数学家陆卡巴乔阿勒(Luca Pacioli)所著算术、几何及比例概要一书,对复式记账法作了系统的说明,此书成为国际公认的会计起源的标志性著作。哈佛会计史认为会计在很早以前就存在了。当然,我们或许不知道何时人类开始在脑子里出现会计思想的萌芽,但公元前 5000 年记录部落之间交易的符号已经出现。闪族(Sumerian)文化发端于大约公元前 3200 年左右的美索不达米亚(Mesopotamia),在该时期的陶片上也发现了会计记录的一些符号,公元前 3000 多年前的古巴比伦王国(Babylonia)和古埃及(Egypt),作为会计的记录官员都要在学校里进行

11、相当于会计训练课程的学习。大流士(Darius,公元前 521486 年,古波斯帝国国王 )统治下的波斯(Persia),设有官员对统辖区的会计进行审计。希伯莱(Hebrew)文化中也有类似的审计官员,主要审计官员在政府中处于第二重要的地位,然而在古希腊(Greece,公元前 1400 年) 通常惯例是让奴隶来做审计、查账工作,因为奴隶随时会遭受酷刑惩罚,所以他们对工作比自由人更小心谨慎。那时候的法律也保护自由人不必做如此繁琐的核查工作。可是后来会计在希腊慢慢成了一种比较有地位的工作,而且政府建筑物建筑成本的各项会计记录也都要刻在建筑结构上。例如从一块刻有会计记录的石碑上我们可知道巴台农神庙(

12、Parthenon)大约花费了 469 泰伦,469 泰伦相当于今天的二百万美元。而根据刻在金字塔上的会计记录和古希腊的历史学家希罗多德(Herodotus)的记载,古埃及法老(Cheops)的金字塔则花了 1500 泰伦。公元前 200 年古罗马帝国设有财务官员负责监督当地政府的财政收支状况,财务官员要亲自提交财务报表,并由一名检查人员听取这些记录,进而判断会计记录是否属实,这种做法就形成了我们今天的审计一词 auditor(来自于拉丁文的 audire,即听的意思),公元四世纪初期拜占庭帝国康士坦丁堡(Byzantine Empire Constantine)设立了一所公共管理学校,其中就

13、有会计课程,查理曼大帝(Charlemagne)(公元 642814 年)统治下的神圣罗马帝国沿用了罗马和波斯的会计审计制度,在他死后,会计、审计组织制度被取消,帝国不久也随之瓦解。中世纪会计开始衰退,直到意大利宗教战争期间又开始复兴。1340 年热那亚(Genoese)的会计记录中出现了萌芽状态的复式簿记方式,同时在英国设置了财政部门。15 世纪,美第齐(Medici)银行的分行每年都需向在佛罗伦萨(Florence)的总部上交年度资产负债表,1631 年,那些普里茅斯(Plymouth)、马萨诸塞(Massachusetts)的投资者,把从荷兰聘请的一名会计人员派往那里用于调查殖民地负债日

14、益增加的原因,美洲新大陆人由此经历了他们的第一次审计。会计和管理者虽然几个世纪以来,大规模会计活动基本上与政府活动有关(尤其是税收) ,但是产业革命带来了其他的会计需求。大型企业需要大量资金,并不断增加经营管理人员,这样原来小企业中投资者和管理者集于一身的做法逐渐被这样一种趋势所取代,投资者与管理者分离。投资者需要从管理者那里知道自己投入的资本的运营状况,也就是说投资者需要从管理者那里得到会计信息(今天这种“保管”会计的基本形式是公司的年度财务报表) ,同时跨区域经营的大公司管理人员也需要对内部会计信息进行分析据此进行管理,这样管理会计开始出现并逐渐发展起来。18 世纪末和 19 世纪初的产业

15、革命,在若干资本主义国家形成了空前的生产力,股份有限公司这种新的经济组织应运而生。股份有限公司的产权与经营权分离,产生了查核经理人员履职情况的需要。信贷业务的开展,又促使审阅企业偿债能力成为不可缺少的一环。于是社会上出现了以查账为职业的特许或注册会计师。这一时期各国税法、商法、公司法等的完善和陆续颁布,也促进了会计的发展,簿记逐渐成长为会计、成本计算、会计报表分析和审计等新的内容也相继出台。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为了使会计工作规范化,提高会计报表的真实性和可比性,西方各国先后研究和制订了会计准则,即会计原则,进一步把会计理论和方法推上了一个新的水平。三、会计发展动向20 世纪 50 年代

16、以后,由于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现代数学、行为科学等的被引入会计,丰富了会计学的内容,尤其是管理会计部分。跨国公司的蓬勃兴起,出现了国际会计这一会计学新分支。电子数字计算技术应用于会计领域,使得会计这个古老而年青的职业,实现了自动化,电子化,信息化,网络化。这一趋势对于习惯于用算盘的我国前一代会计人员来说,梦想所不及。综上所述,可见无论在中国,还是在外国,社会上很早就存在会计,有着专职承担会计工作的人员。会计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从中也可以看出,在一定的社会环境里会计理论和方法不能不受到来自该环境下的经济,政治,法律,文化以及日益发展的科学技术的影响,会计

17、就是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发展和完善起来的。总之,客观实践证明了,经济愈发展,会计愈重要,生产越现代化,规模越扩大,越是需要利用会计。第二节 会计的涵义会计的涵义,也即会计的本质,可以从不同的侧面对会计进行考察,而表述有不同的认识。会计离不开计量。它计量经济过程中占用的财产物资和发生的劳动耗费,以货币数量来描述经济过程,评价经济上的得失。会计记录是数字和文字的结合,而文字说明寄托在数量的基础之上。从这一点来看,会计是一种计量的技术。会计对经济过程中占有财产物资和发生劳动耗费的原始数据进行加工,产生信息,供人们了解和管理经济过程之用。信息是会计工作所产生的结果。从这一点来看,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会计

18、用货币量度计量和记录财产物资的增减变化,并以变化的结果来评价企业生产,经营的情况。如果是企业会计,会计记录就是要具体地说明获得利润或发生亏损的来龙去脉。企业盈利了,为什么会盈利的,它的具体表现是什么?企业亏损了,为什么会发生亏损的,损失了哪些财物?会计为此提供了有事实依据的,可以查考的记录。从这一点来看,会计是使经管责任有所着落的手段。会计的特点是主要用货币量度对经济过程中占用的财产物资和发生的劳动耗费进行系统的计量,记录,分析和检查。经济效益是人们决策的基本依据。会计是提供经济效益数据或信息的工具之一。一般地,会计是为了满足经济决策的需要,向投资者和管理者提供的一种信息系统。会计通过对某个经

19、济组织各项活动进行观察、计算、记录、分类、汇总、分析和总结,运用专门的会计方法,为管理者提供有用的信息;同时,会计还要给其他的信息使用者,如投资者,政府部门,债权人等,提供法定要求的财务报告,供他们决策时参考。从这一点来看,会计的本质是管理,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表述了会计的本质。我们可以认为会计是对一定单位的经济业务进行计量、记录,分析和检查,作出预测,参与决策,实行监督,旨在实现最优经济效益的一种管理活动。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表述对会计的认识。通常的看法,认为会计是一种经济工作,认为会计就是会计工作。同时,还可以认为,既有会计工作的实践,就势必有会计的理论,就有会计工作赖

20、以进行的指导思想。会计是解释和指导会计实践的知识体系,是一门学科。就是说,认为会计指会计学。我们认为,会计既指会计学,也指会计工作。哈佛会计观点。人们可以从两个角度认识会计:从会计人员的角度或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角度。前者侧重于会计信息的收集、整理、报告等概念和技巧。后者侧重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关于会计所需掌握的知识内容。我们重点介绍后者。这两种方式的差别仅在于强调的重点不同。会计人员必须掌握运用、处理会计信息的技巧,原因是他们将用所收集的信息编制财务报告,并尽可能地方便信息使用者。信息使用者所需掌握的则是会计人员提供信息的工作程序,否则他们将无法理解会计人员所提供的财务信息的真实涵义。 第三节 会

21、计的内容会计工作总是在某一个企业、事业单位、政府机关、团体等组织里进行的。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非营利性组织进行业务活动,都需要拥有一定的财产物资。会计对这些财产物资,用货币为主要量度,进行计量、记录、分析和检查,首先是为了保证它们的完整、安全,不被侵占,不受损失,也就是,为了落实经管的责任。其次,也是更为重要的,是为了确保它们的有效使用。因此,用货币量度计算,挖掘占用财产物资的潜力,是会计要管理的第一个方面。在生产、经营和组织业务活动中,要发生耗费。耗费是为取得营业收入所不可避免的,完成业务所必然要发生的。耗费有各种各样的物质内容。会计用货币来计量,就把各种耗费综合地表现为统一的货币量,就

22、可以作出各种有意义的比较。因此用货币量度计算劳动耗费,包括财产物资的耗费在内,挖掘节省耗费的潜力,是会计要管理的第二个方面。一切管理活动,首先要掌握信息。会计并不例外。计量和记录就是记账、算账,是为了客观地提供生产、经营过程或业务执行过程的信息。现代管理实行目标管理。在生产、经营或执行业务以前,先定下所要实现的目标,然后组织实施,配备必要的物质条件,动员和引导职工,为实现目标而努力。为此,会计工作包括了各项会计管理内容的事先计算。而事先计算要能指导实际,还需要做好预测工作。有效的管理,要求在执行生产、经营或业务活动的同时,实施控制,而不是等到不利因素酿成了损失,再予以纠正。控制就是把实际业绩和

23、预定目标进行比较,以便发展有利的因素,抑制或消除不利的因素。为此,会计工作包括了分析和纠正偏差的工作。当然,在进行事先计算和预测的时候,也需要分析。会计工作还包括对生产、经营或业务过程进行事先、事中、事后的检查监督,以审核考查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和有效性。现代管理还强调信息反馈。通过以上各项会计工作所得到的信息,要及时地、定期地编成各种对外、对内的报表。报表是会计赖以传输信息的主要形式,利用它把信息反馈给负有责任的有关人员,以发挥信息的作用。以上从事先计算到信息反馈,扼要地说明了构成会计工作的各个环节。它们相辅相成,结成一个整体。还应当指出,以上为了说明的便利起见,一步一步地作了解释。在实

24、际工作中没有,也不可能严格划分各个工作环节的先后次序。对一个现代企业来说,会计信息的用户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外部用户,包括投资者(股东 )、债权人、潜在的投资者、政府、工会等;第二类是内部用户,主要由企业内部的各级管理者组成。会计为了满足不同用户的信息需要,演变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个子系统。财务会计按法定要求编制财务报告,主要是满足外部用户的信息需要,而管理会计则偏向于满足内部用户的信息需要。第四节 会计的职能会计的职能,指会计在管理经济过程中所具有的功能。马克思曾经指出,会计是对生产过程的控制和观念总结。观念总结理解为反映,而控制就是监督,这是会计最初的两项职能。会计的职能,指会计作为管

25、理经济的一种活动,客观上所能发生的功用。现代会计的职能有三,一是反映,二是监督,三是参与经营决策。分别叙述如下:1. 反映客观的经济活动情况,为管理经济提供所需的信息。反映不限于对已经发生或已经完成的经济活动。反映了过去,可以预测未来。预测和计划是对未来的反映,是为了确定目标,把握未来的经济活动。记录是反映,分析也是反映。2. 监督经济活动,使符合规定的要求,实现预测的目标。会计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为程序性很强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任何组织,不论规模大小,进行会计工作都应遵循国家颁布的会计准则。会计准则就是进行会计工作的规范,也是评价会计工作的准绳。严格按照会计准则办事,可以保证各项业务执行得符合

26、规定的要求。以一个实行会计核算的组织来说,为了有条不紊地进行会计工作,必须事先订出工作的规章,就是会计制度。毫无疑问,设计、制定和建立会计制度,必须严格遵循会计准则。严格按照会计准则办事,就是严格按照会计制度办事。监督的职能不仅在已经发生或已经完成的业务上体现,还体现在业务发生过程之中,以及尚未发生之前。在我国情况下,党和国家从全民的利益出发,根据经济建设每个阶段的要求和特点,制订出财政经济方针、政策、法令和纪律,并相应地定出规章、制度,一切单位必须严格遵守执行。财经法纪的审查,就是检查经济活动的合规性和合法性,是会计体现其监督职能的一个重要方面。会计的职能还在于对经济活动的效益性进行监督。3

27、. 参与经营决策,谋求最优效益。会计统一用货币量度计量经营业务活动。会计信息,具有综合性的特点。生产、经营或业务活动上的优点和弱点,会综合地反映在会计信息之中。一个组织要进行经营决策,会计信息是不可缺少的依据。综上所述,会计作为一种管理活动,作为经济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固有的职能就是反映、监督和参与经营决策。而会计要发挥这些功用,就必须进行预测、计划、记账(记录)、算账 (计量 )、分析、控制、检查,反馈等各个环节的工作。会计的职能客观地存在于会计之中。它源自会计能够适应社会经济生活的需要所具备的能力,是会计的本质属性之一,不受人们主观意志的支配。人们能够认识,把握会计的职能,而不能杜撰,或

28、任意夸大会计的职能。第五节 会计学及其分支会计在我国起源甚早。但是,古代重士抑商的思想长期占统治地位,从事会计,像经商贸易一样,为社会所鄙视。影响所及,我国虽有五千多年的历史,而且千百年前的会计思想、所用方法,与同时代外国的相比,可以媲美,毫不逊色,但是它一向不为国人所重视。直到十九世纪末,西方会计学知识从海外传入,才把它作为专门的学科来传授和研究。在国外,早在十五世纪,作为会计基础的记账方法和技术就己达到相当成熟的程度。1494 年意大利数学家陆卡巴乔阿勒所著的算术、几何及比例概要一书在威尼斯出版问世。他在书中根据当时在威尼斯、热那亚等地商业中流行的记账方法,相当完整地阐述了借贷复式簿记。虽

29、然据考证,世界上第一本关于复式簿记的书,于 1458 年就完成了。比巴乔阿勒早 36 年,但现在中外会计学者都认为陆卡巴乔阿勒的上述一书是为会计学奠定基础的里程碑性质的著作。会计学属于经济科学,它运用一系列经济理论和范畴来建立它的概念和方法。会计学属于管理科学,它分担经济管理的一个特定方面,即从事资金和成本两个方面的管理,并为管理提供决策信息。会计和数学的关系很密切,各种会计方法和技术都离不开数学。近代会计学以引进高等数学的某些方法为其特点,从而使会计的定量分析更趋准确。现代会计学是科学与艺术的结晶。会计学按报告对象(用户)可分为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按其研究内容,主要有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

30、会计、管理会计和审计学等重要分支。基础会计,又称会计原理,阐明会计的基础知识,以及基本方法和技术。它研究各门会计学分支共同性的基本问题,包括会计基本模式,即会计凭证账户、账簿会计报表,以及会计的基本概念。财务会计,又称决算会计,它主要是依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要求,以货币计价的形式,通过记账、算账和报账等环节,向企业的外部用户提供有关企业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现金流量的信息。主要内容包括凭证设置、会计要素的划分与确认、成本核算、登记账簿、财务报告的编制与分析等。它阐明公司会计处理各项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研究资金管理,以及通过管好资金来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它主要包括流动资产、长期

31、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和其他资产会计;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会计;所有者权益会计;收入与费用以及利润确定和分配会计等。它还包括财务会计新出现的问题,诸如分期付款销售,租赁业务,外币业务,控股公司与子公司的会计报表合并,资产重组与破产清算会计,期货与证券业务会计等。成本会计阐明成本预测、计划、计算、分析、控制和决策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研究成本管理,以及通过管好成本来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它主要包括实际成本的计算,成本预测的方法和成本计划的编制,成本决策,成本分析和成本控制,以及目标成本的计算等。管理会计阐明如何结合企业经营管理,综合地利用企业内部会计信息和有关外部信息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以求提

32、高经济效益。它主要包括成本习性与本量利分析,各种经营业务的计划和控制,全面预算,责任会计,成本控制,决策会计,项目投资评价等。审计学阐明对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规性、合理性以及效益性进行检查监督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它主要包括财务审计,经济效益审计和内部审计等,它是对经营活动和会计工作的再监督。此外,会计学的分支还有:研究会计方法和会计工作组织原则和形式的“会计制度设计” ,研究西方会计理论和方法,以便有所借鉴的“西方财务会计” ,用比较方法研究并阐明中国和外国会计之间相同、相异、相似之处的“国际会计” ,专门研究探讨会计本质、对象、职能,属性、概念,准则、计量等一系列理论问题的“会计理论” ,以及

33、研究会计学产生和发展历史的“会计史”等。会计学按其应用的部门区分,则有工业会计,农业会计、商业会计、施工与房地产企业会计,交通运输会计、银行会计等。本课程以会计学原理最一般的方法即记账方法和理论为主要内容进行阐述,作为进一步学习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审计学,以及其他会计学分支的基础。本章要点 本章主要介绍了会计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会计的涵义,内容,职能,分类等。它是我们认识会计这个古老而年青行业,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学科的基础。主要名词:四柱 合龙门 会计法 会计准则 会计制度 会计本质 会计职能 会计学 基础会计 财务会计 管理会计 成本会计 审计学 会计理论 国际会计 会计史本章习题一

34、、单项选择题1. ( ) 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A.生产活动 B.会计 C.投入与产出 D.经济效益2. ( )为最原始的会计活动。A.刻记记数 B.官厅会计 C.西周 D.商代3. 西周设置了专门负责会计工作的( )官职,它与专门负责王朝财物保管的 “小宰”官职,是有明确分工的。A.司会 B.宰相 C.大夫 D.尚书4. 西周在会计部门内部,设置“司书” 、 “职内” 、 “职岁” 、 “职币”四种官职,分别职掌( )。A.财务与出纳 B.审计工作 C.钱粮赋税 D.官员升迁5. 西周王朝建立了专管钱粮赋税的官员,建立了“以参互考日成,以月要考月成,以岁会考岁成”的“日成” 、 “月要

35、” 、 “岁会”等报告文书,初步具有旬报、月报、年报等( )的雏形。A.会计报告 B.财务管理 C.审计查账 D.内部控制6. 我国古代对账簿的设置,从单一的( )发展成“草流 ”(底账) 、 “细流”和“总账”三账,一直使用到明清时期。A.流水账 B.日记账 C.明细分类账 D. 总分类账7. 到了宋代,人们把( )分为:元管、新收、已支、现在四个部分,来计算财产的增减变化情况。A.财政收支 B.钱粮赋税 C.王朝金库 D.四柱清册8. 所谓四柱,指旧管(即上文元管)、新收、开除( 即上文已支 )、实在(即上文现在) ,相当于现在( )的期初结存、本期收入、本期支出和期末结存,通过“旧管+新

36、收-开除=实在”的平衡公式进行结账,具体地算清并交待了经管财物的责任。A.会计术语 B.统计学 C.管理学 D.经济学9. 明末清初,我国的商业和手工业趋向繁荣。适应这一环境,出现了以四柱为基础的( ),用以计算盈亏。A. 龙门账 B.四柱清册 C.天地合账 D.合龙门10. 电子数字计算技术应用于会计领域,使得会计这个古老而年青的职业,实现了自动化,电子化,信息化,网络化。这一趋势对于习惯于用( )的我国前一代会计人员来说,梦想所不及。A.算盘 B.计算器 C.心算或口算 D.计算机11.会计的基本职能是( )。A.反映、核算、控制 B.反映、监督、决策C.反映、控制、记录 D.计划、决策、

37、核算12. 会计的一般本质涵义是( )。A.会计工作 B.会计学 C.管理活动 D.信息系统13. 中国会计起源比国际公认时间要早( )多年。A.500 B.1000 C.2000 D.400014. 中国( )中孔子提到了会计。A.周礼 B.四书五经 C.史记 D.三国志15. 获得诺贝尔奖的会计学家是( )的大学教师。A.哈佛 B.麻省 C.清华 D.浙江16.中国会计史上,首位获得美国会计学博士学位的人是( ) ,他开创了我国永无止境的立信会计事业。A.潘序伦 B娄尔行 C. 葛家澍 D. 谢霖17. 会计学不包括( )在内。A.财务会计 B.管理会计 C.审计学 D.管理统计学18.第

38、一届大学会计辩论赛,获得冠军的是( ) 。A.清华大学 B.台湾大学 C.北京大学 D.香港中文大学19. 2003 年浙江大学未安排参加大学会计辩论赛,原因是( ) 。A.不敢参加 B.缺乏参赛选手 C.因 SARS 没有举办 D.无参赛资格20. 2004 年浙江大学如果不参加大学会计辩论赛,原因可能是由于( ) 。A.财务危机,无法参加 B.缺乏参赛选手 C.台湾闹独立 D.名牌大学输不起二、论述题1. 试述会计的涵义。2. 试述会计学分支。3. 试述会计发展动向。4. 试从会计信息的用户来论述会计的内容。5. 试述会计的职能。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1.A 2.A 3.A 4.A 5.A

39、 6.A 7.A 8.A 9.A 10.A11.B 12.A 13.C 14.B 15.B 16.A 17.D 18.B 19.C 20.D二、论述题1.会计的涵义,也即会计的本质,可以从不同的侧面对会计进行考察,而表述有不同的认识。会计记录是数字和文字的结合,而文字说明寄托在数量的基础之上。从这一点来看,会计是一种计量的技术。会计对经济过程中占有财产物资和发生劳动耗费的原始数据进行加工,产生信息,供人们了解和管理经济过程之用。信息是会计工作所产生的结果。从这一点来看,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会计用货币量度计量和记录财产物资的增减变化,并以变化的结果来评价企业生产,经营的情况。从这一点来看,会计是

40、使经管责任有所着落的手段。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表述了会计的本质。我们认为会计是对一定单位的经济业务进行计量、记录,分析和检查,作出预测,参与决策,实行监督,旨在实现最优经济效益的一种管理活动。 2.我国会计学分支。会计学按报告对象(用户)可分为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按其研究内容,主要有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和审计学等重要分支。其它分类有:会计理论,国际会计,西方财务会计,部门会计,政府会计,会计史等。3. 由于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现代数学,行为科学等的被引入会计,丰富了会计学的内容,尤其是管理会计部分。跨国公司的蓬勃兴起,出现了国际会计这一会计学新分支。电子数字计算技术应用于

41、会计领域,使得会计这个古老而年青的职业,实现了自动化,电子化,信息化,网络化。4. 会计信息的用户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外部用户,包括投资者(股东) 、债权人、潜在的投资者、政府、工会等;第二类是内部用户,主要由企业内部的各级管理者组成。会计为了满足不同用户的信息需要,演变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个子系统。财务会计按法定要求编制财务报告,主要是满足外部用户的信息需要,而管理会计则偏向于满足内部用户的信息需要。5. 会计的职能,指会计作为管理经济的一种活动,客观上所能发生的功用。现代会计的职能有三,一是反映,二是监督,三是参与经营决策。参考资料 1.大学会计辩论赛概况大学会计专业的学生与教师,最近

42、几年社会公众对其形象不佳。他们面部刻板、无生气,收入也不高、不善沟通、工作辛苦,年轻人不愿献身会计事业。为加强会计学生与教师的交流,树立新的社会形象,在中国曾有大学会计辩论赛。第二届“海峡两岸及香港地区 ”大学会计辩论赛概况为了提倡“两岸三地”会计学子学术研究风气,培养表达艺术和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由台湾会计研究发展基金会、台湾会计研究月刊发起并与上海财经大学共同主办第二届“海峡两岸及香港地区大学会计辩论赛” 。赞助单位为台湾安侯建业事务所、台湾众信事务所、台湾勤业事务所、台湾永龄教育基金会、台湾证券商业同业公会等。浙江大学在四校合并后,逆历史潮流取消了会计系,根本没有人愿意管事,也没有参加首

43、届大学会计辩论赛,本次又收到了比赛筹备委员会的邀请信。2002 年 3 月 9 日比赛领队会议在上海举行,浙江大学工商管理系就派刘承基老师前往探路,了解情况,准备下次参加。听了情况汇报后,浙大管理学院与工商系领导决定本次参赛,并指定浙大会计研究所负责运作该项目。为了给浙大财务与会计专业学生提供这次展现才华的机会,增强同学们对会计学科的学习兴趣,提升浙大会计专业在中华的知名度,会计所接受了这项有一定难度的任务。为了做好该项工作,得到了管理学院许多同志的无私奉献,会计研究所投入了相当的精力,经过初选、培训、模拟比赛、选拔,依据学生的表现和各方特长,组建了浙江大学参赛代表队。领队:郑明川教授,指导:

44、刘承基队员:姚 静、许冠南、刁 莉、陈晓雨、戎佳明、丁晓洁、徐 冰、任 毅、芦景嘉(志愿者) 。2002 年 4 月 19 日,第二届“海峡两岸及香港地区”大学会计辩论赛在上海举行。上海教育电视台、文汇报等媒体作了报道。本次参赛学校有:(依辩论赛对阵图排序)上海财经大学,东道主,国家会计学院所在地;台湾大学,上届冠军,台湾 20 所大学预选赛第一;中南财经大学,上届亚军,华中财经名校;北京大学,国内名校,上届东道主,曾击退清华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地区代表队;首都经贸大学,上届季军,有实力;中山大学,南方名校,在港澳地区有较大影响;厦门大学,南方之强,国家会计基地;浙江大学,四校合并后撤销了

45、会计系,目前设会计所,外界认为会计专业水平不行,因为名校,不好缺席;台湾东吴大学,台湾 20 所大学预选赛亚军;东北财经大学,国内有影响的财经院校,实力强;复旦大学,经常举办其他辩论赛,国内有影响,设有会计系。在本次辩论赛中,浙江大学代表队充分发挥了团队合作精神,辩论中依奥瑞冈制规则发挥了个人特长。比赛规则为惨烈的淘汰赛制,因抽签原因,浙江大学意外地成了种子队伍,并在初复赛中,淘汰了颇有准备的中山大学, (中山大学已经在初赛中成功地打败了夺冠呼声较高的厦门大学) ,在半决赛中,评委以 5 票对 0 票,浙江大学代表队战胜了对方(东北财经大学队) ,进入本届比赛的总决赛,该成绩是本届辩论赛唯一以

46、全票胜的比赛。浙江大学代表队荣获团体亚军,北京大学获得团体冠军。由于浙江大学会计专业学生是第一次参加大学会计辩论赛,教师和学生都缺乏参赛经验,加上比赛前 20 分钟抽签决定正方与反方,准备难度较大。但参赛队员的表现不错,参赛成绩震惊了两岸三地,引发了国内对浙江大学会计专业和水平的重新认识,为浙江大学争得了荣誉。辩论赛如同其他竞技活动,运气与队员状态十分重要。参赛的学校水平都很高,学校的功利性成果趋向,使学生们承受的压力很大,比赛前队员训练过度(有的学校组织封闭式专训一个多月) ,比赛中过分紧张,影响了他们实际水平的发挥,导致结果不理想。只有北京大学与浙江大学的学生放下了负担,反而意外地取胜。偶

47、然性地一次得胜,并不表示北大与浙大的学生代表我国会计的高水平。2.中外会计名人录中国古代。孔子(公元前 551-479) ,思想家, “会计”最早提出者,比国际公认的会计起源(1494 年)早 2000 多年。在四书五经 (岳麓书社,P113)中,孟子与万章的对答中,有如下段落:孟子曰:“仕非为贫也,而有时乎为贫,孔子尝为委吏矣,曰:会计当而已矣 。意思说,孔子曾做过管仓库的小吏,说:“会计的收支数字应当都对的” 。这就是说,收支数字真实与准确是会计的基本要求。这与 2000 年后在我国与世界各地(美国)出现的会计秩序混乱,假账与假会计报表全球飞,孔子是没有想到的。哦?咳,为何会如此?在周礼一

48、书(P697)中,曾多次提了到会计。如“司会”之职:“逆群吏之治而听其会计” 。意思是说,司会接受朝庭和地方百官的会计文书而进行考核。据清代焦循孟子正义的解释, “零星算之为计,总合算之为会” 。中国现代。潘序伦(1893-1985 ) ,江苏省宜兴人。辛亥革命时间考入南京政法大学,后于海军军官学校学习。1919 年入上海圣约翰大学,两年后毕业。据清华大学校史记载,潘序伦参与全国选拔,录取为清华大学赴美留学生班,该班全国共招收 7 名学生,其中会计学一人。不久进入哈佛大学学习,并获得硕士学位。其后,入哥伦比亚大学攻读,获得会计学博士学位。当时即使在美国,会计学博士只有几人。1924 年学成回国

49、。中国处在战乱,落后,腐败,会计更是不必提起。曾担任过上海商科大学教务主任兼会计系主任,曁南大学商学院院长。1927 年创办会计师事务所,举办会计补习学校,并亲任立信会计专科学校校长,创办立信会计出版社,构成了注册会计师业务,会计教育和出版会计图书的三位一体的立信会计事业。解放后,因会计工作不受重视,一度出现了会计行业的大倒退,他也没有成果。改革开放,他看到了中国会计事业的希望。国外会计名家。佛兰科. 莫迪格力尼( Franco Modigliani), 生于意大利罗马,麻省理工学院(MIT )斯龙管理学院( Sloan School of Management) ,会计学与控制中心(Accounting & Control Center )教师,MIT Institute Professor,长起从事财务与会计学研究,取的了重大成就,并获得由 1968 年起增设的诺贝尔经济学奖。中国的潘序伦,如果留在美国,从事会计事业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专业基础教材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