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促进就业和落实就业扶持政策工作汇报去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各级人大代表的监督指导和关心支持下,区政府把就业工作作为全区的重要民生工程,纳入了科学发展观考核内容。我们坚持“以人 为本、服 务百姓、保障民生 ”的工作理念,开拓 奋进,科学发展,统筹推进城乡就业工作。去年以来,全区实现城镇新增就业 32995 人,困难群体就业 2120 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65867 人。促进了我区经济社会高效跨越发展。我局先后荣获全省人社系统优秀服务窗口、全省就业宣传工作先进单位,我区被省政府表彰为就业工作先进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先进区。今年 7 月,省人社厅副厅长李柏平、厅长韩
2、金峰先后来我区视察,对我区的就业工作给予充分肯定。一、加强领导,严格考核,落实工作目标责任制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在每年年初的全区人社工作会议上,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都出席会议做主要讲话,区政府与各乡镇办事处、各部门签订人社工作目标责任书,将目标分解到各乡镇办事处和区直有关部门,明确责任分工,严格奖惩追究。同时,区委、区政府研究制定牡丹区就业和社会保障考核工作实施方案,对年度考核荣获一、二、三等奖的乡镇办事处给予表彰奖励;完不成任务的取消综合奖受奖资格。区人社部门加强督促检查,严格考核,定期通报,形成了科学、高效的人社工作机制。二、落实扶持政策,强化就业服务,统筹推进各类群
3、体就业再就业(一)积极落实就业扶持政策。一是积极落实财政补贴政策。去年以来,上级及区财政安排就业资金 1143 万元,已落实职业介绍补贴、职业培训补贴、职业技能鉴定补贴、社会保险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一次性创业补贴、小额担保贷款贴息等政策性支出 874 万元。 二是落实税费减免和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对持 就业失业登记证的就业困难人员,从事个体经营自主创业的,按规定落实了税费减免政策。将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等纳入小额担保贷款范围,简化贷款手续,及时为符合条件的创业人员发放小额担保贷款,对微利项目实行财政全额贴息。去年以来,我区共发放小额担保贷款 570 余万元,贷款回收率达到 100%
4、。在全省小额担保贷款工作会议上,我区做了典型发言。(二)统筹推进各类群体就业。一是积极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支持。随着高新区企业蓬勃发展,对劳动力需求大幅增加,部分企业“招工 难” 与劳动者“就业难” 的矛盾日益显现。为此,我们根据企业用工需求,及时召开高新区企业用工座谈会,并深入部分企业开展用工调研,了解企业用工情况,并与一线工人和班组长座谈,详实掌握企业在工资待遇、社会保险、工作环境等方面的情况,指导企业加强人文关怀,稳定职工队伍;同时,通过举办周三招聘会、高新区企业用工专场招聘会等活动,积极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支持。二是完善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注重加强基层人社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全区 21 个
5、乡镇办事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所由区人社局垂直管理,在每个乡镇办事处建设了高标准的基层人社服务平台,基本达到了“三室一 厅” (即档案室、调解室、所长室,服务大厅);117 个社区全部成立了人社工作站,552个行政村每村聘用一名协理员,基层人社工作人员达到 772人,为城乡居民和用人单位提供优质高效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三 是 积 极 促 进 高 校 毕 业 生 就 业 。 大 力 实 施 “高 校 毕 业 生就 业 计 划 ”, 组 织 188 名 高 校 毕 业 生 到 睿 鹰 集 团 、 天 时 钢 结构 等 示 范 见 习 基 地 就 业 见 习 ; 全 面 实 施 基 层 项 目
6、计 划 , 引 导鼓 励 高 校 毕 业 生 面 向 基 层 就 业 , 招 募 “三 支 一 扶 ”大 学 生 12人 。 今 年 6 月 ,我 区 专 门 从 退 伍 回 乡 的 大 学 生 中 为 区 武 装 部招 录 10 名 专 武 干 部 ,到 乡 镇 办 事 处 任 职 。去 年 我 区 报 到 的 大学 生 2413 人 , 通 过 春 季 就 业 招 聘 会 、 就 业 创 业 培 训 、 就 业见 习 、 公 开 招 聘 等 渠 道 , 已 实 现 就 业 2329 人 。四是加强公共就业服务。每年初举办“春风行动大型就业招聘会”,1.4 万余人与用人单位达成就业意向。注重
7、靠推动大项目建设促进就业,竣工投产的步长丹红注射液、立海润制药、镁合金、大树食品等大项目吸纳就业 3500 多人,中小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吸纳就业 6000 多人。指导社区积极开展失业调查、就业援助活动,多渠道开发服务性和公益性岗位,努力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各社区已建立服务实体 125 个,从事物业管理、保洁保绿、家政服务的失业人员等劳动者达 8700 多人。南城马堤口社区、西城南华社区等被授予“山东省充分就业星级社区”。积极收集用工信息充实“96591”就业服务热线和牡丹区就业网站,促进就业1600 多人。五是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我区将社会职业中介机构纳入区人力资源市场集中管理,并在各
8、乡镇办事处和行政村配备专兼职劳务信息员,形成了以区人力资源市场为龙头、乡镇办事处为依托、社会职介机构为补充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网络。组织人员到北京、天津、苏州、青岛等地,积极与当地人社部门洽谈对接,签订劳务“订单”,组织农民工转移就业,着力打造牡丹电子、牡丹药工两大劳务品牌,努力实现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品牌化、规范化和产业化。在天津、北京等地成立劳务派遣、代理公司,全区劳务派遣和劳务代理 1.2 万人,9000 多人参加了我区的工伤、养老和医疗保险。目前,全区常年在外务工的农村劳动力达 20 余万人,年劳务收入 22 亿元。(三)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一是完善就业培训管理制度。区人社、财政部门联合
9、印发了牡丹区加强就业培训提高就业与创业能力五年规划实施方案,建立了培训报名管理制度、定点培训机构认证制度、培训资金拨付使用制度、绩效考核制度等各项管理制度。我们加强技能培训开班审核和教学监管,及时组织结业考试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二是加强培训机构建设。我区 6 所定点培训机构拥有教学场地 1.9 万平方米,专兼职教师 223 人,开设了机电、仪表、焊接、数控车床、微机、面点、汽车驾驶等 20 多个专业,严格按照审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开展教学活动。就业服务机构加强培训机构监督管理,实行不定期抽查和年度检查评估等形式,规范办学行为,确保培训质量。三是强化技能培训质量。各定点培训机构坚持贴近市场、服
10、务就业的办学方向,调整专业设置,强化技能训练,培训期限长短结合,培训层次以初、中级技能为主,采取定单培训、岗前培训、校企合作等形式,实现培训与就业的有效对接。去年以来,区技工学校招生 2350 人,招生量在全市同类学校中名列第一;培训失业人员、农民工 6200 多人次,成功晋升为高级技工学校。同时,我区筹资 100 多万元建立了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基地,针对失业人员年龄偏大、就业技能差的实际,积极开展实用技能培训。并针对菏泽高新区企业用工需求,为华宏制衣、华英食品等企业定向培训员工 2744 人,较好地满足了企业用工需求。(四)坚持以创业带动就业。一是积极开展创建省级创业型城市工作。区政府成
11、立了创建创业型城市领导小组,积极开展创建省级创业型城市工作,成立了创建创业型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关于创建创业型城市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全面落实省、市出台的一系列创业扶持政策。区行政服务大厅进驻 36 个部门、受理 223 项事务,对创业人员从创业培训、金融支持、税费减免等方面给予支持。去年顺利通过了省级创城中期评估验收,经验在全市推广。二是大力开展创业培训指导。将有创业愿望和培训要求的城乡劳动者全部纳入培训范围,大力开展“创办你的企业”和“ 改善你的企业” 培 训。加强创业指导 服务,成立了创业指导服务中心,配备 4 名专职工作人员,组建由 42 名专家、教授和企业家组成的“创业 指导专家
12、志愿团 ”,为创业者提供有关创业政策扶持服务。去年以来,开展创业培训 892 人,培训后实现成功创业 536 人,带动就业 2785 人。三是建立创业孵化基地。为促进大学生创业,在菏泽中原商城高标准建设了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房租补贴、税费减免、创业补贴、培训补贴、小额担保贷款贴息等政策扶持,现已入驻大学生创业企业 92 户,带动就业650 余人,年营业收入 5000 余万元;在三信 107 家连锁店建立创业实训基地,两年累计举办创业培训班 36 期,培训创业者 960 人,实现成功创业 650 人,开办加盟店 120 余家,吸纳就业 1800 余人。日前,我区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
13、被省人社厅确定为省级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四是加强就业政策宣传。我们通过新闻媒体、劳动就业网站、制作就业专题片、举办就业宣传月等形式,营造就业创业的良好氛围。今年以来,我区就业工作先后三次在山东新闻联播、七次在菏泽新闻节目中播出,市、区电视台分别制作播出了牡丹区就业专题片和创业专题片,广泛宣传就业创业政策措施,动员全社会共同做好就业工作。先后被中国就业促进会、省人社厅表彰为就业信息宣传工作先进单位。我们的就业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部分企业一线工人缺乏,与失业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难并存,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创业群体多,创业孵化基地容量有限,孵化规模尚需进一
14、步扩大;就业资金投入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的开展。三、下步措施及建议一是多渠道扩大就业。发挥好大项目带动就业的作用,增加就业岗位。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第三产业和中小企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二是加强公共就业服务。进一步完善覆盖城乡、连接省市的就业服务信息平台,提高区人力资源市场的运行效率。发挥乡镇办事处和社区在促进城乡就业的基础性作用,开展好城乡劳动力管理、培训和就业服务等工作。三是切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坚持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就业工作的首位,举办大学生专场招聘会,确保高校毕业生就业人数持续增加、就业结构更趋合理,到基层就业、自主创业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四
15、是加强就业培训工作管理。指导培训机构通过校企合作、订单式培训等多种模式,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与产业结构相适应,与就业相结合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五是深入推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加强对大学生、失业人员和农民工的创业培训,增强创业能力,提高创业成功率。继续完善创业孵化基地,落实好小额担保贷款、创业补贴等扶持政策。指导基层服务平台开展创业型社区创建活动,对创业者进行跟踪帮扶指导,推动以创业带动就业。六是坚持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宣传媒体,大力宣传国家和省市促进就业的政策,树立就业和创业典型,通过开展就业宣传周、职业技能大赛、创业服务年等活动,营造有利于促进就业的社会环境,努力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就业工作的良好局面。尊敬的各位人大代表,虽然我们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距领导要求、群众期望还有一些差距。敬请各位代表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我们一定振奋精神,开拓进取,奋勇争先,扎实工作,推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开创新局面、再上新台阶,为全区经济社会实现高效跨越发展做出更大更积极的贡献。汇报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