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长安骏艺塑胶模具制品厂文件编号 TN-WI-C-006文件版本 1.0标 题内 容 模 具 设 计 规 范 页 数 共 17 页 第 1 页1.目的: 本标准规定了塑胶模具的设计原则、方法及要求。2.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塑胶模具设计。3.设计内容3.1 制品工艺性分析与脱模斜度确定3.1.1 制品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性。3.1.2 制品壁厚均匀,变化不超过 60;对于特别厚的部位要采取减胶措施。3.1.3 加强筋大端的厚度不超过制品壁厚的一半。3.1.4 制品上的文字原则上采用凸型字,以便于机械加工。3.1.5 制品形状应避免产生模具结构上的薄钢位。3.1.6 工艺圆角是否考虑制品使用性能,是
2、否有利于机械加工。3.1.7 脱模斜度确定3.1.7.1 客户资料有明确脱模斜度要求且合理时,按客户资料要求设计脱模斜度。3.1.7.2 客户资料的脱模斜度不合理时,与客户沟通确定合理的脱模斜度。3.1.7.3 客户资料未注明或没有明确的脱模斜度时,应明确客户要求后再确定。3.1.7.4 不影响制品装配的部位应设计 1以上脱模斜度,但需防止缩水;对可能影响产品装配的部位,以装配间隙差做脱模斜度。3.1.7.5 应通过计算确定合理的脱模斜度:有特殊要求(如蚀皮纹等)的制品,脱模斜度应不小于 2.53.2 模具分类:根据模胚尺寸将模具分为大、中、小三类。3.2.1 模具尺寸 6060 以上称为大型
3、模具。3.2.2 模具尺寸 3030-6060 之间为中型模具。3.2.3 模具尺寸 3030 以下为小模具。3.3 模胚选用与设计3.3.1 优先选用标准模胚,具体按龙记/明利标准执行。3.3.2 若选用非标准模胚,优先选用标准板厚,具体参照龙记/明利标准执行。3.3.2.1 大型非标准模胚,导柱直径不小于60mm,导套采用铸铜制做。3.3.2.2 大型非标准模胚导套孔壁厚不得小于 10mm,回针孔壁厚为 35-40mm,回针直径不小于 30。长安骏艺塑胶模具制品厂文件编号 TN-WI-C-006文件版本 1.0标 题内 容 模 具 设 计 规 范 页 数 共 17 页 第 2 页3.3.2
4、.3 大型非标准模胚 A 板、B 板起吊螺钉孔为 M36-48。3.3.2.4 如有可能产生较大侧压力时(型腔深度超过 50mm) ,非标大型模胚应设计原身止口。3.3.2.5 4040 以上模胚 A、B 板四面吊环孔,且各板加吊环孔。3.4 备料余量选用3.4.1 普通模具精料一般不留加工余量。高度留 0.5-1.0mm 余量。3.4.2 硬模精料预留 0.5-1.0mm 加工余量。3.4.3 粗料单边预留 2-3mm 余量。3.5 注塑参数校核方法3.5.1 模具厚度+顶出距离+取出制品的距离 注塑机模板最小闭合距离。3.5.3 码模板尺寸小于注塑机模板的最大装夹尺寸。锁模力:FP.A.1
5、0注:F:注射机的公称锁模力(t)P:模内平均压力(25-40Mpa)A:投影面积(包括制品、流道)CM 23.6 型腔排位原则3.6.1 型腔排位应有利于各腔同时、均匀进胶。3.6.2 多腔模各型腔排位紧凑,有利于缩短流道长度。3.6.3 多腔模各型腔间距不小于 15mm。3.6.4 制品成型位置与镶件的边距一般为:小模 15-20,中模 20-30,大模 30-40,同时应考虑运水孔及螺丝的合理布置。3.6.5 A 板、B 板镶件框壁厚一般为:小模 30-50,中模 50-80,大模 80-120。3.6.6 开镶件框后 B 板厚度一般为:小模 30-50,中模 50-80,大模 80-1
6、20。3.6.7 镶件成型部位厚度一般为:小模 25-35,中模 35-50,大模 50-70。长安骏艺塑胶模具制品厂文件编号 TN-WI-C-006文件版本 1.0标 题内 容 模 具 设 计 规 范 页 数 共 17 页 第 3 页3.7 分型面设计原则3.7.1 选择分型面首先必须符合客户要求。3.7.2 避免在制品外表产生夹线,如无法避免时应尽量将夹线设计在不易看见的部位。3.7.3 分型面选择应保证制品留在后模。3.7.4 优先选择平面碰穿,尽量避免插穿分型面。3.7.5 插穿分型面应设计 2以上的斜度;插穿面高度较小时取大斜度,插穿面高度大时取小斜度。3.8 冷却系统设计原则: 在
7、满足制品结构的前提下,确保冷却充分。3.8.1 运水孔设计3.8.1.1 保证运水孔大小一致:小模 6-8、中模 8-10、大模 10-12。3.8.1.2 运水孔离料位距离均匀,最小不得小于:(小模)15mm、 (中模)20mm、 (大模)25mm.3.8.1.3 运水孔间距大约为孔径的 5 倍,与其它孔间壁厚不得小于 5.0mm。3.8.1.4 用隔水片方式冷却,隔水片孔径为 10 时运水孔取 6;隔水片孔径为 12 时运水孔取 8;隔水片孔径为 16 时运水孔取 10;隔水片孔径为 20 时运水孔取 12;隔水片孔径间距为 50-80mm 时,同一组运水隔水片孔不超过 6个。3.8.1.
8、5 运水孔为 10 以下的用 BPT1/8 英寸管接头,10 以上(包括 10)的用BPT3/8 英寸的管接头。3.8.2 运水孔与出水孔的设计3.8.2.1 进、出水孔与起吊螺丝孔其间距均不得小于 40mm。3.8.2.2 模具进、出水孔尽量设计在注塑机背面的一侧,其次为正面及顶面,避免设于底面。3.8.2.3 进、出水孔不得与电源处在同一平面。3.9 浇注系统设计原则:3.9.1 一般模具的流道设计:3.9.1.1 模具定位环直径应比注塑机定位孔小 0.1mm。3.9.1.2 浇口套球面半径 R 应比注塑机喷嘴球面半径大 1.0-2.0mm;浇口套小端孔径 D应比注塑机喷嘴径大 0.5-1
9、.0mm。3.9.1.3 主流道长度应尽量短,原则上不超过 60mm。长安骏艺塑胶模具制品厂文件编号 TN-WI-C-006标 题内 容 模 具 设 计 规 范 文件版本 1.0页 数 共 17 页 第 4 页3.9.1.4 分流道应优先选用圆形,其次梯形,不得选用半圆形及矩形。圆形分流道直径为:小模 5-8,中模 8,大模 10-12。3.9.1.5 流道转角用圆弧过渡,分流道末端应有冷料井。对于潜水口,冷料井位置必须低于进料口,冷料井深度约为直径的 1.5 倍。3.9.2 细水口模具的流道设计:确定客户要求是人工还是机械手法除水口。3.9.2.1 校核取出水口所需开模距离。3.9.2.2
10、避免取出水口时与限位杆发生干涉。3.9.3 浇口位置设计原则3.9.3.1 满足塑胶材料的流动比。3.9.3.2 不影响制品外观例如夹水痕、流痕、蛇纹等。3.9.3.3 不影响制品装配。3.9.3.4 水口容易消除。3.10 顶出机构设计原则3.10.1 模具顶出距离应小于注塑机的最大有效顶出行程。3.10.2 顶出距离确保能轻易取出制品,且有限位。3.10.3 顶针设计原则3.10.3.1 顶针面避免碰穿或插穿。3.10.3.2 优先采用圆顶针,其次选用扁顶或司筒,尽量避免使用推块或异形顶针。3.10.3.3 顶针大小根据制品形状确定:一般小模8,中模 8-10,大模 12-16。3.10.
11、3.4 顶针端面若为异形时应防止转动。3.10.3.5 顶针孔壁厚不小于 3mm。3.11 行位抽芯设计原则3.11.1 有效抽芯距离应大于制品倒扣尺寸 3-5mm。3.11.2 应采用刚性抽芯方式,并设计定位装置,避免仅依靠弹簧抽芯。3.11.3 行位导滑部分长度大于行位高度,导滑部位厚度不小于 5mm。3.11.4 行位不得滑出压板总长的 1/2。3.11.5 滑动面应设计滑糟。3.11.6 开模状态下,限位弹簧应有 5-10mm 预压量。3.11.7 斜导柱斜角一般取 10-25,锁紧块的斜角比导柱斜角大 2。3.11.8 采用上模抽芯时,应保证开模状态下滑块的一半以上在 T 型槽内。长
12、安骏艺塑胶模具制品厂文件编号 TN-WI-C-006标 题内 容 模 具 设 计 规 范 文件版本 1.0页 数 共 17 页 第 5 页3.12 斜顶抽芯设计原则3.12.1 斜顶抽芯角度不得大于 16。3.12.2 斜顶宽度及厚度不得小于 8mm。3.12.3 一般小斜顶(宽度和厚度在 25mm 以下)采用整体形式,大斜顶采用镶拼结构。3.12.4 斜顶应设计导向块,导向块厚度一般为 20-40mm。3.12.5 小斜顶在顶针板上时,一般采用斜方座导滑结构;大斜顶一般采用导滑块结构。3.12.6 斜顶抽芯距离应大于倒扣长度 2.0mm 以上。3.12.7 大斜顶应设计冷却系统。3.13 镶
13、件设计原则:设计时,考虑到产品的精度、加工的方便性、模具的强度以及排气与冷却的因素,应优先采用镶拼结构。3.13.1 镶件设计应避免锐角,同时应考虑加工、装拆的方便性。3.13.2 当产品某处需换呵,必须单独镶出。3.13.3 当产品周围有止口时,需要整体镶呵。3.13.4 当产品骨位过深时要镶出。3.13.5 当产品某处结构复杂,难加工时要镶。3.13.6 齿轮产品往往要镶出。3.13.7 当产品上有细小的不规则碰穿时,一般要镶。3.13.8 当产品上有文字标识时,一般要镶,镶件尽量不镶通,采用螺丝固定,镶嵌范围为文字标识处最外圈装饰线。3.13.9 当按钮等制品对碰穿位大小有严格要求时,往
14、往要镶(镶件为黄牌) ,以保护前模。3.14 排气槽(针)设计原则:3.14.1 分型面或专为排气设计的镶件应设计排气槽。3.14.2 排气槽相互距离一般为 100mm-150mm,料位处 10mm 内的深度以不跑胶为原则,其余深度为 0.5mm。3.14.3 容易困气但不能设计排气槽的部位应设计排气针。3.15 材料选用及热处理材料选用的原则:满足客户和设计要求,降低成本。3.15.1 普通结构件(模板、限位块、支撑柱等)一般选用 45#钢。3.15.2 普通模具前模、后模一般选用 P20 类钢材,如 40Cr、GS738、GS2311、718、NAK55 等。3.15.3 高镜面模具前模、
15、后模选用 420 类钢材,如 2316、2316H、S316、S316H 等。长安骏艺塑胶模具制品厂文件编号 TN-WI-C-006标 题内 容 模 具 设 计 规 范 文件版本 1.0页 数 共 17 页 第 6 页3.15.4 散热比较差的部位一般选用合金钢,如 Ampcoq40。3.15.5 要求耐磨好、韧性高的模具一般选用 H13 类钢淬火处理,如 H-1、8407、083 等。3.15.6 小斜顶一般选用 FDAC 钢材;行位、斜顶选用 P20 类钢材氮化处理。大行位座可选用40Cr 钢材。 3.15.7 导滑压板、导向块、导滑片及细小镶件一般选用 T8A 淬火处理。4. 模具图纸统
16、一要求4.1 目的:统一模具图纸规格及制图标准。4.2 范围:适用于模具公司工程部、生产部。4.3 图纸规格4.3.1 总体规格4.3.1.1 图纸做到整洁、简明、清楚、易读,不能有含糊混乱的情况。4.3.1.2 镶件、分模线、插穿、碰穿、滑块等重要结构部位一定要表达清楚。4.3.2 标题栏4.3.2.1 标题栏分两种:装配图标题栏和零件图标题栏。4.3.2.2 标题栏中“名称”项填写方法:(见附图 1、2)装配图: “*” 产品名称零件图: * (*)零件编号零件名称4.3.2.3 标题栏中“图号”项填写方法:TN * *零件编号模具编号公司设计标识 长安骏艺塑胶模具制品厂文件编号 TN-W
17、I-C-006标 题内 容 模 具 设 计 规 范 文件版本 1.0页 数 共 17 页 第 7 页4.3.2.4 图纸上所有姓名必须用手签名,并写明日期,不可用电脑打印。4.4 制图标准4.4.1 总体上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制图标准。4.4.2 图纸采用中文注释,如客户需要则可加上英文注释,英文只可用大写。4.4.3 图纸一般用 1:1 比例画出,特殊情况可视需要放大或缩小,且优先采用如下比例:10:1,5:1,4:1,2:1,1:2, 1:4,1:5,1:10。4.4.4 图框除 A4 图纸竖放外,一律横放,字体字脚一律向下或向右。4.4.5 图纸上粗细线条要分清楚,粗线笔宽设置为 0.2m
18、m,细线为 0.1mm。4.4.6 剖视图料位处打阴影或手工涂黑着色,其它视需要而定。4.4.7 同一规格零部件在剖面图上只画一次即可。4.4.8 图纸打印出来后发现需要更改一处地方,可直接在图纸上涂改,但必须在更改处签名并写上日期。4.5 尺寸标注4.5.1 尺寸标注要有计划地编排好,勿造成图形、尺寸混乱。4.5.2 同一处形状的有关尺寸尽可能集中标注。4.5.3 备注、说明、尺寸尽量在图形外。4.5.4 尺寸线、引出线尽量少与其他尺寸线、引出线、文字、图纸交叉。4.5.5 要从加工方法、装配方法、检验方法等多个方面综合考虑,决定出标数方法。4.5.6 平面图尽量用座标形式标注尺寸。4.5.
19、7 尺寸标注变量设置如下:线型:细实线字型格式:罗马(ROMAXS) ,高度 3.5,宽高比:0.67。DIMASZ= 3(箭头大小为 3mm)DIMCEN= 0(圆心点尺寸为 0)DIMCLRD= 3(尺寸线颜色为绿色)DIMCLRE= 3(尺寸延伸线颜色为绿色)DIMCLRT=BYLAYER(尺寸文字颜色为尺寸层颜色)DIMEXE= 1 (尺寸延伸线长出尺寸线 1mm)DIMEXO= 1 (尺寸延伸线离标注实体 1mm)DIMSCALE= 1(尺寸变量的比例因子为 1)长安骏艺塑胶模具制品厂文件编号 TN-WI-C-006标 题内 容 模 具 设 计 规 范 文件版本 1.0页 数 共 1
20、7 页 第 8 页DIMTAD= 0 (尺寸文字位于尺寸线中间)DIMDLI= 8(相邻连续基线尺寸间的距离为 8mm)说明:1、以上为比例 1:1 时各变量设置,当比例不为 1:1 时,请相应作出调整。2、粗实线的颜色:红色(1) ,黄色(2) ,蓝色(4) ,白色(7) ,其余颜色为细实线。4.5.8 标注 A 类、B 类、C 类、D 类数据。A 类数据:客户对产品(塑胶件)有指定和特殊要求,或有装配关系的尺寸,在模具设计图纸上需标注公差。当无把握确定配合公差时,标准公称尺寸,但必须同时用(*)注明配合关系,即是(1)配(1) , (2)配(2) 。B 类数据:直接影响装配的尺寸,在模具设
21、计图纸上用“() ”标识。C 类数据:指模具的插穿面,或生产过程中容易造成飞边的平面、曲面,在模具设计图纸上用“*”标识。D 类数据:其它尺寸要求尽可能全面标注,在模具设计图纸上无需标注公差。4.6 明细表4.6.1 明细表尽可能与最多零件编号视图同页。4.6.2 零件编号尽可能标示在剖面图上。4.6.3 标准件要尽可能注明零件编号,规格,如特殊零件要求需提供供应商;如是厂自制标准件类,要注明“自制标准件 A 型,B 型”等。4.7 其他要求4.7.1 顶针用 表示 ,司筒用 表示,扁顶用 表示。4.7.2 运水按从前模到后模进行编号。在平面图上运水进出处用 1 IN、1 OUT;2 IN、2
22、 OUT表示,在剖图上运水孔旁用 1#、2#标示出相应编号。4.7.3 在螺丝平面图上用 S1、S2、S3标示编号,在切图上适当位置处也用 S1、S2、S3标示相应编号。4.7.4 在前后模平面图上 X、Y 方向相应位置标出“模具中心线” 、 “唧咀中心线” 、 “产品中心线”或“产品基准线” 。4.7.5 A 板与 B 板之间要留 1mm 间隙,前后模各凸出 0.5mm。4.7.6 弹簧旁要标示出:1) 原长=2) 预压长度=长安骏艺塑胶模具制品厂文件编号 TN-WI-C-006标 题内 容 模 具 设 计 规 范 文件版本 1.0页 数 共 17 页 第 9 页3) 行程=4) 最大压缩度
23、=(行程+预压长度)/原长100%4.7.7 所有弹簧孔端口要画出倒角及标注尺寸。4.8 内部图纸管理4.8.1 物料清单: 按客户下单情况而定,一款模具按顺序放于一个文件夹内。4.8.2 模具图纸:按产品名称和模具编号顺序对应放于每个文件袋里面,每套模的模图按顺序依次为:装配图 产品图 顶针图 线割图 零件图 4.8.3 开模通知单和计划表放在一个文件夹。4.8.4 所有发往车间的图纸均需主任工程师,经理签字后,并加盖“受控文件”章才有效,1.0 系数以上的模具需技术总监或技术助理签名才能发,不允许拿白图到车间;简单铜工图可不经主管签字,但必须有设计者自己亲笔签名,很急的图纸(如线割图,铜工
24、图)可不加图框,但必须有自己签名,并注明模具编号及日期,必须加盖“临时文件”章。4.8.5 模具走模后,所有模具资料统一管理,发往车间的图纸全部回收作废,工程备份图纸整理好打包归档存放于总经办前台处。4.9 模具零件名称统一标准:(具体见附图 2)5.图档管理5.1 所有模具图档放置路径:Work/200*/TN*/2D,3D(Work/年度/模具编号/2D,3D) ,按各自电脑硬盘大小放于 E 盘或 F 盘下。5.2 一套模具图放于一个文件名内,包括装配图、产品图、顶针图、线割图、零件图等,根据文件大小也可分开放置,但必须在一个文件夹下,并注明清楚(1,2,3) 。5.3 每套模具在完全完成
25、设计后统一放于工程经理电脑内(ENG011) ,路径:Work-200*/200*/TN*,每次更改后的图档都需再存一次进此电脑,履盖原文件名,以备生产、跟模查数及走模刻录之用。5.4 Pro/E 3D 分模图和 2D 图放在一个文件夹下。5.5 CNC 的 igs 图档经 Pro/E 转过后,统一放于 3D 下面,如:Work/2003/TN23001/3D/igs/*.igs5.6 图档按大小选用标准图框,全部采用 1:1 打印格式。5.7 改模时需更改图档,一定要慎重,看改图是否合理,发现问题时要迅速处理,及时沟通,有任何图档更改,都需跟模工程师及上司确定后才能改。长安骏艺塑胶模具制品厂
26、文件编号 TN-WI-C-006标 题内 容 模 具 设 计 规 范 文件版本 1.0页 数 共 17 页 第 10 页5.8 每套模具走模后必须刻录最终图档(包括 2D、3D,igs 图)备份保存,由前台文员统一管理所有模具资料。设计者电脑中相关图档可在走模两年后由主管安排删除,设计者不得颤自删除电脑图档。一旦图档完成即属于公司财产,人员离职后需交接清楚,不得因情绪而颤自删除所作电脑图档。6物料清单及模胚订购标准6.1 物料清单的订购标准6.1.1 新模物料清单模具零件明细表必须以表格形式打印出来(见附图 3)6.1.2 内模料都订精料,物料清单上要注明公差:公差范围:所有公差取 +0.1
27、硬模内模料双边预留 0.5 - 1.0mm6.1.3 大行位,斜顶也订精料。6.1.4 内模料高度预留量可选用 0.5 - 1.0mm。6.1.5 错订,漏订,出错,改模之物料清单用手填写,注明原因并加盖相应公章.6.1.6 物料清单上必须填写清楚:模具编号、模具名称、日期、制作者,订的钢料必须注明是什么材料、 规格,订完之后仔细核对清楚,尽可能减少漏订、错订物料,必须经主管确认签名后才能发放。6.2 模胚订购:6.2.1 尽量选用标准模胚。6.2.2 内框模胚厂开精框,且以基准边取数,内壁倒角 C1-C3X45(压铸模不倒角)。6.2.3 模胚开精框公差为0.02,距基准边0.01,前后模若有斜压块公差可选用+0.3,深度公差 0.05。6.2.4 开精框四周 R 角,尽量选用 R13,R16.5,R20 三种尺寸。(见附图 4)6.2.5 模胚 4045 以上 A、B 板四面吊模孔,其余各板均要吊模孔。6.2.6 若模具有小于 3.0 的顶针或斜顶,则必须用中托司,大小可参照龙记模胚标准。6.2.7 细水口模具导柱的大小,长短必须在图中表达清楚。6.2.8 所有非标准模胚尺寸必须标注清晰,明了。附加说明:本标准由工程部提出并负责起草本标准解释权属工程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