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金融化下我主要国农产品贸易大国模型仿真研究1. 项目的立项依据研究意义改革开放 31 年来,中国经济已经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中国经济成为世界经济增长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并对全球贸易格局和相关商品价格走势的影响越来越重要, “大国效应”开始显现,成为国内外实务、理论及政策层面关注的焦点。对外,中国贸易参与的“大国效应”引起他国对于产业发展和市场秩序的担心,对内则引起了我国参与贸易利益与福利的争论。中国是否在贸易中获得了应有的收益,中国的贸易如何发展成为贸易战略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中国作为农产品的生产、消费和贸易大国,其贸易不仅关乎产业与贸易收益,更关乎产业安全和社会稳定。因此,农产品贸易从来都
2、是贸易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经济的发展,农产品市场开放、国际科技进展以及产业和商品金融化趋势成为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大背景,农产品国际贸易在规模、速度、结构,甚至贸易方式等方面都表现出了新的特点和趋势。科技的发展成为决定当代世界经济发展模式的重要因素。20 世纪后半叶,现代科技的进展促使国际间的产业分工合作打破以往垂直分工的模式,使水平分工成为国际合作的主流。从国际政治角度看,水平分工对于垂直分工的替代表明具有殖民色彩的旧国际经济秩序的解体,新的经济秩序的建立。但科技的进展使得水平分工的基础产业分立的格局逐渐被打破及产业融合的发展,这使得国际资本在垂直分工后以产业链为基础重新确立了对国际产
3、业制高点的控制权。在这种趋势下,农业生产大国不再是落后国家的代名词。发达国家通过科技与金融手段,对全球农业生产环节和交易方式进行整合,从而出现了以技术创新为核心,以金融运作为手段的产业资本化、产品金融化模式。这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只是知识经济化在农业产业环节的具体体现。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知识经济的进展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契机。一体化和知识化在发达国家表现为实体产业转移和虚拟产业的发展,在中国则表现为以加工制造业为基础的 GDP的持续增长与对外贸易量的提高。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的加工制造能力以及居民生活消费水平得到持续的提高与改善,由此导致中国农产品消费需求迅速提升。目前,中国的农产品进口占世界农产品进
4、口的比重。 。 。 。 。 。进口价格。 。 。 。 。 。 。出口量。 。 。 。 。 。出口价格。因此,许多学者认为,我国主要农产品贸易存在显著的大国效应,但是并没有体现出贱卖贵买的商业效率。这直接导致我国农产品贸易福利效应弱化,甚至存在着贸易福利的跨国转移。农业具有经济和社会双重属性,农产品贸易利益均衡不仅会提高贸易参与国的农业部门的经济收益,而且促进社会的稳定与经济平稳,否则会影响经济稳定与社会秩序。因此,研究以产品、产业环节技术创新为主导,交易环节金融运作为基础的新的国际贸易模式下,大国农产品贸易模型,并对市场运行机制、参与主体行为及预期进行模拟,不仅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更具提高农产
5、品贸易收益,维护农民利益和农村稳定,确保农业产业安全具有较强的实践价值。同时,我国作为积极参与贸易的发展中大国,富有不可推卸的寻求国际贸易新秩序,促进世界经济良性、健康发展的历史重任。新模式下大国贸易模型的深入研究对此亦有可推广价值。.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关于商品金融化的研究格蕾塔克瑞普纳(Greta Krippner)认为,金融化是“日益通过金融途径而非贸易和商品生产途径获取利润的积累模式” 。艾博斯坦(Epstein,2001)认为:“金融化是指在国内和国际两个层面上,金融市场、金融机构以及金融业精英们对经济运行和经济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不断提升的过程。 ”最近的一些文献赞同并引用了艾
6、博斯坦对“金融化”的定义(Palley,2007) 。金融化同时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上改变着经济体系的运行方式。金融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1)提升了金融部门相对于实体部门的重要性,导致实体经济增长出现了放缓的趋势;(2)将收入从实体部门转移到金融部门,加剧收入分配不平等并导致一般工人工资停滞。金融化时代出现了工资水平与生产率增长的脱节,引发了人们对薪资停滞和财富收入的不平等扩大化等问题的严重关切。此外,最重要的是,金融化使经济面临债务型通货紧缩及长期萧条的风险,金融脆弱性在不断加剧。金融化对整个经济结构、经济政策和公司行为都产生了影响。商品金融化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石油。随着世界石油金融市场的兴起
7、,国际石油市场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石油期货价格已经取代了石油输出国组织 OPEC 的“官价” ,成为国际石油贸易的基准价格。投资银行、对冲基金等金融机构广泛地参与到石油期货市场中来,使得石油价格的金融化趋势越来越强(马登科,2010) 。李智、路思远(2009)归纳了当今国际石油金融化的两个特点:一是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石油期货交易中心开始形成,石油作价方式的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二是石油期货交易价格在国际石油价格形成机制中的作用日益增强,并逐步超过现货交易,成为国际石油价格形成机制的核心。Ke Tang 和 Wei Xiong(2010 )的研究发现,20062008 年间美国商品市场价格同步涨
8、跌并受到国际通用的 GSCI 和 DJUBS 商品价格指数左右,脱离了基本供求面,而中国却未表现出价格同步现象,说明美国商品市场已经高度金融化了。商品指数投资者调整投资组合会引起的价格波动,产生溢出效应,引起商品市场上价格起落(Kyle and Xiong,2001) 。综上所述,商品金融化最重要的就是单个商品的价格不再简单地由供求决定,也能被金融要素决定,如对总体金融资产的风险偏好、商品指数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关于我国农产品的大国贸易研究在蒙代尔和格罗斯曼(2003)等人的开放经济模型中,大国与小国的区别主要存在于(1)小国出口不影响价格,而大国影响价格;(2)小国不影响他国汇率,而大国则直
9、接影响他国汇率变动;(3)小国政策不影响他国福利,大国政策则影响另一国福利。在对我国贸易的研究中,陈昊 赵春明(2007)认为我国对外贸易存在贸易大国和定价小国并存的局面。张平 赵志君认(2007)为,在中国成为“大国” 后,特别是在金融开放条件下,由于贸易和金融被纳入到国际体系,要素价格呈现更多的内生性,国家干预效果下降,如果政府不采取措施,国际投资者会通过国际逃离行为对结构扭曲进行“强制矫正” ,最终引发危机。易先忠和欧阳晓(2009)证明 2002 年以后中国外贸整体上开始出现大国效应,但中国外贸增长的“大国效应”意味着随着中国外贸增长,贸易条件恶化,外贸增长的福利将以“转移支付”的形式
10、为国外享受。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国,我国在农产品国际贸易方面也体现出了类似的特征,卢锋(2000) 发现中国棉花国际贸易具有极为反常的“贱卖贵买” ;李炳坤(2002)提出,我国在粮食进口贸易中具有典型的“大国效应” ,于爱芝(2004)直接证实了中国小麦进出口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贸易大国效应,增加进口会引起国际市场价格的上升,但不具备“贱买贵卖”的有效率的商业行为特征。杨燕 刘渝林(2006)的实证结果也表明,中国在粮食进口贸易方面确实存在扭曲的“大国效应” ,即中国进口带动了国际粮价的上涨,但粮价上涨并没有如姚今观(2001)提出的自动抑制进口的增加。从既有研究看,我国主要农产品的国际贸易确实在影
11、响着国际市场价格,但是这种对价格的影响对其他贸易参与过福利的影响是正的,即“贱卖贵买”的非效率商业行为将外贸增长的福利转移支付给了其他的贸易参与国。这使我国在取消工农业“剪刀差”后,农业的收益通过外贸向国外转移,降低了工业反哺农业的效率,影响了农业收益,减缓了农业技术水平和生产力提高的速度。更为严重的是,在产业和产品日益金融化和金融逐步开放的条件下,国内农业收益的下降会导致竞争力弱化(如国内大豆种植面积下降、国外转基因大豆市场及种质资源占有率的提升以及大豆加工业在资本及品牌占有的绝对优势) ,从而刺激国际金融资本的国内套利行为,严重影响产业安全甚至国家安全。因此,深入研究我国主要农产品贸易的大
12、国效应,特别是在具有放大效应的金融化趋势下,贸易大国的收益及福利与贸易规模的协调不仅关乎贸易与农业部门竞争力与发展的可持续性,更关切一国的产业安全与金融安全。3 关于寡头垄断博弈研究博弈思想产生的很早,例如春秋战国时代的著名“田忌赛马”故事就体现了朴素的博弈论思想。1943 年冯.诺依曼(John von Neumann)和摩根斯滕(Oskar Morgenstern)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出版了巨著博弈论与经济行为 (Theory of Game and Economic Behavior)标志着博弈论“正式”成为一门学科。而早在 1838 年,法国著名数学家奥古斯丁古诺(Cournot)提出了
13、第一个寡头垄断模型,即著名的古诺双寡头模型(Cournot duopoly model) ,就是运用博弈思想分析寡头垄断问题的,并提出了纳什所定义的均衡(但只是在特定的双头垄断模型中) ,是纳什均衡应用的早期版本。表 1 展示了早期博弈模型的发展历程。到了 20 世纪 50 年代,博弈论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合作博弈论达到顶峰,纳什和塔克又奠定了现代非合作博弈论的基石。60 年代后,泽尔腾提出了“精炼纳什均衡”的概念,海萨尼则把不完全信息引入研究。80 年代开始,博弈论逐渐成为主流经济学的一部分。很多应用模型都是在这一时期以后提出的,如 Van Vugt M.、Meertens R.M.、Van
14、Lange P.A.M.(1995) ,Tay R.(2002) ,Pedersen. P. A(2003 )运用寡头博弈模型分析了选择.交通工具、不同类型司机对交通安全的影响等一系列实际问题;van Aarle、A. Lans Bovenberg、Matthias G. Raith(1997) ,Rosendorff B.P.(2000),Chang P.(2002)运用博弈论分析了开放条件下的国内经济问题和贸易争端问题。近年来,理论研究也有很多。有些学者将均衡的概念细化来研究寡头博弈,如 G. Kirchsteiger、A. Prat( 2001)提出自然均衡(natural equili
15、bria)的概念,D. Martimort、L. Stole(2007)认为博弈均衡是不对称信息下有限制的均衡。Yaron Hollander 、Joseph N. Prashker(2006)将博弈论分为理论型博弈论和实用性博弈论,认为有些博弈理论确定一些理论原则,重要贡献是引入新思想;而实用性博弈论是建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类似于经济数学模型,比如古诺模型等。近年来寡头博弈理论有了很大的发展。而国际大宗商品市场基本上都是寡头市场,是理论上最为复杂的一种市场结构。这个市场特点是仅存在少数相互影响的厂商、产品同质或异质、进出市场都有障碍及信息不完全。寡头市场上的相互依存与影响,使厂商的每一个决
16、策都要考虑竞争对手的反应,因而造成了决策的复杂性。为使寡头博弈竞争的结果稳定,即双方都从博弈中获得利益,就要找到一个“纳什均衡” 。而大宗商品贸易作为一种敌对博弈论(vivalry game)双方策略是:出口商努力采取高价格策略形成垄断价格,并尽力获取垄断利润;进口方建立联盟竭力压低价格。如果均衡可以形成,即双方都有利可图,则博弈结束,短时期内博弈条件不变时,市场是稳定的。但如果是一方利润最大,而出口价格超过进口商所能承受利润底线,则双方的博弈的结果就是不合作,没有纳什均衡,结果使双方因贸易战都受到损害。目前,该理论的应用大多还限于研究市场占有及定价层次,应用博弈方法研究寡头垄断条件下的大宗商
17、品贸易情形还不够充分,尤其在研究我国铁矿石、大豆、棉花进口问题时,因为买卖双方都处于寡头垄断地位,更应该充分的运用寡头博弈理论分析。研究内容:A:农产品国际市场运行机理传统的现货市场中的交易对象主要都由产业关联主体构成,当然贸易商为完成供求连接提供中间服务并从中获利。交易的次序单向且恒定,产业供应源头(生产主体)总是出售方,一般情况下他们的产品由贸易商收购并且缺乏议价能力;如果他们足够强大,可将生产的大宗商品直接出售给制造商从而省缺了贸易商环节,这实际上相当于生产主体和贸易商实现了合二为一。大宗商品的现货价格由供求双方议定,在不同条件下,三方主体的议价能力会有差异,比如贸易商,可能以囤积方式垄
18、断供给从而左右价格。.现 货 市 期 货 市 场 场 表示大宗商品现货交易路径 表示商品期货及衍生品交易路径 生产主体加工制造企业零售商消费主体投资银行投资基金投机者贸易商国际大宗商品交易主体及买卖方向图B:通过对农产品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相关联的统一市场仿真研究,揭示其运行的内在机理和变化规律分四个阶段进行研究第一阶段,不完全信息条件下的投资者预期与国际农产品期货定价模型本阶段仅考虑由投资者构成的国际农产品期货市场(忽略厂商、贸易商的行为),研究的重点是不完全信息条件下投资者的预期如何形成,投资者预期如何影响农产品期货定价。首先在商品期货市场检验、比较 Schwartz(1997)等各种理论模
19、型应用的实际效果,并对完全信息条件下的基准模型进行评价、选择,通过对期货特有的统计特征的探索,为投资者的预期形成建模,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接着,我们将把投资者的预期引入多因素农产品期货定价模型之中,为不完全信息条件下国际农产品期货定价模型开辟道路。第二阶段 不完全信息条件下贸易商、厂商预期与国际农产品定价本阶段研究的核心是投资者预期,在此基础上,我们将引入厂商、贸易商的预期与交易需求,从而把实体经济的变化与资本市场的变化同时纳入价格形成过程中,建立完整的人工期货市场(投机者、贸易商、厂商),揭示现货市场、实体经济变化对农产品定价的影响。本阶段研究的的主要内容:建立厂商、贸易商、投机者的预期与需
20、求模型,设计、开发相应的农产品现货、期货市场仿真市场,在计算机环境下模拟主体的相互作用,分析各类主体预期及其变化对定价机制的影响,进行定价要素与政策干预的仿真研究,为后续的模型风险的仿真研究奠定基础。第三阶段,不完全信息条件下国际农产品定价机理与模型识别不完全信息条件下,对国际农产品定价模型的研究包括两个方面:对标的资产等相关状态变量服从的特定的随机过程的识别,对模型的参数估计。对标的资产服从的随机过程的识别更加困难,所以,课题研究首先从后者开始进行,力求有所突破。这里,我们试图从国际农产品价格形成的内在机理入手寻求线索,对标的资产等相关状态变量服从的随机过程进行识别,并对此结果进行仿真分析。
21、.首先,国际农产品期货价格大幅波动的一个内在原因是农产品供求关系及其预期的变化。一方面,是农产品需求的增长,特别是中国、印度等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强劲增长,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国家又以价格管制或价格补贴的方式来人为控制国内农产品价格,推动了农产品消费。另一方面,农产品供应却没有保持相应的增长步伐。国际农产品的新增需求与供应之间的紧平衡进一步提升了投机者参与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兴趣。国际农产品价格的大幅上涨也与农产品在中、短期内的需求和供给对价格变化缺乏弹性有关,美元汇率的下降,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产品价格上涨。但是,上述农产品现货市场的供求以及供求预期的变动不能完全说明农产品期货价格的大幅波动,期货市
22、场是农产品市场定价的中心。同时,由于我国尚未建立农产品期货市场,我国的农产品生产、进口、流通仍处于两大集团垄断控制,现行的农产品价格只是与国际农产品市场被动接轨,国际农产品的价格变动不能完全反映我国的真实供求。为此,本阶段研究的主要任务是:为国际农产品定价机理建立仿真模型,通过对国际农产品定价机理的研究,为标的资产等相关状态变量服从的随机过程的识别提供指导。第四阶段,国际农产品现货定价模型与模型风险的仿真研究本阶段研究的主要内容:在真实模型未知的情况下,通过系统仿真度量模型风险的大小,并对模型风险的各种管理策略进行研究。首先,假设存在一个真实的模型,借鉴 Friedman (1998)、Ber
23、gh 等(2002)的思想,构造基于主体的、适应性水平由低到高的仿真系统(弱适应、准弱适应、准强适应、强适应),比较不同机制(模仿式、反应式、反应式学习)下模型风险的变化及其对市场定价的影响。进一步,通过仿真试验,探索主体的各种风险管理策略对市场定价的影响。在仿真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农产品市场的模型风险及其变化进行实证分析,最后,再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检验、并不断完善国际农产品现货定价模型和仿真系统。实际上,在不确定条件下,经济主体的预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这种主体的主动性及其与环境间反复的相互作用被称为“适应” ,是国际农产品市场体系发展和进化的根本动因。这里,按照主体的学习能力的不同,我们把研究
24、分为两个阶段:简单主体与复杂主体。简单主体的决策特点是规则简单且记忆有限,复杂主体则有复杂的内部推理、学习算法和较大的记忆容量(Guerin 和 Kunkle,2004)。按照由易而难的原则,课题的前期研究隐含假设为简单主体,课题的后期研究则主要针对复杂主体。在国际农产品定价机理与模型识别、国际农产品定价模型与模型风险基本完成后,课题研究进入高级阶段,国际农产品定价机理与定价模型的协同演化。 C:通过仿真研究,解释我国农产品贸易条件恶化和贸易利益损失的主要原因(1)期货市场上,在农产品金融化情况下,国际投资机构控制农产品价格期货市场推出的初衷是稳定价格,降低价格波动对生产主体和加工制造方等实体
25、经济的冲击。规模较大的生产主体或许也会参与期货交易,主要以卖出期货的方式进行即做空,对防降价风险。加工制造企业则恰好相反,他们担心未来涨价风险,因此需要买进期货即做多。这么做,对于真实供求双方来讲都能对冲价格风险。但期货市场上越来越多的金融投资机构参与其中,他们交易方式灵活多样,根据预期采取双向操作从中求得利润最大化。近年来在全球流动性泛滥、美元不断贬值的情况下,商品金融功能凸显,商品期货品种越来越成为投资组合的重要配置对象。最终导致期货价格受金融因素决定,而现货价格也被期货价格俘获。现货市场脱离了实际供求,成了期货市场的附属市场。(2)宏观上,我国农产品需求价格弹性低,引起大国贸易的负面效应
26、。国际贸易理论中的比较优势理论假定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因而进出口商往往是国际市.场价格的接受者。但是,在现实中,当一个国家某种商品的出口量或进口量在世界进出口总量中所占份额较大时,它往往对国际市场价格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这就是所谓的“大国效应” 。 “大国效应”的存在使国际市场对这种商品不再是完全竞争市场。具有“大国效应”的国家所面对的商品的需求曲线不是水平的,而是向下倾斜的。一方面,贸易量大可能造成贸易条件下降,本国福利受损。在进口时,庞大的进口量会引起国际市场价格的上涨;在出口时,量大则会导致价格下降,甚至遭遇国外的反倾销等各种贸易壁垒和摩擦,终使本国福利受损。但是我国农产品进口存在一定的大
27、国效应,但国际粮价的上升并没有相应降低农产品的进口量,说明我国农产品的进口弹性较低,越贵越买。另一方面, “大国效应”也可以体现一国对国际市场一定程度的垄断能力和控制力。进口的“大国效应”来自于买方垄断能力而出口的“大国效应”来自于卖方垄断能力。一个大国应该成为国际市场价格的制定者(Price Maker) ,而不是价格的接受者(Price taker) 。中国作为一个贸易大国之所以没有实现国际市场一定的垄断势力,而且出口上出现大国效应,而进口上却并没有出现大国效应,这种不对称的大国模型源于农产品的市场结构的国际寡头垄断,而国内农产品产业非常分散,集中度较低。(3)微观上,国外贸易公司,国内产
28、业集中度低,国际农产品市场基本上都是寡头市场,是理论上最为复杂的一种市场结构。这个市场特点是仅存在少数相互影响的厂商、产品同质或异质、进出市场都有障碍及信息不完全。寡头市场上的相互依存与影响,使厂商的每一个决策都要考虑竞争对手的反应,因而造成了决策的复杂性。为使寡头博弈竞争的结果稳定,即双方都从博弈中获得利益,就要找到一个“纳什均衡” 。而农产品贸易作为一种敌对博弈论(vivalry game)双方策略是:出口商努力采取高价格策略形成垄断价格,并尽力获取垄断利润;进口方建立联盟竭力压低价格。如果均衡可以形成,即双方都有利可图,则博弈结束,短时期内博弈条件不变时,市场是稳定的。但如果是一方利润最
29、大,而出口价格超过进口商所能承受利润底线,则双方的博弈的结果就是不合作,没有纳什均衡,结果使双方因贸易战都受到损害。目前,该理论的应用大多还限于研究市场占有及定价层次,应用博弈方法研究寡头垄断条件下的大宗商品贸易情形还不够充分,尤其在研究我国铁矿石、大豆、棉花进口问题时,因为买卖双方都处于寡头垄断地位,更应该充分的运用寡头博弈理论分析。D:我国大宗商品贸易条件改善对策的结果模拟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协调降低贸易依存度和贸易量提高产业集中度研究目标:通过构造一个虚拟大宗商品运行的仿真模型,在揭示我国参与大宗商品贸易利益受损的根源的基础上,并进一步寻找我国提高改善大宗商品贸易条件,提高贸易利益具体可行
30、的对策。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1)不完全信息条件下投资者的预期形成(2)多因素农产品期货定价模型的参数估计方法。(3)为国际农产品定价机理建立仿真模型;(4)通过仿真分析,探索国际农产品定价机理与定价模型的内在联系。.(5)投资者预期的变化对国际农产品定价机理的影响。拟采取的研究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包括有关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手段、关键技术等说明)国际农产品定价体系的形成是一个开放的、不断演化的巨型系统,面对农产品定价体系如此庞杂的群体博弈,完全用数学模型进行精确刻画几乎是不现实的,即使可行,其求解与分析也是非常困难的。因此,课题的指导思想是把国际农产品定价体系作为相互影响的主体的动态系统来
31、进行计算研究。课题的总体思路以完全信息下的无套利定价方法为基础,以复杂适应性系统理论为指导,从投资者预期的异质性(heterogeneity)入手,结合农产品独特的商品属性和金融属性,采用基于主体的计算模拟方法,通过对大量主体在微观层次上的活动进行模拟来深度剖析国际农产品价格形成的内在机理和变化规律。课题研究是两种方法的创造性综合:一个是正统的以随机分析为基础的无套利定价方法,另一个是近年来兴起的基于主体的计算仿真方法(Agent-Based Computational Simulation,Tesfatsion 2006),二者结合的关键是对投资者预期的构造及其演化。课题将国际农产品市场视为
32、包含多类异质主体(投机者、贸易商、厂商)的演化系统,由于不完全信息的制约,主体只能依赖于归纳性的经验做出决策,因而具有有限理性,主体间的相互作用聚集在一起表现为国际农产品市场的整体行为。课题组将对农产品定价机理的分析与定价模型起来,使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建立由虚拟经济主体和特定经济环境构成的仿真系统,并控制模型在特定条件下运行,从而实现对国际农产品价格形成机理、模型风险进行检验以及对我们提出的新思想、新模型进行检验的目的。本项目的特色与创新之处。本项目的研究特色是把国际农产品定价体系的形成看成是一个包含多类异质主体的、开放的演化系统,为不完全信息条件下国际农产品定价提供了一条新的研究思路
33、。(1)把投资者预期与无套利定价模型结合起来,为不确定条件下投资者预期模型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微观基础。(2)运用基于主体的仿真方法,为不确定条件下国际农产品定价模型的建立提供了一条新的研究思路。(3)通过构造虚拟的我国农产品现货市场,系统揭示国际农产品价格形成的内在机理和变化规律。年度研究计划及预期研究结果。 (包括拟组织的重要学术交流活动、国际合作与交流计划等)(二)研究基础与工作条件1、工作基础(与本项目相关的研究工作积累和已取得的研究工作成绩)2、工作条件(包括已具备的实验条件,尚缺少的实验条件和拟解决的途径,包括利用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部门重点实验室等研究基地的计划与落实情况)
34、3、申请人简介(包括申请人和项目组主要参与者的学历和研究工作简历,近期已发.表与本项目有关的主要论著目录和获得学术奖励情况及在本项目中承担的任务。论著目录要求详细列出所有作者、论著题目、期刊名或出版社名、年、卷(期) 、起止页码等;奖励情况也须详细列出全部受奖人员、奖励名称等级、授奖年等)4、承担科研项目情况(申请人和项目组主要参与者正在承担的科研项目情况,包括自然科学基金的项目,要注明项目的名称和编号、经费来源、起止年月、与本项目的关系及负责的内容等)5、完成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情况(对申请人负责的前一个已结题科学基金项目(项目名称及批准号)完成情况、后续研究进展及与本申请项目的关系加以详细说明。另附该已结题项目研究工作总结摘要(限 500 字)和相关成果的详细目录)(三)经费申请说明 购置 5 万元以上固定资产及设备等,须逐项说明与项目研究的直接相关性及必要性。(四)其他附件清单(附件材料复印后随纸质申请书一并上交)(随纸质申请书一同报送的附件清单,如: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同时也不具有博士学位的申请人应提供的推荐信;在职研究生申请项目的导师同意函等。在导师的同意函中,需要说明申请项目与学位论文的关系,承担项目后的工作时间和条件保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