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 合同与合同法概述合同法的原则一、基本原则的功用1、合同立法的准则2、解释和补充合同法的准则3、解释、评价和补充合同的依据4、本身具有规范作用5、强行性规范二、法律地位平等原则即权利能力平等原则。合同法第 3 条。三、合同自由原则缔约自由、选择相对人自由、合同内容自由、合同方式自由。合同法第 4 条四、公平原则合同法第 5 条。给付与对待给付之间的等值性、风险的合理分配、其他类型的合同负担的合理分配。如附随义务的配置,损害赔偿的合理归责等五、诚实信用原则合同缔结时、合同存续时、合同终了时六、公序良俗原则七、合同神圣及合同严守原则合同法第 8 条。第二章 合同的分类一、典型合同与非典型合同
2、二、双务合同与单务合同区分意义:同时履行抗辩权、风险负担、合同解除三、有偿合同与无偿合同区分意义:责任轻重不同、主体资格不同、债权人撤销权的构成要件不同、能否构成善意取得不同、买卖规则的准用四、诺诚合同与要物合同区分意义:合同的成立要件不同、当事人义务的确定不同五、要式合同与不要式合同六、一时合同与继续性合同区分意义:合同的无效或撤销、合同的履行、违约补救、解除权的发生、合同解除的效力七、主合同与从合同八、预约与本约区分的意义:预约的担保功能、预约的效力九、束己合同与涉他合同第三章 合同的订立第一节 合同的订立与合同成立一、合同成立的一般要件(一)存在双方或多方缔约主体(二)对主要条款达成合意
3、1、合意(1)合意的判断标准:主观抑或客观标准?(2)合意的范围:全部合意抑或部分合意?2、不合意三、合同成立的法律意义1、合同约束力的发生:当事人不得任意变更或解除合同2、债权或期待权的发生3、债权或期待权的不可侵犯性第二节 要约一、要约及其构成要件(一)特定人所为的意思表示(二)受拘束的意旨1、受拘束的意旨2、要约邀请(三)内容的确定性(四)向相对人发出二、要约的形式(一)要约的具体方式1、商品标价陈列2、自动售货机的设置3、悬赏广告(二)构成要约与否需要具体分析的情形1、公用事业2、普通商业广告(三)要约邀请的具体情形1、寄送的价目表2、拍卖公告3、招标公告4、招股说明书四、要约的法律效
4、力(一)生效时间采到达主义原则(二)要约法律效力的内容1、形式拘束力。我国原则无形式拘束力,但有例外2、实质拘束力。(三)要约的存续时间1、定有期限的场合2、未定有期限的场合五、要约的撤回和撤销(一)撤回生效之前(二)撤销生效之后1、撤销权的行使(1)撤销通知达到受要约人(2)要约撤销权的终止(3)要约撤销无效的后果(4)撤销的强度(5)举证责任2、对撤销要约的限制(1)表明不可撤销(2)对要约的信赖3、不可撤销性的效力六、要约的失效(一)受要约人拒绝(二)要约人依法撤销要约(三)承诺期限届满而受要约人未作出承诺(四)受要约人对要约的内容作出实质性变更(五)当事人死亡或丧失行为能力时要约的效力
5、第三节 承诺一、承诺及其构成要件(一)由受要约人作出(二)向要约人作出(三)与要约的内容一致(四)在承诺期限内到达要约人1、到达主义2、期限的起算3、承诺的迟到。必然的迟到与偶然的迟到二、承诺的方式(一)明示的承诺(二)默示的承诺(三)沉默三、承诺的生效时间到达主义四、承诺的撤回五、格式之争问题双方对合同格式未达成一致,要看是否是对合同作出的实质性变更。第四节 依要约承诺以外的方式成立合同一、交叉要约二、意思实现根据交易习惯,承诺无须向要约人表示,或者要约人预先声明无须表示的,即使没有向要约人表示承诺,承诺一经作出,合同即告成立。三、事实合同的关系第五节 合同的形式一、合同形式的目的1、证据目
6、的2、警告目的3、境界线目的4、信息提供目的5、其他二、合同形式的类型1、书面合同书、信件、数据电文、公证、鉴证、登记、审批与合同书面形式2、口头3、推定4、混合形式三、合同形式欠缺的效果1、一般后果:合同不成立2、特别后果:合同无效3、其他后果4、因履行而治愈第六节 合同成立的时间与地点第七节 缔约上过失责任一、缔约过失的类型(一)合同未成立型1、恶意开始磋商2、恶意继续磋商3、恶意中止磋商(二)合同成立型(三)合同无效型1、合同无效的情形2、合同被撤销的情形3、效力未定合同不被追认4、附生效条件不成就(四)合同有效型1、违反情报提供义务2、可撤销合同被变更情形3、因撤销权的消灭而变为完全有
7、效合同的情形二、归责事由中国采过失责任,例外承认无过失三、缔约过失责任的性质与违约责任、侵权责任的差异四、缔约过失构成要件1、先契约义务的违反及判断标准2、相对人受有损失3、违反先合同义务与损失间的因果关系4、违反先合同义务各方的归责事由五、先合同义务(一)缔约阶段的利益冲突及其协调(二)信赖关系的发生及其认定(三)先合同义务概念的生成与展开(四)中国法上的先合同义务1、合同订立过程中的义务(1)诚信缔约义务(2)告知义务交涉能力不平等场合:经营者与消费者、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保险业者与投保人、医师与患者、律师与委托人。非属交涉能力不平等场合:担保场合、期货投资、保险合同、运输合同、赠与合同、保
8、管合同、合伙合同、(3)保密义务(4)其他先合同义务警告义务、保护义务、六、缔约过失的法律后果(一)损害赔偿1、赔偿范围(1)信赖利益的赔偿(2)完全性利益的赔偿2、被害人与有过失(二)继续履行先合同义务(三)返还不当得利(四)合同解除(五)其他后果第四章 合同的效力第一节 合同的效力概述一、合同的成立与生效罗马法上并不区分成立于生效,法律行为的无效即包括不成立和无效两种情形。区分的意义:1、符合生活逻辑与法律逻辑;2、符合合同自由原则;3、在合同标的出现履行不能的情况下,二者后果不一样。二、效力评价与效力内容1、法律行为上的后果2、法律行为外的效果三、合同效力的发生根据在古罗马,合同奉行形式
9、主义,只要满足特定要件,就产生约束力。法国法上,乃是由于意思自治之结果。今年欧洲大陆也在反思,是否仅仅来自于合意通常认为,合同的效力并非来自当事人的意志,而是来源于法律的赋予。韩世远认为,是基于经济秩序以及道德秩序的要求。第二节 有效合同一、合同生效的一般要件(一)当事人具有相应的缔约能力探讨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的缔约能力(二)当事人意思表示真实二、合同效力及其具体表现(一)对内的效力任意履行、强制履行、损害赔偿、合同解除(二)责任财产保全的效力(三)对外的效力第三人侵害债权第三节 无效合同一、合同无效概述(一)无效的特征1、当然性2、自始性3、确定性二、合同无效的原因1、一方以欺诈、胁迫的
10、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2、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3、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4 损害社会公共利益5、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第四节 可撤销的合同一、可撤销合同及其特征1、可撤销合同的命运可由撤销权人决定2、可撤销合同属于未决的生效3、可撤销合同不同于效力未定的合同二、可撤销合同发生的原因(一)欺诈(二)胁迫(三)乘人之危(四)重大误解(五)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第五节 效力未定的合同一、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二、无权代理人以被代理人名义订立的合同三、无权处分行为合同法第 51 条(一)无权处分所订合同的效力1、效力未定说其一,明确区分处分行为与负担行为,同时又认为,动
11、产或不动产的买卖,虽属债权行为,但债权的行使或债务的履行结果,将导致物权的移转变更,因此既包含处分行为也包含负担行为。其二,在肯定 51 条的基础上,进一步解释认为,因无权处分而订立的合同在权利人追认和处分人时候取得权利之前,该合同是效力待定状态。其三,反对债权行为与物权行为之区分,认为此种划分过于繁琐,不一定符合现实的需要。2、有效合同说主要是德国民法采此规定。另外,日本民法并没有采纳德国的物权行为理论,但物权处分订立的合同仍然有效。几点评论:第一,认为物权处分订立的合同无效者,主要是法国民法,目前法国也已经通过相对无效来弱化其效果。第二,合同法的立法指导思想以及第 51 条的立法目的。首先
12、,就维护财产的静态安全而言,基本上是要依靠物权法规范。物权法采纳了原因行为与物权变动的分离原则,即区分负担行为与处分行为。物权法第 15 条规定:“当事人之间订立有关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不动产物权的合同,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合同另有约定外,自合同成立时生效;未办理物权登记的,不影响合同效力。 ”其次,就交易安全而言,物权法第 106 条已经确立了善意取得制度,但这只能解决部分问题,即解决买卖合同相对人取得所有权的问题。交易安全不仅体现在使合同相对人取得有效物权,也可以体现在使相对人获得有效债权上。第三,无权处分的讨论与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没有必然联系。延伸:负担行为与处分行为一、基本概念(一)负
13、担行为负担行为又称义务行为,是指使一方相对于它方承担一定行为义务的法律行为。负担行为以契约为原则。单方负担行为较为少见,仅包括悬赏广告、捐助行为、遗赠。商事领域存在的单方负担行为有票据行为、公司设立行为。(二)处分行为是直接让与权利、变更权利内容、设定权利负担或废止权利之法律行为。处分行为也以契约为原则。物权行为理论的起源:1、学说汇攥体系关于民事权利制度的研究;2、格老修斯等人提出并发展的意思表示理论,以及在这一基础上形成的法律行为理论;3、萨维尼的贡献二、处分行为与负担行为的关联首先,仅存在负担行为而无处分行为。例如,无偿的保管契约。其次,仅存在处分行为而无负担行为。如抛弃所有权行为。三、
14、二者之区别(一)法律效果首先,负担行为产生请求权,而处分行为则直接变动既存权利。其次,负担行为不会直接引起当事人积极财产减少,而处分行为则导致处分人积极财产的直接减少。再次,负担行为之义务需要借助给付行为而得到履行。(二)处分权负担行为无处分权的要求,而处分行为的有效以处分权为必要。(三)效力的相对性与绝对性负担行为仅约束当事人,处分行为属于物权变动,约束所有人。(四)特定原则与确定原则处分行为奉行客体特定与确定原则。即处分行为所处分的必须是一项权利或者一项权利之一部分,确定原则是指,至迟在处分行为生效前,必须明确所处分的具体是哪项权利。负担行为则不适用特定原则,且确定性的程度也不如处分原则。
15、(五)目的无涉处分行为一般无因,负担行为则有因。四、分离原则其一,效果分离。其二,要件分离。(一)分离原则的基础1、理念基础:私法自治、正义法则2、规范基础:债物二分、物权客体特定原则我国制定法上债权行为无直接变动物权之效力,那么变动物权是否需要借助独立的法律行为?首先,我国制定法没有规定,原因行为无效,物权变动随之无效。其次,依合同法第 135 条规定,出卖人负有两项义务:一交付标的物,二移转所有权。显然需要两个行为才能完成。再次,买受人有义务支付价金,移转货币所有权。最后,合同法第 134 条规定,当事人可以在买卖合同中约定买受人未履行价款或者其他义务的,标的物所有权属于出卖人。五、抽象原
16、则(物权行为无因性)(一)抽象原则的基础1、理念基础:私法自治中的效果意思2、规范基础:物权公示、公信原则(二)抽象原则的功能1、厘清法律关系2、捋顺法律关系3、维护交易安全(三)抽象原则的限制瑕疵同一、条件关联、行为一体等及其反驳。第五章 违约责任第一节 违约责任概述一、 违约责任的性质1. 民事责任2. 财产责任3. 合同义务的转化形态二、 违约责任与合同责任违约责任并不包括缔约过失责任,而合同责任则包括缔约过失责任第二节 违约责任的归责原则我国法由过错责任道严格责任。第三节 人的行为或原因与债务人的责任一、 过错责任原理背景下:为履行辅助人负责的法理构成二、 严格责任背景下:为通常事变负
17、责的法理构成第四节 强制履行一、 强制履行的概念分析1. 强制性2. 实际性二、 构成要件1, 存在违约行为2, 违约方能够继续履行合同3, 守约方请求继续履行合同三、 强制履行的方法及具体形态1. 直接强制2. 代替执行3. 间接强制四、 不适用强制履行的情形1. 不能履行2. 债务标的不适合强制履行或者旅行费用过高3. 债权人在合理期限内未要求履行第五节 赔偿损失一、 概说二、 从完全赔偿主义到限制赔偿主义三、 减损规则四、 与有过失五、 损益相抵第六节 违约金违约金能否与其它违约责任同时使用,要分情形,比如在拒绝履行、履行不能的情况下就不能与强制履行并用,在履行迟延,不完全履行的情况下,
18、则可以同时使用。第七节 减价一、 权利性质形成权说。减价的标准:瑕疵物买卖时应有的实际价值,与无瑕疵时应有的价值的比例,计算应减少的价格。第六章 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第一节 解除一、 解除的类型1. 法定解除2. 约定解除3. 合意解除三、 解除制度的目的与功能1. 解除制度的目的。合同有效成立后,有时会因主观或客观情况的变化,而使合同履行成为不必要或者不可能,使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的合同目的无法实现,如仍固守合同约束力,不但于一方甚或双方当事人没有好处,于社会整体利益也没有任何增益。因而通过法律手段让合同提前终了,并妥善处理善后事宜,诚属必要。2. 功能。 (1)法定解除场合。包括客观不能以及违
19、约。非违约方合同义务的解放,交易自由的回复及违约方合同利益的剥夺。 (2)约定解除的场合。多数当事人是为了防备一方违约而约定解除权的,其功能体现在对法定解除要件和效果进行修正、缓和或者补充,并使当事人在观念上对此明确化。四、 合同解除的法律属性1. 以有效成立并继续存在的合同为标的2. 必须具备解除的条件3. 必须有解除行为4. 解除的结果是使合同关系终了五、 解除权的发生(一) 约定解除权的发生(二) 法定解除权的发生。合同法第 94 条。1.因不可抗力而发生的解除权。2.因拒绝履行而发生的解除权。3.因迟延履行而发生的解除权。4.因不能行而发生的解除权。5.因不完全履行而发生的解除权。6.
20、不安抗辩场合的催告解除权。7.附随义务违反的解除权。7.债权人迟延与解除权。8. 缔约上过失与解除权。六、 解除权的行使1. 意思通知。形成权2. 不可撤销性。七、 解除权的效果折中效果说。即对于尚未履行的债务自解除时归于消灭,对于已经履行的债务并不消灭,而是发生新的返还义务。第二节 抵销一、 抵销总说抵销的目的与功能:1.便利功能。节省履行费用、降低交易成本。3. 保持公平的功能。破产情形下。3.但包功能。三、 法定抵销(一) 构成要件1. 二人互负有效存在的债务2. 双方债务的给付种类及品质相同3. 双方均为适于抵销的债务:法律禁止抵销、债务性质不得抵销、约定不得抵销(二) 抵销的方法1.
21、 由抵销人以意思表示进行2. 抵销权的行使属于单方行为3. 抵销须由抵销人以意思表示向对方作出4. 抵销不得附条件或者期限(三) 抵销的效力1. 二人互负的债务按照抵销数额而消灭2. 抵销的溯及效力。溯及到最初得为抵销时。3. 履行地不同的债务抵销时的损害赔偿。4. 抵销的抵充四、 合意抵销第七章 合同的变更和转让第一节 合同变更一、 合同变更的要件1. 原已存在有效的合同关系2. 合同的内容须有变更3. 变更本身的有效性4. 变更本身的明确性二、合同变更的效力1.变更的效力仅向将来发生2.变更对权利义务关系的影响3.合同变更与损害赔偿第二节 债权让与一、 债权让与的类型1. 基于法律规定而发
22、生2. 基于裁判命令3. 基于法律行为二、债权让与的必要性1.资金的早期流动化2.债权回收的手段3.债权的担保化4.债权的催收三、债权让与的性质1.行为处分性2.债权让与的独立性3.债权让与的有因无因问题4.债权让与是让与人与受让人之间的诺成、不要式合同5.效果是不改变其同一性的前提下使之移转于受让人四、债权的让与性及其限制约定禁止转让的效力,当事人之间的约定,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五、 债权让与的对内效力1. 债权由让与人转移至受让人2. 从权利随同转移3. 证明文件的交付与必要情形的告知4. 让与人对让与债权的担保义务六、 债权让与的对外效力对第三人的效力,二重转让的效力,时间上, “先来后
23、到”原则第二节 债务承担第八章 合同履行的障碍第一节 不可抗力一、 不可抗力的构成及范围(一) 构成1. 是一种客观情况2. 属于不能预见的客观情况3. 不能避免4. 不能克服(二) 不可抗力的范围1. 自然灾害2. 社会异常事件3. 国家行为二、不可抗力的效力1.不可抗力对合同履行的阻碍2.债务人的通知义务及证据的提供3.合同的变更活着解除4.完全免责或者部分免责5.迟延履行场合不免责第二节 情势变更一、 情事变更原则的要件1. 须有情事变更的事实2. 情事变更须发生在合同成立后履行完毕前3. 须情事变更的发生不可归责于当事人4. 情势变更是当事人缔约时所不能预见的5. 须情事变更使履行原合
24、同显失公平或者不能实现合同目的二、情势变更原则的法律效果(一)实体法上的效果1.再交涉义务2.合同的变更或改订3.合同的解除或者终止(二)程序法上的效果1.当事人主义2.行成判决第四节 迟延履行一、 迟延履行的要件(一) 有效债务存在(二) 债务能够履行(三) 债务履行期徒过而债务人未履行二、迟延履行的效力(一)免责事由的存在与责任的免除(二)实际履行(三)损害赔偿1.延迟损害赔偿2.填补损害赔偿(四)违约金(五)合同解除(六)履行迟延场合的加重责任1.不可抗力的损害赔偿2.价格制裁(七)部分履行迟延第五节 履行不能一、 履行不能的效力自始不能与嗣后不能及对自始不能的批判第六节 拒绝履行一、期
25、前拒绝履行与先期违约制度的比较二、拒绝履行的要件1.存在有效的债务2.不履行的意思表示3.债务人有履行能力4.债务人没有正当事由三、拒绝履行的效力1.不安抗辩权2.合同解除权3.受领拒绝权4.履行请求权5,损害赔偿请求权6. 违约金请求权第七节 不完全履行第八节 债权人迟延一、 债权人迟延的构成要件1. 债权人协助的必要性2. 债务人依债务本旨提供了履行3. 债权人受领拒绝或者受领不能二、债权人迟延的效力1.债务人不履行责任的免除2.债务人自行消灭债务的权利发生:提存、自助卖却与抛弃占有3.约定利息的终止4.孳息返还范围的缩小5.债务人注意义务的减轻6.增加费用的赔偿7.向债权人的风险移转8.
26、对债务人遭受的上述第六项以外的其他损害的赔偿9.债务人解除合同第九章 债的保全第一节 债权人代位权一、 债权人代位权的意义与性质(一) 意义。解决三角债问题(二) 性质1. 属于债权的对外效力2. 属于实体法上的权利3. 属于广义上的管理权二、债权人代位权行使的要件(一)债权人对债务人拥有合法的债权(二)债务人怠于行使其权利(三)债权保全的必要性。金钱与非金钱的区分(四)债务人已陷于迟延三、债权人代位权的客体1.可代位行使的权利:纯粹财产权力、主要为财产上的利益而承认的权利、诉讼上的权利2.不可代位行使的权利:专属债务人自身的权利、不许扣押的权利四、代位权的行使(一)行使的方法1.以自己的名义
27、2.以诉讼的方式五、代位权行使的效果(一)行使的效果1.债务人处分权的限制2.时效的中断(二)效果的归属效果直接归属于债务人。债权人并不享有优先受偿权,但是如有抵销的情形,可以适用。(三)费用偿还请求权第三节 债权人撤销权一、 债权人撤销权的意义与性质(一) 意义。保全一般债权人的共同担保,本旨在于保障一般债权人的全体利益。(二) 性质。1. 形成权说2. 请求权说3. 折中说4. 责任说二、债权人撤销权的要件(一)债权人方面的要件1.被保全债权的类型2.被保全债权的成立时期(二)债务人方面的要件1.客观要件:诈害行为(1)须有债务人的行为(2)债务人的行为须以财产位标的(3)债务人的行为有害
28、债权a.不动产及其他财产的转让b.清偿c.代物清偿d.但保全的设定e.充当保证人2.主观要件:诈害意思(三)受益人、受让人方面的要件1.受益人的恶意2.转得人的恶意三、撤销权的行使(一)行使方法1.裁判上行使2.撤销权诉讼。性质、当事人(二)撤销权行使的范围(三)撤销权行使的期限四、撤销权行使的效果(一)相对的效力抑或绝对的效力?对人:绝对。财产:想对(二)效果的归属(三)费用的负担第十章 同时履行抗辩权一、 同时履行抗辩权的根据发生上的牵连性、存续上的牵连性、履行上的牵连性同时履行抗辩权是以诚实信用原则为基础,体现“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交易观念,具有双重机能:担保自己债权实现;迫使对方履行
29、合同。二、同时履行抗辩权与留置权1.根据不同。2.性质不同3.保护的债权不同4.标的物不同5.权利行使的不同6.消灭的原因不同三、同时履行抗辩权的成立要件1.须因同一双务合同互负债务2.对方的债务及自己的债务均已届清偿期3.对方未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部分履行、权利瑕疵、质量不符合约定五、 同时履行抗辩的效力(一) 实体法上的效力1. 存在效力。a. 附同时履行抗辩权的债权不得以之为自动债权主张抵销 b.有同时履行抗辩权的债务人不陷于履行迟延 c.对方如欲解除合同,须提供自己的履行2. 行使的效力。拒绝履行(二) 程序法上的效力1. 行使。诉讼上及诉讼外都可行使。必须经过行使,法院才能
30、追究。仅需援用即可。2. 判决方式。同时履行判决。德国及日本。我国,理论上,附条件的判决。3. 执行。六、 同时履行抗辩权的扩张1. 基于双务合同本来的债务变形的场合2. 没有双务合同的对立性却有对价关系的场合第十一章 不安抗辩权一、 要件1. 双方当事人同一双务合同而互负债务2. 后履行一方有丧失或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情形(1) 经营状况严重恶化(2) 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3) 丧失商业信誉3. 不安事由危及对方债权的实现二、 不安抗辩权的行使1.中止履行(1)由拒绝履行到中止履行(2)中止履行的内容(3)中止履行的始点与终点(4)中止履行的程序2.不安抗辩权人的附随义务三、不安抗辩权的效力1.先为给付之人,得于相对人未为给付或提出担保之前,中止或拒绝履行2.对方在合理期限内未恢复履行能力,亦未提供适当担保的,可认定构成先期拒绝履行,相应地发生拒绝履行的法律后果3.对方在合理期限内恢复履行能力或者提供了适当担保的,不安抗辩权即消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