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统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三》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天天快乐 文档编号:283068 上传时间:2018-03-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三》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统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三》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统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三》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统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三》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统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三》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内容 语文园地三知识与技能:学会并掌握音序查字典的方法。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古诗,借助图画大致了解古诗描述的内容,背诵古诗。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实践活动中,发展思维,提高听说读写能力,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教学重点 学会并掌握音序查字典的方法。教学难点和大人一起朗读小故事,明白文章主要描述的是什么内容,并知道我们要学会帮助家人分担家务。教学方法 教授法教学准备 课件教学过程设计(含各环节中的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及设计意图)教学过程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比一比哪位同学最先猜出谜底。(幻灯片出示谜语,教师把

2、谜语读一遍)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提示:谜底手)2同学们真能干,一下子就猜中了老师出的谜语。请大家把小手伸出来看看,老师想找一双胖乎乎的小手,把它画在黑板上。(找一双学生的小手,把手印画在黑板上。)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设计意图:某位教育家 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通过猜谜这种有趣的活动,很好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书。根据汉语拼音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朗读,边读边想象文中人物说话的动作、神情。3

3、开火车连读课文,师生正音。三、图文结合,指导朗读1“全家”是指哪些人?“这张画”是指哪张画?他们为什么喜欢这张画?(1)爸爸说了什么?想一想,爸爸在说这句话的时候脸上的表情是什么样的呢?(提示:高兴)(2)学生朗读爸爸的话。(3)妈妈和姥姥分别说了什么?借助插图说说兰兰帮妈妈和姥姥做了什么?(4)用上“因为所以”说说家里人为什么喜欢兰兰的画。出示幻灯片,引导学生补充句子,读句子。爸爸喜欢兰兰的小手,是因为( )。妈妈喜欢兰兰的小手,是因为( )。姥姥喜欢兰兰的小手,是因为( )。兰兰明白了,大家喜欢她的画,是因为( )。(5)兰兰这双胖乎乎的小手为家里人做了很多的事情,你们觉得兰兰是个什么样的

4、孩子呢?(勤劳、关心长辈、爱劳动、懂事)2指导分角色朗读。(1)想想平时姥姥、爸爸、妈妈是怎样和自己说话的。(交流:他们的语气和蔼可亲,充满关爱和称赞。兰兰的语气天真活泼,有礼貌。)(2)分角色朗读。【设计意图:通过有感情朗读把语言文字所表达的内容淋漓尽致地展露出来。通过图文结合,想象人物说话的表情。分角色朗读能让学生学而不厌,练而不腻,很好地走进课文所表述的情境中,勾起学生的体验。】四、总结1兰兰的小手为全家人做了那么多的事情,也给全家人带去了那么多的欢乐。我们要向兰兰学习,也要为家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2拓展交流:你能为别人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会说:我替爸爸( )。我给妈妈( )。我

5、帮老师( )。我为大家( )。3课堂总结。同学们真不错,和兰兰一样,有双勤劳的双手,是一群乐于帮助别人的好孩子!只要我们的心中装着爱,就会做更多的好事。4师生合作朗读课文。【设计意图:将课外阅读活动进行拓展延伸,完成亲子阅读活动,通过帮助家人做事的活动,实现内化。】本课作业1和爸爸妈妈一起读这篇课文。2自己为家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板书设计18 小猴子下山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认“猴、结、掰”等生字,会写“块、非、常”等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结合插图讲述故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做事情要有恒心、有始有终,而不应这山望着那山高。教学重难点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难点:理解小猴子的

6、“掰、扛、扔、摘、捧、抱”等动词。教学课时2 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达标检测一、以图导言,激趣导入教师板画一座小山。教师:同学们都很喜欢小动物,瞧,今天我们的课堂上就来了一只小猴子。 (在小山上贴上一只小猴子图片)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猴子呢?(学生自由发言)今天我们就来讲讲这只小猴子的故事。 (板书课题:小猴子下山)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1.大声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读准字音。2.再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在文中画出小猴子都去了哪里。3.分组朗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1.给下列汉字注音。()掰()扔()摘()捧()蹦()追三、学习第 1 自然

7、段(掰玉米)1.小猴子下山来了,他首先来到玉米地里。他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他做了什么呢?(板书:玉米地)课件出示:小猴子走到玉米地里。他看见,非常高兴,就。2.理解“掰、扛”两个动词。(1)指名上台做“掰、扛”的动作。(2)让学生说说小猴子为什么用“掰” “扛”这样的动作,进一步理解玉米大的意思。3.指导表情朗读。(1)小猴子第一次下山,看到又大又多的玉米,他毫不犹豫地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甭提有多高兴了!现在请同学们戴上小猴子的头饰跟着老师一起做动作,有表情地朗读第 1 自然段。(2)指名上台表演读。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小猴子来到了,看到的玉米。3.小猴子非常高兴。 “非常”一词可以用来替

8、换。 (填序号)A.时常B.十分C.经常四、回顾所学,小结学法1.刚刚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 1 自然段,哪位同学来说一说小猴下山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教师板书:掰玉米又大又多掰、扛)2.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总结出学习第 1 自然段的方法。(1)小猴子来到哪里,做了什么?(2)理解小猴子的动作。(3)有表情地朗读课文。4.照样子,说一说。(又大又多的)玉米()苹果()葡萄第二课时教学过程达标检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课文第 14 自然段结构类似,下面,四人小组选择第 24 自然段中你们喜欢的一个自然段尝试用老师刚才使用的方法进行学习。二、利用学法学习第 24 自然段1.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在小组长的带领

9、下自由选择一段学习。多媒体出示小组合作学习向导:读一读:把课文读通顺,争取读明白。想一想:小猴子来到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心情怎样?小猴子是怎样做的?议一议:找出文中表示小猴子动作的词,学着做一做。演一演:有感情地朗读并表演。2.各小组汇报学习情况。教师板书。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小猴子后来去了和。摘到了和。桃树下(扔摘捧)西瓜地里(扔摘抱)回家路上(扔追)三、学习第 5 自然段同学们,小猴子下山来,它掰到过又大又多的玉米,摘到过又大又红的桃子,摘到过又大又圆的西瓜,追过蹦蹦跳跳的小兔子,他这次下山来看到了那么多的好东西,最后却空着手回家。这是为什么呢?1.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出示:喜新

10、厌旧)喜新厌旧导致的结果是什么?用一个成语来形容就是?(一无所获)2.联系实际,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说说自己有没有做过像小猴子一样的事情呢。如果有,今后你准备怎样做?6.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猴子?四、复习生字、学习词语1.出示生字,指导书写。2.学习量词。(1)出示课件,让学生找出课本中的量词填入括号里。小猴子下山,先来到了一()玉米地,再走到一()桃树下,接着走过一()西瓜地,最后看见了一()小兔子。(2)指名学生读句子,学习量词的使用。3.积累并学会运用“又()又() ”的词语。(1)让学生找出课文中“又()又() ”的词语。(2)出示图片,让学生将上面“又大又多、又大又红、又大又圆”三

11、个词语贴在对应的图片处。(3)拓展运用。让学生自由说出自己知道的“又()又() ”的词语。老师提示:完全不可能同时存在的两个特点是不能用“又又”来连接的。那这蹦蹦跳跳的小兔子你也能用这样的“又()又() ”方式来说一说它吗?4.说话练习。用今天所学的动词说一句话。7.在括号里填入恰当的量词。一()玉米地一()玉米一()桃树一()瓜地一()小兔子 8.选择几个词各说一句话。掰扛扔摘捧抱教学板书小猴子下山玉米又大又多掰扛扔桃子又大又红摘捧扔西瓜又大又圆摘抱扔小兔子蹦蹦跳跳追空着手回家 做事情要有恒心,有始有终教学反思小猴子下山是一篇趣味性很强的文章。全文配有五幅图,形象生动,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在执教这一课时,我首先示范讲解一个自然段,教学生总结学法,然后放手让学生自主支配课堂,学生的自学积极性很高。在学生自主学习,读懂课文后,我抓住文本特点,让学生自主积累课本中的好词,然后引导学生运用,起到良好效果。在字词教学上不但要善于发现规律,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而且还要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关注从识记到运用的落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级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