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小学语文活化石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 中学 小学 2,学科:语文2,课时:23,学生课前准备:一、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二、 自学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的读音,想想词的意思。三、 自学课文, 让学生提出自学中遇到的问题。二、教学课题教养方面:1、认识 11 个生字。会写 8 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初步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识,有保护珍稀生物的意识。4、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和搜集信息的能力。教育方面:1、 培养学生好学好问的良好习惯。2、 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热爱大自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热情。发展方面: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2、、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三、教材分析很多远古时代的生物已经灭绝了,像三叶虫、恐龙等。我们要想了解它们的生存情况,只能通过对它们的化石进行科学的研究。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埋藏在地下变成的跟石头一样的东西。厚厚的地层好比一本硕大无比的书,夹藏在不同地层里的化石就像一种特殊的文字,记录着古生物生存活动的历史和地层的年龄,它是人类开启地球宫门的一把钥匙。因此,研究化石可以了解生物的演化并能帮助人们确定地层的年代。值得庆幸的是,一些古老的生物摆脱了重重磨难,顽强地生存到现在,如,本课所介绍的银杏树、大熊猫和中华鲟,成为人们研究古生物的活化石。扇形的小叶子,长得很慢却有着营养丰富的果实,世界
3、上最古老的树种之一,这就是银杏树。肥胖的身体,粗壮的四肢,犹如戴着墨镜的黑眼圈,这就是大熊猫。尖而长的大嘴,核桃大的眼睛,体长可达四五米,体重可达半吨的水中动物,这就是中华鲟。学习本课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搜集信息的能力,增强他们关注科学、保护珍稀生物的意识。学生对化石的知识了解不多,但是对大熊猫比较熟悉。这篇教学设计,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在进一步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识的同时,呼唤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物的意识。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走出教室,走出校园,查阅有关古生物资料,扩展自己的视野,培养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
4、主识字、阅读,让学生合作学习、互相交流、探究发现,引发他们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欲望。教学之前用百度在网上搜索活化石的相关教学材料,找了很多教案作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然后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利用百度搜索在中小学教程网找到课文的朗读录音学习参考,课堂上带领学生朗读课文。用百度图片网上搜索下载活化石的图片,做成 PPT 课堂给同学们演示,给学生视觉上的直观感受。 四、教学方法这是一篇常识性较强的课文,学生的兴趣比较浓厚。学生一般比较喜欢这样的科普文章,但他们所喜欢并非朗读和思索,而是在课堂上等待着老师的讲解及多媒体呈现的缤纷图片。课文的常识性较强,语文味却不够浓厚。而这,
5、也正是我苦恼的。如何让常识性文章上出语文味,是我在这节课的小小探索。要从这样的课文中挖掘出语文味,需要老师反复研读教材。紧扣教学目标,尊重孩子的已有经验和已有的语文水平,通过“读通、读顺、读好、读懂”的过程循序渐进,抓住重点词句,既品悟了语言文字,提炼了相关信息,受到情感的熏陶,也抓住重点词句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发展语言。五、教学过程第一节教学要点:初步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识。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 设疑激趣,导入新课。1.向学生介绍一点古代生物的知识。http:/ 板书:化石。你见过化石吗?在哪里见过?它是什么样子的?(师简述“化石” )3 板书:活。化石怎么是活的呢?同学们读了课文就知道了。二
6、、 朗读课文,初步感知。1 边读边圈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自己想办法认读,如借助拼音认读,向老师和同学请教等。2 指名读课文。读后师生共同评议。3 教师有重点地领读重点句子,相机给予指导。4 轮读,让五位学生每人读一个自然段。5 选读,喜欢读哪段就读哪段。6 组内分工读,互听互评。听课文朗读:http:/ 识记生字。1 课件出示生字词,请小老师领读。b zhnx sn ju ru xn sh ln 博物馆 珍稀 公孙树 灭绝 食肉 中华鲟 历史 硬鳞 h quf核桃 缺乏 2. 出示生物形状的生字卡片。3. 游戏:识字擂台赛。引导学生认读生字,并交流记字方法。出示 11 个生字,举行识字擂台赛,
7、选出擂主。四、 指导写字。1 课件出示要写的字,学生认读,交流记字方法。2 观察规律,指导书写。 (1) 四个左右结构的字“化” “代” “孙” “植”应该怎样写?(2) 写“灭” “克”应该注意什么?(3) 指导书写“历”和“史”中的竖撇。4 组内推选出好的作品在全班展示,师生共同评议。五、 布置作业。把课外找到的文字资料或图片资料做成卡片,写上说明,准备在下节课向大家介绍。 第二课时一、复习巩固。1 抽读生字卡片。2 游戏:识字采果。出示一棵银杏树,树上结满了果子,果子上写了生字。认对一个字,采下一个果子。二、质疑解疑。1 自由朗读课文,读后想一想:你有哪些地方不懂?提出来在小组内讨论。2
8、 集体反馈,师生共同讨论。三、整体感知 1 播放课件,在优美、活泼的音乐声中,一棵枝叶茂密的银杏树出现在屏幕上,随之出示第二自然段的内容。http:/ )(3)如果这棵银杏树出现在你的面前,你想对它说什么?2.学生任选第三或第四自然段分组自学(步骤同上)3.每一组推选一名代表上台交流。(1)播放课件:在愉快的音乐声中,一只大熊猫正在竹林里香甜地吃着竹子。出示第三自然段的内容。学生边看课件边介绍大熊猫。http:/ http:/ 。如今,这些古生物已经越来越少,让我们撅起手来保护它们吧!六、课后练习1 出示课后“读读写写”习题,全班练读练写。2 扩展练习一本本 一座座 一朵朵 一双双 一位位七
9、作业展示拿出上节课的作业向大家展示,介绍自己的作品。 (内容不限制,可以是本课介绍的三种古生物,也可以是六、教学反思我联系课文,挖掘文中的语言训练点,在联系中积累运用。在教学银杏树这种活化石时,我抓住了两句重点句。一句在读中让学生体会银杏树长得慢这个特点。另一句是“银杏树的样子很容易辨认,一片片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这个句子除了让学生在读在知道讲述了银杏树的叶子很像扇子这一特点外,我还抓出了两个语文知识点。第一个,这是一个比喻句,我让学生模仿句子,进行打比方句子的训练。第二个知识点是,在这个句子中,有两个重叠量词,分别是“一片片叶子”、“一把把扇子”。这是这篇课文的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在这里时,
10、我进行了这样的处理。让学生读读上面两个词语,让学生发现有什么物点,学生很快就找出来了。“片”和“把”字重叠了。我让学生对比“一片叶子”和“一片片叶子”、“一把把扇子”和“一把把扇子”在意思上有什么不同。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一片叶子”只有一片叶,“一片片叶子”就是有很多叶子。“一把扇子”就是只有一把扇子,“一把把扇子“就是有很多把扇子。弄清了意思后,我让学生给合课后“读读写写”一题,做做“一块块 ”、“一条条 ”、“一棵棵 ”等等。上完本课后,我明显地感觉到学生在课堂上的朗读训练不够,也许是因为我把课堂的重点放在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指导上。朗读训练毕竟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方法也是教师的重要责任,究竟怎样才能做到两者兼顾呢?这个问题,也许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揣摩、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