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消息写作中的背景问题,对于记者来说首先不是一个技巧问题,而是一个意识问题。记者应该时刻有这样一种思想准备:在采写新闻中要有背景意念,注意广泛搜集与主题有关的背景材料。消息的背景材料主要有以下三种写作方式:一是前导式。就是在新闻的开头,在重大新闻事实之前开门见山地介绍背景材料。例如,美国一位记者在报道我国安徽农业生产责任制的一篇消息中一开头就这样写道:“自从 14 世纪一次地方农民起义导致明朝诞生以来,安徽省人民一直有句俗话:十年倒有九年荒。 ”这种写作方式往往是在背景材料能够衬托新闻事件的新意、强化新闻价值、增 强新闻引人入胜的魅力时采用。文字一定要精练、扼要。二是浓缩式。就是在导语之后,以一
2、个段落集中地介绍背景材料。这种类型在科技新闻写作中最为常见。这是因为,主体是新闻的展开部分,要表现和发挥主题,就要有背景、有说明比较,这样才便于让读者对新闻事实作准确的理解。三是辐射式。它不是以集中的段落介绍背景,而是灵活穿插,把背景材料分散在事实叙述的过程中。朱海燕的消息青藏铁路飞上唐古拉,堪称运用辐射式背景的精典案例,它将唐古拉车站的海拔高度、严酷的自然环境、筑路人救死扶伤以及铁路建设给藏区经济带来的发展变化等背景材料巧妙地分散穿插于新闻事实之中,背景交待不留斧凿痕迹,避免了材料堆积,使“新”与“旧”浑然一体,整条新闻一气呵成。在使用新闻背景材料时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紧扣主题,防止画蛇添
3、足。有一篇反映某单位广州地铁项目部的报道,在交待背景材料时,从广州的历史沿革、对外通商到改革开放,面面俱到。这些背景材料和该项目部抓工程进度、质量根本就没有任何必然联系,看似渊博高深,实为拖沓累赘,文不对题。运用背景材料,目的是为更好地表达主题,帮助读者理解新闻的主要事实和意义,而不是为交代背景而交代背景,更不能冲淡主题或冲击主题。背景材料务必要同新闻事实有本质的、内在的联系,或互相映衬,或互相对照,或互相依存,自然、严密、有机结合,切不可生搬硬拉,牵强附会。 第二,简明扼要,不可喧宾夺主。在新 闻报道中处于从属地位的背景材料,一般作为新闻的概述部分,应该言简意赅,抓住最能说明问题的实质性事实
4、,寥寥数语,颇有分量地点明要害问题,而不能展开细写,以致造成主次不分,喧宾夺主。所以,背景材料一定要精选精写,决不可过多过长,真正做到“嫩绿枝头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需多”。第三,区别对待,不可无的放矢。不同的媒体拥有不同的读者群,他们对事物的接受能力、关心程度、了解程度也各不相同,新闻背景的交代也应有的放矢,区别对待。这就要求我们研究读者对象,懂得读者心理,运用背景材料要有明确的目的性,注重回答大多数读者所关心的问题。比如说,关于某一座重要桥梁或隧道的报道,由于本行业读者对这类工程一般都比较熟悉,因而在行业报上发表时,就不一定写背景,但如果要将此类报道拿到地方或中央级媒体发表时,就应当交代必要的背景。对大多数读者不清楚、不理解的内容,我们就要利用背景材料加以说明或解释,尽量让外行人看得懂,内行人不厌烦。在什么情况下用到结尾?1. 只有当结尾能够加深读者对新闻的感觉和理解;2. 能够深化新闻的主题、增强新闻报道的社会效果;3. 能够恰当地“旁人它事”、增加消息的信息量;4. 或者是为“后续报道”作伏笔的情况下,消息才有必要写结尾,并尽力写好它。* 常见的结尾写法分类:小结式、评论式、号召式、伏笔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