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部分欧姆定律说课一 教材分析1 教材 本课程使用的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周绍敏主编的电工基础第二版。本节内容选自第一章第四节部分电路欧姆定律,欧姆定律编排在学生学习了电流、电压、电阻等概念,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使用方法之后,它既符合学生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认识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系统性。欧姆定律(学习的是部分电路欧姆定律)作为一个重要的物理规律,反映了电流、电压、电阻这三个重要的电学量之间的关系,是电学中最基本的定律,是分析解决电路问题的金钥匙。欧姆定律是电和磁一章的教学重点,也是自然科学中重点内容之一。2 教材分析欧姆定律这节课特点是,十分重视科学方法教育,重视科学研究的过程。让学
2、生在认知过程中体验方法、学习方法,了解得出欧姆定律的过程。教学内容的编排是根据实验目的和实验方法,提出实验方案,通过做实验和对实验数据分析、处理得到定律以及数学表达式3 学情分析1、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是:开始从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思维还常常与感性经验直接相联系,仍需具体形象的来支持。2、学生在没有学习本节知识之前,已了解了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初步学会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的使用,具备学习欧姆定律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但对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的联系,认识是肤浅的,不完整的,没有上升到理性认识,没有形成科学的体系。二、教学目标依据自然科学教学指导纲要要求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本节
3、课的教学目标为:认知目标:理解掌握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及其表达式,能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技能目标:学习用“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欧姆定律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学会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的使用。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严谨细致、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思想。通过联系欧姆定律的发现史,在教学中渗透锲而不舍科学精神的教育。 三、 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确定:欧姆定律这节课,是通过实验去发现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通过运用数学方法分析得出规律。所以,做好实验,利用数学方法正确得出二个实验结论,理解定律的内容以及其表达式、变换式的意义是本节课重点。运用
4、数学方法处理好实验数据,建立和理解欧姆定律;培养学生运用欧姆定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本节课难点。四 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确定 1 教学方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选择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是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保证。 为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使学生既学到知识,又培养探索能力和协作精神。因此,根据本节课特点,采用“三动”教学模式,模式结构如下:“三动”是指“全动、互动、主动”。 “全动”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各种条件,让不同层次学生的脑、手、口、眼、耳等感觉器官动起来,使他们多种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一起参与学习。 “互动”包括师生互动、
5、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就是教师扮演引导者、辅导和学习动机激发者的角色,让学生处在教学活动的中心,以平等的主体身份与教师互动。生生互动,主要通过同桌讨论,小组讨论,班内集体讨论促进生生之间的情感和信息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促进,达到共同提高目的 “主动”就是使学生充分发挥主体能动的作用,按照社会的要求和自身发展的需要,主动求知,自觉进取,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本教学模式以“主体”、“发展”教育思想为理论基点,力求通过“全动”、“互动”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本节课的教学方法采用:实验、讨论法。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做实验,同学之间相互讨论,来学习体验应用“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的方法,
6、体验和理解欧姆定律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以及探索能力和合作精神,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这样做能很好地体现“三动”教学模式的特征,即“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符合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动性相结合的原则。2 学法指导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学中做到“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句话显得更为重要。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在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他们今后继续教育或终身教育打下基础,所以学法指导可分为:、使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只有有了疑问,才有学习的动力,而问题的解决恰好就是建立新的知识结构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发现
7、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鼓励学生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方法,如本节课的“控制变量法”,并将此方法迁移应用到其它方面。从而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学习知识,掌握方法,发展能力。以达到教学最佳效果。所以,本节学习方法指导主要是教给学生“三会”:会根据实验目的和实验方法进行实验设计,会用实验进行探索,会用数学方法进行分析总结找出规律。五、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软件,学生用(每两人一组):干电池 4 节、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开关各 1 个,阻值不同的定值电阻 3 只、导线若干。六、教学程序的设计为达到上述教学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8、、自觉性,本节课教学程序设计如下:七、教学程序具体安排(一)复习设疑,启发探究欲望。复习:1、电流是怎样形成的?是什么原因使电荷作定向移动的?2、导体的电阻对流有什么作用?猜想:1、既然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那么导线中的电流与两端的电压有何关系呢?2、既然电阻对电流起阻碍作用,那么导体中的电流与它本身的电阻有何关系呢?设疑:同学们对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猜想,那么这三个量究竟有什么样的数量关系呢?点出本节课题“欧姆定律” 。这样通过简单回顾、分析,使学生很快回忆起三个量的有关概念,通过猜想使学生对这三个量关系的研究产生了兴趣,激发了求知欲望,并使学生的注意力很快指向本节课。(二
9、)展开探究活动,深入研究实践1、预备知识:向学生介绍“控制变量法” ,即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是通过保持其中一个量不变,看电流与另一个量之间的关系,在研究电流与电压关系时,保持电阻不变,通过改变电压,观察电流是如何变化的。在研究电流与电阻关系时,保持电压不变,通过改变电阻,观察电流是如何变化的。2、同桌同学讨论:根据研究的目的和方法,利用我们学过的仪器,设计一个实验。通过讨论使学生对实验方法有了进一步理解,而且,使学生了解科学实验的设计过程:明确研究目的。确定研究的方法。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在对学生讨论作简单的分析和评价的基础上,教师投影实验电路图,介绍有关仪器,特别强调滑动变阻器在
10、实验中的作用。3、实验:教材是通过演示实验,来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从而得出欧姆定律。虽然,这样安排教师的主导作用能发挥得比较好,但演示实验可见度不大,学生动手参与率不高,学生主体作用不能很好发挥。另一方面,学生已初步学会了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使用,具备做此实验的基本技能。因此,本节课我把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使学生在实验中进一步体验“控制变量法 ”,同时也使学生通过实验,对欧姆定律有了感性认识。4、各小组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得出初步结论。(三)交流探究成果,及时调控矫正这一环节的操作要点,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主。其目的是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进行反馈,对学生参与实验态度和
11、效果进行反馈,这一阶段学生的认识将在教师的引导下,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学生的情感将在教师对学生参与分组实验,小组讨论和各小组在班级中汇报情况中得到升华。具体做法是:1、各小组在教师指导下,对实验数据进行数学处理,理解数学上“成正比关系 ”、 “成反比关系”的意思。2、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最后分析得到二个结论:在电阻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3、进一步引导得到欧姆定律及其表达式。4、说明:在欧姆定律中的两处用到“这段导体” ,这两个这段导体却是指同一导体而言,即电流、电压、电阻对应同一导体,而且具有同时性。
12、这样做能真正把学生推到学习的主体地位上,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提高了学生实验能力和运用数学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四)巩固反馈,知识迁移1、例题:一个电灯泡工作时的灯丝电阻是 484,如果电灯两端的电压是 220V,求灯丝中通过的电流大小。分析:本题已知的两个量,电阻、电压都是针对同一导体电灯灯丝而言的,可直接应用欧姆定律的数学表达式计算,但在解题时,一定要注意解题的规范性,强调电流、电压、电阻“同一段导体” , “同时性”等。2、小结:突出欧姆定律的内容,强调“同一导体”3、课后练习编制两类练习题目:一类是直接应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达到巩固欧姆定律内容和表达式;另一类是了解在研究欧姆定律实验中滑动变阻器作用,进一步体验“控制变量法” 。4、作业:(1)、作业本作业巩固性练习。(2)、讨论题:怎样用学过的知识和仪器,来测定一个未知的电阻值,请说出实验方案。使学生产生新的问题,新的求知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