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品管圈活动联合 SBAR模式降低中医院 重症监护室护士床边交接班遗漏率的效 果分析 张冰冰 聂琴琪 侯秋琴 陈园园 深圳市中医院 摘 要: 目的观察品管圈活动联合 SBAR模式降低中医院重症监护室 (ICU) 护士床边 交接班遗漏率的效果。方法分别将2016年 1月4日2016年1月 17日住院 病人及2016年7月 4日2016 年7月17日住院病人交接班情况设为对照组和 观察组, 即品管圈措施实施前后组, 结合SBAR 交接班模式在临床的应用, 比较 相应措施实施前后某中医院 ICU护士床边交接班的遗漏率。结果中医院 ICU 非中医院校毕业护理人员较多, 其交接班遗漏率较高, 尤其是中医护
2、理技术操 作;实施品管圈活动, 结合SBAR交接班模式, 其护士床边交接班遗漏率较活动 前下降, 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主题选定 本科室“接力圈”成立于 2014 年4月, 基于上期品管圈活动成效, 圈员基于科 室实际情况, 通过文献查阅及头脑风暴法, 以权重打分的方式选定本期的活动 主题为“降低ICU护士床边交接班遗漏率”。 1.2.2 计划拟订与现状把握 严格遵循品管圈活动的十大步骤, 首先制订为期 8个月的活动计划, 依据活动 计划首先进行现状把握。确定交接班项目, 根据不同班次设计“ICU 护士床边交 接班现况调查表”, 由
3、每班接班护士评价交班者交班完整性。 对照组护士床边交 接班共530次, 交接班总项目次数为4 770项, 遗漏项目数为1 056项, 见表1。 表1 对照组 ICU床边护士交接班完整率汇总表 下载原表 1.2.3 目标设定 经过我院品管圈办公室统一考核 (结合理论考核成绩、 圈员职务、 职称、 学历等) , 确定本圈组的圈能力为 81.54%。依据圈能力、现况值及改善重点进行目标设定 (目标值=现况值-现况值改善重点圈能力) , 确定目标值为7.76%。 1.2.4 原因分析 圈员运用头脑风暴法, 查阅相关文献5-6, 针对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特殊检查 及异常指标、病人情志及辨证施护具体内容 4
4、个改善重点, 通过人、环、物、法 4个方面进行原因分析, 分别绘制相应鱼骨图。根据原因分析结果, 制定要因评 价表。 圈员采用“5、 3、 1”评价打分的方式进行要因选定, 依据80/20 法则, 分 别选定要因。严格遵循品管圈实施办法, 制定真因查检表, 依据三现原则 (现场、 现物、 现实) 针对选定的要因进行真因验证。 根据查检结果, 绘制柏拉图, 依 据二八法则, 确定活动改善重点针对的真因为: (1) 交接班内容繁多、 复杂; (2) 分管床位病人病情危重; (3) 系统接受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机会少; (4) 交接 班方式多样化。 1.2.5 对策拟定与实施 1.2.5. 1 采用
5、分层分组弹性排班制, 合理床位分管 本科室传统的排班模式未考虑到护士分管床位的合理性, 病人病情复杂、 交接班 护士工作压力大, 为提高交接班质量, 保证护理质量及安全, 合理排班至关重 要。 因此, 在此次品管圈活动中查阅相关文献, 结合科室民主意见, 采用分层分 组弹性排班制, 即:护士以临床工作能力为主, 结合职称、学历、在 ICU的工作 年限、 实际工作能力等多方面进行分层 (依据医院内特殊专科层级护士准入标准, 分为N0、N1、N2、N3、N4级) , 及合理的搭配编组, 责任组长由层级高 (至少 为N2及以上) 及工作责任心强的人员担任。以相对固定的护理组为单位, 进行 APN三班
6、轮换, 分为白班 (08:0015:00) 、小夜 (15:0022:00) 、大夜 (22:0008:00) 。 保证每班有一责任组长带一组组员在班, 责任组长参与所有病 人床旁交接班, 统筹负责本班次所有事宜, 指导本组责任护士的工作, 督导工 作质量。组内成员相对固定, 结合病人病情, 合理进行床位分配。安排辅助组人 员执行包括取药摆药、感控、负责整体医嘱及药品核对、监护室各类物品领取摆 放、收费记账等等事宜。 1.2.5.2依据SBAR 交接班模式, 启用交接班查检表, 规范交接班方式 目前, 我国大多数护士交接班时, 通常只陈述表面问题, 缺乏对问题的深入分 析和思考, 不能将所有相
7、关信息准确地传达, 导致交接班项目的遗漏7。 因此, 本次品管圈依据SBAR模式, 构建ICU交接班查检表 (件表2) , 由ICU护士 (交 班者) 根据病人具体情况逐项填写“查检表”, 在相应符合的项目上打“” 并签名。 表2 中医院 ICU护士床边交接班查检表 下载原表 1.2.5. 3 强化护士中医护理相关培训, 提升护士辨证施护能力 中医院护士是开展中医护理的主要力量, 中医院护士对中医护理知识的掌握程 度及临床操作技能、辨证施护等能力直接关系到中医护理开展的成效。本科室 82.62%的护士为非中医护理专业, 其中接受系统中医护理培训的护士仅占 38.10%, 导致临床一线的护士缺乏
8、扎实的中医护理理论基础, 这成为开展中医 护理的瓶颈, 也同时是中医院护理人员床边交接班项目遗漏率高的原因。因此, 在本次品管圈活动中, 在医院护理部的支持下医院成立了中医护理培训小组, 针对全院开展数次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技能操作等培训, 科室在此基础上加强护 士中医护理培训与考核, 并组织科室开展数次中医护理业务查房, 从而强化护 士的中医护理理论基础, 提升辨证施护能力。 1.2.6 统计学方法 通过Epidata2.0软件双人录入数据, 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 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 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表3 两组 ICU床边护士交接
9、班遗漏项目情况 下载原表 表4 两组 ICU护士床边交接班项目遗漏率比较 下载原表 表5 两组 ICU护士床边交接班重点项目遗漏率比较 下载原表 3 讨论 入住ICU 的病人多具有病情危重、 变化快等特点, 需使用各类监护设备时刻监测 其生命体征情况8, 相较于病房交班, ICU 护士床边交接班所涉及的内容多且 繁杂, 正如本研究结果显示, ICU护士床边交接班项目遗漏率高 (22.14%) 。品 管圈活动是实现降低成本、 提高效益的有效途径, 更是深化质量管理的关键环节 9。通过品管圈活动, 结合SBAR模式、弹性排班及强化中医培训, 依据二八原 则针对改善重点实施干预措施, 可有效规范中医
10、院 ICU护士床边交接班, 降低 交接班项目遗漏率 (7.68%) 。 3.1 合理分组式弹性排班, 充分发挥护士自身优势 分组式弹性排班主要是实施分组组长负责小组的管理, 小组成员相对固定, 增 加了协作精神, 提高了团队凝聚力, 充分发挥了组长及组员的主观能动性。 本次 品管圈活动中高、低年资护士弹性组合排班, 减轻了低年资护士对抢救、疑难技 术的心理压力, 达到了护士业务水平互补互助的作用, 体现了分组弹性排班模 式的优越性。正如研究结果显示:通过这种排班模式, 提高护士整体素质的同时 提高了工作效率, 降低了交接班遗漏率。 3.2 结合 SBAR 交接班模式, 实行有效沟通 根据 SB
11、AR 程序实施标准化床边交接班, 有利于交班护士及时掌握病人病情变化, 并利用评判性思维对交班内容进行整合、分析, 促进接班护士信息的准确获取 10。 本科室低年资护士较多, 低年资护士往往是问题发生的高危人群, 主要原 因是低年资护士对病人病情评估的内容掌握不全, 交接沟通时的条理不清晰, 沟通时重点不突出。本次品管圈活动结合 SBAR 交接班模式后, 护士展现了较强 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低年资护士必须及时评估病人的病情 信息, 并根据信息分析归纳病人存在的主要问题, 这对低年资护士病情掌握能 力的提高有一定的帮助。 同时, 低年资护士在面对面交接沟通中交方护士可以按 照
12、表格的项目顺序, 理清交接的思路, 避免条理不清或重点不突出, 接收方护 士可以根据表格收集信息, 提出疑问, 从而规范了沟通方式, 达到有效沟通的 目标。 3.3 加强非中医院校护士的中医培训, 提升中医院 ICU 护士综合能力 相关研究显示:从事中医护理临床工作的护士中, 毕业于中医院校的比例较低, 74.96%的护士无中医护理学历教育背景, 个人主动要求参加培训的护士仅占 25.19%, 大部分护士没有经过系统的中医基础知识培训11。 本次品管圈活动中 针对ICU 非中医院校毕业护士, 通过不断强化中医护理培训, 建立专业化、 规范 化、 终身化的中医护理队伍培养模式, 充分发挥中医护士
13、的主观能动性, 满足病 人需要, 力求将其培养成中医特色专科护士, 从而全面提高中医护理人才的素 质, 推动中医护理专业化队伍的建设, 促进中医护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松茂.护理质量管理督导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作用J.医学信息, 2015, 9 (31) :266-267. 2张晓燕, 刘英霞, 潘丽华.规范化床旁交接班模板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 究, 2013, 10 (6) :109-110. 3曹英, 江榕, 朱侥侥.护理交接班流程在ICU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 2010, 25 (2) :142-143. 4Kaiser Permanent of Colorado.SBA
14、R technlque for communication:a situational briefing medelEB/OL. (2010-05-19) 2014-03-25.http:/www.ihi.O afetyGeneral/tools. 5李向真.低年资护士中医护理技术规范化培训方法与效果J.护理研究, 2012, 26 (5B) :1337-1338. 6方翠娴, 劳豫玲.中医护理操作培训效果与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管理 杂志, 2015 (11) :74-76. 7赵华, 耿希华.无缝隙交接班流程在 ICU 危重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 志, 2014, 20 (7) :44-46. 8陈红芳, 王慧清.ICU护士床旁交接班流程的设计及应用J.中国医院管理, 2011, 31 (11) :81-82. 9时丽萍, 徐海艳, 周端鹏, 等.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居家自我间歇导尿患者 尿路感染率J.护理学杂志, 2013, 28 (1) :18-19. 10丁力, 陆婷婷, 邹婷婷.标准化沟通方式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患者转出交 接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 2012, 47 (7) :627-629. 11沈勤, 孙秋华, 祝亚男, 等.中医医院护理人员中医护理培训现状的调查分 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2 (10) :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