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星星变奏曲,朦胧诗派诗人 江河,作者介绍,江河,原名于友泽,1949年生,北京人。1968年高中毕业。1980年发表处女作星星变奏曲,著有诗集从这里开始太阳和他的反光等,是新时期朦胧诗的代表人物之一。,关于朦胧诗产生于年代末、 年代初,强调诗人的自我意识。内容含蓄隽永,形式虚实相生,它往往借助象征、比喻等手法,创造一种朦胧的艺术形象或意境,从而诱发人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使人获得特殊的审美享受。代表诗人还有顾城、北岛等。,关于朦胧诗,朦胧诗是新时期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学流派,是“文革”后期一群自我意识开始觉醒的青年,利用诗歌的形式对现实进行反思和追求诗歌独立的审美价值的产物。,听读诗歌,整体感知:,
2、1、诗中的星星象征什么?诗人反复咏叹星星表达了怎样的渴望?,2、两小节诗在结构上及语言上有什么异同点?,(象征着光明,象征着美好的事物,表达了他对光明的渴望),(都用“如果谁还需要还会”开头;从第五行看,有变化,用“谁不愿意”和“谁愿意”),齐读,思考:为什么题为星星变奏曲?,星星变奏曲变奏曲,是音乐术语。变奏为作曲基本技巧之一,即通过装饰、改变时值或节奏、改变音符进行方向或次序、改变和声或调性色彩等手段,使音乐保持原有的基本轮廓而以变化的面貌出现,谓之变奏。系统地运用变奏手法作成的乐曲称“变奏曲”,其结构为“变奏曲式”。上下两节,共同以星星为意象,表现追求光明的主题,并且结构对称,基本句式、
3、修辞手法和一些用语也相同或相近具有同样的韵律。但诗的上节与下节相比,情境、意味发生变化并形成强烈对照、基本句式和一些用语也有所变异,使上下两节诗构成主题与变奏的关系。所以,诗题叫“星星变奏曲”,可谓名副其实。,探究,再读,合作,1、“每一首诗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此处星星为什么要颤抖呢?,2、怎样理解“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3、 “寂寞地燃烧”是什么意思?,4、这首诗中有几处出现了“星星”这一形象?它有什么深刻含义?,1、“每一首诗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此处星星为什么要颤抖呢?,“每一首诗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用暗喻的手法,表明“苦难的诗”所受到的束缚,这种不自由带来的就是心灵的寒冷孤寂
4、。星星是不会颤抖的,是生活的压抑和束缚使星星得不到自由,使人心得不到温暖。,参考答案:,探究,探究,2、怎样理解“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瘦小的星”比喻并象征人们对光明的微茫的希望。不仅太阳失去了,连“瘦小的星”也被“一颗又一颗”地吹落,可见“夜”的黑暗沉沉、猖獗肆虐和冷酷无情。,参考答案:,3、 “寂寞地燃烧”是什么意思?,在寻求自由和光明的过程中,在周围都是黑暗的时候,只能燃烧自己去寻找光明。寂寞突出了孤独,燃烧代表了牺牲。,探究,参考答案:,探究,4、这首诗中有几处出现了“星星”这一形象?它有什么深刻含义?,文中出现了七次“星星”的形象,每一次的出现都不尽相同。第一次的“星星”是
5、没有光明时的一种希望;第二次的“星星”就是点缀夜空的星辰;第三个“星星”是比喻光明和温暖;第四个同第一个的含意;第五个指的是艰苦的历程中存留下来的一点点自由和温暖;第六个指在挣扎中保留下来的温暖的火种;第七个指自然界中的星辰。总而言之,“星星”在这里象征光明、诗意、春天、温暖和希望等生活中最美好的东西。,参考答案:,主题,表达作者对黑暗冰冷的现实的否定,抒发对理想(光明)的向往和追求,以及虽然迷茫失落而不失坚定的希望。,艺术特点,含蓄朦胧,意境优美。,读一读,品一品:,1、诗人用“柔软得像一片湖”来形容夜晚,这给你怎样的感受?,2、“鸟落满枝头”与“星星落满天空”的联想与类比,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6、?,“柔软得像一片湖”,把夜晚的安宁、平静、柔和、温馨和自由自在用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给人以温柔如梦的美好感觉。,“鸟落满枝头”与“星星落满天空”的联想与类比,更生动地表现了“光明”的美好。,通感的定义:通感,又叫“移觉”,“通喻” ,修辞方式之一,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把适用于甲类感官上的词语巧妙地移植到乙类感官上,是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感觉彼此相通。,3、“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与“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这两句诗在语意上存在着怎样的关系?诗人为什么用“闪闪烁烁”来形容声音?,“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与“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这两句诗分别从听觉上和视觉上描写声音的隐约、白丁香的
7、朦胧。将人们带入一种令人陶醉的朦胧迷离的美好意蕴,表现了“春天”之美, “光明”之美。诗人用“闪闪烁烁”来形容声音,采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因为声音一会儿入耳。一会儿消失,一会儿清晰, 一会儿模糊的感觉与视觉上“闪闪烁烁”的感觉是相通的。这是以形容视觉的词语来表现听觉,以视觉感来突出对声音的时断时续、隐隐约约的真切感觉。,星星变奏曲,光明,理想,幸福,美好,星星,温馨美好,寒冷严酷,向往光明,否定现实,随堂练习:,1写出下面加横线字的拼音。 颤动( ) 闪烁( ) 朦胧( ) 覆盖( ) 疲倦( ),chn,shu,mng1ng,f,p jun,2下面诗句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8、,(1)谁不愿意,有一个柔软的晚上,柔软得像一片湖。 (2)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 (3)谁愿意,总写苦难的诗,每一首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像冰雪覆盖在心头。,3诗歌中描写了两种情境,你能够说出来吗?,答案与提示: 2、 (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容夜晚,把夜晚的安宁、平静、柔和、温馨和自由自在用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给人以温柔如梦的美好感觉。 (2)分别从听觉上和视觉上描写声音的隐约、白丁香的朦胧,将人们带入一种令人陶醉的朦胧迷离的美好意境,表现了“春天”之关,“光明”之美。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以“闪闪烁烁”来形容声音。因为声音一会儿入耳一会儿消失、一会儿清晰一会儿模糊
9、的感觉,与视觉上“闪闪烁烁”的感觉是相通的。这是以形容视觉的词语来表现听觉,以视觉感来突出对声音时断时续、隐隐约约的真切感觉。 (3)用暗喻的手法,表明“苦难的诗”所受到的束缚,这种不自由带来的就是心灵的寒冷孤寂。星星的颤抖,是人心灵的颤抖,因生活的压抑和束缚而得不到自由,使人心得不到温暖。,3、两种情境:前一诗节表现了理想中的温馨美好的情境,后一诗节表现了现实里的寒冷严酷的情境。,作业:分析帆的意象。,帆 蔚蓝的海面雾霭茫茫,孤独的帆儿闪着白光!它到遥远的异地寻找什么?它把什么抛弃在故乡?呼啸的海风翻卷着波浪。桅杆的弓身在嘎吱作响 唉!它不是要寻找幸福也不是逃离幸福的乐疆! 下面涌着清澈的碧流,上面洒着金色的阳光不安分的帆儿却祈求风暴,仿佛风暴里有宁静之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