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高中人教版必修一必修二文言文知识检测.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2810692 上传时间:2018-09-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0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人教版必修一必修二文言文知识检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中人教版必修一必修二文言文知识检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中人教版必修一必修二文言文知识检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中人教版必修一必修二文言文知识检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中人教版必修一必修二文言文知识检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人教版必修一必修二文言文知识检测一、选择题:(共 45 题,每题 2 分)1下列语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秦王还柱而走 夫晋,何厌之有B秦伯说,与郑人盟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C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D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2下列词语中“济”字的意义和“朝济而夕设版焉”中的“济”相同的一项是( )A同舟共济 B济世安民 C赈灾济贫 D无济于事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近的一项是( )4下列各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与“越国以鄙远”中的“以”相同的一项是( )A以其无礼于晋 B焉用亡郑以陪邻C使工以药淬之 D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5对下

2、列句中“之”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是寡人之过也 邻之厚,君之薄也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A BC D6下列句子中“其”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 )A以其无礼于晋 B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C其意常在沛公也 D吾其还也7下列句子的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A吾属今为之虏矣我们很快就会被他俘虏了B持千金之资币物拿着价值千金的礼物C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于是拿起他的匕首给秦王D(沛公)脱身独去,已至军矣沛公已经脱身离开,回到军营8对下列文言句式的说明,不准确的一项是( )A竖子不足与谋(省略句,即“竖子不足与之谋”)B大王来何操(谓语后置,即“大

3、王来操何”)C吾属今为之虏矣(被动句,“为”表被动)D问征夫以前路(介宾后置,即“以前路问征夫”)9下列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司马迁。鲁迅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B史记中本纪记述皇帝,世家记述诸侯王,列传记述各方面的著名人物。项羽虽没做过皇帝,但他打入咸阳,号令诸侯,称霸一时,因此司马迁把他列入本纪。C战国策的作者是西汉的刘向,烛之武退秦师就选自此书。2D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北向座,张良则为侍坐。从座次可看出双方力量

4、的悬殊与项羽的自高自大。10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 分)1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3 分)12分别比较下列四个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两个“以”不同, 两个“而”相同B两个“以”相同, 两个“而”不同C两个“以”相同, 两个“而”相同D两个“以”不同, 两个“而”不同13下列句子与例句中“焉”字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 分)例句:朝济而夕设版焉1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围郑主要原因是晋想报复郑,与秦并无多大关系,这就为下文烛之武说退秦军埋下伏笔。B秦晋之军分驻两地,也

5、就为烛之武的分化瓦解工作提供了可能。C烛之武因年轻时不得重用,而有满腹委屈和牢骚,对此,郑伯颇为不满,但国难当头,最终还是给予安慰和许诺。D晋侯在秦退军后,并无感情冲动,经过理智分析,毅然决定撤军。这种隐忍不发、随机应变的胸怀谋略,正是他后来成就霸主的重要原因。15下列加点字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16下面加点词的解释,用法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 分)317. 每组加横线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 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 B.不敢兴兵以拒大王 以次进 C.使使以闻大王 必得约契以报太子 D.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使工以药淬之 18. 下列

6、加横线的词语活用不同类的一项是() 。 A.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 群臣怪之B.使使以闻大王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C.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函封之 D.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其人居远未来 19. 选出不同类的一项() 。 A.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 B.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C.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D.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20. 每组加横线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固不如也 沛公起如厕 B.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C.鲰生说我曰 秦伯说,与郑人盟 D.沛公军霸上 晋军函陵21. 每组加横线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闻大王有意

7、督过之,脱身独去 相去四十里 B.沛公则置车骑 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C.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D.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沛公欲王关中 22. 每组加横线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B.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不然,籍何以至此 C.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图穷而匕首见D.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诚能得樊将军首 23. 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是() 。 例句: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A.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B.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C.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D.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24. 每组加横线的词意义和用法都

8、相同的一组是() 。 A.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B.图穷而匕首见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C.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 D.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 举头望明月 425. 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是() 。 例句: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A.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B.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C.亚父者,范增也 D.谁为大王此计者 26. 每组加横线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距关,毋内诸侯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B.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不者 若属皆且为所虏 C.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D.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 轲自知事不就27.

9、 与例句中加横线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 。 例句:项伯杀人,臣活之 A.拔剑撞而破之 B.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C.常以身翼蔽沛公 D.范增数目项王 E.此其志不在小28. 每组加横线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秦武阳色变振恐 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B.焉用亡郑以陪邻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C.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D.固不如也 沛公起如厕 29. 下列各句省略成分不同的是() 。 A.沛公军霸上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B.卫士仆地 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C.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D.欲呼张良与俱去 毋从俱死也5 1

10、 30.下 列 加 点 部 分 词 语 不 属 于 同 一 语 言 现 象 的 是 ( ) A、 便 可 白 公 姥 B、 昼 夜 勤 作 息 C、 备 他 盗 之 出 入 与 非 常 也 D、 否 泰 如 天 地 31 下 列 加 点 字 意 义 和 用 法 不 同 的 一 项 是 ( ) A 君 既 若 见 录 , 不 久 望 君 来 B 府 吏 见 丁 宁 , 结 誓 不 别 离 C 转 头 向 户 里 , 渐 见 愁 煎 迫 D 生 孩 六 月 , 慈 父 见 背 32.与 “旦 日 不 可 不 蚤 自 来 谢 项 王 ”中 的 “谢 ”字 用 法 相 同 的 一 句 是 : ( )

11、A 谢 家 来 贵 门 B 多 谢 后 世 人 C 因 宾 客 至 蔺 相 如 门 谢 罪 D 谢 家 事 夫 婿 3.下 面 “适 ”字 用 法 相 同 的 一 组 是 ( ) A 适 得 府 君 书 从 上 观 之 适 与 地 平 B 处 分 适 兄 意 适 大 病 , 不 能 行 C 始 适 还 家 门 奴 辈 适 至 D 适 彼 乐 土 余 自 齐 安 舟 行 适 临 汝 34.下 面 加 点 字 意 义 和 用 法 不 同 的 一 组 是 ( ) A 儿 已 薄 禄 相 , 幸 复 得 此 妇 操 虽 托 名 汉 相 , 其 实 汉 贼 也 B 吾 已 失 恩 义 , 会 不 相 从

12、 许 誓 天 不 相 负 C 越 陌 度 阡 , 枉 用 相 存 及 时 相 遣 归 D 贱 妾 留 空 房 , 相 见 常 日 稀 六 合 正 相 应 35.下 列 各 句 中 , 加 横 线 词 语 的 意 思 与 现 代 汉 语 意 思 完 全 相 同 的 一 项 是 ( ) A 自 可 断 来 信 , 徐 徐 更 谓 之 B、 多 谢 后 世 人 , 戒 之 慎 勿 忘 C 客 从 远 方 来 , 遗 我 双 鲤 鱼 D 结 发 同 枕 席 , 黄 泉 共 为 友 36.下 列 加 点 词 解 释 完 全 正 确 的 一 项 是 ( ) A 脉 脉 不 得 语 ( 含 情 相 识 的

13、样 子 ) 感 君 区 区 怀 ( 见 识 短 浅 的 样 子 ) B 寂 寂 人 定 初 ( 寂 寞 的 样 子 ) 暧 暧 远 人 村 ( 模 糊 不 清 的 样 子 ) C 皎 皎 河 汉 女 ( 明 亮 的 样 子 ) 淇 水 汤 汤 ( 水 势 很 大 的 样 子 ) D 绵 绵 思 远 道 ( 绵 延 不 绝 的 样 子 ) 儿 今 日 冥 冥 ( 糊 涂 的 样 子 ) 37.下 列 加 点 词 不 属 于 古 今 异 义 的 一 项 是 ( ) A 自 名 秦 罗 敷 , 可 怜 体 无 比 处 分 适 兄 意 , 那 得 自 任 专 B 共 事 二 三 年 , 始 尔 未 为

14、 久 枝 枝 相 覆 盖 , 叶 叶 相 交 通 C 信 誓 旦 旦 , 不 思 其 反 我 自 不 驱 卿 , 逼 迫 有 阿 母 D 吾 意 久 怀 忿 , 汝 其 得 自 由 君 既 为 府 吏 , 守 节 情 不 移 38.下 列 说 法 有 误 的 一 项 是 ( ) A 离 骚 是 我 国 最 早 的 长 篇 抒 情 诗 , 是 屈 原 被 逐 后 , 仿 楚 曲 所 作 。 它 突 破 了 诗 经 既 有 的 “比 兴 ”手 法 ,开 辟 了 香 草 美 人 的 新 典 范 。 “兮 ”这 一 楚 地 方 言 的 大 量 出 现 既 增 强 了 诗 中 咏 叹 的 抒 情 气 氛

15、 , 又 极 大 地 增 强 了诗 句 的 节 奏 性 和 音 乐 美 。 B 孔 雀 东 南 飞 , 选 自 玉 台 新 咏 , 原 题 为 古 诗 为 焦 仲 卿 妻 作 , 后 被 南 宋 郭 茂 清 收 入 乐 府 诗 集 时 ,改 名 为 焦 仲 卿 妻 。 它 是 我 国 古 代 保 存 下 来 的 最 早 的 一 首 长 篇 叙 事 诗 , 和 南 朝 民 歌 木 兰 辞 并 成 为 “乐府 双 壁 ”。 C 古 诗 十 九 首 是 东 汉 末 年 的 一 批 文 人 诗 作 的 选 集 。 南 朝 的 萧 统 把 风 格 相 近 的 十 九 首 诗 编 在 一 起 , 收 入

16、其 文 选 , 题 为 古 诗 十 九 首 。 这 十 九 首 诗 没 有 题 目 , 一 般 以 诗 的 第 一 句 为 标 题 。 D 陶 渊 明 , 名 潜 , 字 元 亮 , 别 号 五 柳 先 生 , 是 我 国 文 学 史 上 最 杰 出 的 田 园 诗 人 。 因 不 愿 为 五 斗 米 折 腰 , 他6D陶渊明,名潜,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田园诗人。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他归隐田园,开始过着躬耕自给的生活。 归园田居是其田园诗代表作。39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骚体”又称“楚辞体” ,得名于屈原的离骚 ,特点之一是多用“兮”字

17、。B 楚辞是继诗经之后的又一部诗歌总集,是西汉人刘向搜集了屈原的诗作而成集。共有诗歌 17 篇,其中绝大多数是屈原的作品。C1953 年,屈原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波兰哥白尼、英国莎士比亚、意大利但丁)受到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D后人还将楚辞与诗经并称为“风、骚” 。 “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40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高,加高;长,加长;都作动词。B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泽,污浊。昭质,即指诗人内怀的美德。C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朕 ,秦以前一般都可用于自称。复路,返回原路。D虽

18、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虽,即使。惩,惩罚。41.对句中加线词的解释错误的项是A、背绳墨(喻准绳)以追曲兮。伏(守,保持)清白以死(为而死)直兮。B、不吾知(了解)其(无意义)亦已(罢了)。C、屈心而抑(压抑)志兮,忍尤(尤,罪过)攘(忍受)诟(耻辱)。D、謇朝谇而夕替(贬黜) ,将往现乎四荒(四处荒凉、冷落) 。42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词类活用情况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舞幽壑之潜蛟 扣舷而歌之A和不同,和相同,和相同B和相同,和不同,和不同C和相同,和相同,和不同D和不同,和相同,和相同43.将下列各句按

19、句式特点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固一世之雄也 月出于东山之上 而今安在哉 客有吹洞箫者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A/ B/C/ D/44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七月既望 西望夏口 B纵一苇之所如 沛公起如厕C而卒莫消长 卒起不意 D举匏樽以相属 两狼之并驱如故,耽耽相向45有关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 )A “序”一般写在书籍或文章前面,列于书后的称为“跋” ,或“后序” 。B 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文选 ,其内容和表现手法为后人师法,被称为“五言之冠冕”。C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通史,是“二十四史”之首。其体例为:本纪、世家、列传、表、书

20、,其中列传是记述帝王以外的高官名士的事迹的。D王羲之是东晋大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因他曾做过右丞相,人称“王右丞” , 7兰亭集序是一篇书序。参考答案1C(A.“还”通“环”;B.“说”通“悦”;D.“倍”通“背”。)2A(渡河。)3B(A.非常 古义:指意外的变故;今义:副词。 行李 古义:出使的人;今义:外出时所带的包裹箱子等物品。 C.穷困 古义:走投无路;今义:贫穷。 东道主 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义:请客的主人。 D.夫人 古义:那人;今义:妻子。 长者 古义:敦厚的人;今义:年龄较大的人。)4B(“越国以鄙远”中“以”是连词,可译为“来”,表目的。)5A6D(D 项中“其”表

21、商量或希望语气,还是;其他各项均为代词。)7C(C 项应译为:于是拿起他的匕首投击秦王。)8B(B 项应为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9C 10D(“说”通“悦”。)11D(边邑,这里用作动词。)12D(介词,因为;介词,用、凭;连词,表示修饰;连词,表示转折。)13C(兼词,相当于“于此”“在这里”“在那里”。)14C15B(驰:骑马到。)16D17. C.连词,表目的,来 A. 连词,表目的,来 ;通“已” ,已经 B. 连词,表目的,来;介词,按照 D.介词,因为;介词,用,拿 18. C.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做边邑;名词用作状语,用匣子 A.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B.动词的使动用法 D.形容词用

22、作名词 19. C.名词,话 其余的都是动词,说 20. D.动词,驻扎,驻军 A.及,赶得上;到,往 B.动词,说;名词,话 C.shu劝;通“悦” ,高兴 21 C.推辞,拒绝 A.离开; 距离 B.放弃,丢弃; 放 D.wng 使做王 ; 称王 22. A.的人 B.然而 ;这样 C.表被动,被;出现,露出来 D.如果; 的确,确实 23. C 被动句 A.判断句 B.省略句 D. 省略句 24. A.副词,的确,确实 B.尽,这里是“完全打开” ; 处境困窘,走投无路 C.名词,好处; 形容词,锋利的 D. 形容词,全 ;动词,抬起 25 B.定语后置句 A.省略句 C.判断句 D.疑

23、问句 26. A.通“纳” ,接纳 B.尚且 ; 将要 C.造反; 同“返” ,回来 D.靠近,这里是“登上” ; 成功 27. AB 使动用法 C.名词作状语 D.名词作动词 E.形容词作名词 28. A.通“震” ,恐惧 B.为什么 ;哪里 C. 足够; 值得 D. 及,赶得上 ;到,往 29.C.第一句在“止”后省略“之” ,第二句在“杀人如”后省略“恐” A. 省略“于”8B. 省略省略“于” D. 省略“之” 】30.答案,否泰指好运气,坏运气。偏义复词。31.答案, “被” 。译为“我”32.答案,道歉。辞别。告诉33.答案,到。刚才,恰好。依照,恰逢。出嫁,刚刚34.答案,相貌,

24、丞相。可译为“你“。可译为“我”互相35. 。来的媒人 告诉 束发36.C(A.区区:诚挚的 ;B 寂寂:寂静的样子;D 冥冥:拿太阳下山来比喻生命的终结)37. 。可爱,处置 一起生活,交错 自作主张,遵守府里的规矩38. B,木兰辞属于北朝民歌。39.B楚辞收录胃战国楚人屈原、宋玉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人辞赋。40D。 “惩”是挫败的意思。诗的意思是:即使被肢解我还是不会改变啊,难道我的志向是可以挫败的吗?41.D “四荒” ,指的是四方大地。42. B 均为名词活用作动词,为意动用法,为名词作状语,为使动用法,也是名词作动词。43.A 判断句,状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被动句。44.B A阴历每月十五日/远看,C.最终,到底/同“猝” ,D.互相/偏指一方。45.D 王羲之做过右军将军,人称“王右军”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