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好奇心好奇心,无疑是一颗希望知道自己所不知事物的心。如果只将眼光聚于此,那在我看来,似乎古今中外男女老少大多都有这样一颗“心” 。(观点:人人都有好奇心。 )有一种“好奇心 ”在鲁迅的文章中最 为常见;那 驱使国民争先恐后看“ 砍头节目 ”的是好奇心;那 驱使乡邻听祥林嫂哭 诉的是好奇心;那驱使阿 Q“革命 ”的亦是好奇心。 但,也许这些都只能称 为“好奇”罢了,“心”却是失去了的。这样的“好奇”,建立在对他人痛苦的窥探上,建立在“铁屋子”一般黑暗的愚昧上,如果这也是真正意义上的“好奇心” ,那么没有,也罢。 (反面举例,加以驳斥,表明态度)放眼世界,这样的“ 好奇而无心”也是比比皆是的。 (
2、将好奇心扩展)火刑柱上的贞德满足了中世纪人们的好奇心;怒吼的伽西莫多满足了芸芸众生的好奇心。这样的“好奇心”似乎成了“赤子同心”的世界语言,在这样 的语言之中写的尽是愚昧,平庸,衰亡与了无生机。因此,真正的好奇心不是“猎奇”,它的存在不是为了以平庸或愚昧的心态去“发掘”别人的痛苦,去践踏真理。 (以排比句的形式举出几个事例)(到此为止是反面阐述不好的好奇心)真正的好奇心需要思考。帕斯卡尔所言, “思维成就人的伟大,我们的一切尊严都在于思考即使你只不过是强大自然下的苇草。 ”如果“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是供我们观察的无限舞台,那么, “我们心中的道德法则”则是激发与约束我们将观察成果深化的不二法门
3、。如果没有这种“灵魂在场” 之下的思考,那么无论多少个苹果掉下来,恐怕也砸不出“万有引力”的发现;无论人类是多么费尽心思地观察与学习,也难有一丝一毫的创造与进步。可见,需要思者的头脑来彰显好奇心的价值。哈姆雷特中有言:“身处果壳之中,也自以为无限宇宙之王。 ”也许,正因为 有了真的“ 好奇心”在,我们才能以更有力的声音爆发出这样的呐喊。更何况,因为有了好奇的心,我们的世界远比果壳广阔得多。简评这篇议论文主体部分是正反对比,在正面论述时把总论点进行了分解,采用并列式结构推进,是一篇规范的议论文。从最后的结论看,又体现出议论的层层递进。本文非常注重每段的开始句,注重承上启下的句子,从而是文章结构十分清晰。(薛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