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组课内阅读1草原(一)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新鲜 清鲜),天空是那么(晴朗 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 柔软),就像只用绿色渲(xun xun)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 惊讶),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yn yng)一道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2、。1、用 “”在文段中的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 4分)2、划去文段中括号内不正确的读音。(2 分)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3 分)奇丽( ) 愉快( ) 舒服( )惊叹( ) 柔美( )4、文中有2 个表示 “绿”的意思的词语,分别是 和 。我还从课外积累了2个,分别是 和 。(2分)5、用 “” 画出文中的拟人句。(2 分)6、作者为了说明小丘线条柔美,把小丘比作 。(1分)7、作者把草原和草原上的羊群分别比作 和 。想象一下,羊群在草原上还可以比作什么?写一写。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像 。(3分)8、 “一 ”有一下解释: A、相同 B、数量词 C、专一 D、满,全(3分)
3、“一碧千里”的“一” 应取 解释;“一模一样”的“一” 应取 解释;“高歌一曲”的“一” 应取 解释。9、作者为了突出草原的美丽,在这段中写了 、 、 、 和 ,写出了草原 、 的特点。(3分)10、作者是按 来描写草原的,主要通过描写 衬托了蒙古族同胞的心灵美,民族团结的精神美。(2分)11、“ 这种境界 ”,指的是什么境界?( 2分)_ 12、如果牛马真的会回味,它们可能在回味什么呢?(3分)_ 13、在这个自然段中,你最喜欢哪句话?为什么?(5 分)_ (二)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
4、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明如玻璃的带子!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快了,快到了。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为。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1、从文中为下面解释找出相应的词语,填在括号里。(2分)言谈举止等自然,不拘束。( )衣襟和绸带
5、迎风飘舞。( )2、从文中找出一对反义词。(2 分)( ) ( )3用 “ ”画出文中的比喻句。并仿写一句。(3 分)_ 4、 “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这两句话说明草原_。(2 分)5、 “像一阵风吹来似的”说明了什么?(2 分)_ 6、 “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你从这句话中看出了什么?(3分)_ 7、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从哪看出?请用“ ”画出句子。“洒脱”这个词可以换成什么词? (3分)8、 “疾 ”的意思有: 疾病;痛苦;痛恨;急速,猛烈。(2分)“群马疾驰”中的“疾”的意思是( );“疾风知劲草”中“疾”的意思是( )。9、从这一段的描写中,除了感
6、受到美丽的草原风光之外,你还能感受到什么?(3分)_10、请发挥想象,我们到了蒙古包后,主人会跟我们说什么?做什么呢?(4分)_2 丝绸之路 一、课文传真“丝绸之路”巨型石雕,矗立在_,公元前138年,_ 曾历尽艰险出使过西域。公元前119年,他第二次出使西域,加强了_ 与_的友好往来。课文写的东西方交流的生动一幕,发生在公元前_年,张骞的副使与_国将军代表两国互赠礼品。两千年前,丝绸之路打开了中国与中亚、西亚和欧洲之间的贸易和交往的大门。我国出口的技术有_;我国对外交流的文化艺术_。国外进口的植物有_ ;国外进口的动物有_。中国使者拱手致谢,高兴地说:“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
7、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1)“一条伟大的路”指什么?为什么称它为“伟大的路”?_(2 )“ 丝绸之路 ”又可以称为“友谊之路”,结合你的理解,我们还可以称它为什么?_白杨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他想了一会儿,对儿子和小女儿说:“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而这,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他们只知道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
8、再念中学。他们只知道新疆是个很远很远的地方,要坐几天火车,还要坐几天汽车。现在呢,孩子们多了一点知识。在通向新疆的路上,有许许多多白杨树。这儿需要它们,它们就在这儿生根了。爸爸搂着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了沉思。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1、上面这个片断选自 的 ,文章写的是 。本文运用 的写作手法,热情歌颂了 。2、从片断中找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或近义词。懦弱( ) 坚强( ) 洪涝( ) 和蔼( ) 深思( )3、片断中找出爸爸表情变化的词语圈出来。这些词语所在的句子都是( )描写。在( )
9、时,心里在想:_在( )时,心里在想:_4、用片断中加点的关联词造句。 _ 5、根据文中划线的句子,展开想象,补充下面的句子。爸爸妈妈他们这样的祖国建设者,也像白杨树一样,遥远的边疆需要他们,就到_来工作;_需要他们,就到_来工作;_需要他们,就到_来工作。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他想了一会儿,对儿子和小女儿6、 理解句子1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这段话是全文体现_的典型句子。这段话_,描述了白杨树的特点。一方面描述了白杨树外在的特点:_;另一方面
10、表现了白杨树的精神:_歌颂了_的精神。2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表白的意思是:_。这是一个_。爸爸以_自勉,_,勉励自己_ 3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高大的白杨树”指_;“几棵小树”指_。“迎着风沙成长起来”说_ “浮起一丝微笑”意思是_这句话的含义:_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一、课文传真青藏铁路从柴达木盆地深处的工业新城_起步,跨过巍峨的_,将穿越“世界屋脊”_,到达雪域圣城_。风火山海拔_米,风火山隧道开凿是于_年_月_日,全场_米,于_年_月_日胜利贯通。二、写出带
11、点词在文中实际指什么,这样写好在哪里?1、一条长长的“铁龙”,从柴达木盆地深处的工业新城格尔木起步,跨过巍峨的昆仑山,将通过这里,越过“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到达雪域圣城拉萨。_2、风火山,这座万年冰山露出了狰狞的面目,给筑路大军来一个下马威!_3、风火山,这只巨大的拦路虎一次次低下了高傲的头!_第二组课内阅读5古诗词三首1、默写牧童 ( )( )_ _ _ _后两句诗意:_ 牧童是 代诗人 的作品。诗的第一句话写 ,第二句写 ,分别从 和 上给人感受,诗的三四句写 的情景,塑造了一个 、 的牧童形象,表达了 。2、默写舟过安仁( )( )_ _ _ _舟过安仁是 代诗人 的作品。诗中,前两句话
12、描写的是作者的 ,后两句描写的是作者的 。我们还学过他写的 3、清平乐村居( )( )茅檐低下,_。_,白发谁家翁媪?大儿_,中儿_,最喜小儿_,溪头卧剥莲蓬。清平乐村居是 代 写的一首 ,清平乐是 ,村居是 。它以简练的笔触勾画出一幅优美的 ,描绘出一家五口各具情态的形象,借此表现 和 ,朗读时要读出 。古诗词三首在内容上描写的都是_,分别描写了_、_、_等古代儿童的形象。我最喜欢_朝_写的_中_(谁),因为他_。赏析品味,先解释带点字的意思,再写写句子的意思。(1)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怪生: 遮: 诗句的意思是: 。 (2)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亡赖: 诗句的意思是:
13、 。6冬阳童年骆驼队1冬阳童年骆驼队是小说 的序言,作者 。我们曾经学过她写的 。2、课文按_顺序,描写了_、_、_、_这四个童年片段,表达了作者_的思想感情。2、按课文内容填空。人在_,骆驼在_。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_的样子;那样_的脸,那样_的牙,那样_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_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_热气,_沾在胡须上。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_。夏天过去,秋天过去,_又来了,_又来了,童年却_。冬阳底下_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可是我多么_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_和_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就这样,我写了一本_。骆驼队来了,停在我家门前。 它们排列成一长串,沉默地站着
14、,等候人们的安排。天气又干又冷。拉骆驼的摘下了他的毡帽,头上冒着热气,是一股白色的烟,融入(干旱 干冷)的大气中。爸爸在和他讲价钱。双峰的驼背上,每匹都驮着两麻袋煤。拉骆驼的说,他们从门头沟来,他们和骆驼是一步一步走来的。爸爸已经和他们讲好价钱。人在卸煤,骆驼在吃草。我站在骆驼面前,看它们咀嚼(ju jio)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 平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的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满在胡须上。我看得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老师教给我,要学骆驼,沉得住气的动物。看它从不着急,慢慢地走,总会到的;慢慢地嚼(ju jio),总会吃饱的。骆驼队伍过
15、来时,你会知道,打头儿的那一匹,长脖子底下总会系着一个铃铛,走起来,铛、铛、铛地响。1、“卸”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 ,用部首查字法应查 部。2、用“”在文段中的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或读音。3、用“ ”画出描写骆驼外貌和咀嚼时样子的句子。4、读读画线的句子,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5、用“”画出说明骆驼能沉得住气的句子。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为什么要系(x j)一个铃铛?”我不懂的事就要问一问。爸爸告诉我,骆驼很怕狼,戴上了铃铛,狼听见铃铛的声音,就不敢侵犯了。我的幼稚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不同的想法,我对爸爸说:“不是的,爸!它们软软的脚掌走在软软的sh m( )上,没有一点点声音,您不是说,它们走上
16、三天三夜都不喝一口水,只是不声不响地咀嚼着从胃里倒出来的食物吗?一定是拉骆驼的人,耐不住那长途 j m( )的旅程,才给骆驼带上了铃铛,增加一些行(hn xn)路的情趣。”爸爸想了想,笑笑说:“也许,你的想法更美些。” 1课文围绕童年生活写了四个生活片断,这个片段是其中的_ 2从括号内选一个正确的读音划上“ ”。3在拼音旁的括号里写上词语。4把划线的句子改成反问句。_ 5为什么骆驼要系着铃铛?爸爸的解释是 ,“我”的想法是_ 。爸爸认为我的想法更美的原因是:_ 6就骆驼上系铃铛这个问题,你同意谁的看法?理由是什么? _ 童年的发现我的发现起始于梦中飞行。每天夜里做梦我都飞,我对飞行是那样迷恋,
17、只要双脚一点,轻轻跃起,就能离开地面飞向空中。后来,我甚至学会了滑翔,在街道上空,在白烨林梢头,在青青的草地和澄(dng chng)澈的湖面上盘旋。我的身体是那样轻盈(yn yng),可以随心所欲,运转自如,凭着shun b( )舒展和双腿弹动(dn tn)动,似(s sh)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那里。 我以为在同学中间只有我一个人具有飞行的tin f( ),可是,有一天我终于弄明白了,每到夜晚,我的小伙伴们也都会在梦中飞腾。那天,我们几个人决定去见我们的老师,让他来解答这个奇妙的问题。1、在拼音旁的括号里写上词语。2、用“”划去不正确的读音。3、从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填在括号里。( )的身体 (
18、)地滑翔( )的湖面 ( )地盘旋4给文中带点的字词选正确解释划上“ ”。欲: 欲望 想要;希望 需要 将要 明白: 清楚;明确 公开的;不含糊的 聪明;懂道理 知道;了解5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迷恋 ( ) 轻盈 ( ) 舒展 ( ) 澄澈 ( )6“我”的发现是什么?和做梦有什么关系?_7你认为“我”的梦有趣吗?为什么?_ 8读完这篇短文,你觉得作者是个怎样的孩子?具体从什么地方体会到的? _ 又过了三四年,我上了六年级。老师开始给我们上生物课。有一次,年轻的女教师一本正经板着面孔讲人的起源,讲人的发育和进化。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听见老师说,按照进化论的观点,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
19、成人的过程。当时教室里安静得出奇,大家都默不作声。我忽然想起了自己的发现,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音。老师狠狠地瞪了我一眼。 我的脸由于困窘和羞愧一下子涨得通红。只有这时候我才意识到,老师误解了我的笑声,以为我的笑不怀好意。幸亏她没有容我解释,不然的话,同学们听见我说自己三年前就发现了进化论,还不笑塌房顶!不过,被轰出教室,站在外面,我倒想出了一条自我安慰的理由,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1、“窘”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 ,用部首查字法应查 部。2、从文中为下列解释找出相应的词语,填在括号里。形容为难;感到难办。 ( )形容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 )3、结合上下
20、文说说,老师为什么会以为“我”的笑是不怀好意的?_ 4、画线句子是什么意思?请举例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_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听见老师说,按照进化论的观点,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当时教室里安静得出奇,大家都默不作声。我忽然想起了自己的发现,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音。老师狠狠地瞪了我一眼。“费奥多罗夫!你笑什么?再笑就从教室里出去!”“奥尔加.伊万诺夫娜,我想起了自己的发现”教室里一阵笑声。奥尔加.伊万诺夫娜气得脸色苍白,大步朝我走来。“费奥多罗夫!你立刻从教室里出去!”不过,被轰出教室,站在外面,我倒想出一条自我安慰的理由。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
21、迫害的风险。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再现( )情不自禁( )安慰( )驱逐( )2、联系上下文,请写出“我”和同学们笑的不同原因。_3、画线的这句话中“清清楚楚”一词说明了什么?_4、仿写句子。我清清楚楚地记得_我清清楚楚地看见_5、划线的句中的“驱逐”指_。 “迫害”指的是_。句中的破折号在这里起_的作用。祖父的园子1、课文中的“我”重点回忆了_、_ _、_这几件童年趣事,表达了作者_的思想感情。2、童年的“我”在园子里的心情可以用这些词语形容:_、_、_。儿童诗两首1、读比喻句,完成练习。(1)垂柳把溪水当作梳妆的镜子,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这句话把_比作_,写出了_。(2)像刚下水的鸭
22、群,扇动翅膀拍水戏耍。这句话把_比作_,写出了_。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我想把_安在桃树枝上,悠出声音_。我想把_接在柳树根上,长成一座_。我想把_装在风筝上,蓝天是我的_。我想把自己种在春天的土地上,变成_和小花,成为_和蒲公英,飞到遥远的远方。(2)如果把童年的水墨画真的看成画,第一幅我会画_的情景,第二幅我会画_的情景,第三幅我会画_的情景。第三组课内阅读杨氏之子1杨氏之子选自南朝 的 ,该书是 。2、梁国杨氏子九岁,甚( )。孔君平( ),父不在,( )呼儿出。为(wi wi)设果,果有( )。孔指以示儿曰:“( )。”儿应(yng yng)声答曰:“( )。”全文意思: _解释
23、带点词的意思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 )(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 )( ) 3理解句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这句话起到了 的作用。2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这回答巧妙在哪里呢?_晏子使楚1晏子使楚讲述了 , 晏子 ,楚王 侮辱晏子,想显显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 的故事。文章按事情的 来写,开头写 ,这是故事的 ;接着写 ,这是事情的经过;最后写 ,这是故事的 , 。2晏子是一个 、 、 的人。【语段一】晏子见了楚王。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晏子严肃地回答:“这是什么话?
24、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了呢?”楚王说:“既然有这么多人,为什么打发你来呢?”晏子装着很为难的样子,说:“您这一问,我实在不好回答。撒个谎吧,怕犯了欺骗大王的罪;说实话吧,又怕大王生气。”楚王说:“实话实说,我不生气。”晏子拱了拱手,说:“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说着他故意笑了笑,楚王只好陪着笑。1把文中画线的三个句子,概括成三个成语。 _ 这三个成语的意思都表示人很多,你还知道哪些表示人多的成语吗
25、?请写出几个。_ _ 2、“难道楚国没有人了吗?”这句话的意思是: _ 3“楚王瞅了他一眼”这句话中“瞅”的意思是: _ 。你能读出什么吗? _ _ 4晏子楚王的这一次斗智,采用的方法是( )A贬低对方抬高自己B贬低自己贬低对方C举例说明贬低对方【语段二】楚王安排酒席(招待 款待)晏子。正当他们吃得高兴的时候,有两个武士押着一个囚犯,从堂下走过。楚王看见了,问他们:“那个囚犯犯的什么罪?他是哪里人?”武士回答说:“犯了盗窃罪,是齐国人。”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儿?”楚国的大臣们听了,都得意扬扬地笑起来,以为这一下可让晏子丢尽脸了。哪知晏子面不改色,站起来,说:“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楚王听了,只好赔不是,说:“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让大夫取笑了。”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1、“囚”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 ,用部首查字法应查 部。2、 在文中括号内用“”选择恰当的词语。3、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沾沾自喜( ) 笑眯眯( ) 嘲笑( ) 神情自若( )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改成反问句。_5、说说两个“水土不同”分别是什么意思。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