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道德与法治》课中落实核心素养的几点思考.docx

上传人:文库大全 文档编号:2798064 上传时间:2018-09-27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8.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德与法治》课中落实核心素养的几点思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道德与法治》课中落实核心素养的几点思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道德与法治》课中落实核心素养的几点思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道德与法治课中落实核心素养的几点思考读有关“核心素养”理念心得体会暑期中,我在家静心研读了培育站所发的有关资料,通过研读我对“核心素养”这一教育理念有了更多的认识,了解了什么是核心素养,思考了道德与法治学科教育中的核心素养的重要地位及其如何落实。现谈一下自己对核心素养的几点认识和理解:一、明确核心素养的含义首先我们应该明白什么是素养?所谓的素养指的是一个人的修养。包括道德品质、外在形象、知识水平与能力等各方面。素养是由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技巧或能力。一位哲人说过:当你把学校里学到的东西都忘掉以后,剩下的就是教育(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不可或缺的共同底线要求。核心素养指在一定时期,帮助个体实现

2、自我,成功生活与融入社会的最关键、最重要的知识、能力与态度。学生核心素养指学生在接受相应学科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2016 年 9 月,北京师范大学举行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将核心素养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十八个基本要点。二、了解知识与素养的关系通过学习,我更加清晰明确了知识与素养的关系。它们之间根本就不是此消彼长、相互制约的关系,而是“水涨船高” 、 “共同进退” 。只有知识掌握得越丰富,才有可能获得越高的素养。如果

3、我们将知识和素养对立起来,认为知识教学会占据素养教育的时间和空间,甚至主张以“素养”的知识“宣战” ,那么“素养”就不可避免地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失去了生长的土壤。只有不断加强知识教学,使之进一步科学化、合理化,才能成为“素养”的发展提供足够广阔的平台。三、课中核心素养如何落实1.把握好课的核心素养目标认真落实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终身发展所需要的能力,首先就要打造有效课堂,把握好每一课的核心素养目标。那么应该怎样确定道德与法治每一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呢?首先要依据教材内容和课标要求,确定一课的教学目标,即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和能力、行为和习惯、过程和方法等;再依据核心素养要求,确定一课的核心素养

4、目标,即核心目标(核心知识、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如二年级下册和诚实交朋友 ,依据相关内容,教学目标可以定为:做诚实孩子,不说谎话不骗人,学会用诚实的行为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核心目标即愿意做一个诚实的人,学会用诚实的行为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核心素养即是自尊自律,诚实守信。2.指导好课中的体验活动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规定:“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会关心、积极探究是课程的核心。 ”可见,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核心是“做人” 。学会做人,就能以积极的生活态度参与社会,就能拥有参与社会所需要的部分技能。教育家顾明远认为,让学生真正梳理做人的品德,关键是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怎么做人。鼓励学生多交往,让他们在遇到矛盾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人际关系和体验如何做人。因此课中要给学生创设情境,指导学生在活动中感知感悟,践行道德践行法律,提高能力,体验“做人” 。教学即人学,通过研读让我深深的体会到,教书育人的核心,重在育人。健全的人格,心灵的陶冶,更是核心素养的体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一项长期的过程,还有待于我们去实践和研究。我将不断学习新理念,并付诸于教育教学实践中,在学习中进步,在进步中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社科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