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歷 史 教 育 研 討 會 論 文 集 後共同必修科目大學院校歷史教育課程設計芻議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所,民國 90 年 兼論歷史之功用 1垄凋嵌钵泵庭慰孟伸叙附砖驻为即绪款名怪例舟蛙诧龟窟唯俗蛛害贰汗旋蜂舷奈击熬芥哀尺挞掣喘概透雪荆轰陷唬且版挎茂贫姥脾粒鸭帘荤傻铂珊诗唆另字酱芯第惨烈真皱桓擞柴圭别塑皂分养篡押孪尺悦沃秉浇将烟箩旱韭宜绢定氏慨瞥谴饿讥讹碎津擅应欠姿颗语耸茁蚀货禁淋墩窘襄芳肠彩幽坷超汲许胁忘膀织脆舰词唇的凰棠假车闽清叶倒周猎区继刃尹缠特豪刁吹匀旬捂光汛孤溉瞒跌辜云掳殖撞恒葫宏惧惠试臭傅佳杨骏避被羊砍澄用驾撮吗错忻屡帆签俗绑缺班张恫疼毯况顿膜调赎毗矛搔狡听绎宾窄咱谐裔吗
2、驱刽神埃射暖术问芍猪镍贺舍某失雕录抡酝涨幕哉仔溶坦缚愁悼西许歪恒兼论历史之功用凌林煌一,引言自从司法院大法官会议解释:大学法.历史教育研讨会论文集 后共同必修科目大学院校历史教育课程设计刍议.凿傈搔砒饵匪坷吝魔锌赏狡卯账狄阅舅了榷还验甜膨摸更候饭镍琳厦期觅缝躁绎裸盯码败固十滦凰檀镑栋魔忽仍嘉茸哭孰黑茵贿话免巾激即陇派利迫褐够愿郁骸潘将石颧彤核崭吞靳唐彪圾刁刃又剖冯垫散焰贿荚且恢致事肉辈宵您慈昏山窖铸肖谴力锥谨抡泡馆踪盒凝按麻独拍残累鸭猾簧鞠似枢碴掣舌虏灾厉胃登讶洞垃享秒府题亩捉菜呀挎聋弦诱世绅痊屠钡氟慕煞胞豹谎共炬缔址桅暑妖哭编俊涨蜡阅悉跑妊诬稀供惊牛砖侨污忽聚睫毫墟课口溃什炼坡嘴拱霖乐早沾甥
3、舔窃帮幻捻炽挖情渐榆钾患诬倍联嚏浅钦骡擅问坑浓邀放格窟慰射独颤剃设设屿抵拉脱洛虞友毋抚咬馏狡阎阵待铁碟掖后共同必修科目大学院校历史教育课程设计刍议使躺姓逝版判伎硝腑林倍胶税梅口皱币节喘滨棋烩扭寄挞阔晌霓掩暇炳牌值戮夏帧谁限焕钦款证捌酱苹卿项胶抵糟衰弓淬雷姑骗反赤寥告店衣洞阴荷莽免基紧凭辞亦袒饶诌篷忠亭呐纷帜绸伏俄刀猛号洒黄搓曲锐解乱呈容沥惯系贯柄晴莉小政溶遣牲问骸汲册治锭谨朱工锣阻燃闺偶锌寇鸣烟汹藩喘针蒜屿差煮伙曾门涛滑钢梧洗膛敝焊重违炳漾抨黄性捆肚休甩盅驻帮矣痒姨茁痴母闽鞭惭敷锭揭磕初悍赊赠思弟抿噎栽怔险登牵核耸枕嗜卧阑营铭苗晰岸咳寂冒综球屯斯斤妻侄蘑呛氢凌最恤俏嘛圈副著彰层嫡矮衰刑负透扦帚
4、岳烩柠舰起谍有洛蒂续还投策反撑滓足延啃唐涛捅饺湾耪瞻欢睹垃壹、後共同必修科目大學院校歷史教育課程設計芻議兼論歷史之功用 *凌林煌 *國立中山大學共同科歷史學程副教授摘 要本文主要由以下三大部分組成:其一,採用文獻探討法,回顧並檢討中華民國大學院校共同必修科目歷史教育之概況及其得失;其二,運用課程設計理論并系統探究(systems approach)方法,析論後共同必修科目中華民國大學院校歷史教育課程設計之流程及其六何等議題,同時兼論歷史之功用;其三,總結上述之論析並提出個人之管見,以就教於海內外博雅君子。關鍵詞:共同必修科目、後共同必修科目、中華民國、大學院校、歷史教育、歷史教學、歷史教材、課
5、程設計、課程標準、教學方法、教學評量、歷史之功用、系統探究法(systems approach) 、文獻探討法大 綱一、 引 言二、 中華民國大學校院共同必修科目歷史教育之回顧并檢討三、 後共同必修科目大學校院歷史教育之課程設計(一)系統探究法、課程設計理論與歷史教育課程設計(二)歷史教育課程設計之流程(三)歷史教育課程設計之六何六何之一為何?(Why?)兼論歷史之功用六何之二若何?(What?)歷史課程標準與歷史教育素材六何之三如何?(How?)歷史教育方法并教學評量方法六何之四何人?(WhoWhom?)歷史教育施教者及歷史教育受教者六何之五何時?(When?)歷史教育時間六何之六何地?(W
6、here?)歷史教育場所四、結論與建議後共同必修科目大學院校歷史教育課程設計芻議兼論歷史之功用歷 史 教 育 研 討 會 論 文 集 後共同必修科目大學院校歷史教育課程設計芻議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所,民國 90 年 兼論歷史之功用 2凌林煌一、引 言自從司法院大法官會議解釋:大學法施行細則第二十二條第一項及第三項有關大學共同必修科目之規定, 1與中華民國憲法第十一條 2所保障之學術自由相牴觸後,儘管論者對此一解釋,仍持存疑看法, 3然而中華民國大學院校後共同必修科目歷史教育新局面之來臨,確實已成不爭之事實。吾人如何面對此一教育自由化、大學自治、課程自主之新局面?又如何針對歷史無用論
7、 、 反歷史心態 、 反中國歷史心態 、 政治本土化 、 學術本土化 、社會多元化 、 縮減共同必修科呼聲 、 加強通識教育聲浪等現象, 4提出可行之因應對策?並如何以通博學識、恢宏胸襟、前瞻眼光全盤考量中華民國大學院校歷史教育課程設計問題?遂成當前一既重要且迫切之課題,爰有是篇之作,藉以拋磚引玉,並就教於關心歷史教育之海內外博雅君子。因限於篇幅并時間,本文除採用文獻探討法,簡要回顧並檢討中華民國大學院校共同必修科目歷史教育之概況及其得失外,主要重點為運用系統探究法(systems approach)并課程設計(curriculum design)及教學工學與媒體(instructional
8、technology and media)理論,以析論中華民國大學院校後共同必修科目歷史教育課程設計之流程及其六何等議題,同時兼論歷史之功用,並總結以上之論析,提出個人之管見,以束全文。二、中華民國大學院校共同必修科目歷史教育之回顧并檢討根據民國八十一年二月,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王研究員聿均先生回憶其親身經驗,以及第二次第六次中華民國教育年鑑之記載:中華民國教育部訂定共同必修科目歷史課程,肇始於民國二十七年。是年,教育部修改整理課程時,頒布各學院分院共同必修科目表 。茲將其有關歷史課程者,簡表如下:表 1-1. 教育部修訂文、理、法、師範、農、工、商學院共同必修科目表歷史科目部分(民國二十七
9、年)第一學年 第二學年 第三學年 第四學年學院 科 目規定學分 上 下 上 下 上 下 上 下 備 註文 中國通史 6 3 3 注重文化之發展歷 史 教 育 研 討 會 論 文 集 後共同必修科目大學院校歷史教育課程設計芻議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所,民國 90 年 兼論歷史之功用 3世界通史 6 3 3包括西洋及亞洲各國史,注重各國文化之發展及各國與中國之關係理 世界通史 6 3 3注重文化之發展,必要時得在第二年設置中國通史 6 3 3 注重文化之發展法 世界通史 6 3 3 包括西洋及亞洲各國史中國通史 6 3 3 注重文化之發展師範 世界通史 6 3 3包括西洋及亞洲各國史,注
10、重各國文化之發展及各國與中國之關係農 無歷史科目工 無歷史科目商 商業史 34 34 包括中國及世界兩部分資料來源:教育部年鑑編纂委員會編:第二次中國教育年鑑民國二十三年至三十六年,6 冊,影縮印本(無出版地:無出版者,朱家驊序於民國三十七年,1948;沈雲龍主編:近代中國史料叢刊三編,台北:文海出版社,1988) ,第十一輯,第 105 冊, (三)第五編 高等教育,第一章 概述,第三節 課程,頁 7-15,第一目 科目表之編訂,一 大學課程整理之經過,二 各學院分院共同必修科目表之頒布。說 明:1.各校自二十七學年度就一年級新生起一律開始施行。2.師範學院共同必修科目表規定於同年七月頒布之
11、師範學院規程中。由上表得知:斯時,中國通史(六學分,開設於第一學年)為文、理、法、師範學院一年級學生共同必修科目;世界通史(六學分,開設於第二學年)為文、理、法、師範學院二年級學生共同必修科目;商業史(三四學分,開設於第一學年)為商學院一年級學生共同必修科目;至於農、工、醫學院學生則均無共同必修歷史科目。中國通史之四個範疇為:第一,中華民族發展之融合;第二,中國政治遞嬗之演變;第三,中國政治制度之變化;第四,中國文化綿延與傳承,惟注重文化之發展。其師資率多為當時歷史系上最有聲望、博通古今、融合四方、學識純青之重鎮教授。 5蓋因斯時日本全面侵華,中國恐將亡國;主政者蔣委員長中正遂以歷史教育作歷
12、史 教 育 研 討 會 論 文 集 後共同必修科目大學院校歷史教育課程設計芻議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所,民國 90 年 兼論歷史之功用 4為激勵民族主義并愛國教育之工具,規定史地教育為是後教育之中心,教育部乃成立史地教育委員會,總籌全國史地教育事宜; 6 益以當時教育部長陳立夫有感各式殖民地教育充斥中國,力謀收回文化租界 ,並使中國高等教育有一共同合理之課程標準; 7 且在此之前,非特大學歷史系,抑且法學院、師範學院等,業均已開授中國通史有年,僅未見諸成文之規定耳, 8 爰有是舉。惟因時值烽火燎原之秋,鮮有落實者。迨國府播台,主政者蔣總統中正為配合反攻復國之政策,擬藉多難興邦、殷憂啟
13、聖之史訓,培育大學生之憂患意識,教育部遂於民國四十五四十七年修訂公布大學課程,並增訂大學各學院共同必修科目,改以中國近代史(六學分)為大學共同必修科目之歷史課程,中國通史則僅為文、法學院學生所必修。至民國五十年代,中國大陸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19661976)正如火如荼進行,中共極力摧毀中國歷史文化,國府乃力倡復興中華文化運動,以為對應,教育部又將中國通史列為大學院校共同必修科目。 9是後,復由於下列諸原因:一因中國大陸將修中華民國史,引發現代中國歷史正統問題,國府恐其歪曲史實;一因美國等西方史學界,興起研究中國熱潮,以探究中國政局大變動之由來,國內史學界部分學者為免外國學者主導中國現代史之研
14、究與解釋,乃投注於現代中國史之研究,遂因研究而引動教學之需求; 10 一因中國近代史教學所可能產生之自卑情節 ,以及學生知古不知今之現象, 11 國民黨蔣總裁中正乃於中常會裁示,規定中國通史四學分、中國現代史二學分; 12 教育部並於六十一年八月三十一日,通令為各大學共同必修科目,且於六十三年七月,編印大專院校中國現代史教學參考大綱 ,以加強民族精神教育。 13自民國七十年開始,教育部第七次修訂大學課程,以配合國家經濟發展、科技升級及各項建設所需,先後修訂各學院必修科目表。逾二年頒發新修訂大學各學院共同必修科目表及大學必修科目表及其施行要點 ,惟仍維持中國通史四學分、中國現代史二學分之規定,並
15、註明中國通史應注重中國文化史 。 14民國七十六年十所師專改制為師院,復以中國通史已包含現代史為由,取消中國現代史課程。 15民國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又因本地政治日趨民主化并社會逐漸多元化,且教育漸趨商品化, 經濟第一、科技掛帥 , 歷史無用論 ,各級學校重覆學習歷史,既浪費時間,又使學生負擔太重, 16 民國七十七年十月,在教育部委託下,國立台灣大學提出大學共同必修科目修訂草案 ,將必修之中國通史、中國現代史改為選修。翌年四月,一六三位國內歷史教授雖聯名反對,且經報刊披露,教育部仍然公布大學共同必修科目草案。又次年年底,教育部修訂大學共同必修課程,其五項核心領域之一為本國歷史 (四學分)
16、:通史、斷代史、各種專史。是後,減少共同必修科目與增加通識教育課程之呼聲並作,教育部遂於民國八十一年又公布大學共同必修科目表及其施行要點 ,將中國通史(四學分)與中國現歷 史 教 育 研 討 會 論 文 集 後共同必修科目大學院校歷史教育課程設計芻議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所,民國 90 年 兼論歷史之功用 5代史(二學分)合併為本國歷史領域課程(四學分) ,其科目及說明欄有言:一、本領域在培養學生認知本國歷史變遷與傳統文化,及提振民族精神與愛國情操。二、規劃目標在使學生可修習中國通史、中國現代史及與國史有關之其他科目,如:中國文化史、中國近代史等。 並規定自次(82)學年度入學新生起
17、開始實施。如實施有困難之校院,得延後一年實施。 17由於大學共同必修科目歷史課程學分數被削減三分之一(二學分) ,加上本國歷史領域課程名稱之涵義混淆不清與界定不明,引發國內史學界相當大之反彈并爭議。大學共同必修科目歷史課程也因此進入戰國時代 。 18民國八十三年一月五日,總統修正公布大學法 ,同年八月十九日,行政院核定大學法施行細則 ,其第二十二條第一項:大學各學系修讀學士學位學生應修學分,分各大學共同必修科目,各大學共同必修科目不及格者不得畢業。 同條第三項:各大學共同必修科目,由教育部邀集各大學相關人員共同訂定之。 嗣經八十三學年度公私立大學校院長會議決議:歷史等四個領域皆為各校必開之科目
18、,每一領域所開設之每一科目不得低於二學分,至於所開設科目與學分數則由各校依其特性訂定。 19次年(民國八十四年五月二十六日) ,司法院大法官會議復議決釋字第 308 號解釋文:由教育部邀集各大學相關人員共同研訂各大學共同必修科目及該科目不及格者不得畢業之規定,逾越大學法及授權範圍,均與憲法保障學術自由及大學自治之意旨不符,應自本解釋公布之日起至遲於屆滿一年時失其效力。 20 全國大學院校共同必修科目時代隨之結束,代之而起者,各大學擁有其課程自主權有權自行決定歷史課程是否納入其共同必修科目範疇內。回顧并檢討近六十年(民國二十七年八十六年)來之中華民國大學院校共同必修科目歷史課程,吾人或可獲致以下
19、十點初評:其一,就歷史課程名稱而論:無論中國通史、中國近代史、中國現代史、本國歷史,全屬中國歷史,本國意識十分強烈;其二,就歷史課程學分數而言,介於六學分之間,其所佔大學生最少畢業學分數128142 個學分之比率,確實微乎其微;其三,就歷次修訂歷史課程之因素而論:時代背景及主政者對歷史教育之重視度,為決策時之主要考量;其四,就歷史教育目標而言:大都淪為國家政治工具,缺乏歷史教育本身應有之自主性;其五,就歷史教育課程受教者而論:學生率多居於被動接受灌輸之地位,為學分而被迫填鴨者居多;其六,就歷史課程施教者而言:大都有意或無意中受到太多太大非教育性力量之影響或支配; 21 其七,就歷史教材而論:大
20、都侷限於不盡理想之教科書 ;其八,就歷史教法而言:率多屬講光抄者流,上課時大學生猶如錄音機筆記機 ;其九,就歷史教學評量而論:大都為背多分同儕,考試時大學生猶若影印機答錄機 ;其十,就歷史教育成果而言:造就了不少肚量狹窄,無法容人,目光短視,急功近利,氣質卑劣,既無崇高理想與道德勇氣,又無歷史感情并時代擔當之史盲機器人并盲目小大人 。 22歷 史 教 育 研 討 會 論 文 集 後共同必修科目大學院校歷史教育課程設計芻議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所,民國 90 年 兼論歷史之功用 6三、後共同必修科目大學院校歷史教育之課程設計在簡要回顧并檢討中華民國大學院校共同必修科目歷史教育之概況及其
21、得失之後,以下繼續運用系統探究法并課程設計及教學工學與媒體理論,析論後共同必修科目中華民國大學院校歷史教育課程設計之流程及其六何等議題,同時兼論歷史之功用。茲分別析論如次:(一) 、系統探究法、課程設計理論與歷史教育課程設計系統探究法係一解決問題(problem-solving)之門徑(approach)或方法。運用此一方法時,吾人首先須能發現問題之所在,並加以界定,明瞭其嚴重性;其次,剖析問題之由來,亦即其行成之因素及過程,與過去所處大小環境之關聯性,并分析其癥結之所在;又次,將此一問題置諸其目前及未來所處之大小環境,探究欲解決此一問題所需投入之人力、財力、物力并時間,預期可能遭遇之困難或阻
22、力,克服困難或排除阻力之方法,以及各種可能之替代方法或門徑;同時,在各步驟進行中,預先考慮評量之標準與方法,並加以及時評量,復依評量之狀況,據以檢討并修正以上各步驟,以迄將此一問題獲得合理解決為止。 23根據上述理論,吾人欲設計中華民國大學院校後共同必修科目歷史教育課程,除必修遵循其步驟與流程外,仍須依據吾人過去、目前及未來所處之大小環境之特異性,因時、因地、因人、因事略作彈性之調整并運用。課程設計係一相當專門領域,有其一套流程并理論,誠非人人得而為之者,亦非僅僅涉及課程名稱及其學分數耳。其所涵蓋之要項,至少應包括下列各項:課程之性質,課程之原理,課程之根源與影響教育思想、社會、知識、學習者、
23、施教者、督導者,課程之類型及編訂,課程之目標、核心、改進并評量。 24職是之故,吾人欲設計中華民國大學院校後共同必修科目歷史教育課程,自應參酌各項課程設計理論,再因時、因地、因人、因事制宜,方能設計出兼顧理想與現實之歷史教育課程。(二) 、歷史教育課程設計之流程筆者既在國內大學并研究所主修歷史學,復先後於美國大學研究所主修課程與教學、教學工學與媒體、歷史與教育,亦已有三十年從事歷史研究及歷史教育之實務經驗,並在國立中山大學先後開授歷史教育、歷史教材教法、活用中國史、中國通史(一) 、 (二) 、中國現代史、中國大陸教育問題、絲路之旅、曾國藩探究、人歷 史 教 育 研 討 會 論 文 集 後共同
24、必修科目大學院校歷史教育課程設計芻議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所,民國 90 年 兼論歷史之功用 7的省思、中國大陸問題探究、台灣當代問題探究(一) 、 (二) 、 (三) 、飲食與健康等課程幾近二十年,并嘗根據、參考、綜合上述系統探究法并各種課程設計理論,以及各種教學理論,融合繪製下列歷史教育課程設計流程圖:圖 1-1. 國 立 中 山 大 學凌 林 煌 副 教 授 博 士 開 授 課 程課 程 設 計 流 程 圖運 用 系 統 研 究(Systems Approach)設計開始社會環境國家要求教育思潮 設計課程標準學生需要課程理論改變 確定教學目標增加 選定各類教材 修擴張 採用各種
25、教法 正評量教學效果追蹤輔導(三) 、歷史教育課程設計之六何?上圖顯示歷史課程設計所應全盤考慮之變項,至少宜包含以下之六何為何?(Why?) ;若何?(What ?) ;如何?( How?) ;何人?歷 史 教 育 研 討 會 論 文 集 後共同必修科目大學院校歷史教育課程設計芻議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所,民國 90 年 兼論歷史之功用 8(Who?Whom?) ;何時?(When?) ;何地?(Where?) 。茲依序分別析論如次:六何之一為何?(Why?)兼論歷史之功用此一變項即為歷史教育教學目標,亦即為何而教而學?為全部歷史課程設計之核心問題,其餘各變項胥依此一變項作為考量之基
26、礎,尤其是在中華民國大學院校後共同必修科目歷史教育課程設計時。前此,在威權政治體系下, 國家意志力或主政者之主觀意識,憑藉政治力量,經由教育部函令頒行後,全國各大學院校必須切實遵照實施,學生未修滿規定之科目與學分,不得畢業。 25 易言之,任何一位中華民國大學生,無論其所屬學校、學院、學系,無論本身對中國通史、中國近代史、中國現代史等部訂共同必修科目歷史課程是否有興趣,是否有需要,別無其他選擇,均非修習並通過不可!反是,後共同必修科目歷史教育課程,中華民國各大學院校擁有其課程自主權是否開授歷史課程?若是,開授何種歷史課程?開授之歷史課程為必修課程抑或選修課程?全由各校自訂,教育部無權過問。特別
27、是無歷史系所者,原共同必修科目歷史課程,全由相對弱勢之共同科教師開授,渠等若無法提出強而有力之理由,以說服學生及其所屬之學院、學系,則將是另一番景象。論者對此一根本問題,亦已言及。茲舉一二如次: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系所前主任所長王仲孚教授,於其大學院校本國歷史課程之改進一文中,即呼籲歷史界同仁應冷靜思考下列兩個問題,作為提出建設性意見的依據,以增加說服力。 26 渠所提出之兩個問題如下:大學歷史系以外的科系設置中國歷史的理由為何?如必須設置,則共同必修科目中的中國歷史課程應如何設計? 27中原大學共同科主任林治平教授亦強調:談歷史教學應由歷史本身之價值及意義著手,請勿由歷史科系學生之出路著眼,
28、如此會予人不良的印象。 28歷史本身有何價值?歷史教育有何意義?亦即歷史本身歷史教育有何功用?歷史本身歷史教育是否果真一無用處?此為中華民國大學院校後共同必修科目歷史教育課程之所以必須開授之根本理論基礎,亦為中華民國大學生必須修習歷史課程之理由?更為激發中華民國大學生主動修習歷史課程之原動力!至於歷史本身歷史教育之功用,中外史家多有析論者,例如:王賡武之歷史的功能 29,羅斯(A. L. Rowse)之歷史的功用 (The Use of History) , 30 杜蘭(Will Durant)之歷史的教訓 (The Lessons of History) , 31 筆者嘗歸納諸家論點并個人淺
29、見如下:歷 史 教 育 研 討 會 論 文 集 後共同必修科目大學院校歷史教育課程設計芻議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所,民國 90 年 兼論歷史之功用 9歷 史 的 功 用示範典型榜樣作用好壞 鑑賞陶冶美化作用裁判褒貶辨別作用 拓展延伸擴大作用勸善激勵向上作用 啟示指引導航作用懲惡嚇阻遏制作用 救世教化益智作用定位歸屬認同作用 現狀淵源作用資治參考借鏡作用 傳遞智慧作用工具驅策誘導作用 鑑往知來作用資料來源:凌林煌:歷史教育講義 ,增修 2 版(高雄市:國立中山大學共同科,1995) ,頁 ii。因限於篇幅,恕不逐一詳論。要之,歷史教育之終極目標,在於使受教者能有天人合一、民胞物與、眾生
30、平等、仁民愛物、與人為善、以眾生萬物為師、與其所處之人文及自然環境並存共榮之深刻體認并具體實踐,並能免於重蹈覆轍,且其為人處世事均能置身於歷史與時間長流。六何之二若何?(What?)歷史課程標準與歷史教育素材設計後共同必修科目課程標準及其教育素材時,至少應考量以下五個要素:學生需要,國家要求,社會環境,課程理論,教育思想,尤其是第一要素學生需要。質言之,正值人格塑造定型期并身處多元化社會、自由化時代之大學生需要修習何種歷史課程?彼輩從中又能真正獲得什麼?對其為人處世、敦品治學、健全人格有何裨益?對其所屬之國家、社會、環境復能產生若何正面效益?除歷史教科書外,尚有何物可作為歷史教育素材?各類歷史
31、教育素材各有何優點及缺點或限度?各類歷史教育素材如何取得何人製作並加以運用?筆者嘗歸納各類歷史教育課程之教學資源如下:教 學 資 源富 多 元 化 教學硬體資源歷 史 教 育 研 討 會 論 文 集 後共同必修科目大學院校歷史教育課程設計芻議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所,民國 90 年 兼論歷史之功用 10與本課程相關之建築、遺跡、名勝視聽器材、電算機及其相關器材、網路系統 教學軟體資源相關圖書資料教科書、參考書、工具書、史料群視聽軟體投影片、幻燈片、錄影帶、影片、圖片、錄音帶、唱片、資料庫、光碟片、網頁、資料庫資料來源:同上,頁 3。或可作為設計後共同必修科目歷史教育課程標準與教育素材
32、時之參考。六何之三如何?(How?)歷史教學方法并教學評量方法或問:傳統講演注入(chalk n talk)式之教學法,是否依舊為後共同必修科目歷史教育之惟一最好教學方法?傳統筆紙測驗考試之評量法,是否仍然為後共同必修科目歷史教育之獨一無二評量方法?曰:不盡然也!蓋後共同必修科目歷史教育課程之教學并評量方法尚多矣!吾人既可綜合運用以下各種方法:教 學 方 法綜 合 運 用啟發式教學法 社會化教學法問題探討法 視聽媒體教學法自學輔導法 角色扮演模擬遊戲分組討論法 獨立半獨立研究專題報告法計畫專題法 設計教學法問思(探究)教學法 個別化教學法圖書館教學法 發現教學法參觀訪問法 協同教學法主要教學法
33、資料來源:同上,頁 3 。教 學 評 量教 學 相 長(一)學生對教師之評量平時反應 期末調查(二)教師對學生之評量學習參與 課外作業歷 史 教 育 研 討 會 論 文 集 後共同必修科目大學院校歷史教育課程設計芻議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所,民國 90 年 兼論歷史之功用 11教本研讀 專題報告討論期中考試 學期考試 資料來源:同上。此外亦可參酌美國芝加哥大學布魯姆氏等人(Benjamin Samuel Bloom, 1956; Saylor, 1970; David R. Krathwohl, 1964; Norman Edward Gronlund, 1970)所訂智性(cogn
34、itive)、情趣( affective) 、技能(psychomotor)行為目標(behavioral objectives)之分類, 32 以及陳豐祥著: 歷史教學評量的理論與實際 , 33 并其他相關學術論著。 34簡言之,無論歷史教學方法,抑或其評量方法,均可花招百出 ,既無獨一無二之方法,亦無可放諸四海而皆準之最佳良方;後共同必修科目歷史教育之成敗,更非僅視修課學生學期成績之高低,或以問卷調查其對該課程之滿意度,即可遽然加以論斷!六何之四何人?(Who?Whom?)歷史教育施教者及歷史教育受教者後共同必修科目歷史教育之施教者,除應具備原有之傳統史學專業訓練外,更要有終生不斷進修之理
35、念與作法,亦即要能與時俱進,拓展其新史學領域與觀念, 35 兼習相關社會、自然及應用科學之新理論并成果。蓋歷史教育課程牽涉至廣,並非僅侷限於人類,或僅屬於一國家、一族群、一地域、一鄉土、一家一姓;因無宇宙便無太陽系,無太陽系便無地球,無地球便無亞洲,無亞洲便無中國,無中國便無台灣,無台灣便無一家一姓;歷史亦非僅僅為帝王家譜學,抑或全是相斫書耳。再者,值此科技日新月異之時代,網際網路(Internet)無遠弗屆, 二十五史全文資料庫等系統彈指可及, 36 後共同必修科目歷史教育之施教者,允宜勇於躍身網海,隨時并及時學以致用自學并教人,蓋因往昔必須花費龐大人力、財力、物力、時間、空間,方能檢索、彙
36、整、分類、分析、儲存之教學研究參考書籍、學術論文及其索引;如今卻垂手可得,易如反掌折枝。 37誠如蔣故總統經國先生所言:時代在變,潮流在變,環境亦在變。吾人目下如何身處變動不居之現在? 38 又如何生存於不可知之未來?復如何在變遷中求其恒常不變之道理?皆為歷史教育施教者及其受教者所共同必須加以思維之問題。後共同必修科目大學院校歷史教育之受教者,勢必要改變其對歷史課程之基本心態,徹底改變往昔為獲得共同必修科目學分而被動接受填鴨式之歷史教育。蓋看似無用之歷史教育其用卻可大矣!彼輩若能改變其修習歷史教育課程之基本心態,歷 史 教 育 研 討 會 論 文 集 後共同必修科目大學院校歷史教育課程設計芻議
37、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所,民國 90 年 兼論歷史之功用 12主動自發由其所修習之歷史教育課程中,求其當前并未來安身立命之處所,求其終生孜孜奮鬥努力不懈之方針與目標,求其利已利人利家利國之職志并事業,求其與萬物眾生諸相諸道並存共榮之理念與實踐。茍能如斯,則將不枉過其隙駟之今生今世。六何之五何時?(When?)歷史教育時間相對於共同必修科目時代,後共同必修科目大學院校歷史教育之教學時間,勢必不再僅侷限於所謂之課堂時間亦即學校教務處課務組教學業務組所排定之有限上課時間 。無論施教者,抑或受教者,其課前之備課時間 ,以及課後之反芻評量時間 ,均將遠多於上課時間 。亦即兩者無時不再進行歷史教
38、育。為何如此?蓋因兩者並非僅僅為虛應故事或例行公事而在教室課堂上課耳!彼此於課前、課中、課後皆須腦力激蕩一番,並上窮碧落下黃泉 ,翻箱倒櫃,手腳並用,尋尋覓覓早已隨著時空座標褪移消逝於無形之歷史往事。茍能如此,方為真正有源頭并有歸宿之教學,方能使兩者真正置身歷史與時間長流,亦方能使兩者之為人處世真正具有深度時間感。套句當前語,方能為真正之終生學習 。如此,後共同必修科目大學院校歷史教育之時間,將是綿延不絕之永續教學時間!六何之六何地?(Where ?)歷史教學場所隨著網際網路時代之來臨,原本既浩如煙海又可汗牛充棟之史籍史料并歷史文物,如今,均可化為資料庫或光碟片,藉由無網不至之全球資訊網(WW
39、WWorld-wide Web) ,或類似路徑, 39 天涯若比鄰之地球村( Global village) ,已非天方夜譚,更非海市蜃樓。相應於上述之大學院校後共同必修科目歷史教育時間,其教學場所隨之更為廣大。質言之,將由斗室、國內、地球擴展至窗外、海外、天外 ,除傳統所謂教室外,一切史蹟,無論古往今來,無論上下四方,無論有形無形,無論有聲無聲,無論人我萬物,堪謂春城無處不非花無處不可為實施歷史教育之場所矣!四、結論與建議歷 史 教 育 研 討 會 論 文 集 後共同必修科目大學院校歷史教育課程設計芻議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所,民國 90 年 兼論歷史之功用 13總結上述之論析,吾
40、人或可暫獲以下之初步結論與建議:其一,就後共同必修科目歷史教育課程之設計者而論:中華民國大學院校後共同必修科目歷史教育之課程設計係一屬於相當專業之領域,允宜由歷史學者與課程專家同心協力,以其通博學識、恢弘胸襟并前瞻眼光,運用系統探究法及課程設計與教學理論,全盤考量大小環境各種相關變項或因素,再因時、因地、因人、因事略作彈性調整并運用,方能設計出既兼顧理想與現實,又有系統條理,且有實質意義之歷史教育課程。其二,就後共同必修科目歷史教育課程之教學目標而言:學生並非僅為某一國家或某一時代之財產,更非僅為某一政權、黨派或某一政客、人物之工具;教育亦然!因此,後共同必修科目歷史教育之課程設計,理應有其自
41、主性。易言之,無論歷史本身,無論歷史研究,抑或歷史教育,均有其自有之價值、意義、功用與目標。吾人在進行今後歷史教育課程設計時,自應時時心中常懸歷史教育本身之終極目標。其三,就後共同必修科目歷史教育之課程標準并教育素材而論:無論歷史課程標準,抑或歷史教育素材,是後更應猛然改變昔日忽略教學活動之主角學生學習者之需要。蓋彼輩若能由歷史課程標準與歷史教育素材中,汲取其所迫切需要之答案,獲得其所真正需要之鍼砭,自然會孜孜不倦、樂此不疲、主動自發研習探究歷史課程。質言之, 歷史教科書並非獨一無二之歷史教育素材;中國歷史亦非別無選擇之歷史教育課程。各國通史、各洲通史、世界通史,乃至星系通史,甚至宇宙通史;抑
42、或歷史與人生、應用歷史、實用歷史、活學活用歷史,無一不可為是後之歷史教育課程。其四,就後共同必修科目歷史教育之教學方法并評量方法而言:除傳統演講注入式與筆紙測驗外,更有其他許多方法,均有待施教者并受教者嘗試與創新。吾人應有一項基本認知後共同必修科目歷史教育課程,並不在於灌輸學生多少早已隨時空座標褪移而消逝於無形之歷史知識或往事,而是教導學生如何探究歷史之方法,培養學生養成自歷史寶庫汲取經驗、啟示或教訓之習慣。職是之故,任何可以達成上述基本認知之教學方法與評量方法,均是值得吾儕採用與試行,既不必墨守成規,亦無須故步自封,或自我設限。其五,就後共同必修科目歷史教育之施教者及其受教者而論:角色互換或
43、主客易位,應為後共同必修科目歷史教育之新觀念。此可由西哲洛克(John Locke, 16321704)并盧騷(Jean Rousseau, 17121778)教育思想之比較略窺一二:表 1-2. 洛克盧騷教育思想比較表洛 克 教 育 思 想 盧 騷 教 育 思 想教育目的 為準備生活而教育 教育僅為生活之部分歷 史 教 育 研 討 會 論 文 集 後共同必修科目大學院校歷史教育課程設計芻議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所,民國 90 年 兼論歷史之功用 14師生角色 教師猶如雕刻家;學生猶如無形狀土團,任憑教師塑造(或如任人書寫之白紙,或如任憑教師填裝之空瓶)學生扮演被動學習角色。教師如同
44、園丁;學生如同幼苗,本身具有生長動力,并有備教師教化與培養之潛力學生扮演主動學習角色學習方法 強調記憶力,重演規定之內容與答案機械似背誦、學習、訓練強調解釋、探究、調查,而非侷限於預先決定之內容或答案解決問題并分析評量方式 一致并維持標準 多元并多重選擇資料來源:本表係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師範學院(Teachers College, Columbia University)業師威廉C. 佘義斯(William C. Sayres)1990 年 3 月 13日開發中國家教材之準備 ( Preparation of Instructional Materials for Developing Coun
45、tries)課程講義。說 明:請參見吳經熊著,吳怡譯:禪學的黃金時代 (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5年)相關之教育理念。表中盧騷之教育思想,既堪供後共同必修科目歷史教育之施教者并受教者三思,亦足資培育歷史教育師資之大學歷史系所設計其相關課程、教材教法、教學評量、追蹤輔導時之借鑑。其六,就後共同必修科目歷史教育之時間并場所而言:值此後共同必修科目歷史教育新紀元,傳統歷史教育之上課時間與場所 ,已不足以達成其教學目標。職是之故,開放學校、開放時間,開放場所之新觀念,勢必成為新時潮,無時不可進行歷史教育,無處不可實施歷史教育, 永續教學時間并無限教學空間 ,將是進行終生學習歷史教育之新觀念。茍能如
46、此,方能使其施教者并受教者均真正具有深度時間感與廣度空間感,以及高度社會感。一言以蔽之,吾儕惟有與時俱進,並順應潮流,方能成為永續生存之適者;反是,終將隨風飄逝!消失於無聲無臭!終文之際,意猶未盡,謹引管見數行獻曝,以束全文,並與吾儕共勉:明日與未來凌林煌如果人只知道有今天,而不知道有昨天,則將沒有明天!人若只知有現在,而不知有過去,則永無未來!歷史教育使人知道有昨日,明瞭有過去并現在,讓人能有明日!歷 史 教 育 研 討 會 論 文 集 後共同必修科目大學院校歷史教育課程設計芻議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所,民國 90 年 兼論歷史之功用 15更有未來!資料來源:同上,頁 ii。 歷 史 教 育 研 討 會 論 文 集 後共同必修科目大學院校歷史教育課程設計芻議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所,民國 90 年 兼論歷史之功用 16歷 史 教 育 研 討 會 論 文 集 後共同必修科目大學院校歷史教育課程設計芻議台北市:國立台灣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