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关于农民工文化消费状况实证研究.docx

上传人:dzzj200808 文档编号:2792303 上传时间:2018-09-2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农民工文化消费状况实证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关于农民工文化消费状况实证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关于农民工文化消费状况实证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关于农民工文化消费状况实证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关于农民工文化消费状况实证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 / 8关于农民工文化消费状况实证研究论文关键词:农民工 文化消费 对策 论文摘要:农民工文化生活状况不仅关系其自身发展,还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农民工的文化消费状况则直接反映出自身的文化生活现状,具有鲜明的特点。本文以抽样问卷调查方法和社会观察法对青岛市农民工的文化消费内容、形式进行调研,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关对策,以期为政府决策提供相关依据。 农民工是我国转型时期的特殊群体,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和城市化的重要推动力量。由于其特殊的生长环境和工作经历,他们在承担城市最艰苦繁重工作的同时,其精神文化生活也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重视城乡、区域文化协调发展,

2、着力丰富农村、偏远地区、进城务工人员的精神文化生活” 。而农民工文化消费质量状况则直接反映甚至限定了其精神文化生活的状况,本文正是立足于此,从农民工文化消费视角,调查、了解农民工文化消费的现状,分析总结农民工文化消费需求的特点及成因并提出对策。研究方法2 / 8本文所研究的农民工,既包括外地农村户籍人员,也包括本地农村户籍人员,还包括外地城市户籍人员。根据青岛市 1%人口抽样调查统计,青岛市七区五市现共有各类农民工100万左右。根据抽样调查数据,青岛市农民工群体就业主要分布在建筑业、制造业、批发零售业、餐饮业、其它服务业等领域。根据这种特点,本文主要以民工相对集中的建筑业、制造业、服务业等领域

3、为研究范围,采用了问卷调查法和社会观察法对其文化消费状况进行了详细的调研。问卷调查法本研究设计了调查问卷,共发出问卷 800份,收回 728份,回收率%。其中有效问卷 715份,男性农民工为 405人,女性为 310人;外地农村户口为 554人,占%,本地农村户口为 109人,占%,外地城市户口人员 52人,占%;调查对象中,高中以上学历为 172人,占总数的 24%,其他为 543人,占 76%。社会观察法本研究采取了参与型观察法及非参与型观察法相结合的方法。在参与型观察法研究中,课题组成员和农民工一起生活和工作,在密切的相互接触和直接体验中倾听和观察农民工的言行,详细地了解其文化消费内容及

4、收支状况。在非参与型观察法中,课题组成员深入到青岛市各区所辖工厂、3 / 8企业作为旁观者了解当地农民工的文化消费状况及发展动态,以直观感性的认识作为第一手的材料。 1234下一页农民工文化消费内容及特征文化消费是用于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等相关方面的支出和消费活动,是促进社会文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工的文化消费是指他们在日常生活消费过程中,为了满足其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根据其收入条件取得文化消费资料的消费行为总和。农民工群体文化消费意愿弱且消费质量偏低调查中发现,农民工文化消费多以简朴型或无偿消费为主。调查显示,农民工在文化方面的开支非常小,没有任何文化方面开支的农民工高达%,每

5、月文化消费不足 10元的占%,文化消费 10-50元的则占了%,每月文化消费超出 100元的农民工仅占%。从文化消费内容来看,农民工的文化生活仅限于花钱不多或根本不用花钱的有限项目,按参与人数从多到少的顺序排列主要包括:看电视、睡觉、聊天、读书看报、上网、听收音机、打牌、看电影。4 / 8可见,几乎不用花钱的看电视、睡觉、聊天活动占据了大多数农民工的业余时间,文化消费质量明显偏低。调查显示,农民工用于购买书报、上网、看电影戏剧、进歌舞厅等有偿娱乐消费文化的支出占 10%以下,用于学习技能培训的自我发展型的消费则更低。由此可见,农民工的文化消费结构不够合理,有偿消费支出所占比例较小,用于智力性消

6、费或发展性消费的更少。这表明,农民工群体文化消费意愿偏弱,消费质量偏低,精神文化生活整体匮乏,亟待引起关注。农民工的文化消费观念呈现代际转型调查发现,从精神的需求角度来看,农民工对多种文化生活都有需求,但随着年龄的增加其文化消费需求呈递减趋势。调查表明:60 岁以上的农民工文化需求种类偏少,限于聊天、睡觉和读书看报等简单方式,30-59 岁年龄段的农民工工余时间则喜欢聊天、看电视、睡觉、读书看报,他们的文化消费行为多为理智型和节俭型,赞同量入为出、崇尚节俭、追求实用,不大追求流行时尚。而 30岁以下的新生代务工人员文化需求则相对旺盛,尤其以 80后农民工为甚,他们大多受过一定的教育,容易接受新

7、事物,更需要丰富的文化生活,他们对文化生活的需求较为强烈,除了传统的聊天、看电视、读书看报以外,对上网的偏好比较明显,甚至对“洋节日”也呈现出一定的消费兴趣。与传统的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对中高层次的文化5 / 8生活需求越来越强烈,他们的收支状况有一个显著特点:注重个人物质和精神生活享受,追求流行时尚,敢于消费,呈现出强烈的代际转型特点。不同教育程度的农民工对文化生活的需求不同农民工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他们中有%是小学文化程度,甚至有文盲,大多数是初中毕业,占%,高中学历占%,只有%是大专及以上学历。农民工整体文化素质偏低,影响了他们日常对文化的消费。从调查得知,受教育程度低的农民工对聊天

8、、睡觉、看电视和看录像等文化消费感兴趣,而受过高中以上教育的农民工更热衷于看电影、购买书报和上网,基本不涉足录像厅和歌舞厅。看电视、睡觉和读书看报则是大多数农民工的共同爱好。生活环境差异导致务工人员文化消费观念差异从区域比较来看,外地城市户籍人员与农村户籍人员,当地农村户籍人员与外地农村户籍人员在文化消费观念、消费内容上也有所区别。相比较而言,前者由于先天生活环境差异的原因,在文化消费观念方面显得比较前卫、时尚,他们认可并渴望现代化的城市生活方式,相对能够接受一些新的消费观念和行为,而后者由于居住环境的影响,受传统观念影响深,在文化消费观念上则表现得相对内倾、保守,而更倾向于实际一些。影响农民

9、工文化消费模式的主要因素 6 / 8由于农民工工作时间长、经济收入较低,无暇或无力顾及文化生活。无论是农民工业余生活的偏好取向还是他们的文化需要,都与其经济基础相适应,脱离其经济基础和社会地位的文化需要,对他们而言是不现实的。只有他们的经济状况得到切实改善以后,他们才会产生更高层次的需求文化消费。当前农民工所在企业和所在地方政府、城市社区给农民工提供的免费或便宜的文化设施、文化生活项目太少,农民工文化生活现实的选择空间较小,在他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除了看电视、读书看报以外还难以承受其他的文化消费。农民工文化生活供给的严重匮乏,也是导致代际之间、不同地区农民工文化生活图式总体趋同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10、。农民工群体文化封闭性及自身文化素质的因素。一方面,几十年的“城乡二元”结构不仅是一种制度结构,而且经过长期的积累演化为一种与这一制度结构相配备的制度意识形态,沉积为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由于现阶段城乡壁垒尚未完全打破,农民工又未完全融入就业所在地的城市,农民工与城市工人同工不同酬,同工不同权。城市居民对他们存在某种程度的歧视,出于自卑和自尊,农民工与城市居民自然而然形成一种“心理的鸿沟”,导致其文化消费存在内倾性、保守性的特点。另一方面,农民工群体本身存在文7 / 8化素质上的局限,在实际生活交往过程中存在文化上的困难,与城市居民的文化消费很难实现完全吻合。农民工群体文化程度低,在一定程度上造

11、成了他们进入城市文化生活圈的障碍,难以融进城市的主流文化生活圈,形成一定程度的文化消费困境,这是导致其形成相对封闭的文化生活消费圈的重要因素。对策与建议增加农民工收入并将其纳入到城市社会保障体系中消费受生产和分配的制约,农民工最终拥有的货币数量决定其购买力,文化消费更是如此。享受低工资、缺乏基本生活保障的农民工很难完全摆脱生活的压力。农民工文化需求是一种基于生理和安全需要之上的较高层次的需要,其文化消费会受到生存消费的强烈制约,不解决农民工的生存和安全保障,农民工的文化生活问题就难以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只有不断增加农民工的收入,提高他们对未来收入的预期,才能增强其消费的欲望,最终转化为现实的购买

12、力。同时,必须逐步将农民工纳入城市社会保障体系中,应出台新的管理办法,使农民工获得合法的市民身份,享受与市民同样的国民待遇,最终使农民工顺利地融入城市生活,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农民工在城市生活中的“文化孤岛”现象,才能8 / 8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不断提高农民工的文化素质要提高农民工文化消费的质量,就必须提高农民工的文化教育素质。由于农民工中 70%以上的只有小学或初中文化水平,这种状况是建设和谐社会必然要面对并解决的问题。只有帮助他们提高文化素质,才能促使他们融入城市现代生活,更新消费观念,提高消费质量,从而形成更好的消费文化。为此,要针对他们的文化知识的含意、技能的实际,大力开展素质教育和技能培训,创办各种形式的农民工学校,广泛动员和吸引农民工参加学习,开展文化知识,法律常识、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等方面教育及劳动技能培训,切实提高他们的综合文化素质。农民工是城市建设的生力军,他们为城市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因此要站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从关爱、关心外来民工出发,采取有效措施,将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工作长期化、制度化、规范化,加大精神文明建设和创建活动的力度,使农民工分享改革开放带来的文化成果,真正实现人与社会的全面和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