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论大学的战略规划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经验与启示.doc

上传人:dreamzhangning 文档编号:2792096 上传时间:2018-09-27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4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大学的战略规划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经验与启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论大学的战略规划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经验与启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论大学的战略规划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经验与启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论大学的战略规划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经验与启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论大学的战略规划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经验与启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论大学的战略规划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经验与启示随着时代的发展, 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这不仅是因为高等教育能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人才、 科研成果以及创新动力等促进因素,也因为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经济发达区域政府提供经费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物质支撑, 从而改善教育条件,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两者之间具有很强的促进关系。 在世界高等教育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威斯康星思想”主张大学应该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在“威斯康星思想”和发展战略的主导下,经过不懈的发展,威斯康星大学终于跻身于世界一流大学的行列。 探索“威斯康星思想”并从中汲取有益的经验,对发展和完善

2、我国高校的社会服务职能、制定大学特别是区域性大学、 地方大学的发展战略规划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思考。一、 “威斯康星观念”的源起与经验1.“威斯康星观念”的源起。 “威斯康星观念”(Wisconsin Idea)源于威斯康星大学的教育实践及办学理念。该大学初建于 1848 年,校址位于威斯康星州麦迪逊市,规模较小,在国内并无太大的影响。1862 年莫里尔法案颁布实施后,州政府决定把依莫里尔法案所获资金分配给威斯康星大学, 自此该大学便步入一个崭新且极富戏剧性的变革发展时期。 威斯康星大学在发展中逐步清醒地认识到,大学的发展必须与整个社会的进步紧密联系起来, 大学只有在服务于整个社会各种需要的基础

3、上,自身才有可能走向兴盛,此即为 “威斯康星观念 ”的雏形。1904 年,范海斯(Charles R. Van Hise)出任威斯康星大学校长 ,范海斯是如此强调大学的社会服务,以致于他甚至宣称“服务应该成为大学的唯一理想” 。他认为大学,尤其是州立大学除了知识传播和科学研究外,还应担负起本州经济服务的使命, 知识传播和科学研究也应考虑到本州区域经济的需要。在出任威斯康星大学校长的 15 年间,他把大学直接为社会服务的理念发扬光大, 并使威斯康星大学办学模式的影响扩展到全国甚至国外1。2.“威斯康星观念”的内涵。 范海斯任威斯康星大学校长期间,实施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教育改革措施。 范海斯和他的

4、同事们立足威斯康星州的社会生产实际,在重视大学教学与科研工作的同时,着重发挥威斯康星大学为本州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职能作用, 积极地为促进全州社会经济发展、科技进步、文化繁荣提供知识服务和技术资助。概括“威斯康星观念”的内涵,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第一,大学须参与所在州的具体社会事务,将全州作为自己的教学场所;第二,应大学与州政府密切合作,建立起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大学欲成功地参与州的各项事务并提供必要的智力及知识扶助, 必须与州政府建立起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威斯康星大学与州政府的具体合作途径大致有二,一是州政府接纳大学各学科的专家在州政府各部门任职, 充当顾问及担负相应的领导工作。 二是大学大力

5、发展知识、 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事业,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把知识的光亮和技术的福音带给全州人民,进而实现“服务成为大学的唯一理想”这一鸿旨;第三, “学术自由” 。 在办学实践及在向社会提供服务的过程中, 威斯康星大学还致力于校内“学术自由”氛围的营造。“威斯康星思想”在实施中的主要途径和方法是:传播知识和专家服务。 传播知识方面,威斯康星大学成立了知识推广部,设立了四个服务项目:函授、学术讲座、辩论与公开研讨、提供一般信息福利。 专家服务有两个层次:范海斯指出,使威斯康星大学与本州经济最有效的结合方式就是选派大量高水平的教师走出高校,为州政府、企业、工厂和农村实地参与经济决策和建设。只要对州经济

6、发展有利或经济建设需要,威斯康星大学会派出最有声誉的教授进行参与和指导。以一种客观的连续的眼光考察美国乃至整个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我们有理由认为, “威斯康星观念”以其自身体现的以服务为鲜明特征的高等教育观念, 不但在 20 世纪初的美国高等教育领域产生了巨大反响,而且还在事实上影响了此后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从理论上而言, “威斯康星观念”的诞生使得美国继承了欧洲大陆的大学模式,彻底摆脱了象牙塔的束缚,得以直面美国的现实社会生活,使得服务成为继教学、科研之外美国大学所担当的第三大任务2。二、我国大学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互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高等教育对当地经济活动的一些促进措施。 目前,我

7、国的经济区域划分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学者根据研究角度和内容不同,运用不同标准为我国经济区域进行划分。 为了更好地反映我国区域经济梯度最大值以及高等教育的发展态势和差异,按照“十一五”的要求,根据叶茂林等学者 3的划分方法,将我国区域经济划分采用了八大经济区。我国八大经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有所差异,其中以泛长江三角洲、泛珠江三角洲、泛渤海湾区域经济水平最为领先,而陕甘宁青和西部生态经济区域经济水平较为落后。 泛东北经济区一直是我国重要的重工论大学的战略规划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经验与启示吴渝,刘子实(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 710055)基金项目:2007 年陕西省高等教育学会立项项

8、目(200738)作者简介:吴渝(1981-) ,女,陕西西安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发展规划处助理工程师,管理学硕士,研究方向:高校战略管理与规划、教育经济等;刘子实(1970-) ,男,河南柘城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发展规划处处长,副教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与理论、思政教育。摘 要: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间的互动关系已逐渐成为整个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 “威斯康星思想”在世界高等教育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它主张大学应该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探索“威斯康星思想”并从中汲取有益的经验,对发展和完善我国地方高校的社会服务职能、制定区域性大学的发展战略规划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关键词:区域性大学

9、;“威斯康星观念” ;社会服务;战略规划中图分类号:G8649.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09)07-0097-03科技与教育2009.7 97业生产基地,曾一度面临环境破坏严重、产业结构失衡的局面,现正处于经济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 中原经济区域自然资源较为丰富,但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对外开放、招商引资力度明显不足,地缘劣势明显。 西南地区自然资源匮乏,经济基础差,但由于与南亚相连,对外贸易有着悠久的传统,所以对南亚经济开放占有优势。由表 1 可以看出,除了西南经济区域和西部生态经济区域外,其他六个经济区域中的高等教育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措施, 这些促进措施主要

10、表现在科技创新和人才输送方面。2.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我国区域性高校对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认识有了一定的提高。 大部分区域性高校对开展社会服务有了一定的认同,把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学校的办学理念,把社会服务工作纳入学校的总体规划。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积极地调整或增设学科专业,主动结合本地区社会经济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结合本地区工农业生产实际, 开展科学研究, 有力推动了本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 为了提高社会服务的稳定性,提高社会服务的效益,很多区域性高校都创办了各自不同规模、不同科技水平的校办企业、高科技产业。 还有的高校与企业联合创建了实验中心、技术研发中心、高科技产业,加强社会

11、服务基地建设。但不容忽视的是,我国区域性高校特别是西部地区的高校在发挥社会职能过程中,逐步暴露出以下问题:办学定位不能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办学类型趋同、办学层次攀升现象严重,地方特色挖掘不够;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脱节,突出表现在4:首先, 在区域性高校社会服务机制方面, 一些地方高校与当地政府、企业间信息交流不畅,没有建立横向联系机制,沟通缺乏。许多区域性高校在社会服务方面的政策不完善,存在着缺少激励政策,分配政策不配套,政策导向模糊等问题;有些区域性高校社会服务的管理组织不完善,没有相应的管理机构,没有专人负责;也有些高校有规划无落实,有口号没行动,措施

12、不利,社会服务停留在一般号召上。其次,不少区域性高校专业设置陈旧,专业类型少,结构不合理,培养规格单一,不能随着区域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变化而调整,专业设置低水平重复比较普遍,资源浪费严重,且不能按照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和当地支柱产业、重点企业、优先发展行业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第三,科研总体实力差,科研成果的转化率低。 区域性高校大多是以教学为主, 科研活动在学校的工作中所占比例较低。 在社会科学领域, 地方高校运用社会科学理论解决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的能力低, 使地方高校不能够很好地为市政府以及各产业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在自然科学领域,技术研发能力低,解决本地区

13、工农业生产的技术问题的能力低, 使区域性高校不能为所在地区工农业生产提供技术服务。同时,高校科研成果登记的多,能够实现转化的少,转化后能取得较好经济效益的更少。三、对我国区域性大学制定发展规划的若干思考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 其建设与发展和地方或区域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就高校而言,它依托于地方,随地方发展而发展;就地方而言,它可以从高校获得强大的人才资源和智力支持。探索威斯康星思想并从中汲取有益的经验,可以看出,高校在制定发展战略规划时不仅要立足于所在地方,而且要主动融入地方,主动服务地方,不断提高为地方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以服务为宗旨,在贡献中求发展 5。1.因区域而异,制定不同的区域性高

14、校发展战略。 引导区域发展中将经济战略与高等教育战略结合,找到拉动经济的潜在增长点,制定不同的高等教育发展战略。 位于东部的经济区域有着比较雄厚的经济基础和良好的高等教育基础,应注重科技创新,着力发展产学研结合,丰富区域经济和高等教育互动的各种形式。 而位于中西部的经济区地处内地,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市场化进程相对落后。所以,中西部经济区应加强与高等教育间的互动,以高等教育为桥梁和纽带,吸收外界先进技术,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快经济发展。2.做好服务定位,积极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相融合。 目前,我国共有普通高校 1000 余所,分布在各大中城市,除少数高校担负着国家高精尖技术的研究外,大部分高校的主

15、要任务是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这就要求高校应有准确的办学定位,在招生规模、招生层次、办学模式等方面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建设的需求,主动与地方衔接,为地方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换代、开发高科技产品、培养社会急需的应用型、创造型人才贡献力量6。地方高校的最基本特点是“地域性” ,因此必须坚持“立足地方、依托地方、服务地方” ,这既是地方高校办学定位的根本,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地方高校的服务定位,主要可以从两个层面考虑:一要考虑自身在所在地方高等教育系统中的定位, 明确为地方经济社会服务的方向; 要深入了解学校所在地区的产业结构及其调整变化状况和对应用型人才数量、质量和类型的要求;要了解本地区同

16、类高校的发展状况。二要考虑自身在所在地方大系统中的定位,如所在省或所在的特定区域的服务定位。 要在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结合中寻找到自己的落脚点,并通过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来培育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表 1 我国八大经济区域高等教育对经济的促进措施经济区域名称 高等教育对区域经济的促进措施泛东北经济区域辽宁省:构建高校科技创新体系,为老工业基地振兴服务。 黑龙江省:以加快全省小康社会建设和老工业基地振兴为重点,确定省教育厅科技研究项目和人文社科研究项目。 2004 年科学研究项目 389 项,其中,为老工业基地振兴服务重大项目 12 项;人文社科研究项目 396 项,其中,围绕老工业基地振兴和理论

17、、学术创新的重大项目 52 项。河北省:制定了高等教育学科专业结构调整的意见 。 根据河北省经济结构战略调整的需要,以发展高新技术类学科专业和应用型学科专业为重点,大力发展与河北省十大主导产业、现代农业、现代经济管理和服务业紧密结合的应用性学科专业,使学科专业设置同经济发展结合地更加紧密。 山东省:积极开展“产学研”结合工作,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加快。 支持和帮助高校组建和创办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等科技推广、研究开发机构,有效扩大了高等教育面向社会、经济建设主战场,发挥学科、人才、技术优势的作用。泛渤海湾经济区域江苏省:组织“高校校长苏北科技行”活动,南京大学等 27 所高校参加。活动紧紧围绕省

18、委、省政府实施区域共同发展的战略部署,强力推进教育、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及全省高校与苏北各市的全面合作。 进一步落实“高校校长沿江科技行”的任务,17 所高校与沿江七市正式签订合同的项目达 1047 项,合同金额达 3.25 亿元。泛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域广东省: 组织高校参加首届泛珠江三角区域经贸合作洽谈会和第六届中国(深圳)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签约金额 9.4 亿元。中山大学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成功上市, 实现了广东省高校上市公司零的突破。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域河南省: 河南省国家大学科技园转化科技成果 162 项, 销售收入5.9 亿元,成为高新技术的孵化器。中原经济区域陕西省:为促进教育、科

19、技与经济建设紧密结合,提高教育、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陕西积极推动高校与科研院(所)的结合,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开发区的结合(简称“两个结合” ) 。陕甘宁青经济区域西南经济区域西部生态经济区域资料来源:中国高等教育热点问题述评 ,科学出版社,2007.10科技与教育2009.798(上接第 96 页)多媒体课件、专业教学计划、课程说明、网上自测题等资源, 只要学生登录有关的网站, 可以很容易地找到自己要学习教学信息资源, 还可以通过网上课程论坛、BBS 讨论、电子信箱、答疑电话等形式进行互动学习。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告诉学生学会选择,学会分析,使网络教育资源能够切实有效地帮助学生成长。 当

20、然, 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教师博客,论坛,电子邮件等形式,建立和师范生的密切联系,随时关注他们的成长,引领他们的成长,在师范教育的每一个阶段,广泛使用网络对学生进行指导帮助。 教师还可以通过网络建立师范生之间跨年级的交流帮助机制, 建立在校师范生和已经毕业的师范生的交流讨论机制,在这种广泛的交流帮助机制中,促进师范生的成长。第三,师范院校的学生应该学会有意识的运用网络资源促进自身的成长。 教师的介绍和引领只是一个方面,要想真正通过网络提升自己的职前成长,师范生应该有主动运用网络有效资源的意识。 师范生可以通过网络关注基础教育的前沿动态,了解基础教育的现状和自己学科目前的中学教育实情,把理论学习和

21、中学教学实际联系起来思考,形成自己对教育的理解;可以借助教育专题学习网站,学习相关的教育思想,教育教学方法,学习名家的教育经验,丰富自己的教育理论知识和教育实践知识; 可以通过网络查找相关的教案、课例、多媒体课件等教育资源,并进行分析选择,有目的的使用这些教育资源;可以利用网络和优秀的中学教师进行交流探讨,使自己在职前教育中尽快成长起来;还可以利用网络空间、博客等多种形式梳理自己在师范教育中的思考,建立自己的自我成长反思记录机制, 使自己向研究性教师迈进。只有师范生把网络作为自己成长的工具, 理性的运用它,才可以主动地摒除网络的负面影响,使它更好地为自己的职前成长服务。注 释:世界教育改革发展

22、趋势 DB/OL./.hledu4/jxjy2001/lwdg/478.htm谈松华,教师教育中的远程教育J.中国远程教育杂志(资讯版)2003: 24.参考文献:1董俊.谈网络与中文教学的现代化J.教育与职业 ,2006-01.2包国庆. 教师教育发展中的六大困境与网络化解J.教育发展研究,2005-02.3刘开练. “网络时代”大学教师的角色分析J.社会科学战线,2006, (1).4杨文潮. 对我国网络高等教育发展现状的反思 J.教育探索,2005, (7).5祝智庭. 中国基础教育信息化进展报告J.中国电话教育,2003, (9).(责任编辑:陈合营)3.构建区域性高校社会服务机制。

23、社会服务机制的构建是区域性高校开展社会服务的核心问题,主要涉及到政策、措施、操作方式等各方面的相互联系和关系。 各级政府应对高校的社会服务工作予以适当的支持,完善教育立法,制定相关政策,扩大地方高校办学自主权,建立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地方高校办学机制和社会服务机制,确保服务职能在我国高等教育中的地位。 尤其地方政府要积极依靠本地高校的人才、智力支持,推动地方政府及企业、科研单位与地方高校结合,推动地方高校与产业“联姻” ,促进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就区域性高校自身而言,要建立社会服务的动力机制,解决地方高校及其教学科研人员对于社会服务的认识程度和水平; 建立社会服务的激励机制,给教学科研人

24、员开展社会服务提供时间、信息、经费、实验设施等方面的支持和政策倾斜;建立社会服务的评价机制,注意发挥科技潜力,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建立社会服务的管理机制,加强统筹,制定规划,办好校办企业;采取经济激励和技术入股等方式,建立社会服务的分配机制;建立社会服务的自我发展机制,形成地方高校社会服务工作的良性滚动发展局面。4.把学科建设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实现互惠双赢。 高校的学科结构和学科建设水平直接关系到它为地方经济社会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也会影响到所在区域高校的学科结构和学科建设水平。 因此高校的学科建设和专业设置都应尽可能的立足地方,利用所处的地缘优势,把学科建

25、设与区域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结合起来,瞄准区域经济的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大力发展与其密切相关的应用学科,设置相关专业,培养对口人才,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6。5.调整高校科研工作的价值取向和目标模式,以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 以往高校科研成果的价值取向和目标模式与地方企业有所不同,往往更加注重学术水平的高低,而缺乏成本意识,忽视性价比的高低, 这就造成高校自认为学术水平很高的科研成果不被企业看好,难以在企业转化,从而不能很好的为地方经济服务。 因此除了一些必需的基础研究之外,其他应用研究必须面向地方经济发展,以企业的难题作为自己科研的课题, 以企业的需求作为自己研究的动

26、力,以企业的认可作为成果水平衡量的标准之一。 在注重学术水平的同时,必须注重成果转化后形成产品的性价比。为此,除了加强宣传教育外,学校在科研工作的有关政策方面必须有相应的调整。 例如:支持或推动地方高校与产业联合共建科技园区,为地方高校搭建社会服务平台,或由地方政府牵头召开科技成果推介会,促进地方高校科研成果的转化等。参考文献:1王保星.威斯康星观念的诞生及对美国高等教育的影响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0,(1).2美詹姆斯杜德达斯.美国公立大学的未来M.刘济良,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3叶茂林,肖念.中国高等教育热点问题述评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4张皓.威斯康星思想对我国发挥地方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启示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5李立.大力推进高校改革创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G./陕西高校工作咨询委员会交流论文汇编,2007.6刘少雪,张应强.高等教育改革:理念与实践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责任编辑:孙 巍)!科技与教育2009.7 9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