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逻辑学概论教学大纲.doc

上传人:dzzj200808 文档编号:2791896 上传时间:2018-09-27 格式:DOC 页数:88 大小:5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逻辑学概论教学大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8页
逻辑学概论教学大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8页
逻辑学概论教学大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8页
逻辑学概论教学大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8页
逻辑学概论教学大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逻辑学概论教学大纲南开大学哲学系 张晓芒第一章 绪论教学目的:(1)简要了解普通逻辑的对象范围;(2)简要了解普通逻辑的科学性质;(3)了解学习普通逻辑的意义。教学要求:(1)了解几个基本概念(思维,思维的基本形式,思维的基本规律,简单的逻辑方法) 。(2)明确学习普通逻辑的目的。第一节 开头的话无论是在国际上还是在国内,都很重视对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正是因为逻辑学有突出的工具性的特点,所以在当前,学习逻辑学更加显得重要。一、时代的需要1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2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人生就是一个不断推销自己说服别人的过程,无论你是什么人,只要你希望别人认可你并接受你,实现你自己的既定目标,拥有你

2、点点滴滴的成功的人生,那么,你就要将自己的思想、观点、信息、服务、情感等展示并推销给别人。这个过程就是人际沟通的过程。在这些人际沟通的过程中,人们的每一次认识活动、交流活动,都决定了: 要说明、论证什么? 为什么说明、论证? 怎样说明、论证?这些都迫切需要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思维的能力。而任何论证都必须需要能够令人信服。而这种所谓的“令人信服” ,就是逻辑学的力量。它体现的是认识世界的态度与方法。人们的沟通世界实际上是一个“交际场” ,在这个交际场中,对待同一个问题,不同的知识水平、不同的思想观点、不同的社会经历,会给予人们不同的认识角度和主观态度。也正是因为这种不一致,人们才需要沟通。为

3、了保证沟通的正常进行,相异思维路径的交叉需要,必定要求有一个“共许”的思维接口,从而使人们的对话成为可能,从而促进相互沟通,从而使我们在认识、交流、创新活动中“头脑更清楚” , “在任何时候都必须用思想的首尾一贯性去帮助还不充分的认识” 1。服从这个“共许” ,有时未必是自愿的,但却是真实的。这种真实性就在于它是在现实的社会关系中,规范人们正确思维的“强约束” 。这种强约束不但体现了人类的逻辑精神,同时还体现了人类的伦理精神。另外,在人类的交际场中,这种逻辑的力量还体现了逻辑的人文精神。强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3 卷,第 459 页。2调这种人文精神也是我们现在讲授“逻辑学概论”的目的之一。

4、二、编辑工作与现实生活中的体会任何有意义的说话、写文章、论辩,都应该符合三个标准: 真理的标准; 逻辑的标准; 美学的标准。而这三个标准,最终都可以归结到逻辑标准上来。(1)关于概念方面的例如, “法人” , “法人代表” , “法定代表人” 。又如,状元的名字。什么叫“抠字眼” ,上述这些例子就叫抠字眼。靠什么“抠”?靠逻辑学知识抠。但这种抠字眼不是毫无意义的,它关系到一个国家、一个群体、一个人的各种利益。因此,在人际沟通中,概念清楚、明确是第一重要的。(2)关于判断方面的在人际沟通中,判断必须要准确、恰当。(3)关于推理论证方面的在人际沟通中,推论要符合逻辑,要有论证性,要令人信服。总之,

5、学习逻辑对于我们认识问题、论证问题,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二节 逻辑学的对象一、 “逻辑”的含义(逻辑学是什么)1“逻辑”名称的由来2“逻辑”一词的五种具体含义二、逻辑学的对象(重点:简要了解普通逻辑的对象范围;了解几个基本概念思维,思维的基本形式,思维的基本规律,简单的逻辑方法) 。定义:普通逻辑是关于推理及其规律的科学。展开来说:普通逻辑是关于思维形式及其规律和人们认识现实的简单逻辑方法的科学。对象:(三个)一是思维形式;二是思维形式的规律;三是简单的逻辑方法。在这里我们需要了解清楚几个基本概念:思维;思维形式;思维形式的规律;简单的逻辑方法) 。1思维(要求了解的概念)含义:思维是认识的

6、理性阶段。是一个对感性认识进行加工,并进而把握事物本质,形成概念、判断、推理的理性认识过程。即,思维的基本形式是概念、判断、推理。3特点:(四个)(1)间接性。思维只有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才能实现。(2)抽象性。是人们在反映客观事物时,舍弃了非本质的东西,抽取其本质东西的认识过程。例:对人的定义。(3)概括性。是通过抽象从部分认识对象中得到本质的认识,推广到对这一类事物的全体的过程。思维表达的是事物的具有本质意义的抽象属性。例:对人的定义。无论是哪一个学科的定义,都可以推广到人类的全体。(4)借助语言来实现。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思维是语言的思想内容。没有语言,人们就无法进行沟通、交流(眉目传情

7、也要借助于语言) ;没有思维,人的语言就变成牛吼了。聋哑人的语言。自然语言:人们日常运用的语言。人工语言:人们制造出来用以表示某种意义的符号。也叫符号语言。与各学科研究思维的区别:当人类发展到一定阶段,就要对自身的认识能力思维进行研究。因此,许多学科都在研究思维。如哲学、心理学等。但哲学是从认识论角度,也即是从人类认识的来源以及认识发展过程的角度来研究思维的,如认识发展的过程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途径是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等。心理学则是把思维作为一种心理活动,探讨思维发生、发展的过程、机制和规律的。如类比的机制映射。2思维形式(要求了解的概念)任何事物都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思维也是如此。思维

8、内容:就是反映到人们思维中的客观对象。思维形式:思维内容的一般形式结构。也即,不同思维内容所包含的具有某种相同逻辑性质的组成部分之间的一般联结方式。小结:第一,思维形式实际上是一种“样式” 。它是贯穿于一切具体思维内容中的形式的结构。第二,思维形式包括判断的结构和推理的结构。第三,思维形式是从具体思维内容中抽取出来的,是该类判断或推理所共同具有的。第四,任何一个思维形式都是由变项和常项组成。作为一个思维形式,最重要的是逻辑常项。不同的逻辑形式有不同的逻辑常项,而不同的逻辑常项又决定着这种逻辑形式的性质。所以,准确把握逻辑常项,对于正确理解和运用逻辑思维形式是至关重要的。Pq; pq; pq4研

9、究思维形式的必要性:思维形式有正确的和错误的区别,正确的如何?错误的如何?研究思维形式可以提高人们的认识能力。研究思维形式的可能性:第一,思维形式具有相对独立性,我们能够将它从不同的具体思维内容中抽取出来,使它暂时脱离思维内容,并对它进行专门的研究。第二,思维形式是“共许”的东西,不涉及价值判断;而思维内容就涉及到价值判断了。我们学习逻辑学,只研究“共许”的东西。3思维形式的规律(要求了解的概念)含义:思维形式的规律是思维内容的一般结构的规律。即用概念组成判断和用判断组成推理的规律。它是客观事物确定性的规律在思维形式中的反映。思维形式有自身的规律,这些规律对人们如何运用思维形式进行思维提出了要

10、求。符合要求,遵守规律的思维才是正确的。内容:(四个) 同一律。 矛盾律。 排中律。 充足理由律。思维规律的作用:(四个) 思维规律是保证逻辑形式正确性所必须遵守的最起码的思维法则; 它是从正确的逻辑思维形式中总结概括出来的,对各类逻辑形式的正确运用,都带有普遍性的意义。 保证思维过程的确定性(同一律的要求) 、一贯性(矛盾律的要求) 、明确性(排中律的要求) 、论证性(充足理由律的要求) 。思维规律的特点:(两个) 强制性。正确的思维过程必须遵守。 规范性。凡是符合思维规律的思维过程就是正确的。这个特点是由于,思维规律是客观规律的反映。客观事物在确定的时间、空间内是确定的。4简单的逻辑方法(

11、要了解的概念)含义:指在认识事物的简单性质和关系的过程中,与思维形式的运用有关的一些逻辑方法。内容: 明确概念的方法:定义、划分、限制、概括。 观察和实验的方法。 比较、分析、综合的方法。 探求因果联系的方法。5由于这些方法是以思维的确定性为前提的,依靠它们不能使我们获得对自然、社会及思维的普遍规律的认识,因此,这些方法被称做简单的逻辑方法。第二节小结:第一,理解普通逻辑的基本含义;了解普通逻辑的研究对象(三个:思维形式,思维规律,简单的逻辑方法) 。第二,要了解几个概念:思维:认识的理性阶段。思维形式:思维内容的一般形式结构。思维规律:思维形式的基本规律。第三节 逻辑学的性质(重点:两点。工

12、具性,全人类性)一、工具性的学科1任何认识、反映、论证都离不开思维。 (直觉也如此)2逻辑本身并不能直接给人们提供各种具体的科学知识,但它却为人们进行正确思维、表达和论证思想,探求新的知识,提供了必要的逻辑手段和方法。所以列宁就曾经说过:“任何科学都是应用逻辑。 ”1这种逻辑手段就是指它的工具性。亚里士多德就曾经把他的逻辑学著作定名为工具论 ,培根也把他的逻辑学著作定名为新工具 。思维离不开思维形式,并遵守思维形式的规律。因此,逻辑为这些认识活动、反映过程、论证过程提供了工具。即使是简单的逻辑方法也为探求新知提供了发现的方法。 (如探求因果联系的因果五法)同时逻辑还是有效人际沟通的工具。这也体

13、现了逻辑学的工具性质。 (现在高中的基础逻辑知识是放在数学中,不知是怎样考虑的。似乎应该先放在语文中。 )3强调技巧和技能的训练。只知道逻辑的一般知识还不够,还必须在实践中提高运用逻辑的技巧和技能。二、具有全人类性任何一个能够正常思维的人,不管他属于什么阶级、阶层,不管他对世界、社会的看法多么与别人不同,但他都必须使用同一种逻辑与他人进行思想交流和沟通。否则,大家都在自说自话。因此,逻辑学的全人类性体现在它的基本理论是所有人“共许”的东西。第四节 普通逻辑与数理逻辑、辩证逻辑一、普通逻辑和数理逻辑(现代逻辑)相同处:数理逻辑是以普通逻辑的演绎系统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是用形式化方法研究思维形式结构

14、及其规律的学科,它的基本内容、原理、形式、规律与传统逻辑具有同构性、一致性,但具有更强的高度的抽象性、严格的精确性和广泛的1 列宁全集第 38 卷,人民出版社 1959 年版,第 216 页。6应用性的特点。总之,数理逻辑是传统逻辑发展的最新阶段。因此,从总体上讲,普通逻辑的主体内容是传统的形式逻辑,数理逻辑则是现代形式逻辑。不同处:(四个)1研究对象不完全相同。数理逻辑:以演绎逻辑为核心研究对象。普通逻辑:思维形式(演绎、归纳、类比、假说等) 、思维规律(四条) 、简单的逻辑方法。数理逻辑的对公理化系统的充分研究则是普通逻辑所不具备的。2研究方法不同。普通逻辑是人工语言,数理逻辑是数学方法;

15、普通逻辑主要使用自然语言,极少使用数学方法,是日常语言的逻辑学。3作用不同。数理逻辑涉及到对数学的论证和研究,具有“元数学”之称,涉及到人工智能的研究。而普通逻辑主要作用是如何更好地进行人文思维。4所属学科不完全相同。数理逻辑既是数学(其中的一个分支) ,又是逻辑学;普通逻辑只属于逻辑学。5如何评价普通逻辑。 (重点)逻辑的发展有两条不同的“思想路线” 。其一是以波尔罗亚尔逻辑学为代表的普通逻辑的思想路线,侧重于认识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其二是莱布尼茨所开创的数理逻辑的思想路线,使推理成为代数演算。它们之间各有其不同的作用,也都有其存在的价值。二、普通逻辑与辩证逻辑1研究对象不完全相同。普通逻辑只

16、研究思维形式;辩证逻辑结合思维内容来研究思维形式。即研究思维形式如何反映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的普遍发展规律。2研究的角度不同。普通逻辑只从事物的相对确定性角度研究;辩证逻辑从事物的发展角度研究。3所属学科不完全相同。辩证逻辑既是哲学,又是逻辑学;普通逻辑不是哲学。第五节 学习逻辑学的作用与意义(重点:了解学习普通逻辑的意义,明确学习普通逻辑的目的)一、普通逻辑的作用普通逻辑是表述和论证的工具,具有表述、论证的作用;普通逻辑是认识的工具,具有认识作用。因此,学习普通逻辑可以:二、学习普通逻辑的作用与意义(重点:七个)1可以培养自己认识世界的方法2有助于提高逻辑思维的能力什么叫有助于?7人们

17、不学逻辑也会使用逻辑。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不懂逻辑就不能很高地掌握学习的方法,很好地认识问题,很好地讨论问题,很好地识破诡辩并反驳诡辩。因此,学习逻辑是为了更好地、更加自觉地运用逻辑。一句话,学习逻辑重在自觉地培养和运用逻辑。也即:自发自觉。“逻辑的形式是大家所熟知的,可是知道了的东西还不因此就是认识了的东西 。 ”1所以,通过系统的学习和训练,我们可以把“熟知的东西”变为“认识的东西” 。真正懂得什么是正确的思维,为什么正确;什么是错误的思维,为什么错误。自发的逻辑感觉自觉的逻辑意识自为的逻辑训练自由的逻辑精神。3有助于提高沟通交际的能力就是想清楚、说清楚、写清楚的能力。能够准确严密地表达思想

18、,论证思想,使之符合准确表达的三个条件:合逻辑,合语法,有说服力。4有助于提高整体思维能力逻辑思维是批评性思维的前导(问题意识) ;逻辑思维是创新思维的基础(线形与非线形) 。5有助于获取新的知识6有助于识别、反驳错误的认识或诡辩“不讲道理” ,就是不讲逻辑。7有利于人们理解和掌握其他各门科学知识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编辑工作中的体会)三、一个要求在平常的学习中,要学会“找毛病” 。目的:从感觉到意识,到能力,到精神。从自发的逻辑感觉,到自觉的逻辑意识,经过自为的逻辑能力训练,到自由的逻辑精神。途径:“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 ”(明代学者陈献

19、章)心态:完善是上帝的尺度,但追求完善是人的尺度。“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中庸 )不完美,但有可能。自由的逻辑教训是个过程。第五节小结:一句话:逻辑是生活的逻辑,是实用的逻辑。学好逻辑学,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论证、表达;有效地进行人际沟通,以提高自己的逻辑素质。第五节小结:一句话:逻辑是生活的逻辑,是实用的逻辑,学好逻辑学,可以帮助我们1 列宁全集第 38 卷,第 86 页。8准确地论证、表达;有效地进行人际沟通。第六节 逻辑学的发展及其文化背景1古希腊和古代中国的灿烂文化与不同的逻辑传统2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与近代逻辑的产生3现代科学文化与现代逻辑4西方逻辑在中国思考题:1普通

20、逻辑的研究对象是什么?2为什么说普通逻辑是一门工具性科学?3学习普通逻辑的意义是什么?(可以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思考)本章学习要求:知道逻辑学是做什么的?它的对象范围是什么?它的性质是什么?它的作用及意义?9第二章 概 念第一节 概念的概述一、概念的本质(什么是概念)定义:概念是反映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属性:是指事物自身性质以及一事物与它事物的关系。本质属性:是决定一事物之所以成为该事物并使它与别的事物相区别的属性。任何思想的表达,总是从概念开始的。而人们真正认识一个事物,也是以认识这个事物所反映在概念中的本质属性为终结的。即认识、理解、明确一个概念是从认识、理解、明确这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本

21、质属性开始的。二、概念与语词的关系概念是用语词表达的,认识、表达概念必然涉及到概念与语词的关系。1概念与语词的联系概念是语词所表达的思想内容;语词是表达概念的语言形式。2概念与语词的区别(1)概念与语词有不同的特点。概念是思维的最小单位,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是认识论、逻辑学等学科研究的对象。语词是语言的最小单位。体现民族文化的特点,有约定俗成的性质。是语言学研究的对象。(2)词语并不都表达概念。实词表达概念,虚词不表达概念。(3)概念与语词不一一对应。 同一个语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 同一个概念可用不同的语词表达。了解了概念与语词的关系,可以避免思维混乱,保持思维的确定性,

22、亦即“用词恰当” 。三、概念的逻辑特征概念的逻辑特征是指,任何一个概念都有其确定的内涵和外延。101概念的内涵:(质)是反映到概念中的对象的本质属性。概念的内涵是从质的方面考察概念,它所回答的问题是:一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是什么?通俗的讲:这个概念的含义是什么?例(1) “死亡”的概念。思考:“死亡”新概念的社会意义是什么?(节约医疗资源;解决器官移植的来源问题,拯救更多的人的生命,体现了人类的进步。 )例(2) “安乐死”的概念。思考:“安乐死”概念的社会意义是什么?(人对生命的敬畏、人道的定义,正在发生着巨变。相反的思考:(正方)尊严的死胜过苟且的活;让痛苦降到最低;另一种热爱。

23、(反方)热爱生命;不要轻言放弃;生命需要韧劲。 )小结: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究竟是什么。2概念的外延:(量)是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总和。概念的外延是从量的方面考察概念,它所回答的问题是:一个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有哪些。例(1) “低保人员” 。这就是通过概念的内涵来确定外延。例(2) “个性化车牌” 。这就需要通过外延来确定内涵。思考:从“个性化车牌”的内涵和外延思考,个性与共性的关系(不能突出个性的趋同价值观实际上仍然体现的是共性) ;个性和理性的关系(没有理性约束的个性是不安全的;个性的发挥不能违反社会公德,损害他人的利益;既要发挥个性,又要培养健全的理性) 。例(3) “腐败”概念

24、的泛化。思考:“腐败”概念的泛化,不利于把握“腐败”概念的外延,也就不利于准确地打击腐败。小结:概念的外延是指,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究竟有哪些。3需要明确的两个问题:(1)内涵、外延的主观性和客观性。概念是反映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就其内容来说,它反映客观,来自客观,有其客观根据。因此,概念的内容是客观的。但概念是一种认识形式,属于意识的范畴,从其形式来说,又有其主观的一面。概念的这种主观性和客观性分别体现在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上。 体现在概念的内涵上就是,对象的本质属性和概念的内涵既相联系,又相区别。联系:任何对象的本质属性都可以反映在特定的概念之中成为该概念的内涵。任何概念的内涵也都是反映特定对

25、象一定方面的本质属性。区别:并非对象的本质属性就是概念的内涵。本质属性存在于客观对象之中,而内涵存在于概念之中。本质属性属于客观存在,内涵属于认识的内容,11是概念的特征。只有当一种本质属性被反映在概念之中时,才能成为概念的内涵。概念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有其层次性,也有其时代性。 体现在概念的外延上就是,客观事物和概念的外延既相联系,又相区别。联系:任何事物都可以反映在特定的概念之中成为该概念的外延。任何概念的外延也都是反映特定对象的范围的。区别:并非客观事物就是概念的外延。事物是存在于概念之外的,相对于该概念来说,属于客观存在;而概念的外延是该概念所反映的对象范围,属于主观的认识,是概念的两个

26、逻辑特征之一。例:“太阳系的行星”这个概念的外延。(2)内涵、外延的确定性和灵活性。概念是特定时代的认识成果,就这一时代来讲,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是确定的。但人类的认识与客观事物又是发展变化的,不同时代的认识不断地揭示着事物的新的本质属性,因此,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又随着认识的发展有其灵活性。 确定性。不管人们在什么时候、以什么角度来认识概念,在一定的条件下(确定的时间、确定的空间内)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都是确定的,都是确有所指。因此,概念之间才能相互区别,人们的思想交流才能有所确定。因此,概念的确定性决定了概念不能随便替换,也不能任意相互混淆。 灵活性:虽然概念是对象本质属性的反映,是人们的认识形式

27、。但是,客观事物是发展变化的,人们的认识也是不断深化的。因此,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也会相应发生变化。这就是概念的灵活性。普通逻辑着重考察的是概念的确定性。它阐明了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概念必须有确定的内涵和外延,必须保持自身的同一,不能相互混淆,更不能偷换。这是正确思维的重要条件之一。否则就要犯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造成思维混乱。总之,概念内涵与外延的确定性与灵活性是辩证统一的,在确定的时间、空间和确定的语境 1内,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必须是确定的;在不同的时间、空间和不同的语境内,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允许有灵活性。如果只强调它们的确定性,就会忽视了事物的变化与认识的变化,不利于人们的沟通交际;如果只

28、强调它们的灵活性,就会使认识失去了统一固定的标准,同样不利于人们的沟通交际。四、概念的作用1是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成果,是科学认识在一定阶段上的总结。2是思维的最小单位,是构成判断和推理的细胞。3是正确思维的首要条件之一。借助于概念、明确某一事物的内涵和外延,人们就可以把一事物与它事物区别开来。1 人们在沟通交际、谈说论辩的过程中,表达思想感情,传达自己的主张,需要一定的语言环境,这种语言环境包括说话者、听话者、说话的时间、说话的地点,以及沟通、交际、谈说论辩双方共同具有的知识等因素。我们将这种语言环境称之为“语境”。12第一节“概念的概述”小结:(1)概念是什么:概念是反映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29、。(2)概念的特征:两个内涵与外延。内涵:是什么,反映的是概念的质;外延:有哪些,反映的是概念的量。(3)概念与词语的关系:概念与词语既有联系,又有区别。(4)概念与事物的关系:主观,客观;概念与认识的关系:确定,灵活。(5)作用:认识成果的总结;思维的最小单位;正确思维的首要条件。第二节 概念的种类概念的种类是根据概念内涵或外延方面的不同特征,对概念进行的不同的分类。一、单独概念与普遍概念(根据是概念外延的数量)单独概念:是反映某一个别事物的概念。它的外延是独一无二的。一般以专有名词或摹状词表达。普遍概念:是反映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别事物组成的一类事物的概念。它的外延是这一类事物中所有的个别

30、事物。二、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根据是概念内涵的不同)集合体:一类事物中每个分子按照一定方式组合起来,形成了一个具有新的本质属性的整体。集合概念:反映集合体的概念。非集合概念:不反映集合体的概念。理解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时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1要区分清楚两种事物的关系一种是“类”与“分子”的关系;一种是集合体与个体的关系。当一类事物中每一个个别事物(类中的分子)按照一定方式组合成一个集合体的时候,这每一个个别事物相对于集合体来说,它们是这个集合体的个体。两者之间是集合体与个体的关系。区别:事物的类是由若干同类的分子组成的;事物的集合体是由若干同类的个体有机组成的。所以:(1)一个类所具有的属性

31、,它的分子也一定具有。而一个集合体所具有的属性,它的个体却不一定具有。(2)我们可以用反映类的概念来说明或指称这个类中的每一个分子。例:可以用“学生”这个类概念来反映学生这个类中的每一个学生。而反映集合体的概念却不能用来说明或指称这个集合体中的任何一个个体。例:不能用“森林”这个集合概念来指称这个集合体中的任何一棵树。(3)类概念的外延是这个类所包含的每一个分子。而集合概念的外延只是作为集合体的事物,不是集合体中的个体。2划分的标准不同对于一个概念来说,根据它是否反映了集合体,它是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的一种;根据它的外延的大小,它又是单独概念或普遍概念中的一种。3在不同的语境中,有的词语既可以

32、表达集合概念,又可以表达非集合概13念。三、实体概念与属性概念(根据是概念内涵的不同)实体概念:又称具体概念,反映的是事物或现象本身。属性概念:又称抽象概念,反映的是事物或现象所具有的属性。关于虚概念:又称零概念或空概念。空概念的意义与作用: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空概念有它的实际意义与作用。它可以以超前的意识,以概念的形式,提出一种生活方式。在科学的发展中,知识创新是一个不断提出假说的过程。假说的提出,最初往往是以“概念”的形式出现的。四、肯定概念与否定概念(根据是概念内涵的不同)肯定概念:又称正概念,是反映对象具有某些属性。否定概念:又称负概念,是反映对象不具有某些属性。语言形式是在肯定概念前

33、加否定词。例:不合理,不合法。注意:(1)否定概念是相对于特定的认识范围和议论范围而言的,这个认识范围和议论范围称做“论域” 。也即:是在一定文句和一定的对话中所论及的所有事物。(2)语境、场合不同,论域也可以有所不同。(3)有些概念虽然有否定词,但不是负概念,而是正概念。例:“负质子” ;“反物质” 。五、明确概念种类的作用在于保证使用概念时的确定性。第三节 概念间的关系客观事物之间有各种各样的关系,作为反映客观事物的概念,也就有了各种各样的关系。普通逻辑是从概念的外延方面考察概念之间的关系的。按照两个(或更多)概念之间是否有外延重合,概念之间的关系分为两大类:相容关系与不相容关系。相容关系

34、与不相容关系又可分别分为几种。图表:见书中第 页。同一关系真包含关系(上属关系)相容关系 属种关系(外延重合) 真包含于关系(下属关系)概念间 交叉关系的关系矛盾关系不相容关系14(外延不重合) 反对关系一、相容关系相容关系是至少有一部分外延重合的概念之间的关系。又根据外延重合的数量多少,分为以下三种。1同一关系又称做“全同关系” ,指两个概念之间的外延完全相同。如果凡是 A 类的分子都是 B 类的分子,并且凡是 B 类的分子都是 A 类的分子,那么反映 A 类与 B 类的两个概念的关系就是同一关系。我们可以用欧拉图解表示。 (书中第 页)2属种关系又称做从属关系、类种关系、包含关系。指一个概

35、念的部分外延与另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相同。是概念外延之间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其中,外延较大,包含另一个概念外延的叫做属概念;被包含的概念叫做种概念。属概念:在属种关系中,外延较大的概念。种概念:在属种关系中,外延较小的概念。属种关系又可分为两种:(1)真包含关系(又称上属关系)属概念真包含种概念。 (外延较大的属概念包含外延较小的种概念。欧拉图解,见书中第 页)(2)真包含于关系(又称下属关系)种概念真包含于属概念。 (外延较小的种概念被外延较大的属概念包含。欧拉图解,同上)(3)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属种关系具有层次性 属种关系具有相对性15属种关系是相对而言的。 具有属种关系的概念不能并列使用

36、。 属种关系不能与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混淆。3交叉关系两个概念的部分外延相同。二、不相容关系也称全异关系。是指两个概念之间的外延完全不重合。又根据不重合外延相加的情况,分为以下两种。1矛盾关系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不同,互相排斥,它们的外延之和等于它们临近的属概念的全部外延。具有矛盾关系的概念叫做矛盾概念。 (欧拉图解:见书中第 页。具有矛盾关系的两个概念一般表现为一个肯定概念(正概念) ,一个是否定概念(负概念) 。矛盾关系的问题:“高雅艺术”的对应概念是什么? 2反对关系也称做对立关系。指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不同,互相排斥,它们的外延之和小于它们临近的属概念的全部外延。具有反对关系的概念叫做反对概念

37、。矛盾关系与反对关系的联系:共同点:它们都是共同属概念之下的两个外延完全不同的概念间的关系。区别:“等于”临近的属概念矛盾;“小于”临近的属概念反对。第三节小结:16根据概念的外延,可以区分同一种关系概念中不同概念之间的关系。第四节 概念的概括和限制概念的内涵有多有少,外延有大有小。因此,要正确使用概念,就不但要明确概念之间的关系,还要了解一个概念是如何过渡到另一个概念的。亦即找到一个桥梁。这就涉及到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之间所具有的关系。一、内涵与外延之间所具有的关系反变关系:具有属种关系的概念之间,在内涵与外延上的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一个概念的内涵越多,则它的外延越小;内涵越少,其外延越大。同样

38、,一个概念的外延越大,其内涵越少,外延越小,其内涵越多。应注意的问题:(1)概念内涵与外延的这种反变关系,并不是数学上的那种可以用数值精确计算的严格的比例关系,它只是表示具有属种关系的概念,在内涵与外延的相应变化中的一种大致趋势。(2)普通逻辑揭示概念内涵与外延之间的反变关系,目的是为明确概念提供一种逻辑方法,它是概念概括与限制的逻辑方法的理论根据。(3)这种反变关系只限于普通逻辑的眼界只研究概念形式的抽象性,而撇开了概念内容的具体性。这与辩证逻辑的眼界不同。例:“物质”这个概念,按普通逻辑的理解,是外延最大、内涵最少的概念。它的内涵只反映所有物质现象的一个共同特性客观存在。但辩证逻辑却从这种

39、贫乏性中看到了它的深刻性。二、概括与限制1概括概括又叫做概念的扩大法,其定义是:概括是通过减少概念内涵以扩大概念外延的一种逻辑方法。根据:概念内涵与外延的反变关系。17思维路径:是由种概念过渡到属概念。有方向性,是从小概念过渡到大概念。语言方法:(1)减去附加语(限制词) 。(2)改换词语(用另一个语词表达外延较广的概念) 。概括的目的与作用:有助于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从特殊过渡到一般,掌握事物的共同本质,使人们的认识更加普遍化,从而在表达思想过程中,概念表达按需要更加准确,论证更加严密。应注意的问题:(1)对一个概念概括到什么程度,要看实际的需要。如人民英雄纪念碑。(2)由于概念的外延大小不可能

40、无限,所以,概念概括的极限是哲学范畴。如:物质。(3)语言中的现象。特殊代表一般。2限制定义:限制是通过增加概念内涵以缩小概念外延的一种逻辑方法。根据:概念内涵与外延的反变关系。思维路径:是由属概念过渡到种概念。也有方向性,是从大概念过渡到小概念。语言方法:(1)如概括例子的反向而行,增加附加语(限制词,如在名词前加定语,动词、形容词前加状语) 。(2)改换词语(用另一个语词表达外延较小的概念) 。限制的目的与作用:有助于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从一般过渡到特殊,掌握具体事物的特质,使人们的认识更加具体化,从而在表达思想过程中,概念表达按需要更加准确,论证更加严密。18应注意的问题:(1)对一个概念限

41、制到什么程度,要看实际的需要。(2)同样由于概念的外延大小不可能无限,所以,概念限制的极限是单独概念。如:张三、李四。(3)语言中的现象。一般代表特殊。错误的概括与限制例子:(1)写作中的不当限制:(2)现实的事例。不当限制:不当概括:需要限制的没有限制:新闻媒体在报道中应思考的一些问题。三、概括与限制应注意的总的问题(1)概括与限制只能在具有属种关系的概念之间进行。(2)概括与限制必须是有层次地逐级进行。(3)概括与限制有限度。四、概括与限制的总的作用对概念进行限制或概括的最终目的在于:在准确理解具有属种关系的概念之间所具有的不同的内涵与外延的基础上,恰当准确地表达概念。第四节“概括与限制”

42、小结:(1)概括与限制是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2)有桥梁的过渡作用。(3)有语言的方法。(4)有实际的需要和极限。第五节 定 义一、什么是定义(定义)1定义:定义是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是通过简明的陈述揭示概念内涵。亦即解释概念:这个概念是什么意思。通过揭示概念的本质属性,一是明确某个概念;二是使某个概念与其他概念区别开来。2定义的成分:(三个)(1)被定义项:被揭示内涵的概念。在陈述句中一般是主语。(2)定义项:用来揭示被定义项的概念。在陈述句中一般是宾语。(3)定义联项:联结被定义项与定义项的概念。在陈述句中一般是谓语。二、定义的方法1属加种差(属加上种与种之间的差别)(1)形式:被定义

43、项=种差+ 属(2)步骤:先找出被定义项的邻近的属概念,如“劳动产品” ;再指明种差,如“为交换而生产的” 。(3)属加种差定义的类型:19 性质定义:是以事物的性质为种差的定义。 发生定义:是以事物形成的方式或方法为种差的定义。 关系定义:是以事物间的关系为种差的定义。 功能定义:是以事物的功能为种差的定义。三、类似定义的方法语词定义定义:语词定义是一种说明或规定语词表达了什么意义的逻辑方法。语词定义是现实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种逻辑方法。即人们常说的“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1说明的语词定义。2规定的语词定义。应注意的问题:语词定义有一定的约定俗成性。四,定义的规则1定义应当相称。即定义项的外延

44、与被定义项的外延必须全同。 (以画圈来图示:要填满这个圆圈)违反的错误:(1)定义过宽:定义项的外延大于被定义项的外延。(2)定义过窄:定义项的外延小于被定义项的外延。2定义必须明确即定义项不能用含混的词语。定义本来是通过定义项来明确被定义项的,如果定义项使用了含混的词语,那么它本身就不是明确的,也就不可能起到明确被定义项的作用。违反的错误:(1)定义不清:(2)定义项中不能用比喻。因为比喻不能直接揭示概念的属性。3定义一般应肯定否定概念是反映某事物不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而定义恰恰是要明确一个概念的含义是什么。所以定义一般应当采取肯定的形式。如果某些事物缺乏某种属性本来就是它的本质属性,这个时

45、候,就可以根据需要用否定概念。4定义项不能包含被定义项违反的错误:(1)同语反复(2)循环定义四、定义的作用:1通过定义或词语解释,可以把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直接巩固下来如各种司法解释就是对法律条文中的某些概念做界定,使司法部门对各种法律概念的理解趋于统一,从而在具体操作上不至于产生不同的结果。2定义也是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3可以用来检查人们使用的概念是否明确204有助于学习各种知识体系5有助于人际沟通通过定义可以在讨论问题中“通意后对” ;在论辩中揭露对方混淆概念的逻辑错误。第六节 划 分一、什么是划分1定义划分是把一个属概念,依照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种概念以明确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2划分三要素

46、划分母项:被划分的概念。如:经济体制。划分子项:划分后得到的概念。如:传统经济、计划经济、市场经济。划分根据:划分时所依据的标准。如:经济运行的结构。划分的根据是母项所反映的事物对象的各种属性。任何事物都具有多种属性,一个母项可以根据实践的需要用不同的属性作为标准进行划分。3划分与列举和举例的区别列举是当一个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数量较少时,可以把它的外延所反映的对象一一表示出来。举例则是当一个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数量较多时,不可能或不便把它的外延所反映的对象一一表示出来,举例进行说明。4划分与分解的区别分解是把整体分成各个部分。二、划分的方法1一次划分对母项只划分一次的划分方法。2连续划分把母项划分为

47、若干子项,又把子项作为母项继续划分,直到满足需要为止。3二分法一种特殊的划分,是把一个母项划分为在外延上互相否定(具有某种属性和不具有某种属性)的两个子项的划分方法。二分法的优点:简明。需要重点考察母项概念所反映的某部分对象和为了突出其中的某种属性时,用二分法是最简便易行的。二分法的缺点:二分法指出其中一个子项缺乏某种属性,但该子项究竟具有何种属性,则不明确。三、划分的规则1划分必须相称划分的各子项的外延之和必须等于母项的外延。违反的错误:(1)划分过宽称做“多出子项” 。即子项外延之和大于母项外延。21(2)划分过窄称做“子项不全”或“子项不穷尽” 。即子项外延之和小于母项外延。2每次划分的

48、根据必须同一。违反的错误:混淆根据。3划分的子项必须是互相排斥的。一个正确的划分,划分出来的各个子项之间的外延关系必须是不相容的并列关系。如果子项相容,一个事物既属于这个子项,又属于另一个子项,也不能正确揭示母项概念的外延。违反的错误:子项相容。4划分一般不应当越级,应按层次进行。每一次划分,划分出来的子项应当是母项最邻近的种概念,不能越级。如果越级划分,往往会遗漏子项,产生划分不全的错误。 违反的错误:越级划分四、划分的作用1正确的划分可以使人们明确概念的外延,了解和掌握概念适用的范围,有助于人们正确地理解概念和准确地使用概念。2使人们的知识系统化。 (知识树)3通过划分的根据,进一步加强对

49、概念内涵的理解,从而加深对事物属性的认识。本章学习要求:了解概念的本质;了解概念的逻辑特征;理解概念概念确定性的作用;理解确定性与灵活性的关系;会利用欧拉图解题;会利用划分知识解题。22第三章 判断(一)第一节 判断的概述一、什么是判断判断是对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判断的逻辑性质(两个) (要点):1有所断定作为判断的第一个性质,它对判断提出了自己的逻辑要求:任何一个判断都有其确定的断定内容,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它肯定什么就肯定什么,否定什么就否定什么。判断的这个逻辑性质,目的是要消除日常语言的歧义性。从而以具有明确断定内容的判断,加强人们相互之间的沟通。2有真假判断的第二个性质所说明的是,既然判断是对事物情况的断定,它就应该如实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以事物本身的性质、状况为转移。如实反映事物的判断是真实的判断,而虚假反映事物的判断就是虚假的判断。在人际沟通中,真实的判断有助于人们认识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