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教案:2015 年审定五年级数学下册第 4 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设计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您分享以下“教案:2015 年审定五年级数学下册第 4 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设计”资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 的支持!课题 课型 知识 目标 能力 目标 情感 目标 重点 难点 教学过程 目标导学 新授课 备课人分数的意义 执教时间教 学 目 标在学生原有分数知识基础上,使学生知道分数的产生,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 分子、分母和分数单位的含义。 经历认识分数意义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利用操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展开小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培养 质疑和
2、验证科学知识的能力。 明确分数和分数单位的意义,理解单位“1”的含义。 明确分数和分数单位的意义,理解单位“1”的含义。 教 学 预 2设 个 性 修 改复习激趣 目标导学 自主合作 汇报交流 变 式训练 一、创设情景,温故引新。 1、师: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 (板书:分数)谁 来说几个分数?(板书:如 1/4)你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吗?(板书) :师:那你们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吗? 二、教学分数的产生。 2、能根据成语说出下面的分数吗? 一分为二( ) 七上八下( ) 百里挑一( ) 十拿九稳( ) 1、 请一个学生用米尺测量黑板的长,说一说, 用 “米” 做单位,看看测量的结果能不能
3、用整数表示。那剩下的不 足一米怎么记? 2、在古代,人们就已经遇到了这样的问题。 (师用一 根打了结的绳子演示古人测量的情况)。课件呈现情境图, 介绍分数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三、教学分数的意义。 师:下面老师要先考考大家,你能举例说明 1/4 的含 义吗?(投影出示题目,学生口答) 出示一个 1/4 的正方形的阴影部分。 师:阴影部分可以用什么分数表示?它表示什么意思? 2、 师: 下列图中的阴影部分能用 1/4 表示吗?为什么? 如生说可以,则问:你为什么觉得可以用 1/4 表示呢?生 说理由。 (强调一定要平均分) (板书:平均分) 3、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操作。 师:现在我给每一
4、个小组都提供了四种材料,一张长方形实用教案创境激疑合作探究3纸、一条一米长的绳子、6 个小立方体,4 根绘画笔。下面 请每组根据这四种一样的材料,通过折一折、画一画、分 一分等方法,创造出几个不同的分数。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2)交流 师:谁愿意上来说一说,你得到了哪些分数?这个分数是 怎样得到的? 小组交流。 (3)认识单位“1” 。 师:利用这四种材料,同学们创造出了好多分数。刚才在 表示这些分数时,我们都是把哪些东西来平均分的? 生:一张长方形纸、一米长的绳子、6 个小立方体、4 根绘 画笔平均分。 师:象把一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我们可以称之为把一个物 体平均分 (课件显示:一个物
5、体) 把一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我们可以称之为把一个计量单位 平均分。 (课件显示:一个计量单位) 把 6 个小方块、4 根绘画笔平均分,我们又可以称之为把 一些物体平均分。 (课件显示:一些物体) 概括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 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4)理解分子分母的意义。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大家知道了分数的意义,请同学们 想一下,这个“若干份”是分数中的什么?(分母,表示 平均分的份数) “这样的一份或几份” 是分数中的什么? (分 子,表示取的份数) (5)师:接下来我想出几道题来考考大家,你们愿不愿意 4接受挑战? 把这个文具盒里的所有铅笔平均分给 2
6、个同学,每个同 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 生:1/2 师:为什么可以用 1/2 来表示? 师:如果把这盒铅笔平均分给 5 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 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呢? 如果把这盒铅笔平均分给 10 个同学, 每个同学得到这盒铅 笔的几分之几呢? 如果把这盒铅笔平均分给 50 个同学, 每个同学得到这盒铅 笔的几分之几呢?2 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 如果把这盒铅笔平均分给 100 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这盒 铅笔的几分之几呢? 10 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 呢? 师:现在这个文具盒里有 6 支铅笔,把它平均分给 2 个 同学, 每个同学得到的铅笔能用 1/2 表示吗?是几支铅笔?实
7、用教案5如果我再增加 2 支铅笔, 把 8 支铅笔平均分给 2 个同学, 每个同学得到的铅笔还能用 1/2 表示吗?是几支铅笔?为 什么同样是 1/2,铅笔的支数不一样? 师:因为一个整体表示的具体数量不同,所以同样是 1/2, 铅笔的支数不一样。 四、教学分数单位。 师:整灵敏有计数单位个、十、百、千、万分数是否 也有计数单位呢?它的计数单位又是怎样规定的? 显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 做分数单位。 拓展应用 总 结 说出几个分数让学生回答,后再让学生自己举例说明。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你有哪些收获? 判断(对的打“” ,错的要“” ) 。 (1)一堆苹果分成 4
8、 份,每份占这堆苹果的 14 ( ) (2)把 5 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 7 段,每段占全长的 57 ( (3)14 个 19 是 914 ( ) (4)自然数 1 和单位“1”相同。 ( ) 分数的意义作业布置观察刚才的 5 个图,说一说分别把什么看做了一个整体。观察图 15 板书设计图 1 图 2 图 3 图 4 图 5 教学札记实用教案6课题 课型 知识 目标 能力 目标 情感 目标 重点 难点 教学过程 目标导学 新授课 备课人分数与除法 执教时间教 学 目 标通过观察、探究,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并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 经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探究过程,明确可以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
9、除的商。 通过观察、探究,渗透辩证思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 理解可以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 教 学 预 设 个 性 修 改复习激趣 目标导学 自主合作 汇报交流 变 式训练 一、导入揭题。 1、复习:76 是( )数,它表示( ) 。10 7 的分数单位是( ) ,它有(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2、 观察: 58= 49= 这两道题能得到整数 商吗? 3、谈话:同学们,在计算整数除法时经常会遇到除不尽 或得不到整数商,有了分数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了,这是 什么原因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分数与除法的关 系。板书课题: 分数与除法 。 二、
10、明确学习目标。 (在此处明确) 1、通过观察、探究,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2、通过练习,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 三、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标杆素材、展示、反思、训练、点 拨。 通过观察、操作,自主探究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例 1、把一7个蛋糕平均分给 3 人,每人分得多少个? 学习要求:1、平均分怎样列式? 2、同桌讨论交流:根据分数的意义怎样解 决“把一个蛋糕平均分给 3 人,每人分得多少个?”这个问 题。 3、观察这两种解法有什么联系? 例 2、把 3 个饼平均分给 4 个孩子,每个孩子分得多 少个? 1、平均分同样可以列式为:34。 2、小组合作探究:34 的商能不能用分数表示呢? 【练后
11、反思】通过进一步探究,你发现分数与除法有 什么关系了吗? 【被除数除数= 除数被除数 , 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实用教案创境激疑合作探究8(分子) ,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母) , 想一想:为什么要注明 b0?】 拓展应用 总 结 ab=b a(b0)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 64cm, 它的边长是周长的几分之几?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在括 号里填上适当 的数。5 8= ( )( )= mn(n0)= 分数与除法 例 2、把 3 个饼平均分给 4 个孩子,每个孩子分得多 少个? 被除数除数= 除数被除数 ,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 (分子) ,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母) , ab=b a(b0) 1
12、2 17=作业布置板书设计教学札记课题 课型 知识 目标 能力 目标 情感 目标 重点 难点 教学过程 目标导学 新授课 备课人真分数和假分数 执教时间教 学 目 标使学生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及特征,并能辨别真分数和假分数。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的能力。 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及特征。 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及特征。 教 学 预 设 个 性 修 改复习激趣 目标导学 自主合作 汇报交流 变 式训练 (一)导入 1 复习:什么叫分数? 2 用分数表示出下面各图的涂色部分。 (出示教具) 请学 生分别说出每个分数的意义。 (二)教学实施 1 提问:比较上面
13、三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的大小?实用教案创境激疑合作探9究10这些分数比 1 大还是比 1 小?并说明理由。 2 学生观察后,试着回答。 学生: (第一个圆)平均分成了 3 份,这样的 3 份也 是一个整圆,表示 1 ,而阴影部分只有 1 份,所以比 l 小。 再请学生分别说出另外两个分数。 3 老师指出:像上面的 3 个分数都是真分数。我们过 去接触过的分数,大都是真分数。那么,你能说说什么叫 真分数吗? 4 让学生独立思考后,与同桌交流一下,再指名回答。 5 小结: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小 于 1。 6 老师再出示例 2 中图形的教具。 7 请学生分别用分数表示每组图形中的阴影部
14、分。 提问:第一幅图中,把一个圆平均分成几份?表示有这样 的几份?怎样用分数表示? 老师强调:第二组图和第三组图中每个圆都表示“1”。 (三) 、 (课件展示)例 3、 (1)把 3 8 、 化成整数。 3 4 7 6 (2)把 、 化成带分数。 3 5 6 想: =? 5 学生独立完成。 1 在分数 中,当 a 小于( )时,它是真分数;当 a 大于或等于( )时,它是假分数。 2. 在分数 (a0)中, 当 a 小于或等于( )时,它是假分数; 当 a 大于( )时,它是真分数。 3 分数单位是 的最小真分数是 ( ), 最小假分数是 ( ) 。 4. 写出两个大于 的真分数( )和( )
15、 。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真分数和假分数的特 征,真分数的分子比分母小,真分数小于 1 ;假分数的分 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数相等,11假分数大于或等于 1 。通 过学习,要会正确区分哪个分数是真分数,哪个分数是假 分数,并会正确应用概念灵活解题。 54 页做一做 真分数和假分数 例 3、 (1)把 板书设计拓展应用总结作业布置 3 8 、 化成整数。 3 4 7 6 (2)把 、 化成带分数。 3 5 6 想: =? 5 实用教案12教学札记课题 课型 知识 目标 能力 目标 情感 目标 重点 难点 教学过程 目标导学 新授课 备课人分数的基本性质 执教时间教 学 目 标经历分数基本性
16、质的建构过程,归纳概括并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运用分数 的基本性质解决有关的数学问题。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归纳、概括及动手实践的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 的思维。 让学生体会数学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对数 学的兴趣。 探索、发现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并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问题。 自主探究、归纳概括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 学 预 设 个 性 修 改复习激趣 目标导学 自主合作 汇报交流 变 式训练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听录音故事:有一位老爷爷把一块长方形地分给四 1 2 ,老二分到这块地的 , 4 8 4 8 老三分到这块地的 ,老四分到这块地的 。 老
17、大、老 16 32 个儿子。老大分到这 块地的 二、老三觉得很吃亏,于是四人就大吵起来。刚好阿凡提 路过,问清争吵的原因后,哈哈大笑起来。给他们讲了几 句话,四兄弟就停止了争吵。 2、思考:阿凡提为什么哈哈大笑?学生拿出课前准 备的四张同样大小的长 方形纸片,动手操作,折出创境激疑 1 、 42 4 8 、 、 ,观察、比较和验证,得出结论:四兄弟 8 1316 32 1 2 4 8 4 分的地同样多 。板书: = = = 。 引导学生把 4 8 16 32 16 分数化成除法的形式,并算出它们的商,再次验证 1 2 4 8 = = = 。 4 8 16 323、引导:四兄弟分的地同样多,却以
18、为自己很吃亏,实用教案14争吵不休,引得阿凡提哈哈大笑。那么,这几个分数的分 子与分母不一样,为什么大小都相等呢?阿凡提对四兄弟 讲了哪些话,四兄弟就停止了争吵呢?其实,这里包含了一 个数学知识,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1、学生从 中任意选择两个分数比较一下,看看它们 的分子与分母是怎样变化的,分数的大小不变? 学生自 由选择分数比较,思考分数分子与分母的变化情况。 2、 组织引导学生交流所选择的两个分数以及它们分子 与分母的变化情况。 (注意引导出分子与分母同时乘同一个 数和分子与分母同时除以同一个数两种情况。 ) 3、 引导学生把交流的等式分成两类, 并说出依据
19、。 学 生思考分类,然后提问,师相机分分子与分母同时乘同一 个数和分子与分母同时除以同一个数两类板书等式。 4、引导学生观察板书的两类等式, 思考:从这些分数分子、分母的变化中,你发现了什 么? 提问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初步概括结论:一个 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分数的大 小不变。 学生举例,教师引导学生操作验证,或计算验证。 思考:是否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或除以任何一个相同 的数,分数的大小都不变呢? 启发学生得出:0 除外。 引导学生想一想:为什么?引导学生再次归纳,概括 结论:一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 分数的大小不变。合作探15究教学过程教学预
20、设个 性 修 改三、 (课件出示)例 2、把 合作探究 小不变的分数。 学生独立完成。 拓展应用 我们班 2 10 和 化成分母是 12 而大 3 242 4 的同学参加了舞蹈小组, 的同学参加了书法 5 10 小组, 哪个小组的人数多? 总 结 1、 这节课我们学了哪些知识?分数的基本性质是怎样的? 2、 我们是怎样学到这些知识的?你在学习中的表现如何? 59 页 8、9 题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实用教案16教学札记课题 课型 知识 目标 能力 目标 情感 目标 重点 难点 教学过程 目标导学 新授课 备课人最大公因数 执教时间教 学 目 标结合解决问题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学会求两个
21、数的最大公因数的 方法。 学会用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现实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 切联系。 在学生探索新知的过程中, 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以及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合 作的精神。 理解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找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教 学 预 设 个 性 修 改复习激趣 目标导学 自主合作 汇报交流 变 式训练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王叔叔铺地情景 图,导入新课。 同学们,王叔叔买了一套房子,正忙着装修,但他遇 到了一个问题,我们一起来看看。 (这是一个储藏室,地面 长 16 分米,宽 12 分米如果用边长是整分米的正方形地砖 把这个房间的地面铺满(使用的地砖都
22、是整块)可以选择 边长是几分米的地砖?)实用教案创境激疑17教师引导:谁能说说王叔叔对铺地砖有什么要求? 二、合作探讨,理解意义,学习方法。 1、演示课件,指导操作方法。 教师引导:这个房 间长 16 分米,宽 12 分米如果用边长是整分米的正方形地 砖把这个房间的地面铺满(使用的地砖都是整块)可以选 择边长是几分米的地砖? 请同学们猜想一下。 (学生回答自己的猜想) 教师 引导:怎样验证你们的猜想呢?(学生提出自己的方法, 教师评价,学生评价。 ) 教师总结:你的方法很好,我们 可以先选用边长 1 厘米的正方形来摆摆看,有没有剩余。 请看屏幕。 (课件演示过程) 教师引导:长方形的长有没 有
23、剩余?长方形的宽有没有剩余? 教师质疑提出新学习 目标:用其他的正方形来摆有没有剩余呢?请同学们拿出 准备好的学具,摆一摆,算一算或用水彩笔在长方形纸上 画一画,把出现的几种的情况记录下来,看看有几种不同 的摆法。 (学生分组进行画,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2、分组操作,发现规律。 学生操作。 学生在 长方形纸上试画边长是 2、3、4、5、6厘米的正方形。 交流汇报。 请 xx 小组汇报一下你们讨论的结果。 观察发现。 得出结论。 教师引导:要使长方形没有 剩余,正方形的边长有怎样的要求。 明确公因数、最大 公因数的意义。 教师提问:1816 的因数有哪些?12 的因数呢?既是 16 的因数,又是
24、 12 的因数有哪些? 谁能说一说,什么是公因数? (2)用集 合图表示 课件动态显示:用集合图的形式写出 16 和 12 的因数、公因数。 (学生观察) (3)认识最大公因数 教 师提问:如果王叔叔想用最少的地砖铺地可以选择边长多 少的地砖?合作探究教学过程教学预设个 性 修 改合作探究出示例 1:8 和 12 公有的因数哪几个?公有的最大因数 是多少? 出示例 2:你还能找出 18 和 27 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 数吗? 学生应用知识自己解决问题。 同学们刚才完成得不错,如果让你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 有信心吗? 10 和 15 的 公 因 数 14 和 49 的公因数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有
25、哪些收获呢? 61 页做一做实用教案拓展应用总结作业布置19最大公因数 16 的因数: 1 2 4 8 16 12 的因数: 1 2 3 4 6 16 和 12 的公因数: 1 2 4 16 和 12 的最大公因数:4 板书设计 12 教学札记课题 课型 知识 目标 能力 目标 情感 目标 重点 难点 教学过程 目标导学 新授课 备课人约分 执教时间教 学 目 标通过教学,使学生题解最简分数和约分的意义,掌握约分的方法。 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思维的简洁性。 归纳、概括出最简分数的概念及约分的方法。 归纳、概括出最简分数的概念及约分的方法。 教 学 预 设 个
26、性 修 改复习激趣 目标导学 自主合作 汇报交流 变 式训练 (一)复习导入 1、提问:你能很快找出下面各数的最大公因数吗? 9 和 18 15 和 21 7 和 9 4 和 24 20 和 28 11 和 13 2、 你是怎样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求两个数的 最大公因数有几种情况? (二)分析探究 出示例 4 :把创境激疑 24 化成最简分数。 30 合作探究学生先尝试把 24 化成最简分数,引导学生想出多种方法 30 进行约分。 方法一:用分子、分母的公因数,逐次去除分子和分实用教案20母,最后等到最简分数。24 24 2 12 = = 30 30 2 1512 12 3 4 = =
27、15 15 3 5 方法二:用分子、分母的最大公因数,分别去除分子 和分母,得到最简分数。24 24 6 4 = = 30 30 6 56、引导学生概括出方法。 7、指出:像这样,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 和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约分还可以怎样写呢?请同学们看教材例 4,试着自己写 一写。 学生汇报约分的写法,老师板书教材上的内容。 提问:怎样约分比较简便?拓展应用 总 结 教材 66 页 7 题 1、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你还有哪些疑问? 教材 67 页 11、12 题 约分作业布置例 4 :把 24 化成最简分数。 30 板书设计24 24 2 12 = = 30
28、30 2 15 24 24 6 4 = = 30 30 6 512 12 3 4 = = 15 15 3 5 教学札记实用教案21课题 课型 知识 目标 能力 目标 情感 目标 重点 难点 教学过程 目标导学 新授课 备课人最小公倍数 执教时间教 学 目 标理解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初步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实际操作的能力。 理解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初步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教 学 预 设 个 性 修 改复习激趣 目标导学 自主合作 汇报交流 变 式训练 一、复习引入 1你能求出下面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吗? 3 和 8 6 和 11
29、13 和 26 17 和 51 2求 30 和 42 的最大公因数。 教师: 前面我们已学过两个数的约数和最大公因数, 现 在我们来研究两个数的倍数。 二、教学过程 1 教学例 1: 4 和 6 公有的倍数是哪几个?公有的最小 倍数是多少? 4 的倍数有:4、8、12、16、20、24、28、36 6 的倍数有:6、12、18、24、28、32、36 4 和 6 公有的倍数有:12、24、36 4 和 6 公有的最小倍数是:12 2教学例 2:怎样求 6 和 8 的最小公倍数?(学生思 考方法)你们都有什么好的办法吗? (1)采用列举的方法,分别找出 6 和 8 的各自倍数, 再分析它们的最小
30、公倍数。 (2)采用列表的方法,将 6 和 8 的倍数分别列成图表, 再找出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3)我们通常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来求几个数的最小 公倍数。 把 6 和 8 分解质因22数, 写出短除的竖式并指出它们 公有的质因数是哪些?创境激疑合作探究6(或 8)的倍数必须包含哪些质因数?623; 8 实用教案23222 6 和 8 的公倍数必须包含哪些质因数? (2322 ) (4 ) 总结求最小公倍数的一般方法并让学生分组讨论写 成这种形式后该怎样做。 3、教学例 3:一种墙砖长 3 分米,宽 23 分米,现在用这种墙砖铺一 个正方形(用的墙砖都是整块) ,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多少 分米?最
31、小是多少分米? (1)学生观察图中内容,分析图中已知内容和问题分 别是什么? (2)独立思考问题并在纸上画一画。 (3)小组讨论,找出问题的答案。 解决方法: 这个正方形的边长必须既是 3 的倍数, 也是 2 的倍数。 思考:3 和 2 公有的倍数是哪几个?其中最小的一个是 多少?有无最大的?为什么? 拓展应用 总 结 72 页 10、12 题 最小公倍数 1 教学例 1: 4 和 6 公有的倍数是哪几个?公有的最小 倍数是多少? 4 的倍数有:4、8、12、16、20、24、28、36 6 的倍数有:6、12、18、24、28、32、36 4 和 6 公有的倍数有:12、24、36 4 和
32、6 公有的最小倍数是:12 2教学例 2:怎样求 6 和 8 的最小公倍数?(学生思 考方法)你们都有什么好的办法吗? 总结求最小公倍数的一般方法并让学生分组讨论写成 这种形式后该怎样做。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作业布置板书设计实用教案24教学札记课题 课型 知识 目标 能力 目标 情感 目标 重点 难点 教学过程 目标导学 新授课 备课人通分 执教时间教 学 目 标使学生理解通分的意义,掌握通分的方法。 能正确地把两个分数通分。 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综合和概括能力。 理解通分的意义,掌握通分的方法。 理解通分的意义,掌握通分的方法。 教 学 预 设 个 性 修 改复习激趣 目标导学 自主合作 汇
33、报交流 变 式训练 一、复习引入 1求下面每组中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12 和 8 8 和 9 9 和 45 2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将()填上正确的答案。创境激疑 二、探索研究 1教学例 3:地球上,陆地面积约占地球总面积的, 而海洋的面积约占地球总面积的, 那么,你知道地球上的陆地多还是海洋多吗?实用教案25(1)出示例 3,比较和的大小。提问:这两个分数能你会比较它们的大小吗? (2)比较下面几组分数的大小。你发现了什么?上面 3 道题都能很快看出两个分数的大小, 那么下面三组分数的 大小你会比较吗?说说你是怎么想的?(3)分母相同分两个分数怎样比较大小?分子相同的 两个分数呢?(学生总结规律
34、) 让全体学生自学课本第 114 页例 3,并思考下列问题: 2教学例题 4: 教师出示图例。豆类食品含有较高的蛋白质和脂肪, 经常使用有益于人体健康。其中黄豆的蛋白质含量大约是,蚕豆的蛋白质含量大约是 问题:,黄豆和蚕豆哪个的蛋白质含量比较高?(1)你能直接比较和的大小关系吗?为什么?实用教案26(2)上面例题 3 能很快看出两个分数的大小, 这组分数有什么特点?和为什么和不容易直接比较大小?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比较它们的大小? 能用 10、20、30 等数来作它们的公分母吗? 课本上为什么选用 20 作公分母?(3)全体学生围绕以上思考题进行讨论。 (4)通过直观图引导学生比较和的大小。是怎样
35、变成的?板书:又是怎样等于?板书:谁会用“因为所以”来说明?板书:因为 拓展应用 总 结,所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归纳、概括出通分的意义。 1什么叫做通分? 2通分的一般方法是什么?关键是什么? 完成做一做 通分作业布置例 3、比较和的大小。板书设计例 4、因为,所以实用教案27教学札记课题 课型 知识 目标 能力 目标 情感 目标 重点 难点 教学过程 目标导学 新授课 备课人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执教时间教 学 目 标理解小数化成分数、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能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把分数化 成小数。 认识能化成有限小数的最简分数的特点, 会判断一个最简分数能不能化成有限 小数。 在知识探索过程
36、的参与讨论中培养学生观察、归纳、解决问题的能力。 能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把分数化成小数。 会判断一个最简分数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教 学 预 设 个 性 修 改复习激趣 目标导学 自主合作 汇报交流 变 式训练 一、复习小数的意义 1在( )内填上正确答案。 (1)0.1 表示( )分之( ) 。创境激疑 (2)0.3 表示( )分之( ) ,写作 2想一想,小数的意义是什么? 二、课程学习 1教学例题 1:把一条 3m 长的绳子平均分成 10 段, 每段长多少米?如果平均分成 5 段呢?问题:你能用小数 和分数分别表示出每段绳子的长度吗?(学生独立计算, 也可以让同桌两人合作,一人的计算结果
37、用小数表示,另 一人的用分数表示) (1)通过用两种方法表示等分绳长的结果:合作探究实用教案28得出:(2)两种不同形式的结果是相等的,我们将它们直接 用等号联结。那么,能不能把小数直接写成分数?如果能, 怎样写? 思考:怎样能较快地把小数化成分数? 教学例 2、把 39 3 9 2 7 5 、 、 、 、 、 化成小 10 100 4 40 9 14 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保留两位小数) 。 学生自己解答。 总结: 一般方法:分子分母(除不尽时按要求保留几位小 数) 拓展应用 总 结 教材 79 页 9、10 题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完成做一做作业布置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例题 1:把一条 3m 长的绳子平均分成 10 段,每段长 多少米?如果平均分成 5 段呢?问题:你能用小数和分数 板书设计 分别表示出每段绳子的长度吗?教学札记实用教案29实用教案30百度搜索“就爱阅读”,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就爱阅读网,您的在线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