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约翰.多恩与陶渊明二者玄学诗歌意象手法的对比.doc

上传人:dreamzhangning 文档编号:2791518 上传时间:2018-09-2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约翰.多恩与陶渊明二者玄学诗歌意象手法的对比.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约翰.多恩与陶渊明二者玄学诗歌意象手法的对比.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约翰.多恩与陶渊明二者玄学诗歌意象手法的对比.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约翰.多恩与陶渊明二者玄学诗歌意象手法的对比.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约翰.多恩与陶渊明二者玄学诗歌意象手法的对比.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约翰.多恩与陶渊明二者玄学诗歌意象手法的对比摘要英国 17 世纪的玄学派诗人约翰多恩以其在诗中运用奇思妙喻而闻名于世,而中国古代东晋时期的陶渊明也是玄学派诗人,他的诗也运用了很多意象,构造出一种美学境界。他们都是玄学派诗人并且他们的诗歌都富有哲理,然而,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导致了他们的玄学诗风格完全不同。本文试从他们诗歌中的意象手法的对比,来简要分析东西方玄学诗的差异关键词:奇思妙 喻 意象 美学境界 中图分类号: G04 文献标识码:A 17 世纪的英国和中国古代魏晋南北朝时期都出现了玄学派思潮,由于约翰多恩(15721631)在玄学派诗歌创作中的独特地位和贡献,人们将他视为玄学派诗人的代表人物

2、。而陶渊明(365 427) 是中国古代东晋时期同时也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最杰出的文学家。陶诗今存 125 首,多为五言诗。从内容上可分为饮酒诗、咏怀诗和田园诗三大类。陶渊明的诗文,重在抒情和言志。他的语言,看似质朴,实则奇丽。在平淡醇美的诗句中,蕴含着炽热的感情和浓郁的生活气息。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五首,是田园诗的极品,所以他是中国的玄学派诗人的代表之一。约翰多恩和陶渊明正是代表了东西方不同的玄学,本文将从对比和分析他们诗歌中的意象来了解东西方玄学的差异一 约翰多恩的当代立体意象与陶渊明的中国田园风光意象 意象是意识和形象的压缩,如庞德所说:“意象是一刹那间思想和感情的复合体”。意象不是一般的形象,

3、而是主,客观融为一体的形象。约翰多恩的诗歌以突兀的节奏,冷峻的思维以及奇特的意象著称。约翰多恩意象群的独到之处,在于他善于将意象与意象交融重叠在一起,诗中无限丰富的内涵被压缩在有限的空间内,使其产生当代立体派绘画的效果,使读者不断地回味和深思。有时甚至一句诗、一个字就蕴涵着许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的意境。在 别离辞: 泪双流中,多恩写道: “因此呵 ,每一滴泪珠都是一个地球/或是一个世界,映含着肖像的泪珠流淌/直到你的泪和着我的泪,溢满了整个世界”在这首诗中,一个意象与另一个意象汇合交融组成一个新的意象,这个新的意象既有前两个意象的特点又有其新的特征。在诗的开始,多恩写了两个意象:泪珠和恋人

4、的肖像。将泪珠和肖像合二为一,形成了一个新的意象:一个带有肖像的铸币。这个新的意象既有前两个意象的特征,还隐含着双方的泪珠各自映照并反射出对方的肖像的意思。泪珠上因为有了恋人的肖像才具有了宝贵的价值。接着多恩又抛出了意象群: 圆球,欧洲、非洲和亚洲的地图,从而构成了另一个新的意象地球。映含着爱人肖像的泪珠如同在一个圆球上画了地图一样,由此,多恩又将泪珠比做了地球。在结束时,多恩又写道:“你的泪水胜于月亮潮汐的力量。 ”就这样,从小到大,从近到远,从地球到月球、宇宙,从现在到无限,诗人跳跃性的思维任由这一系列的意象引导直到充满了整个宇宙,重叠的意象互相渗透互相缠绕,造成了一种诗画结合,情景交融的

5、完美艺术境界。如果用绘画表现该诗的意境,那么一定会是一幅意象交融重叠的立体派绘画而陶渊明的归田园居中的意象恬静清雅,如一幅徐徐展开的中国田园风光图。在陶渊明的笔下,农村生活,田园风光第一次被当做审美的对象。他开创了新的审美领域和新的艺术境界。他的诗歌中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独特意境。在归田园居中陶渊明写到: “少无适俗韵 ,性本 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 在这首诗中,陶渊明展示的是一幅现实的

6、人间世界和日常的乡村生活的画面,通过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抒发归隐后愉悦的心情。诗中前四句中的丘山,尘网,旧林,故渊,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以及厌倦旧生活、向往新生活的情绪;随后的四句,则表达了作者人生理想和隐后愉悦的心情: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陶渊明以简淡的笔墨,将视线从近处转到远处,勾画出一幅朴素,和谐的田园风光图。整个画面显出悠远,恬淡,平静,和平的韵味。他对自然的美,有着十分敏锐的感受,他用准确而朴素的语言来描述恬美的自然风光图,他的诗同样也构造出了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美学意境。而诗中尘网,羁鸟,池鱼,樊笼,又是另外的一组意象群,

7、陶渊明把自己比做羁鸟,池鱼,而尘网和樊笼就是当时污浊纷争的社会现实。他远离世俗的纷争,重返自然,就象羁鸟回到了故林,池鱼回到了故渊,重新获得生命和幸福。陶渊明又给我们描绘出了一幅羁鸟重返自由,池鱼回归故里的喜悦和欢快的画面二 基督教信仰与道家隐世哲学的表现 英国的玄学诗歌反映了 17 世纪初斯图亚特王朝日趋反动和旧教重新抬头的情况下人文主义传统中肯定生活、歌颂爱情、个性解放的思想遇到的危机。宗教自然就成了大多数人的精神避难所。而多恩被公认为“玄学派诗人” 的领袖人物,玄学派诗歌的一个重要特色是浓郁的宗教色彩。他的诗歌体现了宗教对他的思想和创作的影响。 病中赞颂上帝,我的上帝是多恩宗教诗歌的典范

8、。在这首诗中,他将重病、平面地图、海峡、基督受难处等意象全部用作素材,又把思想、感情、抽象概念和具体意象铸于一炉,最终说明“死亡复活” 的主题。 神圣十四行诗中的死亡,不要骄傲这首诗是一首典型的玄学派诗歌。在这首诗中他不再害怕死亡,因为灵魂能获得永生。死亡和永生的关系是基督徒意识到自然生命共存的一种表现。因而此诗反映了诗人的生死观,具有明显的宗教色彩。他把死亡比作休息与睡眠。死亡是短暂的而死后的幸福却是永久的。约翰多恩对上帝是依赖的,信任的,敬仰的。由此可见,宗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多恩的创作和思想而陶渊明的意象中体现了道家的隐士哲学,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乱不断,人民流离失所。而以”顺应自然”,

9、“无为而治” 的老庄哲学因主张个人在黑暗的社会中如何保全和自我解脱而受到当时士人的尊崇。魏晋南北朝时期,提倡老庄哲学,其根本内涵是对个性价值的重视。在“顺应自然”,“逍遥而游” 的思想的影响之下,士人阶层想追求更大的精神自由和生活方式的自由。因此,以老庄学说为核心,结合了儒家经典的玄学由此兴盛起来。在东晋陶渊明的诗歌中,最成功的是他的田园诗歌。这种田园诗歌的艺术魅力,与其说在于它是田园生活的真实写照,不如说在于其中寄托了陶渊明的人生理想。田园被陶渊明用诗的构造手段高度纯化了,美化了,变成了痛苦世界中的一座精神避难所。陶渊明的思想,是以老庄哲学为核心,结合儒、道两家的经典而形成的一种“自然无为”

10、, 安贫乐道,洁身自好的隐士哲学。他向往的就是像他所描写的桃花源记和归田园居中的淳朴无争,归依自然,顺应自然的宁静和祥和的田园牧歌式的生活。这正是道家所追求和崇尚的理想社会三 “玄 ”的艺术 技巧与“玄”的思想境界 约翰多恩想象奇特,表达方式新颖,在语言表达上独辟蹊径,大胆革新,具有强调内心感受,以意象奇幻取胜。约翰多恩的诗歌最显著的一个特色是他的奇思妙喻。读多恩的诗,如同参加一项智力游戏,唯有开动脑筋,方能追上诗人飞驰的想象,品味出他精妙的思辩。他的奇思妙喻在诗歌中的表现是“把截然不同的意象结合在一起,从外表绝不相似的事物中发现隐藏着的相似点”,“把最不伦不类的思想概念勉强地束缚在一起”使二

11、者的关系既贴切又隐秘,还能在内容上彼此阐发。这些比喻既叫人出乎意料,又让人觉得合情合理。例如:他最著名的一首诗跳蚤。在这首诗中,诗人把相爱双方大胆地以两滴血的形象结合在跳蚤体内。初读此诗会让人觉得匪夷所思。可仔细品来却别有一番滋味。相爱的双方经过婚姻结合为一个整体,而跳蚤在你所爱的人身上吸一滴血,在你的身上吸一滴,这两滴代表相爱双方的血在跳蚤体内融合也成为一个整体。跳蚤成了婚姻的殿堂。在他的别离辞节哀中,多恩的圆规隐喻似乎不合逻辑,然而由于这个隐喻中的喻体(圆规的两只脚)和喻指(两个灵魂) 之间相距很远,或由于两种两种极为不同的语境(几何学与爱情)被联系在一起,它反而显得更奇特,内涵更丰富。玄

12、学派隐喻正是依靠喻指和喻体之间或两种语境之间的远距取胜。因此,约翰多恩的意象“玄” 在其独特的艺术技巧,他的诗风格独特,意象奇异而且丰富多彩,具有永恒的艺术生命力。 而陶渊明的意象“玄” 在其思想境界 ,“玄”最早出现在老子的道德经中,老子写到“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玄学以老庄思想为核心,结合儒家经义,形成一种抽象思辩的哲学。陶渊明在他的诗歌中对玄理进行了意象化,情感化,生活化的表现。他巧妙地运用比喻和典故将哲理蕴涵在美丽的田园风光和恬淡的农家生活的描写中。他的诗是诗,情,画,意最完美的结合。在他的归田园居中他写道,离开了“尘网”和“ 樊 笼”,他返回到了自然中。 “久在樊笼

13、里,复得返自然”是整首诗的灵魂所在,陶渊明从大自然中真正感受到了生命的价值所在。而“自然” 哲学的 这一种内涵,在他的田园 诗中以美好的形象表现出来,其中最著名的是引酒之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开头四句,说只要心境旷远,就不会受到世俗的干扰。下面说采菊东篱,不经意中遇南山,在暮岚紫霭,归鸟返飞中,感受到造物的奥妙,参透了人生的真谛。陶渊明在此诗中通过一系列意象隐约暗示人生的真理。南山的永恒,山气的美好,飞鸟的自由,不正是体现了自然的伟大,圆满与充实,尤其是自在自足无外求的本质吗?那么 ,人

14、的短促的一生,除了归依自然,顺应自然,在自然的永恒,美好,自由中感受到自己生命的意义外,还有什么可追求的呢?因此,陶渊明的玄学诗“ 玄”在其思想境界,他的诗歌充满感情并且和冷静的哲理结合在一起,呈现出一种清明淡远的美学意境简而言之,约翰多恩的诗歌技巧、奇思妙喻是英国诗坛上的一颗瑰丽的瑰宝,他的诗歌具有一种超越时空的艺术魅力。他的诗歌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热爱诗歌的读者。同样,陶渊明的诗是中国诗歌盛坛中的一朵奇葩,他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所表达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境之美令后世之人千古吟诵参考文献: 1 于红、谢会:浅析约翰异曲同工 中西合璧英国文艺复兴时期、17 世纪玄学派诗歌与中国古代诗歌中

15、“及时行乐”主 题对比赏 析,时代文学,XX 年第 2 期2 何昌邑:心底的象喻试评西方玄学派诗歌及代表人物约翰多恩,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 年第 3 期3 李菡:英国玄学派诗人约翰多恩爱情诗歌中的意象群赏析,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XX 年 3 月第 23 卷第2 期4 白淑荣:诗中的奇喻(试析约翰)多恩诗歌的比喻,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学报,XX 年第 6 卷第 2 期5 张天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笔下菊花意象的三重境界,中国花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XX 年6 南宫梅芳 :悖论中的妥协读玄学派诗人约翰多恩,语文学刊,XX 年第 6 期7 欧荣:同为赠别诗,情境各不同约翰多恩的别离辞:莫伤悲和柳永的雨霖铃的对比,浙江万里学院学报,XX 年第 1 期8 张 雪芹:把握现在,释放自我论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诗歌中的“及时行 乐” 主题, 新西部 ,XX 年第 8 期9 王定璋:浔阳襄阳二诗豪陶渊明、孟浩然的人生追求与文学成就及其对后世的影响,社会科学研究,XX年第 6 期作者简介:李雪梅,女,1977,云南大理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及跨文化交际,工作单位:大理学院外国语学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