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讲 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2-,典题举例,技巧总结,对点训练,“作品的形象”是指作品中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能激发人们思想感情的形象;它可以是具体的人,也可以是具体的物,也可以是一处景致、一个片段、一个画面、一种意境等。“作品的内涵”通常是指作品中表现出来的观点、思想、主旨、写作意图或目的、作者的情感倾向等。“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更多的是通过对散文中的形象的分析来领会文章所表现出来的观点和思想价值,同时把握文章创造的某种意境以及作者寄托的情感与倾向。,-3-,典题举例,技巧总结,对点训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浣花草堂黄 裳 到四川来以前,在行箧里放进了
2、几册旧书,其中清初朱鹤龄的杜诗辑注是部头最大的。虽然觉得有些累赘,可是终于还是放进去了。半月以来,枕上灯前,有时间就拿来翻翻,真也给旅途平添了无限趣味。尽管已经是平日熟读了的,可是在蜀道上重读,就会给你带来更为新鲜的感受。诗人的写景抒情、用字遣词,有时候也只有面对真实的山川风物才体会得出那严肃的创作态度和可贵的才华。,-4-,典题举例,技巧总结,对点训练,杜甫在成都住过一段不短的时间,在集子里留下了四五卷诗,约占他全部留下来的作品的六分之一。人们就从他的诗里追寻他当日居住的草堂的遗址。从宋代开始,人们就在成都西郊为他建了一座祠堂,这就是“浣花草堂”。历代经过十次以上大小的修缮,直到今天,更修整
3、得焕然一新,成为游赏的登临胜地。 走出西郊,经过青羊宫、百花潭,沿着公路走去,二三里后更左折走上一条田间小径,就可以远远望见一丛浓绿,那就是草堂的所在了。 这里有好大的一座庭院,四面是连绵不断的围墙,远远绕过去,才看得见那山门。走进去又是照例的几重佛殿,伽蓝,天王,佛像,这些都给迫切想要看到工部祠的人们增添了焦急的心情。一直走到最后的一层大殿,才在一块石碑上看到,这原来是草堂寺,还不是草堂。,-5-,典题举例,技巧总结,对点训练,从大殿里出来,向和尚问了路,才又从右面的一道侧门里穿出去,来到真正要拜谒的地方。从侧门出,迎面就可以看到用青花碎瓷片叠起来的“草堂”两个大字,再转过去,就是一条曲折的
4、、为两堵矮矮的红墙围起来的夹道。那暗红色的夹墙,碎石的泥径,墙外的翠竹幽篁,幽静极了。古建筑里经常使用的这种暗红颜色,不知怎的,自然会产生那样庄严宁静的气韵。 从夹墙里穿出去,眼前展开了一个新的天地,几十棵参天的翠柏、香楠矗立在绿草如茵的庭院里。一套四座厅堂,由石径小桥连接起来,这就是草堂的一系列主要建筑了。 穿过花径,走到工部祠去。这是草堂几组厅堂的最后一座。小小的殿宇,前面的院子里散布着几株用石坛围起的大树。洁净无尘。这时候,云影微破,秋天金黄色的太阳洒了下来,穿过翠柏的枝叶,留下了满庭稀疏的日影。,-6-,典题举例,技巧总结,对点训练,走进祠里去看,厅内一排三龛,当中塑着杜甫的像。虽然是
5、一般化的塑像,却也还清疏,没有怎样的仙气,不能不说是难得的了。旁边两座龛里是陆游和黄庭坚两位宋代诗人的塑像。好像是怕他独居寂寞,所以才陪了一起在这里排排坐的。黄、陆都有石刻像,都比泥塑高明得多。在这间厅堂背后的墙上,还嵌着两块更旧的杜甫石刻画像碑。 草堂后身是一座小小的土山,一道溪水从草堂的右侧绕了出去。前面有回廊曲槛,可以凭栏欣赏池里的圆荷。草堂简朴却也不失规模,给人一种清疏而幽峭的感觉,和杜甫当年居处的风格是近似的。这个新修缮的草堂,和几百年前重修的原样相去不远,在最外面一进过厅墙上有一块石刻旧图,看那里勾勒出来的轮廓,和今天是十分相近的。像这种地方,不用说,大红大绿的建筑,大屋顶之类的铺
6、陈,都是完全不合适的。,-7-,典题举例,技巧总结,对点训练,这里还新修了一个文物陈列室。在外面的柱子上,看到郭沫若先生所题的一副对联: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这是一副出色的对联,它概括了诗人伟大成就的主要方面。人们一直非常喜欢杜甫,说他的作品是“诗史”,在中国文学史上留给他一个最光辉的席位诗圣。 坐在水槛上休息。默默地在心里复诵一下杜甫的草堂诗,会使你像一个梦游者似的走入四时不同、风光各异的如许境界。仿佛看到了在晓雾里沾湿了露水的笼竹,呢喃的定巢燕子,冉冉发出幽香的红蕖,往还追逐的蝴蝶,相并相亲的白鸥,随风的柳絮,逐水的桃花,袅袅有如少女腰肢的垂柳,轻得只禁受得起两三个人的
7、野渡,柴门月色,江路梅香,-8-,典题举例,技巧总结,对点训练,老杜是一个多么勤恳的诗人!他从不放过一切刻画现实的机会。他的诗里有丰富的人民生活的写照,可是也不缺乏自然风物的描写。因为这一切都出现在祖国的土地上,也都是诗人所挚爱的。杜甫写出了多么美好的自然景色,多么可爱的和平环境!可有人提到杜甫描写自然的草堂诗,总不免有些惴惴然,仿佛这些诗里的“人民性”总看不大清楚,这恰恰把诗人的伟大处缩小了。 一九五六年十月十五日,成都 (选自黄裳散文选集,有删改) 文中作者对杜甫有哪些新的认识?请加以概括。,-9-,典题举例,技巧总结,对点训练,参考答案:杜甫有惊人的才华和严肃的创作态度。杜甫具有清疏、朴
8、实的精神气质。杜甫是一个勤恳的诗人。杜甫热爱美好的大自然与安宁和平的生活。杜甫描写自然风物的诗歌同样具有巨大成就。(答出其中任意4点即可),-10-,典题举例,技巧总结,对点训练,文脉梳理文章开头写“我”在蜀道上重读杜诗辑注,给旅途平添了无限趣味。接着写人们从杜甫的诗里追寻他当日居住的草堂的遗址,于是宋代便在成都的西郊建了一座祠堂,就是“浣花草堂”。随后游赏了浣花草堂。再接着写“我”游祠堂的情况,先写了游踪,又写了祠堂内的杜甫的像和陆游及黄庭坚两位宋代诗人的塑像,最后写了草堂周边清幽的环境。文章最后两段写“我”的感受及对杜甫的新认识、新体会。,-11-,典题举例,技巧总结,对点训练,教你审题审
9、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新的认识”,明确“新的认识”,不能只停留在杜甫的成就方面。本题的答案区间在第一段、第八段、第九段和最后一段。由“诗人的写景抒情、用字遣词,有时候也只有面对真实的山川风物才体会得出那严肃的创作态度和可贵的才华”可以归纳杜甫的才华和创作态度;从杜甫的塑像可以看出杜甫的清疏与朴实;作者肯定杜甫是一个勤恳的诗人;由“他的诗里有丰富的人民生活的写照,可是也不缺乏自然风物的描写”说明杜甫热爱自然、追求和平安静的生活。,-12-,典题举例,技巧总结,对点训练,区分形象,把握内涵 散文中的形象主要包括人物形象和物象两种。不同的形象有不同的答题方法。 1.有关人物形象的题型 (1)把握人
10、物形象的特点 人物形象主要出现在记人叙事类的散文中。对于人物形象的鉴赏: 从叙事中加以分析概括。在阅读时要分析事件,理清情节,进而从中概括人物形象。 从作品中人物的语言、动作、肖像、神态等方面概括人物的思想性格、精神风貌。 要结合时代背景,把人物放到特定的时代去分析概括。 要分析作者带倾向性的议论,揣测作者的情感倾向,进而分析概括。,-13-,典题举例,技巧总结,对点训练,(2)赏析人物形象的作用 如果是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应从人物形象对作品的主题的揭示和对现实意义的启示两方面思考。 如果是次要人物形象的作用,应从文章的结构形态、内容主旨,作者的思想感情,对主要形象的彰显意义等方面做多角度思考
11、。 提问方式:请简要分析文中的主人公的形象。 答题模式:按总分(分总)来回答。先用一句话从整体上对该人物做出总的概括评价,然后再结合文章内容从几个不同方面做具体分析。或先对人物形象做具体分析,最后再用一句话做一个概括性总结。,-14-,典题举例,技巧总结,对点训练,2.有关物象的题型 鉴赏作品物象一般抓住两个方面:一是形象特征,包括外在形象和内在形象(性格、精神品质);二是它与环境的关系。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作答: (1)抓住散文的类别特点,了解物象出现的场合。写景散文,需标记景观,因为景观就是物象;状物散文,需标记事物。 (2)明确物象的外在特征或特点,包括形态、声音、色彩、气味等。
12、(3)联系外部环境,把握物象的内在品质(内涵、本质、精神),明确它与所象征意义之间的相似点。 (4)进一步明确作者借这一物象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而说出它在线索、情感、内容等方面对于表现主旨的意义和作用。(作用基本同人物形象),-15-,典题举例,技巧总结,对点训练,提问方式:简要概括文中描写的特征;分析文章中描绘的象征意义,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文中所写的物象在文中有作用。 答题模式:物象类鉴赏试题要先对其特征进行概括,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对其象征意义做具体分析。概括景物特征时,要特别注意景物与其所指向的象征意义之间的相似点。,-16-,典题举例,技巧总结,对点训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13、 原始胡杨林周 涛 进入到这一大片原始胡杨林里哪怕是仅涉足于它的边缘,也是相当费力的一件事。它具有所有的原始事物共有的那种远避、拒绝的特性。它不想见谁,更不想被人探访和宣传,结果,这些特性反而加强了它的神秘感和诱惑力。 有四台经过长距离奔波的汽车已经出现在它的一侧。那些汽车风尘仆仆,披满了大戈壁的干燥的沙尘。车上的人已经看见了这一片胡杨林,而且感到很近。,-17-,典题举例,技巧总结,对点训练,沿着汽车行来的方向,整片胡杨林的形势和布局可以看得很清楚这片坐落于北塔山一侧戈壁深处的原始自然林,呈现出大面积的深褐、暗红、灰黄、浅绿的颜色。它的生态形势正与北塔山每年春夏雪水漫流而成的沟道相呼应,原因
14、和结果就这样清晰地写在北塔山下,证明着世间没有什么奇迹会无缘无故地发生。 在戈壁上,孤立的胡杨往往会成为一种景观,似乎隐藏着某种含意、寓意或天意。百里空旷的大戈壁上,突兀地出现这样一个存在,而且往往特别高大,周围连一棵矮树都不长,这很容易引起人的敬畏,仿佛它不是一棵树,而是伟大和孤独。 但是要是不只是一棵树,而是片林子;不只是一片一般的林子,而是漫进戈壁深处、接连远处地平线的大片原始胡杨林生长区域的话,它带给人的就不仅仅是敬畏了。,-18-,典题举例,技巧总结,对点训练,那是宇宙洪荒的感觉,或许还应该是太空人初次踏上月球的感觉。 非常陌生,十分寂静,仿佛进入了一个你不应该进入的领域,你觉得你在
15、冒犯什么,随时都可能会有意料不到的奇怪事情发生。你将怯怯地不敢放下第二步,当你听见了第一步空寥的回声。 然后,你会很快发现“感到很近”是一种错觉。汽车在接近这片胡杨林的时候,并不如想象得那么容易。它看起来的确很近,近在眼前,但是走过去很费力。汽车从几十厘米厚的浮土之上开过去,浮土虚尘里掺杂了枯枝败叶。灌木根系在下面纵横交错,汽车轮下不断发出压断枯树的脆响,秋黄的茅草凄然摇曳,芦苇丛丛或片片出现,红柳茂盛,有时拥簇成阵,显示着荒原上独有的明艳和旺盛。,-19-,典题举例,技巧总结,对点训练,终于,四辆汽车进入了胡杨林边缘。要想进入它的腹地似乎是不可能了,不过它的边缘已经足够让人领略。巨大的、苍迈
16、的、奇形怪状的各种形态,使无语的胡杨仿佛有形有灵,仿佛这些千年、百年的原始胡杨除了不能移动、不能开口说话之外,一切都了然于心。 千年的修炼果然能使树木成精怪吗?不然为什么分明在树身之外已然具有了别的生灵的样子?像龙蛇盘踞的,似鹰鹤独立的;还有的像狗熊的背影,有的像骏马的惊立,有的干脆就是一只恐龙、一只海龟、一只鳄鱼、一只巨蜥当然,还像人,像僧侣入定,像剑客远行,像几个人在一处密谋。 它给我们提供了想象的空间,给了我们相当广泛的猜测可能性,实际上它仍然是胡杨,只不过是“巨大的、苍迈的、奇形怪状的”胡杨。,-20-,典题举例,技巧总结,对点训练,是流水无形也无心造就的生命。是漠风有声也有意雕镂的塑
17、像。这些巨大的胡杨正在这片无人问津的荒原上空度岁月,纵有千姿百态,无人观赏。时光的足迹留在它们身上,是树皮上的皱褶翘起来,有人的一掌厚;树皮还是尘土已分辨不清,酥松如泥土了。不少高大的胡杨中心已成空洞,但伸展向四方的枝叶依然绿意蓬勃。 它死了,它活着。 在它一身之上也许叠合了祖孙数十代,它这样延续,它这样存在,它这样与漫长的时间对抗,以求不朽。 在处处衰朽的外貌下顽强地活着,在种种艰苦的压迫下扭曲地活着,在时时寂寞的荒凉下勇敢地活着,最终,获得不朽,获得奇迹般的伟大群体。,-21-,典题举例,技巧总结,对点训练,这,就是原始胡杨林。按水浒传里的话说,就是“前面兀地现出一片猛恶林子”。 (选自十
18、月1999年第4期) 文中的“原始胡杨林”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22-,典题举例,技巧总结,对点训练,参考答案:胡杨的外形是“巨大的、苍迈的、奇形怪状的”;原始胡杨是顽强、坚守、不屈的生命的象征;作为群体的原始胡杨林,是群体力量的象征;是“伟大和孤独”的。 解析:从胡杨的外在形态上分析,可以直接从文章第九段找到胡杨的外形是“巨大的、苍迈的、奇形怪状的”;从文章第四段作者对胡杨林的形容中可以找到胡杨林“是伟大和孤独”的;从象征层面来讲,文章第十二、十五段分别可以通过作者的具体描写,概括胡杨林“顽强、坚守、不屈”“是群体力量的象征”的特点。,-23-,1,2,3,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
19、。 没有背影的父亲 对于母亲,我已经写得太多了,但是父亲,我一直想写却不敢写。也许是他对我的爱不轻易溢于言表的缘故吧。“十一”黄金周原定回家,我因故没能成行,他打电话来询问情况,说到表叔打他的儿子,打得很凶,最后表弟赌气不去上学,甚至发誓不参加将至的中考。听到他在电话里深深地叹气,我忽然感觉为人父者很难,难就难在自己用心良苦,做儿女的却浑然不觉,实在悲哀。,-24-,1,2,3,4,和父亲通完了电话,我少年时的种种叛逆立刻浮现在脑海中。那时我经常自以为是、自轻自贱、自我放逐,逃学,打架,用考试交白卷来证明自己不把生活当回事。母亲娇惯我,而父亲却偏要管我,于是我就以他为敌,时时处处对抗他,讽刺他
20、,让他吃尽无法和我沟通的苦头。可是父亲对我从不放弃,也不向外人甚至家人抱怨,他总是面带着微笑,平静地接受亲友邻居对我的议论,虽然有的话很难听,但他仍对我充满希望。似乎他对我的记忆就是一张破渔网,有些东西想溜也溜不掉,有些却顺着破洞永远遗漏在时光的流水中。,-25-,1,2,3,4,中学的时候我们学了朱自清的背影,老师说你们也写一篇吧。我努力搜寻我父亲的背影,但是很奇怪,脑海里竟然没有什么对他背影的记忆,反倒是我经常给父亲以背影:陪我上学,他让我走在前面,自己拎着包紧紧跟着,我偶尔回头,看到的是他沧桑的脸庞;寄宿学校规定周三探望,才下楼梯我就看见他站在那棵熟悉的树下冲我微笑,手里捧着母亲赶早熬制
21、的鸡汤;我乘车外出,他从来都是车走了好远还不肯离去,-26-,1,2,3,4,记得初三时,我因为看不惯一个专门欺负弱者的家伙,打伤了对方,被学校处分,还要赔偿对方不少医药费和营养费。父亲坚持要我随他一起去对方家里道歉,母亲则嗔怪我太爱惹事,不让他们省心,说着说着竟哭了起来。我本来就一肚子怨气,便赌气说我打伤人不关他们的事,钱他们也不用赔,要杀要剐我顶着。说完便躺到床上背对他们闭上眼,任凭母亲怎样劝我吃饭,我都不理不睬。不知僵持了多久,忽然一双温暖的手抚摸我的脸庞,那么柔和,那么小心翼翼,我睁开眼睛一看,竟是父亲。父亲缓缓地说:“知道你委屈,但打伤了人总要对人家有个交代,否则咱不也成了欺负人了吗
22、?我不希望你变成和他一样的人。这个家有我在,出了天大的事也轮不到要你顶。叫你去道歉是因为你是当事人,别人替不了你”父亲的话还没说完,我已如芒在背,一骨碌爬起来,说了声“您不用陪我去”就直奔对方家。一路上我心里总觉得父亲在我身后,下意识地一回头,果然看到了远处那熟悉的身影。,-27-,1,2,3,4,随着妹妹也考上县里的重点中学,家里的开支日渐凶猛,外债也多了起来,我甚至一度想弃学回家干点什么。父亲知道后,严肃地对我说:“这不关你的事,你只管上好你的学,家里的事我有办法。”父亲为了彻底打消我弃学的念头,竟然拾起了荒废多年的养蜂营生。假期回家看到他日渐衰老的身体,我很担心,认为他一边要跑信用社的业
23、务,一边要侍弄那群躁动不安的蜜蜂,太累了。这其实只是我当时的认识,忽视了他所受到的巨大折磨和委屈。母亲后来偷偷告诉我,父亲因为忙,侍弄蜂箱时往往顾不得戴防护用具,一天总要被蜂蜇上五六次;更使父亲难堪的是,一位受人尊敬的“公家人”(国家干部),却还要养蜂,这在当时的老家是很没有面子的事。母亲的话让我感到极大的惶恐和不安。,-28-,1,2,3,4,家乡四面临水,坐船跟吃饭一样稀松平常,我常常在江心眺望码头,我知道,即使码头只站着一个人,那也一定是我父亲。记得有一次老天突然变脸,下起暴雨,站在码头上的父亲也不躲,只披着一件雨衣,任雨水从裤腿一直浸湿到膝盖。上岸后我埋怨他为什么不避雨,他微笑着分辩说
24、怕我找不到他会着急。他还说了些什么我都没入耳,也无须听了,我懂他了,他之所以不以背影示我,是舍不得让我离开他的视线。,-29-,1,2,3,4,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后的那段日子里,我一下子成了我们小村子里的名人,溢美之词不断飘进父亲的耳朵,但他并不像母亲那样喜不自禁,只是默默地收拾行囊,不顾我的劝阻,执意送我到学校报到。我安顿好了之后,送他到车站。那次似乎是我第一次送他,也是我第一次主动走在他后面。走在前面的父亲似乎很不踏实,不断地回头看我,后来突然干脆转过身子对我说:“我今天还是不回去了吧。”说着就径直往回走。那个晚上父亲睡在我的下铺,因为床上的被褥只有一套,他就垫着过冬的棉袄盖着毛毯躺下了。
25、那一晚父亲似乎毫无睡意,不断找话题和我说话,从过去谈到现在,从现在又憧憬将来。我在昏昏欲睡时听他还在讲,似乎要把一辈子的话一夜讲完。吃过早饭,新生要到系里开会,他只好依依不舍地和我分手。父亲的种种异常的表现,使我第一次意识到,我长大了,父亲变老了。,-30-,1,2,3,4,大学毕业前夕,父亲托亲戚在我家乡的城里给我联系了一个机关单位,虽专业不对口,但待遇不错,离家又不远;而此时我心仪的一家外地大企业也通知我去面试,且许诺半年后出国学习。听到消息的父亲脸上掠过一丝失望。望着年迈的父亲,我决定第二天让父亲陪我去那个机关单位接洽,我不能再让希望了一辈子的父亲失望了。谁知第二天父亲却说我应该去那家大
26、企业,并且已经谢绝了那个亲戚。这就是我的父亲,一切替我着想的父亲。,-31-,1,2,3,4,前几天看到秦惑写的一句话:父亲是我的致命武器。一种刻骨铭心的认同感油然而生。我的父亲于我,何尝不是这样!其实我和父亲,都应该成为彼此的致命武器。这一点父亲做到了,他在我成长的岁月里拼尽全力地托举我。我任性,他包容我;我逆反,他不嫌弃我;我爬坡,他伸出有力的臂膀;我不理解他,他却努力理解我。而我呢?想到自己,我就懊悔不已。我恨我少不更事,做了时间的刽子手,助纣为虐,亲手谋杀了父亲的青春,缩短了他的壮年;我恨我书读得太多,预想的前程太远,却把他撇在农村里受罪;我恨我选择了在异地工作生活,在他需要我时却心甘
27、情愿地接受儿子不在身边尽孝的命运。我愿意为他祈祷,只希望他多活几年,让我有时间攒钱买房,把他接到我的身边,直到他寿终正寝;我愿意亲口告诉他,如果有来世,我还要做他的儿子,永远不离不弃;我甚至愿意他找个理由狠狠地揍我一顿,以弥补我身为人子给他造成的痛楚。 (选自“当代优秀散文网”,有删改),-32-,1,2,3,4,1.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这是一篇写人叙事散文,重点写了在“我”成长过程中有关父亲的几件事,有详有略,有叙有议,文辞质朴,感情真挚。 B.文中提到朱自清的背影,而作者却说自己“脑海里竟然没有什么对他背影的记忆”,是因为作者认为父亲的爱不轻易溢于言表。 C.
28、文中回忆的有关父亲的几件事,表达的思想内容一致,都是对父亲舐犊情深的赞美,因此,顺序上应该可以随意调换。 D.从全文内容上看,本文的“背影”和课文背影中朱自清父亲的背影有着不同的含义。 E.文章的结尾段很精彩,作者使用三组排比,把对父亲的赞美之情和自己的愧疚之感表达得淋漓尽致。,答案,解析,-33-,1,2,3,4,2.(考点题)结合全文,说说父亲是怎样一个人。,参考答案:爱自己的孩子。为子女的成长不辞辛苦,不顾及脸面,费尽心血。对子女充满希望。在儿子青春期叛逆时讲究教育方法,不粗暴,无怨言,不放弃,循循善诱。一切替子女着想。虽希望儿子能留在身边,但为了他有更好的前途,默默接受儿子不在身边尽孝
29、的命运。 解析:理清文中回忆的有关父亲的几件事,从中理解概括父亲的舐犊深情。,-34-,1,2,3,4,3.作者在父亲送自己去大学报到过程中,发现了父亲种种“异常的表现”,从该段中任选两处父亲的异常表现,并分析父亲此时的心理。,参考答案:表现: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后,他并不像母亲那样喜不自禁。执意送“我”到学校报到。走在前面的父亲似乎很不踏实,后来突然转身回学校。那一晚父亲似乎毫无睡意,不断找话题和“我”说话。 表现的心理:父亲已渐渐步入老年阶段,产生了对儿子强烈的依恋之情,知道儿子从此很可能就远离自己,有些难舍。表现的心理:舍不得和儿子就此分别,想和他多待一些时间,多进行一些交流。 解析:找到相应的语段,划分层次,概括大意,分析父亲的心理。,-35-,1,2,3,4,4.文章末段说“其实我和父亲,都应该成为彼此的致命武器”,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参考答案:文中所说的“致命武器”,指的是一种自己可以依赖的强有力的力量,它在关键时刻甚至可以决定自己的命运。“我和父亲,都应该成为彼此的致命武器”,是说父子间应该尽最大的努力互相支持,帮助对方。作者这样说,主要是表达自己对父亲的愧疚之情。因为这一点父亲做到了,而自己做得很差,应该忏悔。 解析:结合全文,抓住重点词语“致命武器”,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