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試論道教對印度佛教密宗的形成與影響台中技術學院應用中文系蕭登福壹、序言印度佛教傳到中國後,長期來為了要在中土生根發展,不斷的吸收中土文化、思想,用以糝入佛經中,甚至據以編纂成經。這種情形,由漢末安世高、支婁迦讖借用老子的無為、自然、有、無等名相譯經,到竺法護、鳩摩羅什以玄學來譯般若經,並將道家道體論移植於佛經中。自此而下,一直到西元八世紀密宗的形成,這種襲取中土文化及道家道教哲理思想的情形,一直不斷。逐漸造成中國佛教和印度佛教間的差異。雖然,自西元十二世紀回教入侵印度後,佛教在印度幾乎已不存在,難以比較中國佛教和印度佛教的不同,但小乘國家仍保有較原始的佛教風貌,到小乘國家的寺廟中去生活數月,便
2、不難發現中國佛教和印度佛教間實際上的差別。中國佛教已深度的中國化,受中土哲理、習俗、宗教、科儀的影響甚深,已和印度佛教的原貌相去甚遠。不僅中國佛教受中國思想習俗的影響,甚至印度佛教也有受中土影響的地方。早期的學者大都只注意到印度佛教影響中國,近世學者已逐漸注意到中國文化及道教對印度本土的影響。其中受道教影響最為明顯的,應是印度的密教。佛教密宗,又稱為密教,是西元八世紀左右在印度興起的佛教宗派,也是佛教發展的最後一個階段。此一宗派的特色是重視壇場術法,以護摩及身、口、意三密,來達到治病、驅魔、降怨、求權勢、求福慧,甚至即身成佛的目的。壇場主要以五方佛為設供對象,以大日如來為主神;和小乘以釋迦為主
3、,大乘重視阿彌陀佛,有極大不同。護摩,是將薪木放入爐中燃燒,象徵智慧火燒煩惱薪。在護摩時,通常配合身、口、意三密進行。身密是結手印,口密為誦真言(呪語) ,意密為觀想所設供諸佛身境、梵字及自身體內蓮輪情形。密教徒以為借由壇場術法、護摩及三密加持,可以達到息(息災) 、增(增長福慧) 、懷(增長權勢成就事業) 、誅(降伏魔怨) ;並且進而與諸佛身境相應,而即身成佛。密教和佛教大小乘的差別,在於密教以五方佛中之大日如來為主,具有勾召降怨等壇儀,有身密(手印) 、口密(咒語) 、意密(觀想)等三密相應,有灌頂、護摩等儀法,有大日佛及金剛手等神祇。密教的形成,始於西元八世紀的唐玄宗朝。湯用彤隋唐佛教史
4、第四章真言宗說:密教之傳,實起自唐玄宗時,雖密咒翻譯,自漢以來即有之,然至此始有完全之密教傳入。因咒為佛經所常有,而密教則外重儀軌,內附教理,自成一系統宗派也。玄奘、義淨詳記印土流行之宗派,玄奘雖稱有咒藏,義淨雖稱有道琳在印求明咒,且淨譯咒亦多,然均未列密教為一派,實可知密教之完成,蓋在唐時也。 1自漢而下,佛經常中雜有咒語,甚或以咒語為主的經籍也不少,但湯用彤認為光有咒語,而無壇場科儀,不能視為密教。湯說較為合理。大抵說來,小乘佛教以釋迦為主神,鄙棄咒語、壇場及術法;大乘以阿彌陀佛為主神,雖雜有咒語,但無壇場科儀、三密相應等說。密教以大日如來為主神,有壇場科儀、三密加持、護摩等法,如以此為準
5、來看,那麼大正藏密教部所收的經典,如吳支謙佛說無量門微密持經 、東晉帛尸梨蜜多羅譯佛說灌頂經 、姚秦鳩摩羅什譯孔雀王咒經 、劉宋求那跋陀羅譯阿難陀目佉尼呵離陀經 、元魏曇曜譯大吉義神咒經 、梁僧伽婆羅譯舍利弗陀羅尼經 、隋闍那崛多譯佛說一向出生菩薩經等等譯經,這些經典僅是重視咒語,尚無壇儀及三密法,亦無大日佛等觀想對象,根本不能算密教典籍,不應置於密教部。相對的大正藏般若部第八冊所收的唐金剛智譯金剛頂瑜伽理趣般若經 、唐不空譯大樂金剛不空真實三麼耶經 、唐般若譯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 、宋施護譯佛說遍照般若波羅蜜經 、宋法賢譯佛說最上根本大樂金剛不空三昧大教王經 、宋天息災譯佛說觀想佛母般若波羅
6、蜜多菩薩經等等,則反而都應擺入密教部中,而不應擺在般若部。密教為佛教最後期宗派,受道教影響甚深。早年的學者,大都不認為中土文化影響佛教,更不相信道教也影響了中土佛教,甚至影響了印度佛教的發展;但近年來學者大都已開始注意到道教和佛教的關係,也逐漸察覺到道教不僅對中土密教有影響,甚至對印度密教的形成和發展有影響。筆者十多年前曾以道教與密宗為題,發表了道教星斗符印與佛教密宗 、道教與密宗 、 道教術儀與密教典籍三本書,論述中土密教受道教及中土文化影響的情形。筆者的論著,偏重由中土所保留的文獻中,來探討道教與密教的關係,以此來推測印度密教也受到中土道教的影響。最近黃心川等學者,更直接引證印度學者對道教
7、與密教的相關研究,足以看出道教對密教的影響,不僅是影響了中土的密教,也已影響了印度的密教,且是在密教傳入中國前,就已受到道教的影響;當然傳入中國後,這種交互的影響更快速。貳、中土密教經典中所呈現的道教成分筆者長期來研讀佛、道兩教經藏,由於對佛經中出現了諸多的符籙呪印深感訝異,於是便開始著手兩教間相互影響的研究,第一次發表相關的文章,是在一九九年,中國文化大學主辦第二屆敦煌學國際研討會,發表了從敦煌寫卷中看道教星斗崇拜對佛經之影響 ,此後不斷的撰寫這方面的論文,發表於學術刊物上;其後將這些論文增補,而於一九九三年四月由新文豐出版公司出版了道教星斗符印與佛教密宗及道教與密宗二書,接著一九九四年三月
8、,又由新文豐出版了道教術儀與密教典籍一書。筆者五年內所寫的這三書,及多篇論文,都是由道教影響於密教經典科儀處,來著手論述。 道教星斗1 湯用彤隋唐佛教史稿275 至 276 頁,二一年台灣佛光文化事業出版。符印與佛教密宗是將密教典籍中受中土道教星斗崇拜及符印影響之佛經,逐一臚列探討。 道教與密宗 ,是從壇場科儀及術法等,來論述密教受道教影響的情形。 道教術儀與密教典籍 ,則是將大正新修大藏經第十八冊至二十一冊密教部所收,受到道教影響之經典,逐一摘出論述。其後筆者又於二五年三月由新文豐公司出版了道家道教影響下的佛教經籍一書,此書雖以藏經所收全部佛經為主,但對密教受道教影響處,也有所增補。大抵來說
9、,道教影響於密教的,約有下列主要項目。、星斗崇拜對印度密教的影響道教以為天空諸星,代表著天帝及諸神,主宰著人事吉凶禍福。在天上星群中,尤其重視北極、南北斗及二十八宿。北極是天帝所在處,而南北斗則為紫微大帝的二司兩極,分別掌理水火、陰陽,道教有南斗主生,北斗主死之說。南北斗經所說的南斗六星君為:天府、天相、天梁、天同、天樞、天機;北斗七星君為:貪狼、巨門、祿存、文曲、廉貞、武曲、破軍,及外輔、內弼二星君。南北斗星神,不僅主宰人之生死壽夭,也轄掌日月星辰及二十八宿。南北斗又屬於紫微大帝及玉皇大帝所管轄。整個天上的星宿,是神祇的化現,有階位及職司,掌管世人吉凶禍福。這是道教星斗崇拜的說法,也是中土周
10、秦以來逐漸形成的說法。在星斗崇拜方面,中土將黃道附近常見星群區分為二十八宿(角、亢、氐、房、心、尾、箕、井、鬼、柳、星、張、翼、軫、奎、婁、胃、昴、畢、觜、參、斗、牛、女、虛、危、室、壁) ,再將二十八宿歸屬於東蒼龍、南朱雀、西白虎、北玄武四大星團,蒼龍、朱雀、白虎、玄武,也稱為四靈,每一個各統領七宿,每一宿各由數星組成。二十八宿的區劃方式,和印度的區分法有極大不同。印度承受希臘羅馬的說法,將星空區分為十二宮(獅子宮、女宮、秤宮、蝎宮、弓宮、摩竭宮、瓶宮、魚宮、羊宮、牛宮、夫妻宮、蟹宮) 。中、印這兩種區分方式,是各自將天上星群做不同的聯想、區分,兩者不能並存;再者,佛教認為日月星群僅在天界最
11、低層的四天王天上,過此即無日月星辰,所以並無星斗崇拜的思想。但受中土影響,佛經中出現不少這一類的經典,如三國吳竺律炎、支謙譯摩登伽經 、竺法護譯舍頭諌太子二十八宿經 、東晉失名譯七佛八菩薩所說大陀羅尼神呪經 、隋那連提耶舍譯大方等大集經卷四十一、四十二及卷五十六之日、月藏分 、唐義淨譯佛說大孔雀咒王經 、唐尸羅跋陀羅譯慧琳筆受大聖妙吉祥菩薩說除災教令法輪 、唐金剛智譯北斗七星念誦儀軌 、大興善寺阿闍梨述北斗七星護摩祕要儀軌 、婆羅門僧將此經唐朝受持佛說北斗七星延命經 、唐不空譯文殊師利菩薩及諸仙所說吉凶時日善惡宿曜經 、唐不空譯七星如意輪祕密要經 、唐不空譯佛母大孔雀明王經 、唐一行撰七曜星屒
12、別行法 、唐一行撰宿曜儀軌 、唐一行撰北斗七星護摩法 、唐一行修述梵天火羅九曜 、唐波羅頗蜜多羅譯寶星陀羅尼經 、唐法全集供養護世八天法 、天竺婆羅門金俱吒撰集七曜攘災決 、敦煌寫卷伯二一九四號佛說大威德熾盛光如來吉祥陀羅尼經 、伯二三二二號二十八宿真言 文殊破宿曜真言 、伯四七一號十一曜見生圖等曆算玄文 、宋法天譯佛說聖曜母陀羅尼經 、宋法賢譯難儞計濕嚩囉天說支輪經等等,這些經典大都被歸類為密教典籍,收錄於大正新修大藏經第十八至二十一冊中。上述的這些經典,或在經中論述二十八宿,或論述星神祟病及祭祀,或說北斗七星君主人壽夭吉凶,或將二十八宿及十二建除相配用來擇日,或以星宿來推算人命等等。其祭法
13、有紙錢、酒、脯,其科儀甚至有披散頭髮;這些都足以看出道教對密教的影響。詳細舉證及論述,請見筆者道教星斗符印與佛教密宗一書。、道教符籙咒印對密教的影響符是將文字屈曲成篆籀星雷之形,是天上聖神所使用的文字。 籙是神祇名錄,上書神祇名諱、圖像及符咒。 咒是天上聖神要語。 印有兩種,一種是道士職司之印;一種是符文之印,上刻神符,功用與神符相同。道教以符籙咒印來治病驅鬼、來證道修仙。上述符籙咒印四者,因為佛教原已有咒,所以道教影響於密宗者為符、籙、印三者。受道教符籙呪印影響的經典,如東晉帛尸梨蜜多羅譯大灌頂經卷七佛說灌頂伏魔封印大神咒經 、梁佚名譯阿叱婆鬼神大將上佛陀羅尼經 、唐婆羅門僧譯佛說北斗七星延
14、命經 、失名譯龍樹五明論 、唐瞿多三藏譯佛說常瞿利毒女陀羅呢呪經 、唐不空譯佛說金毘羅童子威德經 、唐一行撰曼殊室利燄曼德迦萬愛祕術如意法 、唐阿質達霰譯穢跡金剛禁百變法經 、唐般若惹羯羅撰聖歡喜天式法 、唐婆羅門僧佛說北斗七星延命經 、唐一行撰七曜星辰別行法 、一行撰北斗七星護摩法 、敦煌寫卷伯二五五八號佛說七千佛神符益算經 、斯二四九八號洗眼符難產符等 、斯四五二四號佛說咒魅經 、斯四六九號金剛神符 、伯二六二號背面觀世音菩薩符印一卷、伯三八五三號背面佛說大輪金剛總持陀羅尼法 、伯三八七四號觀世音及世尊符印十二通及神呪等等。上述的這些密教經典,都可看到道教的符印,有的甚至刻意將咒語神符化。
15、不僅經中出現符印而已,密教也用符印來治病、驅鬼、及成就佛法,其使用方式、佩帶吞服等法,都和道教有關。詳細舉證及論述,請見筆者道教星斗符印與佛教密宗一書。、道教壇場及陰陽五行生剋說對密教壇場術儀的影響密教壇場最主要者為金剛界及胎藏界兩大曼荼羅,其胎藏界曼荼羅係仿自中土帝王之郊天祀地壇;而金剛界則仿自道教九宮壇。密教胎藏界主要典籍為唐善無畏及一行譯大毘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七卷(簡稱大日經 ) ;金剛界主要典籍為唐不空譯金剛頂一切如來真實攝大乘現證大教王經三卷(簡稱金剛頂經 ) 。此外,善無畏譯三種悉地破地獄轉業障出三界祕密陀羅尼法 、善無畏譯佛頂尊勝心破地獄轉業障出三界祕密陀羅尼 、善無畏譯尊勝佛
16、頂脩瑜伽法軌儀等等經典,對密教的壇場及修持法門,也都有所述及。密教壇場修持法,常以五方、五色、五佛、五智、五梵字、五輪、五形、五部、五蘊、五行、四季等相搭配;這種方式,其實是出自中土五行生剋之說。其金剛界的大曼荼羅,為仿自中土道教的九宮神壇。而胎藏界的大曼荼羅,則為多層圓壇;其規制,據密教胎藏界主要經典唐善無畏譯大毘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 (簡稱大日經 )之記載,此圓壇有四門,四向通達。更以今日所見日本石山寺版大悲胎藏大曼荼羅圖樣而言,共有四重壇,中央壇為大日佛及四佛、四菩薩;大日居中,其餘分居八方,稱為中央大日壇。接著外圍的佛母院、蓮華院、金剛部院、持明使者院等,環繞於四方,此為第一重;再接著
17、東邊的文殊院、南邊除蓋院、西邊虛空藏院、北邊地藏院,為第二重;釋迦院、四波羅蜜院、外金剛院等為第三重。此三重壇與中央大日壇合為四重。壇有東西南北四門。此曼荼羅,因中央主要之壇為圓壇,其餘三重為方,因此一般以四重圓壇稱之。其中各院所供諸神,總共有三百多尊,除佛、菩薩外,另有日、月、星、辰、二十八宿、風天、水天、火天、三界天、閻摩王、太山王、天龍八部等,各有階次方位。我們如將密教胎藏界大曼荼羅,拿來和後漢書祭祀志上或史記封禪書等所說的壇場規制來相較,不難發現兩者的共同點甚多:兩者都為多重圓壇,有四門,四向通達,每重壇上分祀多尊神祇;而更可疑者,兩者對神祇的方位、階次、服色的說法多雷同。中土以五帝與
18、青赤黃白黑五色相配,分屬東西南北中五方位;這種配屬和中土的五行生剋有關;此青赤黃白黑五色,早在尚書虞書益稷被視為五正色;而商代出土的甲骨中已有祭四方帝的記載,秦漢之際以五方帝代表上天,道經也多有五方帝的描述。而密教之壇,竟然也以五佛、五方、五色相搭配,將五佛分屬五方、五色;其方位顏色又與中土全同,這種搭配法,是出自中國,非關印度,很顯然的是佛教密宗抄襲自中土陰陽五行家之說;再者,胎藏界大曼荼羅和現存道教太上洞神太元河圖三元仰謝儀中的壇位圖也頗相近;則胎藏界大曼荼羅,當是仿襲中土帝王郊天和道教壇儀而來。又,最可看出密教受中國五行說影響的,舉經典來言,如唐善無畏譯三種悉地破地獄轉業障出三界祕密陀羅
19、尼法 、善無畏譯佛頂尊勝心破地獄轉業障出三界祕密三身佛果三種悉地真言儀軌 、善無畏譯佛頂尊勝心破地獄轉業障出三界祕密陀羅尼 、善無畏譯尊勝佛頂脩瑜伽法軌儀等經,經中將五梵字(阿、鍐、藍、含、欠) 、五輪(地、水、風、火、空) 、五形(方、圓、三角、半月、火焰) 、五色(青、白、紅、黑、黃) 、五相應部位(腰下、臍中、心上、眉上、頂上) 、五方(東、西、南、北、中) 、五部(金剛部、蓮花部、寶部、羯磨部、虛空部) 、五蘊(色、想、受、行、識) 、五臟(肝、肺、心、腎、脾) 、魂神(魂、魄、神、志、意) 、五佛(阿閦佛、阿彌陀佛、寶生佛、不空成就佛、大日佛) 、五智(大圓鏡智、妙觀察智、平等性智、
20、成所作智、法界性智) 、五行(木、金、火、水、土) 、四季(春、夏、季夏、秋、冬)等等相配係,如梵字阿為地輪,為方形,為青色,相應部位為腰下,為東方,為金剛部,為五蘊的色,為五臟的肝,為五佛的阿閦佛,為五智的大圓鏡智等等;用此儀法來觀身修鍊,使自己與佛相契,即身而成佛。其中五行、五方、五色、五佛、五臟、四季之搭配,和中土尚書洪範 、 呂氏春秋 、 大戴禮夏小正 、 禮記月令 、班固白虎通德論等說法相同,只是密教把中土的五帝,換成五佛罷了。而其中五方、五佛、五色三者的配繫,並不僅是上述善無畏譯經的說法而已,它已是密教金、胎兩界的共法,也是唐密、東密、藏密的共法,如此而說印度不受中土影響,實很難自
21、圓其說。筆者在所著道教與密宗和道教術儀與密教典籍二書中,曾將中土和密教有關五行、五方、五色等相配情形,分列圖表,兩相比較,抄襲之跡不言自顯。、道教修持法門及房中術對密教的影響在修持法門上,道教房中、導引、避穀、食氣、叩齒、咽津、噴潠等法,對印度也應有某些程度的影響。密教無上瑜伽將男女性愛比做金剛界與胎藏界相結合,理智合一,其實是肇自道教房中說。密教的五輪觀身修持法門,以臍下、臍中、心上、眉上、頂上為觀想部位,且將諸神和體內部位相配係;這些做法,也和道教以泥丸(眉間退入三分處) 、絳宮(心臟處) 、命宮(臍下三指向內處)及黃庭、氣海、關元等為觀想處是相近;而六朝上清派的存思法門,即是觀想人體內重
22、要部位之神祇吐炁入身,鎮守身中各相應部門。身神之說出自道教將人體視為一小宇宙,宇宙中有此神,人體內亦有此神。因此,印度密教的重視男女雙修,及拙火上行身體中諸蓮輪,甚至將諸神和體內各蓮輪等部位相配之說法,應是受自道教影響。不僅如此,道教術法好用童男女, 史記秦始皇本紀載秦始皇遣徐巿發童男女數千人,入海求僊人。 而密教的術法亦重視童男童女 2。道教以壇場術法來召遣鬼神,以降魔治病;密教亦借由壇法來句召鬼神,用以伏冤、降魔、治病 3。術儀上道教有叩齒、咽津、潠水,密教亦用之 4。又,密教所用藥材有中土的藥物之名 5。密教修鍊法門上有道教的辟穀、食氣術 6。而道教之人偶厭2 如唐阿地瞿多譯佛說陀羅尼集
23、經卷二、唐善無畏譯大佛頂廣聚陀羅尼經卷五、唐不空譯七俱胝佛母所說准提陀羅尼經 、宋天息災譯佛說大摩里支菩薩經等。宋贊寧宋高僧傳卷一唐金剛智傳文末係語云:五部曼拏羅法,攝取鬼物,必附麗童男處女,去疾除袄也絶易。 其實重視童男女,是受道教影響,自秦始皇以童男女入海求仙始,道經中即常見用童男女來製藥行法。3 道教亦以召遣鬼神,治病降魔為主。初期佛教不重視術法,至密教起而大量採用術法。4 見梁失名譯阿吒婆鬼神大將上佛陀羅尼經 、唐阿地瞿多譯陀羅尼集經卷一佛頂索印咒第二十三 、 龍樹五明論卷上等。5 如唐不空聖迦柅忿怒金剛童子菩薩成就儀軌經 、唐菩提流志譯如意輪陀羅尼經佩藥品第六 、唐伽梵達摩譯千手千眼
24、觀世音菩薩治病合藥經等等,不僅有中土藥名,而合藥須擇日,忌俗人見等忌諱,亦與道教同。6 見唐金剛智譯不動使者陀羅尼祕密法 、不空譯如意寶珠轉輪祕密現身成佛金輪咒王經放鉢品第一 、唐智通譯觀自在菩薩怛嚩多唎隨心陀羅尼經觀世音說療一切病壇法 、善無畏譯慈氏菩薩略修愈誐念誦法卷十第十品、 龍樹五明論等等。勝術,和密教的人偶降滅法間有密切的關係。另外,佛教認為女身不能成佛,須先轉成男身,但密教受道教的影響,女性神佛非常多。再者,密教典籍中出現中土的泰山府君、司命、判官、北斗七星君等神祇;以及文簿相移、稱名啟請等章奏形式;這些都是受自道教的影響。詳細舉證及論述,請見筆者道教與密宗 、 道教術儀與密教典籍
25、二書。、道教習尚及禁忌對密教的影響道教在鍊丹合藥及立壇作法時,須慎選時日,避忌為俗人、雞犬、婦人、小兒、喪家所見,尤其忌諱產婦及月經期之婦女進出道場。 抱朴子金丹篇所言:勿近穢污及與俗人往來;又不令不信道者知之,謗毀神藥,藥不成矣。至於在經典術法傳承上,禁諱不經師徒盟誓而私自盜法,及妄傳不該傳習之人,否則死後入地獄,九玄七祖受風刀之考,這類的載述見於太真玉帝四極明科經 (正統道藏洞真部戒律類雨字號 )及六朝道經中。道教的習尚及禁忌,對密教也有深遠影響。密教的合藥及立壇上,亦忌為俗人、雞犬、婦人所見,禁經期女、喪家等出入道場。唐善無畏譯大佛頂廣聚陀羅尼經卷四造珍寶品:(作金方及藥)呪師著新淨衣裳
26、,壇前誦呪守之,婦人、孝、六畜、狗等並不得見,見即不成,慎之大吉。 7唐伽梵達摩譯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治病合藥經說:(製藥)時唯須淨護,莫令新產婦人及狗見。 8唐善無畏譯七佛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羅尼法:此壇鏡法不得人見,若見,即不好不成。 9唐智通譯觀自在菩薩隨心咒經:若欲聞持不忘,取菖蒲去皮,剋記節慎之,不得見喪孝哭泣,若見,即失。 10龍樹五明論卷下文末:修行者慎見死尸及產乳、六畜產生乳血光,及婦女、小兒,及雞犬之聲。常淨身澡口,見污穢之時,必須呪解穢之;呪水三返,以洗面目,然後入室,不爾者,法不成,及被殃害,體面生瘡。11唐不空譯菩提道場所說一字頂輪王經卷三:新產及死家,殘食及祭食,月經女作
27、食,及以彼家食,旃陀羅家食,臭穢陳宿食如是等之家,悉不往飲食,及不往止宿,破壞悉地故。 12以上密教的這些禁忌,可以說是沿襲道教之說,而和原始佛教不同。又,在傳經授法上,密教亦是強調須傳於壇場受灌頂者,傳受非人,自身將受其殃,如唐阿地瞿多譯佛說陀羅尼集經卷五:呪師必須得他布施白馬,若無白馬,用銀作馬而與呪師。若無銀作馬,任咒師意所須之物,以代馬用。若無物者,好心孝順,持戒堅固,能得不違阿闍梨教嚴決之者,方教此法。 (大正新修大藏經第十八冊八三二頁中)7 大正新修大藏經第十九冊一六五頁中。8 大正新修大藏經第二十冊一四頁上。9 大正新修大藏經第二十冊一八七頁上。10 大正新修大藏經第二十冊四六三
28、頁上。11 大正新修大藏經第二十一冊九六八頁下。12 大正新修大藏經第十九冊二八頁上。失名譯阿闍梨大曼荼攞灌頂儀軌:汝又不應於未入壇場受灌頂人前說此法事,汝若說者,非但違失汝三昧耶,亦自招殃咎耳。 (大正新修大藏經第十八冊一九頁中)供施財物,請師傳法,不可輕傳於未灌頂人,否則死入地獄,密教典籍中這類的記載不少;這種習慣和傳統佛教相違,而和道教相近。道教師徒相授受,須於壇場盟誓而後傳受經法,戒妄傳於人,否則自身及九玄七祖等眷屬將受災殃,這樣的記載,屢見於六朝及後世道經中。密教主張於壇場灌頂再傳授經法,戒所傳非人,這些都是受自道教的影響。參、印度學者研究中所見中土道士對印度密教形成之影響道教對佛教
29、密宗的影響,不僅影響中土的密教,也影響了印度的密教;不僅密教成立後受影響,甚且在密教形成前也已受影響。道教對印度密教的影響,在中土所保留的文獻中,雖可以由兩教眾多的相同處推測而知,但更直接的,則須由印度學者所撰寫及印度史料中所保存的來論述。、印度撰、日本松長有慶譯東洋知惠一書中所述道士對密教的影響筆者所見的曼荼羅東洋的知惠一書,是日本友人稻谷祐宣所寄贈,該書是日本新潮社刊印,昭和五十六年(一九八一年)發行,平成四年五月十六刷;原著者為印度人,西元一九一五年出生,在印度加爾各答大學研習印度古代史,並在英國倫敦大學取得碩士學位,曾在印度及歐美各大學講學,是這方面的權威。該書第三章 P42、P43
30、,言及印度 Tantric之修行法中,有的是道教道士(人名)和印度曼陀羅師(人名) ,二人傳入印度者。在 Tantric 正規之 192 種修行法中,即有 64 種是從中國傳去,糝有道教所傳式樣。這些論述,可以印證道教確曾影響印度本土的佛教密宗。今將該書相關譯文錄述於下:曼荼羅東洋的知惠:曼陀羅行法有一種方式,稱為,則以中國方式稱呼,那是由道教的先進和印度曼陀羅師,二人帶進印度的。所謂大中國的名稱,可以當為中國或西藏。在一百九十二種正規的曼陀羅裡,有六十四種的曼陀羅,是從這地區被帶過來的。大乘的曼陀羅主義,以後才發展出來,有不少可觀的曼陀羅出自於尼泊爾、不丹、錫金。曼陀羅主義,在幾個世紀之間,
31、成為全印度的現象,其痕跡仍殘存於不少的主要宗派裡。 上述引文,談及道教道士曾入印度傳授道教修行法門,影響了密教的修煉方式。雖然文句簡短,但已可確知道教曾影響印度密教,在密教一百九十二種正式修持法門中,涵藏了六十四種道教道士所傳授的壇儀修持法門。、黃心川道教與密教一文所引印度學者論述道教對密教的影響黃心川是長期研究學佛教的大陸學者,最近也開始注意到道教對佛教密宗的影響,他收集了許多印度學者相關的研究,撰寫成道教與密教一文,刊載於中華佛學學報第 12 期(19997 月出版)頁 205218,台北中華佛學研究所發行。文中借由印度學者的研究,論述了道教與密教的關係,是較接近以印度人的眼光,來看待道教
32、和密教問題的文章;能讓人對道教影響印度本土,有較深刻的認識。黃心川道教與密教所引用到的資料有:S.K. 查特吉:印度與中國:古代的接觸,載亞洲學會學報1959 年卷 1,第 1 期。P.C.雷易:古代中世紀印度化學史頁 126127,加爾各答,1956 年等等。文中有許多地方,僅談到印度學者之名,而未詳列文章出版情形;而其中引用 P.C.雷易,也是轉引自德恰托巴底亞耶順世論,頁 425427。雖然黃心川引用印度方面的資料,大都出自轉引,但仍可看出中土道教對印度丹藥及密宗的影響。黃心川道教與密教云:據印度師覺月、P.C.雷易、S.N.達斯古普塔、N.N.薄泰恰裏耶等等的研究和中印保存的大量的史料
33、,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印度的密教和中國的道教不僅在古代和中世紀有過長期交往的歷史,而且在宇宙觀、生命觀和宗教修持方面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當然,這不是一種偶然的巧合,或者是宗教具有的共同的特徵,它有著深刻的社會歷史原因。黃心川引述印度學者的看法,認為在宇宙觀、生命觀方面,曾受道教影響。道教太極生兩儀的陰陽學說及道物一體的理論,影響了印度密教宇宙論及女神崇拜。密教的即身成就,即是出自道教的人道合一(道物一體)以及道教以人身為一具體而微的小宇宙的觀念而來。接著黃心川認為,道教在修行法門上,影響印度密教的有五項:(一)、房中術或性技術,(二)、煉丹與製藥技術,(三)服餌養生法,(四)、吐納調息法,(五
34、)、按摩或體操鍛鍊法。其中在論述房中術、煉丹製藥及導引吐納上,黃氏引述了不少印度學者的說法,可以從印度人的角度來看待道教、密教二者間的關係。引述於下:黃心川道教與密教:關於中印道、密性交技術的交流,在龐大的道藏中幾乎沒有一點蛛絲馬跡可尋,但在印度梵文和泰米爾文獻中卻有不少記錄。印度最早提出印度密教女人道(Vamacara,性交術)的是 H薩斯特利教授(H. Sastri)。1874 年印度 R.M.查特吉(Rasik Mohan Chatterji)在東孟加拉發現一批婆羅門教的文獻梵文文獻,這些文獻中提到了印度密教的女人道,並涉及了與中國道教的關係,其中重要的有 B. 吉裏等所撰的度母秘義經(
35、 Tararahasya)、風神咒坦多羅( Rudrayamala Tantra)和摩訶支那道修法( Mahacinaeara Krama)等。1908 年室利文卡斯特瓦爾又編輯出版了彌羅山坦多羅( Meru Tantra),這個坦多羅也涉及到了密教與中國的關係。1913 年印度瓦倫特剌研究會(Vaendra Research Society)又編輯出版了風神咒坦多羅和梵天坦多羅,在這些文獻中都記錄了印度女人道來自中國的事實。在上述文獻中都提到印度密教中與救度母崇拜或獨結母崇拜(Ekajaka)有關的女人道都來自中國,印度密教中奉行的五真性供養也與中國有關。另外,還提到一個叫筏濕斯塔(殊勝,V
36、esistha)的密教徒曾親自來中國向佛陀學習過摩訶支那道,據此,比利時的西爾維萊維教授(Sylvia Levi)還進一步研究了女人道與中國秘密社會的關係。以上文獻中的記載,雖然不可能避免地帶有一些神話,但印度密教與中國道教交往的事實是確鑿無疑的。黃心川道教與密教:雷易在他的印度化學史中說,印度泰米爾文獻中提到的十八位密教成就者或大師中有兩位是中國人,他們的泰米爾名字叫博伽爾(Bogar)和普利波尼(Pulipani)。博迦爾原是道教徒,在公元三世紀時去印度,最先住在巴特那、伽耶,嗣後遷居南印度,皈依了密教。他撰寫了不少煉金術和醫藥學的著作,並為印度培養了大批學生,後來帶著一批弟子回到中國,這
37、些弟子在中國學成之後又回到南印度的納德,傳授中國道。另一個大師普利波尼與博迦爾一起到印度,定居於納德。他根據密教的觀點,用泰米爾文寫了不少有關巫術、醫藥、煉金術的著作。這些著作可能把中國道教煉丹的經驗溶合到了密教中去。博迦爾和普利波尼的材料雖然在中國史籍中沒有記錄,但他們的事 是確鑿無疑的。在博迦爾、普利波尼活動的年代,中國道教的黃白術已向煉丹術發展,當時只有道教徒才從事煉丹的工作,因此,他們道教徒的身分是可以肯定的。總之,博迦爾和普利波尼為中印密教與科學的交流作出了貢獻。以上是印度房中術、鍊丹製藥方面受中土道教影響的地方。黃文並說:值得注意的是道教用以補救損傷、治病,或以採陰益陽,增年益壽的
38、還精補腦術,至今還在孟加拉地區毗濕奴教闍塔尼亞派中流行。不僅印度密教男女雙修,受中國道教的影響,在丹藥長生方面,更有中國的道士,曾赴印度傳教,並有印度人來中土學習鍊丹術。另外,黃文談到道教導引吐納對印度密教的影響,也頗有可採處,轉錄於下:黃心川道教與密教:印密把印度古典瑜伽與密教的玄學思想結合以後,出現了很多派別,其中最重要的是由古羅俱商那特建立起來的訶陀瑜伽派(Hatha-Yoga) ,他們的主要經典是訶陀瑜伽燈明和濕婆本集。訶陀瑜伽和無上瑜伽的母部都注意修呼吸技術和專注一點(明點)。這和道教中的修呼吸技術的吐納法極為相似。吐納法在我國春秋時就已流行,莊子曾提到吹呴呼吸,吐故納新,馬王堆出土
39、的養生方十問中十分強調息必深而久,深息以為壽,這和印度教的密教訶陀瑜伽所要求的呼吸要長而細微,注意間隔等是相似的。道教很重視在吐納中的存想或守一(把意念存放在一起,例如放在丹田上),而印密也重視這點,印度秘密密教的無上瑜伽和印度教密教的訶陀瑜伽都主張:在人體中有三脈五輪或三脈六輪,三脈指左、右、中三脈,秘密佛教認為,中脈位於背脊骨中,上起頂門,下達會陰,是人性命的中樞,左右二脈貼於脊椎左右。而訶陀瑜伽所主張的三脈(Triveni)也位於大腦神經中樞。秘密佛教認為五輪(五重脈輪,相當於現代科學的神經節)其位置在頭頂、喉、心、臍和會陰處。訶陀瑜伽主張有六脈輪,這些脈輪位於脊骨、前列腺區、腹部、心臟
40、、喉部和頭頂穴。每重脈輪都有著若干脈結,連貫大小諸脈。這種說法與我國道教所主張的任督兩脈學說極為相似。密教所主張左中右三脈相當於道教的督脈、任脈,頂、喉、心、臍、會陰等脈輪大致位於任、督兩脈分布的很多穴位上(泥丸宮、神庭、重樓、絳宮、氣海等)。密教認為,人們在修習瑜伽時,可用氣息(風)的力量,引發背脊骨中潛藏的力量或靈體(Kaudari)由下而直上達頂端,打開脈結,獲得無盡的智慧和成就。道教也認為,在修持中可以使元氣自行發動,衝開督脈,以通任脈 ,使督、任周流,達到養生的目的。以上是道教導引吐納對密教修持法門的影響;在這方面,筆者道教與密宗一書中也有述及。除了黃文所說道教留注丹田穴位的修持法門
41、影響密教外;道教將身神和人體各部位相配,用以做為修持時觀想之用,上清派上清大洞真經所述的修行法門,即是如此;這種存思身神的修持法門,也影響了印度密教,筆者道教與密宗第一章附圖九,即影附了中央脊柱與諸蓮輪及諸神祇相對應圖,和道教內丹修鍊圖極為相近。黃心川文章對道教受密教影響處,能徵引印度學者的論著為證,此是黃文可貴的地方,但美中不足的,是引用印度學者的資料時,未能詳細列述書名、出版情形,如上引論述道教房中對密教女人道的影響所徵引的印度學者之説,僅列人名,未能詳列其文章出處,及出版情形。肆、結論密教興起於西元八世紀,約中國唐玄宗朝。自唐至宋,印度僧人翻譯出不少密教典籍;而由這些典籍中,可以看出密教
42、已深受道教影響。密教經典,或用中土四靈(青龍、白虎、朱雀、玄武) 、廿八宿之說;或採用北斗七星主人生死之思想;或用道教祭拜星斗科儀;或沿襲中土星辰為祟之說。不僅星斗崇拜受道教影響,密教經典中,或用道教靈符以治病驅鬼,或用中土藥材雄黃、雌黃等來煉長生丹藥;或仿襲道教壇場儀制,以五行生剋法來安置壇場;或用道教存思身神及導引、食氣的修持法門;或仿襲道教男女房中術,而倡導男女雙修,及女神崇拜。密教受道教的影響,大抵從中土現存文獻中,已可推知。對道教與密教兩者關係的研究,最近學者的研究,愈來愈多,除由中土所保留的密教文獻著手外,也逐漸重視印度學者的研究成果。而由中印兩邊學者的研究中,已可明確的斷定,道教
43、確實影響了密教,不僅中土的密教受影響,也直接影響了印度的密教;不僅是密教形成後受影響,在密教形成前也已受到道士的傳授修持法門及製藥煉丹之法。印度的密教,雖然在十二世紀後隨著佛教的消逝而滅絶,但在印度以外,今日仍有不少地方信仰著密教。以地區來分:有流傳於西藏的藏密;有流傳於日本的東密;有流行於雲南一帶的滇密。流行於日本的東密,是沿承中土唐代密教而來,屬於八世紀至十二世紀間較早期的密教;藏密及滇密則是十二世紀後所傳入的密教。密教除受道教影響較深遠外,密教流傳至各地時,也常和當地的文化習俗結合在一起,顯現出密教的包容性極強。這些都是研究密教的好題材,因此對於密教的研究,我們仍有許多空間可以發揮。Rx
44、VBZF%I(M=27blfpisQwUAYE!H*L+15;8cmgqOuSxVBZF%J)M=27blfpjtQwUAYE$I*L+15;9 cmgqOuSyVBZF%J)N26:akeoisPvTzXD!H*K-04.8clfpjtRxVAYE$I(M=25;9 dnhqOuSyWC#G%J)N37akeoisQwTzXD!H*L+04.8cmfpjtRxVBZE$I(M=27bkeoisQwUAXD!H*L+14.8cmgqjtRxVBZF%I(M=27blfoisQwUAYE!H*L+15.8cmgqOuRxVBZF%J)M=27blfpjsQwUAYE$I*L+15;9cmgqOu
45、yWC#G8cmgqOuSxVBZF%J)M=27blfpjtQwUAYE$I*L+15;9 cmgqOuSyVBZF%J)N26:akeoisPvTzXD!H*K-04.8clfpjxVBZF%J(M=27blfpjsQwUAYE$H*L+15;9cmgqOuSxVBZF%J)N=27:akeoisQvTzXD!H*L-04.8clfpjtRxVBYE$I(M=27akeoisQwUzXD!H*L+14.8cmgpjtRxVBZF$I(M=27bleoisQwUAYD!H*L+14.8cmgqOtRxVBZF%J(M=27blfpisQwUAYE$H*L+15;8cmgqOuSxVBZF%J
46、)M=27blfpjtQwUAYE$I*L+15;9 chrPuSyWC#G9cmgqOuSxVBZF%J)N=27:akeoisQvTzXD!H*L-04.8clfpjtRxVBYE$I(M=27akeoisQwUzXD!H*L+14.8cmgpyWC#G8cmgqOuSxVBZF%J)N=27blfpjtQwUAYE$I(L+15;9 cmgqOuSyWBZF%J)N26:akeoisQvTzXD!H*K-04.8clfpjtRxVBYE$I(M=25;9 dnhrOuSyWC#G%J)N37akeoisQwUzXD!H*L+04.8cmgpjtRxVBZE$I(M=27bleoisQwU
47、AXD!H*L+14.dmrPvSyWC#G8cmgqOuSxVBZF%J)M=27blfpjtQwUAYE$I*L+15;9 cmgqOuSyVBZF%J)N27blfoisQwUAYD!H*L+15.8cmgqOtRxVBZF%J(M=27blfpisQwUAYE$H*L+15;9cmgqOuSxVBZF%J)N=27bleoisQwUAXD!H*L+14.8cmgqjtRxVBZF%I(M=27blfoisQwUAYE!H*L+15;8cmgqOuRxVBZF%J)M=27blfpjsQwUAYE$I*L+15;9cmgqOuSyVBZF%J)N27blfpisQwUAYE$H*L+15;8cmgqOuSxVBZF%J)M=27blfpjtQwUAYE$I*L+15;9 cmgqOuSyWBZF%J)N26:akeoisQvTzXD!H*K-04.8clfpjtRxVAYE$I(M=25;9 dnhrOuSyWC#G%J)N7blfpjsQwUAYE$H*L+15;9cmgqOuSxVBZF%J)N=27:akeoisQvTzXD!H*L-0;8cmgqOuRxVBZF%J)M=27blfpjsQwUAYE$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