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你和王羲之之间,只差了几个孙过庭!(一)有差距是很正常的事情,曾几何时鄙人也是网瘾少年,迷恋打怪升级,从此和一线优等生拉开了差距。有差距心里自然会有起伏的,拿破仑说:“我承认我比你矮,但你若因此而嘲笑我,我会砍掉你的头来削平我们之间的差距”,想到这句话还是蛮有力量的(捂脸)。说到打怪升级,其实书法也与之差不多:o 先是觉得牛逼、好玩,感兴趣,想上手;o 初级学会了使用毛笔,买了初级装备(各类文房看着差不多的凑活起来了);o 升一级开始冒险,到处乱跑,走了很多弯路(有一部分人一直就没从弯路上回来);o 再升一级知道了,噢,原来要临帖(但有些人临的出不来了);o 再升一级,帖能临得不错,有些体会,
2、也看不起那些低等级别的“ 玩家”了(从此也看不起全世界的江湖派和超出审美认知的书法作品),当然也有一部分玩家也从此迷恋上“带新手” 了;o 再升一级发现临那么像不会创作有个毛用;o 再升一级,到处找老师指导怎么临帖,怎么学创作o 级越升越高,但级别越高越被人看不懂,因为大部分人都只打到了中级就到处游离,停下了升级的脚步,因为越往高升级越难,而高级的你也不愿意找低级别的玩了。就这样,人与人之间有了差距。很正常,干什么都有差距。老师说:“你和学霸之间,只差几个学习习惯!”成功学说:“穷人和富人之间只差 10 个习惯!”雪铁龙说:“你和经典之间 只差一个选择!”死党说:“你和女神之间只差这么几步!”
3、玩摄影的说:“你和大师之间,也许只差这几个构图!”(唉,人穷啥都干,杀人放火写文案。)(二)鄙人长期潜伏在各类书法爱好者群里,喜欢看大家相互夸赞的祥和,喜欢看虚头巴脑的点评和诚挚的回应的那种温文尔雅、恰到好处,更喜欢默默的抢个红包带来的惊喜。长此以往发现别人都有文人风范,自个却显得几分猥琐了。书法这个东西有些玄,所以只要胆子大,没有什么不可以。之前网上见过一“大仙” 老师点评作业,学生恭敬发来临作图片,求老师点评,老师开始一言不发,让学生忐忑不安,过一会,回复三个字:“不精到”学生收到点评,心中暗喜,仔细一看,心中寻思,“我次奥,咋还不精到?!”,沉默半天,又一句,“X 师,您能不能详细讲讲哪
4、不精到?”收到回复说:“哪精到?”学生沉默,少倾,“哦,似乎明白了一些!请问 X 师,该如何解决?”“精临!”“老师您说的太对了,遵命,一定好好临帖!十分感谢!”我嘞个去,此师必是套路之王!只用八个字让学生服服帖帖,感觉大有收获。此情此景着实让人佩服!(三)起这个标题是那天看到一书友在某群里发来一张圣教序临作,一方晒图,八方点赞,一团祥和,我也不便说什么,今天刚好在这说几句看法,不用面对面,不显得尴尬。这篇作品大眼一看还是很不错的,有用笔意识,而且结字也还不错,不过我认为最大的问题是:有就碑写碑的倾向。帖学范畴的碑,最怕这么写,因为碑刻一遍、再拓,拓很多次,其实很多细节早都不见了踪影,所以常有人说,圣教序要写好,得先对用笔要有认识。背后的故事往往不被关注,却决定了事情的走向。就碑写碑很容易写死,所以一定要加强对于细节、书写性的表现和还原。这幅临作就把用笔和点画关系交代的非常清楚,二王行草,讲究的就是准确、干净、生动。类似的,十七帖,也不能就碑写碑,要表现出书写性,注意起收笔的那些小动作。如果你写了很久书谱,写十七帖还是就碑写碑,那说明你的书谱学失败了。说和王羲之之间差几个孙过庭,是想说在墨迹上好好下功夫,才有能耐把二王刻帖写好。其实问题点破后倒显得很简单,差距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因为差距而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