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硕士论文-南京港集装箱市场发展研究.doc

上传人:dreamzhangning 文档编号:2776834 上传时间:2018-09-27 格式:DOC 页数:66 大小:9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硕士论文-南京港集装箱市场发展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硕士论文-南京港集装箱市场发展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硕士论文-南京港集装箱市场发展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硕士论文-南京港集装箱市场发展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硕士论文-南京港集装箱市场发展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南京港集装箱市场发展研究中文摘要本课题将对南京港集装箱市场发展进行可行性评估,促进公司管理层能够正确评估南京港集装箱市场的发展前景和未来的竞争格局,研究应对的竞争策略,实现企业快速发展。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集装箱运输市场,发展前景广阔。目前,长江流域集装箱进入快速增长时期,南京港也把发展集装箱市场提到重中之重的战略高度,全面深入研究集装箱市场非常必要。本文将通过对国际、国内集装箱市场环境的分析,研究南京港集装箱的发展趋势,同时通过分析南京港所处区位及相关资源,比较与相邻港口的竞争优势与劣势,形成明确的集装箱市场发展定位。研究过程中,通过对货源地的实地调研,对南京港的集装箱货源进行实证分析,对南京港

2、的集装箱吞吐量进行预测,确定了集装箱的市场发展目标建议和市场发展重点建议。并从集装箱业务管理模式、市场开发、资源配置、内外部竞争力等方面作深入剖析,明确了集装箱市场发展策略,并提出建设性意见。本文通过应用实证研究方法,对南京港集装箱市场发展趋势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并研究相应的竞争策略,同时针对南京港的集装箱业务特点,具体分析市场发展相关因素,研究市场发展趋势,找出应对的竞争策略。本文第一章综述了港口发展战略及其集装箱物流发展的研究和运营情况,并提出了论文研究的思路和解决的主要问题。第二章从国际国内集装箱物流环境分析了南京港集装箱市场环境,具体阐述了上海港长江战略以及长江流域集装箱市场发展对南京

3、港发展集装箱物流的影响。第三章分析了南京港的资源状况和竞争力状况。第四章分析和预测了南京港货源情况。第五章研究了南京港集装箱物流市场发展策略,并提出了具体建议。关键词:集装箱;市场定位;发展战略2英文摘要- - - 3目录1 绪论 5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5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5121 港口发展战略研究综述 5122 集装箱运输研究综述 6123 集装箱运输市场研究综述 913 本文主要研究问题 102 南京港集装箱市场环境分析 112.1 南京港集装箱市场国际环境分析 .11211 经济全球化对南京集装箱运输的影响 11212 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南京港集装箱运输的影响 112.2 南京港集装

4、箱运输国内环境分析 .11221 我国经济贸易和集装箱运输发展走势 11222 长江流域经济发展形势分析 12223 长江流域集装箱运输的流量流向和运输方式分析 13224 长江流域集装箱运输港口布局、航线结构、运输船型分析 13225 长江流域集装箱航线结构分析 14226 长江流域集装箱港口类型和营运组织分析 1523 长江流域水路集装箱运输的发展趋势分析 15231 长江航道整治规划及分阶段实施情况 15232 沿江港口集装箱码头建设和规划情况 16233 长江流域水路集装箱运输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1724 上海港“长江战略” 及其影响分析 19241 上海港“长江战略” 及其对长江港口

5、集装箱的影响分析 .19242 上海港洋山集装箱深水港区投产后的影响分析 203 南京港集装箱运输发展趋势分析 243.1 南京港区位优势分析 .243.2 南京港现有集装箱运输资源调查分析 .25321 南京港内部集装箱运输资源分析 26322 南京港口外部资源分析 263.3 南京港集装箱运输与相关竞争港口的优劣势分析 .27331 竞争力分析的参数选取 27332 长江三角洲苏沪港口群体集装箱运输竞争力的分析 274 南京港集装箱货源分析和预测 304.1 南京港集装箱货源分析 .30411 南京港集装箱货源腹地分析 .30412 南京港集装箱货物流量流向分析 304.2 南京港集装箱吞

6、吐量预测 .32421 南京港集装箱吞吐量总体预测 .32422 2010 年前各年份集装箱吞吐量预测 .3445 南京港集装箱市场发展策略研究 395.1 集装箱业务管理模式研究 .395.2 集装箱市场开发研究 .40521 货源市场开发 40522 航运市场开发 455.3 集装箱资源配置研究 .48531 集团集装箱资源现状 48532 南京港集装箱资源的布局与配置 515.4 资本运作和战略合作研究 .53541 战略投资者的选择范围分析 53542 与战略投资者的合作策略 53543 与宁波港的合作 54544 与长江中上游及周边港口的合作 545.5 建设集装箱物流型企业的方向和

7、方案研究 .55551 南京港集装箱物流服务内容 56552 南京港物流中心建设方案分析 565.6 集装箱业务竞争力提升策略 .56561 建立具有竞争性的价格体系 56562 提高作业效率 57563 完善信息化体系 57564 发展区港联动 586 总结与展望 60参考文献 61致谢 63- - - 51 绪论11 研究目的与意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集装箱运输发展速度加快,集装箱运输市场前景广阔。长江流域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核心地带,经济贸易的发展,也推动集装箱进入一个快速增长时期。南京港是我国内河开办集装箱业务最早的港口之一。目前,南京港的集装箱业务发展是机遇

8、和挑战并存。一方面,南京港的集装箱业务发展欣逢经济发展蓬勃、物流需求强劲的历史机遇。另一方面,南京港的集装箱发展也有市场竞争的挑战,特别是需要直面上海港的“长江战略” 。目前,南京港龙潭集装箱有限公司是我国长江内河最大的集装箱码头公司,也是南京港唯一的集装箱专业装卸公司。2006 年,南京港股份有限公司利用发行上市募集资金参股南京港龙潭集装箱有限公司(第一大股东) ,集装箱业务成为股份公司重要的支撑。因此有必要充分研究南京港的集装箱市场及其发展趋势,并对未来南京港集装箱发展的环境、目标、路径、方法等进行系统的研究论证,以便于企业找准目标市场、明确工作方向,优化资源配置、选择合理路径,最终将集装

9、箱业务做大、做强、做优,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12 国内外研究综述121 港口发展战略研究综述广义的战略概念是指为指导一个组织(国家、政府部门、地区、行业、企业)在战略期内发展的重大的、带全局性和决定性的计谋。就企业而言,战略是企业面对激烈变化、严峻挑战的经营环境,为求得长期生存和不断发展,根据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内部的资源条件进行的总体性谋划。它是企业战略思想的集中体现,是企业经营范围的科学规定,同时又是制定规划的基础。综合安索夫(Ansoff)等著名管理学者的观点,战略管理有以下特点:(1)企业战略管理是与设定企业长期目标/使命有关,所以它是面向未来的;(2)战略管理目标的设定是与企业内

10、外环境紧密相关,所以战略管理的对象是一个开放的组织系统;(3)战略管理是贯穿于企业完成长期目标的全过程,所以它与企业长期规划目标的实施紧紧相连。基于上述对战略的定义,企业战略管理可以界定为:为企业未来发展制定和实施企业战略的管理全过程。它包括(外部和内部)环境分析、战略制定(战略规划)、战略实施以及评价和控制。因此,战略管理研究强调从企业优势和劣势出发,来监测、评估外部的机会和威胁,从而为企业找到新战略方向并付诸实施2。港口战略研究作为一种特殊领域的战略管理,原则上也遵循战略管理的一般模式。其中,港口战略环境的分析至关重要。港口运输系统是由客、货和航运等各种运输方式组合而成的、为客货运输、6货

11、物装卸、储存、转运服务的结合体。港口运输系统是水运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水运系统又是交通运输系统的组成部分,而交通运输系统则是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港口本身就是一个系统,因此环境的普遍含义和系统的特点对港口研究环境也适用。如果将港口置于国民经济系统之中,其周围环境就包括政治、社会、经济和技术等因素;如果将港口置于商品的供需系统中,那么市场结构、运力需求动向和运量发展动向便是它的环境因素了。港口的战略环境是由诸多影响港口发展的环境因素所组成。根据系统的观点,港口战略环境可分为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内部环境是港口自身可以控制的,而外部环境则是港口本身无法控制的各种因素。港口发展的内部环境,包括港

12、口领导者意图、管理能力和公关能力;港口设施能力和发展条件,如航道、锚地、港区水域、港区陆域、泊位、库场、机械、驳运、港内铁路、道路等;港口装卸生产机械化程度、港口管理现代化程度;职工来源和素质、职工技术水平等; 港口历年营运效果和信誉;货源情况,与客户、货主的良好关系。港口发展的外部环境包括经济因素,即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港口腹地的经济状况及发展趋势,诸如工农业总产值、国民经济总产值、外贸量、临海工业发展状况、货币波动等;政治因素,即国内外政治形势的变化、外交政策的变化等;政策因素,即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未来方向、加入 WTO 后的政策调整及其有关政策的体现,如航运政策、港口政策、港口体制、运价和费

13、率政策吸引外资政策、对外贸易政策、多种经营政策、搞活大中型企业政策和港口所在地政府的特殊政策等;交通因素,即与港口有关的集疏运条件,包括铁路、水路、空运和管道运输的布局、现状和发展规划、各种运输方式的竞争状况等;资金因素,即集资渠道一政策拨款、港口及所在地自筹、合资、股票和债券发放、外资等;社会因素,即人口增长、收入增长、文化素质、城市依托、环境保护等;技术因素,即新运输方式、新装卸工艺和技术、船型的发展、新运输路径的开辟等。港口环境是制定集装箱物流发展战略的重要前提。环境分析过程可分为三个步骤:企业内部环境分析、企业外部环境分析和未来环境的预测。港口内部环境分析,着重对港口内部组织、管理经营

14、能力和港口经营、生产状况进行分析,以了解港口内部的优势和劣势以及港口相对于同一腹地其它竞争者的优势和劣势。分析港口现存环境和对港口未来的环境预测,主要是寻找港口发展面临的机会和威胁,认识影响港口生存和发展的一系列关键因素及其发展趋势,为港口制定战略对策提供思路。对于现代港口,外部环境对港口的影响往往大于内部环境的影响,例如,政府政策和港口监管部门的规定,将会严重影响港口货物的流向,从而影响了港口的发展规模。当然,也不能忽视内部环境的变化,管理和经营水平也是十分重要的。就中国各港口现状而言,港口如何适应外部环境的未来变化是当前的主要课题。122 集装箱运输研究综述1956 年,McLean Tr

15、ucking 公司开始使用标准化的箱子运输货物,以使得从托运人到收件人的配送体系更加流畅,这标志着集装箱运输时代的开始。20世纪 5060 年代开始的集装箱化,是对于传统货物处理技术的重大改进,解决- - - 7了不断攀升的码头装卸费用和船舶滞港时间增加的问题。Mayer 指出,集装箱化是一项技术革命。与通常的散货运输相比较,集装箱运输有很多优势:更少的产品包装、更低的损坏率和更高的生产效率,以及更加适合全球化生产条件下的准时制生产方式。由于集装箱运输的简便性所带来的对于广泛的市场条件的适合性和灵活性,使得航运业迅速对非散货货物采取了集装箱运输方式。实际上,集装箱化对各种运输方式的结构及其运用

16、都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6。整个配送系统很快地采用了集装箱运输,所以集装箱化是正在成长的集成运输的共同载体。港口、铁路、卡车公司和班轮公司迅速地采用集装箱,并且修改它们的原有功能,运营方法和市场战略。集装箱运输具有效率高、安全性好、不受气候干扰等特点,而且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对运输发展的要求,进入 20 世纪 70 年代后逐渐成为航运业的发展主流。1975 年,全球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为1714 万 TEU2,而到 1998 年已经达到了 15308.3 万 TEU。在过去 30 年的时间内,全球集装箱港口吞吐量以每年 10%以上的速度增长,远远高于液体货物的负增长以及散货 2.6%的年增长率。集

17、装箱运输已成为世界运输的发展趋势。远洋集装箱运输提供服务的同质性,使得该领域竞争非常激烈。航运公司必须寻找其他差异化竞争策略,获取竞争优势。Phillips 指出集装箱班轮公司提供从起始点到港口,或者从港口到内陆目的地的陆地运输服务成为集装箱班轮公司获取市场优势的关键因素。而各大航运企业如果要实现其“登陆”战略,为客户提供灵活的全程物流服务,就必须对经过港口的货物,特别是集装箱货物采取多式联运。 多式联运的概念是现代运输体系的核心。在当代货运中所取得的主要进步,如全球化运输、物流和供应链,主要或者至少部分依赖于将分开的运输系统集成到多式联运中的实践。多式联运是指在单一直达费率的条件下,至少涉及

18、两种不同运输模式的集成运输。其目的是为从起始点到最终目的地的货物运输提供“一票到底”的无缝运输系统 7。其主要优点是:(1)各种运输方式的优点得到充分发挥,并联合起来提供有效的“门对门”服务;(2)时间和成本的有效性;(3)为客户提供整个运输过程的单一费率,而不是以前的多费率构架。由于集装箱转运操作的便捷性,多式联运的货物大都是集装箱货物。在港口或其他集装箱处理终端,集装箱被从一种运输方式转换到另一种运输方式,例如从集装箱船舶到驳船、汽车和火车,或者相反。集装箱多式联运广泛应用带来的后果主要包括:(1)集装箱码头的高度资本密集型。为了方便货物在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转运,集装箱码头必须采购大量的码

19、头设备,如码头专用起重机、跨运吊车和集装箱盘底车等等。这些设备通常价值不菲,因此建设现代化的集装箱码头需要大量的资本。(2)集装箱枢纽港的出现。运输的集中化和集装箱枢纽港的出现是集装箱运输时代的一个重要特点。为了节约资本成本,海运业、空运业和铁路货运业都发展了中心网络结构的运输体系 8。这是因为通常而言,货流被集中通过更少的终端转运可以获得规模经济。(3)为海运业带来规模经济效益。对于集装箱船而言,所堆放的集装箱的密度比普通散货船堆放货物的密度高,从而更加有效地利用了船舶的有限空间。而更能体现集装箱远洋运输的规模经济效益的现象,是集装箱船的大型化。8港口之间的竞争主要表现为对货源的竞争,而传统

20、意义上港口竞争也就是对港口腹地的争夺。港口作为国际运输网络的门户和节点,它的功能和作用很大程度取决于腹地环境的变化。港口的腹地是指以某一地区为起点或目的地的货物经过某个港口,那么这个地区就称为该港口的腹地。换句话说,就是港口所服务的内陆地区。集装箱时代以前的一般港口的腹地都比较小,大多数的港口货源地和目的地都在其周围数百公路以内。Klassen 指出总运输成本呈指数曲线递减。港口腹地是一个动态的概念。随着技术、经济和社会方面的进步,港口的腹地会发生相应的变化。Hoare 9通过对英国港口的研究,发现港口腹地之间有很多重叠的部分,从而会导致港口之间激烈的竞争。集装箱多式联运的广泛应用,弱化了传统

21、意义上的港口与其直接腹地(如,港口所在城市)的强功能联系,但是却使得港口与更广泛间接经济腹地的联系得到加强。集装箱化的货物,可以运达距离装卸港口数千公里的地方。这说明集装箱化和多式联运体系,大大地扩展了港口的腹地概念。在集装箱多式联运时代,港口的腹地形态发生了很大变化。Klink 10指出港口集装箱多式联运导致港口腹地延集装箱运输通道进行重构。集装箱港口腹地将突破原有范围,在集装箱运输通道可以到达的地方形成新的腹地。网络状的港口腹地意味着原有的连续分布的港口腹地的终结。这种变化将对现有的港口体系产生深刻的影响。20 世纪 60 年代到 70 年代,集装箱化是干散货运输的主要趋势。1984 年,

22、全球范围内干散货运输的集装箱化率为 75%,而在三大航线(即跨太平洋航线、跨大西洋航线和欧洲至远东航线)上,集装箱化率则为 94% 11。在货物结构上,高附加值货物更多采用集装箱运输。有数据表明,远洋集装箱运输的货物重量占总的远洋运输货物重量的 13%左右,但是价值却接近 50%。而且采用集装箱运输的高附加值货物将会以更快的速度增长,件杂货集装箱化的比率将会越来越高,适箱货源走势看涨,远洋集装箱运输将会有更大的发展。目前,主要国际航线上的散杂货集装箱化比重已达到相当高度,1.5 万2 万吨的散杂货船已基本被淘汰,而全集装箱船队则迅速增长。尽管现在集装箱化比重已经很高,上升空间有限,今后商品的轻

23、、薄、小的发展趋势也将使运量的弹性系数降低,但是随着国际贸易的增长,适箱货的总量不会减少。就我国集装箱运输而言,适箱货增加的趋势将更加明显。首先,随着我国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不断调整,制成品及高附加值产品的货物运输量将会扩大,适箱货源比重将不断上升;其次,我国加入 WTO 后,外贸进出口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其中产成品、高科技产品、特种原材料及成套设备进出口的增加将会更加明显,外贸商品结构将进一步改善。此外,集装箱的用途正在迅速扩大,如在冷藏货运输中,冷藏箱已经取代冷藏船占主导地位,且比重在不断扩大;液体化工原料罐式集装箱的比重在不断上升;一些传统的散货,如粮食等已经开始采用集装箱进行运输;轿车专

24、用集装箱也已推出。这些都很刺激我国集装箱运量的高速增长。集装箱船发展,以载运集装箱能力(标准箱位)或吨位等数据为划分标准,至今共经历六代。1957 年 McLean Trucking 公司用于运输集装箱的船舶容量仅为 226TEU,属于第一代集装箱船;1980 年最大的集装箱船为 3201 TUE 属于第三代集装箱船;1990 年最大的集装箱船是 4354TUE,属于第四代集装箱船;2002 年最大的集装箱船是 7500TEU,属于第五代集装箱船。到 2006 年,9600TEU 的集装箱船也将投入运营。船舶大型化已经成为集装箱船队发展的主流,而且这种大型化趋势呈现加速的形式。集装箱船更新换代

25、的间隔大幅缩短,- - - 9第三代和第四代间隔为 16 年,第四代与第五代间隔为 7 年,第五代与第六代间隔仅为 2 年。世界集装箱运输业的强劲发展,有力地刺激了各大船公司的订船欲望,导致近年来世界大型集装箱船保有量的快速增长。1995 年海运联盟的出现,推动了集装箱船大型化发展的趋势。据统计,1995 年世界超巴拿马集装箱船为 32艘,2004 年已多达 539 艘,运力占全球集装箱船总运力的 41.2%。集装箱船大型化的一个结果就是集装箱枢纽港的竞争加剧。这是因为集装箱船是采用班轮的运营方式,实行的是定线、定港、定班和定时的服务,因此一旦形成了基本航线就很难变化。港口如果不能成为主枢纽港

26、,则会成为其他枢纽港的支线港和喂给港。世界各大集装箱港都在争取先发优势,努力尽早实现其枢纽港地位。123 集装箱运输市场研究综述目前对集装箱运输市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内贸运输市场的研究,虽然我国沿海内贸集装箱运输起步较国际集装箱运输要早,但发展远不及国际集装箱的发展那么迅速,直到 1996 年,外贸政策的调整、国际集装箱发展过热及运力过剩、运输结构变化等一系列因素的推动,它才真正发展起来。之后有很多业内人士对沿海内贸集装箱运输开始了研究。他们各自从不同的角度研究了我国沿海内贸集装箱运输。不少学者研究了我国沿海内贸集装箱运输市场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建议。曹德信 12分析了中国水路内贸集装箱发

27、展情况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中国水路内贸集装箱发展的战略及对策与建议。杨泰恒 13在分析了广州港开展内贸集装箱运输的具体做法之后,提出了我国内贸集装箱运输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几点建议,他提出了我国内贸集装箱运输发展中存在的三“点”主要问题:焦点码头处理能力,难点多式联运,重点内支线航班;他认为从宏观角度看,政府可以通过政策加以调整,如建立和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加强市场监督,制定全国运输规划,制定集装箱多式联运法规等。张伟 14在一篇文章里分析了我国沿海内贸集装箱运输市场存在的几点问题,并提出建议:优化货源结构,规范市场,提高服务质量,成立行业协会。这些建议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而且我国也于 2004

28、年 4 月 20 日在上海成立了中港协集装箱分会内贸箱发展委员会,对规范、协调、监督所有船公司的经营行为起到积极作用。上刘仕锋 15就内贸集装箱运输的发展成因、问题出现,难以解决、发展生存前景作了研究。李丽 16分析了大连港目前面临的严峻的形势,找出大连港内贸集装箱运输发展存在的问题和与竞争对手的差距,制定出大连港内贸集装箱运输的发展策略,确定大连港内贸集装箱发展的措施。曾毅 17在分析我国沿海内贸集装箱运输的发展历程、现状及发展趋势及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以某海运公司开展内贸集装箱运输进行实例分析,并提出了建议和措施。宋行止等 18分析了推行内贸集装箱港口规范化工作的必要性,内贸集装箱港口管理

29、现状及问题并提出建议。对沿海内贸集装箱运输市场分析研究的还有黄豫 19有从市场所具有的特点的角度去研究的。张伟 20分析了我国沿海内贸集装箱运输市场的货种及特点低值重货,这是由于当时沿海内贸集装箱运输刚刚起步,他提出了沿海内贸集装箱运输市场以后要开发的货种向轻泡货、高附加值货类方向发展:他还对于沿海内贸集装箱运输方式形成竞争的散货船、铁路和公路进行了分析,目前条件下这种竞争仍然存在:他最后分析了当时沿海内贸集装箱运输市场上的几家10船公司的情况,主要的几家公司目前仍是那样,但规模距当时己有很大不同。同年,研究我国水路内贸集装箱的竞争对手的还有唐海丹等 21。还有从其他角度分析的。如刘勇 22在

30、分析内贸集装箱市场现状的基础上,结合物流的理论及他本人在南青集装箱班轮公司物流部的实践,探讨了内贸集装箱运输企业的现代物流再造之路。廖晖 23从海口南海青年实业公司几年来经营内贸集装箱运输的发展过程入手,具体实例进行研究,从海口南海青年实业公司开发国内集装箱航运项目的起步到发展,着重分析公司所面临的经营环境竞争因素以及企业内部因素的影响,对海口南海青年实业公司在其各发展阶段所面临的战略取向进行研究,从而以点代面,对我国内贸集装箱航运行业的总体发展研究起到启示性的作用,对内贸集装箱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提供可行性的参考。2005 年,林松等 24针对洋山深水港区于 2005 年 10 月份正式投入

31、试生产,而国家规定江轮禁止驶入海域的实际情况,提出沿海内贸船舶捎带方案,并进行了分析论证。综上,虽然研究我国沿海内贸集装箱运输市场的人很多,但大多只分析了市场的概况,以致人们还是不能清楚地了解该市场。而对市场发展趋势的研究也只是定性的说明,缺少量化的理论。因此,作者以南京港为依托,对南京港集装箱市场发展趋势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并研究相应的竞争策略是具有理论价值和实际价值的。13 本文主要研究问题本课题将对南京港集装箱市场发展进行可行性评估,促进公司管理层能够正确评估南京港集装箱市场的发展前景和未来的竞争格局,研究应对的竞争策略,实现企业快速发展。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集装箱运输市场,发展前景广阔。目

32、前,长江流域集装箱进入快速增长时期,南京港也把发展集装箱市场提到重中之重的战略高度,全面深入研究集装箱市场非常必要。本课题要通过对国际、国内集装箱市场环境的分析,研究南京港集装箱的发展趋势,同时通过分析南京港所处区位及相关资源,比较与相邻港口的竞争优势与劣势,形成明确的集装箱市场发展定位。研究过程中,通过对货源地的实地调研,对南京港的集装箱货源进行实证分析,对南京港的集装箱吞吐量进行预测,确定了集装箱的市场发展目标建议和市场发展重点建议。并从集装箱业务管理模式、市场开发、资源配置、内外部竞争力等方面作深入剖析,明确了集装箱市场发展策略,并提出建设性意见。本课题通过应用实证研究方法,对南京港集装

33、箱市场发展趋势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并研究相应的竞争策略,同时针对南京港的集装箱业务特点,具体分析市场发展相关因素,研究市场发展趋势,找出应对的竞争策略。本文第一章综述了港口发展战略及其集装箱物流发展的研究和运营情况,并提出了论文研究的思路和解决的主要问题。第二章从国际国内集装箱物流环境分析了南京港集装箱市场环境,具体阐述了上海港长江战略以及长江流域集装箱市场发展对南京港发展集装箱物流的影响。第三章分析了南京港的资源状况和竞争力状况。第四章分析和预测了南京港货源情况。第五章研究了南京港集装箱物流市场发展策略,并提出了具体建议。- - - 11122 南京港集装箱市场环境分析南京港是一类开放口岸,

34、南京市是一座对外开放港口城市,南京港集装箱运输受到国内外、境内外环境的影响。主要影响因素决定南京港未来集装箱运输发展规模,其中主要包括南京港未来集装箱吞吐量、集装箱航线的开辟和集装箱航线的布局。2.1 南京港集装箱市场国际环境分析南京港受国外(境外)环境的影响,主要是受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影响,其中周边国家和地区经济一体化对南京港集装箱市场的影响尤为深刻。211 经济全球化对南京港集装箱运输的影响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世界各个地区、国家之间贸易的发展。在国际贸易中,有 80以上的国际贸易货物是通过海上运输进行的,约有 90的国际集装箱货物是由海上集装箱船舶运输来完成的。自 20 世纪 90

35、年代至现在,由于世界经济贸易形势趋好,全球集装箱船队运力平均每年以 10的速度递增,截止 2006年 1 月 31 日,全球集装箱船队运力已经扩大到 913 万 TEU,而 2000 年 1 月 31日仅仅为 515 万 TEU,6 年增长幅度为 77.4。世界集装箱港口吞吐量在19801996 年间,从 3635 万 TEU 上升到 15759 万 TEU,增长 333%;在19962000 年间增长幅度为 40%,2003 年达到 293 亿 TEU,预计到 2010 年将达到 5 亿一 55 亿 TEU。未来 20 年,全球集装箱运输发展形势看好,南京港集装箱运输也融于经济全球化和国际贸

36、易发展的大潮中。一方面是随着世界产业转移,将吸引更多跨国公司到南京港腹地来投资,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外贸商品的增加,也将增加南京港外贸集装箱货物吞吐量和外贸集装箱航线箱运量;另一方面是由于港口外贸航线集装箱货运量的增加,将会吸引更多的国外(境外)船公司落户南京和在南京港开辟更多的国际集装箱航线。212 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南京港集装箱运输的影响与南京港国际集装箱运输关系最密切的有三个地区,分别是东南亚地区、东北亚地区和港澳台地区。近几年,中国大陆与这 3 大地区的对外贸易进出口额占中国大陆全年进出口总额的 50以上。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尤其是东亚经济合作的加强,将导致海上运输量的大幅度增加,也

37、将促使海上国际集装箱运输的快速发展,中国大陆港口开辟至东南亚地区,港澳台地区,东北亚地区集装箱运输航线将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未来南京港集装箱运输发展,将以开辟南京至上述地区近洋航线集装箱运输为主。东亚地区经济贸易的发展,区域经济贸易合作的加强,将为南京港外贸集装箱运输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 - - 132.2 南京港集装箱运输国内环境分析221 我国经济贸易和集装箱运输发展趋势分析自 1978 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已基本形成。加入 WT0 后,我国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迸一步扩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从而促进了我国经济贸易快速发展,主要体现

38、在以下方面:一是最近几年,我国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四。2003-2006 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 10.4%,大大超过世界经济平均增长 4.9%的水平。同时,我国的经济总量(GDP)迅速增加。按汇率法计算,2006 年已达 26452 亿美元,居世界的位次由 2002 年的第 6 位上升到第 4 位,占世界 GDP 总量的比重由 2002 年的 4.4%提高到 5.5%。二是在过去 25 年,我国经济年均增速比世界快 6 个百分点左右,2006 年,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的180 个国家和地区中,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居第 11 位。对世界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增

39、强,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又为世界经济贸易发展提供一个新的巨大市场;三是我国利用外资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连续多年居发展中国家首位。全球 500 家跨国公司已有 400 多家来华投资,外资企业的出口与进口均占全国总量的一半以上;四是我国进出口总额 1978 年 206 亿美元,2006 年我国对外贸易规模高达 17606.9 亿美元,比 2005 年增长 23.8%,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增速已经连续 5 年保持在 20%以上。党的十七大提出,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二 0 二 0 年比二 000 年翻两番。为实现这一奋斗目标,外贸进出口总

40、额到 2020 年也要翻两番。我国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高速发展,尤其是高新产品出口快速攀升,为我国国际集装箱运输发展提供了充足的集装箱货源。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贸易持续高速发展,使我国成为全球重要的商品贸易市场和国际航运市场。2004 年的世界海运贸易量达到创记录的 67.6 亿吨,年度增长率上升到 4.3%。同期,我国外贸货物海运量为 10 亿吨,占全球海运量的比重接近 16。中国因素已经成为国际航运市场的决定性力量。中国在全球航运重点东移的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根据最新的统计数字,中国是世界上第三大贸易国家,已经成为国际贸易发展一个主要推动力。在过去 20 年,我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连续

41、保持在 25以上高速度增长。2002 年,我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达到 3100 多万 TEU,超过美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成为全球最大的集装箱运输市场。2003 年,我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达到4860 万 TEU,接近全球港口集装箱总吞吐量 29 亿 TEU 的 15。到 2004 年底,世界最大的 20 个集装箱码头中,有 7 个港口属于中国。2003 年我国办理集装箱运输业务的港口近 100 个,主要分布在沿海、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呈“”字型布局。在这个集装箱总布局的格局中,又集中分布在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和环渤海地区。这 3 个地区集中了全国半数集装箱港口,其中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

42、地区分别布局有 20 多个集装箱港口,环渤海湾地区布局有 10 余个集装箱港口。这 3 个地区集装箱吞吐量竟然占全国集装箱总吞吐量的 90左右,其中长江三角洲地区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占全国的 32。可见,长江流域集装箱运输尤其是长江三角洲地区集装箱运输在全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促进国民经济和贸易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14222 长江流域经济发展形势分析长江流域是一个非常广阔的经济大流域,是中国经济的脊梁。第一,长江流域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具有雄厚的经济基础,长江流域粮食产量占全国 40,棉花产量占 13,淡水鱼产量占 48,GDP 占 45,工业产值占40,外贸总额占 35;第二,长江流域是

43、中国交通最发达的地区,本研究已有详细论述;第三,长江是中国最大的城乡市场,拥有上海、重庆、武汉和南京等超级城市与特大城市以及 30 多个大中城市,形成了全国最大的城市网络,这是现代经济起飞的基石;第四,长江流域是中国经济潜力最大的地区,能源和矿产资源世界闻名,三峡水电站是世界最大的水电站之一,铁、铅、磷、锡、钨、汞等矿藏能量均占全国 50以上;第五,长江流域有不可估量的智力资源和技术资源,长江流域人口占全国的 13,大专院校云集,人才荟萃,人员素质较高,长江流域横跨中国西部、中部和东部地区,在鼓励东部地区经济发展,促进中部地区经济崛起,实施西部地区发展战略中,21 世纪长江流域经济将出现腾飞。

44、223 长江流域集装箱运输的流量流向和运输方式分析长江流域经济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脊梁,也是水路、铁路、公路、民航和输油(气)管道等5种运输方式的交汇地带。长江流域经济区以横贯中华腹地的长江为主线,干支相连,江海相通,有众多的铁路主通道、公路主干线与长江干流相交和平行,并且与长江干流和重要支流的主要港口连接在一起,构成了庞大的长江流域综合运输网络系统, 、成为我国综合运输网最发达的地区,为长江内河集装箱航运发展和港口集疏运畅通提供了方便的条件。从整个长江流域集装箱生成量来说,长江三角洲地区(沪苏浙)约占长江流域经济区集装箱生成量的 75,长江中游地区(皖、赣、湘、鄂)约占 18左右,长江上游地区

45、(川、渝、滇、黔)约占 6以上;长江流域地区集装箱货物主要有两大流量和流向:一是通过长江干流和连接长江三角洲的公路、铁路运往上海口岸和上海组合港。二是通过与长江相交的主要铁路、国道主干线和高速公路运往广东口岸。流向广东口岸的箱运量约占总流量的 15-20;在流向上海口岸的集装箱货运市场份额上长江三角洲地区约占 70,长江中游地区约占20,上游地区约占 10;在流向上海港集装箱货运量中,公路运输方式约占80,长江内河约占 17,铁路约占 3;长江内河港口集装箱集疏运主要靠公路完成,公路集装箱集疏运量约占港口集装箱总集疏运量的 80-90。224 长江流域集装箱运输港口布局、航线结构、运输船型分析

46、2006 年全国从事集装箱运输业务规模以上港口达 88 个,其中内河 46 个,沿海 42 个。在内河从事集装箱运输业务港口中,主要集中在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其中长江流域从事集装箱箱运输业务港口达 28 个,占全国内河集装箱港口的 6087。在长江干流下游、中游、上游以及长江支流和京杭运河主要港口都开办了集装箱运输业务。2006 年长江流域集装箱港口布局情况如下表 2-1 所示。表 2-1,2006 年长江流域集装箱港口布局情况长江- - - 15河流 下游 中游 上游 支流 京杭运河办理集装箱运输业务主要港口南京、镇江、扬州、常州、苏州、江阴、南通芜湖、马鞍山、铜陵、池州、安庆、九江、黄石、

47、武汉、荆州、宜昌重庆、万州、涪陵、泸州南昌、岳阳、湘潭、长沙、株洲杭州、嘉兴、湖州2006 年长江流域完成港口集装箱吞吐量 380 多万 TEU,其中镇江港 14 万TEU,武汉港 24 万 TEU,南通港为 32 万 TEU,苏州港为 45 万 TEU,南京港为 80万 TEU,南京港集装箱吞吐量在全流域内河集装箱港口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他港口集装箱运输规模都比较小。225 长江流域集装箱航线结构分析目前长江流域集装箱运输有内贸集装箱运输和外贸集装箱运输。经营长江支线集装箱运输的主要船公司有中外运集团总公司、中远集团总公司、中海集团总公司、上海港集装箱航运公司、华兴轮船公司、武汉长伟

48、航运公司、南京通海航运公司。上海港集装箱航运公司与南京通海公司合作经营航运企业,芜湖安华航运公司、武汉水运公司、上海港集装箱航运公司与中远合作经营航运企业、长航与民生轮船公司合作经营航运企业、九江江海航运公司、湖南远洋公司、江西远洋运输公司、四川长江水运有限公司、长航重庆长江轮船公司、上海远江集装箱船务有限公司和江苏远洋运输公司等 20 多家,共开辟长江流域集装箱喂给支线共达 60 多条,主要开辟向上海港喂给支线集装箱运输,除长江干线经营集装箱运输的主要港口开辟向上海港的喂给支线集装箱运输外,湖南远洋公司开辟了长江支流湘江长沙港岳阳港上海港支线喂给运输,中远集团总公司开辟了长江支流南昌港上海港

49、支线喂给运输,中远集团总公司还开辟了京杭运河杭州港上海港、嘉兴港上海港、湖州港上海港支线喂给运输。在长江干线集装箱港口至上海港的喂给支线一般采用两种运输组织形式:一是沿途挂港集装箱运输;二是直达的集装箱运输,其中长江干流主要港口沿途挂港至上海港集装箱航线计有 50 多条,占长江干流集装箱航线的70左右,沿线各主要港口至上海港直达集装箱航线计有 20 多条,占长江干流及支线航线的 30上下。长江干流集装箱喂给支线按上游(宜昌水富)、中游、(南京宜昌)、下游(上海南京)分,上游共有集装箱喂给支线 4 条,占长江干流集装箱喂给支线总条数的 7,中游共有 20 条,占33,下游共有 36 条,占 60,目前长航集团重庆长江轮船公司开辟和经营的泸州上海集装箱喂给支线,是我国最长的内河集装箱喂给支线,该喂给支线为客户提供周班集装箱运输服务。在长江下游南京、苏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